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吃喝健將

    家裡長輩得了癌症,不能吃喝,全靠輸液維持。該不該告訴她實情?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對於每個人來說,心裡的承受能力或心情、對外界承受壓力的能力不同,既然知道了是癌症,對於長輩來說,這無異於晴天霹靂,可能會刺激到長輩。我個人感覺還是隱瞞吧。因為心裡情緒真的很重要,有多少癌症知道自己得癌症以後徹底放棄,本來能堅持幾年但是因為情緒不好早早的就走了,所以剩下的時間裡,還是儘可能的讓她開心吧,因為一顆樂觀的心真的更重要,雖然知道這個是不可能治癒的,但是或許可以陪在她身邊的時間會長久一點。

  • 2 # 鹹魚1102

    你不用刻意告訴,讓她能夠有信心的走長一些時間,心裡也能心安一些。

    大多自己都能感受到,吃什麼藥都可以查到的。

  • 3 # 平安福留心理諮詢

    華人諱言生死。好像不去談它,它就是假的一樣。好像不去談它,人人都會忘掉它一樣。確實多數家屬會選擇隱瞞,至少是部分隱瞞,粉飾太平。在言語的疆界中生出了一片禁區,同時還要裝作這禁區本不存在。隱瞞其實是種代人做主的行為,和父母一貫代我們做主的行為沒有什麼分別。這類行為應當是審慎的,要免於想當然,免於按直覺、傳統、道聽途說來做決定,免於逃避和自欺欺人。唯一可依據的是細膩的體察。隨著治療的深入、病情的變化,病人的心理狀態隨時可能改變,需要因時就勢選擇最優解。矛盾就在這裡:一旦開始隱瞞或避諱,就很難有充分深入的溝通了;缺乏溝通,又如何體察病人的心思呢?加劇病人的孤獨感。重症患者是個被異化的群體,人們不自覺地預設他們的生活已經結束了,從而將其與我們這些擁有生活的普通人分割開來。在中國文化下,決策過程更是以家庭為中心:家人更希望先於病人與醫生溝通,之後再決定是否告知病人實情,更有家人明確要求醫生不要告訴病人實情 。義大利研究者對選擇部分告知或不告知的家人進一步的訪談發現,家人們是出於對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40.2%)、疾病嚴重程度(32.5%)和年紀(20.6%)的考慮而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們認為告知實情會導致病人情緒不穩(67%)、產生焦慮和抑鬱(55.7%)、拒絕治療(9.8%)、甚至是自殺(3.6%)。值得注意的是,有26.8%的家人表示自己並不知道病人聽到實情後會出現怎樣的反應,他們只是猜想告知實情可能會傷害病人。其實瞭解病人需要的人並非告知實情的決策者,病人的心聲誰能聽到? 該不該告訴病人實情?答案可以很簡單,沒有人比親臨死亡的人更有權利決定自己如何面對死亡。首先是病人的知情權,自主性,實情雖殘酷,但告知要有技巧,在支援、理解、尊重的氛圍下開放地溝通,要比家裡每個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卻假裝什麼事也沒有來得更輕鬆、告別更完滿,對家人是對病人更是如此。告知或者不告知或許也沒那麼要緊。儘可能的陪伴和嘗試分擔,才是最好的!

  • 4 # 沈丫頭

    一般真到了得了重病的時候時候,老人自己是能感覺出來的。個人認為還是告訴老人比較好,因為她有知道自己身體情況的權利,也算是給老人一個準備的時間好好和家人,和這個世界告別。

    我的姥姥九十歲的時候是被食道癌折磨走的,一開始有症狀吃東西卡住,她自己就說是不是得了食道癌,那時候我們都瞞著她,讓她不要瞎猜,好好休息就行。其實我知道她是清楚自己的病情的。

    在她只能靠著營養液支撐身體的時候,她說的最多的是想吃東西,想吃我姐家的豬頭肉,想想那味道她就一臉的滿足感……我當時只能強忍著眼淚笑著告訴她,好好休養身體,等她好了再吃個夠。到最後她已經餓的皮包骨頭,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可是她從始至終都沒喊過一聲疼,一個人默默的強忍著,連走的時候都沒留下隻言片語……

    如果時間可以回到那個時候,我會選擇告訴她實情,在她還能有力氣說話的時候,把該說的,放不下的都一一告個別,也許很傷感,但也算是對她的一種尊重吧。

  • 5 # 五月ess

    如題主所說,長輩已經不能正常飲食,只能輸液。

    這樣的身體狀況,不用你說,長輩心裡也應該清楚了。

    這樣的情況下,題主還是多多開導和陪伴長輩吧,“癌症”這個詞語,不知道扎進了多少人的心,破碎了多少個家庭!默默地守在長輩身旁,多陪陪老人聊天,儘量讓長輩開心的度過剩餘的時光吧,同時也為了讓自己少留點遺憾多存點回憶吧。

    切莫人去樓空,空餘恨吶!

  • 6 # 金色繁華2

    父親兩年前查出IV期肺鱗癌,無手術機會,化療至今。

    他是一位多思寡言的人,是典型的中國式父親。小時候通常由母親管教我,如果偶然父親開口了,那就表示我犯的錯誤異常嚴重。一家三口逛街,我和母親唧唧喳喳,父親只笑:“我丫頭一回來就熱鬧”。

    他患病後,家裡人改了報告單,跟他說早期,有的治。就是長的位置不好,開刀兇險,先化療,等瘤子縮小了再開。父親聽了沒說什麼。一次放假回去,他難得地教訓我要抓緊學業:“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能做成一件事就夠了。” 講到“短暫”,聲音顯而易見地一哽;我驚惶極了,眼淚奪眶而出。不敢讓他看見,把頭低到胸口,等那一陣哭勁過去,才勉強張口:“我知道的,爸。”

    華人諱言生死。好像不去談它,它就是假的一樣。好像不去談它,人人都會忘掉它一樣。

    後來化療藥不停地換,但指標還是嗖嗖往上漲。他漸漸也完全清楚病情了。精神倒看著好些,不住院的日子就遛花市,侍弄盆景,上網打牌,練八段錦。病前他不大同人來往,現在他開始去親戚家串門了。還反過來開導我,說生死之事,看淡一點。攤到這個病,怨天尤人沒得用。活一天就是一天。我不知該怎麼接話,強作樂觀好像也不合宜。只好沉默地拍一拍他。

    我常常試圖設想父親的內心。我想如果我是他,會怎樣懼怕、無助:從“治好病”到“多活幾年”,從“活過今年”到“過了這關”,從“指標好點”到“少受點罪”……人一退再退、所求越來越卑微——也還是不行,沒辦法。在命運面前早已沒有尊嚴可言,但喪失了尊嚴也不能換得什麼,依然是沒辦法。然後我就不敢想下去了。以父親的性格,一定翻來覆去想過許多遍了吧。他只是不說罷了。什麼時候才能攢起勇氣,與父親坦然地談一談生死?總在找藉口拖延:“沒到那個地步呢”。

    父親有一位舊友,是少見的灑脫人,他對父親說,就好比一個坑,所有人都排著隊往下跳,沒人例外;你只是碰巧排在前面一點而已。父親總唸叨這話,似乎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但這話也只有他能講。

    據我所知,確實多數家屬會選擇隱瞞,至少是部分隱瞞。不隱瞞的,也會有避諱。都揀著眼下的事談。昨晚睡得好不好、下一頓飯吃什麼。粉飾太平。在言語的疆界中生出了一片禁區,同時還要裝作這禁區本不存在——這情形有時簡直詭異,彷彿身處於一個堅稱人只有一條腿,兩條腿的人是多長了一條的國度一般。

    隱瞞其實是種代人做主的行為,和父母一貫代我們做主的行為沒有什麼分別。這類行為應當是審慎的,要免於想當然,免於按直覺、傳統、道聽途說來做決定,免於逃避和自欺欺人。唯一可依據的是細膩的體察。隨著治療的深入、病情的變化,病人的心理狀態隨時可能改變,需要因時就勢選擇最優解。矛盾就在這裡:一旦開始隱瞞或避諱,就很難有充分深入的溝通了;缺乏溝通,又如何體察病人的心思呢?

    還有個問題,不敞亮會不會加劇病人的孤獨感。重症患者是個被異化的群體,人們不自覺地預設他們的生活已經結束了,從而將其與我們這些擁有生活的普通人分割開來。即便親如家人,也難免如此;病人自己可能也會接受異類的身份。兩個普通人之間,悲歡的相通尚且罕見;何況異己。但我們依然花費大量的人生,殫精竭慮、千方百計地避免孤獨終老——大概是最不划算的投資之一。

    我斷言不了如何做主才是對的;做對了主或是做錯了主,或許也沒那麼要緊。儘可能的陪伴和嘗試分擔,已是這個寒冷黑暗的世界中,人類唯一能夠點起的火。

  • 7 # 情感解讀520

    家裡長輩得了癌症,全靠輸液維持,要不要告訴他實情?

    這要看你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再來決定。如果你不忍心看著他在病痛的痛苦中折磨,希望他早一天脫離苦海,早一天從病痛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你就告訴他實情,讓他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當他知道後就會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順間全線崩潰,用不了一個星期就會告別這個世界,能讓他少遭點罪也算是幫他脫離苦海吧,也讓他身邊的人早一天脫離痛苦,否則天天看他痛苦的表情真的太揪心。

    如果對他的病證還抱有一線希望,如果想讓他再多活一天,哪怕是多活一秒看著也舒服,那就絕對不要告訴他實情。無論性格多麼開朗,無論對生死看的多麼開的人,對生都抱有很大的希望,別看平時沒得病時說如何如何的不怕死,其實厄運就是沒有落在他頭上,沒有得絕證的人永遠也感受不到生命倒計時的可怕。

    沒有被病痛折磨過的人也永遠理解不了,有很多人都想不通,為什麼病人會那麼的沒有尊嚴,怎麼就會疼得大喊大叫,能有那麼疼嗎,難道就不能忍一忍嗎,就不能剛強一點嗎?其實這麼想的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就是沒發生在他自己的身上,否則他可能比任何病人都鬧的兇。

    每個人在生死的邊緣上徘徊的時候,都會有強烈的求生慾望,哪怕是一點點生的希望,都會讓他身體的細胞全部活躍起來,也會激發出與病魔抗戰的最大潛能,只要有一個永不服輸的精神支柱來做支撐,就算再痛他也會咬咬牙挺過去,他會想再痛都是暫時的,一切痛苦都將會過去,只要堅持就一定會勝利,很多癌症患者,就是憑著對自己的病痛抱有的這一點點的希望,真的從逆境中走了出來,甚至要比健康的人活的更充實更快樂。

    您的長輩得了癌症,雖然每天都要靠輸液來維持生命,但是病人的大腦並沒有糊塗,無論他的病有多嚴重,在他的心裡永遠都抱有一種生存下去的慾望,只要不知道自己得的是絕症,就會永遠跟病魔抗爭到底。

    當長輩病倒在床上的時候,一開始兒女都會輪番的床前床後細心的伺候著,時間一長都會被折騰的精疲力盡,對久病在床的老人也不會像一開始那麼用心,這時“久病無孝子”這句話就靈驗了,很多的兒女就會想,老人在病床上不死不活的,受著病痛的折磨,還不如早早的死去,從此不再受病痛之苦,無論是病人還是身邊的親人都得到了解脫,否則身邊的親人也會被折騰的死去活來,甚至也要倒在病床上。

    我們能說有這種想法的兒女就是不孝順嗎?其實不是的,他們也不想自己的長輩離開自己,但是病魔是無情的,再孝順的兒女,在無情的病魔面前也是很無奈的,看著被病痛折磨的死去活來的長輩,背後不知要留下多少心疼的淚水,伺候病人的痛苦又有幾個人能體會到和理解呢?

    對於你的長輩得了不治的癌症,我們每個人都深感痛心,對於你告訴他實情,還是不告訴他,都要看你抱有什麼樣的態度,無論您怎麼選擇?我們都會理解您對長輩病痛的無奈,無論您怎麼選擇?我們都會支援您。

  • 8 # 晏子漫話生活

    我有切身經歷,當時除了我和另一個親人,其他所有人包括醫生都建議告訴實情。最後我們堅持沒說,守口如瓶,媽媽康復後兩年半才意外得知,難過了幾天就好了。

    其實告不告訴要看得病親人的病情,心理素質,年齡而定,也不能完全參考別人家的情況。祝您的親人戰勝病魔,早日康復!

  • 9 # 抗癌研究所

    其實你即使不說,她自己心裡也會大致猜出來的,只不過老人都會有這樣一個想法,只要不是癌症,就還能治,還能活。

    我奶奶是結腸癌,我們沒敢告訴她實情,只說是腸子裡有息肉,她體質不好,不能化療,後期就是在家保守治療的,會疼,但是她每次都是一邊吃著藥,一邊說:咋還不好啊?這說明她心裡面是相信自己會好的,只要她相信,那麼就不會那麼痛苦。

    有很多人不是因為得了癌症而病死,而是因為得了癌症被嚇死。

  • 10 # 小明糗大了

    長輩得了重病要不要說實情?

    生病住院了平時不怎麼聯絡的親朋好友都來看你了,基本上都猜得到病情是什麼樣了

    有很多人不是因為得了癌症而病死,而是因為得了癌症被嚇死。

    1.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知情權,儘量讓病人走的尊嚴一些

    不能吃喝,全靠輸液說明情況不是一般的嚴重

    就算不是癌症,那也是很嚴重的病

    有可能病人自己也能夠感受得到

    2.可以試探病人的承受能力,告訴他實情

    不然直到死亡都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

    那種病痛的折磨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不能吃喝,很疼非常疼

    不讓自己留遺憾,也別讓病人留遺憾

  • 11 # 普外科李家大夫

    家裡長輩得了癌症,已經不能吃喝,全靠輸液維持,說明癌症已經非常晚期了,估計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按醫學上來說,就是到了癌症的臨終期。這時候真正要做的工作,就是對病人進行臨終前安寧治療,讓病人臨終前少點痛苦,心情好些才是最重要的。

    這時候,其實是什麼病?病人自己心裡是清楚的,只是不想認命罷了。告訴病人實情,對病人的臨終治療沒有任何好處,搞不好還會讓病人心裡更加痛苦。

    如果病人實在要刨根問底問起來,從癌症病人的臨終安寧治療的角度,建議採用“慌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的技巧,告訴病人是腫瘤,治療上有困難,大家都在儘量想辦法讓老人家好起來,給家裡長輩臨終前留一點希望,這樣個人認為比較好。

  • 12 # 魚戲水

    家裡的親人得了癌症,那種絕望和痛苦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尤其是當親人頭腦清醒,一遍遍的追問自己得了什麼病的時候,我們果斷的選擇隱瞞。

    可是這樣做就一定是對的嗎?

    我們無權選擇我們的出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生活,更是有權決定自己的死亡!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自己有知情權!

    嬸嬸今年56歲 ,工作了一輩子,剛退休,退休計劃安排的滿滿的,一直安排到80歲。去泰國的旅行馬上成行,卻突然間尿血,去醫院做各種檢查,已經是腎癌晚期。

    叔叔痛不欲生,可是面對嫂嫂渴盼又恐懼的眼神,叔叔和家人商量做了一份假的報告,說是嚴重腎炎。

    叔叔帶著嬸嬸去北京治病,無論是家鄉的大夫還是北京的大夫都建議保守治療,可是叔叔不相信,也許能出現奇蹟呢!

    面對急劇消瘦的身體,嬸嬸也懷疑過。可是每一次當叔叔拿出那份假的診斷書,嬸嬸又重新燃起希望。

    嬸嬸從北京治病回來已經不能走路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離開人世。直到死,她都不知道她得了癌症。她沒有交待後事,她那心心念唸的泰國旅行再也不能實現。

    叔叔抱頭痛哭,他後悔啊,他應該早告訴嬸嬸,在她最後的人生路程,由她自己安排。

    我們不忍心看到親人絕望的目光,不忍心親手把他們推向死亡的懸崖。我們所有的不忍心都是我們自己想的,我們何曾問過親人自己的意見。

    人生有很多夢想不能實現,在最後的那段人生路,讓他們自己選擇,何嘗不是幫著他們實現他們的夢想呢!

    就像問題所說 :家裡長輩得了癌症,不能吃喝,只能靠輸液維持。

    這樣的情況醫藥已經無救了,屬於他自己的時間不多了!讓他知曉他自己的狀況,他會在痛苦之後能安排自己的後事,見他最想見的人,聽他最想聽的事。在他離開的那一刻雖然不捨,卻也有一絲滿足吧!

  • 13 # 曼迪聊家常

    從您描述的情形來看,長輩的健康狀況已經非常不容樂觀,基本是凶多吉少了。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還是告訴病人實情比較好。

    我奶奶是前年年底被查出來患了肝癌,那個時候已經80歲。在這之前老人家身體一直非常硬朗,就連感冒發燒都很少有。本來家裡人還想懇求醫生無論如何也要盡力救治,但是醫生遺憾地告訴我們,已經沒有醫治的價值。老人年紀太大,經不起各種化療折騰,還是把她接回家,讓她享受最後的快樂吧。

    回家後的奶奶一天比一天嚴重,一開始還能坐著,到最後只能躺下了,吃飯只能吃下一小口。但是奶奶不知道自己的情況,家裡人都跟她說是老年氣管炎。

    因為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奶奶每天都盼望著自己哪天能好起來,發現自己坐也不是躺也不是的時候她顯得特別著急,連飯都吃不下的老人一看到大把的藥片時竟然像個孩子一樣哭起來,她總是在責備自己,怎麼還不見好呢!

    家裡人看到奶奶虛弱無力的樣子卻還在苦苦期盼自己好起來,都揹著她偷偷抹眼淚。大姑姑實在忍不住了,告訴了奶奶實情。因為她好害怕奶奶哪天走了,還會帶著怨恨,會抱怨兒女,有病都不給她醫治。姑姑痛哭流涕地告訴奶奶,實在不是不想救她,而是真的沒有辦法了。

    聽了姑姑的話之後,奶奶突然就平靜了下來,好像一個委屈的孩子終於知道了想要的答案。之後的幾天裡,似乎是迴光返照,奶奶突然有了力氣,拉著我們,一遍遍交待她想說的事情。我們伏在她床頭忍不住哭泣,她卻安慰我們不要傷心。幾天之後奶奶就走了,走得很平靜,就像睡著了一樣。

    雖然這種經歷對於我們來說非常痛苦,但是看到奶奶最後能夠走得那麼安詳,我一點兒都不後悔讓姑姑告訴她實情。

    這是我的真實故事,希望對您能有幫助!

  • 14 # 國鬥愛好者

    2018年11月14日,當時記得應該是下午,我接到我爸的電話,語氣沉重說:爸生病了!我當時心中突然感覺不安,下意識感覺爸得的不是普通病,我立刻趕往醫院,果不其然,當時醫院還只是做了個彩超,發現有可見一實性腫物,大小約71*65*56mm,我爸心裡有不好的感覺,那麼大的腫物8成應該都是腫瘤了。

    當時立刻做了進一步檢查化驗,最終確定為原發性肝癌中晚期,當時主治醫師們研究後確定還能手術博一博,之後手術大概做了5、6個鐘,切除了半個肝臟和膽囊,手術很順利。

    ,術後一個多月做了定向化療,副作用嘔吐,沒有食慾,,也就大概持續了一個星期左右。出院後說來也是緣分,經人介紹在一個老中醫那裡開了中藥一直調理到現在,不敢說完全好了,最起碼每個月回去醫院檢查指標都基本正常

    這些都是術後每個月回醫院複查的檢驗報告,

    人吶,不要放棄,只要還有一線生機都要博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局。

  • 15 # 溫木桂說情感

    患上癌症的病人基本上都已判死刑,現在這個長輩連吃喝都不能,靠輸液維持生命,生命很快終結,連她自己得什麼病都還不知情。

    我想家人因該告訴她實情的時候了,在隱瞞就大不人道,因為她有得知實情的權利,也是對患者的尊重,等她沒離世之前,好有思想準備。

    家人在這個時候多關心她,問她有沒有未了的心願,讓她說出來,能完成的儘量幫她完成,不能完成向她解析清楚。

    同時還要對她心理引導,多安慰她,因為是人都會死,讓她勇於面對死亡,減輕她對死亡的恐懼,讓她死的從容,不帶遺憾,死的溟目。

    我想這些都是家人現在要去做的事。這樣做己尊重患者,也完成她的人生最後願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點點不順心事就發脾氣,這樣子如何能控制自己不發脾氣少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