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熙和
-
2 # 歲末30913274
謝邀。孩子不積極其實主要是家長沒有將孩子性格培養好。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喜歡玩,可以家長提出鼓勵措施,比如運動會參加了就去吃火鍋(反正他喜歡的),有名次就在加一點獎勵,比如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一本,讓他有獲得感。而真的取得名次過後的心理獲得感會讓孩子欲罷不能的。當然還有就是平時不要對孩子太嬌慣,該洗碗洗碗,該洗衣服洗衣服,只有從小明白生活瑣事,才能夠在學習上獲得更多的獲得感,這點其實非常重要。我班上成績好的孩子,競賽得獎的孩子的家庭裡都不嬌慣,並且還經常讓孩子主動分擔一些家庭事物,甚至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去當志願者。反而因為孩子讀書就一切將就孩子的,大多情況孩子成績平平,還對什麼都無所謂。
-
3 # Wind972561
謝謝邀請。從你的表述可以看到孩子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您不要太著急了,這些問題大多數孩子都有。愛玩是與生俱來的,不僅孩子,大人也一樣,區別只是大人能夠判斷利弊強迫自己在有工作有事的時候先放棄玩罷了。孩子的心智發展需要一個過程,現階段來說不斷沒有達到大人所期望的程度,這個可以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慢慢培養。另外,只完成老師要求的作業或事,其它不積極或是牴觸也是很正常的事,畢竟孩子還沒有真正明白學習的意義,這就要求家長耐心地教育。當然,方法有很多種,但不推薦強制性的要求,需要一點一點滲透。
上述問題我家孩子也有,現在五年級了,有了很大的好轉。我最常說的是——老師要求的只是最基本的東西,完成這些只能說打好基礎,想要更優秀就只能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社會需要人才,然而有能力的人特別多,當別人都在完成基本要求的時候你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達到了更高的水平,獲得的機會就更大。
再有就是培養孩子責任意識方面需要放手,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家長在關注自己。根據年齡段不同,我採用的方法也不同。對於我自己的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會提醒、要求他按時完成作業、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三四年級的時候大大減少提醒,改為隨機檢查,現在五年級就不檢查了,偶爾問一下,但不作要求,激勵性的語言通常是——這些知識、這些能力我已經擁有了,你還差點兒,想要達到或超過我的水平就只能靠你自己了,別人幫不到你,如果你不願意,那你長大以後會為你現在的決定買單,好壞都只能自己受著。
另外補充一下,我家孩子今年五年級,有一次我問他有哪些作業,週末有什麼安排,他回答之後我再問:“你知道我問你這些問題是什麼目的嗎?”“瞭解我的學習情況?”“不對。”“提醒我完成作業?”“不是。”“那是……有事情要先做完?”“對了!我不會再提醒你這類事情,因為那是你的事,你已經長大了,能自己管理好自己,我現在只關心你有哪些好習慣,哪些壞習慣,因為一個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身,壞習慣會讓你在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付出相應的代價,有些代價或許是很大的……”
總之,對孩子的教育不在一朝一夕,是長期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需要的是耐心與方法,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看一些相關的文章,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相應的方法,孩子也會在這上過程中給家長各種驚喜。
-
4 # Saturnlll
1.給男孩定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想要教育好孩子必須有規矩。比如:
錯誤的事情一定不能做,比如罵人、打人、偷盜等。當然,這些需要家長給孩子做出榜樣。
正確的事情一定做。比如,孝敬、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等。
生活的小事也要有規定。比如,用的物品要放回原處;吃完飯要洗手、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等;每天閱讀半小時書等。
有了這些規矩,家長還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跟孩子一起遵守。比如說讀書,說是每天讀就得每天,不能以各種理由推脫。我家孩子在這方面倒是挺省心的,可能跟我選的書特別喜歡也有關。叫“胡小鬧日記”,樂多多寫的,孩子是一邊看一邊咯咯笑呀,每天的閱讀絕對超過半小時了。
2.按照男孩的性格,因材施教。
小學階段的男孩性格往往是不同的。
外向的孩子,調皮的孩子,可能就需要家長壓一壓。
內向的膽小的孩子,就需要家長多鼓勵。
正如兒童文學作家樂多多說那樣“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按照一個看似正確的方式去教,往往會教出一個錯誤的孩子,原因就是因為你忘記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3.幫男孩選擇正確的讀物。
現在很多的圖書,充滿著暴力元素,恐怖元素,比如什麼冒險類的;還有一些嬉皮元素,比如一些漫畫書,裡面罵人的話特別多。所以這類書,請不要給男孩選。但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書,比如名著類《老人與海》《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經典兒童文學作品《小屁孩日記》啥地。
樂多多的《胡小鬧日記》也非常不錯,很經典,是塑造孩子人生觀的非常好的讀物。
兒子三年級馬上四年級了,對班級裡除了玩的專案積極,其他一涉及到比賽的就退縮,比如運動會,別的孩子積極報名,他就不報。還有老師留得一些選做作業,他就一律不做,看都不看,老師沒要求必做的事情就覺得與自己無關。怎麼辦呢?
回覆列表
首先。不建議你給孩子貼這麼重的標籤。小孩子還什麼都不懂,外界引導什麼孩子接受什麼。“沒有責任感”此話太重,傷害人格。
其次。孩子是從一開始就不喜歡參加比賽嗎?如果不是找一下孩子發生轉變的那一次比賽發生了什麼?包括身邊人對比賽的定義是什麼是否影響了孩子。找到孩子不喜歡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