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唐朝明朝晚期都有兩個昏君都是這個稱呼,這是個貶義嗎?
85
回覆列表
  • 1 # 智慧推介

    諡號,是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概括評價。正所謂蓋棺定論,就是一個屍體的名稱。對於一椇屍體,已是過眼雲煙,還有什麼可追究的過錯?一個人一但死去,一切都歸零了,一了百了,放在今天的社會,我們的法律對於那些了決的貪官罪犯亦是不追不究,所以說諡號有貶義為不符合人倫常識。廟號有懷念記念或拜崇的因素,可不是一般街井市民能享有的!

  • 2 # 秦右史

    作為廟號或諡號,僖肯定有貶義成分。我們來看看這個字什麼意思。

    (1) 形聲。從人,喜聲。本義:喜樂

    (2) 同本義。僖,樂也。——《說文》。按,即喜字。因以為諡,故從人。凡周僖王、魯僖公、晉僖公、齊僖公 等。

    (3)有過為僖。——《周書·諡法》。

    (4)小心畏忌曰僖。——蔡邕《獨斷》

    從諡法看,“有過為僖”,意味著貶義。郭諶,後周僖祖,明憲皇帝。趙朓,宋僖祖,立道肇基積德起功懿文憲武睿和至孝皇帝,皆從此諡,立國較短,在位無功罷了。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呼往往和年號、諡號和廟號聯絡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廟號,隋煬帝就是諡號,乾隆皇帝就是年號。一般最早的皇帝諡號用得多,後來廟號多,明清則往往年號更深入人心。

    所謂諡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性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

    而廟號是東亞地區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由於後世皇帝諡號字數膨脹,且幾乎只要是後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父祖上美諡,故諡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廟號反而取代了諡號起到蓋棺論定的功用。

    對於帝王來說,像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褒諡。

    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漢惠帝、晉惠帝都是沒什麼能力的,質帝、衝帝、少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厲、靈、煬都是惡諡,哀、思也不是好詞,但還有點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後期君主,如明末崇禎皇帝追諡為思宗。

    政變中被推翻的稱廢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亡國君主稱末帝。另外孫權是個特例,他的諡號是大帝,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可以看出來,每個字有它獨特的內涵與意義。

  • 3 # 職場前沿思維

    僖作為廟號就是: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僖;有罰而還曰僖;剛克曰僖;有過曰僖;慈惠愛親曰僖;小心恭慎曰僖;樂聞善言曰僖;恭慎無過曰僖。

    總的來說,混吃等死無所建樹,但也沒有大錯的君王一般就是這個諡號。比如晉僖侯、齊僖公、魯僖公,唐僖宗。

    僖字其實沒什麼好不好,皇帝死後大臣按照皇帝生前的生送平給他取的,很少有貶義,一般就幾個末代皇帝才會有貶義的號,比如哀宗等。

    還有種無法定義的就是神宗,神宗一般是中性偏貶義的。代表性有兩個用王安石變法而流民四起的宋神宗,懶人皇帝明神宗萬曆。主要是後人無法定義或者難以定義皇帝的生平!

  • 4 # 雲在青天麻子說茶

    諡號制度形成,傳統說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書·諡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諡。王國維根據金文考釋得出的結論諡法應當形成於西周中期,到秦始皇被短暫廢止,漢朝即行恢復,直到清末;唐朝開始,所有皇帝的諡號都升級為廟號。

    君王的諡號為後世禮官對前朝皇帝一生的概括評價,所謂蓋棺定論;

    一般認為: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褒諡,

    而僖字微妙,屬於中等偏下可理解為--混吃等死,不務正業;

    可以選“僖”字的皇帝,一般有生平如下特點: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僖;有罰而還曰僖;剛克曰僖;有過曰僖;慈惠愛親曰僖;小心恭慎曰僖;樂聞善言曰僖;恭慎無過曰僖;

    唐僖宗李儇---賭球皇帝

    (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初名李儼,唐懿宗李凗第五子,母惠安皇后王氏,在宦官的支援下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李儇,並於鹹通十四年(873年)七月二十日唐懿宗駕崩柩前即位。時年12虛歲,是唐朝即位年齡最小的皇帝。文德元年(888年)死於長安,享年27歲,死後諡號為惠聖恭定孝皇帝,在位15年。

    僖宗生於深宮,宦官擁立為帝,雖其天資稟賦高超,然並無治國之道,光啟之後雖打算擺脫宦官,重振唐威,但為時已晚,唐王朝已經支離破碎,他一生經常逃亡,且有戲球選官的名聲,因此認為是“恭慎無過”而已。

    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生母選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檢異母兄。16歲即位,在位七年。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藥”身亡,終年23歲。諡號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廟號熹宗

    由於朱由校在位期間,魏忠賢閹黨專權,製造了“乙丑詔獄”、“丙寅詔獄”等冤獄,殘酷迫害明朝士人,不斷激起民變。罷免熊廷弼,致使後金攻陷瀋陽、遼陽,而最後還將堅持正確方略的熊廷弼殺害,傳首九邊,自毀長城,遼東戰局陷於重重危機,因此有過曰僖;

  • 5 # 夜話青史

    先來看一下這個字的意思:

    《說文解字》中寫道:僖,樂也。

    《周書·諡法》中對它的解釋是:有過為僖。

    諡號是用一兩個字對人的一生做出一個概括性的評價,類似於蓋棺定論。

    而僖在其中的解釋則是: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僖;有罰而還曰僖;剛克曰僖;有過曰僖;慈惠愛親曰僖;小心恭慎曰僖;樂聞善言曰僖;恭慎無過曰僖。

    題主提及的唐僖宗李儇只能說是恭慎無過而已,一輩子昏昏碌碌的過去,雖然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也勉強還算過得去。

  • 6 # 90後侃歷史

    此“僖”非彼“熹”

    唐朝晚期是唐僖宗李儇,而明朝晚期是明熹宗朱由校。此“僖”非彼“熹”,發音相似,但兩個字不一樣,意思也就相差很遠。

    在中國歷史上,人們稱呼以往的帝王幾乎很少直呼其名,往往都是朝代開頭,加上皇帝的廟號或者諡號,再或者年號。比如隋煬帝楊廣,“煬”是他的諡號。宋朝的時候,規定不可以給皇帝加惡諡,於是諡號不流行了。比如宋徽宗趙佶,“徽”是他的廟號。到了明清的時候,人們常常直接以皇帝的年號稱呼。比如清康熙帝,“康熙”是他的年號。

    “僖”字確實有貶義之意

    歷史上大王朝廟號為“僖”的皇帝不多,就唐僖宗李儇一個。把“僖”作為諡號的倒是有幾個。先來看看對於僖的解釋∶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僖;有罰而還曰僖;剛克曰僖;有過曰僖;慈惠愛親曰僖;小心恭慎曰僖;樂聞善言曰僖;恭慎無過曰僖。“僖”這個字其實還是捎帶一點貶義的。這從唐僖宗一生的事蹟就可以看出。

    唐僖宗李儇是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12歲便被宦官擁立為皇帝,在位僅15年,27歲便“暴疾”而亡。

    唐朝末年,朝局動亂。被宦官養大的唐僖宗,自然而然的不務正業。除了皇帝沒當好,在玩上馬球,鬥雞,圍棋,賭博等業務倒是很出名。在唐僖宗在位期間,爆發著名的黃巢起義,導致他顛沛流離到了蜀地,倒也活的安穩。雖然最後成功的鎮壓了起義起身返回長安,但是接下來更悲慘的事情發生,又爆發了襄王李熅內亂。唐僖宗沒辦法只得再次出逃,圍著長安周圍到處跑。最終,雖然叛亂得到平息,但也拖垮了唐僖宗的身體。沒過多久便“暴斃而亡”。

    雖然唐朝末年,政治動亂,年輕的小皇帝也無力迴天。但是僖宗在皇帝位也是無所作為,並且還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在位期間還爆發了黃巢起義。因此,有過曰僖,追封的廟號為“僖”。

    “熹”者,乃微弱晨光之意,意為痛惜皇帝早死,未能發出他的光輝,這是崇禎皇帝給的。但是縱觀天啟皇帝一生,也完全可以評價他為一個昏君。不務正業,又寵宦官魏忠賢,貪玩落水,導致自己年紀輕輕就死掉了。

  • 7 # 本初娛樂

    寫下文之前,先定個答案:在諡號中,僖不是貶義。

    在皇帝諡號中: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僖;有罰而還曰僖;剛克曰僖;有過曰僖;慈惠愛親曰僖;小心恭慎曰僖;樂聞善言曰僖;恭慎無過曰僖,作為古代的皇帝,慈惠愛親、小心恭慎、樂聞善言、恭慎無過,就算不是明君,但也絕非是個昏君,所以說僖不但不是一個惡諡,相反,僖是一個實打實的上諡。

    諡法初起時,只有美諡、平諡,沒有惡諡。善、惡諡號源於西周,周厲王因為暴政“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等被諡為“厲”,諡號的選定根據諡法,諡法規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義的字,供確定諡號時選擇。這些字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上諡一共有一百三十一個,包括:神、聖、賢、文、武、成、康、獻、懿、元、章、僖、景、 宣、明、昭、正、敬、恭、莊、肅、穆、戴、翼、襄、烈、桓、威、勇、毅、克、莊、圉、魏 安、定、簡、貞、節、白、匡、質、靖、真、順、思、考、皓、顯、和、元、高、光、大、英 睿、博、憲、堅、孝、忠、惠、德、仁、智、慎、禮、義、周、敏、信、達、寬、理、凱、清 直、欽、益、良、度、類、基、慈、齊、深、溫、讓、密、厚、純、勤、謙、友、祁、廣、淑 儉、靈、榮、厲、比、絜、舒、賁、逸、退、訥、偲、逑、懋、宜、哲、察、通、儀、經、庇、協、端、休、悅、綽、容、確、恆、熙、洽、紹、世、果、太,一般用於君子君親的。

    中諡一共十四個,包括:懷、悼、愍、哀、隱、幽、衝、夷、懼、息、攜、恤、願、儆,一般用於閔傷無後的。

    下諡一共六十五個,包括:野、誇、躁、伐、荒、煬、戾、刺、虛、蕩、墨、亢、千、褊、專、輕、苛、介、暴、虐、愎、悖、兇、慢、忍、毒、惡、殘 奰、攘、頑、昏、驕、酗、湎、僥、狃、侈、惑、靡、溺、偽、妄、讟、諂、誣、詐、譎、詭、奷、邪、慝、蠱、危、圮、懦、撓、覆、敗、斁、疵、饕、費,一般用於殲夷小人的

    上諡,即表揚類的諡號,如:“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

    中諡,多為同情類的諡號,如:“愍”表示“在國遭憂”、“在國逢難”;

    下諡,即批評類的諡號,如:“煬”表示“好內遠禮”,“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

    所以說,僖是一個實打實的上諡。

    可能有人質疑,如果諡是美諡,那唐僖宗怎麼解釋呢?要知道唐僖宗完整的諡號是惠聖恭定孝皇帝,他的諡號全分解開,都是在上諡裡,而且唐僖宗12歲繼位,27歲就在顛沛流離中病逝,所以怎麼說也跟昏君扯不上關係,因為他實在沒有成為昏君的資本。

  • 8 # 蕭大俠學堂

    諡號

    是人死之後,後人給予評價的文字。長短字數不定,或一兩字,或二十餘字,字數不定,情況較為複雜。諡號制度形成,傳統說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書·諡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諡。但是近代以來,王國維等根據金文考釋得出的結論諡法應當形成於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階段,這一說法得到廣泛認同。

    諡號分類 有褒揚性的美諡、憐惜性的平諡、貶義性的惡諡三種。美諡,如:莊、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平諡:如:懷、悼、哀、閔、思、殤,有點同情的意味。惡諡,如: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諡號{僖}之含義: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僖;有罰而還曰僖;剛克曰僖;有過曰僖;慈惠愛親曰僖;小心恭慎曰僖;樂聞善言曰僖;恭慎無過曰僖。

    意思就是毫無建樹,碌碌無為;混吃混喝,坐以待斃 ;但也沒有大錯的君王一般就給予這個諡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備託孤諸葛亮,到底有沒有安排刀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