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關於蒯祥是故宮設計者之說,也有很多讓人懷疑的地方。曾任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階工程師的於倬雲先生認為,年紀輕輕的蒯祥進京時不可能這個時候才開始設計。真正的設計者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嗎?
14
回覆列表
  • 1 # 南柯三境

    紫禁城的設計師: 蒯祥(1397—1481),字廷瑞,香山漁帆村人。明代初期建築名家、北京宮城設計者。 蒯祥出身木匠世家,父親蒯福就是名匠,明洪武年間曾參加南京明宮城的建築營造。蒯祥從小聰明伶俐,心靈手巧,好學肯鑽,能舉一反三,有所創造,青年時便有“巧木匠”之稱。 ​

    永樂十五年(1417),蒯祥和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優秀工匠被徵召到北京,參加皇家宮城的營建。蒯祥接替父親,擔任“營繕所丞”(相當於現在的總設計師兼工程師),設計並直接指揮明宮城的營建工程。當時,蒯祥的建築技藝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巧奪天工的程度,“永樂間,召建大內,凡殿閣樓榭,以至迴廊曲宇,祥隨手圖之,無不稱上意”(康熙《蘇州府志》)。他精於尺度計算,又擅長榫卯技巧,還能雙手握筆同時在一根柱子上繪雙龍,“畫成合之,雙龍如一”,技藝嫻熟,出神人化。’ 正統年間,蒯祥又受命營建乾清宮、坤寧宮和重建故宮三大殿工程。據記載,“自正統以來,凡百營造,祥無不予”;“正統中,重作三殿及文武諸司,效勞尤多”。天順末年,十三陵之一的裕陵興建,蒯祥又被任命為這座地下宮殿的總設計師。​

    由於他技藝高超,連皇帝也常呼他“蒯魯班”。景泰七年(1456)丙子秋七月,蒯祥從太僕寺少卿升為工部侍郎,但仍督工匠,時人稱蒯祥墓為“匠官”。成化時,蒯祥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但仍“執技供奉”,俸祿食從一品,並參加了承天門(即天安門)的建造。成化十七年(1481)三月,蒯祥在北京病逝。皇帝聞訊後,派人致哀,贈蒯祥祖父、父親為侍郎,蔭封兩子,一為錦衣千戶,一為國子監生,並將蒯祥當年的居住處、營造業的工匠都聚集的那條巷命名為“蒯侍郎衚衕”。

  • 2 # 胖猴子最愛汪大東

    據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故宮的設計者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姓蒯(讀“kui”)名祥。他生於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卒於成化十七年(1481年),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香山人。

    當時,進京的工匠中有一個香山幫,都是吳縣香山人或其門徒。他們往往擅長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繪匠。蒯祥是香山幫匠人的頭領。

    民間一直流傳著他的一個故事。據說建造皇宮時,緬甸國嚮明朝進貢了一塊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門檻,但一個木匠不留神鋸錯了,短了一尺多。木匠嚇得臉色煞白,慌忙報告蒯祥。蒯祥看了,讓那個木匠再鋸短一尺多,大家都很驚愕。之後,蒯祥就在門檻的兩端雕琢了兩個龍頭,再在邊上各鑲上一顆珠子,還搞了創新,讓門檻可以裝卸。皇帝見了十分高興,大加讚賞。這就是俗稱的“金剛腿”(活門檻)。

    蒯祥很聰明,營建宮殿樓閣時,他只需略加計算,便能畫出設計圖來,待施工完畢後,建築與圖樣大小尺寸分毫不差。蒯祥的建築造詣,得到極高評價,皇帝 “每每以蒯魯班稱之”。

    1420年,故宮建成,僅僅 9個月後,就因雷擊而失火,三大殿全被燒光。這裡面也有個傳說。據說蓋好宮殿後朱棣志得意滿,找來一位會占卜的官員,讓他算了一卦。官員說:“明年四月初八宮殿會發生火災。”朱棣大怒。沒想到第二年的這一天,天氣驟變,雷鳴電閃,三大殿真的被雷火擊中了。直到正統(明英宗年號,1436年—1449年)年間,朝廷才重新修繕,此次負責的仍是蒯祥。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一幅明代宮城圖中,承天門(相當於今天的天安門)下所繪的人物據說就是蒯祥。

    蒯祥後來擔任了工部左侍郎。在工部這個富得流油的衙門也是個不小的官職,但是他非常謙遜、儉樸。到了晚年,雖然辭官歸隱,但每當有人向他請教營造工程的問題時,他都非常熱心地給予指點。過去北京曾有一條蒯侍郎衚衕,據說他就曾在那裡住過。蒯祥的後代大多繼承了他的技藝,直到晚清,仍有 “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說法。

    設計者也許另有其人

    歷史浩如煙海,湮沒了多少秘密。關於蒯祥是故宮設計者之說,也有很多讓人懷疑的地方。曾任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階工程師的於倬雲先生認為,年紀輕輕的蒯祥進京時,宮殿的修建已是熱火朝天的關鍵時刻,不可能這個時候才開始設計。真正的設計者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故宮博物院古建部的研究員李燮平也質疑說,1417年故宮初建時,蒯祥只有不到 20歲,無論從年齡還是資歷來看,都難以勝任設計整個工程。蒯祥的貢獻應主要體現在正統那次的重建工作。

    於倬雲提到的蔡信,是南直隸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其生辰年月如今已無法考證,但民間流傳下一個他參與故宮設計的故事。據說,當時朱棣將建造宮殿的任務交給了工部尚書宋禮。建皇宮得先有圖紙,宋禮就找到了蔡信,讓他設計。那蔡信也有兩下子,很快交出了答卷。宋禮一看設計圖,非常滿意!新皇城比元朝時略向南遷;各大宮殿,依中軸線,左祖右社,十分規整;又開鑿南海,堆砌景山。整個設計方方正正,穩穩當當,象徵大明長治久安。宋禮不放心,還親自實地考察了一番,確定這個設計創意十足,且操作不難,於是報呈皇帝。朱棣也不懂設計,只是一聽說新皇宮裡有九重宮闕、9999間半房屋,頓時心花怒放。傳說天宮才有 1萬間房屋。皇宮比天宮只少半間,既表明了皇權的威嚴,又顯示著人間帝王的謙虛。於是痛痛快快地批准了蔡信的設計方案。1973年,專家們還為此專門做過統計,結果發現故宮實有 8707間房。

    另有專家提出,故宮的設計人應該是楊青。但他留下的資料更少,只知道是一名瓦工,據說連楊青這個名字都是朱棣賜的。

    還有人綜合以上幾種說法,認為在故宮初建時,蔡信、楊青都起了很大作用。但當時二人年事已高,所以在蒯祥進京以後,由於他年輕力壯,參與過南京宮殿的設計與建造,又善於計算和繪畫,故而主要的設計與建造工作由他來完成,其地位和作用也就由此凸顯出來了。

    李燮平研究員認為,宮殿的建造歸根到底還是由朝廷官員來把關、決策,無論是蒯祥,還是蔡信、楊青,其實只是負責木、石、繪等具體工種而已。

    故宮是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之一。大批工匠、百姓為此付出了極大心血,甚至犧牲了無數人的生命,可惜都湮沒無聞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故宮更像是幾百年前建築家們的一次“集體彙報演出”,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體現。

  • 3 # 撿故事1

    故宮的設計師是當時一位非常傑出的匠人,此人姓蒯名祥。出生於洪武三十一年,死於成化十七年,是江蘇蘇州吳縣香山人士。

    工匠在當時是社會地位很低的,雖然歷經了這麼多年,並且在當時的一個十幾萬人參加的浩大工程,但是故宮的設計者至今仍是個迷,而考古界認同的就是蒯祥。當時,在進京城討生計的工匠中有一個叫香山幫的派別,這裡面的工匠們都是吳縣香山人或者是香山人的門徒。這些工匠師傅們比較擅長木工,而其中又不乏非常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繪匠等等各色手藝人,蒯祥恰恰正是香山幫匠人的幫主,作為一幫之主,料來必是有真材實料的。

      坊間一直都有流傳著關於蒯祥的一個小故事,據說在剛剛建造故宮的時候,緬甸國王嚮明朝進貢了一塊木料,這塊木料可不得了,是緬甸國王派人千里迢迢從緬甸運送到北京來的,光運送的隊伍就有一百多號人,朱棣收到之後,就下令要把這塊木料做成大殿的門檻,可是由於一個木匠的疏忽,把這塊木料鋸錯了,整整短了一尺有多。這個木匠頓時嚇得就臉色蒼白,趕緊報告給了蒯祥知道。蒯祥看了之後,二話不說,就讓那個木匠再把那塊木料鋸去一尺多,大夥兒看了都很驚愕,這樣子不是就更短了嗎?可半天功夫,蒯祥就那多出來的那兩塊木料在門檻的兩端上雕琢了兩個栩栩如生的龍頭,再在龍頭邊上各鑲上一顆夜明珠,木料不僅沒壞還有了新意,讓門檻可以自由的裝卸。朱棣看了這門檻,十分高興,對蒯祥大加讚賞。這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金剛腿”(意思是活門檻)。

  • 4 # 裝之家

    故宮(紫禁城)也是我們國家歷史性建築代表之一,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室宮殿,幾百年來一直是威嚴和神秘,直到被批為博物院後,才慢慢的對遊人開放參觀;

    故宮(紫禁城)雄居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將北京城分為東、西兩部分、城牆內的面積約7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明、清兩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這裡,幾百年多少軍國大策都由此發出,改變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命運。關於故宮的文獻與實物異常豐富,可惜的是,獨缺建築設計者的資料。在那個時代,工匠的社會地位不高,雖說初建時有幾百萬人的建築大軍,留下姓名的卻屈指可數,至於你提到的故宮設計者是誰?就更成了歷史之謎。

  • 5 # 築訊中國

    看到大家一窩蜂地回答設計師是蒯祥,我在這裡補充一下。

    主導清代皇家建築設計200年,創造中國1/5的世界文化遺產,設計手稿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故宮、頤和園、避暑山莊、中南海等這些著名建築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這個名字叫“樣式雷”。

    在十七世紀末年,一個南方匠人雷發達來北京參加營造宮殿的工作。因為技術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擔任設計工作。從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築如宮殿、皇陵、圓明園、頤和園等都是雷氏負責的。這個世襲的建築師家族被稱為“樣式雷”。

    雷發達在很長時間內被認為是樣式雷的鼻祖。在樣式雷家族中,聲譽最好,名氣最大,最受朝廷賞識的應是第二代的雷金玉。他因修建圓明園而開始執掌樣式房的工作,是雷家第一位任此職務的人。康熙在《暢春園記》裡曾經提到他非常牽掛一位傑出的匠師,即指雷金玉。

    雷氏家族祖先朝服像

    直至清代末年 ,雷氏家族有6代後人都在樣式房任掌案職務,負責過北京故宮、三海、圓明園、頤和園、靜宜園、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的設計 ,同行中稱這個家族為“樣式雷”。雷氏家族進行建築設計方案 ,都按1/100或1/200 比例先製作模型小樣進呈內廷 ,以供審定。模型用草紙板熱壓制成,故名燙樣。其臺基、瓦頂、柱枋、門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風紗櫥等均按比例製成 。雷氏家族燙樣獨樹一幟,是瞭解清代建築和設計程式的重要資料。留存於世的部分燙樣存於北京故宮。

    辛亥革命後,清王朝退出歷史舞臺,樣式房差務也隨之消失。延續了八代的樣式雷,就此終結,留下了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建築奇觀。

    樣式雷流傳下來的圖文件案,向世人展示了一套科學、嚴格的工藝流程。作為總設計師的樣式雷,首先要進行設計,畫出精細的建築草圖。

    建築草圖內容豐富,涵蓋了平立剖面圖。詳細記載了工程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結構的尺寸。 

    同一建築的不同角度圖草圖獲得皇帝認可後,樣式雷便將圖上的建築景緻,用模型呈現出來。模型按1/100或1/200 比例,用草紙板、秫秸、木料等材料加工製作,因工藝中有一道熨燙工序,故名“燙樣”。

    圓明園勤政殿燙樣。大到臺基、柱枋,小到桌椅、屏風,形象逼真、精細無比。

    圓明園廓然大公燙樣區域性,揭開的屋頂下,內部格局清晰可見從平面到立體,原理與現代建築的三維空間設計如出一轍。

    燙樣上的黃色標籤俗稱“黃帖”,註明了建築的名稱,尺寸以及工程做法。模型小樣進呈內廷 ,以供審定。設計圖紙確定後,還會繪製“現場活計圖”,即施工現場的進展圖。

    施工設計圖

    從基礎開挖到主體施工,從屋面完成到室內裝修,都詳細繪製,為精確施工提供依據。 

    施工程序圖與裝修陳設圖

    2007年6月20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樣式雷建築圖檔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

    樣式雷圖紙抖落灰塵,呈現在世人面前,訴說一個家族與一個王朝的傳奇故事。從第一代雷發達初涉皇家建築設計,到第七代雷廷昌達到頂峰,再到第八代傳奇終結。雷氏家族與清王朝,命運一體、榮辱與共。

  • 6 # 5511012468沙溪居士

    紫禁城最初的總設計師正史沒有記載本身就是怪事。漢長安城設計者蕭何,隋大興城(唐改叫長安城)為宇文愷,元大都為劉秉忠、郭守敬,南京紫禁城為劉伯溫,都有明確記載。而北京紫禁城無記載!備料就幹了11年,1417年起建,1420年建成。

    首先理順一下朱棣朝的重臣,姚廣孝應是參與了意見,還有另外一人,《人子知孝書》作者徐善述,被太子朱高熾尊為老師,朱棣也很尊重他,此人死於1419年,時間合得起,應參與了意見。再說劉伯溫,洪武八年(1375)就死了,死鬼能參加設計嗎?再就是香山幫木匠蒯祥(1398-1481年),幾歲就參加備料設計嗎?可能是總設計嗎?再聰明的少年木匠,把傳統文化學好了嗎?把易學學好了嗎?又學木工又學風水嗎?他是後來三大殿被燒復建時的重要參與者,破格從匠人提拔任職工部官至左侍郎。有人又說蔡信、楊青,實與蒯祥類同。還有說越南人小太監阮安,都是後來復、擴建時的參與者。

    明史對紫禁城最初設計者無記載,應與三大殿被燒有關。朱棣篡位,在南京殺了不少人,方孝儒就被滅十族,反對篡位的人很多,從政治上考慮北京才是他的老窩,從軍事上考慮,天子守邊關防元蒙反攻,從風水上考慮北京勝過南京。

    紫禁城修好後,1420年朱棣下令南京的官員北上上班,留一套班子處理南方事務。開張前叫一官員卜卦,不吉,君不修德,厥妖火燒宮。完了,朱棣極不高興,欽天監定1421年正月初一黃道開張,四月初八被雷擊火燒,這下炸鍋了,本不想北上的官員就說風水不好,朱棣還殺了其中一人,罰大臣們到午門外討論風水。一個蒯祥能擔此重責嗎?若是總設計,恐怕頭落地了!想必總顧問們已經早到黃泉縣報到去了,所以設計方案均由朱棣恩准,怪不了別人,不準史官記載總設計留名青史。

    紫禁城確是多次被雷擊火燒,這與風水不無關係,專家們是解不了的,這與中軸線有關。而南京紫禁選址在燕雀湖上有問題,地基下沉,但被雷擊否?

    北京紫禁城先後多次雷擊火燒。第一次永樂十九年(1421)四月,第二次正統五年(1440),第三次萬曆二十五年(1597),第四次1644年李自成縱火燒宮,第五次康熙十八年(1679)。而有的古建築從隋唐保持至今,未遭兵火,就古代消防措施,趕得上皇宮嗎?不從風水學上找原因,專家們的解釋能讓人信服嗎?總之,紫禁城最初的總設計成謎,應與三大殿火災有關。

  • 7 # 隔壁班小哥哥

     歷史浩如煙海,湮沒了多少秘密。關於蒯祥是故宮設計者之說,也有很多讓人懷疑的地方。曾任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階工程師的於倬雲先生認為,年紀輕輕的蒯祥進京時,宮殿的修建已是熱火朝天的關鍵時刻,不可能這個時候才開始設計。真正的設計者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故宮博物院古建部的研究員李燮平也質疑說,1417年故宮初建時,蒯祥只有不到20歲,無論從年齡還是資歷來看,都難以勝任設計整個工程。蒯祥的貢獻應主要體現在正統那次的重建工作。

      於倬雲提到的蔡信,是南直隸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其生辰年月如今已無法考證,但民間流傳下一個他參與故宮設計的故事。據說,當時朱棣將建造宮殿的任務交給了工部尚書宋禮。建皇宮得先有圖紙,宋禮就找到了蔡信,讓他設計。那蔡信也有兩下子,很快交出了答卷。宋禮一看設計圖,非常滿意!於是報呈皇帝。朱棣也不懂設計,只是一聽說新皇宮裡有九重宮闕、9999間半房屋,頓時心花怒放。傳說天宮才有1萬間房屋。皇宮比天宮只少半間,既表明了皇權的威嚴,又顯示著人間帝王的謙虛。於是痛痛快快地批准了蔡信的設計方案。1973年,專家們還為此專門做過統計,結果發現故宮實有8707間房。

      另有專家提出,故宮的設計人應該是楊青。但他留下的資料更少,只知道是一名瓦工,據說連楊青這個名字都是朱棣賜的。

      還有人綜合以上幾種說法,認為在故宮初建時,蔡信、楊青都起了很大作用。但當時二人年事已高,所以在蒯祥進京以後,由於他年輕力壯,參與過南京宮殿的設計與建造,又善於計算和繪畫,故而主要的設計與建造工作由他來完成,其地位和作用也就由此凸顯出來了。

      李燮平研究員認為,宮殿的建造歸根到底還是由朝廷官員來把關、決策,無論是蒯祥,還是蔡信、楊青,其實只是負責木、石、繪等具體工種而已。

      故宮是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之一。大批工匠、百姓為此付出了極大心血,甚至犧牲了無數人的生命,可惜都湮沒無聞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故宮更像是幾百年前建築家們的一次“集體彙報演出”,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體現。

  • 8 # 隆發5

    目前我們看到的故宮博物院是朱棣定都北京後,由道衍和尚(姚廣孝)根據他居住的寺廟潭柘寺的格局進行設計的,所以總設計師是姚廣孝,當然故宮的規模要大幾百倍了!但是總體的風水以及格局,均由姚廣孝總負責設計!

    潭柘寺圖

  • 9 # 遺產君

    故宮是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之一,關於故宮文獻記載和實物珍寶都是非常豐富的,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關於建築的設計師的詳細資料是少之又少,紫禁城的設計者是誰終究還是成為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底。然而根據考古研究者的一種說法是,故宮的設計者是一位名叫蒯祥的著名設計師(生於洪武31年,死於成華17年),然而蒯祥是否真的是紫禁城的設計者,他到底有什麼過硬的本事讓朱棣委任他來設計紫禁城也有很多讓人懷疑的。

    據國家考古學家介紹,1417年故宮初建的時候,蒯祥還不到20歲,無論是年齡還是資歷來看,都很難以勝任設計整個工程,然而蒯祥的主要貢獻體現在重建的工作中。也有記載說故宮的真正設計者應該是蔡信,永樂15年紫禁城宮殿開始進入大規模施工階段,此時蒯祥才跟隨朱棣來到北京,開始主持宮殿的施工,再此之前,蔡信已經主持故宮和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和建造。

    也有歷史記載,當時在北京討生活的工匠有一個叫香山幫的派別,蒯祥恰好是香山幫匠人的幫主,其手藝精湛,泥水匠,石匠等手藝都是精妙絕倫,隨後進宮。同時歷史關於蒯祥一直流傳一個小故事,就是在宮殿建築初期,緬甸國王派人千里迢迢從緬甸地區進貢了一塊木料,朱棣收到木料之後,打算把木頭建造成門檻,然而由於一位工匠的粗心大意,把木頭鋸短了一大截,然而聰明的蒯祥卻恰好利用這個錯誤,用多餘的木頭雕刻成栩栩如生的龍頭,反而使得這種新型的設計使得朱棣龍顏大悅,因此對蒯祥也是讚許有加。

    蒯祥是一個十分聰明的的設計師,建築供宮殿和樓閣的時候,他只需要粗略計算一下,就可以畫出一張設計圖,按照圖紙施工完畢,建築出來的宮殿和圖樣的大小尺寸分毫不差,由此可見蒯祥在建築上的造詣是不同凡響的,然而傳說在1420年宮殿建造完畢,然而9個月之後,宮殿遭受雷擊失火,後來宮殿的修葺者還是蒯祥,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裡收藏的一副明代宮城圖。描繪了一個人物站在承天門下據說就是著名建造師蒯祥。

    其實,不管紫禁城的設計者是蒯祥還是蔡信,或者是其他人設計建造,故宮都是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大作,大批工匠,百姓都為紫荊城的設計建造付出了極大的心血,甚至犧牲了無數人的生命,雖然最後都是默默無聞,被埋沒在歷史長河,但是對於炎黃子孫來說,這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值得後人去學習和挖掘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

  • 10 # 閱國海洋

    歷史浩如煙海,湮沒了多少秘密。關於蒯祥是故宮設計者之說,也有很多讓人懷疑的地方。曾任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階工程師的於倬雲先生認為,年紀輕輕的蒯祥進京時,宮殿的修建已是熱火朝天的關鍵時刻,不可能這個時候才開始設計。真正的設計者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故宮博物院古建部的研究員李燮平也質疑說,1417年故宮初建時,蒯祥只有不到20歲,無論從年齡還是資歷來看,都難以勝任設計整個工程。蒯祥的貢獻應主要體現在正統那次的重建工作。   於倬雲提到的蔡信,是南直隸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其生辰年月如今已無法考證,但民間流傳下一個他參與故宮設計的故事。據說,當時朱棣將建造宮殿的任務交給了工部尚書宋禮。建皇宮得先有圖紙,宋禮就找到了蔡信,讓他設計。那蔡信也有兩下子,很快交出了答卷。宋禮一看設計圖,非常滿意!新皇城比元朝時略向南遷;各大宮殿,依中軸線,左祖右社,十分規整;又開鑿南海,堆砌景山。整個設計方方正正,穩穩當當,象徵大明長治久安。宋禮不放心,還親自實地考察了一番,確定這個設計創意十足,且操作不難,於是報呈皇帝。朱棣也不懂設計,只是一聽說新皇宮裡有九重宮闕、9999間半房屋,頓時心花怒放。傳說天宮才有1萬間房屋。皇宮比天宮只少半間,既表明了皇權的威嚴,又顯示著人間帝王的謙虛。於是痛痛快快地批准了蔡信的設計方案。1973年,專家們還為此專門做過統計,結果發現故宮實有8707間房。   另有專家提出,故宮的設計人應該是楊青。但他留下的資料更少,只知道是一名瓦工,據說連楊青這個名字都是朱棣賜的。   還有人綜合以上幾種說法,認為在故宮初建時,蔡信、楊青都起了很大作用。但當時二人年事已高,所以在蒯祥進京以後,由於他年輕力壯,參與過南京宮殿的設計與建造,又善於計算和繪畫,故而主要的設計與建造工作由他來完成,其地位和作用也就由此凸顯出來了。   李燮平研究員認為,宮殿的建造歸根到底還是由朝廷官員來把關、決策,無論是蒯祥,還是蔡信、楊青,其實只是負責木、石、繪等具體工種而已。   故宮是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之一。大批工匠、百姓為此付出了極大心血,甚至犧牲了無數人的生命,可惜都湮沒無聞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故宮更像是幾百年前建築家們的一次“集體彙報演出”,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體現。

  • 11 # 長江一口

    【明王朝的紫禁城,總建築師為一越南籍太監,他死時囊中不足十金】

    1402年,燕王朱棣取代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成為明成祖。當初,朱棣造反,發動靖難一役,打著反對建文帝削藩的旗號,但他做了皇帝,卻把削藩進行到底。

    明太祖朱元璋曾兩次分封諸皇子為藩王,節制諸將,從給他打天下的淮西悍將手中搶過兵權。此後,在北方防禦雖敗猶存的北元勢力,有了以燕王為首的八大藩王,又叫塞王。

    這些塞王,手握重兵,坐鎮一方,如駐守大寧的寧王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權數會諸王出塞,以善謀稱”(《明史·朱權傳》)。他們成了朱棣成為皇帝后的最大隱患,朱棣藉著法子整治這些塞王兄弟,如削減護衛,如貶黜廢人,就連他當初承諾平分天下的朱權,也被遷至南昌變相地圈禁起來。

    雖然在明太祖晚年,朱棣曾帶著兄弟們向蒙古部落發起了五次猛烈的進攻,但北元蒙古勢力還在,韃靼、瓦剌正在興起,備邊防守還是國防第一要務。

    朱棣後宮佳麗三千,嬪妃無數,卻只有大老婆徐皇后給他生了三個兒子。老大朱高熾肥胖多病,善戰的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雖被分封藩地,但總賴在京師不走,伺機向儲君位發起進攻。

    朱棣愛子心切,自然知道這幾個兒子靠不住,同時他要保老大順利繼承皇位,不使他百年之後兒子們兄弟相殘,故而只能老子親自上陣。

    於是,天子戍邊的計劃出爐了。

    他最熟悉的北平,做過多個強大國家的都城,很有王者之氣。他在北平待過十八年,那是他的龍興之地。更重要的是,佔據了北平,他可以繼續向長城以北發展,成為擁有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真正的王!

    他要遷都北平。

    遷都就要重建都城,重建皇宮。《明史·成祖本紀》記載:永樂四年“閏月壬戌,詔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宮殿”。

    阮安出場了。

    他是永樂十三年二月,英國公張輔平定交阯,從當時的交阯、現在的越南弄來的小太監。《明史·範弘傳》說:“永樂中,英國公張輔以交童之秀美者還,選為奄,弘及王瑾、阮安、阮浪等與焉。”

    《明史》給予阮安本傳的文字不多:“阮安有巧思,奉成祖命營北京城池宮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營,悉中規制,工部奉行而已。正統時,重建三殿,治楊村河,並有功。景泰中,治張秋河,道卒,囊無十金。”

    加上標點,總共七十五個字,但傳達出的意思,足以驚天動地:

    一、阮安是一個建築天才。在皇權至上、不能懈怠的專制年代,他奉旨建造北京城池宮殿及百官衙門,無需查閱資料,只憑實地觀測和思考,所制訂的建設方案完全達到各方面的要求,而主管建築的工部官員只需奉行就可以了。永樂十八年底,雄偉的紫禁城在北京城中央巍然矗立,比朱元璋的南京宮殿要更加宏大、更加氣派。永樂帝下詔正式遷都北京,鐵腕打擊反對勢力。第二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朱棣在新落成的奉天殿升上御座,接受文武百官和諸國使臣的朝賀。朱棣的龍興之地,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政治中心。

    二、永樂十九年夏四月初八,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遭雷擊起火,嶄新而輝煌的三大殿轉瞬化為廢墟。這樣的天災,卻在人們包括朱棣看來,是出於上天警懲的天火。朱棣雖有下罪己詔,卻詔告群臣直言朝政過失,免除各地拖欠的錢糧賦稅,禁止慶賀萬壽節。正統元年,阮安奉明英宗旨意,負責重建奉天三大殿,同時修建京城九門城樓、疏浚楊村河。當時首選建造者為蔡信,但其所上陳的方案耗資巨大,用工眾多,而阮安承建後,不負所望,再立大功。

    三、阮安長期負責督建紫禁城及北京城池,都是成功完成任務,得到皇帝肯定和褒獎。不說沾點小利小惠,單在所得封賞也該不計其數,但他病逝在工作崗位上時,囊中不足十兩紋銀,堪稱今古奇觀。他是真正把一生、傾其所有地獻給了朱明王朝的建築事業

    阮安死了,死得乾乾淨淨。他卻給後世留下一座無與倫比的紫禁城。

    據說,大學士楊榮、楊溥帶領翰林學士“登正陽門之樓而縱覽”,只見“高山長川之環固,平原廣甸之衍迤,泰壇清廟之崇嚴,宮闕樓觀之壯麗,官府居民之鱗次,廛市衢道之棋佈,朝覲會同之麇至,車騎往來之坌集。粲然明雲霞,滃然含煙霧”。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阮安,對他善於謀劃的能力,奉公盡責的精神大加讚頌。

    《七修類稿》卷十四說阮安:“清介善謀,尤長於工作之事。北京城池、九門、兩宮、三殿、五府、六部及塞楊村驛諸河,凡語諸役,一受成算而已。後為治張秋河道卒,平生賜予,悉上之。”

    他甚至不像其他太監,如一同從交阯到明朝做太監的王瑾,還養了一個兒子、

    他是大明王朝最乾淨的人,即便著名的海瑞亦難望項背。

  • 12 # 文志餅餅

    這個問題提的好!看到這個問題,我馬上進來了,雖然我不知道到底是誰設計了紫禁城,但是這樣的設計者,絕對是超級牛逼的人物,有人說是一個人設計的,還有指名道姓。我認為,肯定不是某一個人的成果,而是一群人,一個民族的成果,是我們祖先們智慧和文化的重要體現,我送出2個字:偉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算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