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熊5566
-
2 # 小龍女5505
漢朝軍隊巔峰時期擊敗重創了匈奴,唐朝軍隊巔峰時期也消滅了東突厥,因此漢唐在巔峰時期還是有可能打敗成吉思汗。
-
3 # Ignore
我認為鐵木真如果面對的是漢武帝或者唐太宗將毫無勝算,首先,漢朝對匈奴多次用兵表明,漢朝的騎兵完全可以與遊牧民族的騎兵硬碰硬的打一仗,唐朝的騎兵我個人認為要稍遜一籌,李靖定襄之戰滅東突厥,主要靠的是偷襲,而衛青、霍去病那可是各率數萬騎兵在草原中與匈奴主力決戰,並且大獲全勝。
其次,漢唐兩朝立國初年,都曾遭到匈奴和突厥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漢有白登之圍,唐有渭水之盟,但統治者都臥薪嚐膽、養精蓄銳最後勇猛還擊。可以想象,如果蒙古面對的漢唐,即使漢唐兩朝前期不敵蒙古,估計也會採用和親、送金銀財寶穩住對方,然後秣兵歷馬準備反擊。可惜這種戰略眼光是當時的宋朝統治者不具備的。
最後,也是重要的一點,如果把中原地區看成一個整體,蒙古崛起的時候,中原地區是分裂的,金國、西夏、南宋。所以蒙古崛起不能說鐵木真有多麼厲害,只能說是趕上了好時候。如果蒙古崛起時就算不遇到漢唐,只要是統一的中原王朝,那鐵木真也註定會重蹈之前匈奴單于、突厥頡利可汗那樣的下場。
-
4 # 帥墩墩很實在
不管是漢朝還是唐朝都經歷了一個從巔峰慢慢滑落的過程。
如果成吉思汗面對的是在巔峰期的唐漢,那他沒有一點勝算。
蒙古之所以把宋朝滅了,是因為宋朝自身重文輕武的國策,再加上前面已經被金朝打的遍體鱗傷了!那還打了十幾年,還賠上一個蒙哥!
而巔峰時期的高唐不一樣,從氣質上就有尚武精神,而且國內的生產力也很強,有明君,有名將,有勇猛計程車兵,還有強大的後援團。
不否認蒙古軍隊的強大,但是要想以偏安一隅,和整個國家對著幹。除非這個國家自身出現問題,否則拖也能把你拖死。
人們總是厚今薄古,覺得越早人們的身體機能,戰術水平越差,還有就是人們總以佔領底盤,殺多少人為衡量是否強大的第一標準。而不是去分析客觀的歷史背景,對手情況。
-
5 # 小呂愛分享
唐朝有點懸,武功最好的高宗時期有80%機率能守住,其他時期大概只有不到一半的機會。漢朝壓力不大,全程80%以上的機率可以,漢武帝時期這種大力發展軍事力量的年代,大機率可以打殘或者消滅蒙古。
唐朝雖然以“第三漢朝”自居,但是論對外戰績,顯然不如第一漢朝,對契丹、吐蕃、南詔、叛亂胡騎都有多次近於全軍覆沒的大敗,而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大軍戰鬥力明顯強於以上各個勢力。
西漢的最大對手冒頓單于匈奴的力量比成吉思汗蒙古只強不弱。冒頓時期控弦之士數十萬,“引弓之民,悉為一家”,戰士的數量在三十到五十萬之間,還有中亞地區各僕從國的支援,而成吉思汗的戰士最多也只有十萬左右。
而西漢的整個時代幾乎都沒有在對外戰鬥中吃過大虧,最為危機的反而是建立之初的白登之圍,呂后和文帝時期選擇和親只是因為出擊匈奴代價太大,且幾乎看不到收益,而維持一條處於全面戒備狀態的北方邊境的付出,比起嫁女和親要龐大無數倍。
西漢除了邊境地區的幾個郡之外,內地很少被匈奴侵入,漢人從匈奴人手中佔據了河套和河西兩大優質草場,匈奴的報復軟弱無力,只敢在漢軍無備時突襲某個邊郡,馬邑之戰匈奴人的主力完全沒有跟漢軍一戰的勇氣,以逃脫為大幸,後來的各次交戰基本也執行了敵進我退的游擊戰術。
按名將陳湯的說法,漢兵一可擋胡兵五,那麼匈奴人的兵力即使按上限五十萬計,漢朝也只需要十萬戰士就能抵擋,這個兵力在漢朝進行本土作戰時是可以輕鬆發動的。成吉思汗的十幾萬輕騎兵,跟匈奴的幾十萬輕騎兵,看不出兵員素質上能有什麼顯著的差別。所以成吉思汗連大規模入侵西漢的機會都不會有,面對漢武帝大機率也是要放棄蒙古草原,遠遁漠北的,他的任務應該是如何從西漢手中儲存自己。
唐高宗面對的是一個分裂的,互相攻打的突厥,當然戰績也是很出色的,隋煬帝跟唐太宗打不下來的高麗他也打下來了。雖說成吉思汗蒙古應該是強於東西突厥的,但是唐高宗武力的上限也並未顯露,所以說唐高宗應該能守住。唐高宗是一個英明之主,對外未嘗一敗,雖然性格上沒有漢武帝強悍,但其才智對抗成吉思汗應該是足夠的。而以戰績看,武后跟玄宗的時代能守住成吉思汗的機會大概就只有兩三成了。
-
6 # 飛哥帶你品
這個問題說白了有些搞笑,關公戰秦瓊,無法直接比較。因為這幾個朝代都處於冷兵器時代,兵器沒有特別明顯的代差,不像說弓箭厲害還是衝鋒槍厲害那麼容易看出來。但是本著求是的原則,這個搞笑的問題我也來一本正經的回答一下吧。
漢朝是這三個朝代最早的,也是如今漢民族這個名稱定義的由來,它是由劉邦繼尚武的秦朝之後建立的一個大一統王朝,其歷史意義不言而喻,對後世的影響是其他兩個朝代根本無法比擬的。主席的詩詞裡的秦皇漢武正是對這個朝代歷史地位的肯定,而漢武帝時期基本也可以代表了漢朝武力值的巔峰。像飛將軍李廣,衛青,霍去病都是當時武將的代表人物,其實力在一些文章和史書中也可略知一二。而當時漢朝所面對的主要對手就是北方的匈奴。這也是個實力強悍的馬背上的民族,善騎射,尚武力,性野蠻,與後來的蒙古騎兵有些許相同之處。就連開國皇帝劉邦也曾陷入當年的白登之圍,差點丟掉性命,可見其強悍程度。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文景之治攢下的家底,再憑藉武帝的文韜武略主動出擊而不是據城自守終將匈奴打殘,削弱了其對漢朝的威脅。由此可以說漢朝軍隊的戰鬥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再來說唐朝。唐朝是由李淵繼隋朝之後建立的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在史書和後世的世界各國對其大唐的稱呼便可知其歷史地位。而唐朝武力值巔峰基本可以斷定在開國之時。唐宗宋祖的唐宗正是李淵的兒子,也是唐朝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其對唐帝國的建立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就不在此贅述了。唐朝開國時期也是能人倍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哪一個放到歷朝歷代都可稱之為不世之功。而唐朝開國所面臨的最大的威脅同樣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突厥。在李世民登基之時突厥的大軍就已經打到長安城外的渭水邊上,在消耗了大筆的金銀財物之後才將突厥大軍送走。但是所不同的是李世民之後只用三年時間就打敗了這個強敵,解決掉了這個巨大的威脅。其武力值就此便可看出。
遊牧民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善長騎射,崇尚武力,殘酷野蠻成性。所以說能夠統領這樣的軍隊自然需要一個更為強力的首領,而其中的佼佼者就在之後的蒙古草原誕生了, 正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起初只是蒙古草原上一個毫不起眼的部落首領,但是在其一系列征伐擴張後將蒙古草原的分散的各個部落統一為一個強大的蒙古帝國,從而被人尊稱為成吉思汗,如海洋般偉大的帝王。統一了整個草原並沒有使他擴張的步伐停滯下來,蒙古帝國又不斷滅亡了西夏,金朝,花喇子模,這些個同樣是戰力十分強悍的國家,並不斷向西征戰,一直打到了歐洲的多瑙河流域,向南則打敗了南宋政權,最終在歐亞大陸的廣袤土地上建立了四大汗國。其戰果堪稱人類冷兵器時代的巔峰。
寫到這相信所有人心裡對這三個朝代的武力值都會有一個大致的衡量,我也就不發表明顯的排序了。但是戰爭是一項綜合的比拼,涉及到單兵作戰能力,戰術戰略的運用,後勤物資的保障,軍隊對國家的忠誠度,首領的英明決斷,以及對當時環境氣候這些客觀條件的適應能力。沒有在同一個歷史背景下的三個國家很難比較出孰強孰弱。可惜這三個國家不是東漢末年的三國,能一較高下,所以說你心中希望哪個最強哪個就是最強的。
-
7 # 懷念夏天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明確,打不過。首先我個人更喜歡漢唐,對蒙元無感,因此只做客觀分析。
首先,時代的進步,技術的進步都是不可逾越的,漢代的馬鞍是沒有馬鐙的,士兵在馬背上保持平衡已經不容易了,而且漢代的冶煉技術肯定沒有成吉思汗時期發達,兵器上差別很大,鎧甲也很笨重,這就好比拿著火銃打機槍。唐朝的冶煉技術已經很發達了,唐橫刀更是難以複製的神話,但時代是進步的,晚了好幾百年的蒙古在冶鐵技術上肯定更先進,蒙古騎兵的彎刀更適合騎兵作戰,但我覺得唐軍與蒙古騎兵正面對峙雖然下風,但整體國力強大,打總體戰應該不會吃虧。
其次,作為橫跨亞歐大陸的世界性大帝國,蒙古攻滅的對手包括南宋、金、阿拉伯帝國、吐蕃、花拉子模等大帝國,對手含金量很足,不過如果當時中原王朝不是金而是盛唐,蒙古大概沒有崛起的機會。
-
8 # 史徒生
那些說漢朝能擊敗匈奴、唐朝能擊敗突厥,所以漢唐也同樣能夠擊敗蒙古的說法有點可笑了吧?按這個邏輯鴉片戰爭時爆錘清軍的大英帝國也能擊敗現在的PLA嘍?
毫無疑問,即使是巔峰時期的漢軍,和蒙軍也是沒法比的,唐軍與蒙軍的差距小一點,但也很懸。這個沒有別的原因,只是所處時代不同而已。
一、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大漢到蒙古中間隔了一千多年,唐朝到蒙古中間隔了五六百年,中國整個的封建發展史也才兩千年,可見雙方文明代差實在太大,所以拿漢唐軍隊和蒙古軍隊比較,就像是拿獨立戰爭時的美軍和現在的美軍比較,根本沒有可比性。
打個比方,漢唐時攻城戰還得主要靠人命填,到了蒙古時期已經有了攻城炮,連固若金湯的襄陽都可以打下來;漢唐時基本全是冷兵器較量,到了蒙古時期則有了許多火器(突火槍、轟天雷)。蒙古時期是世界戰爭由單一冷兵器向冷、熱兵器並行的轉換時期,也是火藥廣泛應用於軍事的時期。
再比如大家熟知的馬蹬,漢軍用的是布馬蹬,唐軍和蒙古軍隊用的是鐵馬蹬,對雙手的解放程度相差也很大。另外還有冶鐵技術的發展、騎兵戰術的演進,這些軍事裝備水平和戰術理論的代差都是優秀的將領和堅強的戰鬥意志彌補不了的。
二、遊牧文明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漢朝時匈奴給人的印象是野蠻落後的。
苟利所在,不知禮義。自君王以下,鹹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記•匈奴列傳》
到了唐朝時,匈奴人早已經入主過中原。十六國時期,南匈奴人劉淵(冒頓單于後代,因為漢匈和親,劉邦與冒頓單于約為兄弟,故冒頓單于後代以“劉”為漢姓)趁八王之亂建立後漢,成為“夷狄自古帝中國者第一人也”。所以唐朝時的遊牧民族漢化水平比漢朝時要高,唐軍裡就有像阿史那•社爾這樣的突厥族將領。
經歷了十六國和五代十國兩次大規模的民族融合以後,蒙古高原原來野蠻落後的遊牧民族掌握了大量中原科技和文化(冶鐵技術、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到了蒙古時,尤其是滅金以後,其實已經不存在明顯的遊牧和農耕的區別了。
此時的蒙軍兼具遊牧和農耕雙重屬性,其戰鬥力不是落後的匈奴和突厥可以比的。
就像蒙古可以滅南宋,我們能說南宋軍力不強嗎?要知道南宋的重甲步兵可是讓金人鐵浮屠都銷聲匿跡的存在。所以非南宋不強,而是吸收中原文明和科技後的蒙古太強(經常屠城的成吉思汗唯一不殺的人是工匠)。
以上就是漢唐軍隊無法打贏蒙軍的兩個原因,由於其他原因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在此就不再贅述。
其實今天比較的三支軍隊存在差距是很正常的,就好像如今的中國比1840年時更加強大一樣,這是歷史發展、時代發展的必然。漢軍、唐軍、蒙軍是中國封建社會三支強大的軍隊,而他們背後的三個國家都是盛極一時的霸主,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所向披靡,都為中國如今的廣闊版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9 # 遂心010
其實,戰爭看的是決定戰爭人的決心眼力和能力。經濟,科技,武器,人才還排在後邊。看看中國的歷史,國力,人材啥時候差過?只是掌權者的懦弱,無能,自私致國家總是被動挨打,甲午海戰,皇姑屯爆炸,東北淪陷,盧溝橋事變,大宋二帝之辱,等等,就是一個捱揍的歷史。
-
10 # 夏蟲冰語K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強中自有強中手,河伯望若嘆天高。
如果,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在漢唐時崛起,那他的命運不比伊稚斜單于,頡利可汗強哪去,必然是被迫西遷,或者被請到長安天天喝茶度日。
為什麼鐵木真必敗無疑?我們逐條分析,從鐵木真成功原因,找失敗的理由。首先鐵木真佔盡天時,當時華夏處於四分五裂狀態,金宋百年世仇攻伐不斷,西夏弱小,卻阻斷西去絲馬商貿之路。整個華夏內部矛盾重重,給了北方遊牧民族數百年不曾有過的機遇。這個機遇比八王之亂還要好,因為八王之亂那樣紛爭,尚還以南渡的晉庭為正統,至少正統意識,民族的凝聚力是有的,而宋金時期,農耕民族的凝聚力已經蕩然無存。宋朝巴不得蒙古趕緊把金朝幹掉。鐵木真就是把握這個機會,從蒙古滅金之戰可以看出。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臨崩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元史,卷一)。試問若華夏為一體,怎會有借道南宋這戰略,若無法借道南宋則金朝都“難以遽破”,若連金朝幽雲之地都攻取不了,則取華夏難已,難於上青天。
圖為金兵裝備,相當精銳。
還有,鐵木真的運氣爆棚,當時西亞也處於分裂狀態,此時的中亞西亞也處於分裂狀態,沒有像漢代的安息帝國,貴霜帝國,唐代的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這樣的大帝國存在。當時中亞西亞最大的帝國只有花剌子模,花剌子模什麼水平?當年耶律大石帶著兩萬遼國殘軍就打的花剌子模俯首稱臣。所以當時,鐵木真可以迅速解決花剌子模再無西顧之憂。
圖為成吉思汗的精銳部隊。
其次,氣候因素。蒙古帝國擴張的初期,氣候蒙古高原的氣候反常。1221年至1225年,中亞、蒙古高原突然出現大規模的降雨和持續的溫和氣候,使得那一段時期,蒙古帝國的水草,畜牧業取得歷史上少有的豐收。這個事件在美國《國家科學學院學院報》刊登,證據來自於那段時間樹木的年輪。而這一時期,根據中國氣象學家竺可楨華北華南地區,氣象也出現反常。南方那時候有多冷?在華南太湖在冬天居然會結冰,冰面之厚,可以在上面通車。暮春三月杭州地區依然會出現降雪。這樣的天氣對農耕民族的打擊不亞於百萬雄兵。
但是在漢唐時期,整個華夏的氣候是溫暖溼潤,漢代黃河流域甚至還有犀牛。要知道氣候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國運。
成吉思汗之所以取勝與他的軍事才能密不可分,成吉思汗的軍事才能到底是個什麼水平呢?我們找個戰役觀測一下。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親帥20萬蒙古騎兵,圍攻沙州城(今甘肅省敦煌市七里鎮),西夏將領籍辣思義帥五萬西夏軍奮起抵抗,注意成吉思汗的部隊是守城士兵的四倍。可結果呢,沙州攻城戰從五月一直打到九月沙州城都不能被攻克。此時的成吉思汗已經有很成熟的攻城經驗,軍中有大量製作工程器械的工匠,但依然被搞得灰頭土臉。這件事給成吉思汗造成的心理陰影有多大?第二次攻打沙州的時候,成吉思汗不再出面進攻,改派大將阿臺赤領兵出戰。當然,不能以一次戰爭的勝負衡量一個統帥的能力,不過,一次戰役確實能反映一個統帥的能力。最後,再說一下籍辣思義的結局,第二次沙州戰役,西夏大旱,籍辣思義水糧俱盡,最後戰死沙場。西夏大旱,而蒙古降雨充足,成吉思汗真得天命者也。
圖為西夏鐵鷂子,人馬皆披重甲。
對比一下,漢唐將領的軍事能力。漢代霍去病十九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斬殺匈奴十餘萬,後又指揮漠北之戰斬殺匈奴主力七萬。衛青轉戰龍城,河朔,高闕,定襄,漠北,七戰七捷。唐代李靖,李績,尉遲恭等等,人才輩出不再一一列舉。更突出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本人軍事能力突出,統兵作戰未嘗一敗,不像成吉思汗,偶爾會掉鏈子。
再補充一點,蒙古對戰中亞,歐洲國家有技術,與戰術的優勢,對戰中原王朝有馬匹這一戰略物資的優勢(遊牧民族控制戰馬出口,南宋的馬匹都不夠組織一支像樣的騎兵部隊)。如果放到漢唐時期,這種情況又不會出現。
圖為唐朝的精銳騎兵。
最後,軍力對比,算了,不對比了,漢唐的兵力要比蒙古龐大的多,並且也能組織起數十萬人的騎兵,兵力不說也是漢唐佔據優勢。
所以,列舉了那麼多方面,成吉思汗不敵唐漢,如果雙方能交鋒,孰強孰弱,自不必多說。從成吉思汗1206年統一蒙古到1279年服南宋,蒙古征服中原用了74年,整整三代人。而自1351年紅巾軍農民起義爆發,到1368年徐達攻破元大都驅逐元順帝,用時十七年。僅這個時間的對比還不能說明問題嗎。如果中原是統一王朝,若沒有大規模內訌則外來跳梁者,雖強必戮!
參考文獻:《元史》 、《新元史》 《元朝史》 、《遼金元史十五講》 (蔡美彪著)
-
11 # 馬車柔聲說867
蒙古能打贏宋朝主要靠契丹武士和金宋降軍。唐軍是軍團戰力極強。全軍80%的鐵甲率。全部百鍊鋼武器的配備。對抗只有機動優勢蒙古。肯定能吊打。漢軍雖然裝備差點,沒有百鍊武器。鐵甲率也低。但地方軍隊和主力軍都很強。
回覆列表
歷史雖然沒有假設,但歷史學是有假設的。
蒙古草原上生活的都是遊牧民族,善騎射,戰鬥力非常強。事實證明,只要主宰蒙古草原的民族統一了草原各個部落,那也是這個民族戰鬥力最強悍的時候。歷史上與漢朝並存的匈奴,與唐朝並存的是突厥,都統一了蒙古草原地區,漢朝軍隊在漢武帝時期爆發了強悍的戰鬥力,特別是衛青、霍去病時代的漢軍,如果對付鐵木真率領的蒙古騎兵,應該不在話下。唐朝所面對的突厥要比匈奴強悍的多,但是唐太宗滅東突厥,唐高宗滅西突厥也表明,中原王朝的騎兵絲毫不遜於北方遊牧民族。
透過漢唐滅匈奴和突厥的事例,我只想說明,無論北方草原盤踞的是突厥人、還是蒙古人,在大一統的中原王朝面前,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如果北方遊牧民族遇到的是正在崛起的統一的中原王朝,那情況會更糟,即使漢唐兩代在末代時期,遊牧民族依舊沒有機會南下,可見漢唐武功之高。在這裡我強調了一點,那就是統一的中原王朝,這是戰勝北方遊牧民族的關鍵。歷史也證明,只要中原不內亂,任何民族都無法憑武力入主中原。明朝就是亡於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