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夢—復興中華

    中國公開太多的圖文資料,影片、科普介紹等,加上國外形形色色各類間諜竊取機密等,造成嚴重的洩密情況。世間各國都在盯著最新的尖端科技,他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日本衛星量子通訊實驗成功表明世界大國及經濟實力強的國家都在搞,都想在這個新領域分一杯羹。

  • 2 # 踏浪資深評論員

    有很多中國專家說量子有多麼厲害,有多麼先進,領先發達國家多少年!打臉了!日本這麼快就研究出來了!說明華人在吹牛逼。日本科技還是非常厲害的啊! 華人吶!醒醒吧!別小看了日本人!!!

  • 3 # 一閃了嗎

    拋開對日本的仇恨,實際上日本是非常成功的,中國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就像人與人之間一樣,你雖然恨一個人,但必須想辦法超過他,必須千方百計,現在,日本是千方百計的在超過中國,甚至徹底賣身,這點,應該和小米營銷多學習,什麼苦肉計,什麼裝傻賣破綻計,悲情牌,還有就是開口就激將,兩面三刀等等,到處挑日本與別國關係,例如,故意在網上發貼,日軍當年怎麼強姦戰婦,或者怎麼對人做實驗。。。。。。

  • 4 # A波娃

    別自黑華人們,我們科技發展有些尖端技術可能先進了,但是還沒有把美日遠遠甩開,必須承認美日等國的科技基礎還是很牛逼的,有時候萬事俱備就差一個突破,而我們的突破就剛好給了一個提示,所以彆著急,我們的先進才剛剛開始,而美日不能說後勁乏力吧,最起碼到一個瓶頸了,且看祖國雄風萬里,策馬揚鞭,再創一個世界巔峰。

  • 5 # 金蓮影片

    我們知道,基於量子技術的無法竊聽和無法複製,因此,量子通訊技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保密的通訊技術。應用在軍事領域,自然也是無比重要。目前,全球各個軍事強國都在加快研究,可謂競爭激烈。

    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和軍工科技的不斷向好發展,解放軍在量子技術的應用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繼在實驗室外實現了世界首次量子傳輸後,如今中國又成功將一顆光子從地球瞬間轉移到500km外軌道的量子衛星上。

    不過,我們剛剛公佈了量子領域的先進技術,日本馬上也公佈了自己的量子技術。據新華社7月11日訊息,日本資訊通訊研究機構11日宣佈其首次用超小型衛星成功進行了量子通訊實驗,據介紹該衛星只有50千克,搭載一個重6千克的小型量子通訊傳輸裝置,在600公里高的軌道上以每秒7千米的速度高速移動。

    對此,日本媒體自信表示,中國的量子衛星重量為640公斤,而日本的卻只有50公斤。也就是說,原本需要大型衛星的量子通訊現在也可以用更低成本的小型衛星來實現,無疑這一技術更為先進。同時,該項技術的成功也將使其衛星實現超遠距離通訊,資訊也會高度保密。

    對此,中國科大的團隊前天在某網站公開了中國量子衛星在有關方面的一組實驗資料:

    沒錯,中國的量子衛星重量為600千克,是日本的12倍重。但中國發射訊號光子部分的重複頻率為100MHz,要比日本高一個數量級。同時,還輔助有誘騙態技術,這一技術不便透露。而日本量子衛星嚴重壓縮了重量,導致其實驗結果差中國的量子衛星的不是一丁半點。而且我們並沒有在文章中找到日本的金鑰位元速率有多少,估計是低到了沒有辦法展示的地步。

    最後,科大團隊做了這樣通俗的表述:

    日本量子衛星基本上就是,“快看,我用50千克重量的衛星就實現了誤位元速率小於百分之五”。

    中國的量子衛星,“我才不關心衛星有多重,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沒錯,中國這一兩年科研成果層出不窮,讓一部分人不太習慣了,總以為在吹牛。其實,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在2000年左右,中國的科研經費只有美國15%,想要出成果太難。現在中國的科研經費已經同美國差不多了,是到了科研成果井噴的時候了。所以,祖國強大了,一些人一定要習慣。

    所以說,中國軍備領跑全球成為新常態,中國實施軍備技術不斷突破發展也是新常態,西方國家要適應,中國民眾也要適應,不要以為西方國家說的就是對的,西方的就是好的,其實只要中國的潛力發揮出來,每個人都在為社會做貢獻,那麼中國爆發出來的潛力將是難以想象的。

    有時候,筆者確實不明白,一些華人為什麼就只知道噴呢,新中國從建國發展到現在才短短70年,這70年不像歐美國家,我們是在國內外各種打擊、排擠、壓迫、制裁下完成的,資源緊缺,人才沒有,技術限制但是我們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 6 # 流星閃過8

    中國軍事上估計洩密了,凡是中國有所突破的方面,日本馬上就突破了……這說明什麼問題,量子通訊、高超音速飛彈…… 日本的印表機、傳真機、影印機、掃描機、照相機等等,非常有嫌疑留有後門……

  • 7 # 流水照花man

    恰好科大的團隊在前幾天在 arXiv 上面掛出了中國量子衛星在量子秘鑰分發方面的實驗結果:

    [1707.00542] Satellite-to-groun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可以稍微來做一個對比。

    一、日本的這項工作的重要亮點在於衛星是超小型的,只有 50 千克重。中國的量子衛星重量為 600 千克,是他們的 12 倍重。

    二、日本衛星 50 千克的重量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 Small Optical TrAnsponder terminal,也就是用來發射訊號光子的,重複頻率為 10MHz,重量為 5.9 千克。中國發射訊號光子部分的重複頻率為 100MHz,比日本高一個數量級。同時,輔助有誘騙態技術,能克服一些重要的技術上的漏洞。

    中國的量子衛星發射部分示意圖:

    可以看出很複雜,基本就是在衛星上面搭了一遍實驗室平臺上的光路。

    日本量子衛星示意圖:

    三、日本量子衛星嚴重壓縮了重量,導致其實驗結果差中國的量子衛星的不是一丁半點。他們也就是勉強實現誤位元速率低於百分之五的安全閾值,在文章中他們展示了測量的一分鐘的資料,可以看到只有其中 12 秒是勉強小於百分之五的。

    中國量子衛星的資料如下:

    在 275 秒範圍內,都是遠小於安全閾值百分之五。

    並且沒有在文章中找到日本他們的金鑰位元速率有多少,估計是低到沒有辦法展示。只是他們在文章的最後部分說到,未來經過一系列的改進之後,可能能達到 10~100 bit/s。

    中國量子衛星的金鑰位元速率資料如下:

    可以看出,都是遠好於未來他們改進之後的結果的。

    三、衛星能完成的任務是不一樣的。日本的只能做最簡單的單光子量子秘鑰分發,而,中國的量子衛星上面攜帶了糾纏源,前段時間做的超過 1200 公里糾纏分發的實驗以封面形式發表在了最頂級期刊之一《科學》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158553

    最近又在 arxiv 上掛出了他們做的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四、兩國量子衛星的發展前景是不一樣的。

    他們這種微型衛星想再做進一步的提高是非常困難的。

    說的是,近地軌道的量子衛星有一些缺點,所以準備在未來發射更高軌道的量子衛星,同時需要望遠鏡系統,波前矯正系統等方面進行最佳化。並且還準備大幅提高抗干擾能力,使其能在白天也能夠工作。

    這篇文章的結尾是這樣的:

    綜上所述,

    日本量子衛星基本上就是,“快看,我用 50 千克重量的衛星就實現了誤位元速率小於百分之五”。

    中國的量子衛星是,“我才不關心衛星有多重,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 8 # 650421

    胡扯蛋!小日本沒那個能力,牠這麼做不過是一種詐騙。這種例子很多,比如牠為了能得到美國F22技術,就搞了個‘心神’戰機可是讓美國看穿了。中國‘墨子’號成功完成量子千公里傳送,日本想盜取技術提出要跟中國合作。但合作得有本錢牠現在沒本錢,就搞出個小衛星說是量子衛星。這種雕蟲小技董行的人一眼就能看穿,這個動作是給中國慕洋犬看的。重複中國景泰藍的盜取經驗,當年日本盜取景泰藍技術就是找了某慕洋犬領導,由這個領導帶著日本人參觀景泰藍廠對整個工藝進行拍照。今天搞這種假動作說的比中國還先進,最後讓政府內慕洋權們給中國科研部門施壓,最終與日本合作。

  • 9 # 科技袁人袁嵐峰

    對這個問題我有一個真正專業的回答,而這個回答會讓絕大多數人眼鏡碎一地:日本的衛星根本沒做量子通訊實驗,更談不上成功了!這是個假訊息!用川普的話說,fake news!

    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那他們的論文是怎麼回事?

    回答是:日本作者在《自然·光子學》上的論文(Nature Photonics, DOI: 10.1038/NPHOTON.2017.107)是真論文,但他們自己宣傳的“成功進行微型衛星量子通訊實驗”是假訊息,因為在論文裡,他們就明確地說明了自己做的不是量子通訊的實驗。

    請看論文原文:

    “To track the OGS more reliably with this coarse pointing, the laser beam divergence was widened, and brighter laser pulses (on the order of 10^8 photons per pulse at the exit of the SOTA, Table 1) than those required in QKD were used, although the optical signals received at the entrance of the OGS were photon-limited in the range of ∼0.145– 6.696 photons per pulse.”

    我來翻譯一下:

    “為了用這種粗略的對準技術更可靠地跟蹤光學地面站(Optical Ground Station,簡稱OGS),我們加寬了鐳射束的發散程度,並且使用了比量子金鑰分發(Quantum Key Distribution,簡稱QKD)所需的更亮的鐳射脈衝(在小型光學轉發器【Small Optical TrAnsponder,簡稱SOTA】的出口處,每個脈衝包含10的8次方數量級的光子,見表1),雖然在光學地面站的入口處接收到的光學訊號處於光子極限,在每個脈衝0.145至6.696個光子的範圍內。”

    你大概會納悶:“量子通訊”這個詞沒有出現啊?回答是:

    “量子金鑰分發”是“量子通訊”中唯一已實用化的技術,做不了量子金鑰分發就意味著做不了量子通訊。

    所以,論文中這句話的要點是什麼呢?使用了比量子通訊所需的更亮的鐳射脈衝,每個脈衝包含10的8次方(即一億)數量級的光子。

    那麼,量子通訊所需的鐳射脈衝亮度是什麼?

    回答是:

    單光子。

    為了實現量子通訊,每個脈衝應該只包含一個光子!

    現在你可以明白,為什麼說每個脈衝包含一億個光子就太亮了,這是一億倍的不達標啊!

    為什麼要用這麼多光子?因為從衛星到地面的訊號衰減很嚴重,星地之間的對準又是“粗略的”,發射單個光子收不到,只得增加訊號源的強度,——但這樣也就完全沒有量子通訊可言了。

    光子數超過一個,對於量子通訊有什麼危害?回答是:一,量子金鑰分發的目的是保密通訊。二,如果用單光子源,就可以保證竊聽者偷不到任何資訊。三,如果發射的光子數多於一個,原則上竊聽者就可以只放一個光子過去,把其他的光子攔截下來,這樣就可以竊密。

    那麼中國的墨子號實現量子通訊了嗎?實現了。能夠實現的兩個關鍵點,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發展出了精確的星地對準技術,以及用“誘騙態協議”實現了等效的單光子源(詳細解釋見本文附錄)。想想看,在飛速運動的衛星與地面之間實現單個光子的實時對準和探測,相當於在五十公里以外把一枚一角硬幣扔進一列全速行駛的高鐵上的一個礦泉水瓶裡。這是多麼驚人的挑戰,又是多麼驚人的成就!

    星軌背景下墨子號量子衛星與興隆站用信標光對準

    明白了日本的這顆衛星根本沒有做量子通訊,一個很自然的問題就是:他們實際做到的是什麼?

    回答首先在此文的標題裡:Satellite-to-ground quantum-limited communication using a 50-kg-class microsatellite(用一顆50公斤級別的微型衛星實現星地之間量子極限的通訊)。請看,標題裡沒有說“量子通訊”,他們用的是“量子極限的通訊”,——這個說法看起來是他們發明的,沒有其他研究者用。

    再來看此文的引言。

    首先說了一番現在的鐳射通訊衛星都很重,典型的有幾百公斤,如果能換成小型衛星多麼有好處。好,沒問題。不過這裡談的是常規的鐳射通訊,不是量子通訊。

    然後說,資訊保安非常重要,量子金鑰分發可以實現本質上無法破解的安全通訊。好,沒問題。所有的量子通訊研究者都是這麼說的。

    然後說,最近中國發射了一顆600公斤的量子通訊衛星,而如果能用小型的、廉價的衛星實現量子通訊,就太好了。好,沒問題,——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後文中卻坦率承認這顆衛星實現不了量子通訊。實現不了你在引言中說那麼多幹什麼?從來沒見過這麼寫科學論文的!

    這是我見過的最奇怪的論文之一!

    現在我們可以明白,這篇文章雖然是在《自然·光子學》上發表的,但《自然·光子學》完全沒有為他們實現所謂“量子通訊”背書,——他們說的是“量子極限的通訊”這個自創的模糊的概念。

    那麼為什麼媒體會說他們實現了量子通訊?來源是這群作者所在的日本資訊通訊研究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NICT)在自己主頁上發的訊息(http://www.nict.go.jp/en/press/2017/07/11-1.html):World"s First Demonstration of Space Quantum Communication Using a Microsatellite - A big step toward building a truly-secure global communication network(用微型衛星實現空間量子通訊的世界首次演示——通往構築真正安全的全球通訊網路的一大步)。記者看不懂如此專業的科學論文,自然是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了,然後傳得滿世界都是。

    這篇文章如果說有科學價值,那是在常規的鐳射通訊上,而不是量子通訊。但要論奪眼球的程度,顯然是量子通訊高。所以雖然他們在論文中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做不了量子通訊,但在NICT的報道中,卻老實不客氣就把量子通訊放在了標題裡面,正文中也不提他們沒實現量子通訊了。論文不是虛假論文,訊息卻是虛假訊息,如此奇葩前所未見!

    是這群作者自己想出名想瘋了?還是NICT的領導想搞個大新聞?不得而知。但無論是誰主導的這波虛假宣傳,都改變不了事實:這是一場虛假宣傳、滑稽的蹭熱點、拙劣的碰瓷、科學界少見的荒誕劇。

    順便說一句,這顆衛星的名字是SOCRATES,這個詞其實就是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位著名的巴西足球運動員也叫這個名字,因為他的父親很崇拜蘇格拉底。看起來現在很流行用古代思想家來命名量子衛星?墨子發來賀電。為了湊成這個首字母縮寫詞,日本作者們把衛星的全名寫成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dvanced Technology Satellite(空間光學通訊研究先進技術衛星),也是夠拼的。可惜媒體在報道中只給出了英文縮寫,沒有指出這個名字的玄機,真是明珠投暗。

    日本的微型通訊衛星“蘇格拉底”(來自NICT主頁,注意不是微型量子通訊衛星)

    總結一下:星地量子通訊的難點在於單光子的發射和探測,“蘇格拉底”衛星做不到這一點,只得一次發一億個光子。在這個基本條件完全不達標的前提下,NICT的作者們對很多其他的次要的環節進行了最佳化,如編碼方式、多普勒位移,宣稱這些技術能用到將來的星地通訊上。當然,這些技術中有一些對量子通訊或者對常規的鐳射通訊可能會是有用的。但無論如何,放著最大的困難解決不了,轉頭去改進很多次要的困難,就註定了這項工作的格局。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我不能容忍這樣的科學家:他拿出一塊木板來,尋找最薄的地方,然後在容易鑽透的地方鑽許多洞。”

    國際著名的量子資訊理論專家、清華大學物理系王向斌教授對這項工作有一個傳神的比喻:相當於有人做了個很小很輕的飛機,唯一的問題就是不能飛。然後他說從小型化指標上看,他的飛機好過別人能飛的飛機。

    玩具飛機

    我的同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張強教授告訴我一件軼事。2014年,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即科學負責人)Masahide Sasaki在合肥舉行的量子通訊、測量和計算國際大會上說,衛星光訊號在大氣中傳播的通道衰減最少有60分貝,而60分貝不能成碼,所以衛星不能做量子通訊。然而後來中國科學家的實踐證明,他這話犯了雙重的錯誤。第一,墨子號衛星把衰減控制到了40分貝。第二,60分貝也能成碼。Masahide Sasaki先生也算知錯就改,現在變成衛星量子通訊的熱情支持者了,——只是這種支援方式,有點出人意料。

    有一個“好訊息”是:這場荒誕劇對學術界的損害並不大,因為絕大多數科學工作者都有基本的判斷力,即使NICT這群作者如此努力地刷存在感,大家也不會關注他們的這個工作。好吧,如果這算個好訊息的話……

  • 10 # 健叟

    不必擔心,誰也不傻!那些該說,怎麼說;那些連毛也不能提,這還用你我操心嗎?敵對國官方外媒那玩意兒,誰都明白,它釋出資訊其實就是間諜心理戰。我們入職上崗的第一天就是“保密教育”——保密工作慎之又慎!如果我們的職業涉及國家機密,警惕外賊內鬼倒是件很重要的事,其餘的嘛,無需太認真。

  • 11 # 復興觀察

    日本的衛星根本沒做量子通訊實驗,更談不上成功了!這是個假訊息!用川普的話說,fakenews!

    日本作者在《自然·光子學》上的論文(NaturePhotonics,DOI:10.1038/NPHOTON.2017.107)是真論文,但他們自己宣傳的“成功進行微型衛星量子通訊實驗”是假訊息,因為在論文裡,他們就明確地說明了自己做的不是量子通訊的實驗。

    3、如果有一枚導彈正衝著坦克飛來,那坦克該如何應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老玩家特權的幫派紅包給什麼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