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莓愛旅行
-
2 # 英武
隨著伊拉克“人民動員力量”再次遭到襲擊,接下來伊拉克作為博弈點,美伊關係將會更加緊張,而蘇萊馬尼在中東的情報網路和代理人(組織)將可能發動低烈度、範圍廣的區域性報復與衝突!
美伊在伊拉克鬥下去,俄羅斯、土耳其自然不會無動於衷的,而利比亞、東地中海的局勢也會因為美國專注於與伊朗纏鬥而發生更多的變化!
1.最新報道伊拉克的“人民動員力量”有3輛車的車隊遭到襲擊,造成6人死亡。但“人民動員力量”否認有領導人遭遇襲擊。而在前一日的襲擊中,伊朗“聖城旅”最高指揮官蘇萊馬尼、伊拉克“人民動員力量”的副指揮官穆罕迪斯也被暗殺!要知道,“人民動員力量”在伊拉克是控制區域最大,武裝人員最多的組織!
2.美國不想失去在中東的影響力,而隨著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遭到圍攻,為了能夠穩住跟腳,必然需要一個強勢的反擊,尤其是在面對土耳其一再妥協,被土耳其踩著紅線落地S400,特朗普的總統形象太軟弱了,這樣下去,美國在中東的打手以色列不滿意,而猶太人集團必然也不滿意特朗普,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強勢反擊了!
只是,這種反擊帶來的後果,估計白宮推特首席特朗普都沒有預估到!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馬上發文說是“致力於緩和局勢”並找英國和某大國通報,表明美國的態度。是不是有點兒怪怪地?
3.談談中東未來的局勢發展吧:
(1)美國不想太軟弱,伊朗不能太軟弱。這種情況下,本來作為伊朗希望“伊核協議”能夠繼續存在,而美國需要強硬表現來獲得特朗普自己的利益集團的支援,為了大選年。所以,伊朗哈梅內伊接班人蘇萊馬尼被暗殺,必然會反制,有限制、可控制的有底線的反制!而美國已經在增兵750人到中東的基礎上,有快速部署3500人到中東,甚至未來雙航母或者三航母到達波斯灣周邊也不要大驚小怪。
(2)也就是說:不論美國還是伊朗,這個時候不會直接停下來,甚至走到談判桌的。美國國內大選形勢不允許,伊朗及地區的民眾憤怒讓伊朗領導人不可能就此罷休。而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人民動員力量”、葉門胡賽武裝甚至其他國家的武裝組織,是否能夠全部聽伊朗的話,甚至有組織會有過激行為,也實屬正常!
(3)俄敘聯軍對於伊德利卜的收復會加快,而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援的反對派武裝估計也厄運難逃了!而對於發生在伊拉克的美國與伊朗的纏鬥,伊朗、俄羅斯不會袖手旁觀的。即使極端的想法,發生了美國與伊朗面對開戰,其實長遠來看美國是真正的陷入了泥潭!所以,美國不會也不敢直接與伊朗開戰的!
(4)因此,代理人戰爭或者衝突將不可避免!而美國在中東的代理人就不好找了!要知道,當年打擊極端組織,蘇萊曼尼是絕對的悍將,還與美國並肩作戰!
(5)歐洲此刻不會站出來幫美國說話的,而俄羅斯與歐洲國家的“北溪-2”號工程或許會迎來逆轉,甚至快速推進!
理由很簡單,如果蘇萊馬尼在中東和全球的情報網路和代理人實施行動,估計特朗普的商業帝國時不時有爆雷就成為可能,甚至出現人質綁架也不是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就需要跟普京協調,讓普京作為中間人與伊朗進行說和。而俄羅斯也可以趁機跟美國進行利益交換,“北溪-2”就真的可能加速了!
(6)土耳其在利比亞和東地中海將可能趁機加速佈置,為未來獲得更大利益而冒險出擊!
拭目以待!
-
3 # 一號風手
目前美、伊這輪新的衝突,最多就是讓伊拉克陷入混戰狀態,不會波及到其他地區,也不會引發波斯灣地區的大動亂。
美國殺死伊朗最重要軍事指揮官蘇萊曼尼,伊朗也放出了很多狠話,揚言報復,很多人也許覺的中東要變天了,其實事情並沒有你們想的那麼嚴重。
美國針對的只是伊朗在伊拉克的力量,試探重新奪回伊拉克的控制權而已,並非要與伊朗全面開戰。伊朗揚言報復,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對美國以及國際社會的明碼要價。
總的來看,美國並不想與伊朗大動干戈,而伊朗的確受到了損失,需要給國民一個交代,也需要美國以及國際社會給予他足夠的損失補償,所以伊朗放狠話是很正常的。
如今中東局勢是否升級的主動權在伊朗手裡,伊朗採取什麼樣報復的行動,決定未來中東局勢的走向。
但是伊朗如果使用激烈的報復行動,有可能導致美、伊朗全面開戰。與美國全面開戰對伊朗並沒有任何好處,因此就算伊朗報復美國,對不會使用那種會導致局勢上升為戰爭的手段。
以伊朗過去一一慣的作風,他會使用一種既可以讓美國難堪,又可以讓國民出氣,還不會引起全面戰爭的手段。在歷史上伊朗就幾次透過扣押美華人質,讓美國下不了臺,因此假如伊朗一定要報復美國的話,那麼使用“人肉票”是最好的方式。
當然了,伊朗不會隨隨便便的去抓幾個美華人,現在最有可能就是透過某種方式,合理的俘虜美國士兵,然後進行羞辱,或者是“合理”的擊落美國的一些“違規”飛行的飛行器,或者是小船艇。
但是無論伊朗怎麼報復,都會限定在美國能夠忍氣吞聲的範圍之內,不會超出這個範圍的。
伊朗目前最迫切的事情是恢復經濟,恢復與全球的自由貿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藉著蘇萊曼尼的死,伊朗的確需要放一些狠話,並且製造中東局勢一定程度上的緊張感,這種緊張感有可能會上級到讓中東隨時爆發戰爭的狀態,也只有這樣才能迫使世界上一些國家突破美國霸權的壓力與伊朗恢復正常的經濟貿易。
在中東戰爭爆發給全球各國帶來的損失面前,各國才會忽視被美國製裁所帶來的損失,也只有這樣各國才會為了避難受到更大損失與伊朗恢復經貿合作。
伊朗能夠利用蘇萊曼尼的死,達到這個目的,這得看伊朗怎麼操作。假如世界各國不主動配合伊朗的話,伊朗最終也只能吃下這個啞巴虧。
-
4 # 一線天
美國定點在巴格達機場清除掉了伊朗革命衛隊一位舉足輕重的將軍,讓美國和伊朗劍拔弩張的僵持局面,進入了戰爭的前奏。如果美國和伊朗雙方繼續這樣"禮尚往來"地硬拼下去,那中東的局勢及走向極可能就是伊朗戰爭的爆發,美國將糾集其盟友國家,即以色列、沙特及親美的海灣國家,對伊朗進行海陸空立體攻擊,旨在推翻伊朗現政權。而德黑蘭政府也不會坐以待斃,會傾舉國之力進行抵抗,與之遙相呼應給與支援的有敘利亞政府軍、伊拉克境內的反美武裝、黎巴嫩的真主黨及巴勒斯坦軍事力量、葉門的胡塞武裝,或許還有阿富汗的塔利班。而這一局勢走向,正是國際社會不希望看到發生的。所以,在國際社會的努力斡旋協調下,如果美國和伊朗能自我剋制的話,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那大規模戰爭爆發的可能性還是很小的。但是,從目前伊朗的強硬態度看,避免大戰發生的期望還是不易樂觀的。
回覆列表
如何把握錯綜複雜的中東和平程序 每當人們談到"中東",腦際中浮現的總是"戰亂與流血"。的 確,中東局勢長期動盪不安,且複雜多變。國外一些學者把複雜 的中東局勢喻為捉摸不定的"政治流沙",就是來自中東地區的資 深學者和分析家也認為,沒有人能預料到中東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例如,去年底敘利亞、以色列恢復了中斷多年的談判後,國內 外媒體都作了重頭報導,有的報刊稱其為"拉開了實現中東全面和 平的大幕",也有的甚至稱"中東和平正在邁過最後的一坎","20 00年是實現全面中東和平的一年",在媒體看來實現全面和平似乎 已經指日可待了。然而敘以只進行了兩輪"程式性"談判,第三輪 談判被無限期推遲。1月底開始的巴以關於"最終地位"的談判儘管 有美國的介入也同樣無果而終。而2月初因以色列軍人在黎巴嫩南 部受到襲擊,以軍對黎巴嫩的貝魯特等城市的電廠和民用設施進 行轟炸,此後又對真主黨在貝卡谷地的基地進行了空襲。中東局 勢出現近乎"戲劇性的變化"。 儘管如此,我們認為中東問題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均有其 客觀發展規律。由於中東問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增加了其非 理性成份和多變性,但並非完全無規律可循。那麼,以下幾個方 面則是認識、瞭解、把握當前中東和平程序發展態勢的主要因素 。 關於阿以衝突的分期問題 雖然阿以衝突是一個尚未完結的矛盾衝突程序,但對延續長 達半個多世紀的阿以衝突進行整體考察和分期研究將有助於把握 阿以衝突的發展態勢,使我們對阿以衝突發展動向的分析更客觀 、更貼近事實。 根據阿以衝突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特點,其發展程序大致可 以分為三個階段(時期):即全面對抗階段,戰略相持階段,政 治解決階段。 一、阿以衝突全面對抗階段(20世紀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1947年聯合國透過的"分治決議"、1948年以色列國的成立和隨 即爆發的巴勒斯坦戰爭揭開了阿以全面對抗的序幕。這一時期的 特點是阿以雙方在政治、經濟方面針鋒相對的鬥爭:在1950年召 開的阿拉伯聯盟理事會上通過了共同防禦條約,明確規定了阿拉 伯對以共同立場,在1967年召開的第四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上 進一步確定了對以色列的"三不政策"(不承認,不和解,不談判 )。 在軍事方面的激烈對抗,包括著名的四次中東戰爭:1948年 的巴勒斯坦戰爭,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爭,1967年的"六·五" 戰爭,1973年的"十月戰爭"。 在這一階段阿拉伯國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阿以衝突發展 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 二、阿以衝突戰略相持階段(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埃及 前總統薩達特1977年底的耶路撒冷之行,打破了阿以雙方長期全 面對抗的格局,開始了部分直接談判。阿拉伯國家對"埃以媾和" 先是採取抵制和制裁措施,進入80年代後逐步放棄了長期堅持的 對以"三不政策",實際上就是默認了以色列的存在及其在1948年 戰爭期間佔領的土地。阿拉伯國家在對以立場上的現實主義歷史 性轉變,對沖突發展程序有著重大的影響。而以色列仍然採取強 硬立場,甚至在1982 年發動侵略黎巴嫩戰爭(又稱第五次中東戰 爭)。阿以衝突也由此進入一個衝突與談判交織、鬥爭波瀾起伏 的戰略相持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初期,阿拉伯國家仍處於阿以衝 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後期產生角色易位,以色列逐步成為矛盾 的主要方面,主導著衝突的發展程序。 三、阿以衝突的政治解決階段(90年代初至今)。以1991年 10月在馬德里召開的中東和平會議為標誌,阿以衝突進入了政治 解決階段。阿以雙方都認識到戰爭和對抗無法解決阿以衝突,從 而使雙方對沖突的立場均有程度不同的變化:阿拉伯國家進一步 表明願在聯合國決議的基礎上、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解決衝突, 以色列也願意"有條件"的談判。雖然阿以之間小的衝突至今不斷 ,但釀成大規模戰爭的因素已明顯減少,特別是作為阿以衝突矛 盾的主要方面--以色列對阿戰略的轉變,使政治解決衝突成為這 個階段的"主旋律"。馬德里中東和會開始的中東和平程序不是阿 以雙方的應急策略調整,而是阿以衝突進入第三階段後的邏輯發 展。因此,就其總的發展趨勢來看有著不可逆轉性。 以色列對阿總體戰略 在長期的衝突、鬥爭中,以色列由西亞一隅的小國發展成為 中東地區的強國,特別是它同美國結盟的外交戰略使其綜合國力 得到"擴充套件",一改過去被動挨打的局面,成為阿以衝突矛盾的主 要方面,在中東和平程序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分析以色列對 阿拉伯總體戰略對把握中東和平程序走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阿以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阿拉伯國家(就整體而言)遠 遠超過了以色列,即以色列處於劣勢。但是如果就每一個阿拉伯 國家同以色列進行比較的話,以色列則處於優勢地位。以色列深 知在力量對比上的這種微妙關係,特別是阿拉伯各國在自身國家 利益上的"差異性",所以在對阿總體戰略上,無論在處於全面對 抗的戰爭環境中還是在複雜的和平談判中,始終堅持對阿拉伯國 家採取"各個擊破"的戰略。曾幾何時,以色列"各個擊破"的戰略 在阿以衝突的戰場上屢試不爽,在和平談判中也已經多次嚐到了 甜頭。馬德里中東和平會議的開始階段(即確定阿以和談的程式 階段)以色列一直堅持同有關阿拉伯國家進行"分組雙邊談判", 反對阿拉伯國家提出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以此來消弭阿拉伯國 家的整體優勢,並使自身在"整體"力量對比中的劣勢轉化成在分 組雙邊談判中的"優勢"。此後在同阿拉伯國家的具體談判中,以 色列為了自身國家利益始終堅持強硬立場,當同某一對手的談判 受阻或陷入僵局時,便尋求在同另一對手的談判中實現某種進展 或突破,從而形成對其他對手的影響和壓力。去年底敘以恢復談 判便是"故伎重演" ,而今年1月底啟動的巴以關於最終地位的談 判也恰恰是在敘以第三輪談判無限期延期的背景下開始的。 阿拉伯國家雖然清楚得看到了其中利害關係,但終因阿拉伯 世界是由20多個獨立主權國家組成的,其對以政策和立場也因自 身國家利益的差異而不盡相同。如果說在阿以全面對抗時期阿拉 伯國家還能夠保持相對一致的"統一陣營"的話,1978年埃以簽定 的"戴維營協議"則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嚴重分裂。90年代阿以衝 突進入政治解決階段後,儘管阿拉伯國家之間也常有協調,但再 也無法組成對以"統一陣線",整體優勢自然也就消失殆盡。 自馬德里中東和平會議以來阿以和談已經進行了9年,約旦與 以色列簽定和平協議、實現關係正常化之後,阿以和談還剩下3組 雙邊談判(即巴以,敘以,黎以)。在3組談判中,以色列對任何 談判對手都處於優勢地位;在阿拉伯方面,敘利亞是最強的,黎 巴嫩由於同敘利亞保持著"特殊關係", 其對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 取決於敘利亞,巴勒斯坦則是比較弱小的。就此意義而言,任何 其他分組雙邊會談的進展都將在客觀上影響巴以談判,使巴勒斯 坦方面承受更大的壓力。 目前影響和平程序的主要問題 以下幾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影響著阿以和談進展,是分析中東 和平程序發展態勢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阿以和談面臨的棘手問題。馬德里中東和平會議以來阿 以和談也曾實現了一系列的突破、取得了許多重大成果,包括巴 以相互承認並簽署了《巴勒斯坦臨時自治原則宣言》(1993年) 、《開羅協議》(1994年)、《奧斯陸宣言》(1994年)、《塔 巴協議》(1995年)、《希伯倫重新部署協議》(1997年)、《 懷依備忘錄》(1998年)、《沙姆沙伊赫協議》(1999年)等一 系列重要協議,以及1995年以約簽定和平條約、實現關係正常化 等。但從總體來看,已解決的基本上屬於相對次要的"外圍"問題 ,而遺留下來的問題則是更棘手的核心問題。例如巴勒斯坦在本 土建國與其疆域劃定問題、耶路撒冷問題、戈蘭高地問題、水資 源問題、巴勒斯坦難民以及猶太移民定居點等都是十分敏感的問 題,涉及到阿以各方自身國家利益,必然是錙銖必較,本身就增 加了談判的難度。有的問題(例如耶路撒冷問題,它不僅是猶太 民族的精神象徵,也是伊斯蘭聖地,涉及到世界穆斯林的情感問 題,阿拉伯國家還專門成立了耶路撒冷委員會)恐怕還不完全是 雙邊談判可以解決的。 ——雙方在力量對比上懸殊造成的困難。弱者在談判中沒有 討價還價的籌碼、沒有太多的迴旋餘地;強者同樣很難心甘情願 地交還曾經用武力、甚至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奪取的土地等既得 利益。儘管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業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支援, 1988年在阿爾及爾宣佈建國後已經得到100多個國家的正式承認, 但卻苦於沒有實力:迄今為止尚未明確其疆域、沒有正式定都, 也沒有正規的軍隊,甚至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主權國家"。 也正因為如此,阿拉法特多次宣佈要在巴勒斯坦本土建國。而巴 勒斯坦問題恰恰是阿以衝突的核心問題,巴以談判中將涉及諸多 敏感、棘手的問題。這種"理與力的背離"狀況,使巴勒斯坦在這 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中始終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 ——法律程式上的障礙。1980年以色列議會曾透過立法宣佈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恆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一年後又通過了在戈 蘭高地實施以色列法律的法案,從立法上完成了對兩地的"吞併" 。1999年1月,以色列議會又三讀透過"戈蘭高地法案"。該法案規 定,以色列從戈蘭高地的任何撤軍行動都必須得到議會批准並經 過全民公決通過後方可實施。以色列是實行議會民主制國家,也 是中東地區法律體系比較健全、民主程度比較高的國家。那麼在 阿以和談中所涉及的耶路撒冷問題和戈蘭高地問題就必須面對以 色列業已存在的立法和法案。這就意味著以色列如果不透過新的 立法(至少是立法修正案)或全民公決,任何一屆政府也無法解 決耶路撒冷和戈蘭高地問題。而在目前以色列國內右翼勢力仍很 強大的情況下,恐怕很難順利清除法律程式上的障礙。 ——以色列執政聯盟面臨司法調查的麻煩。今年1月27日以色 列總檢查長宣佈,就以色列執政聯盟"只有一個以色列"涉嫌在去 年大選中非法收取鉅額捐款一事展開司法調查。自然也使人們想 起當年右翼勢力為了牽制拉賓,對其夫人在國外存款(據說只有 2萬多美元)問題進行調查。此前,以色列國家審計總長向議會提 交了一份調查報告,認為巴拉克和他的助手利用某些"非贏利組織 "籌集競選經費,嚴重違反以色列有關法律。並據此要求對"只有 一個以色列"聯盟處以1370萬以色列謝克(約350萬美元)的重罰 。有報導說,實際上以色列各政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非法籌集競 選經費"問題。但在中東和平程序正處在"非常關鍵"的時刻,對以 色列執政聯盟進行司法調查,就很難排除"黨派鬥爭的色彩"對和 平程序產生的不利影響,當然它也反映出以右翼在國內仍有相當 大的勢力。 此外,還應該看到,儘管美國是推動和平程序的主要外部力 量,但它既無法做到"大包大攬",從自身利益出發也無意如此。 更何況克林頓總統任期已近尾聲,美國國內通常稱此類總統為"瘸 鴨",不僅指政治路程不會走太遠,其政治影響也要"打折扣"。 ********** 綜上所述,去年敘以談判在中斷多年後再次恢復、今年巴以 關於最終地位的談判再次啟動,使陷入僵局的和談走出"死衚衕" 、"和平列車"繼續前進,當然是好事。但是,由於目前面臨的問 題個個都十分棘手,所以敘以談判因安全安排和戈蘭高地撤軍承 諾等方面的分歧嚴重而中斷,巴以雙方先後進行了約20次關於最 終地位的公開或秘密談判也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客觀地講 ,中東實現全面和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敘以談判、還是 巴以談判都有許多十分棘手的問題有待雙方透過談判、討價還價 、妥協才能解決,期間的艱辛、曲折、甚至反覆在所難免。而現 有時間表期限內恐怕很難全部解決文中提及的所有棘手問題,如 果能達成某種框架或原則協議就已經是十分可觀的成果了。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