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生活中有些事情真的是不想來什麼就真的來什麼
12
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畫畫

        墨菲定律(英文名:Murphy"s Law),亦稱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墨菲定律主要內容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比如你衣袋裡有兩把鑰匙,一把是你房間的,一把是汽車的,如果你現在想拿出車鑰匙,會發生什麼?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間鑰匙。  “墨菲法則”、“派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中最傑出的三大發現。  墨菲定律並不是一種強調人為錯誤的機率性定律,而是闡述了一種偶然中的必然性,我們再舉個例子:  你兜裡裝著一枚金幣,生怕別人知道也生怕丟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用手摸兜,去檢視金幣是不是還在,於是你的規律性動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終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沒有被小偷偷走,那個總被你摸來摸去的兜最後終於被磨破了,金幣掉了出去丟失了。  這就說明了,越害怕發生的事情就越會發生的原因,為什麼?就因為害怕發生,所以會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錯誤。 [編輯本段]溯源  墨菲定律的原話是這樣說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兩種選擇,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作出這種選擇。)  根據“墨菲定律”: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知道是誰發現了這個定律嗎?你能相信它不是由哲學家、牧師、文學家或是科學家創造,而是一名工程師的即興發揮嗎?   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是一名工程師,他曾參加美國空軍於 1949年進行的MX981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定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其中有一個實驗專案是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懸空裝置在受試者上方,當時有兩種方法可以將加速度計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有人有條不紊地將16個加速度計全部裝在錯誤的位置。於是墨菲作出了這一著名的論斷,並被那個受試者在幾天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引用。   幾個月後這一“墨菲定律”被廣泛引用在與航天機械相關的領域。經過多年,這一“定律”逐漸進入習語範疇,其內涵被賦予無窮的創意,出現了眾多的變體,其中最著名的一條也被稱為 Finagle"s Law(菲納格定律),具體內容為: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這一定律被認為是對"墨菲定律"最好的模仿和闡述。 [編輯本段]簡介  什麼是墨菲定律?最簡單的表達形式是“有可能出錯的事情,就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墨菲定律(Murphy’s Law)緣於美國一位名叫墨菲的上尉。他認為他的某位同事是個倒黴蛋,不經意說了句笑話:“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  這句話迅速流傳。經過多年,這一“定律”逐漸進入習語範疇,其內涵被賦予無窮的創意,出現了眾多的變體,“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東西越好,越不中用”、“別試圖教豬唱歌,這樣不但不會有結果,還會惹豬不高興!”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這樣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兩種選擇,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作出這種選擇。)   “墨菲定律”誕生於20世紀中葉,這正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人類真正成為世界主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處處瀰漫著樂觀主義的精神:人類取得了對自然、對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勝利,並將不斷擴大優勢;我們不但飛上了天空,而且飛向太空……我們能夠隨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這一切似乎昭示著:一切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無論是怎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總能找到一種辦法或模式戰而勝之。 [編輯本段]解讀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所以,我們在事前應該是儘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發生不幸或者損失,就笑著應對吧,關鍵在於總結所犯的錯誤,而不是企圖掩蓋它。  2003年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即將返回地面時,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地區上空解體,機上6名美國宇航員以及首位進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員拉蒙全部遇難。“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也印證了墨菲定律。如此複雜的系統是一定要出事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合情合理。一次事故之後,人們總是要積極尋找事故原因,以防止下一次事故,這是人的一般理性都能夠理解的,否則,或者從此放棄航天事業,或者聽任下一次事故再次發生,這都不是一個國家能夠接受的結果。  人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上帝,當你妄自尊大時,“墨菲定律”會叫你知道厲害;相反,如果你承認自己的無知,“墨菲定律”會幫助你做得更嚴密些。  這其實是機率在起作用,人算不如天算,如老話說的“上的山多終遇虎”。還有“禍不單行”。如彩票,連著幾期沒大獎,最後必定滾出一個千萬大獎來,災禍發生的機率雖然也很小,但累積到一定程度,也會從最薄弱環節爆發。所以關鍵是要平時清掃死角,消除不安全隱患,降低事故機率。怕什麼來什麼,好的狀態是隻想技術要領,忘掉自己。 [編輯本段]延伸  人生哲學  1、別試圖教貓唱歌,這樣不但不會有結果,還會惹貓不高興?  2、別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會搞不清楚,到底誰是傻瓜?  3、不要以為自己很重要,因為沒有你,太陽明天還是一樣從東方升上來?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開始,未必就有好結果;壞的開始,結果往往會更糟。  處事原則  1、你若幫助了一個急需用錢的朋友,他一定會記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錢的時候。  2、有能力的——讓他做;沒能力的──教他做;做不來的──不理他。  3、你早到了,會議卻取消;你準時到,卻還要等;遲到,就是遲了。  4、你攜伴出遊,越不想讓人看見,越會遇見熟人。  愛情意義  1、你愛上的人,總以為你愛上他是因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2、你最後硬著頭皮寄出的情書;寄達對方的時間有多長,你反悔的時間就有多長。  生活常識  1、東西越好,越不中用。  2、一種產品保證60天不會出故障,等於保證第61天一定就會壞掉。  3、東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場,就可以丟掉;東西一丟掉,往往就必須要用它。  4、你丟掉了東西時,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後一個地方。  5、你往往會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東西。  6、你出去買爆米花的時候,銀幕上偏偏就出現了精彩鏡頭。  7、另一排總是動的比較快;你換到另一排,你原來站的那一排,就開始動的比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錯了排。  8、一分鐘有多長? 這要看你是蹲在廁所裡面,還是等在廁所外面。  9、等公車的時候,往往不是你想等的車已經過去好幾趟,而你等的車還是沒有出現。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陳鴻毅

    你這麼問,我想你可能是心裡有些事情,不希望它發生。

    然而,生活中很多事情,無論你想不想,它都會發生。我們要做的是,當事情發生時如何正確的面對。

    所謂的墨菲定律,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定律。你總是去關注一件不想發生的事情,只是可能會增加發生的機率。而作者是想透過舉例說明,一定會增加發生的機率。這並不是科學研究成果,沒有嚴謹的邏輯關係。可以讀讀,開拓一下思路。但不能作為生活的指導思想。

    我們之所以有很多事情令自己擔心,是因為那些事情發生時自己無法掌控。與其擔心,不如想辦法不斷的提升自己,在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都能夠問心無愧的從容面對。

  • 3 # 我有一條暖和的棉毛褲

    沒有科學依據。悲觀是一種主觀情緒,自然無法做出科學測量。這裡的定律只是一種時髦的用法,實際作用和諺語差不多。定律的得出在社會科學領域有兩種途徑,一是邏輯推理,二是經驗歸納。我認為,墨菲定律遵從的是第二條途徑。經驗歸納,我認為便是您所問的“科學依據”的廣義理解。定律的產生不光是它來源的科學性,還有它用處的有效性。也就是說,假如一條道理被歸納出來,同時被無數事實證明是有效的,也就可以稱為定理了(不必達到數學上的精確)。墨菲定律對指導專業技術安全、加強日常生活警示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足資格成為一個定律。

    墨菲定律是機率性的東西,一般而言它被歸類於社會類而不是理工類的定律,也就是說它更多的是闡述一種事實現象的歸類總結,而不是簡單的只是從實驗室中透過統計資料得出的結論。

    當然定律最先被提出的時候就來自於墨菲的實驗,他的一次實驗證明確實人們犯錯誤的事實機率比數字型機率要高一些。這個機率超出理性上的數字,更多的是一種感性上的判斷。

    第一,你既然擔心,就說明沒十足的信心與把握,那麼這件事發展的結局本來就很可能趨向不好,否則你就不會那麼擔心,所以這件事本來失敗的機率就高。第二,擔心會使人精神緊張,注意力下降,分析力與控制力減弱,言行出現偏差,導致出錯的機率增高,所以這也是增加失敗率的因素之一。第三,你擔心的事,如果最終沒發生,你很快就會忘卻,因為沒出現後果;而發生了的,災難或痛苦會使你對此事記的很牢,然後就覺得擔心的事確實容易發生。這種事情發生多了,就會不斷加強心理暗示,噁心迴圈,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越擔心的事越會發生的錯覺。事實是擔心而沒發生的你不太在意,沒計入對照統計罷了。總之,墨菲定律只是文科的一種感性概念與經驗總結,不屬於科學範疇。

  • 4 # 江湖令狐沖

    1.《墨菲定律》意思就是: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這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 總結的,但總結的依據不過時他經歷的一次事故罷了: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愛德華·墨菲 發現,測量儀表被一個技術人員裝反了。

    由此,他得出的教訓是: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

    2.後來,墨菲的這段話被廣泛傳播,不斷演繹,每次人們一遇到心想事成的壞事,就會搬出這句話來安慰自己,總覺得怕什麼、來什麼。

    這就好像是人生被規定好的劇本一樣,一切有規律可循,無論你做了什麼,總有一個壞事發生的機率,而且只要有可能,就一定會發生。

    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後人也經常有人驗證墨菲定律。但有一個問題,不知道有沒有人真正思考過:墨菲定律只不過是一個工程師根據一次偶然事件總結的,並沒有做過大量的機率實驗和研究,但為什麼後人都一致認為它正確呢

    是先有了這個概念,在腦中形成了束縛之後,把事情都歸因到這上面?還是說,每一個可能發生的壞事,就一定真的會發生呢?這兩種可能,我更相信前者,因為有了這個定律以及它的廣泛傳播,讓後面發生的所有壞事都有了歸因。這就好像我們去算命,算命的人跟我們說你下個月不太順利,你要注意一樣。

    誰能不發生點不順利的事情呢?如果沒算命,就算髮生了不順利,你也會覺得是偶然罷了,不會歸因到命運上去;但一旦腦子裡種下了這個種子,那麼你會時刻關注生活中那些“不太順利”的事情;心想“這是不是算命先生說的那個不順利啊?”“如果不是這事,會不會還有別的什麼不順利的事?”

    於是,你會發現,你這個月生活中不順利的事情越來越多了,然後開始跟別人到處說:“這人算的準啊,我這個月確實不太順”

    墨菲定律和算命,其實背後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透過控制你的關注點,進而控制你的思想。如果你的關注點都在壞事上,那麼你的思想會不自覺的尋找並吸引壞事,當壞事吸引來之後,如果那時你沒有做好準備或者能力不夠,出現失誤的機率當然很大,那麼壞事按照預想發生的機率就大了很多。所以,與其說墨菲定律時時奏效,不如說,是因為你腦海裡,太堅信墨菲定律了。我認為,正是因為有了墨菲定律,且有人相信,所以反而會增多了壞事發生的機率。

    3.與其相信墨菲定律,不如記住一個更廣泛的法則——吸引力法則。

    這個法則不像墨菲定律只說,壞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它也會告訴你,如果你一直思考正向積極且是你想實現的夢想,那麼好事也一定發生。

    同樣是沒法驗證的機率和歸因問題,如果要記住,我建議去記住吸引力法則,至少它會讓你的思維聚焦點都在積極的事情和情緒上,而不是像墨菲定律一樣,看到的都是壞事。

    但為什麼很多人以為吸引力法則是玄學,不切實際,但卻堅信墨菲定律更多呢?因為吸引力法則宣導人們透過積極的想法讓夢想成真,如果照做,你所想的事情就真的會實現。但是實現之後,人的優越感並不都會認為是吸引力法則奏效,而是個人能力、機遇和努力在其中,積極的思想只是佔一部分因素而已。但讓壞事成真的墨菲定律不同,當壞事成真的時候,人們為了推卸責任,第一反應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承認是自己努力不夠,所以,會更願意拿著墨菲定律來開脫自己的責任。

    所以,人們更願意相信墨菲定律是有效的,壞事發生一定是宇宙規律,和我沒關係。而目標達成,一定是我的原因,跟積極的思想關係不大。

    既然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則都是機率問題,那我們是否可以從數學的角度去揭開墨菲定律的詛咒呢?如果把墨菲定律的內容量化,它表達的意思就是:生活中如果有99%的好事和1%的壞事,而且,這1%的壞事一定會發生。那麼問題來了,生活這個總體中,好事和壞事的比例我們無法干預,但1%壞事的發生機率我們也沒辦法改變嗎?如果按照墨菲定律的意思來理解,壞事發生的機率是100%,如果沒發生,也不過是時間問題,遲早都會發生。

    真的是這樣嗎?

    查理芒格曾說過: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我就永遠不去那個地方。你看,這就是一種降低機率的做法。如果我們把所有會讓我們“爆倉”的因素總結起來,然後永遠不去碰,那墨菲定律發生的機率是不是也會小很多那。

    比如,如果我知道熬夜加班,會讓我身體出問題,身體出問題,人生就game over了,那我只要適當鍛鍊,保持身體健康,墨菲定律不就不會發生嗎?

    再比如,我知道借高利貸會把一個人拖死,那不借不就完了嗎?

    但你可能會說:“是啊,很多人都知道吃不健康的食物會變胖,但還是忍不住,沒辦法啊,這不就又應驗了墨菲定律嗎?”

    沒錯,這裡又涉及到一個機率問題,就是明白降低壞事發生機率的人裡面,有多少是真的明白了,能將這個“明白”貫穿到行動中的?有多少隻是明白一個道理,然後生活中,還是隨著自己的本能行事?

    所以,繼續向下追問之後,問題就變成了:有多少人能把認知和行動,匹配上。也就是知行合一。這個具體機率其實是無法確定的,所以,深挖到這塊,墨菲定律之所以會準的原因就找到了: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和查理芒格一樣,能夠做到明知道有危險,但不去做的。

    相反,這個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放大了人性的本能,比如懶、喜歡休息娛樂、刺激、追求快樂等。為了追求這些,人會在做選擇的時候動搖,甚至放棄對自己的保護,走向那個明知是悲劇的結局。

    比如,明知道管住嘴就可以瘦,但就是管不住;明知道搞笑影片看多了,會上癮,導致注意力缺失,還是想看。明知道如果不學更多技能,未來就會被淘汰,可還是安於現狀,不願改變。

  • 5 # 魏峰81

    墨菲定律就是指你不願意發生的事卻發生了,說白了就是怕什麼來什麼!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與人生的道路上也確有這樣的事情出現,既然有人把這這種現象叫作墨菲定律,我們不防就成認它的存在。但是在決定做一些事情時不能讓墨菲定律左右了我們的思維,不然就會瞻前顧後,躊躇不前。

    颳風下雨天,我們擔心雨傘別被風吹翻了,一不小心有時這樣的事確有發生的可能,記住,這是在我們不小心的時候,如果小心點,雨傘的質量好點,雨傘被風吹翻的機率就非常的小了。我認為生活鎖事上不應該考慮這個墨菲定律,在人生的重要決定的事情上,可以想到它,把它的發生降到最低點。如果真的發生了不願意發生的事,也要坦然面對,因為我們已經盡力了。

  • 6 # 周哈里窗

    情緒會轉移,壞情緒也會傳染,所以遇到壞情緒要學會剋制,多給對方一個微笑,有可能就不是你想的了,所有的事情自己都可以提前考慮。下面透過一個小故事去看看壞情緒的傳染力吧。

    王先生是某私企的總經理,對公司管理非常嚴格,而且能以身作則,每天都早到遲退。不料,有一天早晨,王先生看報太入迷了,結果出門晚了。他匆匆忙忙地開車,闖了一個紅燈,正巧被警察逮到,還被扣了駕駛執照。

    本來上班就遲到了,沒想到還被扣了駕照,王先生頓時氣急敗壞。回到辦公室,正好碰到專案經理來向他彙報工作。他不帶好氣地問:“上週那個專案敲定沒有?”專案經理告訴他還沒有。他突然吼道:“我已經付給你7年薪水了。現在我們終於有一次機會做筆大生意,你卻把它弄吹了!如果你不把那個專案爭回來,你就別想再踏進公司半步!”

    專案經理懷著一肚子不滿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心想:“我為公司賣了7年力,你王經理不過是個傀儡。現在,就因為我丟掉了一個專案,就恐嚇要解僱我,太過分了!”正巧秘書來找他簽字,他馬上問秘書:“今天早上我給你的那5封信打好了沒有?”秘書回答說:“還沒。我……”他立刻冒起火來,指責說:“不要找任何藉口,我要你趕快打好這些信件。雖然你在這幹了3年,不表示你會一直被僱傭!”

    秘書很憤怒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心想:“有病啊!3年來,我一直很努力工作,經常加班,現在就因為我無法同時做兩件事,就恐嚇要辭退我。太欺負人了!”

    秘書下班回家,看到9歲的兒子正悠閒地打著遊戲,立刻叫起來:“我告訴你多少次,要好好學習,趕快給我回到房裡去看書!”

    兒子回到自己房間,心想:“媽媽剛到家就衝我發這麼大的火,真過分!”這時,平時他最喜歡的小狗走了過來,可他二話沒說就狠狠地踢了小狗一腳:“給我滾出去!”

    小狗疼得亂竄,發瘋似的衝出門,還咬了一個人——那個人正好是從這裡路過的王總經理。

    有意思吧,結果還是王經理,所以保持樂觀心態是非常有必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練背光做引體向上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