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8888888張
-
2 # HE觀察
關於使用燃燒瓶攻擊坦克,最早還是在上世紀30年代的西班牙內戰中,其後的蘇芬戰爭和二戰中也廣泛使用,原因主要是那時候的坦克,主要還是使用汽油發動機,而燃燒瓶的攻擊位置一般都是坦克的後半部分,也就是發動機艙上方,燃燒瓶破碎後,裡面燃燒著的油料或者酒精,藉助各種縫隙進入發動機艙,引發火災將發動機艙燒燬或者乾脆油箱爆炸,威力十分了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和日本的坦克基本都是採用柴油發動機,這兩個國家的坦克之前也是用汽油發動機,但分別在蘇芬戰爭和諾門罕戰役中遭遇到燃燒瓶攻擊後,不得不採用更安全的柴油發動機。
二戰中燃燒瓶使用廣泛,美軍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有個外號叫做朗森打火機,原因在於這種打火機的廣告詞:一打就著,每打必著。被燃燒瓶寄回的謝爾曼不在少數。至於德軍坦克,在燃燒瓶面前更是一個悲劇了,德國坦克普遍使用汽油發動機,在缺乏步兵保護的情況下,即便是老虎這樣的重型坦克也十分脆弱,很容易被蘇軍步兵用燃燒瓶擊毀,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老虎不是被敵人摧毀的,很多都是加油的時候發生火災燒燬的。
至於說用燃燒瓶悶死坦克乘員,目前還沒有見到這樣的戰例,即便是凝固汽油這樣附著性較好的燃燒物,其燃燒時間也十分有限,而且坦克本身就有不少頂蓋視窗可以開啟,著實難以悶死。
-
3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建議題主搜一下有個影片,燃燒瓶是如何將一輛卡車(?)點燃並引爆油箱的。就明白燃燒瓶的作用。
燃燒瓶如果不直接扔到人體,對人體不會有很大的損傷,畢竟燃料有限,況且人在坦克中還有坦克外殼保護。燃燒瓶主要是透過燃燒的燃料流淌到引擎或油路上,或直接在引擎蓋或油箱附近引燃,透過高溫使坦克或車輛的燃油發生燃燒,從而破壞坦克或車輛,在燃燒的坦克裡,可能因窒息、灼傷致死的可能性更大於熱死。
-
4 # 過客維倫
這個假設還是很有趣的!你說的這種情況其實就是戰車耐熱測試,屬於近代戰車的其中一個重要測試內容。
在人類開始使用坦克的時候,反坦克戰術也隨之誕生,矛與盾的關係一直沒有停止過。其中,火焰反坦克戰術是一種非常經典的戰術,在很多影視作品當中也精彩看見這種場面。當然,在各種視角震撼的同時也難以掩飾這種戰術的原始。最早使用火焰攻擊坦克可以追訴到一戰時期,那時候的坦克行駛緩慢而且笨重的身形容易被地形卡死。卡死後的坦克,通常會被大量的敵人包圍,而那些敵人因為沒有專門的反坦克武器,往往會束手無策。被包圍的坦克如果不投降,就會變成一個固定碉堡對整個戰線帶來很多麻煩。所以,後來的德華人就想吃了一個辦法,拿對付坑道的噴火器對付坦克,結果往往帶來很好的成效。因為,噴火器可以輕易把火焰送入坦克內部,不但產生高溫引燃坦克還可以燒盡坦克裡面的氧氣……!
當然了,這種戰術很危險而且士兵揹著噴火器也很難隱蔽目標過大,運動也不太方便,加上噴火兵需要專門培養……所以,到了二戰步兵很快就學會了使用反坦克手雷或燃燒瓶的戰術。燃燒瓶是在極度苦難的情況下才使用的一種極端反坦克手段,與反坦手雷不同。反坦克手雷可以吸附坦克裝甲然後引爆,或者投擲到坦克薄弱處附近擊傷坦克,傷害主要靠聚能金屬射流燒穿裝甲。對比下,燃燒瓶只能攻擊坦克的發動機艙,只要坦克封閉嚴實投擲到其它任何地方都是無法傷害到坦克的。二戰就有記錄有坦克多次被燃燒瓶擊中,但是沒有傷及發動機情況下繼續戰鬥的記錄。其實,那時候就已經可以看出燃燒瓶已經落後了。
到了近代,我們先不由坦克看!單純由防暴車就知道,很多防暴車都要面對燃燒瓶的攻擊,但是重來沒有防爆車被燃燒瓶擊毀過。很多時候被燃燒瓶欺負的都是普通警車。那麼坦克呢?現代坦克需要有三防功能,分別是放生化、防輻射、防爆炸……防輻射其中一個要求就是需要抵禦核爆的高溫!因此耐高溫不成問題,裡面的人員安全也不是問題。然後,題主提出的長期燃燒問題,只要不是輸滴石穿那種情況-現代坦克自帶的自動滅火裝置是可以抵禦燃燒瓶的。如果真的需要燒傷坦克,那麼最好的辦法就使用燃燒鋁熱劑手雷!
-
5 # AAAA隱姓埋名
這問題要是80年前提出來肯定是個聰明的人,現在問就是兒童問題哈哈,燃料瓶是什麼?裝有液體燃料的瓶子,點燃引信扔出,瓶子碎了把裝著的燃料點燃起火,坦克是帶有發動機及重火力的密閉的車輛,火是由下往上燒的,烤死裝甲內部的人員可能嗎?二戰初期用燃料瓶打坦克那也是無奈之舉,也就是利用液體燃料引燃發動機表面的潤滑油或發動機表面比較脆弱的零部件等迫使坦克熄火癱瘓的可能性而已!那也僅限於二戰初期的坦克有可能被燃料瓶幹癱瘓了!之後的坦克工藝技術就算把燃料瓶仍到了坦克發動機艙上,都沒效果了!就連發動機散熱的空隙把隔扇做的是反向透氣形式了,就是把燃料的液體撒在透氣隔扇上,液體都不往下流,隔扇做反向形式能把汽油什麼的匯出防止滴入發動機艙的!坦克的表面沒有了可燃的潤滑油什麼的東西了!也就是說用燃料瓶攻擊現代坦克只有一個效果、那就是給坦克清理清理灰塵完事坦克內成員用機關槍和你說聲謝謝了、再見吧可愛的傻瓜清潔工
-
6 # 英熊不問出處
單個燃燒瓶容量有限,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需要很多個扔上去才會加熱成蒸鍋。燃燒瓶的作用更多是流進坦克的縫隙處,比如流入發動機,引燃坦克自身的燃料,或是在燃料中加入橡膠一類物質,形成的強刺激氣味和濃煙,將裡面的人燻出來。
-
7 # 秋葉飛揚
一,此物對於德國二戰坦克特別有效,因為德國坦克是汽油機......大家懂的。美國坦克雖然也是汽油機,但是德國有大量更有效的反坦克武器——鐵拳,所以很少用了。
二,主要原理:
1,運氣好燃燒液流入發動機,造成發動機著火(機率很低)
2,駕駛室——阻礙駕駛員視線
3,炮塔——燒壞觀瞄器械、阻礙逃生
4,發動機進氣口——使發動機吸入燃燒產生的廢氣,從而趴窩。
綜上所述,其實攻擊成功比例相當低,數次命中可能也不一定能把現代坦克打著火,而每一次命中,都需要付出數條乃至數十條生命的代價。
所以這種方式基本上是沒有反坦克武器的城市平民所用的,而且目標也已經不是坦克,而是輕裝甲或無裝甲車輛了。
戰爭是殘酷的。
和平是寶貴的。
自由是必須的。
釣魚島是我們的。
-
8 # 利刃號
把燃燒瓶扔在坦克的表面,會像加熱蒸鍋一樣,把坦克裡面的人熱死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燃燒瓶的持續燃燒時間不足以支援加熱整個坦克,直到裡面的人被加熱而死。
使用燃燒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莫洛托夫雞尾酒瓶,該土製燃燒瓶最早應用於二戰之前的西班牙內戰,後在蘇芬戰爭中被芬蘭方面廣泛採用,因為當時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不承認用轟炸機對芬蘭軍隊扔燃燒彈,而說是空投麵包,故而,在芬蘭抵抗蘇聯入侵時候,芬蘭方面採用的土製燃燒瓶被命名為莫洛托夫雞尾酒瓶;但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的著名並不是因為蘇芬戰爭,而是之後的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德戰場,蘇方游擊隊在對付德國坦克時候往往使用這種土製的燃燒瓶,將其投擲在坦克的發動機處,及排氣口,以達到引爆坦克的目的,而把燃燒瓶扔在坦克表面,僅憑燃燒瓶孱弱的燃料含量,是不足以加熱坦克鋼板,達到加熱蒸鍋,而後把坦克裡面的人熱死的目的的,早期的坦克中,譬如日本的薄皮坦克,小豆坦克:該坦克代號94式坦克,是由日本在1934年前後開始製造的坦克,該坦克長只有3米,戰鬥全重只有3.45噸,裝甲較薄處只有6毫米,這甚至不到許多現代裝甲車的一半,難怪當時被戲稱為小豆坦克,該坦克是鉚接而成的,只要一個炸藥包或當時的山炮命中一發就可以炸碎。僅此而言, 燃燒瓶扔小豆坦克的裝甲上也起不到啥作用,因為一般坦克在內部還有襯裡等材料。
但有一點需要指出,早期的坦克採用的發動機多為汽油發動機,因而一旦發動機艙被燃燒瓶擊中,基本一打就著,因而燃燒瓶在當時,一旦擊中坦克的發動機艙部分,其下場可想而知咯,而最著名的美軍M-4謝爾曼中型坦克,有個外號叫朗森打火機,原因在於這種打火機的廣告詞:一打就著,每打必著。被燃燒瓶擊毀的謝爾曼不在少數。至於德軍坦克,在燃燒瓶面前更是一個悲劇了,德國坦克普遍使用汽油發動機,在缺乏步兵保護的情況下,即便是老虎這樣的重型坦克也十分脆弱,很容易被蘇軍步兵用燃燒瓶擊毀,至於說燃燒瓶熱死坦克裡面的人,一般坦克有不少口蓋可以開啟逃生,坦克裡面的人因為燃燒瓶引燃發動機,造成人員被炸死是可能的,但被熱死,確實比較困難,因為人員可以直接逃唄!End!
-
9 # 誠信贏悳天下客
看了大家評論後覺得你們不太瞭解燃燒瓶 簡易的燃燒瓶就是裡面灌滿汽油瓶口塞布條點燃扔出去 二戰研究的燃燒瓶是汽油加橡膠密封瓶口 膠帶上放上一種特製物質 然後纏繞在瓶身上 來了坦克或汽車 將瓶子扔過去 遇到撞擊瓶子破裂 摻了橡膠的汽油會順著門縫發動機艙蓋炮塔機槍口流淌進去 這時的特製物質和汽油發生反應起火燃燒 橡膠加長了燃燒時間並且冒著濃濃黑煙 把人嗆的受不了 出來就被槍殺 在裡面被燒死嗆死 還是現在的和平年代好
-
10 # 楓林獵
這個要看什麼坦克、什麼樣的燃燒瓶以及幾個燃燒瓶。
就二戰時期的中型坦克而言,兩個1升左右的汽油瓶在其表面燃燒,裡面的人不逃出來,不被熱死,也會被悶死。燃燒瓶的威力沒見過,但我見過酒精爐翻倒後的慘狀,宿舍裡三個人,根本沒辦法撲救,最後捨棄一條棉被。當時用液體酒精,那爐子容量不會超250ml。
至於現代的主戰坦克,不用說它有阻燃隔熱自動滅火等先進功能,拿著燃燒瓶去幹它,就是一件瘋狂的事。
-
11 # 陽光宅男23423865
肯定不會,在野外坦克處於移動狀態會使坦克外殼降溫,你的燃燒瓶的熱量不足以加熱到車內人員感受到溫度變化。往排氣口投擲全被吹出來了,還給坦克增加殺傷力,投擲到進氣口有點難,進氣口一般都在車體內部,估計火還沒被吸進去就被風扇吹出去了,不過會照成發動機溫度升高被迫停車降溫,現在新型戰車一般都有三防,直接給你滅火了。你想要把駕駛員熱死我估計要連續多次的引燃車內燃料才可以把駕駛員熱死。否則一個燃燒瓶的熱量還比不過夏天太陽曬一中午熱呢
-
12 # 小願望是
燃燒瓶對現代帶三防坦克沒大用,一般是利用燃燒瓶火焰阻擋駕駛員視線,干擾熱成像,讓專門反坦克手能接近坦克發射反坦克武器,或有利於組織撤退。
有人說燃燒瓶加熱坦克蒸的裡面人跑出來,坦克裝甲百十毫米里面都有阻燃保溫材料,別說燃燒瓶那點燃料能不能將熱量傳遞到坦克裡面,即使把裝甲燒紅了裡面也沒事的。
還有人說燃料流進駕駛艙,或發動機艙,首先駕駛艙是流不進去的,防核輻射和生化武器坦克倉外部空氣和粉塵都進不去的,更別說流體了,發動機艙即使燒起來也沒事,現代坦克發動機油、水路全部是金屬管道內部有隔熱阻燃塗層,包括電線都包裹在金屬管道里燒起來也照樣跑。
-
13 # 飛龍觀察
不會的,製造坦克的金屬材料隔熱效能非常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如果不加裝空調,坦克內部在夏天基本待不住人!
要知道,現代坦克的裝甲厚度大多都等同於700到8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要想讓火焰產生的熱量透過這麼厚的防護層傳達到坦克內部,那得需要非常多的燃料以及非常高的溫度,持續對著坦克裝甲燃燒。
而燃燒瓶的燃料也就幾百毫升,火焰持續時間也非常短暫,擊中坦克後,內部人員幾乎不會受到影響。即便是對於早期的一戰和二戰坦克也是如此。
而這種簡易的火焰武器對坦克也是有一定影響的,那就是火焰會阻擋駕駛員的視線,並且會燒燬炮手的觀瞄器材。
而且,不像現在的坦克都是燒柴油,早期坦克都是燒汽油的,這也給了燃燒瓶很大的發揮餘地。只要在坦克排氣口或者發動機上來一發,就有可能把油箱內的汽油點著,從而擊毀坦克!
但是現代坦克通常都配備有先進的數字化火控系統以及車載雷達,發動機部位的裝甲也很厚,因此燃燒瓶對於現代坦克來說基本不會起到作用!
-
14 # 紫龍防務觀察
燃燒瓶扔到坦克表面燃燒這個要分具體情況看了,二戰時除了蘇聯用柴油作為燃料,其他國家都是用汽油作為坦克燃料。二戰期間燃燒瓶扔在坦克非要害部位燃燒,基本上除了影響視線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但是如果丟到關鍵部位,雖然不會造成蒸鍋那樣的效果,還是會對坦克的裝置造成嚴重的損傷,內部人員雖然不會熱死,但是還是要棄車。因為扔到坦克後部的燃燒瓶很有可能會引燃發動機線路、油路什麼的,接著就會引燃坦克油箱,這時候坦克成員必須自救滅火,自救不成就只有棄車了。
但是二戰後,各國坦克都開始使用柴油,對於管線都採取了隔熱防護,基本上對燃燒瓶抵禦的能力就很強了,即便是外面燒起來了,還是一樣可以作戰,不受影響。至於因為燃燒瓶外部燃燒加熱,內部變蒸籠什麼的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了。二戰後倒是發生過坦克成員熱暈過去的事,但是那個和燃燒瓶無關,完全是在沙漠中溫度過高引起的,早幾年坦克內部還沒有空調呢。
現代坦克的設計以及裝甲的厚度完全足以抵禦燃燒瓶燃燒產生的高溫。坦克設計出廠前有專門的生存實驗,實驗中遠比燃燒瓶更加苛刻,只有透過測試才算合格。由於各國坦克都有“三防”設計的,是為核戰爭、生化戰爭條件下使用做準備的,所以外界條件的變化對坦克內部成員的影響十分有限。
-
15 # 鐵桿軍迷
燃燒瓶有一個俗稱——莫洛托夫雞尾酒。據傳,芬蘭和蘇聯爆發邊境衝突時,芬蘭人自創了一種簡易燃燒瓶,專門對付蘇聯軍隊的坦克和車輛。之所以取名莫洛托夫,主要是用來諷刺當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莫外長曾在戰爭期間對蘇聯國家電臺發表了一份宣告,說蘇聯空軍對芬蘭的轟炸是為其飢餓的鄰居提供人道主義人食品,芬蘭人則反諷蘇聯的集束炸彈為莫洛托夫麵包籃。參照蘇聯廣播的內容,芬蘭人則把用來襲擊蘇聯坦克的燃燒瓶成為“莫洛托夫雞尾酒”。
這種燃燒瓶一般使用易碎的玻璃瓶作為容器,裡面會裝有汽油和酒精,或者會混入一些機油。早期的燃燒瓶投擲前需要點燃瓶口處的棉芯,瓶子撞到坦克後碎裂,燃燒的棉芯隨即點燃易燃物質。後來為了簡化點燃棉芯的過程,芬蘭人在瓶口會綁上防風火柴,瓶子裡裝上與防風火柴接觸後會自動點火的化學物質。
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莫洛托夫雞尾酒的成分逐漸變得多樣化,一些民用化學溶劑等更加易燃的材質被裝入瓶中。
關於燃燒瓶擊中坦克後,坦克乘員會不會被熱死這個問題,應該說情況在不斷的發展。蘇聯入侵芬蘭時,是1939年。當時蘇聯裝備的坦克技術還比較初級,多是一些輕型坦克。這些坦克多采用鋼板鉚接而成,坦克車體上開有多個觀察孔,密封性比較差。鋼板的厚度也比較薄。燃燒瓶碎裂燃燒後,既會在表面燃燒,也可能滲入車體內燃燒,坦克乘員致傷或致死的機率比較高。
熱死不至於,但一定會被燒死。
其實燃燒瓶打擊坦克最有效的方式不是熱死乘員,而是由以下兩個主打方向:一是砸在坦克車體後部的發動機上,燃燒會讓發動機報廢,如果能夠引燃坦克的內部油路,坦克殉爆,坦克基本就沒跑了;二是扔在坦克炮塔上,燃燒會導致潛望鏡等觀瞄設施失靈,坦克乘員無法弄清外部情況,從而喪失作戰能力。
目前世界各國的坦克技術已經與1939年不可同日而語,密封效能已經很強,但薄弱的發動機部分依舊是命門之一,莫洛托夫雞尾酒在某些情況下,對於坦克仍是致命武器。
首先,所謂的燃燒瓶就是往一個玻璃瓶里加入汽油、橡膠和用來引燃的布條,這樣就製成了一個簡單的燃燒瓶,其中汽油用來燃燒,而橡膠會在有機溶劑裡溶解,增加汽油或其他燃料的粘稠度。
而且和大家想像不同的是,燃燒瓶砸在坦克表面上其主要作用不是加熱裝甲,而是透過汽油等燃料的飛濺和流淌,透過動力系統散熱窗流入動力系統,引起發動機過熱或直接引燃油汙油氣等,或者透過未封閉的艙蓋、縫隙等流入乘員艙進行殺傷,抑或是干擾坦克觀察視線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和日本的坦克基本都是採用柴油發動機,這兩個國家的坦克之前也是用汽油發動機,但分別在後來的戰役中遭遇到燃燒瓶攻擊後,不得不採用更安全的柴油發動機。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燃燒瓶早就成為一種落後的武器,由此發展而來的噴火兵現在都很少有國家的軍隊有這個編制了。燃燒瓶主要在一戰二戰時期有大量使用。當時對付步兵或是輕型裝甲車輛確實有不錯的效果。現代主戰坦克的防護能力與一戰二戰時期的裝甲車輛相比有了質的提升,燃燒瓶無論是熱度還是燃燒時間,都不足以對坦克產生這麼大的效果!
當然了,現代坦克的設計以及裝甲的厚度完全足以抵禦燃燒瓶燃燒產生的高溫。坦克設計出廠前有專門的生存實驗,實驗中遠比燃燒瓶更加苛刻,只有透過測試才算合格。由於各國坦克都有“三防”設計的,是為核戰爭、生化戰爭條件下使用做準備的,所以外界條件的變化對坦克內部成員的影響十分有限。
所以透過燃燒瓶來使得坦克當中的乘員熱死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出現了,隨著資訊化戰爭的步伐越來越快,只有精確打擊才是真正的王道。
-
16 # 京味茶座兒
投擲燃燒瓶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玻璃破碎後會導至燃油滲入發動機,以造成對油路系統的損壞甚至油箱的燃爆。其結果是發動機停車造成了坦克喪失機動能力。坦克是火力、防護與機動的綜合體。一旦喪失機動能力將對另兩項能力造成了威脅。此外,坦克的彈藥庫靠近發動機也是產生致命的因素。雖然燃燒瓶不能直接殺傷坦克乘員,但如果坦克不保,人員安全也是非常危險的。
-
17 # 無想山
這是一個不錯的問題,當我看電影的時候也有這個疑問,二戰電影中還有抗美援朝的電影中總會有這樣的鏡頭,勇士們視死如歸,透過巷道走到坦克附近,扔出手中的燃燒瓶到美軍的坦克上,很快一輛坦克就報廢了,衝出來的駕駛員被我軍打死,很明顯小小的燃燒瓶很難把坦克加熱,除非是幾百個燃燒瓶一起,才有可能把裡面的駕駛員熱死。
首先,一般燃燒瓶裡面都是液體,當燃燒瓶在坦克發動機附近著火的時候,液體會流到發動機中,導致發動機過熱損毀,或者是液體透過坦克的縫隙流入內部,造成內部起火。
其次,坦克一旦起火,駕駛員只能選擇逃跑,畢竟活靶子的滋味可不好,另外坦克內部彈藥較多,容易引起殉爆。
最後,現在的坦克保護措施已經很到位了,燃燒瓶是二戰的產物,本身也很不安全,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在最近幾場戰爭中,已經看不到拿燃燒瓶對抗坦克的事情發生了,畢竟是以卵擊石。
-
18 # 味冷
這是完全可能的。燃燒瓶的主要作用是可燃流體沿發動機散熱器開口進入發動機艙,發動機過熱或者管線損壞就會停機。發動機停機,空調裝置就不能工作,在炎熱的沙漠地區坦克裡的人就會喊熱死了熱死了同樣原理,你也可以用燃燒瓶把北方的坦克兵凍死
-
19 # 鋒芒FM
這個肯定不會的,用燃燒瓶攻擊坦克,無異於隔靴搔癢!燃燒瓶是一種落後的武器,由此發展而來的噴火兵現在都很少有國家的軍隊有這個編制了。燃燒瓶主要在一戰二戰時期有大量使用。當時對付步兵或是輕型裝甲車量確實有不錯的效果。現代主戰坦克的防護能力與一戰二戰時期的裝甲車輛相比有了質的提升,燃燒瓶無論是熱度還是燃燒時間,都不足以對坦克產生這麼大的效果!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本身,其次是單兵反坦克導彈,或者是重型反坦克步槍。現代戰爭,不會出現用燃燒瓶攻擊坦克的戰術!
-
20 # 瘋狗的輕武
不會,燃燒瓶不是煤氣灶,坦克也不是高壓鍋。
燃燒瓶能毀掉坦克的正確用法是丟這裡,引擎上面或者排氣口或者進氣口,用可燃液體滲進去之後讓發動機過熱趴窩,或者乾脆引燃坦克燃油。但這類例子在二戰時期都很少見。畢竟丟到這個位置你得離得很近(而且坦克大多有步兵保護),而且燃燒瓶丟那麼準的麒麟臂選手也很少,所以用燃燒瓶反坦克一般都是無奈中的無奈,效率極低。
而燃燒瓶正確的用法是直接糊坦克正臉,尤其是觀察口那邊,燃燒的火焰可以干擾乘員視線。這個難度比丟引擎簡單多了。
而且德軍二戰早期反坦克小組(當時還沒有鐵拳或者坦克殺手這種筒子)的戰術就是煙霧彈+燃燒彈糊臉,讓坦克乘員一臉懵逼不知道外面發生了啥,然後讓丟集束手雷或者反坦克雷的拆遷隊員方便輸出。
上圖是二毛子發給民眾叫你怎麼反大毛子坦克的。不過主動輪圈出來是什麼意思,我不懂俄文,希望大神解釋。看圖是因為主動輪的材料是鋁製?
在先進的坦克也是金屬做的,金屬的特點就是導熱效能良好。如果往坦克表面扔出更多的燃燒瓶,讓它一直燃燒,會不會加熱到坦克乘員無法忍受的地步。不求燒穿,只求加熱,這樣就不需要昂貴的穿甲彈了。
回覆列表
正面裝甲肯定不行,炮塔也不行,坦克的後部,發動機艙,但現代坦克很難接近了,用燃燒瓶那是二戰蘇軍發明的,叫莫洛托夫雞尾酒,已經過時了,最多攻擊個卡車,坦克有兩大弱點,一頂部二底部,反坦克導彈有攻頂的,而伊拉克的M1不也讓地雷給攻底了嗎!所以看以現有武器怎麼用,只有燃燒瓶,那隻能一人擲兩個,五至六人從高處往下擲,在汽油中加入鋁粉,加大燃燒力,再有就不能說了,這隻適合城市戰,野戰不可用,視野太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