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打油詩”來源何時?有何典故?現在人們習慣把簡單隨口拿出來的詩叫“打油詩”?
14
回覆列表
  • 1 # 雲1765

    打油詩:

    打油詩是一種富於趣味性的俚俗詩體,相傳由中國唐代作者張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灝在其《通俗編·文學·打油詩》中曾引張孜《雪詩》雲:“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後世則稱這類出語俚俗、詼諧幽默、小巧有趣的詩為“打油詩”。另外,有時作者作詩自嘲,或出於自謙,也稱之為“打油詩”。

    打油詩雖然不太講究格律,也不注重對偶和平仄,但一定會是押韻,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組成。打油詩常被用來對社會百態作出嘲弄及譏諷,也可以作為謎語。

    歷史由來:

    由來之一:打油詩最早起源於唐代民間,以後瓜瓞綿綿,不斷髮展,表現出活躍的生命力。這類詩一般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有時暗含譏諷,風趣逗人。

    唐人張打油不過是一般的讀書人,有人說他是個農民,總之是個無名小卒。但他的《詠雪》“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一鳴驚人,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打油詩體,名垂千古。此詩描寫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寫,由顏色而及神態。通篇寫雪,不著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躍然。遣詞用字,十分貼切、生動、傳神。用語俚俗,本色拙樸,風致別然。格調詼諧幽默,輕鬆悅人,廣為傳播,無不叫絕。

    由來之二:中唐時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見大殿牆壁上寫了這樣一首詩:“六出九天雪飄飄,恰似玉女下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大官讀罷,頓時大怒,下令緝拿作詩人。左右將其平日喜作這類詩的張打油抓了來。為了證實該詩是否張打油所作,大官未急於治罪,而是令張再作詩一首。那時安祿山兵困南陽郡,張於是便以此為題,脫口吟道:“百萬賊兵困南陽,也無援救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孃的哭娘。”兩首詩如出一轍,大家聽了,鬨堂大笑起來,連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終於破例饒了張打油。張打油從此遠近聞名。後來人們常把這類以俚語俗句入詩,不求平仄對仗的詩作,稱為打油詩。

    興起原由:

    打油詩,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不拘於平仄韻律,要求的文學知識和格律不高,便於普通人口耳相傳。同時是由於社會的動盪不安,人們對現實的批判,對社會的認識以及面對生活所表達的一種形式。打油詩,創造起來較易,便於廣大人民群眾接受,便於記憶等。打油詩流傳開來。

  • 2 # 博時君

    打油詩雖然不太講究格律,也不注重對偶和平仄,但一定會是押韻,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組成。打油詩常被用來對社會百態作出嘲弄及譏諷,也可以作為謎語。

    打油詩是一種富於趣味性的俚俗詩體,相傳由中國唐代作者張打油而得名。

    打油詩的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不拘於平仄韻律,要求的文學知識和格律不高,便於普通人口耳相傳。相較於傳統詩歌創造起來較易,便於廣大人民群眾接受,便於記憶等。打油詩流傳開來。

  • 3 # 精衛填

    打油詩,它是在唐代出現的,因為一個名叫張打油個人風格的詩體與平常所見詩體不盡相同,它比較幽默,讓人喜歡閱讀,是大家閒暇時比較喜歡的。於是,當世人們就將這類詩稱之為“打油詩”。打油詩是通俗文學,有人會把它當作旁門左類,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在文學界也是有相當地位的,並且大眾都可以看得懂,更具有趣味性,會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流傳。

      

      

  • 4 # 使用者言午澤群

    打油詩最早起源於民間,一般通俗易懂,富於趣味性。“打油詩”詼諧幽默、小巧有趣、出語俚俗、風趣逗人,常被用來對社會百態的嘲弄譏諷。“打油詩”不太講究格律,也不拘泥於平仄對偶,所以在古代文人雅士的眼裡是不精緻,上不了大雅之堂的。

    但“打油詩”用字貼切、格調別然、輕鬆悅人、妙趣橫生、本色拙樸的特點,從古至今在民間廣為傳播,深受大眾喜歡。

  • 5 # 棗樹,棗樹

    據說,大雪之日,張打油和朋友一起賞雪賦詩。輪到張打油,他馬上寫出了那首有名的打油詩《詠雪》:"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他的詩一出口,眾人大笑不止。後一琢磨,又覺得寫的很有道理,於是紛紛向張打油道歉。

    張打油的詩歌談不上有多出彩,有多優秀,但可貴的是詩歌中提現出來的對生活的真實感。

    他的詩口語話,老少皆懂,富有生活氣息。

    後來人們便把不入流,沒有文采意境可以詩歌叫作打油詩。現在看來,後人著實委屈冤枉了張打油。

  • 6 # 愛說話的Monkey

    古人喜吟詩作賦,不過一般都是比較高雅的,用我們現在的高階形容也沒有錯,不過還有一種詩也是大家很喜愛的,那就是打油詩,它最早出現在唐代,是一個叫張打油的第一次作的,故而稱之為打油詩。打油詩這種詩體與平常的不太一樣,它比較幽默,讓人喜歡閱讀,是大家閒暇時比較喜歡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打油詩也不斷髮展,現在它不僅是內容有所不同,在題材上也做出了改變。它現在開始更多地反映生活,帶有時代特點,同時還會警醒世人。這也是為何打油詩上不了檯面,卻總能博人一笑的原因。打油詩是通俗文學,有人把它當作旁門左類,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在文學界也有相當地位的,並且大眾都可以看的懂,更具有趣味性,會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流傳。這也是它迄立詩界不倒讓人一直喜愛的原因。

  • 7 # 晨鐘點燈

    要想回答您的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打油詩?

    打油詩(doggerel),一種富於趣味性的俚俗詩體,相傳由中國唐代作者張打油而得名。

    這類出語俚俗、詼諧幽默、小巧有趣的詩為“打油詩”。有時作者作詩自嘲,或出於自謙,也稱之為“打油詩”。

    打油詩是作者對現實社會、現實生活假醜惡的感應,當然也有對真善美的感應,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後者。

    打油詩是典型的俗文學。也許正因為這“俗”,一些“正統”文人才把它視為旁門。有人講的上不了檯面,可能你指的是那些自以為是“正統”的文人墨客吧!

    但是更多的老百姓卻是喜聞樂見,有很多名人對打油詩的看法也持肯定的態度! 文化名人周作人說:“思想文藝上的旁門往往比正統更有意思,因為更有勇氣和生命。”周作人對旁門文藝的高度評價,也適用於對眾多名人打油詩的評價。許多精彩的打油詩確實比好多正統的詩歌更有意思。打油詩的魅力在於它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故事性,還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詩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譏諷,包容文史知識,體現名人的個性、愛好、軼事和思想,而且很多與詩有關的故事也很生動有趣。

    詩以詠志,打油詩也好,正統詩也罷都是勸人為善,諷刺也好,挖苦也罷,都是教人改過自新!

    上臺面,還是不上臺面,只是名而已!只要能打動心靈,讓人有所啟迪,教人改過警醒,此乃詩之道也!

    有位張打油,無名一小卒

    一首詠雪詩,名垂到千古

    詠雪寫的啥 ,我來講一講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此詩寫雪景,全貌與特寫

    顏色和神態,詼諧又幽默

    叫人一個絕,從此打油詩

    口口來相傳,老少皆歡喜!

    這首打油詩,我來送給您!

    健康與歡喜,永遠伴隨您!

  • 8 # 玉宿林峰

    打油詩很像今天的順口溜,也有點像人們非常熟悉的三句半。

    這種詩格式不太嚴謹,不太講對仗。但很注重韻腳。讀來風趣,幽默,有諷刺性。

    至於來歷,眾說紛紜。一般的說法是,從前有個人姓張,走街串巷賣油為生。因為他讀過幾天書,腦筋又靈活。所以,經常的即興吟詩一首。往往博得一些掌聲,順便也多賣了一些油。一來二去,人們就叫他張打油,他的詩就叫打油詩。

    因為,接觸的都是市井小民,鄙俗者多,高雅者少。所以,張打油的詩都是很貼近生活的,或者,坊間流傳的一些稀罕事兒,不平事兒,他給加工創作一番,就成了一首小詩。

    據說有一次大詩人孟郊出遊,偶然看到廟宇的一面牆上寫了一首詩: 寒冬雪飄飄,仙女下瓊瑤。明早天一晴,還得揮鎬鍬。

    孟郊苦笑,說是詩吧!不夠文雅。說不是詩,還有那麼點意思。問左右,何人提的詩?左右說是張打油,孟郊有點驚訝。我身邊的人都知道這個人,看來有點來頭。於是吩咐下去,請來。

    張打油見多識廣,面無懼色。如實彙報孟大人,我是會寫幾句,但這不是我寫得詩。孟郊命他做一首看看。當時正值安史之亂,於是張打油脫口而出:

    百萬賊人困南陽,不見救兵不見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喊孃的喊娘。

    孟郊聽後點點頭,讚歎道: 雖然顯淺。可也算憂國憂民。你的詩可以自成一體,就叫打油體吧!

    打油詩運用字詞不是太考究,隨手拈來。有一些很有名的大詩人也喜歡寫寫打油詩,就算是生活的調味劑吧!比如,宋代的蘇東坡。在流放期間就經常與一些高僧雅士交流心得,其中打油詩就層出不窮。原因不在乎上面那些。所以客觀的說,打油詩並非上不得檯面。

  • 9 # 宋子秋

    其實打油詩也有一些可讀的(幽默,調侃之類),莞爾一笑,也不完全是一無是處。詩歌,我們說是思想,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按照聞一多先生詩的“三美”說,即音樂美,建築美和繪畫美,詩歌是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才能欣賞的,是閱讀經驗甚至是加上生活體驗才能欣賞的。從這個層面上講,打油詩缺少美感與生命體驗,所以我們才說,其上不了檯面。這裡需要補充一句,並不是淺顯易懂,明白如話的詩歌就是打油詩,如我們孩子都會背誦的詩歌(靜夜思,憫農)等,都是經典詩歌。

  • 10 # 徐國華

    話說唐代有個叫張打油的,有一天,他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詩叫《詠雪》,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短短四句,詼諧有趣,生動而形象。從此張打油和他的打油詩名傳千古,後來者們夫把這一類隨意俚語不講究的詩就稱為打油詩,而張打油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打油詩的師祖。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首打油詩它是押韻的,而且是124句押韻。這樣讀起來就朗朗上口,形式上更容易流傳。

    在唐朝的時候,詩最初是拿來詠唱的。而且那時候造紙術也不十分發達,依然有人用竹片寫字,當然,也有人用昂貴絲帛寫字,但絲帛的價格太高,一般的平民百姓用不起,只能靠口口相傳,如果你寫的不押韻,就不便於記憶,很難以廣泛流傳下來。這首詩通篇寫雪,而不見"雪“字然而雪卻形神卻躍然紙上,尤其是最後一個"腫“字非常傳神,意境深遠。在這裡腫,這個字就是詩眼。詩眼就是使整句詩都活起來的那個字。比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就是詩眼。

    有趣的是,歷代不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傳蘇軾長的是大長臉,芳小妹仍前額特寬,兩人曾互作打油詩戲謔對方。蘇軾首先發難,"前腳未出閨房內,額頭已到華堂前”。芳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譏道,"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始流到嘴邊“。

    那麼有人要問,既然說的那麼好,為什麼又說它上不了檯面,我們知道,唐朝是一個以詩取仕的朝代,在那個全民作詩的年代,他的詩歌創作無限繁榮昌盛,只要是識字的人都會來兩句。唐朝是一個缺什麼都不缺詩歌的朝代,所有非正統的都是上不了檯面的

  • 11 # 野山楂7072

    打油詩是唐朝詩人張打油在長期的學習生話中積累的經常運用的一種自由詩的文學形式。

    打油詩一般不太講究平仄押韻,它源自於生活,有深深的領悟性。它大多比較隨性、貼進生活,用的是詼諧幽默表現形式,可以使緊張的氣憤活躍起來。

    我認為"打油詩"雖不象古詩那樣"正統",但它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體裁。它的魅麗在於它有著知識性、趣味性和故事性,使人讀起來通俗易懂,更能反應人當時的心情。一首好的打油詩就好象充滿煙火氣的生活,足以讓人會心一笑,拍手稱好。

    記得鄭板橋有一次因得罪了上司,索性辭職回鄉,因為他為官清廉只帶著一條狗和蘭花一盆。

    在一天夜裡,天冷風大,還下著雨,鄭板橋聽見小偷進來了,翻了個身吟到[細雨濛濛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此時小偷已走進床邊,聞聲暗驚。接著又聽到床上繼續吟道:[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一聽這麼窮呀,轉身便溜,又聽裡面說:[出門休驚黃尾犬,越牆莫損蘭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

    還有明朝的解縉,走在大街上滑倒在潮溼的地上,便有了:[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跌倒解學士,笑煞一群牛]。

  • 12 # 大樹天音

    為什麼說“打油詩”登不了大雅之堂呢?不是因為它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粗俗,沒有“琴棋書畫詩酒花”的高雅,而是因為它的格律要求低,只要是順口溜就可以了。文人雅士,多作格律之詩,“打油詩”只是

    豐富多彩的詩歌天地的一部分。

    “打油詩”的名字,是因為唐代有個叫張打油的詩人發明的。很多朋友與張打油賞雪賦詩時,張打油是這樣寫的《詠雪》“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張打油用這種詼諧的語言,描寫出了一個銀色的世界。張打油也因為這首打油詩而出名。以後凡事不求高雅,語言詼諧,屬於這一類的詩,我們就稱之為“打油詩”了。

  • 13 # 雲鶴凌空

    “打油詩”的名稱來自於中唐“詩人”,此人姓張,名打油,請看此人的“詩”詠雪:

    詠雪

    (唐)張打油

    天下一籠統,

    井上給窟窿。

    黃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大雪紛飛,普天之下,一片銀裝素裹,只有一口水井之上,因為沒有水井蓋子,在一片白色之中,呈現出一個黑色的“窟窿”。兩隻黃色的狗,在大雪中追逐嬉戲,黃狗身上,沾滿了雪,成了一隻白狗,而白狗身上沾滿了雪,變成了臃腫的狗。

    筆者的這一段解說,讀起來反而比“張詩人”的詩更具有“詩意”。

    詩歌不宜“直說”,講究意象意境。

    請欣賞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前兩句,千山萬壑被大雪覆蓋,看不到一隻鳥;大路小路被大雪覆蓋,看不見一個行人。

    開頭兩句,意象闊大,既寫出普天之下,銀裝素裹,又營造出一派空寂的氛圍,為下文的“孤舟”作了鋪墊。下兩句寫出詩人的清高孤傲,表達了因不入流俗而孤獨的心境。讀來意境雋遠,餘音繞樑。

    外如毛澤東詞《沁園春 雪》中的句子: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舞天公試比高。

    遠望被白雪覆蓋的千千萬壑,像舞動的銀蛇,像賓士的大象,它們競相展現雄姿,要與天公比高低。

    詞句化靜為動,氣勢恢宏,令人歎為觀止!

    而張打油的“詩”,平淡無奇,毫無意象意境,純粹就是大白話,充其量嘖只能算是順口溜,也就是題主所謂“上不了檯面”,後人便將毫無意象意境的順口溜稱作“打油詩”。

  • 14 # 知艾堂艾製品

    打油詩的歷史由來?

    故事一:唐代,有一個不出名的人士,名叫張打油,突然有一日他寫出一首詩,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憑此詩得以名垂青史。那首詩叫《詠雪》:“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首詩是歌詠雪景的,由全貌、特寫、顏色、神態各方面描述,但通篇看不到一個雪字,而雪的形神兼備。十分貼切生動,風致別然,詼諧幽默,輕鬆悅人,流傳很遠。

    故事二:唐代,有一大官去宗祠祭奠的時候發現有人在牆上寫了一首詩:“六出九天雪飄飄,恰似玉女下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下令抓寫詩的人,於是張打油被帶來了,大官要求若能即興再做一首就放了他,結合當時安祿山兵困南陽郡,他脫口即出“百萬賊兵困南陽,也無援救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孃的哭娘。”一下子逗樂了所有人,大官也不責備他了。

    經此二事,張打油名聲在外,後人常把這種俗名入詩,不求對仗的詩作,統稱為打油詩。現代的打油詩是更具民間小調,和當地的風俗,人們脫口編出來的話,透過押韻的諧音來連線。有的是搞笑的,有的是歌謠還有的是諷刺性的等。生動形象描述時代的轉變和一種社會現象,不必深究。

    關於打油詩的故事: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和學士們喝著小酒,詩興大發,大學士們提議以《金雞報曉》為題,一起作詩。大家作完詩,偏有個不長眼的不知道朱元璋不會詩詞,非讓他也作上一首。朱元璋不想輸了面子,加上有酒助興,便作了下面這首詩:

    《金雞報曉》

    雞叫一聲撅一撅,

    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

    掃敗殘星與曉月。

    留下幾首打油詩,大家雅俗共賞:

    《無題》

    彷彿昨天才戀愛

    轉眼青春就不在

    當年那個萬人迷

    如今已成老太太

    一條大河向東流

    滔滔江水惹閒愁

    我敬歲月三杯酒

    歲月何曾回過頭

  • 15 # 廣慷Talk

    打油詩是一種富於趣味性的俚俗詩體,相傳由中國唐代作者張打油而得名。

    打油詩雖然不太講究格律,也不注重對偶和平仄,但一定會是押韻,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組成。打油詩常被用來對社會百態作出嘲弄及譏諷,也可以作為謎語。

    不知道大家對《詠雪》這首詩有沒有了解,“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很奇怪,這首詩裡面沒有一個雪字,但是你細細品味就是可以感受到,它就是在描寫雪,你會發現他寫的非常之精彩。

    如果要是硬扣他的平仄韻律,肯定是沒法和大家們寫的詩詞進行比較,但是不得不說,雖然只有這麼幾個字但是已經把雪的全態描寫出來,並且會讓你感覺你自己就身在其中,讓讀起來朗朗上口。

    雖沒有一個雪字,但是形態、神韻都描寫得很細緻,讓人覺得很有意思,可讀性很強。 隨著時間的流逝,打油詩也在不斷髮展,現在它不僅是在內容有所不同,在題材上也做出了改變。它現在開始更多地反映生活,帶有時代特點,同時還會警醒世人。

    這也是為何打油詩上不了檯面,卻總能博人一笑的原因。就像魯迅先生曾在一本書中就引用了一首打油詩。說的是知縣老爺探梅花。但是他借用這首詩來暗指了知縣的風流。打油詩是通俗文學,有人會把它當作旁門左類,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在文學界也是有相當地位的,並且大眾都可以看得懂,更具有趣味性,會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流傳。所以它也是屹立在詩界不倒,讓人一直喜愛。

  • 16 # 彭曦書畫室

    簡而言之,打油詩是以唐代南陽張打油先生的詩而命名的。說白了就是順口溜,不講格律和對仗,只求壓韻的句子,遭到歷代文人墨客的取笑。但也很接地氣,在下層文化層次低的普通百姓中盛行。。。

    我以七絕告誡這些"詩人"們。

    致"詩人″們

    (彭曦2020.3.30)

    格律不通莫打油,

    調無此曲且知羞。

    筆禿怎寫真書字,

    琴毀難抒寂寞愁。

    (下面我畫的古詩詩意圖)

    松下問童子

    贈汪倫

    蝶戀花

    清風半夜鳴蟬

    望廬山瀑布

    題西林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1歲的人生還有多少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