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描述:詩歌是人類起源最早的文字形式,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中國詩歌從原始的勞動號子,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至“五.四”以後的現代新詩,始終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號角。隨著社會的轉型,意識的多元化,實用主義和物質至上觀念瀰漫於當今社會,詩歌因其物質層面上的“無用”而遭到社會和公眾的普遍忽視,似乎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詩人和詩歌了。然而,詩的“載道”和每個人的詩意情懷卻無法被抹去。 我思考關於詩歌的問題,源於一位朋友悼念亡父的一段文字。字裡行間充滿著讓人揪心的思念和痛,她是學工科的,最擅長的不是寫詩,但發自肺腑的歌是最好的吟唱。今天一大早,我開始聯絡她,想徵得本人同意,但她不線上,我就自作主張分享給大家吧 搖曳的火苗(摘錄)---燦爛漿糊, 黑暗中/橙色的火苗鬼魅般的舞蹈/我彷彿看到了您的臉/孤獨,疲憊,還有牽掛/我也彷彿看到/您一生的剛強和從未低下的頭/無論生活中的不公平/無論因為不公而母親重病早逝/無論女兒遠走他鄉……/您用半壺老酒獨自承擔了孤獨/您就像一頭拉車的牛/載著我們的家一路前行/甚至在我有了小家/生活的苦澀有三分/您卻承擔了十分。寫於父親三七忌日。
11
回覆列表
  • 1 # 茶館閒聊

    只要人還是有著七情六慾的人,還是生活在凡塵俗世的人,還是需要衣食住行的人;只要人類沒有滅亡、故事還需要傳唱、文化還需要傳承。那麼就永遠不會不需要詩人和詩歌,詩歌的魅力永遠不會失去,詩人存在的基礎也永遠不會消失。

    誠如問題中所言,對於物質層面的追求,實用主義和物質至上的觀念的流行,人們對於精神層面的詩歌、思想等的關注度大大降低,不少的人寧願守著一些毫無營養的爛劇爛片、聽著不知所謂的歌曲,也不願意去讀一讀詩歌。

    而對於詩人,也是如此。很多的人打心底覺得,詩人就是一群吃飽閒著沒事幹、整天無病呻吟的人;而詩人自己也會認為,寫詩又賺不了錢,為什麼還要繼續寫?

    可是,這不代表著詩歌和詩人為時代所拋棄。

    如果不需要詩歌,中華五千年文化還剩多少?如果不需要詩歌,多少人的名字將失去韻味?如果不需要詩歌,悠悠學子還怎麼寫作文?

    如果不需要詩人,《青花瓷》這些詞韻俱佳的歌曲從何而來?《琅琊榜》哪裡還有“俯首江左有梅郎”?誰還記得《繁星》、《春水》?

    所以,現在不是不需要詩歌和詩人,而是人們沒有發現,其實詩人和詩歌的影響,早就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好像如果不清楚《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看一首詩詞就可以了: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間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 2 # 天空相信十四行

    詩歌,可以說是文學的龍頭,最先從先民的勞動中產生!所謂詩無達詁,詩可以言志抒情,隨著人情趣變化和環境感受,產生不同題材!最初的兩言詩、三言詩、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等等(詩經裡也有六七八九言體式),楚辭體,駢文和賦體(先詩賦後文賦),再到唐朝定下來的近體詩(格律體詩),至於各種各樣的繁多格式也是很多嘛(無論山水詩、田園詩、邊塞詩等等),後來的詞和曲。 如果現代社會不需要詩歌,那麼文學將失去底蘊和魅力!一個沒有靈魂的國度,也就沒有詩歌的存在! 也雖然不是什麼“詩人”,但必須是具有詩意詩情的人!因為生活無處不是詩歌,只是你沒有發現,或者眼睛忽略掉了!

  • 3 # 果果兒糖

    嘎嘎……寡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問諸位一句: 這個時代真的不需要“美”和“色彩斑斕”的生活嗎?

    倘若爾等回答是,則另當別論;

    倘若回答不是,那麼請駐足細聽~寡人的教誨 →_→

    詩歌的雛形,是兩千多年前,由春秋時代的民眾編著的《詩經》以及後期楚國大夫屈原的楚辭演變而來。其中著名的代表作為《關鳩》,《離騷》等,其豐富的藝術手法謳歌了時代的風貌,反應了社會大眾的萬千百態,結構嚴謹,它語言精煉,讀來朗朗上口,具有一種韻味無窮的感覺。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哪裡有生活的地方,哪裡就有“美”和對“真、善、美”執著追求的詩人,你能說哪個時代不需要詩和詩人嗎?

    從最早的《關關雉鳩》、《離騷》到南北朝時期的《孔雀東南飛》,《木蘭辭》,“樂府詩”到唐宋時期的文學“絕句”“律詩”,乃至明清及近代詩,無不體現出一種老百姓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力,這時候凝練了時代精華的詩詞典賦成了歲月滄桑的最好點綴,令人鼓舞,使人精神振奮!

    且看這句↪

    關關雉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寧願相信,這些有著高度抽象的藝術手法,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力,可親可敬的人,他們才是引領時代潮流的王者,每時每刻都在傳播著正能量……

    因此,無論處在怎樣的一種時代,生活的“美”和“喜歡追夢的詩人”永遠會常伴在我們身邊,為我們的生命注入新的血液,給我們以滋養,給我們以希冀!✌

  • 4 # 四季的人

    不管是詩,還是詞,都有一個突出點就是”歌”,是古人幾千年前的歌,就如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樣,今人再回過頭去寫古時歌,關鍵是有人去唱嗎?有沒有市場?如果有誰用全是,李白,杜甫,這些大拿的詩詞,用現今的腔調傳唱,辦一場演唱會,有人去看嗎?我像除了詩詞愛好者,一般的人不會去看。

    現在的流行歌曲,叫詩嗎?如果說是,肯定有一大批拿著格律不放手的人反對,這裡平仄不對,那裡不對仗,還有韻也不行,有的還有什麼古律,今律,不是專業人士誰懂,看著頭都大,其實有些流行歌裡面也有詩的影子,如【小芳】,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長的好看又善良。,,,,我認為這也是詩歌,只是更符合現在傳唱,用格律的話就不是詩,也不是詞,只是”歌”。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謝謝!

  • 5 # 楊老帥

    這是一個蠻荒的時代,這是一個一切都需要從頭再來的時代。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們,但不是所有的人,似乎成為了孔方兄的奴隸,一切為了孔方兄……但是,歷史的經驗證明,任何高度物質的文明,都無法替代人們對精神食糧的需求,而文學(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曲藝……)更是任何物質無法替代的,正如任何高檔的飲料都無法替代茶葉一樣。由此可見,詩歌,詩人不會被淘汰,經歷過洗禮之後,反而會更加絢麗多姿地立於文學聖壇!

  • 6 # 千千千里馬

    詩不用需要不需要來說遇到的困惑。你說唐代就很需要詩歌?或者西周時期很需要詩歌?

    我看,未必。詩歌的主要讀者是讀書人。今天的讀書人比任何時代的讀書人要多得多,但是,讀詩的人有多少?就算主要是文科生,也不是所有文科生都讀詩啊,我們大體用一個粗略的數字來說,在讀書人中間,讀詩的人,大約只有百分之十。你可以驗算一下,你的十個朋友圈裡的人有一個是讀詩歌的嗎?當然,敢情你的朋友都是詩人朋友,這情況要除外。

    傳統文化時代,可以說人人都是詩人,人人都是詩歌讀者。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無論教育體系還是文化氛圍,基本還是傳統型的,所以,那個時候詩歌讀者非常多,至少讀小說的也讀詩歌,讀詩歌的都不一定讀小說。現在,不同了,大家都要學習技能,哪有功夫讀詩?新詩不用說了,就是有點古典詩歌情結的人,又有多少時間讀詩?何況,現在閱讀非常專一化。讀散文的不讀小說,讀小說的不讀詩歌,讀詩歌的,有的只讀新詩,有的只讀唐詩宋詞。你看看,就那麼一點讀者還四分五裂的呢!

    今年詩歌大會火了一把,也只是唐詩宋詞的讀者的古典情懷而已。

    我認真看了這個節目,我覺得,普通讀者的閱讀欣賞能力普遍不是很高。但是,創作呢?沒有很大成就吧?大多數詩人,新詩寫不好,古詩詞也寫不好。原因就是詩歌教育有問題。我們現在很少注重藝術欣賞,所以,這就很麻煩,他的欣賞水平沒有多少也就罷了,關鍵是欣賞興趣很少,這就是中國詩歌的危機。

    其實,詩歌是中國文化的靈魂,除了內容之精彩,就是欣賞價值也非常高。

    例如杜甫的詩就有一千年的研究,產生了大批欣賞家,這就是說,欣賞藝術,需要很高的文化修養,讀詩可以使人胸懷遠大,品行高尚。同時,欣賞的過程也是豐富思維的過程,這非常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的,可惜,在我們這個呼喚中國創造的時代,好像創造就是憑想象,其實,創造是一種思維習慣,詩歌是這種習慣的天然土壤。

  • 7 # 喬文華2

    謝邀,我個人認為:不是這個時代不需要詩人與詩歌,而是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很多人感覺詩歌對他們來說好像是可有可無,人們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娛樂圈。我們的年輕人很多都在追星逐月。一集電視劇的報酬能頂一個詩人半年的收入,這麼說可能是有些誇張,但我們必須要面對這種現實。

  • 8 # 夢動心動行動

    詩是生活的點綴,是精神的昇華,是感情的抒發,是一種浪漫的表達方式。人只要有精神生活,有情感世界,就需要詩。它的起源就是勞動號角,緩解壓力,爭取團結,帶動氣氛,是一種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愉悅身心的活動,是喊出來的,是唱出來的,直抒胸臆。我們現在也有快樂悲傷愜意憤怒,都需要表達,只不過有的人不擅長寫詩,只會說大白話或罵人,如果大家都學一些寫詩方法,用詩表達各種情緒,生活就少了粗俗,多了詩意。為什麼大家喜歡周杰倫的歌曲,歌詞有古風神韻,浪漫委婉,寫意唯美,再配上優美的旋律,讓人心馳神往。現代物質被強調到重中之重,金錢地位高到無以復加,現實世界狂奔,精神世界漫步甚至迷路,更需要耳目一新的詩歌,引領思想潮流快馬加鞭地跟上。可是大家都忙著搶錢呢,誰還在那裡慢吞吞地醞釀詩意,都被嘲笑迂腐了。另外才高八斗的人鳳毛麟角,想寫個驚世之作的人大有人在,可這既要勤奮又要天分的活兒,不是誰都能幹好的。所以還是一邊勞動一邊創作吧,大家都努力,像乒乓球那樣普及了,脫穎而出的自然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大家沒事了,別光學人家李白喝酒,也學學人家作詩,到時候百花齊放,又高雅又豪邁,又過癮又浪漫。

  • 9 # 大峰上雨

    先謝謝大家欣賞!簡單說說:詩歌也好是詩詞也好,它們都是講究語言藝術的。從藝術的角度出發,是藝術就有自我規範,也就是說社會的詩歌藝術最後是一種自我規範,是人類進步。人類需要自我規範,社會需要自我規範,當然社會更需要自我進步。能完成自我規範還能促進社會進步的大眾工具就有詩歌詩詞等等。下面介紹一二。

  • 10 # 哲學詩畫

    這個時代是經濟第一,說白了就是金錢至上,寫詩或做詩人會被餓死。跟做音樂的差不多,據說朴樹、張楚這類歌手,都窮的連飯都吃不上過。

  • 11 # 南山陽

    我們這個時代,不能說不需要詩歌,但確實可以說詩歌淪落到了成為一種裝飾,臨時的,即興的,點綴的。這體現在各種場合的用途上,就不多說了。所謂詩歌的時代,在歷史上真正形成時代需求特徵的,有晉南北朝至宋,元是詩歌的大衰落時期。明朝很特殊,某種程度上有點象今天,明詩不少,珍品卻很稀罕,遠差於宋和清。清代,當代已經很少人關注了,但真實的清代,從錢謙益、吳偉業開始,至民國時期“同光體”退出歷史舞臺,有清三百年,詩歌極盛,成就卓越,名家名作輩出,是中國傳統舊體詩的總結性時代,不論作品還是理論,都是集大成的朝代。那麼,民國至現在的時期,詩在社會精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不穩定,越來越功利浮淺,越來越失去詩性了。八十年代是詩歌最近期的一次輝煌,顧城、北島、海子等,算是為詩歌締造了一種現代風範,之後,復歸散亂寂寥。詩的特性是什麼?首先是純粹,詩性需要純粹透通的心靈,需要獨特敏銳的觀察感受能力,需要提煉意象與語言張力的藝境藝心,詩意從來不易得。真正的詩人,必具哲人的思辯深刻,歌手的衝動感性,祭司的虔誠專一,鍊金術與魔術師的天才鬼手,是非常難得的“物種”。縱觀詩歌名篇爭相傳頌,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社會從上到下,尊重個性,追求心靈的純淨純美,有著較強的理想追求,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的未來都有較高的理想渴望,而且是精神的渴望比生活、地位的渴望要高出很多倍,即海德格爾引述荷爾德林詩句的尺度——“詩意地棲居”,以此作為對人的普遍確認,在社會一定層面上形成共識,作為平臺,作為系統,來支撐詩歌的創作與傳播。這時,詩人就容易在歷史舞臺上,好詩就會被記住,被傳唱,詩的創作繁榮就來臨了。中國有十四億人,我不相信沒有詩人,任何時期都會有,問題是能不能出現在公眾視野,能不能給予他們以創作的認可空間,培養髮展空間。真正被傳頌的詩,都是那些寫人心寫精神的詩,與散文等形式或體裁相比,它更加要遠離一些急功近利。我們時下,做得到嗎?

  • 12 # 沅茵

    不知道,但有一位詩人說:怪現狀多了去了,麻木了。

    十個人中有一個精神病,他該住院。十個人中有九個精神病,我要麼住院,要麼被打死。

  • 13 # 周延龍詩歌原創

    我曾固執地認為,詩人是孤獨的

    嘆息總比讚美更寓內涵

    我畫筆成樣地寫我所謂的詩

    我嘗試了各種道具,偽裝成一名孤獨的詩人

    絲毫沒有顧忌會引來鄙視和嘲笑

    .

    對不起,我抱怨過,記載生命的方式太少

    照片最易發黃,更易風中散落

    而微笑又太過短暫,短過絢麗的煙花

    淚水更不用說了,超越了我的底線

    因此,我龐大了文字

    我從不看從書裡改編成的電影

    .

    我孤獨成一座黑漆漆的山洞,伸手不見五指

    火把整治著我的矯情

    就是那支我攥在手中的火把,照亮別人時候

    我看不見了自己,恐怖之極

    我拼命地逃竄,到處是不見底的深淵

    我望見了淵底曝於野的白骨

    從那刻起,我相信了醍醐灌頂不是個傳說

    .

    我踏上了一條筆直而鋪滿荊棘的路

    據說是智者發現的,身後是無數獵人的眼

    聽著不厭其煩的嘮,但卻如仙樂般的悅耳

    “孤獨是可恥的,生命沒有我想像的狹隘”

    .

    我向她走去,那是充滿光芒的方向

    距離超越了世俗的度量衡範疇

    天邊和眼前,都是一念之間

    我只見,魔鬼一個個的死去

    直至輪迴成一個個新生

    .

    給予,無條件的給予我做得到

    況且太多的舉手之勞

    於是,我東去蓬萊,西出陽關

    把我的一切,都留給路上需要的人們

    短褲也不要了吧,留它幹什麼呢

    當初我就是赤條條而來,何來害羞

    孤獨和快樂本來毫無聯絡

    是我把他們製造一場美妙的輪迴

    .

    現在,唯一剩下的嗔恨,就是時間,它太粗糙

    把一秒切碎若干份,我不知道該怎樣稱謂

    我習慣瞭如此炮製,竟無意中找到了長生不老之法

    當,再回頭,望去那些美麗的孤獨

    凌亂,似一枝盛開的梅

    ……

  • 14 # 朝霞之約

    我認為這個時代還是需要詩歌的。因為詩歌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文化靈魂的像徵,可以洗禮人的思維和性格。但為什麼現在大多數人不熱愛詩歌和寫作,那是因為這部份人的生活觀念和思維隨著社會的進步,從而變故了。追求的都是生活上的吃喝換樂,錢掙到手的多或不多,把中國的文化知識都拋之腦後,很悲哀!其實詩歌的意義,對於今天這個網路發達的國家,也非常重要和需要的。失去詩歌的世界,我想開創幾千年來的中國發展,很難想像,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了!

  • 15 # 青春大男孩作家

    這個時代絕對需要詩人和詩歌,但與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比起來,詩壇沒有產生劉心武、路遙、唐達、陳忠實、賈平凹、王安憶,這就是距離和目標。寫詩的人很多,能稱為詩人的人太少,能看到的有水準、有高度、有深度、有文采的、有意境、有主旨的好詩就更難了。

  • 16 # danyboy

    對這個問題,我和許多網友的看法是一致的:任何時代,都需要詩人和詩歌。

    之所以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大概是覺得:一、從讀者的角度看,當代社會過於浮躁,現代人沒有心情和心境去讀詩;二、從作者的角度看,當代詩歌在經歷過80年代的一度輝煌之後,自己走上了後現代的解構道路,衍生出了一些或是過於先鋒,或是過於俚俗,或是過於匪夷所思的詩歌流派。什麼“梨花體”,什麼“下半身寫作”之類,使得詩歌本身脫離了時代的語境,無法表達當代人的情感和美感

    上述兩個原因都是事實,但,我們為什麼還固執的認為,這個時代仍然需要詩人和詩歌呢?我個人對此是十分樂觀和積極的。簡單說說理由:

    一、古代詩歌的生命力仍然鮮活

    古代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古代詩歌卻依然鮮活的活在我們之中。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年春天,一夜之間開了許多花,走上路上,一個正在打掃衛生的清潔工笑著對我說,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啊。我不禁很驚訝,我並不是說,清潔工就不應該背誦詩歌,而是由衷的感覺到,古代詩歌的生命力真是太強了,強大到我們中的任何人,不論是什麼身份職業年齡,都可以隨口用古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中國是一個詩國,這真的不是虛言。

    二、當代詩歌的寫作在不斷拓展延伸,新的優秀的詩人和作品不斷出現

    詩壇表面上的沉寂,其實是一種假面。這些年來,詩藝仍然在拓展,詩壇早就不是前幾年那些“梨花體”“下半身”,或是“兆山體”之流橫行的態勢了。如果大家稍微有些關注,就會發現:

    一批老詩人仍然在寫作,如北島;一批新詩人不斷湧現,如2015年突然為人所知的餘秀華;一些詩歌創作,已經膾炙人口,如張棗那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成為人人都能記誦的美麗詩句。

    因此,詩歌本身的活力是很強大的,其本身也在不斷的發展。

    三、尤為重要的是,當代的詩歌讀者已經成熟了

    隨著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實際上大學生群體、白領群體裡讀詩的人非常多。這就造成了兩種積極的結果:

    一種是,大家認為熱愛詩歌是一個很普通的事情,再也不會像八十年代那樣,認為讀詩很有逼格,讀詩很牛逼,而是把詩歌作為日常精神生活和審美情趣的一部分。表面上看,詩歌似乎被拉下了神壇,其實呢,這反而更加逼近詩歌的本質: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就是這樣的意思。與生活真正緊密結合,又不向生活低頭,而是把大家從生活中拔高、昇華出來,這就是當前詩歌愛好者的現實。

    另一種是,寫詩也變得日常化了。當讀詩的人多起來,寫詩的人也多了,但他們與80年代那批詩人恰恰相反,他們有些不願意當詩人,甚至不願意把自己的作品公佈。寫詩,就像飲酒,就像繪畫,就像彈奏一首樂曲,是個人人格的表達。寫詩,變得私密化、真實化,也就更加貼近詩歌的本質了。

    在我看來,這些都意味著詩歌讀者的成熟,是極為積極的。

    綜上,詩歌不死,因為我們的愛與美永遠都在。

  • 17 # 地獄之魔法

    這個時代需要詩人,需要詩歌。但需要有文品更有人品的好詩人,需要Sunny的,向上的好詩。我資助的那位“去西藏想了卻生命”的流浪詩人就是一個“滿口荒唐言,一把孽情淚”的浪子、痞子、賴子、騙子詩人作家。這些年他拿著我的資助款,住著我房子,開著我買的車子,招搖過市,現在成“名人”了,無所不為,今年在騙得我給他的書坊投資款後又串通她人從中介騙走我的房屋出租款後消失了。找不到了。這樣的詩人,需要嗎?他就是拉薩詩人、《西藏詩歌》主編,安徽靈璧人——田勇。我痛心疾首。

  • 18 # 春風舞動2

    時代變遷,人們都向錢看。尤其年青人,家庭社會責任重大,沒有更多時間關注關心。老年群體出於愛好,還有一定的群體,但也不會太大。夲人要有能力一天掙二三十元錢,也沒功夫關注這些。個人認為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一種另類的悲哀。不知對錯,願請眾人評判,前幾天還有好友問我玩這個有人給錢嗎?我曰有紿錢玩的更歡!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男人知道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