-
1 # 探索歷史奇聞
-
2 # 仁者厚德載物
女人家家怎麼了?不要瞧不起女人,全世界女人平均壽命要遠遠長於男人,壽終正寢的女人也遠遠超過壽終正寢的男人,至少每次戰爭戰死的絕大多數都是男人。女人活在世上的幸福感也普遍強於男人,那些神氣活現跳廣場舞鍛鍊身體的女人遠遠多於男人,因此慈禧生前隻手遮天,死後風風光光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何況慈禧是女人中的極品,慈禧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時間長於呂雉,僅次於女皇帝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政治女強人的排名當中,慈禧穩居三甲。但武則天作為冠軍無可置疑,慈禧與武則天之間差距巨大,首先武則天是唯一正統的女皇帝,其次武則天掌握最高權力整整五十年,而慈禧前二十年是與慈安共同掌握最高權力,真正獨自掌握最高權力只有二十八年。
慈禧這個女人能長期掌握清朝最高權力,是有很強的政治才能與玩人權術的,這就包括了她對自己身後事的安排,雖然慈禧死了,但清朝還在,還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在做皇帝,垂簾聽政的還是她的侄女隆裕太后,祖制還是要遵循的,畢竟是皇家葬禮,就算是做給天下人看,也不能寒磣。
慈禧這麼一個生前權傾天下,掌握生殺大權的女強人,死後葬禮風風光光備極哀榮的女人,卻栽在了軍閥孫殿英的手裡,被挖墳掘墓,落得赤身裸體甚至被姦屍的下場。
慈禧死後第二十年即1928年,軍閥孫殿英去到慈禧的陵墓盜取珍寶。為了拿到慈禧棺木裡面的那些珍寶,孫殿英命人把慈禧的棺木撬開,孫殿英還用刀子把慈禧頸部割開,拿走慈禧口中的夜明珠,為了拿慈禧棺木底面的珍寶,還把慈禧的屍體搬了出來,士兵們發現慈禧還栩栩如生,就都害怕了,有人為了證明自己不怕一個死人,還當眾強姦了慈禧的屍體。
無獨有偶,中國歷史上另一位權傾天下的女強人呂雉死後也遭遇到了奇恥大辱,她的屍體讓赤眉軍姦淫了。根據《後漢書》記載
“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汙辱呂后屍。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呂雉死後二百年都被姦屍,慈禧死後二十年被姦屍也不奇怪。反而中國歷史上殺害親人濫殺無辜最多的第一女強人武則天反而死後沒有被騷擾。
慈禧的屍體就這樣在棺木外面一絲不掛暴露了四十多天,屍體上面都長了白毛。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生前作威作福殺人如麻的慈禧太后,到死後便沒有了欺負別人的權利,只能靜靜躺在那裡,就猶如任人宰割的鹹魚。
訊息傳到清朝亡國之君溥儀的耳朵裡面之後,溥儀連忙命人去到東陵重新將慈禧安葬好。
慈禧是咸豐帝的寵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慈禧是一個非常命硬的女人,從她嫁給咸豐帝以後,咸豐帝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就連他們唯一的兒子同治帝也體弱多病,面對繁重的國家大事,咸豐帝只有讓聰明過人的慈禧代為處理,也就是這個時候慈禧真正的接觸政治。
咸豐帝時期清朝風雨飄搖,內有太平天國天下大亂,外有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咸豐帝內憂外患自暴自棄年僅30歲就鬱鬱而終,他死後皇帝的位置自然是讓慈禧生唯一的兒子同治帝繼承,但是咸豐帝留下遺言要八位顧命大臣,與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一起輔佐同治帝。
但野心勃勃的慈禧不能容忍大權旁落,不久就勾結慈安、恭親王奕訢等人發動辛酉政變,消滅肅順為首的八大顧命大臣,併成功奪取政權,開啟她的“垂簾聽政”之路。
同治皇帝親政的時候,都是老媽慈禧說了算,為此身為一國之君的同治帝很是鬱悶,卻又無能無力,整日花街柳巷、借酒消愁,19歲就死去。
據說同治帝的去世沒有讓慈禧有多悲傷,在同治帝去世的第二天,慈禧就選擇了自己妹妹的兒子,只有四歲的光緒做皇帝,慈禧之所以找四歲的光緒帝繼位,因為慈禧需要的只是一個聽話的傀儡皇帝,自然年齡越小越好。
慈禧26歲守寡,所謂“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慈禧又是一個水性楊花風流成性的女人,她當然不可能為咸豐帝守身如玉,據說慈禧有很多情人,甚至懷孕小產。
據說慈禧懷孕小產的訊息被慈安知道,慈安勃然大怒,她覺得慈禧傷風敗俗,準備用咸豐帝留下的遺詔處死慈禧,但慈禧先下手為強把43歲的慈安毒死,從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清朝的最高權力,她更加驕奢淫逸。
光緒帝就是在慈禧的飛揚跋扈作威作福的壓制下戰戰兢兢長大,親政後的光緒同樣不甘心做傀儡皇帝,為了奪回最高權力,光緒帝用“戊戌變法”培養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派作為親信,並試圖拉攏新軍將領袁世凱包圍頤和園並殺死慈禧。
沒想到袁世凱向慈禧一夥告密,慈禧勃然大怒,她下令斬殺譚嗣同等戊戌變法的六君子並將光緒帝囚禁了起來。
1908年,73歲的慈禧感覺自己大限已到,於是她派人用砒霜毒死37歲的光緒帝,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宣統帝,尊自己為太皇太后,並讓溥儀的父親載灃為攝政王,誰知道在光緒帝死後第二天,慈禧就在儀鸞殿死去。
由於慈禧生前已經為自己修建好了陵寢,並在金井中投放了大量自己喜愛的奇珍異寶。 而作為攝政王的載灃為了感激慈禧對自己家的看重,所以對慈禧的葬禮格外重視,因為知道慈禧生前喜好奢華,為她準備了無數金銀財寶作為陪葬品,再加上當時的隆裕太后是慈禧的親侄女在旁邊監視,慈禧的後事自然非常隆重,超過了清朝歷代皇帝后妃。
-
3 # 跪射俑
首先慈禧具有一個高貴的身份,就是先皇的懿貴妃,更是小皇帝的生母,母以子貴是中國的傳統,皇帝的媽說出去的話自然也是有分量的。因為大臣要聽皇帝的,而皇帝則要聽老媽的,畢竟,大清標榜以孝治天下,不給慈禧面子,是說不過去的。雖然大清沒有垂簾聽政的傳統,但中國歷史上這種事卻少不了,而此時已經是漢人掌握實權了,所以,他們對慈禧聽政不排斥,而且也知道慈禧對抗滿人持異見的勢力,是需要藉助漢人力量的,所以他們不反對慈禧上位。
其次,掌權後的慈禧,還有著一顆公心,沒有讓自己的孃家人上位,這一點和武則天不一樣,慈禧懂得如何利用漢人,讓大臣們難以找到她重用外戚的藉口而攻擊她。而對待自己的孃家人,慈禧從沒有給予政治上的利益,沒有讓孃家人當官和賜予爵位。相反,還把孃家人隔離在權力之外,這一點讓皇族的人把慈禧看作是本家族合格的代理人,願意捧她和支援她。
在同治皇帝死後,慈禧太后在選繼承人時,選的是努爾哈赤的直系血親,在立皇帝的過程中,慈禧也沒有讓自己家族的人派上什麼用場。要說有點私心,那就是她選的是自己妹妹生的兒子,但她妹妹是愛新覺羅家的媳婦,這一點皇族人也找不出什麼毛病。而在光緒後選擇的溥儀,也是皇族的嫡親後代,指定執掌權力的親王,也是愛新覺羅家的後裔。這說明一直到最後,慈禧都認為自己是愛新覺羅家的利益捍衛者。
在朝政處理上,慈禧知道自己文化不高,所以比較能聽得進意見,在和恭親王發生衝突時,聰明地把自己擺在弱者地位上,給大臣的感覺她是在維護皇權,而恭親王就居心叵測了。這就是他佔上風的原因。
所以,慈禧在掌權時,不管是滿族大臣還是滿漢大臣都有一大批支援他的人,為了共同的利益捍衛她,讓她得以牢牢把持住滿清統治最後的大權,達到47年之久,這一點不得不令人佩服。
-
4 # HuiNanHistory
慈禧可不是普通的女人,她是皇太后。
女人和女人的命運是不一樣的。慈禧是皇帝的女人,也是皇帝的生母,這就註定不能用普通女人的生活來衡量她。
自同治皇帝登基起,慈禧就榮升為皇太后。這個母后的身份,使其享受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待遇,這就是她能夠垂簾聽政的基礎。
隻手遮天,是因為她是皇太后,而皇帝年幼,只能由母后代管朝政;葬禮隆重,也是因為她是皇太后,沒人敢去薄待她死後的待遇。
當然,慈禧雖然是皇太后,但這不影響她的文化水平很低。
請看看下面這張慈禧親筆手寫的上諭。這道上諭的背景是同治四年(1865)準備罷免恭親王的議政王一職。
先不說別的,慈禧的書法就是狗爬字,古代小孩子都不如的水平。此外,根據後世學者的統計:
這道上諭的總字數是226個字,而慈禧寫的錯別字就有13個。
總而言之,慈禧的生活和普通女人不同,全因她皇太后的身份。
-
5 # 記者李滿
慈禧太后首先是一位對大清帝國“隻手遮天”長達48年的女政治家,其次才是一個女人家家;再次,慈禧的葬禮算不算“不敢潦草”?
慈禧太后過生日時,藉助《走進共和》說了一番言論:
“如果連我的生日都辦寒磣了,不但我的面子,朝廷的面子也沒地方擱!這樣一來,不但洋人瞧不起,連老百姓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欺負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這樣就會出事兒,祖宗的基業就會毀於一旦!”這番言論,慈禧的政治邏輯是不是有些霸道?
先不要諷刺慈禧太后的霸道邏輯,同樣的邏輯,在西漢剛剛成立之際,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也對漢高祖劉邦講過。
彼時,剛剛經歷秦末之亂,天下凋敝,天子出行湊不出四匹毛色相同的馬,丞相出門尚需乘坐牛車,普通老百姓家裡更是找不到多餘的口糧。
“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大意是說:反正天下老百姓都這麼苦了,還不如順勢讓他們造個宮殿,多苦一點也沒什麼大礙;再者說,如果讓天下老百姓看到天子都沒出落腳,他們怎麼會服你呢?所以啊,宮殿蓋得越奢華,就越能鎮得住他們。
同樣的道理,如果皇上的老母親的葬禮都草草了之,朝廷的面子還往哪擱?朝廷沒面子,洋人就瞧不起你,老百姓也瞧不起你。如此,洋人會欺負你,老百姓不服你,天下勢必會出亂子。
這個道理,慈禧最懂。
作為慈禧的接班人,攝政王載灃跟著慈禧的日子雖然不長,帝王術好歹也學過一些。對於如何御民,載灃沒有慈禧那般老練,比葫蘆畫瓢做做樣子還是會的;而最簡單的學做樣子,莫過於在一些顯示皇家威儀的事情上撒錢。
給慈禧皇太后(當了一天太皇太后)辦一個風光的葬禮,最能彰顯皇家威儀。
載灃給慈禧操辦的葬禮,究竟有多風光呢?請看當時的記載:
1909年農曆十月初四,送葬慈禧的出殯隊伍自紫禁城出發。這一支送葬隊伍有文武百官、軍樂隊、引幡隊、護送隊、看熱鬧的洋人等等組成,送葬隊伍蜿蜒數十里地,其中夾雜著無數同等大小的紙人紙馬紙宮殿。
慈禧的遺體被安置在一座巨大的棺槨裡,由128名抬棺者(幾十班輪替共幾千名)抬著,在太監們的引領下,往清東陵抬去。據說,慈禧的棺槨裡,鋪滿了她生前喜愛的金銀珠寶……
慈禧的葬禮一共花了多少錢呢?
根據清宮記錄,載灃等人為了操辦慈禧的葬禮,一共耗費白銀120萬兩!要知道,慈禧被安葬那年,中國第一條黃河大橋——蘭州黃河鐵橋剛好竣工,這座由德國人承建的大橋,當年的承包費用為17萬兩白銀。
換言之,僅僅慈禧的葬禮,就足夠在蘭州修建7條這樣的大橋,還有富餘!
如果算上慈禧棺槨裡的金銀珠寶,以及墓室裡的陪葬品,那麼,慈禧的葬禮遠不止120萬兩白銀。比如說,慈禧的那一口巨大的棺槨,一共刷了49道漆,每道漆都需要上百兩銀子;漆成之後,還要以巨大的絲綢覆蓋。
從紫禁城到清東陵,有上百里的路程。慈禧巨大的棺槨要從紫禁城抬過去,至少需要五六天的時間,這一路上,清宮內務府為王公大臣設定了無數臨時休息的場所,每一處休息地也都營造的金碧輝煌。
重要的是,這些資金都未計在120萬兩白銀之內。
可想而知,慈禧從開始駕崩那一刻起,清廷為了“皇室的面子”,就開始為她的遺體花費海量的銀子。直到它埋入黃土,載灃依舊為她請來喇嘛做法、為她超度。
“我深信隨著慈禧太后墮入湮沒無聞的冥世,眼前這一切也成為了神聖皇權的一個葬禮。”連一名老外都知道,慈禧的葬禮,是為了彰顯皇權的“排場”。
那麼,花了120萬兩銀子的慈禧的葬禮,在清朝帝后(皇帝或皇后、太后)的葬禮中,算怎樣的檔次呢?
請看慈禧駕崩數年後,隆裕太后的葬禮。
1913年2月22日清晨,隆裕皇太后因病在故宮長春宮去世,享年46歲。隆裕太后臨死之際,滿是悲痛地對守在一旁的溥儀道:
“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睹宮宇之荒涼,不知魂歸何所。”此時,距離溥儀退位恰好過去一年;而在一年前,隆裕太后獨自強撐局面,與北洋軍閥袁世凱、革命黨人等團體周璇,簽下了清朝滅亡的《清帝退位詔書》,一手斷送近300年的大清帝國。
於清朝皇室而言,隆裕太后是罪人;於全國百姓而言,她又是“功臣”。
因為她主持簽訂《清帝退位詔書》,被革命黨人和北洋軍閥共同尊為“女中堯舜”。為何會被尊為“女中堯舜”呢?很簡單,堯舜有禪讓之心,隆裕亦行禪讓之舉。
故,隆裕太后駕崩之後,時任總統袁世凱下令:連續三天降半旗哀悼太后,所有官員需佩戴黑色臂章27天;並指定隆裕太后駕崩的頭七、即2月28日為全國哀悼日,據時,袁世凱將親自佩戴黑色臂章前往祭奠表示敬意。
為了表達對這位“女中堯舜”的敬意,袁世凱特批民國財政支出100萬元,用來當做隆裕太后的喪葬費!
“太后梓宮被套上繡有黃雲緞,上面繡有九隻綵鳳帷子的堂罩。前面是一張鋪著黃寸蟒床單的靈床。床上矗立著一幅巨大的隆裕太后畫像。”在隆裕太后出殯那天,袁世凱同樣安排了一個96人的抬棺隊,抬著隆裕太后的梓宮,從紫禁城前往光緒崇陵合葬。
有一點不一樣的是,由於紫禁城離崇陵太遠,因此,袁世凱決定用火車,將隆裕太后巨大的棺槨拉倒距離崇陵較近的地方,然後再由抬棺隊抬過去——隆裕太后也是中國唯一一名,在死後享受火車拉入地宮的帝后級人物。
慈禧下葬時,大清尚未滅亡,她的葬禮花了120萬兩白銀;隆裕下葬時,大清已成過去,儘管如此,她的葬禮也由國民政府掏腰包,花了100萬兩白銀。
從規模和排場來看,慈禧的葬禮並未比隆裕的排場更大。
儘管慈禧與隆裕的葬禮僅僅相差5年時間,卻相差了一個時代——一個是帝制,一個是民國;不過,二者卻有著相同的目的:藉由葬禮,來彰顯“朝廷”的排場,以此達到讓老百姓“服”的目的。
因此,不管是慈禧的豪華葬禮,還是隆裕的豪華葬禮,對於當政者來說,都只是達到政治目的的藉口罷了。她們的葬禮,可以潦草了事(簡單置辦),也可以認真對待(大操大辦)。
不過,最終,當政者都選擇了認真對待,即,舉行豪華葬禮。
古人云:王今修德以楔之,自然化兇為吉。
載灃和袁世凱雖滿腦子想著經邦濟國,卻不修德政,只在這些旁枝末節下手,怎能讓天下百姓信服?其滅亡,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了。
-
6 # 恆空讀史
慈禧太后不是一個一般的女人。
首先,慈禧太后是晚清實權派。咸豐帝在位的時候,慈禧的鋒芒還不太顯露,只是偶爾幫丈夫批改下奏章,對其他政事不能干涉和影響。
咸豐帝去世之後就不同了,慈禧太后先是與慈安太后協商,取得了慈安太后的信任,兩宮太后與恭親王聯手,發動了政變,奪得了大清的實際政權,慈禧太后也逐漸成了晚清的實權派。
慈安太后不愛權,她把重心都放在了對同治帝的教育上面,同治帝雖然是慈禧太后生的,卻與慈安太后走得很近。這一點慈禧生氣也沒有辦法,畢竟她的重點不在兒子身上,而在大清的政權上。
同治帝繼位時年幼,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因慈安太后不愛管政事,慈禧太后就逐漸掌管了大清的實權,只是這個時候她遇到大事還是需要請示慈安太后,畢竟嫡庶有別。
到了光緒帝就不同了,慈禧太后已經掌管了實權,慈安太后薨逝後,慈禧太后更是成了大清最高權力掌管者,她可以決定皇帝的命運,也可以左右朝堂的一切。慈禧太后掌管大清半個多世紀的命運。
其次、慈禧與光緒的葬禮是由攝政王載灃負責操辦的。據說因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宮裡失去了主心骨,攝政王載灃也是六神無主。這個時候大公主來了,看到以後,覺得特別生氣。這個大公主不是別人,正是恭親王奕訢的長女榮壽固倫公主。
這位寡居的榮壽固倫公主是慈禧太后的乾女兒,她常年生活在宮裡,生活在慈禧太后身邊,很多事情也是透過她傳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去世後,榮壽固倫公主在宮裡協助載灃處理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葬禮。
因為慈禧太后掌權半個多世紀,她死後葬禮辦理的很風光。
-
7 # 微風之語
慈禧這個女人經營清朝48年之久,國家命脈一直掌握在其手中,是有一定的能力與智慧,這就包括了她對自己身後事的安排,雖然她死了,但清朝還在,還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在做皇帝,祖制還是要遵循的,畢竟是皇家葬禮,就算是做給天下人看,也不能寒磣,據說慈禧的葬禮隊伍在運送途中“臭氣熏天”。
就是這麼一個生前說風光無限,說一不二的女強人,死後帶走了清朝的半壁江山的女人,卻栽在了孫殿英的手裡,被挖墳掘墓,落得衣不裹體的下場。
慈禧是咸豐皇帝的妃子,也是同治皇帝的生身母親,從算命學的角度來講,慈禧是個比較命硬的人,從他嫁給咸豐皇帝以後,咸豐皇帝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就連他們唯一的兒子也體弱多病,面對繁重的國家大事,只有讓慈禧代為處理,也就是這個時候慈禧真正的接觸政治。
咸豐皇帝也算是英年早逝,他死後皇帝的位置自然是讓唯一的兒子同治繼承,但是咸豐皇帝留下遺言要八大顧命大臣輔佐同治皇帝,並照顧慈安、慈禧母子。
但是有野心的慈禧那容的大權旁落,受人牽制,不久就聯合慈安太、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殺八大顧命大臣,併成功奪取政權,開啟她的“垂簾聽政”之路。
同治皇帝在做皇帝的時候,都是老媽慈禧說了算,為此身為一國之君的同治皇帝很是生死,卻又無能無力,整日花街柳巷、借酒消愁,不久也患病追隨他老爹咸豐皇帝而去了。
據說同治的去世沒有讓慈禧有多悲傷,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同治去世的第二天就找來宗族大臣,商量皇帝的人遠,在慈禧的再三權衡下,最後選擇了自己妹妹的兒子,只有三歲的光緒做皇帝,慈禧之所以找三歲的光緒繼位,只是給天下百姓和大臣一個交代。而慈禧需要的只是一個聽話的“木偶”,自然年齡越小越好。
光緒就是在慈禧的光環和壓制下長大,長大後的光緒同樣不想只做個傀儡,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啟動了“戊戌變法”來改革當時落後的思想和一成不變的制度,但是用力過猛,很多人適應不了,搞得怨聲載道。
慈禧大怒,下令逮捕戊戌變法的參與者,斬殺六君子並將光緒囚禁了起來。
1908年,光緒帝駕崩,70多歲的慈禧感覺自己大限已到,就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尊自己為太皇太后,並讓薄儀的父親載灃為輔政大臣,誰知道次日慈禧就在儀鸞殿去世。
由於慈禧生前已經為自己修建好了陵寢,並在金井中投放了大量自己喜愛的奇珍異寶。
而作為輔政大臣的載灃為了感激慈禧對自己家的看重,所以對慈禧的葬禮格外看重,並決定以此報答慈禧的恩情。因為知道慈禧生前喜好奢華,不惜讓慈禧挺屍一年為其準備上好的陪葬品,再加上當時的隆欲皇太后是慈禧的親侄女在旁邊監視,慈禧的後事自然馬虎不得。
回覆列表
慈禧看似是一個女人家家,實則已經做到女人家家的巔峰,較之呂后、武后、多呈不讓,她雖獨斷朝綱,但好歹讓清廷延續近百年,乃至於死後其威健在,要說唯一詬病,當屬清末奢侈下的不良風氣,過於維護滿清對中國的統治,從而數次喪權辱國。
「從女人家家邁入晚清統治者,其死後,也不敢潦草埋葬」慈禧,別稱西太后 、那拉太后、老佛爺、孝欽顯皇后,但她生平最喜“慈禧”二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早年殺伐過多,成就垂簾聽政,反正中至晚年,極其喜愛慈禧兩字與信仰佛教。
這也是為何世人提西太后三字,別人都不知其誰,一說慈禧,就知道是那葉赫那拉氏的晚清統治者,慈禧。
也許在她自己看來,慈禧二字和佛教更能讓她忘卻早年的血腥宮廷鬥爭,因此方使人安心睡榻吧。
當然,不管她如何信佛,也改變不了她早年用血腥手段從女人家家邁入統治者的經歷,她作為葉赫那拉氏的族人,從身為滿清女真那刻開始,興許就代表了不安分。
乃至於17歲~22歲,就跨越了很多女人跨越不了的晉級之路,咸豐二年,慈禧被入選進宮,賜蘭貴人,咸豐七年,貴為懿貴妃。
如果你瞭解過滿清時的葉赫納拉氏,興許就會明白,她是如何走入巔峰,坐上太后。
咸豐帝時期,由於體弱多病,當時正值滿清內憂外患,內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在即,外,太平天國反清農民在大舉起義。
作為咸豐帝的女人慈禧,在當時因為背景政治底蘊濃厚、個人因為族氏孕育懂禮數、及書法突出,在當時被咸豐帝令以代筆批閱奏章,從而,這位女子迎來歷史的轉折點,以及個人命運的轉折點。
即便當時此舉引得滿朝文武對葉赫那拉氏諸多不滿。
慈禧的代筆並未持續多久,因為朝綱的內憂外患,讓咸豐帝心力憔悴,於數年後駕崩。
逝世後,慈禧兒子同治帝登基,由於早前的政治介入,即便顧命八大臣在咸豐死後想專權,反而引得滋權有味的慈禧不滿,從而開啟慈禧的血腥宮廷鬥爭。
而這場鬥爭一經開啟,直至慈禧逝世,其威嚴健在。
乃至於死後,她的葬禮均不敢有人不遵從遺願,及陽奉陰違,即便她的葬禮堪稱晚清最奢侈的厚葬。
為何她的威嚴影響深遠,源於慈禧獨攬大權時這些“官制改定、準備立憲、廢科舉制度、禁止婦女纏足、興辦女學、新學、庚子退款建設教育事業”等舉措的實施。
其中每一項,在大臣們看來,視為不合理,然到慈禧這,就能用方法去實現,其中過程雖然手法殘忍,實際為大清乃至於民族起到了很多至關重要的功勞,不然,後世如何,還不知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