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菲心語
-
2 # 王孫阿狸
秦瓊排在最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雖然他以前作戰勇猛,立有大功,官職在其他人之上,但他沒有參加決定李世民能否當上皇帝的玄武門政變;他的壽命太短,在畫功臣圖之前秦瓊也已經死了好幾年了。
排在第一位的是長孫無忌。他出身於北魏皇族,後來改為長孫氏,是李世民的內兄,長孫皇后的親哥哥。李淵太原起兵之後長孫無忌便前來投奔,開始輔佐李世民建立大唐王朝,更為重要的是,長孫無忌是李世民奪取皇位稱帝的最堅定的支持者,他參與了玄武門事變,幫助李世民成功登基,論關係,論功勳他都能排第一。
-
3 # 以禮觀書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命畫師閻立本繪“凌煙閣二十四臣”像。胡國公秦瓊(秦叔寶)排在最後。這是歷史!
秦瓊在《隋唐演義》之類小說中,地位更高,是李淵一家的救命恩公,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視其為神仙叔叔。秦瓊歸唐後,為兵馬大元帥,爵封護國公,甚至有影視劇改為護國王,一雙御賜金鐧更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利器。無限威風。
小說中的秦瓊如此神奇,義薄雲天,能征慣戰,為隋唐英雄中最出名的人物。但為何位居末席,讓很多人抱不平。故而議論紛紛,有說他沒有參加李世民爭奪帝位的玄武門之變,有說他在唐統一後多病而戰功不顯著,有說繪像時他已經死了五年。
這些都不是決定原因:
一、是否參加了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發生在武德六年,老將殷開山死於武德五年,名列中間。而名列第四的魏徵,在玄武門之變時,還是李世民政敵李建成的主要謀士,更不能說有半寸功勞。《後唐書》證明秦瓊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秦瓊因參戰有功,被加官增祿。
二、秦瓊投唐後,也多次追隨李世民外出征戰。如武德三年征討宋金剛,秦瓊立功最多,李淵賜金瓶,拜為秦王府右三統軍,又賞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封上柱國。同年七月,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秦瓊為先鋒,大敗王世充後,獲封翼國公,又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武德五年,竇建德部將劉黑闥起兵造反,秦瓊隨李世民前往征討,有功,又被賞許多物資。論戰功,秦瓊經歷了唐初的幾次主要大戰,也是戰功卓著,只是在貞觀年間毫無建樹。就連同他一起歸唐的程咬金,持節都督多州軍務,在李世民最初要封的世襲刺史之列,其次子還娶了李世民十歲的女兒清河公主。
三、繪製凌煙閣像時,秦瓊是死了五年不假,但殷開山卻死了二十一年,排在殷開山之後的柴紹死了九年,名列第三的萊國公杜如晦也死了十七年。
然而,因常年的戰場拼殺,落下了一身的傷。他對人說:“我戎馬一生,大小戰鬥二百餘陣,屢受重傷,前後流的血能有幾斛多,怎麼會不生病!”
說的是實話,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心胸本不寬廣的李世民,未必不忌諱:秦瓊是炫功還是要賞?他知道,秦瓊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李密,又轉投王世充。你秦瓊一個多姓家奴,總不會把前面的功勞苦勞,都要算到李世民論功行賞的功勞簿上吧?
李世民
李世民對秦瓊心懷芥蒂,由來已久。細心的讀者該發現,凌煙閣二十四臣的爵位稱號,除了秦瓊外,都有實際的封地對應,如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王李孝恭、鄭國公魏徵。而秦瓊初封翼國公,死後改胡國公,都非實指,甚至有貶黜之意。好在他最後還將秦瓊留名凌煙閣,也算是留了一些懷念的情面。
李世民禮遇臣下文武,依照的還是忠君標準,就是凌煙閣二十四臣,他也分了先後三等:最內一層所畫均為功高宰輔的大臣;中間一層所畫,均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這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均面北而立,以示為君臣之禮。
李世民繪製凌煙閣功臣像,是在魏徵死後第二月。魏徵因受了李世民特別的禮遇和尊崇,遭人不滿,於是說他曾推薦造反的侯君集與受牽連的杜正倫為相,有朋黨之嫌,又傳言魏徵將前後諫諍之語抄錄給史官褚遂良,李世民信以為真,很不滿意,遂終止了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事,並下令推倒了親自書寫的魏徵紀念碑。
李世民雖是一個傑出的帝王,有“貞觀之治”的好成績,有“天可汗”的好名聲,但心裡還是要大臣們對自己的絕對忠誠,不容許他們對自己的功過是非有獨立的評說。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威脅褚遂良交出起居注,拒絕臣下對尊重歷史的諫議,最終迫使房玄齡想著法子刪出一冊實錄呈閱聖目。
秦瓊說自己經歷了二百多場仗,傷痕累累。傷痕就是軍功章,是論功行賞的主要憑據,而他的爵位雖為國公,卻無實際封地,所得封戶,比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即及比他在對宋金剛一戰俘虜的尉遲恭都少了六百戶。
而名列凌煙閣二十四臣之首的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親哥哥、李世民的大舅哥,在李淵太原起兵前就追隨、輔佐妹夫李世民。他是李世民決戰玄武門的首席策劃,功勞最大。貞觀元年,長孫無忌任吏部尚書,並被定為功臣第一,進封齊國公,食實封一千三百戶。他既是勳臣,又是國戚,深受太宗禮遇,能夠出入太宗臥室。有人彈劾他受寵過隆,李世民將摺子給他看,毫不忌諱。長孫無忌自請辭相,長孫皇后極力勸說,李世民只改為開府儀同三司,還是最高官階。李世民一再給長孫無忌高官厚祿,長孫一直辭讓,李世民還是堅持,說:我為秦王時,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在你的輔佐下,我才得以廓清宇內,君臨天下。以你的功績、才幹、聲望,完全能勝任三公之職,你就不要再推辭了。貞觀十一年,唐太宗封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十四位功臣為世襲刺史。長孫無忌被封為趙州刺史,改封趙國公。他認為實行分封有害無益,便上表反對,最後使之作罷。李世民說:“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
-
4 # 安慶之聲
改變了整個中國歷史格局的玄武門之變,無疑會被載入史冊,也會被後人拿出來反覆研究,但是就是在這場影響世界的戰爭中,我們找不到秦瓊,也就是秦叔寶的身影,在玄武門病變的眾多疑點中,這實在是最令人好奇的一個,畢竟,秦叔寶跟隨李世民四下爭戰,為李世民拿下半壁江山,沒道理缺席這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戰!
而且玄武門之戰,是李世民與其弟兄的決戰,作為李世民盔下最驍勇善戰的猛將,他的缺席讓人匪夷所思。玄武兵變滄桑,是一場骨肉相殘,兄弟相殺的歷史悲劇,我們總會因為後來的大唐盛世而忽略玄武門兵變的血淋淋的事實,我們知道的是李建成死了,李元吉死了,我們不知道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所生的十個孩兒和他們的家眷也全部都死在了玄武兵變下,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
那一天的秦叔寶不像是平時戰場上的戰神,更像是被逼著殺人的傀儡。
我們知道秦叔寶是最講兄友弟恭,父子綱常的人。他與莽漢程咬金不同,和尉遲敬德也不同,他的內心還是有倫理綱常的,他深知玄武門兵變是實現秦王李世民帝王野心的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但是代價卻是殺掉了所有的親人。
秦叔寶是下不了手的,眾人都在為了功名而殺戮造業,秦叔寶知道自己追隨秦王,這一戰不可避免的。
-
5 # 冷兵器研究所
《新唐書•秦瓊傳》裡是這麼總結秦瓊本人在李世民陣營中的地位:“卻宋金剛於介休,拜上柱國。從討世充、建德、黑闥三盜,未嘗不身先鋒鏖陣,前無堅對。進封翼國公。每敵有驍將銳士震耀出入以誇眾者,秦王輒命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莫不如志,以是頗自負。及平隱、巢,功拜左武衛大將軍。”簡單來說,就是在秦瓊參與的一系列戰爭中,他充當的角色都是開路先鋒和王牌打手,沒有單獨領兵擔任大型戰役指揮的經歷。
秦瓊是隋末最強的馬上高手之一,也是瓦崗軍騎兵部隊四大著名指揮官,作戰時可以用戰無不勝的馬上單挑功夫鼓舞己方士氣,也可以在上級的安排下完成突襲、衝鋒等騎兵專屬任務。秦瓊不善於指揮多兵種聯合作戰,在軍陣配合上沒有突出表現。可以推斷至少他不擅長這些,和李靖等人形成了鮮明對比。他是足球場上的前鋒,而李靖可以充當中場也可以充當總教練。在防禦作戰中秦瓊也少有表現,更不用說指揮攻堅能力了,總之秦瓊是李世民軍中最鋒利的長矛。
儘管秦瓊和尉遲恭的個人武力半斤八兩,秦瓊卻沒有尉遲恭的表現機會。秦瓊少有和李世民配合作戰的經歷,尉遲恭卻經常和李世民一起組隊戲弄敵人,李世民的弓箭與尉遲恭的馬槊這個組合,在當時的兵器譜中可排第一。李世民和尉遲恭聯手作戰,尉遲恭不但多次救援李世民,也和李世民達到了很高配合度,所以在玄武門之變中首先救援李世民殺死李元吉的就是尉遲恭。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的都是李建成李元吉的部下,論搶人頭的本領比不過尉遲恭。
在凌煙閣功臣中長孫無忌排第一,他不但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還在唐朝初年負責組織工作和法律制定、維護,是吏部和刑部等要害部門當之無愧的老大,所以排第一沒有問題。在其後的杜如晦等人都是宰相總理級人物,在唐初的政治生活中有重大影響。其後的李靖、李績等人在戰功上也超過了秦瓊,排在他前面也沒有問題。從軍功上說秦瓊沒有獨立指揮攻城略地的功勞,還沒有在玄武門之變中撈到重量級人頭和功勞,排在後面很正常。
-
6 # 語說漫談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七年命閻立本作畫的、褚遂良題之的真人大小的功臣圖,懸掛於凌煙閣。閣中分位三層,最內層所畫是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是功高王侯之臣,最外面是其他功臣。
首先,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為了紀念和追思與他一起打天下和開創太平盛世的功臣,所以不單單是戰功的對比那麼簡單,而很多李淵時期的老功臣都不能上榜,也就不是簡單地看資歷和戰功了。
其次,功勞的大小也要看這份功勞服務的物件是誰,對於現任皇帝的功勞大小才是最為關鍵的,透過秦瓊的戰功對比,我們就能發現他的戰功幾乎都是玄武門之變前的戰爭征伐各路割據政權獲得的,對於李淵而言,秦瓊的重要性顯然要大得多,這從秦瓊在李淵時期就被封為國公就看得出來,而其他大部分人都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才獲封的國公。
再次,就是認為秦瓊應該排名靠前的人顯然是受到隋唐演義、隋唐英雄傳等等這類的文藝作品的影響,小說或者評書中秦瓊是主角,故事是圍繞著他來展開的,但是人們為什麼要選取秦瓊、由秦瓊的角度來展開小說呢?其他人就不可以作為小說的主角嗎?
我認為主要是秦瓊能夠代表這段歷史,也就是他的經歷和閱歷足夠複雜,可以透過秦瓊來更好地將這段歷史及人物串聯起來,秦瓊先是在隋朝將領來護兒手下,後來跟隨張須陀平定農民起義,兵敗李密之後,劃歸到裴仁基手下,後來在一起跟隨裴仁基投奔李密,來到了瓦崗門下,等到李密被王世充打敗之後,歸降王世充,後又不恥於王世充的為人,也就是看到王世充任人唯親,不是能夠成大事的人,與程咬金等一起投奔了李世民,這份經歷,將當時天下最有權勢的幾大勢力都聯絡在一起,也只有秦瓊一人罷了,其他的人物哪個能有這份閱歷呢?所以說無論是小說還是評書等等藝術形式,都採用秦瓊為主角,這樣才能夠將這段歷史演繹的更加合理,因此我們不能單憑小說等藝術形式的渲染,就自然而言的認為秦瓊的功勞是最大的,雖然他的功勞也確實不小。
最後,就是在貞觀朝秦瓊基本上都是在養傷,新唐書秦瓊傳中提到“嘗曰,吾少長戎馬間,歷二百餘戰,數重創,出血且數斛,安得不病乎。”而凌煙閣畫像的時候,秦瓊已經去世了,而且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看不出他時候參與其中,新近唐書說法不一,根據事後大家獲得的獎勵而言,顯然是沒有參與其中,或者他知道李世民的計劃,只是沒有舉報,事後李世民也就給予了他一些不大不小的獎勵!試想一下,秦瓊的戰功幾乎都是李淵時期獲得的,而李世民統治的時候,他還基本上在養傷,沒有參與朝政的機會,也沒能像李靖、李績那般打破東突厥的戰功,更沒有如尉遲敬德那般數次救得李世民性命,尤其是玄武門之變中誅殺齊王李元吉,並且逼供李淵,使得李世民能夠獲得政權這樣的功勞,相比之下,秦瓊的功勞相對而言也就不那麼明顯了,因此李世民能將秦瓊排入凌煙閣,都是看在他前期的功勞上的,看在他們一起蕩平各大勢力並肩作戰的情誼上的。在李世民的眼中,那麼多功臣武將,秦瓊的戰功也就不那麼起眼了。
其他的功臣,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內兄,李孝恭是李淵的侄子,而且有平定南方的戰功,戰功幾乎可以和太宗相匹敵(儘管這些都可以看作是李靖的功勞),柴紹是李世民的妹妹平陽公主的夫君,長孫順德是長孫皇后的叔叔,高士廉是長孫皇后的舅舅,而李靖、李績蕩平東突厥的戰功就足夠大了,侯君集、程知節(程咬金)也都領兵作戰,尉遲敬德單憑玄武門之功就可以榜上有名了,魏徵就更不用說了,有事沒事給皇帝上書,經常在皇帝面前晃悠,想忘掉他都難,所以秦瓊也就只能排在最後一位了。
回到問題,凌煙閣排名第一的是趙國公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的哥哥,也就是李世民的內兄。617年,李淵太原起兵,長孫無忌便參與其中,任渭北行軍典籤,輔佐李世民征伐戰爭,出謀劃策,參與機密。最重要的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他是策劃和組織者之一,而且還是他堅定了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決心,是李世民最信任的親信。太宗晚年,是李治成為太子的支持者,也是太宗的託孤重臣,李治時期,主持朝政,後因為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問題,被武則天以謀反罪名陷害,最終被逼自殺。
-
7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公元643年3月23日,唐太宗為了給手下功臣立標杆,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於凌煙閣內,以期萬世流傳l、功垂千古。
長孫無忌是唐太宗李世民長孫皇后的兄長,又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將,幾乎參加了與李世民有關的所有大的戰役,並且立下赫赫戰功。特別是在玄武門之變中,他出的謀略起到了“主心骨”的效果,最終幫助李世民奪取了玄武門之變的成功。因此,他排在凌煙閣24功臣榜首也是當仁不讓的。
位列第二的是趙郡王李孝恭、位列第三的是萊公杜如晦、位列第四的是鄭公魏徵、位列第五的是梁公房玄齡、位列第六的是申公高士廉、位列第七的是鄂公尉遲敬德、位列第八的是衛公李靖、位列第九的是宋公蕭禹、位列第十的是褒公段志玄……總之,凌煙閣24功臣個個都是功勳卓著之人,然而,令人疑惑的是,秦瓊為何排在最後?
秦瓊天生蠻力,武功超群,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如探囊取物耳。追隨李世民參加了很多大的戰役,並且他幾乎每次都伴演著“急先鋒”的角色,多次擊潰敵軍於彈指一揮間,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個,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比誰都清楚。他在分封二四十功臣時,之所以讓秦瓊叼陪末位,卻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一方面,相對於其它功臣來說,秦瓊顯得“不夠忠誠”。為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秦瓊在追隨李世民之前,他有多位主子,剛出道時選擇的主子是隋未名將來護兒,接著跳槽到了隋末另一位名將張須陀手下。張須陀戰死後,秦瓊選擇了“擇新主”——裴仁基,後又轉投瓦崗寨主李密。李密死後,秦瓊歸順了王世充,直到公元619年,秦瓊才投奔秦王李世民。因此,儘管秦瓊在李世民麾下立下赫赫戰功,但因為他先前對主子的“不忠”,讓其名聲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相對於其它功臣來說,秦瓊顯得“太脆弱”。要知道秦瓊長年征戰,受過幾次重傷,到後來幾乎變成了“殘廢之人”,以致於玄武門之變也無法參與。而玄武門的功績也是李世民最為看中的。也正是因為傷病,李世民奪得皇位後,秦瓊成了“隱士”,並且還來了個英年早逝。
光陰荏苒,秦瓊病逝五年後,唐太宗才在凌煙閣分封二十四功臣,秦瓊依然能榜上有名,已經算是唐太宗對他高看一等、厚愛一籌了。
-
8 # 小方說歷史1990
因為秦瓊極有可能沒參加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歷史上的羅士信死後,秦瓊就沒有太多機會大顯身手了。他的性格註定了他不會願意參加李氏兄弟的內訌。在玄武門事變之前,秦瓊的功業、勳爵、職位和賞賜都高出尉遲恭等人很多,但事變後他的封賞只有七百戶,比尉遲恭一千三白戶的封賞差很多。這個待遇還不如侯君集等人。從凌煙閣的排位看,側面證明了秦瓊壓根沒參加玄武門之變。
在《舊唐書》《新唐書》中,對秦瓊說的比較簡單隱晦,他是否實實在在參加玄武門之變難以下定論。在大文豪司馬光參考重要史書寫出的《資治通鑑》,其中仔細描述了玄武門之變的過程,從中在闡述幫助李世民搞政變的人中根本沒有秦瓊。更何況秦瓊晚年傷病在身,基本處於療養狀態,不參與這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了。
儘管秦瓊在凌煙閣排名很低,但這不能說明他的地位和歷史價值就低。秦瓊作為一個歷史見證者和參與者,參加了隋末唐初幾乎所有的關於李世民、李密、王世充、竇建德等造反集團間的軍事衝突。他在幾股大勢力中輾轉反側,最後選擇英主,在偉大的新時代建立起赫赫功勳。他在濰水大戰一戰成名,從一個普通士兵一下子成為隋朝軍隊中的中級軍官。而後秦瓊跟著張須陀陸續擊敗數萬造反農民軍,名氣越來越大,張須陀部隋軍幾乎是所戰皆捷。秦瓊驍勇天下聞名,恰恰是到了李世民麾下後,他的才能才得以真正表現,赫赫戰功不斷地湧現,為李唐開國大業立下不朽功勞。
回覆列表
對於古代臣子來說,最悲劇的事情莫過於,你幫人家把天下打了下來,人家當了皇帝后卻對你趕盡殺絕,這樣的慘劇比比皆是,看看韓信、劉伯溫等人,我們就會明白了。當然凡事總有個例外,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對於幫助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們就很好,還建了個凌煙閣,給24位建功立業的大功臣。
凌煙閣24功臣,很多人都應該聽說過,但對於其中的排名,可能很少有人去研究下,甚至很少有人知道秦瓊在其中是排名最後的。
在民間作為門神之一的秦瓊,在電視劇中屢次成為李家恩人的秦叔寶,怎麼會落到倒數第一的地步呢?是秦瓊的功勞真的太少,還是凌煙閣上的排名出了問題呢?
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李世民這輩子最大的挑戰了,畢竟成功了就功成名就,失敗了就所有人一起死亡。而在玄武門事件中,秦瓊可以說是基本上沒有什麼作為,這難道是導致他排名最後的原因。
但排名第二的李孝恭,在玄武門事件中是中立的,功勞基本上為零;至於排名第四的魏徵,在玄武門事件中,還是太子的黨羽,一心想要殺死李世民,其功勞還是負的。從此可見,玄武門事件不是排名的重要原因。
其實當我們認真去分析凌煙閣24功臣時,會發現他們的排名參考的主要是,從李家起兵到貞觀之治之間的綜合功勞,當然也不得不考慮和皇帝的關係,以及個人在當時的影響力。
排名第二的李孝恭,可能很多人不認識他,畢竟他所立的功勞是天下統一之功,而且還是皇室宗親,所以能排名第二。
至於秦瓊的情況呢,他開始的時候老是跟錯主子,這也導致他走了不少的彎路。而直到進入了秦王府,秦瓊才算開始走上了正軌,隨後跟隨李世民的四處征戰,也為自己積累了不少的戰功,這也是秦瓊能進入凌煙閣的主要原因。
而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秦瓊的作用自然是不如長孫無忌、杜如晦等人,再加上他早年留下的傷病,導致了他很多時間只能在家養傷,沒辦法再出去南征北戰。如此一比較下來,秦瓊在武的方面不如李靖、李孝恭,文的方面又不如長孫無忌、杜如晦,那隻能排名最後了。
長孫無忌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