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請您勿吸菸
-
2 # TG西門慶
趙括其實是個不錯的將領,只是可惜碰到了比他更有才華 經驗的白起而已。
當時趙軍45萬,秦軍後期總共投入差不多60萬。
趙軍擅長進攻,但是秦軍擅長防守,廉頗進攻受挫,轉型防禦。
整個戰爭持續時間長達兩年。
當時秦國總人口差不多500萬,前線60萬大軍在打仗,後勤補給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是趙軍這邊沒有經過變法改革,它的後勤壓力更大
長期對峙之後,趙國的後勤補給撐不住了,全華人餓肚子給趙軍送糧食啊。
所以實在沒辦法,臨陣換上趙括,想主動出擊速戰速決。
可惜這邊秦軍換上了白起,結果趙括就失敗了。
古代中國打仗不像遊牧民族,背上刀拿上弓箭騎上馬就過來打,它們不過是野蠻人而已,打不過就馬上跑。
中國古代大戰後勤補給很重要。
整場大戰下來,秦軍傷亡過半,趙軍全滅。
另外說一句,這個坑殺,的坑,不是挖坑埋了的意思,而是坑蒙拐騙的坑,就是設計坑騙,然後殺了。估計是當時秦軍宣傳趙軍投降不殺,然後趙軍真的投降了,然後秦人違反諾言還是殺趙軍了。
求關注!
-
3 # 南朝居士
顯然不是,你看長平之戰雙方兵力就知道了。
趙軍45萬人,全軍覆沒,秦軍呢?秦軍保守估計是過了百萬的,而且死傷過半,
這是白起指揮的戰爭,如果趙括是“紙上談兵”,那白起何須百萬人參戰,還死傷過半?
“秦昭襄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下達全國動員令,徵調秦國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應戰,加封應徵者爵位一級,他親赴河內督戰,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
“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
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
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
-
4 # 一個人的歷史
紙上談兵,牽強附會
首先紙上談兵這種說法並不是《史記》裡面寫的,《史記》裡只記載了趙括之母對趙王說兒子喜歡妄談軍事輕言生死,不是大將之才的話。況且在戰國時期,根本就沒有紙,因此紙上談兵這種說法顯然是後世人的說法。
趙奢之功,趙括之謀趙括其人到底是不是隻懂軍事理論,沒有實際的戰鬥經驗呢?答案是不是。趙括之父趙奢被封為馬服君,主要的戰績就是對秦軍取得的勝利,而趙括一直做為父親的高階參謀,趙奢的很多勝利得益於兒子的謀劃。
謀斷互換,經驗為要但是趙括做為主帥的機會確實是第一次,這其實是一個身份轉換的問題,因為以前趙括的身份是高參主謀,謀劃好了由主帥決定就行了。現在是主帥主斷也就是要做決策,主謀需要的是思路,主斷需要的的是經驗,顯然在這個方面趙括是缺乏經驗的。
勇字當先,家國之責趙括面臨的局面是敵強我弱,面對的對手是戰國時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白起,能獲勝才是奇蹟和神話。結局要麼是趙括一戰封神,要麼就是白起繼續不敗。我想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做為趙括贏的可能性很小,輸的可能性卻最大。但是趙括沒有退縮,與其說是勇氣,還不如說是對家國的責任和使命,他不想辱沒馬服君之名。
長平之敗,國力使然知其不可而不為是智慧,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勇氣。趙括臨危受命體現了其勇氣,面對殺神白起力戰而亡,秦國雖勝亦是慘勝。趙國長平之戰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國力使然,非一人之過,趙括不過是個背鍋之人罷了。
-
5 # 歷史風暴
趙括是一位優秀的青年將領!
紙上談兵指的是趙括這個人軍事理論紮實,但是不能學以致用,這是片面的。趙括是一位軍事理論強,指揮能力也強的將領。
我們先不看秦軍在趙括上任後偷偷臨陣換將,換上了秦國第一名將白起。只看趙括在整個長平之戰的表現。長平之戰趙國出動了45萬大軍,俗話說人上一萬無邊無沿,人上十萬扯地連天。45萬大軍所佔的面積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類的可視距離。在古代通訊不順暢的情況下,這麼多人能夠被有效管理,不發生混亂是一個極其困難的事情。而趙括做的非常棒,即便是被秦軍圍困數十天,全軍也沒有潰散,更沒有炸營。直到趙括死後趙軍才投降,這說明趙括的管理能力是極其出色的。
除了管理能力,趙括的應變能力也極強。當攻打秦軍壁壘不利,被秦軍輕兵擊敗的時候。趙括迅速指揮趙軍築壘自保,與秦軍進行對峙。這一策略和廉頗如出一轍,所以,假如秦軍沒有截斷糧道,趙括接下來也會和秦軍進入相互消耗的對峙階段。
從這兩方面來看,趙括的能力最起碼不在老將廉頗之下!
所以,我要做如下假設:
假如廉頗一開始對戰的是白起,我認為同樣會出現糧道被截斷的局面。迫使廉頗不得不率軍與秦軍大戰,從而被擊敗!
假如長平之戰一開始的主帥就是趙括,他的對手就變成了王齕。那麼在趙軍作戰失利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在長平和秦軍築壘對峙的局面!而王齕由於只會正面攻擊趙軍,讓趙軍糧道保持了通暢,趙軍能夠在趙括的領導下取得和廉頗一樣的戰果。
所以,趙括不只是紙上談兵,他的能力和廉頗相差無幾,足以稱得上是一位名將!
-
6 # 牛牛的事兒
應該說趙括作為謀士會成為非常優秀的人才,但是作為帶兵打仗的主將顯然缺乏帶團隊和實戰經驗,遇上不太優秀的將領可以慢慢磨練,但遇上老謀深算的優秀戰將白起,那就不會有二次機會證明自己了。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趙王為什麼要換將?廉頗作為久經沙場的戰將是適合打硬仗的,作為這場事關兩國生死命運的決戰來說(雙方都是兩國主力精英部隊,趙國應該是舉國餘力),應該說迫於戰場形勢廉頗的謹慎防守策略是正確的,長久以來,秦軍善戰,且經常打勝仗士氣高漲,一上來硬碰硬趙軍肯定吃不到好。所以廉頗採取以逸待勞的戰爭策略,想要消磨秦軍意志,司機尋找戰機,但這個策略是個雙刃劍,秦軍統帥不敢小看廉頗,於是雙方陷入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對兩國來說這種形勢都不好,即便敵我雙方僥倖取勝都會自損八百,兩國無論是高層決策還是後勤保障體系也都陷入焦灼狀態,雙方不僅比拼意志力同時也在比拼主動積極的戰略智謀。
兩國的君臣都在謀劃打破這種狀態,顯然主動積極秦國團隊採取了更加正確的謀略,一方面離間趙王與廉頗的關係讓趙王替換了廉頗,一方面暗中換上戰神白起重新凝聚士氣恢復軍隊意志力和進攻士氣。而趙王在疲敝的拉鋸戰後其實也是想重新聚集士氣改守為攻,但卻忽略了臨時空降的主帥與軍隊是需要磨合的,帶兵打仗需要熟知部下,且主帥需要有威望凝聚士氣,也需要管理團隊的各種綜合能力,這都需要時間鍛鍊,哪怕派一員同級副將都可挽回一些頹勢,奈何廉頗不服而趙國又不後繼之人,導致這場生死之戰成為一個老司機與新手之間的蹂躪戰。
而趙括至此也不再有第二次機會來證明自己並不是一個紙上談兵之人,其主要原因在於趙王並沒有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缺乏實戰鍛鍊的趙括來不及成長便背上了紙上談兵的千古笑話。
-
7 # 大相無形
的確,近來試圖為趙括洗白或翻案的現象屢見不鮮,不管我們是否誤解了、或對趙括真的存在認識不足,也不管是否有人為了譁眾取寵、或追求角度新穎,我想先問兩個問題:
趙括的戰略眼光很牛嗎?――大錯特錯!長平,秦趙韓三國之戰略要地,南韓國勢衰微無力經管倒也罷了,當秦奪取野王、使邯鄲屏障――長平成為“飛地”之時,趙括及趙國將領為何看不出秦的根本目的並不是野王、而是長平、進而威脅邯鄲??
這就如圍棋博弈時,己方的大龍忽然被對方拔子切斷,首先就要考慮突圍或做眼活棋,此時的每一步應手都事關存活、乃至輸贏!這是常人都懂的常識,為何那麼牛逼的趙括卻看不出來?其次,趙括欣然應允趙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乃秦軍主將並非白起。既然趙可以換趙括,為何想不到秦也可以換白起?這智商是不是令人捉急?這思維是不是已經僵化到“鈣化”了?假若真的事先也想到了秦會換白起,趙括在長平的表現就不是用蠢能形容了,他敗的也就絲毫不冤!
給國家安全造成巨大傷害、帶來極其嚴重後果,該承擔什麼罪責?長平一戰,使得趙“舉國縞素”!放眼全國皆為老弱婦孺,鮮有青年男子,足見戰敗後的慘烈景象。問題是,趙括縱然有天大本事尚未被世人所知,僅由此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如此巨大傷害、並因此徹底斷送了趙國命運和前程,不該受到指責、不該承擔罪責嗎?假若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還要為趙括辯駁,那是不是也可以說正是因為慈禧的“忍辱負重”才使中華民族得以延續、得以保留了崛起復興的可能?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8 # 泥土芬芳
謝邀!沒錯!“紙上談兵”這個成語說得就是趙括。司馬遷對趙括“紙上談兵"的評價是客觀中肯的,從所處的歷史時空和長平之戰的事實來看也不會錯。據史料分析,趙括“紙上談兵”之名在他受命指揮長平之戰前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趙括,王族血統,趙奢之子。趙奢乃趙國名將,著有兵書。趙括熟讀兵書,其父與其談論兵法亦不能勝。身為功勳王族之後,口若懸河,儼然胸有成竹,不免人人稱頌。然而其父卻不以為然,認為趙國如用趙括為主將,則必敗。知子莫如父,趙奢這樣告訴趙括的母親:“兵者死地,其(指趙括)輕言之。若以其為將,則亡趙必其也。"長平之戰前,秦將王翦屢屢攻趙,趙老將廉頗避其鋒芒,堅持防禦為主,至使秦有勁無處使。秦使反間計,讓趙王以為秦人害怕趙括,用趙括換下廉頗,秦則以白起換下王翦。趙括上任前,其母勸阻趙王道:l趙括不知攏絡軍心,末出征先置田產,和其父的作派不同,不宜帶兵;若用其帶兵,曰後有了過失請趙王不要牽連自己。果然,趙括改廉頗堅守為進攻,被白起用計大敗,趙括戰死,四十餘萬士卒投降後被坑殺。可見,讀再多的兵書,也要明白:兵者險地,必須體恤士兵,以人為本,靈活應變,後勤保障有力,才有打勝仗的可能,否則便是“紙上談兵”。
-
9 # 謝金澎
趙括的紙上談兵之說,是後人對他的總結點評無疑。趙括熟讀兵書戰策,其對軍事知識的瞭解,堪稱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
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奢曾評價趙括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趙括的父親馬服君趙奢為何這樣評價自己的兒子?是不是說趙括真的只會誇誇其談,不會打仗?其實不是的,趙括出身世家,典型的貴族少爺,雖然他知兵善謀,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經歷戰陣,對於軍事應用他只能沉浸在理論中。
趙奢一生征戰無數,都是在血與火的戰爭中成長起來的,知道戰爭的殘酷,更對“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有深刻的理解。所以趙括在他的軍事理論世界裡是具有一些浪漫色彩和書本思維的,一個實幹家和一個理論家在交流上肯定會出現爭議。因為未加應用的理論和戰場實際總是會有一定的偏差。
但是從趙括在常平之戰的表現和擔當來看,如果趙括能有實戰機會,既是一個帶兵有術的好將軍也是一個軍事思想很豐富的好謀士。
即便趙括是軍事天才,畢竟是在毫無實戰經驗下第一次領兵,而且是賭國運的大戰,面對的還是從士卒一路征戰,從無敗績的,戰國時期讓各國談之色變的,號稱人屠、戰神的武安君白起。
就憑白起一生的戰爭經驗,和幾乎不重複的各種經典戰例,一個從無實戰經驗的天才也夠的學。比如後世的軍事天才霍去病,漢武帝和衛青並沒有讓他一上手就指揮大兵團作戰,也只是讓他帶著小規模的精銳先歷練歷練。畢竟兵法要結合真實的戰場環境之後,才算是真正理解透徹。
所以,趙括不是一個毫無能力的書呆子,只是趙國培養、用人體制出現了問題。
-
10 # 讀史坊
不是。趙括之所以被後世認為是紙上談兵,主要是因為長平之戰。我們看看一下長平之戰的情況。
長平之戰初期,趙國的將軍是,廉頗,他打的是防守戰。廉頗的戰術不錯,但長時間的防守需要強大的國力做後盾,此時的趙國不具備這個條件。在這種情況下,秦國使用反間計,說秦國最怕的不是廉頗,而是趙括。這樣,趙王把廉頗換成趙括。
趙國換了將,秦王也偷偷地換了將,把王齕換成了白起,還當做一個軍事秘密讓人嚴守。從秦王這個動作,我們可以猜測,趙括應該是有一定的本事,不然,秦王為什麼換成重量級戰神將軍白起?
趙括完全改變了廉頗的戰略戰術,率領軍隊全線出擊。而他的對手白起則兵分兩路,一方面假裝失敗引誘趙軍深入,另一方面切斷趙軍退路,使趙軍糧道斷絕,被困在長平。
薑還是老的辣,年輕人趙括第一次出戰,本身經驗不足,還遇上個戰神白起,這隻能說是他的不幸。
在秦軍的嚴密防守下,趙括和他的軍隊只好在包圍圈裡修築防事等待援軍。這一等就是46天,援軍沒等來,軍糧也早沒了,趙軍出現人吃人的現象。46天,如果趙括只會紙上談兵,怎麼可能在戰神白起的包圍下斷糧斷援軍堅持46天?
援軍最終沒有來,趙括把他的兵馬分成四路,想突出重圍,但每一路都沒有衝出去,他自己也死在了秦軍的亂箭之下。趙軍失去了主帥,一下子亂了方寸,幾十萬人全部投降,後來被白起全部活埋了。
這場戰爭不單單是戰略戰術的較量,也是秦趙兩國實力和用人的較量。從秦王的臨陣換將保密,和被困堅持46天,我們可以想象,趙括還是有些能力的,只是他太年輕,不懂得戰爭背後的故事。
歷史歷來是成王敗寇,作為失敗將領的趙括,使趙國徹底失去了與秦國抗衡的機會,做個替罪羊,被腹黑成只會紙上談兵也是意料中的事了。
-
11 # 夢的精彩
“紙上談兵”有問題嗎?現在準備作戰前都會在作戰地圖前反覆演練,才會制定出作戰計劃然後去實施。趙奢從來沒有認為他兒子趙括沒有軍事才能,而是認為趙括談起戰爭過於輕鬆容易,這樣的性格會視戰爭如兒戲,會讓士兵白白死去。
一個從來沒有上過戰場而只讀過兵書的人有這種現象很正常,看看近期中國武術被西方自由搏擊打的稀里嘩啦就是例子。不是中國武術不行,是沒有經常的實戰演練怎麼能和天天在擂臺上搏鬥的人對抗。一旦動手哪還有一招一式,只剩下王八拳了。
趙括應該從底層做起,只有經過戰爭的洗禮,還會懂得戰爭的殘酷和可怕。讓他在兵書上學的知識反覆在作戰中演練,這樣在未來應該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統帥,才能與身經百戰的“殺神”白起來對抗,誰輸誰贏那就未可知了。
回覆列表
偉大的軍事家、文學家趙括為中華民族還是作出了卓絕貢獻的:
其一,由於趙括同志的自我犧牲精神,以5萬陣亡、40萬被阬殺的重大代價,換取了秦帝國主義約5萬將士生命(若真的秦軍傷亡過半達30萬人,秦軍早崩潰了;白起所謂亡者半,指圍攻邯鄲不下傷亡慘重之時),且以身作則、衝鋒在前,最終光榮戰死沙場,其精神可歌可泣;中華民族5000年,一仗損失45萬的將帥不少,但一仗喪失佔全華人口1/7的惟有趙括同志一人!
其二,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三代以來積累下來的舉國精銳全部心甘情願地追隨偉大統帥趙括同志殉葬,連訓練有素的基層軍官全都一掃而光,此後再沒有一支軍隊可以正面對抗大秦帝國的虎狼之師了,為大秦帝國的統一大業、復興使命掃清了道路,中華民族至少提前30年進入了封建社會;
其三,強烈譴責趙氏集團董事長趙孝成王同志!作為一個300年老店的家族企業老闆,打下的地盤小、糧草屯得少這不能怪你,畢竟其他競爭對手企業也很強大;可你居然在趙括同志糧道被斷、大軍陷入絕境之際,和談談不了,連向鄰居借點糧草都搞不來,致使趙括同志帶著40萬大軍捱餓46天!
其四,請大家切勿追隨趙氏集團前總經理廉頗!這傢伙是個徹底的“趙獨份子”,一貫逆祖國統一大業之時代潮流,在大秦將士陣前做縮頭烏龜,絕對是個反動派!有他在,45萬弟兄永遠都需要戰鬥或者在戰鬥的路上,永遠沒有安逸的日子可過!更令人氣憤的是,這老傢伙見死不救,前坑我後坑樂乘!雖然主力部隊、地方部隊都被我帶來了,但他不是還養了幾千門人嘛,再發動邯鄲的老弱病殘,肯定可以打通糧道,再來個前後夾擊,說不定可以全殲秦軍,幫我取得空前絕後的偉大勝利!
其五,強烈譴責無良殺神白起和王齕這兩個階級敵人!趙括同志初出茅廬,好歹讓他打打怪,刷刷經驗嘛,有這麼將人往死裡整的嗎?怎麼能斷我糧道、奪我大營、困我大軍呢?圍住就算了,馬上來攻擊啊、來單打獨鬥啊,非得餓我們46天再來甕中捉鱉,豈是英雄好漢所為?
其六,最強烈抗議、最最強烈譴責白起這個白眼狼、法西斯,置日內瓦公約於不顧,居然阬殺我方俘虜,比後世希特勒屠殺猶太人還殘忍!我方餓得兩眼昏花的40萬人,放下武器就是老百姓了,你不放虎歸山可以理解,但為了節省點糧食將他們全部殺光再挖坑埋了,至於下這毒手嗎?
我們鄭重宣告:我們不是標新立異,我們不是異想天開,我們胸懷大志,我們只是懷才不遇而已。雖然我們實事幹不來,但將責任推給老闆和上司、同事則很拿手,我們勇於挑戰數千年的歷史權威以顯示我們的獨立特行,我們絕對敢拿《大秦帝國》當作真正的歷史記載,進而否定《史記》《戰國策》。
最後,奉勸反對洗白趙括的同志們:請你們尊重現代作家嘔心瀝血的地攤文學佳作,請你們懸崖勒馬,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