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琅琊榜首張大仙
-
2 # 青城老韭菜
說明散戶已絕望,發生恐慌性踩踏,你要分清是股票的基本面發生了惡化還是系統性風險,從逆人性角度考慮,如果只是暫時的可以等磨底階段逐步介入
-
3 # 極客聊股
這種也是分情況的,不同的股票會有不同的分析。
一般下面2種情況比較典型:
1 次新股 這類股票因為上市時股東人數很多,新股開板後會不斷有申購到股票的投資人賣出,這時有機構或主力繼續看好,不斷收集籌碼,股東人數就會大幅減少。但對於次新股來說,這種情況是正常現象,不意味著就會馬上大幅上漲。所以,不適合作為選股的必要的條件。
2 對於上市很長時間的股票,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要跟蹤關注,如果連續幾期都出現股東減少的情況,而漲幅又不大,那大機率就是主力或機構在建倉,一旦此股票價格突破盤整區間,股價一般都會有很好的表現。
-
4 # 悟時世造英雄
一個月減少這麼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會對股價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個月內股東減少20%以上,說明有大資金強勢吸納籌碼。股東人數快速減少,說明小散戶加速離場,籌碼快速轉移到大資金手中,籌碼集中度大幅提高,為股價上漲打下良好基礎。
在短短一個月減少20%以上,勢必引起股價上漲。籌碼一般會,下跌中分散,上漲與平盤震盪時集中。平盤震盪時籌碼集中,是一個緩慢的交換過程,過程勢必漫長。能在一個月快速集中,只有強勢上漲才能完成。對股價的影響是積極的。
-
5 # 草根小明
這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這個問題從兩方面去思考,首先在公司基本面和市場前景沒有發生改變,也就是說公司沒有出現重大利空的情況下,股東人數的減少,是一件好事情,說明籌碼集中,後期會有一定的表現。其次,如果公司基本面發生改變,或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壞訊息,股東屬於恐慌性拋售,那麼就是一件壞事情了!可能後期存在大幅下跌,甚至退市的風險,最後提醒一下各位朋友,股市有風險,入手要謹慎,謝謝!
-
6 # 股網金來A
在短時間內股東數持續減少,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大部分的散戶對這隻個股的未來不看好,覺得沒有盈利的可能,而選擇了清倉,而丟擲去的籌碼慢慢被一些有心的大戶或者機構慢慢接手,這樣以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執行籌碼就慢慢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最後籌碼慢慢被集中在大戶或機構手中。個人分析,有分析不到位處請諒解。
-
7 # 海色民生
通常來說,股東快速減少,代表股票開始集中,有股東在收集,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股價快速拉高時。
什麼情況下你最可能拋售手中股票呢?一般在低位長期橫盤,突然出現一兩波劇烈波動時最可能賣出,這時候一定要關注成交量,這是最好的指標。
由於散戶行為的一致性,股東快速減少很少會出現股價暴跌的情況。
-
8 # 小金哥觀市
通常股東數減少意味著籌碼相對集中,會被市場解讀為主力好控盤,但其實市場不分什麼主力不主力。從買賣行為來看股東數少了,平均持股量就增加了,就是以買方市場為主,要有足夠吸引人的走勢,才有可能轉為賣方市場,既然是買方市場為主怎麼走就是買方說了算,只有交易活躍度提升才能提高買方的關注度,才能走出好行情。即這種型別的標的更需要量的支撐才能上漲!
-
9 # 孟可的思想空間
股東人數減少當然不是一個壞事情。而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一個壞事情。一個月股東人數減少22%說明有大資金買入。
有些股票股東人數很少,所有平均每個股東持股金額很高。不少股票的流通股的股東,平均每個股東持股金額都達到了一二百萬元左右。這顯然說明了這些股票中有很多股東持有的金額都非常巨大。不是一般的散戶所為。
我們知道有90%的散戶持股金額不到10萬元。散戶極少有人能持股金額達到100萬元以上。一隻股票的流通股東平均持股金額達到一二百萬元以上,說明了散戶被機構大平均了。這隻股票中有眾多的大戶甚至機構在持股。
一個月股東數就減了22%,說明在這個月中機構大戶資金大力買入,散戶資金在丟擲。股票進一步流入機構大戶手中。
但是這樣並不能表明未來股票馬上就會大漲。這隻表明了當前股票分佈的狀況——大量股票被機構買走。
一般來說機構大量買入的股票都是經過機構深入分析研究的。大多數後市走勢會比較好,特別是當行情變好時,這樣的股票走勢往往強於大盤。
股民如果持有這樣的股票,必須要有耐心。不要指望馬上大漲。有很多這樣的股票都是長線股。要做好持有一二年不漲的準備才行。
-
10 # 劉思遠Cc
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次新股上市會股東人數都會大幅減少,申購中籤的散戶會集中性賣出,如果是這類股票,需要注意,看是否有主力資金承接,這關係到後期股價漲不漲的問題。
第二種,非次新股,如果股東人數短時間內大幅減少,那麼就基本上明確了有主力在吸籌,也就是建倉的階段。這類股票有的股價會表現比較活躍,有的則繼續弱勢整理,無論哪種都要重點跟蹤,等啟動點,買入持有即可。
-
11 # 使用者5845565492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股東增多是好現象,表示有更多的人認同該公司並且願意投資加入股東。更多人加入股東會造成公司股權較為分散,股權分散的話,股價較不會被少數人操控,相對於集中更有利於投資者。
股東人數沒有最高限定。 但有最低限制。上市前的股東人數,不得少於1000人. 中小板塊和創業板上市的小企業,持股人數上會有所放寬,但無論如何上市前股東人數是越多越好. 如果公司真的上市,原始股就能翻10倍以上。
-
12 # 似玉如花977
你說的應該是股票交易。股東減少要看公司情況,一般這種新股開板一個月出現的情況比較多。就是散戶賣了被看好的機構或者個人收了。沒有所謂好壞影響,因為新股變化大。
-
13 # 瑋波
一個月內股東減少20%以上,說明有大資金強勢吸納籌碼。股東人數快速減少,說明小散戶加速離場,籌碼快速轉移到大資金手中,籌碼集中度大幅提高,為股價上漲打下良好基礎。
-
14 # 順風逆勢講道理
股東人數是指持有某隻股票的股東數量,它反映了流通中股票的集中程度。一般情況下,股東人數增加,說明機構投資者在不斷地將股票賣給個人投資者;而股東人數減少,則是個人投資者拋售的結果。股東人數減少是上市公司籌碼面的因素,表示正有特定個人或公司作為主力在從散戶手裡收集籌碼。
散戶的買入賣出操作,不會導致股東戶數的增減,只有散戶賣大戶買才會導致股東數量減少。主力進場取得眾多散戶的籌碼,散戶的籌碼轉換到主力或大戶手裡,股東戶數就會減少。
股價與股東人數的增加成反比,與股東人數減少成正比,因此股東人數減少是籌碼面的好現象。在股市裡,股價可以被人為控制,成交量也可以被人為控制,但股東人數的減少,是很難被人為控制的。雖然說主力透過砸盤嚇退散戶,讓其賣出籌碼,從而主力可以吃進籌碼的操作屬於人為控制,但其結果也符合股價與股東人數減少成正比的結果。
所以,股東人數減少,是判斷股票有莊家進入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資料。整理股東的人數資料,並對股東人數的減少情況進行排序,能夠對研判個股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由於主力什麼時候收集夠籌碼股票,什麼時候進行股價拉昇是個未知數,因此股東人數減少並不意味著股價的立即上升。
通常意義上只能說明這隻股票未來有潛力漲,具體什麼時候上漲還要透過技術面因素,如量價,趨勢,波浪,時間轉折,主力型別等進行判斷。市場上有種說法叫“橫有多長、豎有多高”,往往體現在這種股東戶數減少的股票上。
需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在上市公司股東人數開始有明顯減少的時候就要及時介入,而等到股價漲幅已大,股東人數減少到極限時,反而要果斷交出,以免被主力資金利用股東人數指標達到欺騙目的。
綜上所述,股東戶數減少代表有大機構投資者看好這支股票並進入,投資者可以透過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股東戶數”這一專案對籌碼集中度的變化進行判斷。股東戶數越少,說明持股越集中,這隻股票越容易漲,投資者可以長期持有該股票以待他日上漲。
-
15 # 牧牛者
股東人數減少,這可以說明有機構、主力正在收集這家上市公司股份,不管說這家公司是否質地優良,但能說明的是有人要炒作這隻股票。
有些上市公司董秘會回覆股民的諮詢股東情況,有些上市公司只能在季報中報年報裡才能看到,當然,有董秘回覆的話,會讓我們更清晰的瞭解當前主力對這隻股票的操作情況。
-
16 # 無問西D
股東數減少22%,反映的是籌碼集中,籌碼集中對股價有正支撐。
籌碼集中,大戶進,散戶出,當然對股價是有正面影響的,如果僅憑股東人數變化就決定是否入場,那是大錯特錯了。
1. 首先你看到的資料反映的往往是上個季度,等你看到的時候股東數早就發生了變化,股價很有可能已經漲了一波,很少有上市公司會公佈當月的資料,對投資決策實際上幫助不大。
2. 機構也經常看走眼,你看每年的券商報告,對當年的行情預測有幾個是準的,機構投資者也是看一步走一步,收集籌碼後,看形勢不對,也會集中拋碼。
3. 股價能否上漲,大機率是由大盤決定的,熊市裡個股很難走出獨立行情,股東人數減少很有可能是機構自救,等的就是拉昇後散戶來接盤。
4. 熊市裡收集籌碼後,磨個幾年都有,就是等待下一個牛市的到來,牛市來的時候大家都跟著漲,如果該股沒有題材概念等炒作,怎麼漲還是跟原來一樣,股東人數減少對股價並沒有多大影響。
5. 新股上市,中籤散戶往往會獲利瞭解,而機構投資者往往是會股價先穩住,慢慢出貨,所以股東會明顯減少。
總而言之,想透過籌碼集中度作為主要分析手段,進來等莊家給你抬轎,可能性較小,操盤手的手段可多著呢,即使你已經上轎,都有辦法把你甩下來。
我覺得做股票還是深刻分析人性與股票價值才是正道。
-
17 # 李曉光
股東人數的多少,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流通籌碼是集中還是分散。上市公司的股東數減少,實質上是流通的籌碼出現了從分散到集中,這對於股票來說是良性的,籌碼更為集中,有利於股價上漲。
一隻股票,正常情況下,如果當前交易的都是資金量差不多水平的人,100個人賣出,基本上也需要大約100個人的買入,才會能夠正常交易。此時,股東的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
如果是100個人在進行賣出,承接這100個人籌碼的投資者中有人的資金量比其他的人要大,相當於10個人,甚至20個人的資金總量,也是可以把前面100個人賣出的籌碼全部買完的,這種情況下,就只需要90,或者80個人就能夠把正常情況下100個散戶的籌碼都買完了。這時股東數量就出現了明顯的減少。
跟上面的情況相反,如果是出現少數人賣出,需要更多的人才能把這些股票買完,那就是籌碼趨向於分散。
在資金量相差不大的投資者之間發生籌碼的交換,股東數變化不會產生太大的明顯變化,只有在有資金量差異較大的交易者之間發生交易時,股東數量才會有明顯的變化。
但不是所有股東數減少之後都會馬上出現上漲。我們透過案例一起看看:
這是一隻新股上市後近一年內的股東數變化,新股上市後,由於在新股上市的時候,通常會有一個上漲階段,這時候短期出現較大的漲幅,當不再出現連續上漲的時候,會有大量的獲利盤止盈,會出現一個股東數快速減少的過程。
但是出現一個月減少20%以上,籌碼足夠集中了嗎,未必,後面還有可能繼續趨向於集中
在這一個股東數減少的過程中,股票價格的表現:
股票價格在股東數減少的過程中,主要表現為箱體震盪,並沒有出現連續的上漲
同一只股票,在一個月內出現了股東數先快速增加,然後再次快速減少的過程,說明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有過籌碼分散,到再被集中的過程。
小結:股東人數減少雖然能反映出資金在收集籌碼,但是籌碼是否已經足夠集中了,股票價格什麼時候出現拉昇等都是從股東人數變化上面無法反映的。所以,看股東數變化僅能幫助我們輔助分析個股是否有大資金在關注,而不能作為我們是否進場的依據。
一隻股票的分析,應該結合個股技術走勢、基本面等多維度判斷。
PS:一般股東人數的資料都是在上市公司的定期報表中公佈,而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一個季度更新一次,會有滯後性,所以,看股東人數變化去研究股票中的主力資金動向比較適合在走勢較為穩健的機構票。短期遊資炒作的個股,受限於資料的時效性,未必能夠在股東資料中能夠及時看到。
-
18 # 道破天際
股東數作為籌碼理論的重要參考指標,在個股操作中被很多投資者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資料,比如題幹中提到一個月股東數突然減少22%,股東數的大幅度減少,代表籌碼的逐步集中,很多投資者會感到疑惑股東數一般在公佈業績報告的時候才會公佈,比如公佈的節點往往存在幾個時間,具體參考下圖案例:
透過上圖案例發現上市公佈具體股東的幾個時間節點分別是每個季度的結束的最後一天,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時間間隔都在三個月,而題幹到提到一個月出現股東減少,這是什麼回事,該點作為一個重要知識點,我們下面重要分析。再次股東數減少代表籌碼集中後期股價是否一定上漲呢,下面我們重點分析。
股東數情況資料來源我們要了解股東數情況,採用的方法一般是按F10檢視股東具體情況股東情況,一般這時較為簡單的方法,但這存在一定的滯後性,特別是年報公佈時期,一般滯後三到四個月,一般上市公司正式年報的公佈時間在3-4月,很多市值較大的上市公司年報公佈時間大多數會選擇4月底,具體參考下圖案例:
由於股東數公佈資料的滯後性,其實很多投資者並不知道,上市公司每月多次能夠得到中登公司給予的股東名冊,一般中登公司在每個月的10號、20號,月底會自動給上市公司證券事務部發布股東情況,上市公司中負責證券業務的主要是董秘和證券事務代表人能夠清楚知道股東持股情況,但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根本無法知曉該資料。
那近期股東數情況的變化情況,部分上市公司可能會定期公告,但是佔比相對較低,或者可以透過網路和電話向上市公司董秘諮詢,部分上市公司會回答目前股東數的情況。但很多上市公司仍舊不願意回答該問題,給予的回答大部分是讓投資者參考目前已經公佈的資料,具體參考案例:
上圖例子就是典型的上市公司主動公佈股東資料情況,除此以上三次上市公司能夠得到股東資料,在一些特定的事項中可以向中登公司申請所求股東持股情況,比如上市在召開股東大會的時候,需要了解股東持股的情況,再次比如涉及到股權變更,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等。在這裡我建議如果對股東持股數研究較深,並且作為買賣的重要參考資料的時候,可以向上市公司索取,或者在上市公司公告中尋找。一些重要公告中會涉及股東情況,F10的中清晰的股東數相對較為滯後,在題幹中一個月中目前不知道具體哪隻,但能夠知道最近一個月股東持股變化情況是可行的。但如何參考使用呢,會產生什麼影響呢,參考下面解析。
股東數較少後該如何分析股東數減少22%,代表大部分籌碼集中少部分手中,證明散戶持股相對較少,本身散戶資金相對較少,不可能持有大量的籌碼,而更多的是讓莊家機構買入,由於它們資金實力較強,特別在莊家建倉和洗盤理論中,最主要的分析原理就是,莊家在底部建倉階段,逐步買入吸籌,而賣出的大多數是散戶投資者。在洗盤階段主要是透過回撥和震盪讓散戶出局,自己獲得籌碼。可是股東數的減少並不一定代表後期一定上漲,重點參考的股票的位置,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上漲後回撥和震盪階段,個股在上漲後肯定需要充分的洗盤,而很多個股上漲後莊家選擇出貨,到底是出貨還是洗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方法,但很好的一個判斷方法就是股東數的變化情況,如果股東數大幅度的增加莊家高位出貨的機率較高,如果股東數大幅度的降低代表莊家機構洗盤較為充分,後期股價還存在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
第二,下跌趨勢中的震盪,很多個股趨勢較差,一段下跌後股價圍繞底部區間震盪,這個階段也很容易造成股東數大幅度降低,具體原因是由於個股趨勢較差,很多投資者特別是散戶散戶投資者選擇賣出,而長期看好的該股的投資者會選擇加倉的動作,舉個例子,在下跌過程該股有十位散戶投資者持股,下跌後並未出現很好的反彈,反而出現了橫盤震盪的行為,八位投資者並不看好該股,或者這八位投資者本身以短線策略為主,選擇賣出,而剩下的投資者選擇接過賣出的籌碼,由於個股較弱,並無新增的投資者選擇買入,所以趨勢較差的個股長期震盪的個股反而股東數在降低,具體參考下圖案例:
透過上圖案例,我們發現該股的股東數在每個季度在逐步的降低,特別是在19年3-6月出現了大幅度的降低,而該股在該時間段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現象,下跌之後長期圍繞底部震盪,具體參考下圖走勢:
透過上圖案例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個股大跌股東數會出現大幅度的降低,橫盤震盪階段仍舊股東數會逐步降低,如果投資者按照一個月股東數降低認為是籌碼的逐步集中的買入理由,很容易出現被套的情況或者也很難出現賺錢的情況。
總結:透過兩點分析後,我們在分析股東降低時候要重點分析個股目前的趨勢和形態結構,以形態分析為主,股東數情況為輔助的方法,相反個股在逐步上漲的階段股東數反而會出現增加,原因也很簡單。由於個股上漲受到市場的資金的大幅度的關注,很多散戶投資者會選擇跟風買入,上圖案例中的北方華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具體後期能夠持續上漲取決於在回撥階段中股東數的變化情況。
一個月股東數減少22%,我們需要透過以上方法來分析,對後期產生的影響需要結合個股結構的趨勢來判斷。
-
19 # 天天向上論股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凡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下是我的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
20 # 鳳凰萬福老銀號
主力吸貨或有壞訊息大家跑了
回覆列表
一個月股東數減少百分之22怎麼樣?會產生什麼影響?
一個月內股東數量減少了22%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事,一般情況下出現這樣的資料往往說明了公司出現了嚴重的風險或者問題。
對於大部分優質、低估的股票來說,股東數量減少是一件好事,因為預示著股票的籌碼相對較為集中,主力機構收集籌碼的比重增大,散戶成為韭菜的比例越來越多,有助於未來發動一輪很好的上漲行情。
但是,這樣的情況往往是一個時間較長的週期。
而對於你的問題來看!
一個月內就減少了22%的股東數量,只有兩種情況:
1、就是剛上市的次新股,在開盤以後遭到了嚴重的獲利拋壓;
2、就是公司質地出現了問題,基本面發生了變化,有危機,甚至有退市的可能;
對於這兩種情況來說,前者可能是短期套牢的一個局面,但是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你輸的只是時間,而不是空間。
最可怕的就是後者,一旦個股基本面出現了問題,大量的股東出現了減持,那你輸的就不是時間了,而是真正的財富縮水,甚至面臨退市的尷尬。
所以,你要從個股的基本面,估值,以及其他具體情況來判斷,是不是有問題!
因為一個月減少22%的比例,真的是太快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