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來三條溪
-
2 # 廖淵博
大概因為趙奢是半路出家,以前是管財務的,突然就跳到軍事方面;還有就是獨到的見解,當所有人都反對戰爭時,他就以門外漢的身份說服大家不要議和,堅決主戰。他簡直就是天才完美的從財務師變換到軍事家的角色,而且還是有所成就的軍事家!
-
3 # 眼看他起朱樓
有一個坑爹的兒子趙括反面映襯出他的功績,如果沒有長平之戰的趙括代廉頗,四十萬大軍被坑殺,趙奢在後世或許不過是蒙驁級別的名氣,但即便如此,戰國四大名將也沒他的份吧?白起、王翦、廉頗、李牧。
-
4 # 滄笙踏歌46
身為久經陣戰的兵家名將,廉頗和樂毅都不會打一場沒有把握的仗,而救援南韓的軍事行動被兩位戰國時期排名TOP10的名將否定之後似乎也失去了可操作性。
然而,被名將否定的計劃對非名將來說也許就是一個機會,就這樣,一位在當時戰國軍界的非著名將軍趙奢應運而生。當時趙奢的職務是趙國稅務局局長,跟帶兵打仗本來扯不上半點關係。看到名將廉頗和樂毅都表現出理智的畏難情緒,趙惠文王很失望,他急需一位有種的將軍站出來創造奇蹟,於是就找到一貫迎著困難上的趙奢談話了。趙奢果然有種,他說:“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從此“狹路相逢勇者勝”就變成了一句成語,不過當時趙奢形容的不是兩個劍客,而是兩隻老鼠在地洞裡遭遇的情景。趙奢決定做一隻勇敢的老鼠挺身而出,趙惠文王非常高興,馬上任命這位在稅務系統任職多年的人為將軍,領兵出征,救援南韓。
趙奢是在趙國稅務系統裡一步一步憑著工作業績成長起來的,不僅工作能力強,精通政策和業務,而且原則性很強,或者說很有種。事實上當時在趙國稅務系統工作能力強、精通業務和政策的人多如牛毛,趙奢之所以能夠上位趙國稅務局局長,主要靠的就是他身上那股認死理的偏執精神,這種精神說通俗一點就是有種,如果用政治語言來表述就是原則性強。當趙奢還只是趙國稅務局的一箇中層幹部的時候,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收繳農業稅。有一次,趙奢收稅的時候遇上了抗稅大戶,這個抗稅大戶就是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四公子之一平原君趙勝。平原君趙勝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的兩朝三次出任趙國相國、三次被罷免、三次恢復職務,使得這位貴族成為一位神話般的政壇人物。平原君帶頭不交稅,其他的人自然也能賴就賴、能拖就拖,趙奢的工作就陷入了被動。普通稅務人員遇到這種事,只能以不作為來處理。如果趙國是一個股份公司,那麼在廣大趙華人的眼裡,平原君趙勝就是能左右董事會決策的大股東之一,這樣一個人搞點特殊,不交稅似乎也可以理解,然而原則性很強的趙奢卻不這樣認為。趙奢認為自己必須對趙國負責任,而他並不認為自己對趙國負的責任比相國平原君趙勝的責任輕。趙奢決定以果斷的行動來嚴肅稅務紀律,於是他做主把平原君家負責交田租的九個相關責任人抓起來,然後下令砍了頭。趙奢這下子捅了馬蜂窩,平原君沒想到他竟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盛怒之下他動了殺機。趙奢在稅務局的同事們都覺得小趙這次完了,平原君不輕易動怒,趙奢惹怒了平原君必死無疑。在自己腦袋即將搬家的生死關頭,趙奢沒有驚惶失措、坐以待斃,他主動找到了平原君彙報工作。他說:“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邪?”身為在趙國享受崇高地位和待遇的平原君趙勝本來應該帶頭做一個模範納稅大戶,可是他卻偏偏要搞特殊,帶頭違法亂紀,當了抗稅大戶。趙奢說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但是這個簡單的道理到了位高權重的平原君這裡就拐了個彎去符合趙國的國情。在趙奢之前,從來沒有人跟平原君說過他應該帶頭守法納稅的道理,天長日久不正常變成了正常,而這種不正常的正常就變成了趙國的國情,只是這種國情環境下的趙國怎麼可能真正富強起來,最終身為趙國相國的平原君趙勝又怎麼能夠對得起趙國給予他的崇高地位呢?
本來想要殺人復仇的平原君趙勝被趙奢一記當頭棒喝清醒了過來,趙奢的解釋不僅很邏輯而且很高度,他沒想到一個稅務官員居然具有這樣的覺悟和理論水平,更沒想到一個位卑言輕的官員居然有這樣的膽色,敢於面對面地痛批趙國相國的錯誤。於是一向以愛才惜才著稱於世的平原君趙勝不僅改變了殺人的動機,而且還積極地向趙惠文王推薦了趙奢,敢於得罪平原君的人本來就鳳毛麟角,得罪平原君以後還能憑一番慷慨陳詞讓平原君心悅誠服的人簡直就是奇蹟。趙惠文王也被趙奢的膽色和原則打動了,就這樣趙奢被任命為趙國稅務局局長,全面主持趙國的國家稅收工作,在趙奢的努力下,趙國很快就“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
趙奢上位當稅務局局長的過程很快被傳為佳話,只是隔行如隔山,這位有原則的稅務幹部可能完成一件連廉頗和樂毅都不敢接手的軍事任務嗎?趙奢最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拼命。
趙奢率領大軍出征,離開邯鄲三十里的時候,趙奢下令“有以軍事諫者死”。趙奢不僅有種,而且也不缺頭腦,他當然知道廉頗和樂毅都不敢接手的工作一定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他決定讓那些動搖軍心的人統統閉嘴。
當時的秦國大軍來到了武安的西面,為了威懾趙軍,開始操練軍隊。秦國大軍戰鼓擂起,喊殺聲震天,根據《史記·廉頗列傳附趙奢傳》的記載,秦國大軍當時的這次軍事示威產生了相當於三級DZ的衝擊波,當時武安城裡房屋上面覆蓋的瓦片都被震得發出了“嘩啦啦”的響聲。武安危急的軍情很快報到了趙奢軍中,趙奢帳下的一名將官情急之下忘記了趙奢立的規矩,他站出來請求趙奢儘快趕到武安救援。這位將官的建議當然也是“以軍事諫”,所以這位不開眼的將官就被趙奢下令拖出去砍了腦袋。站在趙奢帳下的眾將領倒吸了一口涼氣,從此以後沒人再敢跟趙奢廢話了。殺了倒黴的將官,趙奢下令原地紮營,然後組織全軍士兵挖戰壕、築工事,一副就地抵抗秦軍的架勢。就這樣趙奢原地不動地守了二十八天,絲毫沒有要開赴前線的意思,只是軍營周圍的工事已經修得頗具規模。這時秦國大軍派出的偵察員來到了趙奢軍前,趙奢不僅把這位奸細放進了大營,而且還好吃好喝好招待了一番,然後就打發奸細回去報信去了。秦國偵察員回到了自己的軍中,馬上向領兵的將軍彙報了自己在趙奢軍中的所見所聞,秦國將軍聽到彙報以後大喜,“夫去國三十里而軍不行,乃增壘,閼與非趙地也。”人們都願意相信對自己有利的資訊,而忽略對自己不利的跡象,秦國將軍也不例外。這次秦國將軍只看到了趙奢在距離邯鄲三十里的地方構築工事堅守的現象,為了自己的勝利,他很自然地把趙奢的行為理解成了不思進取,甚至是畏懼不前。
-
5 # 王孫阿狸
成為名將進武廟的原因不僅在於打仗的多少,還在於打仗的難度與該仗的意義。趙奢閼與之戰這一戰難度非常大,又面對強大的秦國,當時廉頗,樂毅等名將都束手無策,而趙奢卻自告奮勇,並最終獲得了勝利。
閼與之戰還具有轉折意義。當時,秦國一國獨大,東方六國弱小的局面已形成,並且秦國軍隊罕有敗績,而趙奢的閼與之戰,打敗了秦國不可戰勝的神話。
其實,趙奢並不是就只他打了這一仗,在閼與之戰以前趙奢就指揮過軍隊,參入戰爭,只是沒有閼與之戰出名罷了。
能夠進武廟,並不是只看一個人的武功,還要看此人的品德,而趙奢除了有豐富的軍事素養外,還有許多高尚的品格:
一、秉公執法,不畏強權
趙奢本是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他秉公執法,殺死了平原君家中管家。平原君十分惱怒,想殺死趙奢,趙奢便勸說他,要帶頭執法,法紀削弱,國家就會衰弱,並說只有國家強大,他才能永遠保住尊貴的地位,“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邪?”。平原君認為趙奢很賢明,便把他推薦給趙惠文王,公元前271年趙王任用他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非常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
二、悉心治軍,品德高尚
公元前280年,趙奢被任命為將軍,從此開始了軍事生涯,他悉心治軍,對下嚴而和,凡有賞賜,必分給部屬,後來趙孝成王任用趙括為將時,其妻曾對趙王說趙奢,“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早期曾帶兵帶兵攻取了齊國的麥丘。
趙奢在閼與之戰是如何獲勝的呢?
公元前270年,閼與之戰爆發,趙軍被秦軍包圍,形勢危急。廉頗、樂乘束手無策,趙王召見他,趙奢回答說,“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趙王便派趙奢領兵,去救援閼與。 當時,秦軍為防止趙軍出兵救援,已兵分兩路成犄角之勢,牽制趙軍行動。趙奢為迷惑秦軍,從邯鄲出發才30裡就下令安營紮寨,命令軍中加固營壘修築屏障,並且命令部隊說,“有以軍事諫者死”,28天后,再次增築營壘。
秦軍放鬆了警惕後,趙奢卻突然做出決定,集合部隊卷甲而趨向西急進,抵達距離閼與50裡的地方,趙奢並採納了許歷的建議,搶佔了制高點,秦軍後至,趙軍利用有利地勢,居高臨下俯擊秦軍,秦軍大敗四散潰逃,閼與之圍隨之解除。班師回朝後,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地位與廉頗、藺相如相等。
趙奢的軍事素質過硬,曾與田單論兵,折服田單。
公元269年,燕國派兵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割地給齊國,請求齊國安平君田單為將。趙奢知道後說與平原君說,趙國沒人啊,把辛苦得來的土地給齊國,並自告奮勇,願意為將帶兵攻燕,許諾百日之內攻下燕國,“燕之通谷要塞,奢習知之,百日之內,天下之兵未聚,奢已舉燕矣”,並料定田單會為齊國利益不會盡力而為,可惜平原君不聽,後來果如趙奢所料。
曾與田單論兵,趙奢詳細闡述了時勢變化同作戰方式、戰爭規模相互之間的關係,田單當時喟然太息曰:“單不至也!”
-
6 # 欲雲談史論今
首先,是趙奢的對手。這就好比是當今世界,如果一國打敗了某非洲小國,這稱不上厲害;但如果一國完勝了超級大國美國,足以讓世人震驚。所以,越南戰場美華人的完敗,至今仍然讓人津津樂道;
其次,是他在趙國的競爭對手。趙國向來名將輩出,此時趙國的廉頗還在,名將樂毅之子樂乘也在。廉頗、樂乘都不敢打的戰,趙奢卻不但打了,更打勝了,當然更具轟動效應。
第三,是戰術的高明。趙奢不但採取了高明的欺騙敵軍戰術,更是創造了“狹路相逢勇者勝”正面遭遇戰的經典案例。
第四,從戰爭的過程看,趙奢多次聽取部下意見。這固然體現了他從諫如流的一面,但也正體現出他對於軍事不熟悉的一面;雖然他之前也有領兵打戰的機會,但畢竟軍事經驗少。正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不出手則已,一出馬就戰勝了超級大國的名將胡傷,趙奢不出名誰出名?
第五,閼與之戰以後,又有他與田單論兵的一幕,說明了他對現實世界的清醒認識。當然,田單到趙國,可能原本就是一位臥底。
-
7 # 落冰汪
居然會有人替趙括洗白真是笑死了,感情秦王和他的大臣大將們都是腦子有問題?使反間計換掉廉頗弄一個牛逼的人來替代他?作為兒子,連他父親都不認可他這人的水平得是有多差?別忘了,他父親可是經過實戰檢驗的,說出了那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真正的名將。你們對他的瞭解能比得上他爸?而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了他父親的眼光,那就是趙括確確實實就是個廢物!再看他母親對他的評價,一拿到趙王給他的任命和賞賜他不是想著怎麼破敵而是馬上去買了房子,我簡直肚子都要笑疼了!父親母親都不認可的一個人,他的敵人也都認為他水平不行的一個人,而最終結局是他打了唯一一仗就全軍覆沒的一個人,居然就是有人硬舔著臉說他很強,我可真是服了,這種人也能洗白?
不過話又說回來,戰國四大名將裡我覺得水平最差的就是廉頗,為什麼?因為他壓根就沒有打贏秦國的戰績。看史書記載就知道,廉頗的戰績全是對陣什麼燕國,魏國之類的,就沒見他贏過秦國,而在戰國後期,要評論一個將領的水平當然要以對陣秦國的戰績為第一標準。你看看李牧,他的趙國可是長平之戰後的趙國,而他的敵人卻是更加強大的秦始皇時代的秦國,可他三戰秦國贏兩次,最後一次還是沒分出勝負就被反間計殺了,這才是名將該有的的水平!
而且我覺得廉頗很有可能得了恐秦症,趙奢打的這場勝仗就是最好的證明,趙王問廉頗被圍的趙軍還能救嗎?結果廉頗居然說救不了了,自己國家的軍隊處於生死邊緣,作為大將居然說救不了了?你就這麼把自己數以萬計的同胞給拋棄了?如果不是趙奢,這些趙軍就得白死,這種事要是傳出去將來誰還願意為國家效死?
而與此相比,趙奢卻能說出狹路相逢勇者勝並最終一舉破敵,就衝這一點,我就覺得廉頗沒有資格資格躋身於頂級名將的行列!撇開將相和的加成,廉頗只能算是一員良將,而不該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
8 # 楚1567326
在戰國未期,大仗對秦打贏一次算名將,比如趙奢,項燕。秦外的對秦作戰無敗績入選四大名將(當然對秦無敗績也可說終生無敗績了),只有二人有資格,廉頗李牧。秦國內的入選四大名將的標準就簡單多了:終生無敗績。也有二人入選,王剪白起。
-
9 # 歷史哨聲
這就是質量和數量的區別。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一直稱霸西方,三晉和楚對秦的戰爭都是敗多勝少,對秦國軍力的恐懼也會傳染到趙國。
秦趙原本不接邊,但隨著秦國對魏國的侵奪,秦趙就接邊了。秦趙會發生戰爭,這已經是兩國的一種常識。
趙國在胡服騎射後,以騎兵突起。在對付匈奴上成績顯著,但能否和秦軍一戰呢?秦趙兩國,尤其是經濟能力低於秦國的趙國心理更是把握不住。
因此面對秦趙的第一戰,趙國各個名將心理都沒有自信擊敗秦軍,因此個個推脫不去,只要這個沒上過戰場的趙奢敢上,並且一戰重創秦軍。
急行軍,比秦軍提前到達目的地,向秦軍示弱不戰,讓秦軍過去圍城,斷絕秦軍糧草支援,突襲伏擊回程的秦軍,這就是趙奢和秦軍的戰術。
趙奢雖然只有一站,但這一戰改變了山東各國對秦軍不可戰勝的看法,這就是趙奢能夠進武廟的原因。這是一個軍事上轉折點。
戰國有幾個這樣的轉折點戰役:桂陵之戰,齊國稱霸東方;河西之戰,秦國稱霸西方;趙奢一戰,趙國突起的證明;長平一戰,趙國衰落的開始;樂毅破齊,齊國衰敗的開始。
回覆列表
趙奢(生卒年不詳),嬴姓,趙氏,名奢。戰國時代東方六國的八名將之一,簡曰馬氏。主要生活在趙武靈王(前324—前299年)到趙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時期,享年約60餘歲。馬服君趙奢墓坐落在邯鄲市區西北十五公里處的紫山。據《戰國策·趙策》記載,趙奢曾對平原君趙勝提過自己曾經亡命入燕[1] ,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為上谷守。
在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趙馬服君趙奢”。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孫臏、田單、廉頗、李牧、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趙奢。為什麼趙奢就打了一仗就成了名將,還進了武廟?
一、戰功卓著,意義深遠。
公元前270年,秦國攻趙,包圍了趙國的重鎮閼與(今山西和順)。趙將趙奢率軍救趙,出奇計,終於打贏了一場原本無法取勝的戰爭。此戰就是閼與之戰。他應該也是歷史上最早使用閃電戰的將領,這一仗趙奢滅了秦國五萬大軍,打破了戰國末期山東六國逢秦必敗的記錄。(圖)閼與之戰示意圖, 藍線為秦軍, 紅線為趙軍
趙奢得勝之後班師回國,趙王封他為馬服君
二、作為良將,品格高尚。
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問家事”,其子趙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識,自認為“天下莫能當”。但僅記書本,並無實踐。趙奢以此“不謂善”,他憂慮地對妻子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者必括也。”而他的憂慮,最終得到應驗。趙奢死後,趙括為將,果然在長平之戰大敗於秦軍,為秦軍所殺,趙軍全軍覆沒被坑殺四十餘萬。
三、秉公執法、能臣幹吏
趙奢,擔任過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不肯繳納,趙奢依法處治,殺了
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殺死趙奢以洩憤。趙奢趁機勸說道:“您在趙國是
貴公子,現在要是縱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會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會使國家衰
弱,國家衰弱了諸侯就要出兵侵犯,諸侯出兵侵犯趙國就會滅亡,您還怎能保有這些財富呢?以
您的地位和尊貴,帶頭率先垂範,則能奉公守法就會使國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國家強
盛,國家強盛了趙氏的政權就會穩固,而您身為趙國貴戚,難道還會被天下人輕視嗎?”平原君
認為他很有才幹,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任用他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非常公平合理,民眾
富足,國庫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