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妖在西遊
-
2 # 霖霖歷史錄
《舊唐書》給他的評價為“賢君”,這評價是極高的了,但我覺得這“賢”應該多半指的是他宅厚仁心,離“明君”和“能君”尚有一定的距離。倒是這《新唐書》的評價要實際些,“代宗之朝,餘孽猶在,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
這無疑是客觀的評價。評價歷史、評價歷史人物,並非僅僅建立在國家的昌明興盛之上,而是要根據所處的時勢而定,這樣才能客觀地給予正確地評價。
李豫三十歲之前,過了一段相對平靜安逸的日子,為何這樣說?朝中奸臣當道,楊國忠和安祿山都不是好惹的人,太子府不就是因為這樣,在那些年過得十分頹廢的嗎?怎麼還說那段日子平靜又安逸呢?因為就算楊國忠通敵賣國,但是他只是為了求得錢財和權勢,並沒有奪取皇位的野心,也知道只有大唐朝在,他的金錢和地位才有所保障。反觀安祿山,他是胡人,在唐朝為官,得到玄宗的賞識,還拜玄宗寵妃楊貴妃為義母,常年在范陽一方,儼然就是范陽之地的帝王,藏匿了許多的兵馬,他想要的是取代玄宗,自己做皇帝。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他聯合史思明,掀起了安史之亂,使得唐朝被戰爭包圍,民眾生活開始走下坡路,對唐朝之後的發展都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李豫和建寧王李倓跟隨玄宗一起到蜀地避難。逃亡途中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馬嵬之變,李豫就是其中的人物之一。楊貴妃死後,李豫的父親李亨決定和玄宗分道揚鑣,他心中清楚,自己逼死了玄宗的愛妃,與自己勢同水火,自己只能帶著士兵另謀出路。李亨到達靈武以後,登基為帝,並開始領導平定安史之亂的相關事宜,這一切行動,李豫都是積極分子,也立下了很多功勞。
李亨繼位後是為唐肅宗,最開始他想讓頗有些威望的建寧王李倓來當天下兵馬大元帥,江湖謀士李沁卻反對道:“建寧王李倓確實是將帥之才,而且還十分賢能,但是您的長子李豫卻是長子,有容人的肚量和君主的氣度,現在還沒有封他為太子,這次軍功就當做是他成為太子的階梯吧!”於是唐肅宗最終立李豫為元帥,成為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人物。
李沁和廣平王李豫一起處理軍中事務,二人配合默契,當時唐肅宗將很多權力都交給了李豫,李豫一時之間權力十分巨大。唐肅宗的寵妃張良娣和宦官李輔國在政變中立下大功,兩個人聯合起來,在朝中的氣焰很是囂張。廣平王李豫和建寧王李倓都察覺到了兩人對權利的追求已經有所不滿,對他們產生了戒備心理。可是二人最終還是沒能阻止李豫繼位,李豫繼位成為了唐代宗。
李豫一繼位就委任奉節郡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所謂“國之大事,戎馬為先”,李豫想盡快的平定安史之亂。李豫為了解決前面兩位皇帝留下來的遺留問題,為那些冤假錯案平反,他為弟弟建寧王平冤,先後追封建寧王為齊王、承天皇帝。還將被廢黜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等恢復了封號,對受了冤屈的臣子也進行了昭雪。但是唐朝內憂外困的局面已久,僅僅用這種平冤昭雪的方式,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如果李豫一直堅持下去,說不定也能開創出一番新的局面,解了當時的困局。但是朝廷局勢複雜,這種事情調查起來又十分麻煩,其中的困難程度很難估計,所以只是淺淺的大刀闊斧了一番,並沒有長久地實行下去。
李豫在位期間做的大事分別是改革漕運、改革鹽政、改革糧價。但是李豫平叛之後卻姑息了安史之亂的餘孽,對晚唐大亂有一定的影響。李豫在位期間,面臨的是上輩們給他留下的爛攤子,他的任務艱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總的來說,李豫還是功大於過的,值得肯定。
-
3 # 華樂雨辰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肅宗李亨長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計武則天和殤帝,762年-779年在位)。
原封廣平王,後改封楚王。安史之亂中,以天下兵馬元帥名義先後收復長安、洛陽。乾元元年(758年),被立為皇太子。寶應元年(762年)即位。次年,安史之亂平定。李豫在位時期,改革漕運、鹽價、糧價等,實行了安定社會,發展生產,"以養民為先"的財政方針。
大曆十四年(779年),李豫崩逝,諡號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葬於元陵。
歷史上對代宗李豫的評價,《新唐書》中評價說:"代宗之朝,餘孽猶在,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認為他有一定能力,是個合格的皇帝。而在《舊唐書》中,作者在論述了代宗一生中的作為之後,竟然得出了"古之賢君,未能及此"的結論,可以說是極高的評價了。
歷代評價
劉昫:①嗚呼,治道之失也,若河決金堤,火炎昆崗,雖神禹之乘四載,玄冥之灑八瀛,亦不能堙洪濤而撲烈焰者,何也?良以勢既壞而不能遽救也。觀夫開元之治也,則橫制六合,駿奔百蠻;及天寶之亂也,天子不能守兩都,諸侯不能安九牧。是知有天下者,治道其可忽乎!明皇之失馭也,則思明再陷於河洛;大曆之失馭也,則懷恩鄉導於犬戎。自三盜合從,九州羹沸,軍士膏於原野,民力殫於轉輸,室家相吊,人不聊生,而子儀號泣於用兵,元載殷憂於避狄。然而代宗皇帝少屬亂離,老於軍旅,識人間之情偽,知稼穡之艱難,內有李、郭之效忠,外有昆戎之幸利。遂得兇渠傳首,叛黨革心,關輔載寧,獯戎漸弭。至如稔輔國之惡,議元振之罪,去朝恩之權,不以酷刑,俾之自咎,亦立法念功之旨也。罪己以傷僕固,徹樂而悼神功,懲縉、載之奸回,重袞、綰之儒雅,修己以禳星變,側身以謝咎徵,古之賢君,未能及此。而猶有李靈耀作梗,田承嗣負恩,命將出軍,勞師弊賦者,蓋陽九之未泰,豈君道之過歟! ②群盜方梗,諸戎競侵。猛士嘗膽,忠臣痛心。掃除沴氣,敷衍德音。延洪納祉,帝慮何深。
歐陽修:代宗之時,餘孽猶在,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
-
4 # 海洋情感小屋
唐代宗李豫初名為李俶,是唐肅宗李亨的長子,唐朝的第九位皇帝。李豫經歷了動盪驚心的安史之亂,也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之一。歷史上對李豫的評價如何呢?李豫繼位之初就是徹底消滅安史之亂的時機,他為此做了什麼?另外,安史之亂之後,唐朝迅速由盛轉衰,李豫做了什麼政治補救措施嗎?
李豫三十歲之前,過了一段相對平靜安逸的日子,為何這樣說?朝中奸臣當道,楊國忠和安祿山都不是好惹的人,太子府不就是因為這樣,在那些年過得十分頹廢的嗎?怎麼還說那段日子平靜又安逸呢?因為就算楊國忠通敵賣國,但是他只是為了求得錢財和權勢,並沒有奪取皇位的野心,也知道只有大唐朝在,他的金錢和地位才有所保障。反觀安祿山,他是胡人,在唐朝為官,得到玄宗的賞識,還拜玄宗寵妃楊貴妃為義母,常年在范陽一方,儼然就是范陽之地的帝王,藏匿了許多的兵馬,他想要的是取代玄宗,自己做皇帝。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他聯合史思明,掀起了安史之亂,使得唐朝被戰爭包圍,民眾生活開始走下坡路,對唐朝之後的發展都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李豫和建寧王李倓跟隨玄宗一起到蜀地避難。逃亡途中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馬嵬之變,李豫就是其中的人物之一。楊貴妃死後,李豫的父親李亨決定和玄宗分道揚鑣,他心中清楚,自己逼死了玄宗的愛妃,玄宗。與自己勢同水火,自己只能帶著士兵另謀出路。李亨到達靈武以後,登基為帝,並開始領導平定安史之亂的相關事宜,這一切行動,李豫都是積極分子,也立下了很多功勞。
李亨繼位後是為唐肅宗,最開始他想讓頗有些威望的建寧王李倓來當天下兵馬大元帥,江湖謀士李沁卻反對道:“建寧王李倓確實是將帥之才,而且還十分賢能,但是您的長子李豫卻是長子,有容人的肚量和君主的氣度,現在還沒有封他為太子,這次軍功就當做是他成為太子的階梯吧!”於是唐肅宗最終立李豫為元帥,成為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人物。
李沁和廣平王李豫一起處理軍中事務,二人配合默契,當時唐肅宗將很多權力都交給了李豫,李豫一時之間權力十分巨大。唐肅宗的寵妃張良娣和宦官李輔國在政變中立下大功,兩個人聯合起來,在朝中的氣焰很是囂張。廣平王李豫和建寧王李倓都察覺到了兩人對權利的追求已經有所不滿,對他們產生了戒備心理。可是二人最終還是沒能阻止李豫繼位,李豫繼位成為了唐代宗。
李豫一繼位就委任奉節郡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所謂“國之大事,戎馬為先”,李豫想盡快的平定安史之亂。李豫為了解決前面兩位皇帝留下來的遺留問題,為那些冤假錯案平反,他為弟弟建寧王平冤,先後追封建寧王為齊王、承天皇帝。還將被廢黜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等恢復了封號,對受了冤屈的臣子也進行了昭雪。但是唐朝內憂外困的局面已久,僅僅用這種平冤昭雪的方式,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如果李豫一直堅持下去,說不定也能開創出一番新的局面,解了當時的困局。但是朝廷局勢複雜,這種事情調查起來又十分麻煩,其中的困難程度很難估計,所以只是淺淺的大刀闊斧了一番,並沒有長久地實行下去。
李豫在位期間做的大事分別是改革漕運、改革鹽政、改革糧價。但是李豫平叛之後卻姑息了安史之亂的餘孽,對晚唐大亂有一定的影響。李豫在位期間,面臨的是上輩們給他留下的爛攤子,他的任務艱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總的來說,李豫還是功大於過的,值得肯定。
-
5 # 山上一課樹168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生於東都上陽宮,唐肅宗長子,唐朝第八位皇帝。公元762年即位,
李豫初封廣平王,後進封為楚王,並被唐肅宗任命為兵馬大元帥,統兵收復兩京巧妙誅殺奸臣李輔國,李豫也平定之安史之亂以來叛亂,實白姓免除兵災之苦
李豫在位期間,改革漕運、鹽價、糧價等,
,古人稱李豫為“古之賢君,未能及此”的結論,說明李豫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
6 # 唯心肆愛
唐代宗李豫初名為李俶,是唐肅宗李亨的長子,唐朝的第九位皇帝。李豫經歷了動盪驚心的安史之亂,也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之一,不過他當上皇帝后沒幾年,便開始學起了唐朝統治後期的唐玄宗,對國家大事也不再上心,有點樂不思蜀的樣子。 但李豫在位期間也做了很多大事,改革漕運、改革鹽政、改革糧價。不過
李豫在平叛之後卻姑息了安史之亂的餘孽,對晚唐大亂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李豫在位期間,面臨的是上輩們給他留下的爛攤子,他的任務艱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總的來說,李豫還是功大於過的,值得肯定的。
-
7 # 南渡北歸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唐代宗李豫是唐朝第九位皇帝,他經歷了安史之亂,也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之一。他在位期間做的主要功績有改革漕運,改革鹽政,改革糧價,但是對安史之亂的後續餘罪人卻沒有妥善處置,對晚唐大亂有一定影響。總的來說,李豫的功績還是功大於過的,值得肯定。
-
8 # 歷史小仕女
我第一次想要真切地瞭解唐玄宗以後的唐朝歷史就是因為李豫,或者那時候他還叫做李俶,是《大唐榮耀》中沈珍珠的“冬郎”。
(小聲bb:我們國超也太帥了吧)
李俶出生在開元十四年(公元727年),身為玄宗的嫡皇孫,在發生安史之亂的時候就已經28歲了,跟隨他的父親肅宗逃往靈武。不久,肅宗稱帝,他先是出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掌管軍隊。可以說,他是整個唐王朝寄予厚望的人。
不負所望,他聯合回紇軍隊收復了兩京,李俶也獲得了極大的軍功,他先是受封成王,又被冊立為皇太子。登基後,他還除掉了奸臣李輔國,解決了自身的危機。除此之外,在外朝,他清除了安史之亂的餘孽,打敗吐蕃對唐朝的侵擾,保持社會穩定。
但是他在平定安史之亂後,仍留河朔三鎮,安撫降臣,為晚唐時期留下了很大的禍患。
借《舊唐書》對李俶的評價“古之賢君,未能及此”,功大於過,賢名猶在。
-
9 # 黑水布衣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779年),初名俶。唐肅宗長子,在位時間不長不短,17年,死時終年53歲,葬於元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30裡的檀山)。
由於唐朝的中前期過於輝煌,大家對於安史之亂以後的唐朝大多不願意提及,所以像唐代宗李豫這樣的皇帝顯得可有可無。但是,李豫在唐朝歷史上還是可以說一說的,他當然不是什麼曠世英主,可在其在位期間,還是有幾件事可以說說。
1、平定安史之亂
是的,你沒看錯,近8年的安史之亂是在代宗時期被平定的。安史之亂始於玄宗後期,肅宗在位六年就是在戰爭中度過,不過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叛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可惜肅宗天不假年,在公元762年去世,同年代宗登基。
763年正月,史朝義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上吊自殺,自此,唐朝完全平定了延續七年零三個月的安史之亂。雖然代宗沒做啥具體事情,但功勞要算在他頭上。
2、開創宦官廢立皇帝先河
代宗的繼位還是經歷了一些血雨腥風的。肅宗的張皇后頗有野心,為了與李輔國、程元振爭權,她想立肅宗次子李係,但宦官先發制人,宮中一片大亂,肅宗被驚嚇致死。李輔國、程元振擁立太子李豫為帝,這就是唐代宗。
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都是宦官,恃寵橫行,干預政事,究其原因在於代宗優柔寡斷 當宦官勢傾朝野,危及代宗的統治時,代宗又利用朝官與宦官的矛盾和鬥爭,除掉宦官 。這種朝官、宦官勾心爭寵固位的鬥爭,構成了唐後期的政治特徵,代宗要為此負責的。
3、藩鎮勢力徹底形成
在安史之亂的評定中,各大節度使是有功勞的,很多安史的舊部也歸順了唐朝。這讓代宗十分高興,以為大功告成。他給與節度使們很高的待遇和權利,讓他們在政治、軍事、財政上都完全獨立。這樣導致中央政權逐漸被架空。
不巧的是,在代宗在位期間,吐蕃連年入侵,僕固懷恩叛唐,中央實力遭到極大削弱,各大節度使更是無法駕馭,為後來唐朝的滅亡埋下伏筆。
4、施政卓有成效
當然,代宗也不是一無是處,在戰爭的間歇期,他也做了一些改革,穩定民心。例如:
恢復漕運,唐軍收復洛陽之後,代宗命人最漕運進行重新施工個改造,逐漸降低了糧食的價格;
鹽政改革,為了給政府創收,代宗實行食鹽專賣,精簡中間渠道,不僅降低了食鹽價格,還增加了財政收入。
當然,代宗的這些做法也得罪了一些既得利益者,隨著代宗的去世,他的一些改革也走到了盡頭。
現在一提起唐代宗李豫,很多人想到了是那個有名的故事——醉打金枝,這裡面的李豫是個老好人的形象,當然也可以說是有點懦弱,他在中央的權利被宦官控制,地方的權利被藩鎮拿走,他的很多做法也的確為給大唐敲響了喪鐘。
還有,代宗這個廟號很有意思,為何用這個廟號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中國歷史上另一位代宗就是明代的朱祁鈺了,他還是後世追封的。
-
10 # 嶺南客家人
首先用一句話總結李豫:他的組織能力出類拔萃,可惜執掌國柄於內憂外患中。
唐代宗李豫曾經創造了兩個第一: 1、唐朝第一個以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他也是唐玄宗的第一個皇孫;2、第一個靠宦官支援擁立的皇帝。
因為如此,繼位後李豫對宦官報以感恩,寵信李輔國、程元振等,沒想到最後反被宦官制約。同時,代宗時期外患不止:吐蕃多次侵擾內地,最終攻破長安;回紇用馬匹交換為由高價勒索唐朝。為了對付外患,代宗不得不提高藩鎮的地位,這樣一來,又導致藩鎮勢力膨脹。唐代宗的皇帝生涯,就是在宦官、權臣、外藩、藩鎮的“陪同”下走完的。
當然,李豫也不是沒有任何可圈可點之處,他有一個厲害的地方:組織能力非常強。
一、嶄露頭角
時間回到安史之亂的第二年,唐玄宗帶著皇親和近臣逃亡四川,走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的時候發生兵變,楊貴妃和楊國忠被殺。唐玄宗繼續往成都方向走,但是太子李亨和唐玄宗分道揚鑣,北上靈武繼位。李豫跟隨父親抵靈武,開展了組織反擊叛軍的工作。
李豫被肅宗任命為“兵馬大元帥”,節制各將領平定安史叛軍。雖然這個兵馬大元帥只是一個名義上的職位,雖然郭子儀、李光弼等才是前線作戰的主要領導,但李豫組織有度支援前線,無疑為戰勝敵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是他組織才能的第一次亮相。
二、終結安史之亂
李豫登基的時候,安史叛軍並沒有完全消滅。此時,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佔據東京洛陽,李豫分析敵我雙方情況,任命兒子李適為元帥,僕固懷恩為副元帥,並且向回紇借兵,一舉將史朝義逼上了窮途末路。可以說,他爺爺唐玄宗、父親唐肅宗沒有做到的事他做到了,安史之亂就是在他手上終結的,不管後人怎麼評價,說他運氣好也罷,總之李豫排程組織能力是很優秀的。
三、兩次逼退吐蕃
安史之亂後,吐蕃就蠢蠢欲動。最嚴重的一次是攻入長安15天,代宗李豫奔逃陝州。驚魂甫定,李豫冷靜分析形勢,認為收復長安者非郭子儀莫屬。於是郭子儀被任命為副元帥,李適為名義上的元帥,負責退敵。郭子儀採用疑兵計和輿論戰,不費一兵一卒嚇跑了長安的吐蕃軍隊。這是第一次逼退吐蕃。第二次,唐朝將領僕固懷恩叛變,引吐蕃和回紇大軍打算進攻長安。可是僕固懷恩出師未捷身先死,就給唐朝帶來了機會,郭子儀再次臨危受命,單槍匹馬出使回紇,說服回紇退兵。回紇一退兵,吐蕃也自覺無趣,撤退了。
結語:李豫一生遇到很多大變動,作為唐朝最高負責人,他無法退縮。每次他都能度過劫難,跟他平時善於廣施恩信有關,更在於他的能力也不差,特別是他的臨陣組織能力。
回覆列表
唐代宗李豫初名為李俶,是唐肅宗李亨的長子,唐朝的第九位皇帝。李豫經歷了動盪驚心的安史之亂,也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之一
李豫在位期間做的大事分別是改革漕運、改革鹽政、改革糧價。但是李豫平叛之後卻姑息了安史之亂的餘孽,對晚唐大亂有一定的影響。李豫在位期間,面臨的是上輩們給他留下的爛攤子,他的任務艱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總的來說,李豫還是功大於過的,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