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園地

    魏徵(580~643),字玄成,出生在鉅鹿下曲陽(今河北晉陽西)一個地方官吏家庭,後遷到相州內黃(今河北內黃)。由於父親去世較早,魏徵從小生活孤貧,但他胸懷大志,勤奮好學,讀了許多書,知識也很淵博。隋朝末年他一度做過道士,後來在天下英雄紛起的鼓舞下,就投奔了李密領導的瓦崗軍,這時他已三十八歲了。

    古代名畫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一起歸降了唐朝。開始,魏徵並不被重用,他就要求去安撫山東(當時指崤山以東),被授與秘書丞,受命招撫瓦崗軍舊部。他首先寫信勸降了鎮守黎陽的瓦崗大將徐世勣,對安撫山東起了決定作用,開始引起唐朝統治集團的重視。不久黎陽被竇建德部所攻陷,魏徵被俘,直到竇建德被擊敗,他才得以脫身。太子李建成早已仰慕魏徵的才能,就召他做了太子洗馬(太子東宮官員,主管經籍圖書)。當時雖然李建成的聲望不如李世民,但魏徵還是對太子忠心耿耿。後來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日益尖銳,魏徵作為太子東宮的謀士,就積極為建成出謀劃策,來對付李世民。他甚至還勸太子早日除掉李世民,以保住自己的太子地位。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殺。李世民被立為太子,馬上召見魏徵,別人都為魏徵擔心,但他卻十分坦然。一見面,李世民就大聲責問他:“你為什麼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先太子如果早聽從我的話,就不至於有今日殺身之禍了。人各為其主,我又有什麼錯誤呢?管仲不是還曾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帶鉤嗎?”李世民本來就知道魏徵的才能,又見他臨危不懼,就更加器重他了。於是李世民任命他為詹事主簿(太子東宮掌管文書的官員)。

    李世民即帝位後,提拔魏徵為諫議大夫,並讓他去安撫李建成在河北的殘餘勢力,允許他有權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處理。魏徵以實際行動證明了朝廷對李建成和李元吉黨羽赦免的誠意,使他們解除了顧慮,河北很快就安定下來了。以後他歷任尚書右丞、秘書監等職,並長期擔任門下省長官侍中(宰相)。太宗很器重他,要他主持周、隋、陳、齊四史的撰修工作。在唐代,能主持修撰史書是非常榮耀的事情。修完史書後,魏徵晉封鄭國公,後為太子太師。魏徵在唐太宗手下任官十六年,是唐太宗政治上的重要助手之一。一直到他去世,太宗都很注意聽取他的意見。

  • 2 # 半畝仙客

    這就是魏徵的一個高明之處,魏徵曾經投錯陣營,但他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他的性命和下輩子的名聲。

    魏徵早年在李建成麾下,但後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殺死,魏徵就沒有了靠山,還被李世民抓了起來。李世民質問魏徵為什麼投錯陣營,魏徵可不像其他大臣一樣無腦,只聽為正不緊不慢的說,這都要怪李建成這個太子,不聽自己的話。如果他聽了自己的話,早就不是今天這個下場了。死到臨頭還哄抬自己,但是李世民吃這一套,就任用了魏徵。魏徵在任期間,為太宗提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以耿直著稱。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出自他筆下。後來李世民又將太子李承乾託付給他,魏徵也希望將太子扶上正位,以圓自己當年投錯陣營的這點缺憾。但是魏徵死了之後,李承乾造反,最終還是被廢了。過後不久,就連魏徵自己的碑,都被李世民給砸了。也是挺可惜的。

    其實魏徵這個人一生都想輔佐一個明君,先前投錯陣營,他很傷心。後來又投錯陣營,真是很遺憾。

  • 3 # 翊翊浩浩尉尉

    魏徵年輕時屬於落魄書生型,家道中落,自己又不會經營,雖然極愛讀書,志向遠大,但終因種種原因做了道士。不過,魏道士可不是專事修仙,他志在治國平天下。

    年輕時的魏徵曾經隋朝武陽郡丞元寶藏的手下工作,算得上隋朝人。後來,他跟著元寶藏一起成了李密的手下,雖然得到李密的賞識,卻也沒有得到重用。再後來,魏徵又跟著李密投奔李淵,成了李唐的人。還是因為不受重視,魏徵自請到黎陽說服徐世績。

    在黎陽,魏徵成了竇建德的俘虜,在竇建德手下幹了一段時間。竇建德失敗後,魏徵又重歸李唐。這一次,他成了太子李建成的手下,為李建成出謀劃策,平定河北,深得李建成的信任。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殺。李世民被立為太子,馬上召見魏徵,別人都為魏徵擔心,但他卻十分坦然。一見面,李世民就大聲責問他:“你為什麼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先太子如果早聽從我的話,就不至於有今日殺身之禍了。人各為其主,我又有什麼錯誤呢?管仲不是還曾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帶鉤嗎?”李世民本來就知道魏徵的才能,又見他臨危不懼,就更加器重他了。於是李世民任命他為詹事主簿(太子東宮掌管文書的官員)。

    李世民即帝位後,提拔魏徵為諫議大夫,並讓他去安撫李建成在河北的殘餘勢力,允許他有權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處理。魏徵以實際行動證明了朝廷對李建成和李元吉黨羽赦免的誠意,使他們解除了顧慮,河北很快就安定下來了。以後他歷任尚書右丞、秘書監等職,並長期擔任門下省長官侍中(宰相)。太宗很器重他,要他主持周、隋、陳、齊四史的撰修工作。在唐代,能主持修撰史書是非常榮耀的事情。修完史書後,魏徵晉封鄭國公,後為太子太師。魏徵在唐太宗手下任官十六年,是唐太宗政治上的重要助手之一。一直到他去世,太宗都很注意聽取他的意見。

  • 4 # 子墨散人

    這個問題得從赦免並重用魏徵的唐太宗的角度來分析

    1.首先得感謝唐太宗李世民,因為他是一個有度量,更重要是有遠大報復的君主,當他從秦王到唐朝的掌控者(先是執政太子,後加冕皇帝),其位置和角度就發生變化,就好比你是一個員工,你永遠不可能完全是老闆的角度,當你成為老闆,你的做事方法,思考方向方法都會有本質的區別,這也是現代管理為什麼更多人提成股權激勵,就是讓你當老闆,但是華為全世界只有一個。

    當太宗的位置和角度變化,那麼他考慮的是解決高祖李淵和隱太子李建成甚至齊王的人,以及如何讓國家強大,畢竟剛剛過去不久的突厥入侵事件,內憂外患,加上這位勵精圖治的君主,所以是魏徵遇到了一個好機會。

    2.其次魏徵是有能力的,並且是有一定號召力的。這是值得太宗重用的。如果能力一般就只會赦免而不是重用了。

    太宗前期赦免及重用的方法主要是第一,樹立太宗不計前嫌,現在都是唐王朝的人,並且都可以重用,畢竟這種建立李建成殺自己的人都被赦免及重用,那麼你們還需要擔心什麼呢?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最害怕的是被株連,畢竟小命要緊,聽到這些事必然樂開花,不僅可以保住小命,說不定還能重用呢。於是很快穩定了局勢,要知道很多勢力和能人是李淵或者李建成的人。比如羅藝不就是害怕被株連所以投降突厥了嘛。所以當時最緊急的事情是穩定人心。

    3.然後重要的事情就是網路人才為國家強大添磚加瓦,勢必也會用到這些能人和有資源有背景的人。

    4.最後,唐太宗是一個非常注重形象的,也就是歷史書上的形象,喜歡歌功頌德,而他的歌功頌德比較高大上,希望人民把他當做君王道德上是千古第一仁君,其做了很多標榜自我的事情,也檢視起居錄,都說明這點,說來唐太宗也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

    所以魏徵被赦免並被重用,不僅因為其有本事,更重要是在一個好的時期遇到一個好的君主。

  • 5 # 心飛揚237543337

    一方面是魏徵確實有才能,當時是建成的部下就要為主分憂,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李世民做人的大度,不計個人恩怨,以國家利益為前提,不拘一格降人才,魏徵也最後確實為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6 # 蒼茫大地顧煒斌

    蒼茫大地認為原因如下:

    一、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並沒有多少合法性。

    李建成是合法的太子,並沒有多少真正的過失。李世民是厚黑學專家,老謀深算,搞了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客觀地說李世民是冒了大險的,長安本是李建成的地盤,如果玄武門一擊不中,建成逃進宮中,或者李建成聽了元吉的勸阻,在東宮不動或帶衛隊前往,鹿死誰手,真不好說。李世民一氣呵成,幹掉建成、元吉後,尉遲恭拎著兩人的腦袋去嚇退了太子及齊王的部將薛萬徹,又去逼宮,殺死建成及元吉的所有兒子,李世民才控制了局勢,不久被推為太子,處置所有軍國大事。

    天下盡歸李二,但並沒有多少合法性。

    二、李世民是想有所作為的皇帝,他想開創個太平盛世,他不願意僅僅在歷史上留下個謀朝篡位的惡名。

    天下既定,天下都是他的封地,臣民都是他的臣民。他想利用全國的賢臣打造一個盛世。

    建成、元吉兩家已滅絕,魏徵、薛萬徹輩已沒有造反的旗幟、實力、興趣。對李二來說他們都屬於人畜無害的。

    如重用他們,可以把太子、齊王的手下能臣武將變成國家的棟樑,何樂而不為?

    當年齊恆公重用射他一箭的管仲,是一個道理。齊恆公重用管仲,最終稱霸諸侯。

    三、魏徵是個不可多得的既忠誠又有卓越才幹的人。

    魏徵能建議建成除掉世民,證明兩點:一是忠誠,人家李家兄弟皇位之爭,你參合進去,而且獻計下殺手,這是不給自己留退路的做法,他對太子的忠誠天地可鑑!二是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建成之所以被誅,是他沒有分清形勢,沒有認識到老二會用性命相搏,有進無退,只想耗死老爹,和平接班。這是做夢娶媳婦一儘想美事啊!李世民有這麼老實嗎?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將有這麼老實嗎?魏徵洞若觀火,他是太子府中為數不多的先知先覺者,他的政治才能可稱卓越,這樣的既忠誠又有卓越才能的人打著燈籠都難找!

    世民推心置腹,感動了也一心成為名臣的魏徵。最終君臣行一起,開創了貞觀之治。

  • 7 # 賀蘭山東麓葡萄

    【人之大幸~懷才而遇】

    魏徵的“才”:

    一、才華初現,為太子的謀劃培植地方勢力:

    東宮與秦府對壘及明爭暗鬥的複雜形勢,構成了武德後期政治舞臺上的主要矛盾。彼此採取種種手段,壯大自己。其影響波及後宮、外廷和地方。

    武德五年冬,李建成採取了魏徵“結納山東豪傑”的方針,注意在地方上培植私人勢力。最終籠絡住山東、河北勢力。

    山東、河北勢力的重要性,在李世民登基後凸現:該區域是隋末農民起義風暴的策源地,也是隋末唐初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點。太宗即位之初,如何穩定這一地區的局勢,顯然是鞏固唐王朝封建統治的關鍵問題。

    解鈴還須繫鈴人!太宗的英明就在於收魏徵為其所用,及時選派魏徵宣慰山東。

    二、膽識過人,辯才無雙;善於管理上司,拍馬屁水平一流,洗腦太宗為後期直諫鋪路:

    “武德末,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相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及誅隱太子,太宗召徵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徵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

    貞觀初年,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當國君的原則,必須首先儲存好老百姓…如果想讓天下安定,必須首先使自己的品行端正…”

    魏徵回答:“古代聖明的君主,大都是能以自身的修養和實踐開始,所以才能遠遠地體察瞭解萬事萬物…陛下所闡明的,實際上和古代聖賢所講的道理是一致的。”

    三、頗具戰略思維,總結領導思想的能力超強:

    貞觀六年,太宗自省“居安思危”,魏徵適時總結提煉太宗治國思想:“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四、政治洞察力出眾,專業水平高:

    貞觀七年,太宗與秘書監魏徵從容論自古治政得失,因曰:“當今大亂之後,造次不可致治。”

    徵曰:“不然,凡人在危困,則憂死亡,憂死亡,則思治,思治,則易教。然則亂後易教,猶飢人易食也。”從此為太宗定下亂後大治的基調。

    太宗的“明”:

    一、“棄怨用才”,包容、接納政敵的人才,廣開才路,為其所用;

    二、首戰試才,選派魏徵宣慰山東,用令其棘手的方式考察干部;

    三、見識與氣度帝王中屈指可數,虛心求諫,誠意納諫:

    太宗:“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魏徵:“陛下導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點評】:總之,豐功偉績,赫赫偉業,是優秀的乾坤配、極佳的領導班子組合使然,同時也是“才華交集、上明下直”互相成就彼此的結果。

  • 8 # 謝金澎

    李世民是一代胸懷天下的雄主,玄武門政變是他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因為如果他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第二天上午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會發動昆明湖兵變,李世民及他的追隨者就會全部死無葬身之地。而李淵為了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和爭鬥,已經有了並暗示李世民自行了斷的意圖。

    大唐的江山從策劃太原起義到攻滅洛陽,打敗竇建德、王世充,幾乎所有大戰決策都是李世民親自指揮或者直接參與的,大唐的優秀軍事將領很多都曾經跟他出生入死。

    換一句話說,即便李世民願意自殺成仁,恐怕曾經跟過他的謀士、武將也不願意。因為李世民如果在這場政治爭鬥中失敗,建成元吉必然要對大唐的文臣武將進行一輪清洗。無論個人福祉還是國家安危,都將是巨大的災難。

    當時魏徵是太子李建成的謀士,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站在魏徵的當時立場,自然是要忠於太子,並幫助有正統名分的太子打敗一切政敵的。最早獻計除掉李世民的就是魏徵,最堅決要求太子除掉李世民的也是魏徵。因為李世民太強大了,即便他什麼都不做,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威脅。

    可以這樣理解,倘若沒有魏徵,也許還不會爆發玄武門之變,至少李世民兄弟們的爭鬥不會那麼緊迫和到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地步。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不但寬恕了魏徵,還到處尋訪他,並最終對他委以重任,成就了魏徵千古諫臣的美名。

    其實能夠做到這點,不用猥瑣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地去猜度李世民的用心,原因只有一個,李世民是一個以天下為重、胸懷坦蕩的有道明君。他不但寬恕了為太子出謀劃策要弄死自己的魏徵,更寬恕了太子的死士薛萬徹,薛萬徹在玄武門之變後帶著太子府的數千府兵拼命衝殺,差點攻破秦王府。

    不要說李世民是假惺惺為了後世聲名,他是確實愛惜人才,如果他只是一時算計,完全可以在事後慢慢找理由弄死他們,但是他一直沒有,還對這些昔日政敵全部委以重任。

    想一想靖難之役的朱棣,不但殺光了朱允炆身邊的所有文臣武將,還將朱允炆全家殺絕,女眷不論老幼全部充為官妓,這是何等的殘忍和酷烈!李世民如果要這樣做,誰又奈何的了他?但是他沒有,這就是胸懷氣度。

  • 9 # 南方鵬

    曹操兒子侄子死於張繡之手,張繡降後卻引為上賓並結為姻親,魏種是曹操的知交,曹操常說天下人都可能叛我,唯有魏種不會,結果呂布陳宮偷襲兗州魏種叛逃,曹操氣得半死,說除非逃到異族天涯海角,不然抓到死定了,但捉到後,愛才心卻,又把他放了重用。李世民寫了一篇《祭魏太祖文》對曹操極為稱道,認為他不能統一天下,是天意不是人事,在處理魏徵這事上,估計也受到他的影響或說英雄所見略同。

    李世民的重用魏徵,另一個是標杆作用,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上位,在宗法社會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在大方面不得不逆,不逆則無法上位,但逆取順守,古人所貴,李世民也深明這一點,正因為之前魏徵針對他人所皆知,重用魏徵,就正如劉邦未分封功臣時先封仇人雍齒,曹操官渡戰前不計前嫌重用張繡一樣,用一人而天下歸心,敵對勢力自然瓦解,而魏徵也不傻,他之後在李世民朝的忠心耿耿,犯顏直諫,也完全能夠體會到李世民的苦心,才成就君賢臣正的千古傳奇。

  • 10 # 西府趙王爺

    一個巴掌拍不響,李世民和魏徵的“相愛相殺”,是二人互相選擇的一個結果!

    眾所周知,魏徵是唐朝時期有名的“大嘴”,讓李世民又愛又恨。他曾經是瓦崗寨李密的下屬,後來跟著李密歸順李唐王朝,並歸入東宮,成為了太子李建成的幕僚之下。他曾經向李建成提議過,要趁早除掉李世民,以絕後患!可惜李建成顧忌手足之情,一直在猶豫!

    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什麼還能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呢? 。

    首先,李世民最開始啟用魏徵,是為了收買人心。儘管李建成、李元吉是李世民爭奪皇位的競爭對手,但是也沒必要把他們的舊黨趕盡殺絕。李世民畢竟是一個比較有氣量的皇帝,他要給群臣塑造出一個君子的形象, 畢竟如今李建成都死了。 。

    第二,魏徵擁有忠誠這一品質!

    正所謂在其位,謀其事,魏徵早前忠於李建成,那不過是各為其主。畢竟當時他是李建成的屬下,自然要為自己的主子著想。所以他和李世民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衝突。

    而在李建成被殺之後,他作為太子舊部,並沒有因為主子的失敗而見風使舵,另投他處。至於歸順李世民,那是因為李世民當了皇帝,他作為臣子,只是在作自己分內之事。所以,不存在背叛一說。

    甚至於後來李世民問他,為什麼要想太子獻計,離間他們兄弟關係。魏徵也是十分耿直的回答:“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

    這讓李世民看到了,魏徵真的是一個忠誠的賢臣, 而對於一個帝王而言,忠誠無疑是一個大臣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而且事實上,魏徵不是那種死忠之人,他只是如前面所說的那種,“在其位,謀其事”,無論是李密、李神通、竇建德,他都是忠心事之。

    甚至是李世民真正登基當皇帝了之後,魏徵依然出言不遜,怒懟李世民!

    當然,最重要的是,魏徵的存在,能讓李世民及時地發現自己的錯誤。

    唐朝建立了若干年之後,社會漸漸地穩定下來了!這時候的李世民有些驕傲自滿了,生活變得驕奢淫逸了!對此群臣大都不敢說什麼,只有魏徵,敢於犯顏直諫,魏徵曾經寫下了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給了李世民一記響亮的耳光。

    而多虧魏徵的提醒,讓李世民懸崖勒馬!

    這樣的一個大臣,李世民肯定不會讓他流失掉的!

    其實在唐朝之前,中國就已經出現過兩個短命王朝了,分別是秦朝和隋朝。這兩個王朝都是二世而亡,其原因就在於皇帝寵信了奸臣!譬如秦二世一直寵信著趙高,楊廣則是過度倚重了宇文家族。

    這兩位皇帝的命運都比較悲慘,都是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的手上!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李世民當然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大唐王朝重蹈覆轍,所以,他迫切地需要得到魏徵這樣真正的賢臣的幫助,需要有一個人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 事實證明,李世民的做法是正確的!魏徵一生向李世民上諫“數十餘萬言”,時刻都在警醒著李世民,其“貞觀之治”,有他一份功勞。

    魏徵死後,李世民賜諡“文貞”,並將其請入凌煙閣,位列第三位,可見其在李世民心中地位。

    其實從魏徵和李世民的故事就能看出來,李世民雖然玄武門殺兄逼父,違背天倫,稱得上事心狠手辣。但在做皇帝這方面,確實有著他的獨到之處,稱得上是一代明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茶瓜如何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