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E
-
2 # 米糖AI
孩子的語音組織能力沒有培養好。接下來說說在孩子每個階段應該如何去鍛鍊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各個階段語言啟蒙的正確開啟方式
爸媽的語言啟蒙那麼重要,那每天都該說些什麼?怎麼說呢?
每個階段是完全不同的,比如OK在20個月左右時,就開始熱衷用遊戲去練習語言了,他會在入睡前站在小床上,讓我、他爸、外婆、外公在他面前排排坐,然後他念一句兒歌,我們重複一句,有時候我們會故意念錯,他一定會指出錯誤,立即糾正。他對此樂此不疲,每天都要玩上二十分鐘才肯睡覺。這看似是一種遊戲,其實也是語言引導很好的一種方式。下面我具體分階段講一下——
0-6個月
發展情況:從出生開始,孩子就會聆聽人們發出的各種聲音並觀察人們如何相互交流,從中獲取語言資訊,他也對爸媽的音調和聲音高低最感興趣。當你用一種安慰的方式跟他講話,他會停止哭泣;而你生氣地對他大吼,他很可能會哭,因為你的聲音告訴他有什麼事不對勁。
你該做的:每天多和他說話、並且鼓勵他。如果哪天,他能發出一個可以辨識的音節,你就對他重複一遍。然後說些含有這個音的簡單詞語,如果他每天發出“O”這個音,你就重複和他說“哦”等。
6-7個月
發展情況:在之前,他可能整天都重複一個音,甚至連著幾天都只發一個音,然後才開始練習下一個。但現在,他對你發出的聲音,更有反應,會試著跟隨你的引導,所以你在孩子的語言發育中的參與變得更為重要。
你該做的:試著教他一些簡單的音節和詞語。比如:寶寶、貓、狗、去、熱、冷,還有媽媽、爸爸之類的。要知道,儘管至少要一年的時間,你才可能聽懂他的話,但小寶寶在這個階段正式開始牙牙學語咯。
1歲以前
發展情況:前幾個月的嘰嘰咕咕和尖叫聲在這個階段,會被比較清晰的音節取代,比如“ba”“da”“ga”。然後聰明的他會從你的興奮中覺察到自己剛剛說了什麼有意思的東西,這以後,他就會用類似於“ma ma”、“ba ba”的音節來召喚你或者吸引你的注意了,估摸著你也開始醉心地聽著寶寶呼喚自己咯。
你該做的:多跟他講解,儘量跟他多講話,告訴他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可以開啟唐僧模式,寶寶絕對不嫌煩。利用一些身體接觸的時間,比如洗澡、換尿片、喂東西的時候,可以跟他說:媽媽正在用紗布巾給你擦身子呢,它很柔軟;現在媽媽給你擦潤膚霜,讓你的面板光滑光滑喲。這個階段也是引入繪本的絕佳時機,講繪本能幫助寶寶初步理解“每個東西都有名字”這件事。(關於怎麼講繪本,也是很多媽媽來問我的問題,所以OK媽最近想著製作一些講繪本的影片,給媽媽們一些示範哦)
1-2歲
發展情況:他似乎突然就能理解你說的話了。你說吃飯了,他就跑到餐桌椅邊上;你說你找不到手機,他樂顛顛地會幫你去找。他的發音可能並不正確,但是你不用緊張哦,這是語言正常發育的過程。比如OK在之前一直叫我爸“阿切”,而不是“外公”;把“西瓜”念成“西八”;把“火車”念成“手車”……突然有一天,他就都念對了。
你該做的:重複&練習,儘量放慢語速、吐字清楚,用簡單的字句和短句子,教他物體和身體部位的正確名稱。即使他語音不清也不用擔心,只要記得尊重對待,你給他的反應是,恩,媽媽聽懂了。但是你在跟他重複的時候,一定要用正確的發音,慢慢的他就會說正確了。
2-3歲
發展情況:他不僅能明白你對他講的大部分內容,詞彙量也在飛速擴充。比如之前還只會說吃飯、喝水,在2歲左右,就可以用三四個詞連起來表達自己想要說的,“媽媽,抱起來看看。”這個階段,他最愛自言自語,然後是和熟悉的大人說話,不怎麼愛和同齡人交流。要兩歲半以後,他才可能願意與同伴聊天。
你該做的:講故事增加詞彙&互動。可以每天給他講故事、讀繪本,讓他增加大量詞彙。他已經可以聽懂故事情節,能記住故事書中的很多概念和資訊。你要多問問孩子,比如:“這個東西是大的還是小的?” “你能告訴我,媽媽那頂紅色的帽子在哪裡呀?”從而引入數學、邏輯的思維能力培養。
3-4歲
發展情況:如果說2歲是積累詞彙的階段,那麼3歲就是運用的時候了。這個時候會像話嘮,也大體不需要媽媽這個翻譯官了,基本上陌生人也能聽懂他的話了。但有關各種代詞的用法,比如:我、你的、我的,他們還在摸索中,有時候能用對,有時候還是會錯亂。
你該做的:幫助清楚表達。在你自己講話時儘量正確使用人稱代詞,比如不要說:“媽媽想要讓你一起來”,而應該說“我想讓你一起來。”不過當孩子說話的時候又用“媽媽”代替了“你”,也不必打斷著急著去糾正,這隻會讓他更困惑。在增強語言能力方面,如果他說“汽車”,那你就把具體的描述給他聽,比如,這是一輛紅色的汽車,你看,車子的表面很亮,還能看到你呢。
4-5歲
發展情況:他可以繪聲繪色的講故事了,不僅可以表達身邊發生什麼事情,講清他想要什麼,甚至會和你聊他的夢想和幻想。
你該做的:提高他對語言的欣賞能力。他沒完沒了地說,可能會讓我們很崩潰,但不要不耐煩,而是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給他念些好聽的詩歌或者教他一些歌曲,讓孩子學著注意語言表達內容,也加強他對語言作品的欣賞能力。
最後說:
還是那句話:講繪本一直是有助於語言發展非常好的方式。但經常有媽媽會有困擾,這個階段給孩子講故事,他能聽懂嗎?不能說完全能聽懂,而且在你講的過程中,他可能還跑來跑去、或者撕書咬書呢,但是沒關係,儘管他讓你感覺漫不經心,但其實都有在接收。
-
3 # 雲淡風輕小英子
語文來自於生活,我們要從生活中學語文。
寫從說中來,由於一年級學生詞語積累的還不夠豐富,學會的表達方式也很有限,只有從生字組詞開始逐步訓練,先培養孩子口頭的組詞能力。
然後,需要讓孩子根據課文出現的典型詞語進行詞語搭配的練習,比如說可愛的小妹妹、快活的腳印、小聲地說話、拔蘿蔔、一頭黃牛、蘋果又大又紅,一片片葉子等等。當孩子在課上或課下積累這樣的詞語搭配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就會造句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還要多讀多背多積累,特別是課文一定要熟練背誦,積累的多了,孩子的語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造句和仿寫課文也就都會了。
-
4 # 花漫開
我孩子也上一年級,和您分享幾點引導孩子學習的經驗。
1 買本看圖寫話,多說多練落實到操作層面,可以買本看圖寫話。
我買的一本是,給一幅圖,給三個問題引導孩子觀察,思考。
下面給出三個層次遞進的看圖寫話,從簡單陳述,到加入細節,最後是形象表達。
我一般的操作步驟是:
孩子先看圖說看到了什麼。
然後看問題,回答。之後孩子口頭表達。
然後孩子讀一讀,三個遞進的範文。
最後孩子看圖自己表達,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寫在本子上。
2 多讀課外書家長先要從內心認同,多讀書的重要性。
不是說讀書考試立馬考,但是現在語文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越來越考孩子閱讀量了,是厚積薄發的積累。
除了考試倒逼孩子要多讀書,讀書也是孩子開闊眼界,認識世界最好的方式。
所以給孩子買個書架,多買書,多引導孩子看書。
3 多讀語文書從短期看,您說孩子不會課文仿寫,那就多讀課文。
我孩子最近宅在家,就每天早讀半小時課文,一年級課文有注拼音,孩子挺喜歡讀。
他也知道,開學這些內容老師要上課,會要求讀背,孩子讀的也很有勁頭。
多讀,孩子慢慢會熟悉,有理解,仿寫會容易。
4 家長態度很重要,多耐心引導不論是讀書,還是看圖寫話,仿寫,都多鼓勵孩子,少指責打擊。
孩子是不是被指責太多,而不敢表達呢?
多耐心,多鼓勵,孩子是小小苗,不要拔苗助長。
-
5 # 荷葉老師數學課
造句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造句能使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更加深刻,學會造句是衡量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詞語。造句也是有方法可尋的,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經驗。
1、用好教材進行仿寫。一般需要學生造的句子都是在課文裡出現的詞語,看這個詞語在課文什麼地方出現,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理解它的意思,然後仿造這個句子,稍作改變一下主語部分,也就是句子中的“誰”。如:一年級下冊照樣子,寫句子。例:不過,去了學校,就能見到小夥伴,多麼開心哪!讓我們仿寫 ————————多麼——————哪!可以這樣引導:誰做什麼多麼開心?孩子就會說“我見到小夥伴多麼開心。”這時候,你可以進一步引導:“那還有什麼時候也很開心。”這時,孩子就會說出很多也讓人開心的事。比如:我見到媽媽多麼開心呀!我穿上新衣服多麼開心呀!等等很多。
2、聯絡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造句。只有自己熟悉的才能說出來,也就才能寫得出來。造句也應與生活聯絡起來,口頭語言稍微修改後就是書面語言。耐心總會出成果的,切不可急。應與孩子溝通,讓他用心來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主動,快見效。如:用一邊——一邊————造句。可以這麼造:爸爸一邊看電視一邊吃蘋果。老師一邊講解一邊寫。這些都是孩子熟悉的內容。
-
6 # 蘇浩聖澤智慧父母
不會造句,不稀奇。
是父母需要提升自己。提升孩子的造句只有2個途徑:
人生沒有天生就會的,我每天陪孩子閱讀,有時一篇文章,有時更多,最多的一天一次性和孩子一起閱讀了10多篇。慢慢的他認識更多字,寫日記從一開始不懂的字用拼音,最後改成不用拼音直接教他字。第一次認識一個字他不記得,連續幾天的日記都接觸這個字,最後他自然而然的就會了。
孩子的一切好與不好父母都是有一定的付出,也許你付出想讓他上北大清華,這也許不一定成功,但是你付出的收穫不是隻有上清華北大,還有其他之類的收穫。
同桌的你也是父母必須做的一個角色。培養孩子多閱讀一定可以改變他的造句水平,只是需要時間,不要以為一個星期就可以改變一個孩子。默默耕耘靜待花開。孩子的記憶力與靈性在小的時候絕對是不一樣,只要你放下父母的身份,用同桌的你和他一起成長一定會改變,這時你需要和他一起完成作業,讓他知道可以怎麼做,這種依樣畫葫蘆的同桌方法一定也可以改變他的造句水平。
-
7 # 靜心歸零
我是一名老師,一年級的寶寶不會造句這個現象,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少了,因為家長都開始重視教育了,從小對寶寶各種啟蒙,注重智力開發,寶寶們展現出來的才能也是令人刮目相看,有的時候課堂提問,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另老師砸舌。
至於你說的孩子不會造句,不會仿寫,就證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不好,語文學科的基礎不好。從小忽略了孩子的日常積累,到了該用的時候自然會有障礙。
從懷孕開始的胎教,到孩子六歲前的各種能力培養,都會使寶寶潛在的能力得到鍛鍊。比如給孩子多讀繪本,陪孩子多說話,睡前講故事,引導孩子多表達,等等,都是培養孩子語言羅輯思維的好方法。
還有一條建議就是讓孩子多讀書。我帶過的一年級一個孩子,他每次由字組詞或者造句都會讓我驚訝,好多句子不是他這個年齡能說出來的,這個孩子就是愛看書,,平時活潑好動,可一看書頓時安靜下來,而且專注。
-
8 # 基於愛的家庭教育
一年級孩子造句一點不會,感覺是不動腦子去想,看圖說話也很費勁,愁人!
1、理解家長的心情:非常體諒這個家長,看到孩子這個狀況,是挺愁人的,比起其他孩子落後的有點多了;每一個家長碰到孩子這個情況都是挺揪心的
2、反思家長的過去: 這個現狀是孩子一個人造成的嗎?還是家長原先的不作為造成的;回顧過去,我們家長都做了哪些工作呢?看到語句都是批評孩子,有沒有反思我們家長自己呢?
3、正視孩子的現實:孩子現在是一年級,學業落後較多了,而家長也重視起來,這個就是非常好的。如果孩子到了高年級或者初高中的時候,學業還落後很多的話,要再追回來就難了;現在如果家長非常重視,給予孩子大力的支援,給予孩子信心,孩子刻苦努力,還來得及,孩子趕上去的;
4、家長要如何來做:
(1)把孩子教育作為家庭工作重點,家庭內部要統一思想,家長要注意把娛樂時間大幅度減少,全力打造家庭內部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也把絕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落在學習上;
(2)孩子這個時候已經落後,家長要懂得孩子的心理,這個時候更是需要家長肯定和鼓勵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夠落井下石,再下一腳。自己的孩子,無論落後多少,都要家長自己來堅挺,家長就是孩子的忠實粉絲,要為孩子一點點的進步加油;
(3)具體語文或者作文的技巧,這邊就不說了,有很多老師的分享,我的建議是家長自己沒事也拿著孩子的語文書多看看,多跟孩子討論語文的事情,在討論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不能指責孩子,批評孩子和打斷孩子,孩子的詞彙積累和信心積累需要比較長的過程,估計要等到三年級;
(4)家有笨小孩,家長更要一步一步的幫助孩子,讓孩子能夠首先擁有認真刻苦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一定會逐步趕上來的
5、歷史上有很多笨小孩成才的案例,遠有曾國藩,近有俞敏洪 都是由笨小孩刻苦努力成功的案例
以上回答為一家之言,希望對家長有幫助
-
9 # 新資優教育
一年級孩子不會造句,課文仿寫不會,就是看到部分文字(視覺行為)後造句仿寫(語言文字表達)不會,那麼加大難度的“看圖作文”就更不會了,還有一些孩子看書看的津津有味,但當你問他看的什麼內容時,卻張口結舌詞不達意,這其實是孩子的“知覺轉換能力”中的“視轉言語或視轉動作能力”欠缺,不具備把“視覺通道”的資訊轉換成“言語通道或動作系統”資訊的能力,不能夠把多個知覺通道的資訊進行整合。
這說起來涉及到背後更專業的大腦神經運作機制,我把我曾參加“多元感統能力與高效學習力”進修訓練學習的相關知識點分享給大家。
由知覺向言語(文字)或運動轉換的過程,是由感覺器官接受刺激,經過感覺神經傳導,將刺激輸入大腦神經中樞,由神經中樞予以聯合、統整後儲存在大腦,再將大腦的命令透過運動神經傳導,輸出至反應器官予以反應,這就是學習接收的過程。
人的視知覺的發育成熟有其關鍵期,語義知覺(語覺)的發育成熟也有其關鍵期,這一語覺敏感期大致在2-12歲之間,而其中最敏感的年齡段在2-8歲之間。在關鍵期內,視知覺要求提供視覺環境及視覺經驗,語義知覺要求提供語言環境和語覺經驗,若有適當環境刺激,將會形成對腦神經中樞發育至關重要的視覺-言語轉換功能,而這種轉換功能正是兒童日後學習閱讀與寫作的基礎。
如果在這個關鍵期內,未能為兒童提供所需的環境與經驗,那麼其大腦神經中樞雖有天生的視知覺與語義知覺的潛能,卻不可能發生和實現通道間的轉換。可見適當的後天環境與經驗的刺激(即相關環境中的練習),在兒童早期能力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孩子看圖說話、寫作存在困難,可以嘗試以下幾個簡單訓練措施:
1、訓練孩子講故事能力比如讓孩子看一些照片,後家長根據圖片內容提問,利用談話問答的形式訓練孩子說話表達,或睡前看一段動畫主題幻燈片(如有需要我可以推薦),鍛鍊孩子講述連環畫故事的表達能力。
2、引導孩子回憶以往的所見所聞家長應注重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孩子對外界的觀察興趣,豐富孩子的感性認知,回到家中再與孩子一起回憶分享所見所聞,儘量發散性引導孩子展開聯想、充分表達。
3、玩模仿秀當孩子看完動畫片或外界某個吸引他的人物動作時,可以鼓勵孩子也模仿演一演,也可讓其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孩子的表演積極性,刺激起知覺轉換能力。
4、參加小小主持人-語言藝術類的培訓多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有條件可以參加語言藝術類的興趣班培訓,能極大的提高孩子看圖說話、語言表達邏輯能力。
總之,先要訓練孩子“看圖說話口頭表達能力”,先要自己能把一句話說完整通順,再把“說出來的詞語寫出來”,當然這其中也要豐富孩子的詞彙量,能說出來的,但字不會寫也不行。
希望以上我學習的相關內容能幫到你,先多多訓練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不要老糾結他不會寫造句上。
-
10 # 掌心之愛
謝謝邀請,首先媽媽可以用實際生活中孩子熟悉的事例給孩子舉例,慢慢引導,輔導孩子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平時多和孩子交流,給孩子聽故事,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自由發揮,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小看,有時候她們想到的,作為大人來說真的想不到,啟發引導很重要,每個孩子悟性不一樣,沒有笨孩子只有缺乏耐心的家長。
-
11 # 養了一個娃
造句這個靠引導。
看圖說話靠公式。
長遠發展靠積累。
這些我孩子一年級開始時也不會,在同齡人中看書也不少。和其它家長溝通發現這是個共性問題。
孩子剛開始接觸造句時基本上都是一頭霧水,主要是不理解讓她幹什麼、說什麼。家長可以做示範,什麼型別都可以並告訴孩子這是靠想象的。慢慢的孩子就會明白而且他們的想象力比大人要好,這時家長千萬不要去限制孩子想象範圍,說這樣造行那樣就不行。等孩子想象打開了,也明白造句是怎麼回事了,家長再稍微引導下造句的用詞。
看圖說話時先讓孩子死記理解:“什麼時間誰在哪裡幹什麼!”必須牢記!!!然後給孩子講解句中的各個意義。再告訴孩子看圖時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遠到近等都可以。把圖中元素套入那句話就可以了。開始時一定不要貪句長不要貪句子豐滿,只要求四個要素說出來就行;熟練後再靠日常詞彙積累來豐滿句子(形容詞等)。
往後走就要看日常孩子的閱讀量和閱讀理解能力了!
回覆列表
一年級靠大人去引導,自主性不強,好比下面這個圖
你作為大人,要先引導他去觀察,觀察到了什麼?小朋友,小朋友在幹啥?放風箏,風箏是不是有很多形狀?旁邊有什麼?有花,說明可能是在公園,或者郊外,天上有什麼,有白雲,有鳥兒,小朋友的表情怎樣?……
觀察完之後,就可以開始寫了,時間,地點,天氣,誰在哪裡做什麼,他們的心情怎樣,順便可以寫下週圍的環境,能這樣表述清楚就差不多了。
好比
星期天,天氣晴好,小明,小東和小麗相約到公園裡放風箏。公園裡開滿了花,天上的鳥兒在歡快的唱著歌,小麗最先弄好了風箏…………這一天,他們玩的很開心。
大概一件事情能敘述清楚就好了,就是要懂得觀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