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西晉曾經大一統。
9
回覆列表
  • 1 # 霖霖歷史錄

    中國歷史上雖然朝代繁多,但其實稱得上是“大一統”的朝代卻只有秦、漢、晉、隋、唐、宋、元、明和清九個。幾乎每個都被人,有著數不盡的歷史故事。但是有一個朝代,同樣完成了統一的重任,卻經常被人忽略。相對於其他朝代,人們對這個朝代的瞭解很少,甚至有時連這個朝代的姓什麼都想不起來,它就是晉朝。晉朝之所以沒什麼存在感,主要是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晉朝知名人物數量很有限,真的和晉朝有關的名人,像是司馬懿,司馬師,這些晉朝的締造者們,都是時期的人物。真正到了當皇帝時,早就水到渠成了,根本不需要發生多麼轟轟烈烈的奪權政變了。晉朝的皇帝也都不是很出名,可能那個“何不食肉糜”的傻瓜知名度稍微高一些= =很多人也不是不知道,可具體哪“八王”?能說上來的人就沒幾個了。

      其次,晉朝政權實在是太恥辱了,內有八王之亂,外有五胡亂華,都是負能量爆棚的壞事,前者是內亂,據記載,當時的參與者遠遠不止八個王,這場持續16年之久的大動亂極度削弱了晉朝的國力,北方的胡人部落匈奴、鮮卑、羯、羌、氐趁機向南擴張,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中原淪陷,西晉的大一統只堅持了三十餘年,中國北方進入了有史以來最黑暗,最恐怖的時期。單單從人口上看,北方漢人從2000萬下降到了400萬,可見五胡亂華的影響有多麼巨大。這段歷史的主流無非就是權力的爭鬥和外族的入侵,所以後世一般不願意提及這一段除了黑暗就是恥辱的歷史。評書沒人講,小說沒人寫,知道的人自然也就越來越少了。後來的雖然著名而且以晉朝的勝利告終,但那個時候,晉王朝早已沒有大一統王朝的風光,而是南下偏安一隅,管轄範圍和三國時期的東吳,雖然組織了幾次北伐,但總是無疾而終。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由於晉朝和北方胡人的矛盾過於激化,歷代統治者都明白,如果詳細地講五胡亂華,必然會造成民族之間的仇視,說不定還會打起來,統治者都會盡力避免造成不同民族之間的衝突,所以晉朝這段歷史,是不會被鼓勵的。

  • 2 # 波波視屏

    首先,晉朝存在時間短,大一統時間短,其次,晉朝的政治制度不為後世所喜,晉朝就是世家大族統治,皇帝僅為世家傀儡,皇權最弱,這樣的朝代後世皇家不喜歡,自然很少提,而五胡亂華是整個漢族之殤,更不為讀書人喜歡,而後隨著世家貴族的權利進一步被削弱官員們也不願意提起這樣一個朝代,唯恐被皇帝認為有二心,後來隨著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胡字更是成為忌諱,五胡亂華則不被統治者所喜,皇帝不願意提,官員不願意提,世家不願意提,讀書人也不願意提,而平民百姓就更不會想這麼遠,自然存在感就差,提起這一百五十年都匆匆一筆帶過,唯恐那句話犯了忌諱一命嗚呼。

  • 3 # 歷史的波瀾壯闊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不管是大一統的朝代,還是分裂戰亂的時期,每一個時代似乎都有自身的特色,總能給後人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然而要說什麼時代是最為不堪回首的歲月,哪一個朝代是存在感最低的時代,大多數人絕對都會認為是晉朝。的確,晉朝雖然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是似乎還沒有它前面的三國時代給人們印象深刻,也沒有後面的南北朝故事多,更比不上漢、隋、唐、宋這些朝代。晉朝為何存在感非常低,實在是沒有什麼拿的上桌面的政績,留給歷史的只有腐朽與黑暗。

    首先,“得國不正”是晉朝腐朽黑暗的開始。

    西晉王朝不同於其他的大一統王朝,司馬氏能夠取得天下,是透過一場“篡位”獲得政權的,雖然被篡位的曹魏也是“篡漢自立”,但是兩者性質完全不同。曹魏的天下是曹丕他爸一生戎馬打下的,雖然談不上天下歸心,但是在亂世之中能統一北方,給老百姓安定的生活,還是深得民心的。而司馬氏則不同,他是透過一場“高平陵兵變”控制了朝政,為了篡位甚至不惜弒君,“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不僅僅是描述那個時代的百姓對司馬氏野心的心知肚明,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眾對司馬氏篡位的態度。對於幾千年來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華人來講,西晉政權本身就是非法的政權,不僅在當時難以服眾,在以後的歲月裡也難以服眾。

    其次,西晉王朝選擇了歷史的倒退,造成了嚴重的動亂。

    在統一天下之後,司馬炎異想天開的認為曹魏之所以被篡位是因為關鍵時候沒有人支援皇帝,如果分封一些王國,就不會被篡位了,所以司馬炎分封了眾多的王子為王。東漢末年之所以軍閥混戰就是因為中央集權的衰落和地方割據的加強造成的,剛剛統一了國家的西晉居然完全看不到前朝的弊端,再次分封,實在看不懂司馬炎在想什麼。而他的分封也使得國家很快就再次陷入內戰,八王之亂消耗了國力,損失了大量的人口,造成邊疆防禦廢弛,大量少數民族內遷,直接造成了後來的永嘉之亂,五胡亂華,神州陸沉,華夏文明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刻就此誕生。

    第三,西晉王朝是一世昏聵,二世腦殘。

    司馬炎雖然完成了統一,但是他是沾了他爺爺和大伯以及老爹的光而已,基礎都給他打好了。司馬炎兒子也不算少,但是選來選去,居然選了一個白痴繼承者。在饑荒之年老百姓沒飯吃的時候,皇帝居然問大臣老百姓為什麼不吃肉粥。這些歷史或許也未必是真正的歷史,可能也是後人編出來的,但是司馬衷的腦殘是歷史公認的。這樣的人能被選為繼承人,足以說明司馬炎也是碌碌之輩。

    第四,西晉時代社會奢侈成風,貴族生活糜爛。

    曹丕繼位之後,九品中正製得到確立。曹操時代的任人唯賢再次被世卿世祿取代,士族門閥成為了個人的標籤。這或許是那個時代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同樣是歷史的倒退。西晉時代,上層貴族生活糜爛,奢侈成風,攀比炫富令人髮指。西晉可以說剛剛完成了統一就迅速走向了腐敗,中間幾乎沒有任何緩衝,下層民眾是苦不堪言。

    最後,東晉朝廷偏安江南,無心北伐。

    西晉滅亡後,司馬家族逃亡長江流域,過上了偏安一隅的苟且生活。在十六國時代,北方一片混戰,東晉統治者毫無北伐雄心,甚至在淝水之戰之後都沒有像樣的北伐。雖然後世的南宋也是偏安江南,但是北方的金朝確實軍事強大。而東晉時代,北方並非一直是統一的,而統治者對北伐一點都不積極,坐視黃河流域的華夏子孫在苦難中掙扎。總的來說,晉朝在政治上透過非法的篡位上臺,統一之後分封諸王,選擇歷史的倒退。經濟發展上也幾乎沒有建樹,統治者昏庸無能,上層社會生活腐化,下層民眾苦不堪言。軍事上,內耗不斷,造成永嘉之亂,華夏文明的一次嚴重破壞。文化上可能有點存在感,也就是很多學者喜歡談的什麼魏晉風度,什麼儒道互補計程車大夫精神,除此之外晉朝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稱讚之處,存在感太低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 4 # 玲美莉

    晉朝之所以沒有存在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晉朝所處的時代很尷尬,當時晉朝處在三國和南北朝這兩段亂世之中;第二晉朝的君主威力不足,不管是司馬炎還是司馬睿,他們給人留下的印象都不是很深刻。

    在歷史上晉朝存活了一百多年,但這個國家的存在感卻是很低的。當時晉朝建立以後,它所處的時代就非常尷尬。前者有羅貫中的文思加上毛宗崗父子的修整,讓三國變得更加完美,從而三國的出現更是深得人心。

    晉朝之後的南北朝雖然也出現了不少的大亂,但是混亂程度和晉朝相比起來,還是要好很多的。一個王朝的建立這肯定是少不了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然而晉朝的兩位皇帝都是很平凡的。

    司馬炎雖然是晉朝的開國皇帝,但是他的天下來的很輕鬆,這完全是他爺爺和父親為他打下的江山,而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他的光芒也被王導給掩蓋住了,因此晉朝的歷史才會讓人感覺很平淡、普通。

  • 5 # 曹老師xixi

    因為晉朝統一穩定的時間短,因為晉朝沒有有名的君王。

    晉朝建國是在266年,但實際統一天下是在280年,接著僅在11年後的291年,爆發了直至30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接著1年後,又爆發為其5年的永嘉之禍,又在3年後西晉滅亡,皇室南遷建立東晉,進入東晉十六國大分裂的時期,最後在420年東晉滅亡,中國進入了百年更加混亂的的南北朝時期。

    因此說晉朝大統一穩定的時期只有短短的11年,還不如短命的秦朝和隋朝,沒有穩定就沒有發展,加上晉朝無為之風盛行,能有什麼存在感?

    縱觀中國從秦始皇開始有四百多位皇帝,明君雄主少說也有五六十人,可有一人是晉朝的?晉朝除了東西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和司馬睿,就剩一個“何不食肉糜”的憨子皇帝司馬衷為人熟知,另外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是典型紈絝子弟,開局一手好牌,瞬間打成炸胡,人家開國皇帝都是勵精圖治,休養生息,司馬炎是能怎麼腐敗就怎麼腐敗,無聊到羊車巡幸,史評為“堪比桓靈”,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也是一個傀儡皇帝。

    整個晉朝十五位皇帝,就這三個知名度,還一個昏庸,一個憨子,一個傀儡,你能讓晉朝有什麼存在感?

  • 6 # 煙雨笑春風

    作為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兩個亂世的王朝,晉朝在歷史上的存在感的確很低。

    晉分為西晉和東晉兩個時期,從266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開始,到420年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劉宋結束,兩晉共經歷了十五個皇帝,共一百五十五年。按道理來說不算是個短命的王朝,但晉朝大一統的時間確實是有些短的。公元266年司馬炎雖然名義上已經建立晉朝,但直到公元280年滅掉吳國之後,國家才算真正進入了大一統的時期。而到了公元316年,西晉便在被北方少數民族所滅,此後的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只能算是割據政權了。滿打滿算,晉朝作為大一統王朝的時間也僅有短短的三十六年而已。

    而晉朝之前,正是著名的三國時期。三國時期不僅英雄輩出,而且由於各類文藝作品的原因,顯然要比晉朝更為人所熟知。而在西晉之後,五胡亂華,南北朝時期又是一個亂世,不論是漢人遭遇的悲慘命運,亦或是此起彼伏的各種戰爭,相較於平淡無奇的西晉,這一時期同樣被人所熟知。而被兩個亂世夾在中間的西晉,存在感自然就低了很多。

    西晉時期,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無疑是最為出名的一個,正是他結束了三國亂世,重新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王朝。然而自他之後,晉惠帝司馬衷完全就是低能皇帝,正是在他在位期間爆發了“八王之亂”,天下再度陷入大亂之中,而這期間的司馬衷、司馬倫、司馬熾、司馬鄴要麼是傀儡皇帝,要麼就是“八王”混戰期間的短命皇帝,實在沒啥存在感。時間到了東晉,除了開國皇帝司馬睿之外,其他的司馬紹、司馬衍、司馬嶽、司馬聃、司馬丕、司馬奕、司馬昱、司馬曜和司馬德宗等九位皇帝之中,恐怕也就司馬德宗還能被人所熟知吧,而這也是因為其被劉裕篡權所致。而且,東晉的皇帝大多隻是傀儡,大權基本全部掌握在士族門閥手中。

    縱觀中國歷史,短命王朝其實也並不少,然而無論是秦朝、隋朝,哪怕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存在感都要比晉朝高,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幾個王朝國祚雖短,但作為卻並不少,故而能被後世所熟記。而反觀晉朝,能夠拿得出手的作為實在不多。

    綜上所述,晉朝才顯得毫無知名度,存在感很低。

  • 7 # 減水書生

    首先解釋一個概念,什麼是存在感。

    所謂存在感,是主體本身具有某種特質,進而對客體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簡單而通俗地說,就是:你很特殊而且引人關注。或者說:你是個美女,所以引眾人回頭。

    因此,存在感,就需要有兩個要件,而且缺一不可:一個是主體具有某種特性;一個是客體被這種特性所吸引。再聚焦一下,就是兩個字,即“資訊”。你能釋放資訊,並能吸引客體去關注、去理解和去學習。

    然後,據此解釋來分析晉朝,它只能也必須存在感低。

    01.魏晉南北朝,夾在曹魏與南北朝之間,兩晉還能有何特性?

    三國,主要是曹魏,特性鮮明。那是一個風雲際會、英雄輩出的時代。

    兩晉,主要是西晉,其所擁有的特性;三國和曹魏全都有。而西晉所沒有的特性;三國和曹魏也都有。

    無論是政治制度還是經濟水準,甚至是文學風流,西晉就是全盤繼承了曹魏,兼收了一下東吳和蜀漢。

    比如魏晉風骨,也稱建安風骨,加個晉字,就是多餘。其代表人物,曹氏三父子和建安七子,在西晉開國之前就已經死了。西晉只是延續了下來,卻延續得沒啥創新。西晉50年,就沒有培養出什麼代表人物,能與曹魏時代的人物比拼一下。

    之後,就是南北朝。這是一個大分裂和大融合的時代。南北朝特性十足,釋放了滿滿的資訊量。所以,兩晉,主要是東晉,有的特性;南北朝全都有。而東晉所有沒有的特性,南北朝也全有。

    比如胡人稱雄,胡人在西晉時候內遷做大,在十六國時期紛紛建國,在東晉和南北朝時期就統一了北方。比如豪族政治,從漢末就有,到了曹魏走向制度化,到了兩晉被八王內亂和五胡亂華折騰了一番,到了南北朝時期仍舊一直延續。

    三國和曹魏釋放了滿滿的資訊量,南北朝則釋放了天文數字的資訊量。所以,夾在這兩座大山之間的西晉,還能有什麼特性可言?

    西晉在公元280年滅東吳,東晉在公元317年建立,總共不到40年的統一時間。這就是西晉的統一特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西晉統一隻是暫時,自三國以來的大分裂仍舊是主旋律。所以,統一了的西晉,也沒能展現出什麼個性十足。

    02.晉朝或兩晉,並不是什麼美女,所以自然無人回頭、無人關注

    秦帝國二世而亡,但是在秦始皇和秦二世之間卻爆發了天量的資訊。大秦帝國個性十足。統一就是第一個特性,因為結束了春秋和戰國的百年混亂。然後,北卻匈奴、南服百越,拓展了傳統帝國的統治極限。再後,三公九卿制、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開馳道直道以及修萬里長城,大秦帝國平地起高樓,做了太多開創性的事業。

    但是,兩晉呢?特別是統一了的西晉。除了晉武帝的風流韻事、石崇王愷比富以及精英們的空談玄學,西晉就真得沒啥可供後世繼承和借鑑的東西了。

    所以,西晉不是美女。

    西晉不僅不是美女,而且還把自己妝點得特別醜。小冰河期確實來了、胡人也的確內遷了,北方胡人有南下的慾望。但是,在西晉以前,中原收拾胡人,從來就沒慫過。也就是在八王之亂以後,五胡才開始亂華,而且亂得一塌糊塗。好好的中原山河,留給了胡人,而統治精英卻沒有一點骨氣,只能衣冠南渡。

    當然,還有東晉,東晉就更不是什麼膚白貌美了,而且更醜。士族當軸的時候,東晉是士族的天下,皇帝和朝廷就那麼回事,可有可無。士族不當軸的時候,晉孝武帝本來可以一展宏圖,結果卻被張貴人用被子悶死了。起因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一句戲言,說自己要寵幸年輕俏嬌娃,暗損寵妃張貴人太老了。然後,張貴人就把東晉皇帝給弄死了。更弔詭的事,等新皇帝繼位,張貴人竟然啥事沒有。這就是東晉的時代政治。後世王朝別說從中汲取什麼經驗,就是從中吸取什麼教訓都難。因為這夥人的水準太低。

    03.兩晉勾不起後人的興趣,你看不到什麼意義

    讀歷史、學歷史,這太嚴肅。咱們就是抱著一種尋找奇聞樂事的心態來玩歷史。就是這種心態,你都不想搭理晉朝。

    暴虐荒淫的君主,五胡十國的胡人君主以及南北朝的青春期小皇帝,比兩晉不知道邪乎多少。

    大開大合的戰爭,三國亂世以及南北朝的南北較量和東西較量,不知道要比兩晉精彩多少。

    英雄主義的故事,西晉還能知道一個名將杜預,東晉也就一個聞雞起舞的祖逖,但是之前的三國和之後的南北朝則是數不勝數。

    所以,兩晉不僅釋放的資訊太少,也就是特性太一般,而且即便釋放出資訊,也沒人願意搭理它。因為它的特性不鮮明,資訊不顯耀。

    歷史真實是鋼筋混凝土,歷史意義是建立起來的宏偉大廈。我們所接收到的歷史總是有意義的歷史。或者說只有具備歷史意義的歷史真實,才讓我們“夜讀春秋”。但是,兩晉提供了什麼歷史意義?它所能提供的歷史意義,三國和南北朝全都有,而且非常深刻。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讓你有一種輪迴的感悟。中原與草原的博弈,中華民族在戰爭與和平中融合,這裡面不僅有感悟而且有智慧。但這是南北朝。所以,什麼情懷、什麼感悟、什麼智慧,全可以跟兩晉沒關係。把兩晉從中國歷史中拿去,讓三國和曹魏直接接續五胡亂華和南北朝,你都感覺不到有什麼突兀和違和。

    晉朝,沒有特性。即便有,之前的三國和曹魏、之後的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不僅包含了它的全部特性,而且比它更深刻。

    晉朝,也吸引不到關注。沒有多少情懷激盪的故事,也沒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關鍵是這個時代是一堆醜陋的磚頭搭建了一座毫無意義的大廈。

    一群司馬家的傻皇帝、一眾墮落的豪門士族、一場又一場八王之亂般地蠢操作,對於晉朝,我們還能說點兒什麼。要是從他們的失敗和教訓中去總結和汲取高階智識,你需要把你的智商水準拉到很低。所以,既然我們都是一群自視甚高的碌碌凡人,那我們還是到別的時代尋找高階智識吧。

  • 8 # 師言永珍

    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誕生了很多朝代,人們大肆推崇大一統的秦漢、唐宋、明清。其實不管一個朝代持續時間長短都有值得後人推崇的先進之處和可以借鑑的地方。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朝代非常特別,這就是晉朝,它延續的時間不短,幾乎和漢朝一樣,但歷史上的記載相對較少。

    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1、王朝的建立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戰爭,得來非常的容易。

    歷史上有名氣的朝代都是經歷過血雨腥風而建立,期間英雄豪傑輩出,開國皇帝明智、果敢,朝代的建立是民心所向,國家也會越來越好。但西晉不一樣,它的建立歸功於司馬懿,他窮盡一生積蓄力量,在公元266年三國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驅逐了曹操的孫子篡奪皇位,自己稱帝。 後來一舉殲滅風雨飄搖的東吳,完成了統一。

    2、國家治理水平落後,成就太少。西晉在治理國家上面不光沒有進步,還倒退性的讓貴族特權再次登上了歷史舞臺,推翻了秦漢時期的郡縣制。同時由於國家建立太容易,使得作為統治者的司馬家族完全沒有體恤民情的使命感,並且為了維持“皇族血統”推行近親結婚,導致繼承者痴傻無能。

    例如西晉的第二位皇帝、晉惠帝司馬衷,面對地方鬧饑荒、餓死多人的災情,問大臣:“人怎麼會餓死呢?”大臣解釋到:“因為沒有糧食吃啊。”晉惠帝呆呆的問:“何不食肉羹?”大臣被他弄的哭笑不得。

    還有一年夏天,司馬衷與隨從在池塘邊聽見青蛙叫聲,他覺得很奇怪,問隨從這些咕呱亂叫的東西是為官或是為私?隨從就說:“在官家裡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裡叫的,就是私人的。”

    3、王朝亂世時間長,皇帝沒什麼存在感。像司馬衷這種連常識都搞不清楚的人,怎麼能夠治理好一個國家?上位者無能的表現使得很多權貴階層爭權奪利,爾虞我詐,最終發生了八王禍亂,攪得天下雞犬不寧,歷時16年之久才慢慢平息。

    相比於其他朝代,真的很難找出來值得炫耀的功績。

  • 9 # 青言論史

    這個怨不得別人,要怪就怪司馬家的這些人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搞政治鬥爭欺負孤兒寡母沒問題,真打起仗來個個都是膿包。

    眾所周知,魏明帝去世以後不久,司馬懿就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殺掉了曹爽,逐漸掌握了曹魏的大權。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有樣學樣,把老曹家一代目、魏武帝曹操的那一套全用在了曹操的子孫上。等到司馬家三代目司馬炎上臺的時候,便急不可耐地逼迫魏元帝禪讓,自己做了皇帝。

    十五年後,晉軍攻破建業,吳國滅亡。從此三分歸於一統,晉武帝司馬炎也成為了歷史第二個、也是僅有的四個一統天下的皇帝之一。但是這份和平和統一持續了多久呢?十年。

    十年以後,公元290年,晉武帝駕崩,著名白痴皇帝司馬衷繼位。伴隨著他的上位,緊接著就是八王之亂的開始。而八王之亂,毫無疑問就又是漢末軍閥混戰的翻版。

    偏偏這些司馬們個個都是膿包,自己家裡打架打不過別人就請外援。偏偏請的外援又都是不懷好意的傢伙,比如劉淵,一個漢化程度非常深、又以漢朝的外孫自居,天天惦記著攻到長安恢復漢祚的匈奴人。

    劉淵來了,但是他也就不想走了。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屁股後面還跟著一票人,甚至這些人都不是匈奴人,他們有羯人,鮮卑人,羌人,氐人,這五個民族合稱五胡。而他們帶給中原的除了一場又一場浩劫以外,還有一個副產品,就是“衣冠南渡”。

    從此,中國開始陷入了巨大的分裂,持續了近三百年,直到隋文帝滅陳才告一段落。晉朝的十年統一,自然就顯得不值得一提了。

  • 10 # 愛和自由9

    首先,晉朝存在時間短,大一統時間短,其次,晉朝的政治制度不為後世所喜,晉朝就是世家大族統治,皇帝僅為世家傀儡,皇權最弱,這樣的朝代後世皇家不喜歡,自然很少提,而五胡亂華是整個漢族之殤,更不為讀書人喜歡,而後隨著世家貴族的權利進一步被削弱官員們也不願意提起這樣一個朝代,唯恐被皇帝認為有二心,後來隨著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胡字更是成為忌諱,五胡亂華則不被統治者所喜,皇帝不願意提,官員不願意提,世家不願意提,讀書人也不願意提,而平民百姓就更不會想這麼遠,自然存在感就差,提起這一百五十年都匆匆一筆帶過,唯恐那句話犯了忌諱一命嗚呼。

  • 11 # 燕過紫禁城

    西晉作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並不算多的大一統王朝,得到的關注卻極少。不僅在各大一統王朝中最低,甚至相比於春秋戰國、曹魏、蜀漢、劉宋、北魏、後唐、南宋等等亂世中的非大一統政權,存在感也非常低。

    1、作為大一統王朝存在時間較短

    西晉作為大一統王朝僅存續37年,只比秦朝(14年)高,與隋朝的時間相仿。作為統一王朝存續時間過短,存在感自然偏低。

    2、喪失大一統後的長期亂世

    相比於秦、隋這兩個短命的大一統王朝,西晉的一大特點是其滅亡後,中國大地上進入了長達270多年的東晉十六國-南北朝的大分裂時期。而秦、隋朝滅亡後,經過短暫調整,即進入漢、唐的另外的大一統時期。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西晉比秦、隋從感性上更稱得上“曇花一現”,存在感低也是自然了。

    3、歷史和人物脈絡的相對混亂

    第三,由於西晉滅亡後,中國大地進入長期的混亂分裂時期,特別是北方進入了漫長的五胡十六國時代,相關的政權變化、歷史脈絡、人物出現,都顯得過於凌亂,是中國歷史上歷史和人物脈絡最為紛亂的時期,讓後人很難短時間內讀懂、也很難有興趣有耐心瞭解下去,這也從一個方面導致了造成這一局面產生的西晉存在感偏低。

    4、開國君主的能力

    此外不能不提到西晉的開國。與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及其所領導的統一六國、以及楊堅、楊廣等人統帥下的統一戰爭不同,西晉的統一,更大程度上並非司馬炎的功勞,而是建立在前期兩位一流牛人:曹操、司馬懿打下的基礎上。沒有曹操、司馬懿打下的非常良好的基礎,以司馬炎的能力恐很難統一。

    作為開國君主,司馬炎的能力不僅與秦始皇、劉邦、劉秀、楊堅、李淵、朱元璋等大一統王朝開國君主存在較大差距,即使和如曹操、苻堅、劉裕、李存勖等非大一統王朝的開國之君比較,也有明顯差距。

    而西晉滅亡後,東晉更是完全建立在世族基礎上,君權的影響和作為空間都不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導致在司馬炎統一全國的程序中,相關的事件、鬥爭的複雜、精彩程度,遠不及其他大一統王朝。

    5、三國文藝作品的間接影響

    最後,也不能不提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漢末三國時代的文藝作品的間接影響。這類文藝作品的一大特點,是前期精彩紛呈,而所謂“三分歸一統”則是最終的結局,著墨很少,也給人一種乏善可陳、平淡無奇的印象。

  • 12 # 禪心音畫

    1.概況

    晉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完成統一。後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國勢漸衰,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北方陷於混亂,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2.成就

    ①封建制度方面

    晉朝最早實行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行政的管理方式,在封建社會歷史上首先設立了門下省,把侍中提升到執政地位,新設立中書侍郎、中書舍人職位以增強中書省地位。

    還首次設立了督護的職位,這是同時具有軍事指揮、行政監督性質的官員,在性質上已經類似現代的政治委員。

    在民族政策方面是執行了廣泛的優待少數民族的政策,也是最早實行賦稅依遠近逐步降低,以及按照人口年齡劃分稅賦,對婦女和兒童等次丁也進行優待的政策,這些都是在封建社會有利於人民的政策。

    ②生產經濟方面

    土地政策實行的佔田、限田制度是古代均田體制的早期嘗試。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發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中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

    晉朝的造船技術已經達到了能建造乘坐兩千人的大型船隻的能力,東晉時期實現的每畝稅二升、三升的賦稅也是中國古代最低的賦稅之一。

    晉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早設立國子學的朝代,與政府的太學不同,是更高一級的國家學府,以政府官員和貴族子弟為教育物件。隋朝時改稱國子監,以後一直延續到清朝。清朝設立宗學,教育皇族,也是在國子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晉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把書法作為教育課程普及的朝代,並且最早設立了書博士傳授書法。文化方面的辭賦、詩歌、繪畫以及相關理論方面都有可以稱道的之處。

    ④科學技術方面

    晉朝是古代最早發現歲差的朝代,虞喜發現的歲差為後來測量、計算更精確的歷法打下基礎。後來祖沖之編訂新曆法時首次把歲差的理論付諸實踐。在製圖學上,裴秀也首次制定了六法制圖的標準,為繪製更精確的地圖打下基礎。

    晉武帝時期太史令陳卓編訂的星圖彙集了二百八十三宮,總計一千四百六十四顆星,是古代重要的天文資料,建立的天宮體系長期作為天文學基礎。

    3.負面影響

    晉朝社會風氣倡導奢侈,君臣賽富。皇帝賣官,並且從全國挑選美女,充實後宮。百官上行下效。這種風氣自晉武帝司馬炎開始就盛行,貫穿整個晉朝。再加上晉武帝大肆分封王公諸侯,終於爆發了“八王之亂”,死傷大量平民百姓。

    從八王之亂到永嘉之亂,繼而導致後來的“五胡亂華”,帶給中華民族300年災難,使得漢人做了300年的亡國奴。東晉明知北方的漢人陷入了水深火熱當中卻不願意北上解救同胞,一直到了隋朝的楊堅出現後才結束了這個悲劇。正是因為如此,現在的人才對晉朝深深的厭惡,一個連老百姓都能輕易拋棄的朝代又怎麼能讓人愛起來呢?

    故,晉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無功掌權,弒君篡位,驕奢淫逸,毫無建樹,第一個被外族滅國的國家,晉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這個是歷史學界給晉朝的統一論調。

    4.總體上說

    晉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有貢獻的歷史時期,那些為中華民族發展作出的成就和傑出人物也永遠值得我們紀念。

  • 13 # 男人研究所

    對於一般人而言:

    因為晉朝的電視劇拍的少,導致大家產生了晉朝的存在感很低的錯覺。其實很多人對於歷史的瞭解和認識都是從影視作品上得知的,又有多少人真的涉獵過晉書,讀過陳寅恪、唐長孺、週一良等等等等先生們的作品?

    對於歷史專業的人而言:

    晉朝存在感絲毫不亞於漢唐宋

    從五胡亂華可以探索中古以降民族之融合變遷

    從門閥制度可以研究士人階層與中國古代之政治狀況

    從名士談玄可以研究中國本土哲學,從佛教之輸入可以研究佛學,從二者的交融可以研究文化的揚棄

    研究書法又怎麼能繞過王羲之、王獻之呢?

    研究中古科技史的又怎能繞過火藥呢?

    等等等等,就不一一贅述了,給你推薦些關於魏晉的資料吧,因為要了解晉朝,需要在那個時代裡邊去了解,多看些大家的著作,能幫助你很好的瞭解那段歷史

    政治史方面

    萬繩楠、何茲全(以上老一輩)、仇鹿鳴(魏晉)(仇神好像在本史區蠻有名的,也懶得誇了)、陳勇(前趙)、蔣福亞(前秦)、李憑(北魏前中期)、張金龍(北魏)、祿耀東(北魏)、樓勁(北朝史)、呂春盛(南北朝後期)、王怡辰(北齊)、何德章、黃慧賢、牟發鬆(以上三位產出比較平均)、胡鴻(意識形態)、魏斌(雜)、陳爽(北朝史)、章義和(南朝地域集團)、柳春新(三國)、王永平(孫吳政治)、魯力(劉宋)、 李濟滄(東晉)、權家玉(魏晉南朝)、韓昇(對外關係)、谷川道雄(北朝隋唐)、川勝義雄(六朝)

    制度史方面

    宮崎市定(九品中正制)、胡寶國(魏西晉九品中正制)、張旭華(九品中正制)、汪徵魯(選官)、陳長琦(官品)、嚴耕望(地方行政制度、北魏尚書制度考)、樓勁(文官制度)、祝總斌(宰相制度)、張金龍(禁衛武官)、王仲犖(北周官制)、嚴耀中(北朝制度史尤其是北魏前期)、張興成(兩晉宗室制度)、張鶴泉(北朝爵制、軍制)、高敏(軍鎮制度)、陳俊強(魏晉南朝、北朝隋唐恩赦制度)、陶賢都(霸府制度)、楊鴻年(漢魏政治制度)、王東洋(考課制度)、葉煒(官吏分途)、谷霽光(府兵制度)、謝重光(僧官制度)、洪武雄(蜀漢制度)

    世族門閥方面

    王永平(魏晉南朝士族)、王伊同(北周士族)、韓樹峰(本時期的邊境地帶豪族)、陳爽(北朝大族)、範兆飛(北朝士族)、毛漢光(專注統計一百年,他的資料為很多學者節省了大量的收集資料時間)、魯西奇(南朝宗王)、仇鹿鳴(仇神的個案以小見大法。。)、越智重明(六朝貴族制)

    多讀書,多思考,問些有價值的問題,像下圖這種問題,回答之多,收藏之多,叫人大跌眼鏡,我覺得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去思考我們這個國家的未來,如思考人生的疑惑,以史為鑑,以人為鑑,而不是問些無聊的問題。華人的素質已經跌落到如此的地步,是我們國家的不幸。不好意思扯遠了。

  • 14 # 大千趣生活1066

    晉朝的皇帝,除了開國皇帝司馬炎有點能力,其餘都很昏庸。

    從266年司馬炎篡魏計算,西晉僅存在51年;從晉滅東吳280年算起,則僅立朝37年;從滅吳到五胡十六國開始計(304年),則僅僅24年。

    歷史上也有其他短暫的王朝。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王莽篡漢建立的新朝(9年-23年),還有隋文帝楊堅建立的隋朝(581年-619年)。

    但以上這幾個朝代雖然短暫,但滅亡後亂世並未持續很久,隨後建立的王朝又都是穩定的強大王朝。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相爭,劉邦擊敗項羽202年建立西漢;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劉秀趁勢而起,掃平群雄,公元25年建立東漢;隋末天下群雄並起,李淵在晉陽起兵,618年稱帝建立唐朝。

    然而西晉則不同,滅亡後是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中國經歷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大動盪,大浩劫。究其原因,司馬家族要揹負很大的責任。

    有人說:司馬氏“得國不正”遭到報應。

    司馬氏受曹氏三代重用,然而卻忘恩負義,奪了曹氏的天下,還殺了曹氏的皇帝曹髦,這在以“仁義治天下”的中國是很難被認可的。

    但是,“得國不正”的朝代並非僅僅司馬氏的晉朝。秦國是周王分封的諸侯國,但秦國滅了宗主國周王室;隋朝是楊堅篡奪外孫之位所得;唐朝是李淵造反建立的,李淵是皇帝的親戚;宋朝是從孤兒寡母手中搶奪的。甚至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透過殺死親哥哥而奪得皇位的。以上都“得國不正”。歷史上普遍認為“得國正者唯漢與明”。

    有人說:戎狄內遷導致五胡亂華。

    魏晉時期,北方漢族人口銳減,胡族內遷形成高潮。內遷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歷史上稱為“五胡”。當時中國北部、東部和西部,尤其是幷州和關中一帶,居住不同社會階段的的少數民族,“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百萬餘口,“戎狄居半”。

    但是,在漢族先進文明影響下,這些內遷的外族逐漸由遊牧轉向農業定居,胡漢文化相互影響滲透,當然會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在中原王朝強大的情況下,少數民族不會掀起大的亂子。比如西晉武帝司馬炎時期鎮壓了鮮卑族的叛亂,馬隆擊殺了禿髮樹機能;甚至在他傻兒子晉惠帝時期,西晉也鎮壓了匈奴族的叛亂,孟觀擒殺了齊萬年。

    即使在三國分裂時代,魏蜀吳單獨都可以掃滅少數民族的作亂。曹操滅了東胡的烏桓,張遼斬殺首領蹋頓,郭淮鎮壓羌族叛亂殺死首領餓何和燒戈,毌丘儉擊滅高句麗焚燒丸都城;蜀國鎮壓西南夷孟獲和高定的反叛;吳國討平山越,攻滅交趾。

    那麼,司馬家族究竟什麼原因引起天下大亂而被史書詬病呢?

    一、腐化墮落是誘因。

    然而,這一幕大好之景僅僅維持了10年。

    晉王朝是世家大族的政權,世家大族是地主階級中的特權階層,腐朽貪婪,這樣很快西晉社會的矛盾便激化起來。

    晉武帝司馬炎是一位非常安於享樂,荒淫奢侈的皇帝,同時也很好色。勵精圖治沒幾年就腐化了,他釋出命令在民間蒐羅美女,後宮的宮女和妃子超過了一萬。

    上行下效,下面王公大臣爭相模仿,鬥富攀比之風日漸盛行,最有名當屬石崇和王愷鬥富了,司馬炎還加入其中,幫助王愷和石崇鬥富。國家統一不久就開始顯露出敗亡的跡象。

    二、“八王之亂”是根因。

    司馬宗族吸取了曹氏的教訓,大封諸王。曹魏政權採取強幹弱枝的策略,嚴格限制曹氏宗族的諸王影響朝政。嘉平元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處死曹爽及其親屬和親信後,曹氏宗族對此卻毫無辦法。

    司馬炎大封同姓諸王,都掌握地方的軍權。但是,這種做法又致使諸王尾大不掉,野心脹大,最終釀成了“八王之亂”。

    第三,選儲失敗和選妃不當是導火索。

    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是個白痴,智商極低,在皇帝位子上鬧出不少笑話,歷史上最有名的是,臣下向他報告說某地因遭荒年百姓多被餓死,他卻反問“何不食肉糜”?司馬炎也知道自己兒子弱智,但由於種種原因他不聽群臣的勸告,立他作了太子。一個弱智如何治理好國家?

    司馬炎原本希望太子娶名臣衛家的女兒,認為衛家的婦女有賢淑傳統,長得苗條美麗,面板嫩白,而且擅於生兒子;而賈家婦女歷來妒忌,長得矮小丑陋,面板糙黑,又歷來生子不多。但賈充的妻子郭槐用金銀賄賂楊皇后以及皇后左右的侍從,最終使得賈充的女兒賈南風成為太子妃。

    賈南風,又稱惠賈皇后、賈后。西晉的開國元勳賈充的三女。貌醜而性妒,專權而好淫。賈南風在皇后位置十年,因晉惠帝懦弱無能,她殺死國舅楊峻害死楊太后,殺死輔政大臣而得以專權。後毒死太子司馬遹(yù)。引起司馬諸王不滿,在政變中被趙王司馬倫廢黜殺死。其專權與失勢是引發八王之亂並最終導致戰亂升級的導火索之一。

    “八王之亂”之後,晉朝實力大減,導致五胡亂華,中原大地戰亂頻仍,生靈塗炭。中國陷入了天崩地裂的三百年。直到581年楊堅建立隋朝。

    東晉偏安一隅,強臣弄權,把持朝政,皇帝毫無存在感。末代皇帝被宋武帝劉裕殺死,恐怕是作為晉高祖的司馬懿想不到的吧?

  • 15 # 明月照邊關

    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是司馬懿透過篡位奪取的曹氏江山,但是自古成王敗寇,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是晉朝在得到江山以後的表現,就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而且因為自己的混亂統治,差點給漢民族代帶來了滅頂之災。

    265年建國至400年滅亡,一共經歷135年,其中西晉是大一統王朝,東晉屬於偏安江南的六朝之一,

    西晉定都洛陽,先後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316年被北方少數民族滅亡,317年西晉王室南下,致使北方大片國土倫入異族之手,廣大的北方民眾幾乎被異族殺絕。

    更奇葩的是,晉朝的15個皇帝裡面,除了開國皇帝司馬炎少有能耐之外,其他的是一個比一個廢物,一個比一個無能,3個被毒死,2個被捂死,4個莫名其妙的早死,其餘的要麼傻,要麼呆,要麼傀儡。而且晉朝竟然連著出了兩個傻子皇帝,西晉的司馬衷是典型的傻子皇帝,正因為他的愚蠢痴傻,致使不服調動的八王發生了內訌,而到東晉以後,竟然又出了一個傻子皇帝司馬德宗,真是奇葩的不能再奇葩了。

    在晉朝統治中國的135年裡,就開國皇帝司馬炎還算可以,其餘的14個是一個比一個廢物,致使中國北方長期陷入混亂,社會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北方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長達100多年,幾乎滅絕於異族之手,這些都是敗司馬家族所賜。因此史書上也就沒有過多介紹晉朝的歷史了。

  • 16 # 國際名場面

    晉朝本是繼秦、漢之後完全統一九州的新興王朝,也是三國曆史最終的結局,然而緊靠三國曆史的晉朝,在人們心中也總是存在感不強,我想,這大概要歸於下面兩個原因。

    一.得國不正

    中原王朝自古以來都有一種非常講究正統的濃烈意識,我們看看在晉朝以前,大禹兒子啟因為他父親治水的功勞而建立夏朝,是有民心基礎的。後來夏桀殘暴,商朝取而代之,也是順乎民意。商朝末期紂王殘暴,於是周朝取而代之,又是妥妥的政治正確。

    秦朝從弱小崛起,一步步滅六國兼併天下,建立一種中央集權的新秩序,具有無比非凡的進步意義,大家也都心服。秦末動亂,項羽開歷史倒車,最後被漢朝取代,也是得國正當。西漢滅亡後,王莽搞得天下大亂,人心思漢,位面之子兼大魔導師劉秀光復日月,建立東漢。

    但是到了晉朝這裡,皇位就變得不正當起來了,晉朝是靠著司馬懿的發跡,掌握軍權發動政變,架空了曹魏,最後在步步恐嚇緊逼乃至弒主之下,迫使曹魏讓出了最高統治權,這才建立的晉朝,可以說這個王朝從骨子裡就流淌著一種黑暗陰謀的血,是靠不正當的手段摘取了本屬曹魏的果實,因此歷來都不怎麼受知識分子的待見,因此才有了竹林七賢那樣明明身懷大才,卻一心避世的人。

    當然,有朋友會說,這種靠架空皇室欺負孤寡而改朝換代的事從曹操開始就在做了,話是如此說沒錯,曹操也的確因為這個事被世人罵到現在。不過曹操跟司馬氏的區別還是有的,曹操是在軍閥混戰、漢室名存實亡的時代,一步一個腳印,一塊地盤一塊地盤自己打下來的,他的地位不是靠陰謀政變而是靠實力爭取來的,而司馬氏則是在曹魏統治穩定之下,趁人不備突然背後一刀,攫取了權位。到後來還發生了弒主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開了後面朝代陰謀殺人惡劣奪權的風氣,中國早先的理想主義政治模式算是被晉朝玩廢了。

    二.國史悲劇

    按說靠不正當手段上位的也大有人在,關鍵在於後來的統治是否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像唐朝,開國正當性也受到一定質疑,唐太宗上位也是有悖倫理,但是唐朝後來的繁榮興盛與強大,足以抵消這一切,反而讓人覺得“還好李世民成功上位了”,是的,我們對一個朝代的評價,除了政治合法性之外,主要還是看它的成就如何。

    然而很不幸的是,晉朝且不說比不上盛唐吧,就是比晚唐估計都爛,晉朝是中國歷史第一個驗證了“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八個字的大一統王朝,也是第一個丟失半壁江山被逼到南方苟活圖存的大一統王朝,真的很難讓人想象,幾十年前分裂的三國時代,尚且能保持對外威懾力,怎麼統一之後反而成這種樣子?或許曹魏、蜀漢、東吳隨便哪個統一了,都不會爛成這樣。

    總之,晉朝的時代發生了一些客觀上的歷史進步,但更多的是悲劇.......具體我就不談了,大家都明白,總之傳統華夏地區遭到了有史以來的沉痛打擊,不論從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都嚴重挫傷了中原人的精氣神,甚至有被滅族的危險,並且開啟了長達近三百年的亂世,也由此成為許多人不願提及的一段歷史,既然大家都不怎麼說起,因此這段歷史普及度就更低了。

  • 17 # 色國丞相

    1、政局太過複雜,敘事難度大。

    兩晉都不太平。西晉統一沒多久就是八王之亂;而在東晉偏安南方的同時,北方一直存在著好幾股勢力不停地演變。要理清一條清晰的時間軸,讓普通人輕易瞭解這段時期的歷史,對作家們來說是一個很困難的挑戰。至今好像也還沒有一本質量上乘又通俗有趣的書描寫這段時期歷史的。

    2、傳奇人物

    雖然有傳奇的英雄人物(慕容兄弟、王猛、桓溫等等),但這些人物之間互相交手不多,巔峰期幾乎完全錯開,不像三國、楚漢那樣,那麼多針尖對麥芒的高手對決、神仙打架,因而故事很難精彩,就不容易吸引人。

    3、競爭力不足

    這個就不用多解釋了,打不過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甚至多數時候連北伐的心氣都沒有,後人都不想提這段時期的歷史。

    4、教科書存在感低

    首先從歷史書來看,兩晉歷史不知因何種原因而不被講得很深,沒很多考點,基本就是一筆帶過,學生基本只知道“魏晉南北朝”就過去了。

    然後從語文書來看,和漢、唐、宋相比,兩晉文壇很少有能被現代人容易學習的好作品(我不是說沒有好作品)。很多人未必懂或者對歷史有多大興趣,但九年義務教育唐詩宋詞還是要學不少的,這樣一來唐宋的存在感根本就不可能滴。但兩晉呢?能說出幾個謝靈運、左思之類名字的人其實已經算鳳毛麟角了,在最可能被人熟知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裡,晉朝簡直難被人提及,存在感低也是自然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瓶梅》作為一本禁書,在古代屢次被禁,為何現在又稱為研究物件,稱為文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