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瘦了就不用經常買衣服了
-
2 # cassie0309
成年巨嬰心理是一種心理病態,而該心理病症的主要成因是在幼兒階段由於缺乏正確照顧而導致的心理缺失。首先,覺知是最首要的。別譴責自己,慢慢地認識自己,並從中獲得成長
-
3 # 他們說叫什麼名字
嬰兒出生到這個世界上,便可以享受到家人的照顧,於是,嬰兒們會在這個階段出現一種心理,就是認為自己只要心念一動,就可以讓身邊的人聽自己的使喚,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比如:只有一哭鬧,人們就會按自己的需求提供相應的給與。所以,嬰兒會將這一切無條件的給與視為是自己的超能力帶來的,“看,他們都聽我!”“我是無所不能的!”
心理學上,將嬰兒的這種全能自戀分為“意志自戀”和“完美自戀”。意志自戀是指:我的意願必須付諸於實施,且不能被阻攔,尤其是身邊的親人。完美自戀是指:明確或者隱約地覺得自己是完美的。其中,明確自戀通常是對個人形象的;隱約自戀則是對道德和能力的自戀。
跟巨嬰心理的人還是很難相處的。
意志自戀對於人際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是有強大的殺傷力的,因為意志自戀的人通常會有強控制和爆裂情緒,如果遇到不服從自己的意願的情況,就會以攻擊的形式表現出現,或對外攻擊他人,或對內攻擊自己。
完美自戀則是認為自己是完美的,所以,只要與他人關係中出現問題,那麼都是對方造成的。這是一種典型的外歸因模式。
同時,全能自戀有一種A與非A的邏輯,要麼你跟我想像中一樣,你是好的,那麼我們是同質;要麼你與我想像中不一樣,或違揹我,那麼你就是敵人!
這個時候,大家不免會驚呼“呀,身邊還真有這種型別的人!原來是這樣的!”“咦?好像說得有點符合我自己哦……”
在引起共鳴的時候,大家也會思考,那什麼是“巨嬰”心理呢?其實並不難知道。“巨嬰”就是人在成年的生理階段,心理狀態依然停留在嬰兒時期的“全能自戀”中。巨嬰的心充滿著防禦和索求,構成了強烈的“非我即敵”的意識。
最後,我們一起想想,對於已經出現“巨嬰”心理的人來說,又可以怎麼辦呢?
首先,覺知是最首要的。別譴責自己,慢慢地認識自己,並從中獲得成長。其次,成長的關鍵是用心感受世界不是以自己的意願為軸心的,與他人之間的橋,橋那邊雖然不是自己,也可以是朋友。
當我們遇到或者自己成為巨嬰的時候,不必恐慌,只要有意識地讓自己步入不斷成長的階段,就能夠逐漸達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
4 # 一看就懂的心理學
什麼是巨嬰?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可稱為巨嬰。
我的理解是:從字面意思上就是“巨大的嬰兒”:體型巨大如成人,然心理成長水平如嬰兒,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我還是個寶寶呢”,所以有可能他那麼說的時候真的就是一個寶寶,而不是成年人。(我也經常那麼說,但我應該算是個半成年人,正在修煉成人的路上(下一步是修仙哈哈)我之所以那麼說純粹是為了“裝嫩”)
那麼這本書為什麼有如此大影響力以至於被禁,在知乎等各大社交、諮詢網站也引起了一度熱議?
原因在於這個書揭露的真相,作者想表達的想法與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形成了巨大反差,甚至是在完全的對立面,所以你可以想象:你已經20幾歲甚至20幾歲,某天走在路上,竟然有人告訴你說:你是個巨嬰,你現在是畸形的,別看你長這麼高,其實你的內心還是個嬰兒,而且這個對你有很多不好的影響?
所以,瞬間,好多人的三觀崩塌了。。。
接下來再說下巨嬰有哪些特質?
1、共生和全能自戀:弗洛伊德有個概念現在已深入人心:一歲前的嬰兒處於口欲期,他不僅好吃,而且用嘴來探索世界,他對任何一個事物好奇時,會用嘴去感受它。作為舉世聞名的好吃國度,我們自然會推理到,中國社會集體上是處於口欲期,也即集體上是一個嬰兒的國度。而我更激進一點,認為中國社會集體上沒超過六個月大。六個月前的嬰兒,處於一個特別的共生階段:這時的嬰兒會覺得,他和媽媽是一體的,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甚至是,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這個年齡段的嬰兒還有另一個重要心理:全能自戀。即嬰兒覺得,他一動念頭,世界就該圍繞著他的意志運轉。 共生和全能自戀結合在一起,就成了這種可怕的玩意兒:我必須和你共生在一起,我不能獨自生存,而你必須聽我的。這就構成了共生絞殺,共生絞殺在一切中國式關係中都可以看到,譬如孝順:父母不能獨自生活,必須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孩子必須聽父母的等等。 在嬰兒身上,追求共生與全能自戀還不會構成問題,因嬰兒沒有力量。而在巨嬰身上,共生絞殺就會構成各種嚴重問題。 (媽寶男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2、偏執分裂:
偏執跟固執是兩個概念,這點要區分。
他們滿足於自己的想象世界,脫離現實。有巨嬰心理的人一方面內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卻很脆弱。內心的牢固是為了保護其脆弱,所以他們不能接受質疑,一旦受到質疑就會強烈牴觸;不能接受非自己預期的對待,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陷入憂鬱;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內心就會破碎。只有擁有這兩種特質的成年人,才能被稱為巨嬰心理。
那麼如果我們身邊有那麼多“巨嬰”,該如何與他們相處呢?
此處引用官方也就是武志紅老師的原話(從學術角度來說,這個是最嚴謹的,我現在還在心理學的路上探索,有些結論不敢貿然瞎說)
與巨嬰相處,掌握好兩個關鍵點
第一個關鍵是,首先懂得界限,即,你是你我是我,特別是,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感受負責,守住界限。 那些不太重要的關係,如朋友、同事與同鄉等,更要守住界限。 那些很重要但不是必須住在一起的關係,也要學習守住界限。譬如最好不要是大家庭住一起,已成家的孩子,如無非如此不可的必要,不要和父母等老人住在一個屋簷下。我見過的離婚案,六成是因為老人進入小家庭後想當家作主或爭風吃醋而引起的。 在最親密的關係如夫妻關係中,要懂得這個基本——誰的感受誰負責。
第二個關鍵是,必須懂得,沒有誰非得要聽你的不可。你必須聽我的按照我的來,是各種關係中的頭號殺手。
最後說點題外話,也是我目前在研究的兩個課題:
1、如何更好的認識自己,與自己相處(這些年突然發現自己一直是活在別人的世界裡,上學,讀書,工作,全部如此?我自己是怎樣的?我想要什麼?)
2、如何處理好自己與外部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你有沒有發現,越是關係親密越是“想傷害她”)
-
5 # 情渡紅塵君
電影《1942》中有如此一個片段:軍需官去到妓院,老鴇給他安排了“東家”的女兒,他將要對一個17歲的小姑娘行媾和之事,卻大剌剌地躺在床上,要這個未成年的少女像個老媽子一樣先伺候他,端送洗腳水伺候服帖。這一幕頓時讓我覺得很噁心,也因他的肥頭大耳,聯想到,他就是一個巨嬰嘛,要一邊吃奶,一邊做著性事。
活脫脫的一個成年嬰兒,表現為生理的巨大,心理的無能。
嘿,你是巨嬰麼?
中國式家庭可歸到一種模式上:
一個焦慮的母親
一個缺席的父親
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反觀周圍,不少人從小受母親的影響拉扯大,而此時父親去哪了?爸爸這個角色赫然成了個隱形人。
在孟非的一檔綜藝《四大名助》中有一位苦惱者,她苦惱自己的母親每天給她做超量的食物,近乎病態的逼著女兒吃下去。早餐是海碗,若說重慶小面二、三兩,她則以斤為計量單位。正餐前啃五六個大雞腿只能算是餐前小點心罷了,而後還得吃上幾大碗肉食。仍在上學的女兒一天被逼著吃完近乎一個成年人一週的食量,而這位母親須親眼看著自己的女兒吃完所有,方才心滿意足,否則就是一哭二鬧三上吊。
這作為中國式家庭的一個放大版縮影。
一個超焦慮的母親,
一個嚴重缺席的父親,
和有問題的孩子。
作為女人,婚後若沒有感情的滋養,導致妻子更恐孤獨,於是竭力想要捆綁住男人,本就缺乏感情基礎的丈夫,要麼選擇忍受控制,要麼選擇逃走,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愛好,或者其他女人…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看似平凡的婚姻生活,卻是對兩個人心理發展水平的極大考驗。
妻子感覺到孤獨無助,但她越想抓住丈夫,男人越跑越遠。
等孩子降生後,妻子的關注點開始轉移,因為她發現,幼小的孩子比男人更易控制,不會逃離掌控,而孩子也可以極大程度上彌補女人內心的空洞。
丈夫逃離妻子時,會愧疚、會自責,但當他們發現兒女可以填補妻子內心的空洞時,他們會帶著愧疚的心理欣然的將兒女推向妻子,以期彌補自己的過失,同時也樂得自在。爸爸甚至不會與兒子競爭,而是迫不及待的將兒子推給妻子。於是,他也參與了弱化作為丈夫和父親雙重角色的行動。
而妻子呢?知道無法捆綁住丈夫,則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射到兒女的身上,孩子是她在這個家庭裡,唯一可以完全寄託依靠,並受控制的了。
這或許可以解釋得通,很多的母親會有如下的自白。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相信不少已褪去孩童身份的兒女,聽到過媽媽如此的自白。
終有一天媽媽突然發現,兒女已脫離自己的控制,有了新的社會性身份,兒子也成了另一個陌生女人的丈夫。這時她會崩潰,會像個嬰兒一樣失控,會默默掩面而泣,更甚會嚎啕大哭。
媽媽驚恐的發現,她與兒子間的紐帶在脫離手心,於是婆婆想要離寄託近一點,想要介入兒子的小家庭。因為巨嬰都不能獨自生存,必須依託於另一個人寄生。
男孩得到母愛,愛有餘但質量堪憂,普遍存在著嚴重的被吞沒創傷,這令男孩表達情慾困難,並令男孩比較被動;女孩則由於得到母愛和父愛都比較少,容易有嚴重的被拋棄創傷。
待到男孩女孩長大,男孩抗拒情慾的表達,同時被動;女孩則因被拋棄的創傷,而對親密有強烈渴求,但又擔心得不到,所以會找容易掌控、被動的男人。
於是缺乏感情基礎的夫妻共生輪迴迴圈往復。
理想的家庭結構,夫妻關係在一個家庭和家族中,是要第一位的,而親子關係要列在第二位。並且夫妻間有深厚的情感,他們的情感連結的質量可以在家中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我相信,中國絕大多數家庭都是有問題的,而且普遍有深重問題。首先,中國人普遍的意識中,親子關係才是第一位的;其次,中國家庭中,夫妻之間的情感質量,普遍不怎麼樣。
其實為孩子最好的成長——你們只管自個夫妻恩愛。
其中存內容援引<巨嬰國>原文
Ps:那些沒看過巨嬰國這本書的人,就叫嚷著羅輯思維的人就別在這瞎BB了,先去看看這本書。羅輯思維只是薦書,然後讓你買書。而他所說的內容其實大部分都是書裡頭的。某些所謂的羅粉們,請辨證的思考。
-
6 # 娛夫捕娛
首先說一下巨嬰心理的定義。巨嬰心理是一種心理病態,而該心理病症的主要成因是在幼兒階段由於缺乏正確照顧而導致的心理缺失。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巨嬰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如偏執分裂、非黑即白、你死我活等等。心理學家武志紅就說過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超過6個月。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
而巨嬰心理形成的原因,武志紅也提及過,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此類古怪行徑、組織(包括邪教),之所以能在中國產生廣泛影響,一大原因是國內(尤其是在相對落後地區)民眾身上普遍存在一種稱為“成年巨嬰心理”的心理病態,而該心理病症的主要成因是在幼兒階段由於缺乏正確照顧而導致的心理缺失。很多人 覺得孩子小不懂事所以不會對其造成傷害,但是實際上這是錯誤的觀點。
那麼要如何和巨嬰相處呢,如果你和一個巨嬰關係很近,就要首先尊重他是巨嬰的事實,理解並接納他的合理性。巨嬰的認知和判斷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他知道的,就認為別人也都知道。他不知道的,就以為別人也不知道。巨嬰的思維幼稚,而且巨嬰對人的劃分是敵我分明。,所以說巨嬰並不好相處,但是既然叫巨嬰,那麼肯定和小baby有關聯。
-
7 # 學習與成長
“巨嬰”這個概念在國內火起來應該是源於武志紅的《巨嬰國》(因為部分言辭激烈偏頗,現在應該已經下架)
巨嬰,即是心理發展水平還停留在1歲前的成年人。
在心理學界,一歲前叫做“口欲期”,中國無比發達的吃文化正好引證了這一點,此外嬰兒的其他特點就是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依賴母親。表現出來的具體特徵就是:共生,全能自戀和偏執分裂。
共生,即是處於一種混沌未分化狀態,沒有“我”的意識,也沒有“外界”的意識。他覺得自己與萬物合一,我就是萬物,萬物就是我,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
全能自戀,可分成意志自戀和完美自戀。
意志自戀,即,我的意願必須付諸實施,不能被阻攔,特別是,作為伴侶或親人的你不能阻攔。
完美自戀,即,明確覺得或隱約覺得,自己是完美的。明確完美自戀的,通常是對個人形象的自戀,隱約完美自戀的,則常是對道德和能力的自戀。完美自戀常意味著,因為我是完美的,所以關係的所有問題都是對方的。
偏執分裂,則是在嬰兒的世界裡,非黑即白,非好即壞。表現在社會上就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的全盤否定。
典型的共生包括催婚
“共生,是逼婚、催婚、急著結婚等類似問題的原因。這是一個全社會都焦慮的話題——你怎麼還沒有結婚生子成立家庭?你不正常嗎?”結婚生子還有一個好處,可以貌似活得像個正常人,以逃避內在的不完整。武志紅講了一個故事,一戶人家的兒子得了精神分裂症,父母想到的一個解決辦法是,給他蓋一處房子,再娶個媳婦。“這種可怕的邏輯,就是用‘我的孩子還能成家’的表面完整,去掩蓋兒子精神已經徹底破碎的真正事實”。
而對於全能自戀,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這樣的反應,參加一個有十足把握的比賽/考試,最後的結果卻不如人意,你可能會想“一定是有黑幕,我怎麼會不成功”,“意外發揮失常,平時我才不是這樣”,我怎麼可能會錯,這次不成功一定不是我的問題,這就是你內心的聲音。
在“偏執分裂”中,當父母嘮叨別人家的孩子多麼優秀時,你怒氣衝衝的回了一句“你一直都這樣看低我麼/你從來都不認可我....”,這種情緒長期的深化,甚至衍生出過弒母弒父的慘案。
以上舉這些例子,不是說你的精神多麼不正常,而是想說明“巨嬰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狀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從巨嬰慢慢走向成長,做好自己。
-
8 # 活著朝前看
巨嬰故名思意,就是指巨大的嬰兒。巨嬰心理就是說一個長大了的人只有嬰兒般的心理行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嬰兒是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而且時刻需要父母的幫助。而嬰兒是沒有去為別人考慮的,他餓了就哭,沒人陪也要哭,
-
9 # 青兔兔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武志紅《巨嬰國》
著名心理學專家武志紅,將典型的巨嬰心理特徵分為三個方面:
1.共生心理
所謂共生心理,就是作為個體的成年人,無法獨自生存,沒有生活能力,極度依賴他人,認為他們和自己沒有區別。
成年人的共生叫病態的共生,一類人表現為無法獲得獨自生存的能力,如社會中那麼多啃老的成年人,父母窮極一生,養出了一個家庭的大蛀蟲;
或是表現為在心理上還未斷奶的“媽寶男”,凡事由母親安排,置妻子角色為透明。
另一類人則表現為無法從原本的共生關係中獲得抽離,認為孩子永遠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給予孩子無邊界的關心,讓孩子在自己的愛中排斥和糾結。
2.全能自戀
全能自戀是嬰兒典型的心理特徵,嬰兒認為自己就是宇宙中心,所有的需求都應該得到滿足。
成年巨嬰的全能自戀殺傷力巨大,在他眼中,自己就是上帝,都是對的,其他人和萬物都是錯的。
在很多的巨嬰中,他們的腦海中都有一個完美的設想,在他們的設想中,自己是完美的存在。
但是巨嬰還有一個特徵就是,不行動,即使他們對自己有著完美的設想,由於不行動,自己的設想終歸只是空中樓閣。
由於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不得志,於是很多的巨嬰都轉向能夠控制的虛擬空間中麻痺自己、逃避現實,在自己構建的虛擬王國中,做著自己的王者。
3.偏執分裂
偏執分裂是全能自戀的另一個極端,當他們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時,巨嬰成年人就會進入到躁狂的偏執分裂。
他們要麼充滿了全能自戀的幻想,要麼對現實世界極度不滿,暴怒。
於是這就能解釋,巨嬰心理的人,為什麼會容易暴怒。
那是因為你沒有滿足他全能自戀的設想,他認為你的這道菜做出來應該是這樣的,但你做出來的不是,於是他們會進入到偏執分裂,並且會暴怒。
這也能解釋,社會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暴戾。
明明是跟你毫不相干的明星的家務事,竟會有人去質問:你為什麼不去死!
明明是對你們家病患救死扶傷的醫生,卻成了你暴戾的承受者;
明明是跟自己沒有干係的毫無必要的社會紛爭,偏偏有人狂熱參與其中……
這些巨嬰,當身邊的人和事情不滿足他們原有的期待的時候,他們即刻就會進入到偏執分裂的極端,成為施暴者。
所謂巨嬰,並不是說思想不成熟,而是思維模式從本質上就被兒時的模式所固化 巨嬰是中國很多現象背後的心理學誘因:比如網路噴子,媽寶男,婆媳關係,夫妻冷戰,女人嘮叨,老人跌倒反訛詐路人,病人追砍醫生等等……
在這個獨生子女居多的社會,其實大多數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巨嬰心理,不管自己多大都依賴父母,沒有主見,父母的話父母的做法就是指導他們前行的路燈。其實我認為,要想解決巨嬰心理,父母要學會放手,子女要學會獨立,生活是自己的,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學會自己想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你不可能一輩子依賴父母,以後的路要靠自己走(圖片來源於網路)
-
10 # 千里江陵ppp
成年人,在心智上還不夠成熟,在行為上表現為過於依賴他人。
嬰兒的特徵是必須依靠別人的照顧才能生活,成年人有巨嬰心理,首先在行為上表現為過於懶惰。現代社會有許多媽寶男,這不能單方面責怪於媽寶男本人,與其家庭的培養方式有著脫離不開的關係。80後是中國第一代的獨生子女,家長捨不得舍不穿什麼好的都留給子女,漸漸地,使一部分自私的孩子成長越來越自私和懶惰。在家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中國有句老話叫油瓶子倒子也不知道扶一把,指的是這些過於懶惰的人。
巨嬰心理體現在心智上不成熟,錯的一定是別人,不能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繼續拿80後自私的子女來舉例,體現在他們身上的一個顯著行為就是成了“伸手族”。比如買房子需要家裡掏錢,如果給了,那是應當應份的;如果沒給,那是這個家對不起我。
有著巨嬰心理的人,不能揹負起與之年齡相匹配的社會責任。即便是自己在哪裡沒有做好,那自己本身也一定是正確的,首先想到的是從別人身上挑錯,迴避問題。
總之,有巨嬰心理的人是極不健康的,可以說是一種危害。希望他們能夠及時地跳出來,認清自我,學會成長。
-
11 # 空中的藍月亮
巨嬰心理指的是,成人巨嬰心理的一種病態,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患者在幼兒時期缺乏正常的照顧,而造成的一種缺失,患者的覺知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能譴責自己,慢慢的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從中獲得成長!
-
12 # 心理健康小醫師
我們可以吧巨嬰拆分一下 巨是巨大 巨人 意味著體型的增大 心理年齡也會隨之增大 行為也會越加成熟
嬰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小嬰兒 相比與巨人相比 顯得格外渺小 嬰兒的體型小 發育不夠成熟 心理尚未發展 缺乏處世能力
然後再將兩字合起來 意思就是體型巨大 但心理未發展成熟 在現實社會中多用於嘲諷依靠年老的父母生存 過著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生活 對未來沒有規劃 對自己和父母不負責任的人 這種心理的根源是來源於父母從小到大的溺愛 不讓孩子吃一丁點虧 讓孩子始終待在溫暖的懷抱中
所以造成巨嬰心理並不是孩子單方面造成的 同時也有父母的責任
-
13 # 心理奶爸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病態心理叫做巨嬰心理,這種病況通常發生在幼年過度被家庭寵溺的人身上,他們不是缺少照顧,而是擁有的的照顧太多。
巨嬰心理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成年人的心理水平停留在兒童階段,他們對外界的很多感知都與正常成人有較大差異。
巨嬰心理是非常可怕的一種心理疾病,通常會讓身邊的人受到較大傷害,而他自己卻不自知。巨嬰心理有兩大特質,其一是自戀過度,他們通常會像一個孩子那樣,認為自己站在世界舞臺的正中央,只要自己做的就是對的,當別人做的與自己不同時,他們會固執的認為只有自己是對的,從而無端歧視他人,也可以用自我中心化來形容這種情況。
其二是性格極端偏執,擁有巨嬰心理的人心理狀態呈嚴重的兩極分化情況,從宏觀角度上來講,他們的心理狀態是十分牢固堅不可摧的,而從微觀角度上看,他們其實十分脆弱,經不起半點打擊,表面的強大隻是為了保護內心的脆弱,他們就像是一個雞蛋殼,經不起別人對自己的半點打擊。
自戀過度導致的自我中心化十分複雜,他們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就像太陽那樣閃耀,所有人圍繞自己旋轉是理所應當的,他們的掌控欲非常強,對自己的下屬以及配偶要求絕對服從,容不得半點忤逆。
極端偏執的巨嬰心理還表現在他們的執行慾望上,他們所決定的一件事必須堅持做下去,他們容不得任何質疑自己的聲音存在,當身邊的人滿足且服從他時,他們的自我中心化就會加劇,而因為自己無能導致別人反對他是,他們不會聽信半點他人意見,只會認為自己無錯,從而對外極端的發洩情緒。
對一個擁有巨嬰心理的病人來說,最好的恢復方式不是給他關心,而是讓他灌輸正確的三觀,幫助他認識自己。
-
14 # 八戒你住口
人在小孩的時候,由於受到家人的照顧,各方面都容易得到滿足,容易產生“自我中心論”,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周圍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圍繞自己執行的主觀心理。如果在這之後也沒有遇到什麼波折而產生心智上的成熟,這種心理會一直伴隨著他到成人階段。
特別是進入社會後,不自覺地就會表現出,自我,團隊意識薄弱,無法換位思考等很多成年人的正常心理和行為模式。
而與其相處的人通常就會深受其擾,把麻煩別人當成是對別人的信賴,把自私自利當成是別人對他的包容,把批評教育當做別人對他的妒忌。諸如之類不一而足。
直到有一天,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的出現讓他終結這種幼稚地有點可愛但基本上都是尼瑪可惡的奇葩心理,他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作為一個正常成年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
15 # 心夥伴
巨嬰心理用一句較為嚴重的話來解釋就是: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可稱為巨嬰。巨嬰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如偏執分裂、非黑即白、你死我活、把想象等於現實等等,而其中最原始,也最可怕的,當屬全能自戀。成年人的全能自戀,是非常有殺傷力的,這會導致一個人將其他人和萬物都當做自己的棋子來對待,而不能將對方視為生靈,這種心理,其實是嬰兒早期都具備的心理。
巨嬰心理的人特別愛翻老賬。源自絕對不會承認自己錯,如果一件事情當時沒能想出客觀理由,不能推到別人身上,多少年之後,也會想起來,因為這時候可以修改歷史,以便為自己找到一個理由,證明自己當時確實沒錯。
而且巨嬰的認知和判斷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他知道的,就認為別人也都知道。他不知道的,就以為別人也不知道。所以經常以為你知道,結果你恰巧不知道。這種事兒不是能靠推理能推得出的,跟你的智商無關,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但巨嬰就是這麼以為。
巨嬰是一個人的心理、情感並不隨著年歲的長進而得到成熟的事實。這樣的狀態當中一個人其實下意識當中總是去依賴寄託於外界去為其承擔責任,無法真正有效地自我負責。
如果與“巨嬰”的朋友相處,可以坦誠地指出他們的不成熟表現並給予建議,幫助他成長。但假如朋友的“巨嬰”心理非常嚴重且他不聽從你的建議,可適當地與他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過密的接觸不僅沒有幫助到他反而影響到自身的生活。
-
16 # 賴仲達
科胡特,是精神分析流派,就是精分後期的一個心理學,科胡特用自體的方式來解釋精神分析,他發現了一些情感方面,尤其是家庭情感、嬰兒和男女之間關係的情感的心理原理,他命名為自體客體關係。它是從自戀的角度來研究一些情感方面的問題,包括家庭情感以及包括嬰兒男女這方面的。也就是從自戀的角度解剖心理學,武志紅引用的巨嬰概念就是來源於自體心理學,包括全能自戀和偏執分裂,都是自體客體關係理論當中,一個叫做“轉化內化”理論的變種。
由於中國有封建思想問題,包括害人的愚孝、愚忠,所以這個理論在中國有了新引數新變化,武志紅把它推出來,就是巨嬰。
-
17 # 貓黍說
巨嬰這個詞彙,之所以現在這麼普及,主要是源於武志紅的科普,後來被羅振宇科普宣傳了一番。
這個巨嬰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比如,極端的自我,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成年人,認為所有人圍著他轉,沒有法律意識,沒有道德約束,缺乏感恩之心,就像一個嬰兒一樣。由於,已經成年了,所以巨大的嬰兒,簡稱巨嬰。
在心理上的話,主要有兩個點,一個是全能自戀,一個是偏執分裂。
1.全能自戀。
就是,認為自己的是無所不能的,認為自己就是類似於神的角色,全世界都是他的附屬品,並不能尊重他人,因為早期的時候,沒有受到很好的愛和引導,導致,心理一直卡在這個全能自戀的階段。
2.偏執分裂。
嚴重依託於想象世界,逃避現實世界,比如,逃避困難,問題,逃避他人的合理批評。原因很簡單,他要維持自己那個想象的世界不能夠崩塌,否則,就可能陷入抑鬱,這樣的挫折會讓他失去全能感。
相當於這樣的人,是沒有心理斷奶的大人。
-
18 # 心生領界
身體成年了,心理還在嬰兒期,沒有辦法為自己負責。
袁瀟瀟
法學碩士
“七巧板”兒童生命發展專案講師
-
19 # 龍貓的棲息地
有巨嬰心理的人,大多都相當的自以為是,總覺得別人都應該聽他的,不論做什麼都要把他放在第一位,而且聽不得別人對他不好的評價,對他的批評,認為他身邊的人,都應該照顧他,捧著他。
這種人總是把自己當成個孩子,不成熟,長不大,在家庭的“保溫箱”里長大,也許是因為父母對他過於溺愛,又或是沒有受過太多的挫折,成長的路上順風順水,從而形成了這種“可怕”的巨嬰心理。
說道與“巨嬰心理”的人相處,那就舉個例子,你願意和一個無論何時何地何事,都頤指氣使,指東道西,總是要求別人幹這幹那,把自己當成世界主宰的人相處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沒有人願意給自己找這樣的氣受,還是能躲就躲遠點吧!
回覆列表
所謂巨嬰是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
巨嬰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如偏執分裂、非黑即白、你死我活、把想象等於現實等等,而其中最原始,也最可怕的,當屬全能自戀。成年人的全能自戀,是非常有殺傷力的,這會導致一個人將其他人和萬物都當做自己的棋子來對待,而不能將對方視為生靈,但這種心理,其實是嬰兒早期都具備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