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音看電影

    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自己的孩子。父母的一些不恰當行為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創傷。在所有不當行為中,我認為最殘忍的是父母對孩子人格的侮辱。這裡舉幾個例子:

    “你這個沒用的!”

    “你這孩子怎麼這樣啊?”

    “你這種孩子誰會喜歡啊?”

    “真是無可救藥!”

    “你這樣的孩子,當初就不該生下來。”

    “我怎麼會生下你,真是活受罪啊。”

    “真是冤家啊!”

    “你還吃什麼飯哪!”

    孩子是最敏感的,當他感受到父母的輕蔑時, 很快就會自我否定,將自己想得一無是處。更可怕的是,他會強烈地感覺到父母不愛自己。這不再只是挫傷自尊心和勇氣的問題,而是無情地吹滅了孩子幼小心靈中全部希望的火苗。

    光有好的出發點顯然不夠,還必須配有好的教育理念,這才是完美的

  • 2 # 廣西阿龍純種田園犬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父母生下小孩之後教育是極為重要,就像一臺電腦,再好的配置,沒有一套好的系統這臺電腦也算不上好的電腦,小孩也是一樣,父母后天教育就是一套系統。有的父母百般寵愛,有的嚴厲要求,我本人對小孩賞罰分明,做的好就去表揚他,做不好就得批評,但是小孩爺爺奶奶卻相反,百般寵愛,所以我也考慮過還是把小孩帶在自己身邊教育,趁著小孩還小給他固定好性格習慣,對小孩以後長大是最好幫助,所以我個人認為對小孩最殘忍的是,把他生下來沒有去把他教育好,是對孩子不負責行為

  • 3 # 高校零距離

    我們國家三十年的變化太大。從大多數人是文盲,到現在的個個孩子都要精英教育,這個其他發達國家要好幾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我們在短時間內就走完了。這個就像拔苗助長,很多東西一下子沒有消化掉,矛盾自然就顯現出來了。比如一個家庭中的人員文化分佈差距就很大,爺爺奶奶可能是文盲,爸媽小學初中文化,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導致三代人之間的觀念差距就非常之大。小孩已經國際化了,爸媽在各種文化的衝擊中,爺爺奶奶還是老一輩的思想。所以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殘忍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自己的孩子。他們很難方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少父母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當年沒有實現的夢想,有些父母誤以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而忽略他們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以愛的名義道德綁架孩子。讓孩子從來得不到個性的自然發展,生活在父母的籠罩中。所以中國的孩子的幸福指數普遍不高。

  • 4 # 深藍色老爸—山楓心理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殘忍分三層。最輕一層是打罵,中間一層是忽視。最重一層是拋棄。打罵之所以是最輕,是因為即使打罵不好,但是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還在。激烈的爭吵和打罵雖然對親子關係有破壞作用,但是至少說明關係還在。忽視就不一樣啦,忽視教育下,親子關係很弱,情感淡漠,人生缺乏問題。拋棄就更嚴重了,對孩子來說,拋棄意味著死亡,意味著剝奪孩子生命。所以,這裡的情感中會充滿仇恨的。

  • 5 # 十六筆畫1993

    有條件的愛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殘忍。

    寶貝媽媽愛你,但是你要考100分;寶貝爸爸愛你,但是你要乖,不要哭;寶貝我愛你,但是你要乖乖吃飯。這些都是有條件的愛,而這些有條件的愛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不確定性和不安,不確定爸爸媽媽真的是愛我,還是我表現的好才愛我,如果表現的不好爸爸媽媽是不是就不愛我了,不要我了。因為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全部只有依賴爸爸媽媽才能生存下來。

    無條件的愛是不管你的成績是好還是壞,爸爸媽媽都愛你,因為你是最重要的。

  • 6 # 一隻炸秋葵

    我看很多觀點都是說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殘忍是讓其學習/讓其學習不喜歡的東西/或者是離異啊等等

    但我個人認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殘忍是對孩子的溺愛,在學習上放縱其自由,放縱其學習他所喜歡所向往的……

    一個人若是沒了約束,為了尋求當下的滿足放縱自己的慾望,這樣不僅會對社會造成危害,也會敗壞自己的事業乃至毀掉人生。一個自我放縱的人,是沒有未來的。

  • 7 # 蝶遇竹jige

    父母親對孩子最大的殘忍是,當出年輕自己不知道愛孩子,把氣都撒到孩子身上,對孩子內心裡糙成傷害,沒有好好的教好孩子,當父母的是最大的殘忍,沒有知道文化就是不行,掙不到錢,省吃撿用,還是不夠花,子不教父子過,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殘忍。

  • 8 # 為父筆記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殘忍無非兩個極端:

    一個是不管不顧;一個是寵溺過度。

    不管不顧,大機率會讓孩子偏離正軌。僅憑他那點認知,不足以在這複雜的世上走好走穩;

    寵溺過度,基本會讓孩子的未來葬送。如果不能培養出良好地社會性,當父母無力掌控時,他將無法獨立在這世上生存。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絕大部分“失足的人”,

    要麼是從小沒人管的,

    要麼是從小慣壞了的。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 9 # 阿柒自媒體

    生而不養就是最大的殘忍

    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可是我們知道怎樣報答父母,但是父母怎麼樣的養孩子好像已經成為了社會問題!生而不養也有好幾個方面,比如說教育,比如說物質生活的需要,比如說家庭的不完整!

    教育是對孩子最大的問題,家庭不完整的教育方式是如何,在比如說物質生活的高層次教育方式該如何。這些問題等等都有雙反方向的輿論!所以啊,生而不養可以把這所有的問題都概括在裡,“養”也就是培養成才,培養成對自己的人生,對社會,對國家的三方價值觀!生孩子是開始,養孩子才是最最重要的過程,最大的殘忍就是不用心培養

  • 10 # 愛的路上只有不斷成長

    個人父母都孩子最大的殘忍就是破碎的家庭,不和諧的家庭,矛盾的家庭,還有就是過分的溺愛!導致孩子一直無法得到正確的教育方式!

  • 11 # 動情M

    感謝邀請。我覺得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殘忍莫過於「生而不養」。我身邊就遇到過,有些父母生下孩子之後,由於各種原因生病或遭遇意外,而離開人世,從此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父愛或者母愛,這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殘忍,一生的痛,無論你做什麼,付出多少努力都彌補不了。

    我一個最好的朋友就是這樣的情況,在他四歲那年,他的父親遭遇車禍意外去世,那時候他還懵懵懂懂,不知道父親離開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母親和姐姐,還有奶奶都在哭自己也跟著哭。從此以後家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裡再也沒有父親的身影,以前優渥的生活一下子跌落谷底,沒有玩具和零食,沒有新衣服,也沒有人再把他抱起來騎在脖子上帶他去看熱鬧。母親為此性情大變,把關於父親的一切物品都燒了,連一張照片也沒有留下,從此他總是比同齡的孩子要懂事,每當別人都有父親保護,他就只能一個人堅強,反過來照顧母親和姐姐,他省吃儉用,埋頭苦讀,考上大學後,從沒出過遠門的他,一個人從南方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去到北方讀書。到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對父親的記憶幾乎是沒有一點影子,只是有時會從母親和奶奶哪裡瞭解到一點關於過去的事情。

    幾年前他還一直無法釋懷父親的突然離世,怨恨父親為什麼要早早的離開他,撇下他們孤兒寡母。這麼多年了,他的世界裡籠罩著一層灰暗的陰影,別人無法進來,他也走不出去。直到現在他已經結婚有了孩子才,自己當了父親,有了全新的生活,才慢慢開始釋然,但是他也害怕自己當不了一個好父親,我一直在他身邊鼓勵他,認可他。

    這個好朋友就是我的老公,對於他的傷痛,我能真正理解的或許還不到一半。所以我以為,為人父母,生而不養,讓他獨自面對生活,應對社會,對於一個還未涉世的孩子來說難道不是一種殘忍嗎?

  • 12 # 阿木成長記

    最大的殘忍是:生了他卻沒有陪他好好長大。具體圖解是分為以下幾點:1、毫無規劃,一生下來就把孩子拋棄的父母,可能他們也有難言的苦衷,但我覺得你既然選擇生下他(她)就不應該因為各種原因(如性別歧視、未婚、經濟實力達不到)拋棄孩子,這種傷害是最殘忍的。2、生了孩子也沒有拋棄他(她)但是原生家庭不健全,最常見的就是父母感情不合離異,導致孩子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中,從感情角度說不能一概而論批判這樣的父母自私,但是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就是後天無法彌補的。目前中國問題兒童大多數都是原生家庭環境造成的。3、生了孩子家庭也健全,但是父母並沒有給孩子創造好的家庭氛圍:家暴、爭吵,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對於孩子以後的婚姻生活埋下導火線,這也是目前中國離婚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 13 # 科技股觀察

    曾看過一個超火爆的泰國廣告片,相信各位家長朋友也會深有感觸——

    廣告開篇,媽媽到幼兒園接放學的寶貝。看到寶貝從校門出來,媽媽們想要迎上去擁抱孩子,誰知走近一看,寶貝們的身上沾滿了泥濘,既骯髒,又凌亂。

    很多家長一看到這樣的情況,臉色瞬間從原本的笑意滿滿變成了憤怒,有的家長甚至直接吼罵:“你太髒了!趕緊去洗乾淨!”

    這時候,學校門口的大螢幕上播放了這樣一段影像:一位70歲左右的老人,推著載有花盆的小車摔倒在泥濘的地面上,路過的孩子們見狀二話不說,趕緊過來扶起老人,還幫著收拾花盆,即便身上沾染了很多泥土也毫不在意……

    這是影片告訴我們:作為家長,如果不能學會控制或調節自己的情緒,忽略孩子的解釋,直接粗暴對待或用難聽的話語中傷孩子,那麼,日後肯定會教育出一個沒有同情心、缺乏正義感的孩子。

    所以,你是那個動不動就吼罵孩子的家長嗎?你知道語言暴力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嗎?

    研究發現:很多問題青年和犯罪份子背後基本都有一個不幸的童年或者充滿暴力、謾罵和各種消極情緒的家庭。

    對於父母而言,吼罵孩子或許只是不到1分鐘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這種傷害可能會貫穿其一生。

    蒙臺梭利博士曾經說過:“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長期生活在吼罵教育下的孩子,就像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裡的那隻小企鵝。它被父母的吼叫嚇得魂飛魄散,內心充滿恐懼與不安,雖然想張口說話,表達心聲和需要,但又擔心沒有人聽。久而久之,小企鵝就成為了自卑的“俘虜”……

  • 14 # 清風會堂

    孩子是父母的花燭之喜.都是父母的心頭肉!

    要說殘忍還是最大的.我理解應該是:

    1.陪伴與教育卻失,沒有從小養成好習慣與明事理的基礎能力。

    2.以孩子還小為由過分溺愛,自主能力缺失.霸道的以自我為中心。

    3.父母講話不注意分寸,貶低踐踏人格與自信心.致使孩子缺乏尊嚴需求.

    4.為各自歡欲,武斷離婚,將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或寄養他人家.

    5.從小給孩子一部手機

  • 15 # 拂去煙塵

    有這樣一首《育兒歌》,從孩子成長與環境的關係角度,告誡為人父母和師長者,在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使孩子在更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育兒歌)如下:

    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稱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欣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義;支援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常常使他感受到關懷。

    (1)孩子容易模仿父母的壞毛病父母的不良行為和錯誤觀念對孩子影響至深,致使孩子有毛病的環境因秦,當首推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人認為嬰兒生下的時候是渾渾沌沌,其實,寶寶自出孃胎的剎那,就能感應別人的擁抱。所以,護士總要把嬰兒儘快讓母親懷抱、撫摸,合嬰兒有無比安全感,也是寞定日後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孩子是在不斷模仿與學習中成長的。

    孩子的模仿力約在歲半便開始,到了兩歲,便會按照自己的意志,顯著地模仿周圍的人。此期間,孩子最主要是接蝕母親,因此,母親便成為孩子模仿的主要物件。如果母親表現開朗,孩子便會變得活潑。相反,如果母親整天愁眉苦臉,或經常擺出一張厭煩的臉孔,孩子的臉上也會呈現憂愁的樣子,因為母親對孩子而言,就是一面鏡子。

    孩子到了三歲,模仿力更強,除了父母外,老師、同學、甚至電視上的人物,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物件。

    這個時期,父母看見孩子模仿一些成人不大好的動作,也不要隨便加以禁止。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並沒有錯與對,只有喜歡與不喜歡。家長的模範詈行對子女有巨大的影響,同樣,家長的不良營行也會對子女有巨大的影響。古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兒童離家長最近,他們的行為品德如何,自然與家長有密切的關係。

    兒童從幾個月開始就跟父母“呀呀"學語,一歲左右瞞珊學步,數年後其說話的語調、神情、走路的步態都可能帶有父母影響的痕跡。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一點在幼小的兒童身上尤為明顯。有人稱3歲前小兒處在“圖譜時代”,即他們把外界行為模式看成一些圖譜,照著這些圖譜學習人類的各種行為,糾正自己的某些偏離了圖譜的行為。

    比如,禮貌用語,父母在早晨見到兒童或他人時要問“早上好”,同兒童或他人分手時要道“再見”,這些都是人際交往關係中的圖譜。兒童看在眼裡,聽在耳中,記在心上,慢慢也會照此行事,成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在父母同子女來往的若干年中,父母會給子女提供大量的行為圖譜。父母只有身端,扌有可能提供各種有良好教益的行為圖譜。並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這種影響雖然日效甚微,但日久天長卻有“滴水穿石”的功力。

    一般地說如果父母是行為魯莽,或言語粗俗的人,其子女亦很難會成為處事細心的斯文人;如果父母經常營而無信,孩子亦很難有責任感;如果父母愛貪小便宜,孩子亦很難有踏實的作風;如果父母嚴肅寡笑,孩子很難活潑開朗。試想,若父母其身不正,怎能期待孩子有良好品德?

    有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在上學的路上拾到10元錢,到校後毫不猶豫地交給老師,老師即在班內表揚了這位同學。

    這位同學回家後把情況告訴了媽媽,他媽媽不但不表揚孩子,反而說他是傻人傻事,拾到的錢既不是偷的也不是搶的,為什麼要交給老師,自己用不好嗎?這個孩子接受了第一次“教訓”,當第二次在玩耍時撿到另一個同學的鋼筆時卻佔為己有,結果在使用時被發現,受到老師嚴厲的批評。這個兒童的兩次拾到財物所表現的不同態度和處理方法,充分說明家長教育兒童的思想和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大!

    此外,有些家長本身對事情抱著錯誤觀念,爺孩子接受了錯誤訊息。以下是一個例子:渡輪上,孩子對媽媽說:“坐在我旁邊的湯姆請我去參加他的生日會。”媽媽:湯姆?是誰?考第幾?”“他考倒數第二。”什麼?倒數第二你還跟他玩?考倒數第二,別跟他玩!”父母把錯誤的價值觀傳遞孩子,爺孩子在與人相處時做出不當的表現,如藐視別人、不體諒別人等。

    (2)父母教育方法不當也會導致孩子的壞毛病父母對孩子教養不當,表現在辱罵、體罰、虐待方面,其結果更為嚴重。

    有些父母喜歡用體罰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一營不合,便“大打出手”。亦有些父母是因為本身情緒問題而虐待孩子。無論如何,體罰用多了,不但會造成身心上的損害,還會合孩子有暴力傾向。

    有研究指出,父母親運用的懲罰越嚴厲,體罰次數越多,兒童的攻擊行為愈強。兒童受到疏忽照顧或管教方法不當而產生的行為問題繼而被友伴排斥、師長罰;而懲罰、排斥又引致兒童反感、憎恨;繼而把憎恨情緒發洩,做岀頑皮、反社會行為。這個惡性迴圈就延續下去。

    如果對孩子過於嚴厲,經常訓斥、打罵,會使孩子感到家庭沒有溫暖,從而形成孤獨、抑鬱或執拗的性格。他們的行動往往是衝動的和蝕發性的,甚至變得冾酷、殘忍。

    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的後蒙老師,因為父母是孩子接蝕最早的人,孩子由無知到懂事的過程中,一切的轉變都深受著父母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力,可能是一生一世的。

    (3)父母的溺愛會慣出孩子的壞毛病,溺愛對孩子是不好的。一些父母對子女百依百順,要什麼給什麼,不僅如此,還把孩子當成貴賓樣,用要用最好的,吃要吃最好最大的,一事當前,先替孩子打算,家中的物品先由孩子挑選,大人長者皆在其後眾多家人意見中,以孩子意見為準,說一不二,久而久之,孩子成了家庭霸主,主宰家庭的一切。這些孩子在家裡是這樣,自然也習慣地把它帶到外面,於是在幼兒園等孩子成群的地方,也像家裡的一套“獨佔”意識行事,結果鬧出了許多笑話。一次,孩子園裡吃苯果,一個孩子率先到盤子裡拿了個最大的吃起來,老師和孩子都覺得好笑,當老師問他為什麼要這樣時,他不慌不忙地說,“我在家裡就是這樣的。”又如,孩子們本是具有天生的主動性的,他們從很小就認為自己能幹一些事情。如果一個4歲的小孩子總是跟在媽媽身後叫著,“我要澆花”,“我要打雞蛋”,“我要洗盤子”,“我要打掃屋子”,而媽媽永遠回答“寶貝,你太小了,去玩玩具去吧。去看電視去吧。”這樣的話,當孩子10歲的時候,有一天媽媽說“來,幫我把洗衣機裡的衣服取出來,放到烘乾機裡。”孩子可能會說:“媽媽,我忙著玩遊戲機呢。”或者說,“先等一等。”如果一天過去了,他還是沒做這件事,或者他會很奇怪,這種事情,幹嘛非扯上我。媽媽還沒明白,是她把孩子教育成這個樣子的。

    過分溺愛、誇獎往往是兒童任性和驕傲性格形成的根源自高自大、利己主義、固執脾氣、缺乏獨立精神主要是家庭教養不當造成的。

    (4)家庭關係不和或破裂對於一個整日生活在父母互相指責、怒斥甚至打鬥的家庭中的孩子,是無法要求他專心至致地讀書的。孩子的成長、他的健康心理、良好品格的形成,首先需要的是一個溫暖和諧的家。

    父母離異無疑對孩子造成的損害更大。離婚後無論孩子與父親或是母親同住,孩子心理上受到的傷害乃是無可避免的離婚之後任何一方既要獨力維持生計,又要照顧子女,在管教上難免疏忽;孩子在父母離婚前常常目睹父母爭吵不和,離婚後,孩子又要面對失去其中一方,並且有可能成為對抗的武器;會對成人世界產生厭惡,引致反社會行為的產生孩子可能會捋父母離異的因秦歸咎自己,以為是因為父母討厭自己,一切都是因自己的原故,合父母遺棄自己,於是更加自暴自棄,自我放任。

    家庭氣氛影響著性格的形成。破裂家庭對兒童性格形成有較大影響。破裂家庭一種是父母死亡,一種是離婚。這兩種情況對兒童都是不幸的。有人認為父母離婚甚至比父母死亡對子女的性格影響更大,破裂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很悲觀,性情孤僻,一遇不,順心的事,易鑽“牛角尖”,但可能具有堅強、果斷的一面。波爾拜( V Boulby)的調查表明:破裂家庭中子女的犯罪率也比一般家庭的子女為高。

    孩子自小擁有一個健康溫馨的家庭,得到愛與關懷,在心理和人格上會得到健全的發展。在孤兒院內長大的孩子,雖然在生活上毫無缺乏,但由於失去親人的關愛與鼓勵,在心理上或多或少構成傷害。

    以上就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殘忍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對人工智慧毫無瞭解的計算機應用專業人士,自學人工智慧的話,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