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北宋楊家將忠心報國、勇猛殺敵、守疆護土,果敢無畏、不懼死亡、赤膽忠心,是千古不變、千真萬確的一門忠烈,永遠萬古流芳、正氣長存,絕不是作者隨意演義、憑空捏造。

  • 2 # TonyDeng

    那是民間傳奇,真實的歷史沒有這樣。明清時很多演義小說的來源,是元代戲曲,本來這種文學形式就有蒙古文化成分,漢族文人加以改造,編寫的劇本,很多誇張虛構,底層群眾想象高層政治,偏離實際,不要過於相信。現在的民間,許多人的歷史觀,來源於這類文藝作品,尤其需要警惕,把虛構故事當作真實歷史,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源頭之一。

  • 3 # 石堯

    北宋楊家將只有部分人物是歷史實有其人的,他們忠烈報國故事也多為後人所編,但他們的故事確實是歷史的真實,故事反映了人們對英雄的期待和嚮往,對保家衛國的英雄的讚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楊家將就是代表了中華民族對歷史英雄形象的共同認可和尊崇故,而她又是真實的。

  • 4 # 94310417小云

    楊令公楊業確有其人,被宋太祖招降封為大將軍,住守於今山西太原一帶,以及大同雁門關,歷經百戰英勇無敵,後死於陳家谷,楊六郎也有隻不過是個作後勤的糧草官。楊門一門忠烈大氣磅礴,令後世崇尚致今,但大多數為子虛烏有的杜傳。

  • 5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基本上是有這樣的史實,楊家將自古就很有盛名,而且忠心護國,早已深入民心,無法作假。

    當然小說演義會在這基礎上加油加醋地美化,這是難免,但楊繼業,楊六郎以及孫輩楊文廣都是宋朝名將,這一點卻是史實,而且楊家世都忠良也無法否認。

    不要隨便去質疑古人,人的好壞自在人心,如果自己本來很好,但幾百年後被人家質疑,甚至貶低,相信如果自己知道,心理也不是個滋味!

  • 6 # 左手無名指

    僅有部分,不是全部都是真實的。民間傳奇而已。

    就像水滸傳一樣,有一些人物是存在的,更多的是…大家懂得。

  • 7 # 翠儂翡翠

    北宋楊家將只有部分人物是歷史實有其人的,他們忠烈報國故事也多為後人所編,但他們的故事確實是歷史的真實,故事反映了人們對英雄的期待和嚮往,對保家衛國的英雄的讚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楊家將就是代表了中華民族對歷史英雄形象的共同認可和尊崇故,而她又是真實的。

  • 8 # 超超9918

    一句話 都是假的 從楊業開始 楊家是北漢八大令公之一 是從他祖父繼承的 潘仁美就是史上的潘美 正面的 所以少看演義多看史

  • 9 # 耀強不是小強

    楊繼業是北宋楊家將的第一代,他與自己的兒子們確實長期與遼軍作戰,最後他在與遼軍交戰的時候,被遼軍生擒,絕食三日而死。演義中的潘仁美在歷史上就是北宋的潘美,他雖然在楊繼業的死上負有一定的領導責任,但民間盛傳的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卻大多是假的

    這就是歷史真相,

  • 10 # 攀登的岩羊

    北宋揚家在對外作戰上是滿門忠烈,揚業雖是北漢降將,但在對遼作戰英勇不屈,被俘絕食而死,兒子延昭駐守邊關,屢次擊敗遼軍,被敵尊稱六郎,意為北斗七星第六,保佑北疆,令敵不敢來犯,揚業孫子文廣,繼承父志,也效力邊關,為國盡忠。

  • 11 # 小怪頭影視

    話不多說 北宋楊家一門忠烈卻實有,但是沒有電影 電視劇演的那麼邪乎,畢竟電視劇 電影都是編劇導演 填油加醋 做出來的

  • 12 # 山東梁雲平

    楊家將,確有史記存在,但故事是作者演義的。

    文學作品,真實的部分和虛構的成份凝結在一起,催人愛國,勸人行善,規勸世人學好事,做好事。

    楊家將故事,激勵朝朝代代的有志的仁人志士,保家衛國,獻身邊疆。

    頌揚英雄,葆獎善舉,編成書籍,改為戲曲,無不是鼓勵人民奮勇向前,保家衛國。

    好的故事,流傳下來,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加工,故事越來越完美。切地氣,合民情,有人情味。

    所以,美好的故事,輩輩輩傳頌,如聞其人,如臨其境。讀之親切,動人心絃。

  • 13 # 雪醒詩夢

    北宋楊家一門忠烈根據史書記載,是有其原型的。但有更多的演繹成分在裡面。

    宋太宗時代,兩次北伐戰爭,一次是楊繼業的成名之戰,一次是其被俘的戰爭。因為皇帝的輕敵冒進,導致楊繼業被遼軍圍困被俘,絕食而死。演繹中是因為彈盡糧絕,逃到李陵碑,最後撞碑而死,因而就造成了楊家一門忠烈的傳說。

  • 14 # 三楓居士

    當然是演義的,歷史上確實有楊業這個人,但是根本沒有佘太君,趙德芳也只是個碌碌無為之人,所謂的楊門女將就更無從談起了,歷史上的潘仁美反倒不象小說裡寫的那麼陰險狡詐,所以小說和歷史還是應該分開看的,不能混為一談。

  • 15 # 詩中夢幻

    據歷史記載北宋時期的確有楊繼業此人,他驍勇善戰,多次擊退遼國對北宋的入侵,可以說對北宋黃帝赤膽忠心,說他的七個兒子個個善戰勇猛完全是塑造的,六郎延昭駐守邊關是事實但對排兵佈陣沒有編劇說得那麼歷害,反倒六郎之子楊宗寶才是將帥之材,有他爺爺的神勇和謀略。至於楊家將直到楊門女將之說都是作者為了教育後人而創作的。不過這些雖是作者的構思但對歷史文化也好,教育後代弦揚這種精忠報國也好,對未來社會的研究及發展都有極大的價值和幫助。

  • 16 # 我講歷史你來評

    就歷史而言楊家將的故事多為演義,雖然楊家將故事多為演義,但是楊家將保家衛國的精神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楊家將的故事是不是演義又如何呢?重在他們的精神能夠被傳承就好了!

  • 17 # 易通人生

    楊家將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這楊家將的成員都有誰呢?

    主要是三個人:楊令公、楊六郎、楊文廣。

    這三個人是爺孫三代人,英雄事蹟各有千秋。

  • 18 # 太行山下小小強

    楊家將的確是有歷史原型的,但是佘太君、穆桂英、楊宗保啥的,都是“演義”出來的,歷史上沒有這些人的記載。

    但是對咱們普通人來說,天波府,佘太君,穆桂英才是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而對楊家將的“創始人”,楊業(即民間傳說的大刀令公楊繼業)卻很陌生。

    不得不說,民間“演義”虛構成分很多,也主要是表達了當時老百姓的美好意願。

    下面簡單來介紹一下,楊家將的始末。

    第一代人—大名鼎鼎的楊業(演義小說的楊令公)

    這個要先從他老爹說起,他老爹叫楊信,是一名武將。

    當時的時代是五代十國,局面十分混亂,在這種時代,勇猛的武將都會得到重用,他老爹就被北漢皇帝重用了。

    可見他老爹還是很勇猛的。

    至於為啥給北漢效力,因為這裡就是他們的出生地,沒得選!

    北漢(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他老爹死後,他充分繼承了老爹的官職和事業,十分驍勇善戰。

    所以北漢的皇帝很開心,就賜給他“皇家姓氏”,當時北漢政權姓劉,所以在這個時期,楊業改名為劉業。

    這個還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可能關係到後人是“演義”劉家將還是楊家將。

    當時契丹人也經常來找楊業的麻煩,但是統統讓楊業給“打”了回去,從此楊業有了一個外號,叫“楊無敵”。

    這個外號可不是嚇唬人的,是楊業憑真本事取得的,所以說,楊業真的是一員虎將。

    後來宋太宗北伐,一路高歌猛進,當時的北漢皇帝,知道自己打不過,直接豎起了白旗,投降了。

    而楊業鎮守的地方,還沒有得到“通知”,宋軍就想打幾仗試試,結果發現楊業是真的“彪悍”,死守不降,給宋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宋太宗也沒辦法,只好讓投降的北漢皇帝出來勸降,古人講究“忠君”,結果,楊業就這樣被宋軍“收編”了,從此加入了北宋的陣營。

    宋太宗對楊業也是很欣賞,不過還好沒有賜他“皇家姓氏”,而是讓他又改回了原來的姓氏—“楊”。

    這才有了以後的楊家將,而不是劉家將或者趙家將啥的。

    歸宋之後,楊業戰績如何?

    歸宋之後,楊業憑藉雁門關之戰,一戰成名。

    因為當時遼軍有十萬軍馬,武器先進,氣勢洶洶,而他帶著五百人的“敢死隊”,直接抄遼軍的屁股,而另外一個將領也帶著“敢死隊”打遼軍的頭部。

    這樣利用有利地形,前後夾擊,竟然把遼軍給打蒙了,遼軍可是騎兵,軍隊亂了,十萬騎兵互相踐踏可不是鬧著玩的。

    結果以少勝多,這一仗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威風,一戰成名。

    只可惜後來,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可能有點膨脹了,決定北伐遼國。

    命令潘美、楊業為西路軍主將。

    (其實當時遼軍不打宋軍已經是萬幸了,宋太宗還主動進攻遼軍,長途奔襲,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只能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果然,前面先鋒戰敗,遼軍集中優勢兵力要決戰,這個時候,楊業主張撤退,暫避鋒芒。

    另外一個主將潘美也贊成(潘美,也是演義小說中潘仁美的原型,把他演義成一個大奸臣,實在是冤枉了他)。

    本來潘美和楊業制定好了交替掩護撤退的計劃,但遭到監軍王冼的譏諷,並詆譭他懷有二心。

    楊業也是“忠烈之人”,為表忠心,主動要求出戰,這時候,潘美也只能苦笑,可能是他知道楊業和王冼這個小人有矛盾,但是也不好說什麼。

    這可能是楊業的性格“弱點”,太忠烈了,反而會被這些小人抓住把柄,置於死地。

    結果,毫無懸念,“光榮被俘”,遼軍也很欣賞他,想勸降,結果楊業絕食三日而死,這就是楊業的一生,堪稱忠烈。

    楊業死後,子孫後代戰績如何?

    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昭。

    也是武將,主要任務是守邊,宋軍這次吸取了教訓,覺得還是不要招惹遼軍,守邊就行了。

    所以,楊延昭基本沒啥大的戰功,和他老爹差遠了。

    楊延昭因為守邊的功勞,屢次升遷,景德二年,楊延昭被授予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卒於任上,終年五十七歲。

    楊家將的第三代表人物是楊文廣。楊文廣是楊延昭的第三個兒子。

    雖然是名將之後,但是楊文廣真的沒啥出息。

    一生基本上沒打過啥仗,官職也不高,比他老爹還差些。

    好不容易等來了一個“給楊家爭光”的機會,這個真的是等來的,用今天的話說,是熬上去的。

    因為這個時候,楊文廣已經75歲了。

    結果……病逝!

    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沉寂了大約三十年遼宋邊境又其爭端——遼朝遣使到宋朝,爭河東地界。定州路副都總管楊文廣獻陣圖及奪取幽燕地區的策略,朝廷還沒有來得及審批和回覆,當年的十一月,楊文廣病逝。享年75歲。小結:

    從楊家將的這三代人,基本上一代不如一代,全靠楊業當年血戰掙來的“光榮”,要不然,靠他的這些子孫,估計不會有“楊家將”的演義了。

    楊文廣死後,他的後代基本沒有出息,楊家將已完全衰落。

    53年後,北宋滅亡。

    歷史上也沒有穆桂英、楊門女將、佘太君、楊排風、楊宗保等人物。

    七郎八虎闖幽州、血戰金沙灘、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徵西、佘太君百歲掛帥、楊排風、楊宗保等故事,都是後人演義出來的,不可當真。

  • 19 # 史說冬夏

    提到北宋楊家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楊家七郎八虎更負有盛名,其中的傳奇故事也很多,比如楊宗保與穆桂英的愛情故事,還有佘太君掛帥,領著楊家女將大敗西夏,無一不被廣為流傳。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不免有些藝術加工的成分在裡面,小說《楊家將》就是其中之一,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是怎樣的?是如小說表述的那麼完美麼?

    楊家初代楊業

    楊家將第一代楊業,陝西神木人,生於亂世,一生真正為宋朝服務了八年。他曾效忠於北漢,和宋朝血拼多年,還差點殺了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去世後,楊業被收降,他以楊家將第一代走入歷史。

    宋太宗想滅遼,收回燕雲十六州。楊業是降將,不可能得到重用。沒想到宋軍初戰失利,宋太宗也負傷,非常狼狽。宋國對遼國從進攻轉為防守。宋太宗任命潘美為大將,潘美和楊業的關係很好,於是楊業升為副將。

    就這樣楊業迎來了人生巔峰。他受命鎮守雁門關。雁門關當時非常重要,重中之重,易守難攻。當時,楊業只有幾千人,遼軍卻又十萬奇兵精銳。楊業對遼軍很熟悉,開戰前,作為守關主將的楊業卻帶了幾百人“逃走”了,一路上砍伐收集樹枝。其實楊業繞到了敵方背後發動攻擊。戰爭打的就是心理戰,楊業在馬尾上紮上樹枝,塵土飛揚,看上去有幾萬人,遼軍一下陣腳大亂。

    楊業直奔主將而去,一下子殺掉了敵軍主將,戰場形勢大變。正在這時,潘美率領軍隊也到了,最終取得了大勝。三千人贏得了十萬人,楊業取得了宋軍上下的信任,洗刷了自己降將的名聲。

    楊家二代楊延昭

    楊家二代有六個兒子,代表人物是楊延昭,即楊六郎。其他兒子都是小官,歷史上默默無名。

    楊延昭真正戰功只有遂城保衛戰。遂城周圍都是泥沼,遼軍進攻,只能在天寒地凍的冬天。遼國蕭太后親自帶兵越過邊界,率20萬大軍進攻。楊延昭只有幾千人。遂城是平原上的孤城,按理說,蕭太后很快就能踏平遂城,但就是久攻不下。楊延昭也是心急如焚,因為好幾處城牆都被打裂了。忽然趕上北方寒流,滴水成冰,楊延昭抓住戰機,命令士兵半夜用井水澆牆。一夜間整個城牆變成冰牆,大大增加了攻城難度,遼兵最終沒能打破冰牆。

    遂城大捷後,楊延昭威震天下。幾年後,蕭太后再次領軍進攻,雙方都沒佔到便宜,最終簽訂了歷史上有名的“檀淵之盟”。檀淵之盟過後,宋遼之間基本處於長期和平狀態長達118年之久。

    楊家三代楊文廣

    楊家三代楊文廣,軍中履歷平平。,楊文廣以父蔭為官 。宋仁宗趙禎慶曆三年(1043年),陝西南部張海率饑民起義,轉戰陝西南部、河南西部和湖北西北部等地,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即按照為官的次序隨軍出征,故此楊文廣當時的官位可能是禁軍一類的小官職。這次出征回來後,楊文廣以軍功升任殿直--比供奉官更低官階的武官官階。

    四年(1044年),推行"新政"的參知政事(宰相)范仲淹任陝西、河東路宣撫使。次年正月,范仲淹罷相,出任邠州(今陝西彬縣)知州兼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在此期間,范仲淹和楊文廣有過交談,對他的軍事才能感到驚奇,將他置於麾下。然而,在這年之前一年(1044年),宋朝和西夏已經議和成功,宋再繳納"歲幣"銀、茶、絹二十餘萬求"和平"。楊文廣也就失去了殺敵報國的機會。再後來楊家將沒有名人了。

    虛構的楊家人物

    北宋時期,楊業老家旁邊有個府州,有一個佘氏家族特別有名,但當時佘家根本不會吧閨女嫁給遠在太原的敵將楊業。所以佘太君是文學虛構。至於穆桂英,有地方誌說她家在當時密雲或順義的穆家寨或穆柯寨,但這兩個地方當時屬於遼國地界,楊家不可能大老遠去那裡找媳婦。因此,穆桂英也是虛構的,既然穆桂英是虛構的,那麼,作為穆桂英的丈夫楊宗保,自然也是文學作品了。

    結語

    楊家祖孫三代一百二十多年的抗戰歷史,影響深遠。尤其是楊業、楊延昭所立的戰功,大大超過了統帥他們的主將,但是正史遠未能給予他們應有的地位。人民群眾緬懷楊家將的英雄業績,讚賞他們武藝相傳、名將相繼,被他們那種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延綿三代。英勇奮戰、不怕犧牲的精神所感染,所以人們根據楊家將祖孫三代的歷史史實的基礎上,經過文學加工渲染,把楊家將傳為有口碑的英雄家族,不正說明了楊家滿門的忠義的最佳證明麼。

  • 20 # 涅槃談文化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楊家將的譜系是這樣的:第一代,金刀令公楊繼業,繼業有8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名楊延昭,又名楊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廣,文廣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懷玉。

    這些印象都可靠嗎?

    我們的看法是:

    一、楊繼業歷史上真有其人,但民間盛傳的他與潘仁美之間的恩恩怨怨卻大多是假的

    楊業與潘美(小說家筆下的“潘仁美”)並非有仇。陳家谷口逼楊業進軍,後又將接應部隊撤走的人是王而非潘美。按《宋史·王傳》,王字秘權,開封浚儀人,其父王樸,曾任後周樞密使,因上籌邊之策而名噪一時。

    王雖系名門之後,本人也有戰功,但其為人“性剛愎”,“以語激楊業,業因力戰,陷於陣,坐除名,配隸金州”。

      

    那位在小說家筆下壞透了頂的潘仁美(潘美)並沒有那麼壞,至少,他在陳家谷口並沒有算計楊業,更沒有像通俗小說或電視劇裡所描寫的那樣,按兵不動,射殺楊七郎。

    倘若說他在這次戰役中有什麼過失的話,那也僅是因為他誤信了王之言而已。惟其如此,所以,宋太宗趙光義在事後處理參戰人員時,僅把潘美降三級使用,而對負有主要責任的監軍王則“除名,隸金州”,劉文裕“除名,隸登州”。

    二、楊業共有7個兒子,而不是8個

    小說《楊家將》和電視劇《楊家將》中,楊業共有8個兒子。據《宋史》記載,楊業共有7個兒子,他們是:楊延朗、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楊延玉。

    其中楊延玉隨乃父征戰,於陳家谷口一戰殉國,其餘6子,延朗為崇儀副使,延浦、延訓併為供奉官,延環、延貴、延彬併為殿直(官名)。這7個兒子除楊延玉戰死外,餘皆善終。並無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說。

    三、楊六郎應為楊大郎,楊宗保應為楊文廣

    在“楊家將”的傳記中,楊府男性主角,除了老令公楊繼業以外,最有名的就是楊六郎和楊宗保這父子二人了。這兩個人物也非歷史之本貌。楊六郎者,楊大郎之謂也。

    他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朗(後改名為楊延昭),這沒錯,但他卻並非楊業的第六個兒子,而是長子。他卒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l014年)。

    《宋史》上說他:“智勇善戰。所得賞賜悉犒軍,未嘗問家事。出入騎從如小校。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行陣。克捷推功於下,故人樂為用。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

    楊宗保,應為楊文廣。《宋史》記載,文廣系楊延昭之子。字仲容,“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宣撫陝西時“與語奇之”,曾把他收為部下,後又隨狄青南征,最後官至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侯。

    “楊家將”既然半真半假,撲朔迷離,那麼“楊門女將”呢十分遺憾的是,在小說和電視劇裡轟轟烈烈的“楊門女將”,正史中卻一點影子都沒有。

    《宋史·楊業傳》中只收錄楊業及其子延昭等7人,和其孫文廣一人,並無一字提及女眷。倘若楊門女將確曾有過的話,那麼,專收“義婦節婦”之事蹟的《烈女傳》也會記載。

    但我們仔細地查找了《宋史·烈女傳》,該傳共收近40名“奇女子”,她們沒有一個人出自楊門。“楊門女將”純屬子虛烏有這一事實告訴我們,千萬莫把文學當成歷史。

    真實的歷史中,楊家忠烈是三代,而不是故事後影視劇中的五代忠烈。楊家祖孫三代人為大宋的邊境不受侵擾,國家的安定做出了英勇貢獻。為後世敬仰,為後世傳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放棄自己的工作在家當全職媽媽,你的內心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