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未濟
-
2 # 塘主說歷史
攻陷營隊長高順,忠心率真,可惜不得重用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高順為人清白威嚴,驍勇善戰,所領陷陣營七百餘人,逢戰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呂布軍中有很大的威望。並且高順十分忠誠呂布,屢次向呂布進諫忠言。可就是這麼一個人,卻得不到呂布的重用,這到底是為何?
呂布生性多疑,心胸狹窄呂布一開始是非常信任看重高順的。在部下郝萌起兵叛亂的時候,呂布在不知道究竟是誰在造反的情況下,直接選擇領著家眷逃到高順的軍營裡。由此可見,呂布是相信高順是絕對不會背叛自己的。
正是因為出現了手底下的反叛的事情,呂布為了防止高順對自己有異心,所以未雨綢繆,先疏遠高順,讓他在軍中的威望降低,這樣以後即便是高順反叛也不至於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呂布被人稱作三姓家奴,其實說的不無道理,為人不忠不義不說,而且還心胸狹窄、猜忌多疑。高順驍勇善戰,在軍中擁有極高的威望,這樣的人如果有一天背叛自己,那將會給自己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樣的結果呂布是決不允許發生的!所以呂布寧可不重用高順,也不給高順反叛自己的機會。
-
3 # 歷史見證人
高順是呂布集團的一名大將,可高順的經歷讓人遺憾,這樣一位有勇有謀、性格正直,治軍有方,綜合實力和未來的潛力絲毫不次於同僚大將張遼的高順未遇明主,早早的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話說“良禽擇木而棲”,漢末三國時期,很多的文臣武將,往往都是擇了好幾次“木”,比如張遼、張郃,如果他們沒有二次擇木,是不會成就後半身的榮光的。而高順不僅沒有要求擇木,就是俘虜他的曹操,也沒有給他擇木的機會,讓他選擇是否投降,可謂之讓人無比的遺憾,若高順能為曹操所有,憑藉高順的能力,他在實現自身武將價值的同時,封將加侯建立戰功,必不可少。那為何高順要跟隨呂布?為何呂布要排擠高順呢?為何曹操問都不問就斬殺了高順?
一、高順之所以跟隨呂布,是因為呂布斬殺了董卓,成了正義的代表公元198年,高順官職為中郎將,張遼官職為北地太守,而張遼的北地太守在李催、郭汜攻破長安之前,張遼就已被朝廷授予了此職,因此可以推測出,高順的經歷大致與張遼有點類似。由於在中央為官,被授予“中郎將”,“中郎將”按照職責,雖然低於將軍職位,但卻有統領禁衛之職。漢末由於朝政動盪,“中郎將” 的職責範圍不再限於統領禁衛,再結合高順在歷史上以正直威嚴著稱,因此高順早期在中央朝廷,應該是受到當時當權者的重用的。
由於公元189年,董卓入京,按照(董卓傳》記載,漢末大將軍何進與車騎將軍何苗被殺之後,中央軍無所歸屬,因此劃入董卓的勢力,但以高順的性格,就是留在中央也不會為虎作倀的。公元492年,王允、呂布計殺董卓之後,士兵們都高呼萬歲。說明此時呂布誅殺董卓是民心所向,是正義的舉動,董卓被殺之後,中央軍又從屬於了呂布,此時高順也理應劃入了王允和呂布的勢力。因此在李催、郭汜攻破長安之後,高順、張遼導人便隨當時誅殺董卓的英雄,正義的呂布一起撤出了長安。高順在呂布麾下之時,一直十分注重維護呂布正義的形象,也反映出高順對於呂布誅殺董卓這件事,是十分的讚賞和欽佩的。這也是高順為何心甘情願跟隨呂布的一個重要原因。
高順統領的部隊叫做“陷陳營”,軍紀嚴明,無往不克,戰鬥力極強。公元196年,郝萌謀反,呂布直接逃入高順軍營。這裡反映出了一是呂布深知高順的忠心,郝萌之亂,高順肯定是不會參與的,二是呂布知道高順軍營軍紀嚴明,軍營有人造反,高順的部隊肯定是臨危不亂,後來高順識破郝萌之亂,斬殺了郝萌,平定了叛亂。
公元198年,呂布命高順進攻駐紮在小沛的劉備,劉備告急,求援於曹操,曹操命夏侯惇率軍支援劉備。就這樣,在兵力並不在優勢,又面對兩面夾擊,還有攻城任務的高順不僅擊退了夏侯惇的援軍,還攻破了小沛,俘虜了劉備的家眷。雖然呂布擁有這樣的忠勇之將,但在呂布心裡並不為喜,反而十分擔憂。
二、呂布排擠高順,是因他較自負,不信任高順呂布的行事風格較為剛愎自用,而高順在歷史記載中,常常對呂布提出意見,《英雄記》 記載高順常常對呂布說“將軍你的很多行為不經過思考,因此失誤多的都數不過來”。高順性格是比較耿直的,呂布就是知道高順是好意,也受不了經常這樣被高順說,畢竟歷史當中像李世民那樣的賢主少之又少。反過來說,如果呂布有像李世民那樣胸懷,那最終的結局也不會以兵敗告終。
再結合呂布有殺董卓的經歷,讓呂布對於這位擁有獨立部隊的高順必然是十分的警惕,呂布自己也知道自己很多的行為並不理想,高順畢竟不是親兄弟,不怕一萬隻怕萬一,高順哪天看不慣自己了,把我殺了怎麼辦?其實這種擔憂,在漢末動盪的年代,也是人之常情,各個陣營都有兵變叛亂的記錄。《英雄記》記載,呂布後來奪了高順的兵權,給予了和自己有親屬關係的魏續,這也說明了呂布確實不夠信任高順。諷刺的是,最後叛變的是呂布信任的親信魏續,而與呂布一同抵抗到底的則是高順。對於奪權這件事,高順從來沒有怨恨過呂布,這也讓人更加的對高順感到遺憾,同時也說明了呂布不僅不識人,也不會用人。
二、曹操不給高順投降的機會,是因攻城艱難,要安撫將士公元198年,曹操率大軍包圍下邳,侯成、宋憲、魏續叛變,呂布、高順、陳宮三人最終被俘身亡。高順作為呂布集團的智勇大將,與曹操屢次交鋒,曹操不會不知道高順的正直和能力,為何曹操不像收服張遼那樣收服高順呢?
在正史當中,曹操攻破下邳是難度很高的,曹操圍攻下邳時,很久都不能攻克,部將士兵十分疲憊, 因此曹操萌生過撤軍的想法。這就說明了下邳城的抵抗十分的頑強。而下邳城內有誰?有呂布、陳宮、高順、侯成、宋憲、魏續,但沒有張遼。那張遼在哪?正史並沒有說明,但都明確記載了,張遼是在下邳城破後,曹操開始召降呂布集團散落將領時,張遼率軍主動投降的。
曹操圍攻下邳很辛苦,想必損失非常慘重,破城後,對於抵抗的人必然不會手下留情,侯成、宋憲、魏續三人主動投降了那就算了,為了安定軍心,堅定抵抗的呂布、高順、陳宮三人是必死無疑的,這也就是曹操為何不要高順的主要原因。曹操的軍隊損失慘重,勢必對高順等堅決抵抗的主將恨得咬牙切齒, 那曹操能留高順嗎?
另外,高順曾經率軍重傷過夏侯惇。夏侯停的眼傷,並不是由於曹性所傷的,而是高順部隊所傷的,夏侯惇和曹操的關係那是非常緊密的。夏侯惇受到如此之大的傷害,曹操肯定會對夏侯惇說,我一定會為你報仇,現在逮著高順了,曹操能饒了高順嗎?
高順也曾經攻打小沛,俘虜過劉備的家眷。劉備家眷被俘虜後,麋竺把自己的妹妹獻給了劉備當老婆,這說明劉備的老婆要麼是失蹤了,要麼是死了。而下邳之戰時,劉備在曹操麾下,曹操一直都想收復劉備,為得劉備之心,面對這個讓劉備家破人亡的高順,當然不會手下留情了。
結束語史學家曾評說高順的死是由於太忠心於呂布,而高順的忠義想必也是遠近聞名。曹操大概也知道如果開了問高順是否願意歸降的口,恐怕也是徒勞,反而可能還會讓攻城的將士產生憤怒的情緒。所以有那麼多的理由在,曹操就是再愛才,或者想過要收復高順,也不會去開這個口,不如果斷一些,直接處斬了高順。
呂布作為漢末最終失敗的一方軍閥,其部將的知名度和數量遠高於其他同類軍閥。但呂布不會用人,性格還較為自負,細看呂布部將,除了陳宮,軍中少有智謀之人,基本全為勇猛戰將,就是陳宮曾經也想過反叛呂布,所以可想而知呂布集團內部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呂布打來打去也沒有超出徐州地區的範圍之內的原因。麾下擁有高順、張遼這樣的一批智勇大將,終究也無法挽救呂布集團失敗的結局。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耿耿高將軍,清白有威嚴。
陷陣無不破,一往直如前。
何哀縛虎急,不語對阿瞞。
視死當歸去,壯士不兩全。
在漢末三分這個紛紜的亂世中,遍地危機四伏,而又處處充滿了機遇,各方豪傑林立,英雄趁時而起,湧現出許多叱詫風雲的梟雄,智略深長的謀士,運籌帷幄的帥才,還有馳騁疆場的勇士。
我們很多朋友愛讀三國,喜歡這個充滿了競爭的時代,有梟雄之間才略的較量,有謀士之間智慧的角逐,有猛將之間武力的對決。我們也喜歡上了其中一些人物:如忠義千秋的關羽,忠誠睿智的諸葛亮,爽直勇猛的張飛,永不言敗的夏侯惇等等。
也有一些人物是因為他們崇高的品行而得到了我們感佩和敬重,如百折不撓的姜維,堅執不屈的張任,還有這位堪稱那個時代軍人典範的高順將軍。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這麼一種“大叔”式的人物。平時不苟言笑,做事認真到了刻板而不通人情的地步,不善交流,言語無趣,生活儉樸,感覺上很難交往。但正是“大叔”維持著單位的秩序的穩定和正常運轉,是一個單位的中堅和基石,到了關鍵時刻,還是“大叔”挑起了重擔,衝到最前面翼護著大家。當危機來臨時,那些平素裡壯懷激烈、誇誇其談之輩紛紛離去,默默留下來陪著你度過狂風暴雨,不離不棄,陪你走到最後的還是這幫“大叔”。
高順就是這樣一個“大叔”。
大家都知道,呂布麾下有八名“健將”:姓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這其中張遼和臧霸各領三將,分為左右兩軍,這是呂布幷州軍的基本構成。而高順不在這“八健將”之列,而是獨領一軍。高順率領的這支部隊人數不多,只有七百多人,但兵士都是經過精挑細選,訓練嚴格,裝備精良,個個龍精虎猛,作戰勇猛,悍不畏死,戰鬥力極其強悍,稱為“陷陣營”。
與敵軍交戰的時候,張遼、臧霸這些八健將與敵軍正面對峙,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高順就出現了,他率領“陷陣營”向敵方最關鍵的部位直衝過去,一個衝鋒就將敵方陣營徹底沖垮,開啟缺口,後軍趁勢插入,打得敵人潰不成軍。這支“陷陣營”是決定戰鬥勝負的關鍵手。
所以雖然都說呂布“有勇無謀”,但那是從戰略角度上來定義的,如果僅從戰術角度分析,呂布無論點兵派將,還是戰鬥組織,他都是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我們知道呂布這個人生性比較率真,像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他貪圖享樂,嗜酒好色,生活作風奢侈,性格放縱,狂放不羈,嚴重缺乏自我剋制力。還總喜歡聽別人的奉承和吹捧,總是自以為是,聽不得別人的不同意見。
正如上面所述,高順是個“大叔”式的人物,他生活比較儉樸,“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不貪財也不好色,生活節奏極其單調,又勤於自律,和呂布是格格不入。看到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犯顏直諫,高順的說話方式又不討喜,呂布就對他是敬而遠之,儘量少和他交流,“知其忠,然不能用”。
但呂布可不傻。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這可不能混為一談。無論平時有多麼不喜歡一個人,但他只要有才能,忠於職守,就應該將他放到最合適的位置上,讓他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雖然呂布對高順很不喜歡,但他知道高順治軍嚴整,善於領兵打仗,忠心耿耿,呂布就始終讓高順掌控著他麾下這支最精銳的“陷陣營”,這是呂布的優點。受到呂布的冷落而毫不在意,始終保持忠誠,這是高順的胸懷。
那是個率真而心無城府的孩子。無論孩子怎樣的脾性,怎樣的難以調教,怎樣的疏遠和冷落,但對長輩來說,都能原諒,都能理解,仍然忠心地守護,默默承受,永遠都不離不棄。這是長者的胸懷和責任,“大叔”的關愛和忠誠。
麾下有狡譎善謀的陳宮,忠正剛毅的高順,智勇雙全的張遼、臧霸,還有能征善戰的一眾“健將”,呂布的實力也並不弱。但他過分驕狂自負,容不得他人意見相左,偏聽偏信,喜歡聽奉承和吹捧,他本人又缺乏足夠的戰略眼光,導致自己屢屢犯錯,往往錯失良機,道路越走越窄,直至走投無路。
下邳一戰,麾下部將宋憲、魏續、侯成背叛,呂布白門樓遭縛,高順、張遼、陳宮等也戰被擒,一同捆綁解往曹軍大營,大家都面臨著生死抉擇。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就在這生死存亡,貧富起落之際,我們最容易看到那一付付人間百態,人情冷暖。
呂布號稱為“天下第一勇士”,疆場之上所向披靡,無人能當。但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悍勇之氣盡失,一會哀求“縛太急,乞緩之!”一會兒又向曹操求降甘願為部將“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甚至還寄希望於劉備說情,“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
呂布雖然缺乏梟雄之才,戰略眼光淺薄,缺點甚多,但卻野心勃勃,權力慾望極強,意志堅韌,屢敗屢戰,是個打不死的小強,曹操絕不可能容許呂布有任何東山再起的機會。所以他是死定了,並不在於劉備之言。
陳宮當年在陳留捉曹放曹,救之棄之,輔佐呂布屢屢與曹操對抗。如今成為階下囚,陳宮一會兒是批判曹操“汝心術不正,吾故棄汝!”再埋怨呂布“恨此人不從吾言!”又牽掛自己的家人“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於明公耳!”話是說得挺多,囉哩囉嗦一大堆。
張遼開始是義正辭嚴,大罵呂布“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又罵曹操“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但關羽為他跪地求情,劉備再“攀住臂膊”,曹操棄劍“親釋其縛,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張遼馬上見好就收,立即就下跪投降了,還主動去勸降了臧霸。
陳登父子通敵,宋憲、魏續、侯成叛變,張遼、臧霸投降,呂布百般哀求,陳宮臨死喋喋不休。
高順被押上來的時候,曹操問他“汝有何言?”,而高順的反應只有三個字的描述――“順不答”。曹操勃然大怒,“怒命斬之”。
高順他是個真正的軍人,而不是個演員。他始終恪守著軍人的準則和底線,堅剛的脊樑骨裡沒有刻上投降和背叛的字眼。他不會為了求生而放棄做為一個軍人的尊嚴,更不會為了苟延殘喘而放棄自己的信念。“順不答”這三個字已經完全表明了高順蔑視的決心,這樣的人曹操是不會留的,也留不住。
這就是在生死存亡關鍵時刻的人生百態,那些你珍寵熱戀,彼此海誓山盟的人離開了你,那些平素裡前呼後擁的人背叛了你,那些大義凜然的人拋棄了你,那些絮絮叨叨的人也救不了你。
這一刻,只有那位平日被冷落疏遠的“大叔”高順是一語不發,陪呂布一同走上刑場。真正能陪你走完一生的人,從來都不會廢話。
-
5 # 貴君
說白了,這兩個人不屬於同類。呂布是個小人,見利忘義,心胸狹隘。而高順是個正直仗義、智勇雙全的正人君子。而君子不會始亂終棄,這就是高順忠於呂布的理由,但也註定了這個悲劇的發生。
回覆列表
呂布雖然不是很重用高順,但是卻知道高順忠心,還沒到排擠的地步,呂布還是信任高順的。
呂布認可高順的能力
呂布知道高順有能力,這也是呂布不敢重用高順的原因。高順統領著陷陣營,雖然只有七百多人,但是驍勇善戰,十分厲害。要是呂布不認可高順的能力,也不會讓高順統領陷陣營。後來呂布對高順有所提防,平時讓魏續統領陷陣營,魏續和呂布有親戚關係。但是到了打仗的時候,呂布還是把指揮權交還給高順。說明呂布知道高順的能力,並且認可他。只是沒到十分重用的地步,有所防備,但是還是會用他。
呂布信任高順
呂布知道高順是忠心的,但是呂布性格原因和他自己的經歷,就是不敢重用高順,但是到了危機時刻,呂布還是選擇相信高順。呂布的部下郝萌反叛,當時呂布並不知道是誰反了,只聽出來有河內人的聲音。在局勢還不明朗的情況下,呂布逃到了高順的營寨,其實呂布也在賭,但是他選擇高順而不是其他人,足以說明他對高順的信任。高順帶兵平定了叛亂,保住了呂布。兩人算是生死之交了,既然呂布在這個時候選擇信任高順,高順便很感激這份信任。
高順自身的性格原因
歷史上對高順的記載不多,對其性格的描述是為人清白有威嚴,這是十分正面的評價。這說明高順就是比較老實忠心的人,既然選擇跟了呂布,就不會再追隨別人,這一點從他拒絕投降曹操就可以看出來。高順多次勸諫呂布,說明他是真心輔佐呂布的。也正是因為高順剛正不阿,也可以說老實得有些傻了,尤其是在三國那樣的亂世裡,高順才更願意選擇呂布這樣的主公,而不是曹操,曹操確實奸詐,要不然也不會成為一代梟雄了。對於聰明的人,懂得局勢的人來說,曹操是很好的選擇,而對於高順這樣的老實人來說就是不喜歡曹操。就像項羽手下的大將看不起劉邦一樣,這和誰贏是沒有關係的,完全是性格問題。
高順跟錯了主公,呂布才能有限,又不聽勸,張遼投降曹操後有所建樹,成為五子良將,高順若是投降曹操,也必然會得到重用,那麼五子良將中必然會有一人被高順擠出去了,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