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堂風子
-
2 # 縱橫觀智庫
俄羅斯與日本關於在北方四島有領土爭議。
北方四島即庫納施爾島(俄語:Кунашир,日本稱:國後島)、伊圖魯普島(俄語:Итуруп,日本稱:擇捉島)、赫巴馬伊群島(俄語:Хабомай,日本稱:齒舞群島)、施科坦島(俄語:Шикотан,日本稱:色丹島),目前在俄羅斯的控制之下。
要弄清俄羅斯與日本的領土爭議,就要先從俄羅斯與日本的恩怨說起。
俄羅斯與日本的恩恩源源
一.日俄戰爭
1904年,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和北韓的權益,日本與俄國爆發戰爭。日本在陸戰與海戰均戰勝了沙皇俄國,為此俄國不但丟了東北和北韓半島的權益,甚至將庫克島的南半部分割讓給了日本。日本一戰威名大盛,步入世界列強行列。
二.日本干涉俄國革命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新生的蘇聯政權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協約國取得勝利後,英美組織14國聯軍攻擊蘇聯,企圖將新生社會主義國家扼殺在搖籃之中。日本派遣了7萬軍隊參加此次行動,為派遣干涉軍數量最多的國家。日軍在蘇聯並不順利。1922年,雙方簽訂《樸次茅斯和約》,日本退出蘇聯。
三.諾門坎戰役
1939年,抗日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中日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日本軍方有“北進”與“南下”兩種戰略,“北進”即北上侵略蘇聯及蘇聯控制下的蒙古。最終,日蘇雙方在諾門坎爆發大戰,日本損失近6萬軍隊。由此,日本放棄“北進”戰略,從而拿下侵略東南亞地區。
四.二戰勝利後,蘇聯佔領北方四島
1945年8月,蘇聯僅用8天時間就消滅了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二戰勝利後,日本本土被美國佔領。蘇聯則收回了日俄戰爭中失去的庫頁島南部,並且佔領了原屬於日本的北方四島。
北方四島爭議的由來及現狀
一.1945年雅爾達會議當中,美英承諾蘇聯在戰後得以取得南庫頁島以及北方四島全部領土,並簽訂《雅爾塔協定》。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蘇聯宣佈佔領北方四島使之成為蘇聯領土。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繼承蘇聯對北方四島的實際佔有。
二.1956年,蘇聯和日本兩國簽署《蘇日共同宣言》,最後簽約時,蘇聯與日本沒有對領土爭議達成任何協定,宣言中沒有任何關於北方四島的內容。兩國關於北方四島的領土爭議就此埋下伏筆。三.2004年俄羅斯決定歸還較小的赫巴馬伊群島和施科坦島(佔爭議地區領土面積的7%),但被日本拒絕。
2006年,俄羅斯巡邏艇向接近爭議地區的日本漁船鳴槍示警,並且擊中了一個漁民的頭部致死。
2009年,日本參議院三日一致透過《促進北方領土問題解決特別法》修正案,明確記載“北方領土為中國固有領土”。俄羅斯外交部批評法案內容不當,要求撤回,並拒絕承認日本的一切宣告。2010年,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於當天上午登上北方四島的庫納施爾島。2013年,俄羅斯決定派四大艦隊在北方四島搞聯合演習。2016年,普京拒絕了安倍晉三關於北方四島問題談判的請求。 -
3 # 銘蘇先生一、北方四島的地理位置。
北方四島是千島群島南部的四個島嶼,包括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和齒舞群島,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
二、日俄對千島群島的爭奪歷程。日俄對千島群島的爭奪大概經歷瞭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855年日俄兩國簽署《日俄和親通好條約》,瓜分了千島群島,兩國約定以伊圖魯普島與烏魯普島之間的海峽為界,海峽以南歸日本所有,海峽以北歸俄國所有。
第二階段:1875年日俄簽署《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日本用庫頁島南部主權換取千島群島北部主權,日本獲得整個千島群島的主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
第三階段: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根據《雅爾塔協定》日本將千島群島割讓給蘇聯,日本放棄了對千島群島的主權
三、俄羅斯曾提出歸還北方二島,日本為何拒絕1956年,蘇聯和日本兩國簽署《蘇日共同宣言》,約定蘇日兩國在簽訂和平條約後,蘇方交還齒舞、色丹兩島給日本。但是日本不滿足於蘇聯歸還兩個小島,而是讓蘇聯一起把北方四島交還日本,蘇聯說只要日本保證外國軍隊撤離本國,蘇聯就歸還北方四島。
但是戰後出於對日本的制裁,美國對日本實施了佔領,而此時的日本作為被佔領國,自己沒有能力讓美國撤軍。因此日本無法滿足蘇聯的要求,兩國的和平條約至今仍未簽訂,四個島嶼一直處於俄羅斯的實控之下。
2004年和2012年,俄羅斯兩次表示願意歸還北方四島中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遭到日本拒絕。
以上基本上就是日俄關於北方四島領土爭端的大致過程和由來。
-
4 # 星期二十六
最簡單的回答就是:如果小日本當時不發動侵略戰爭,就不會有爭議!如果小日本不接受二戰戰敗教訓,再找藉口發動侵略戰爭,那俄羅斯或世界任何國家就把小日本全佔了,也不為過?
-
5 # 探索異視野
歷史、資源、軍事等原因,導致俄羅斯千島群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國後、擇捉、
齒舞和色丹這四個島問題上爭執不下。
在冷戰時期日本國內一些親美分子為了阻撓日蘇關係的改善,丟擲了所謂的日蘇領土問題,大作
領土文章,試圖製造日蘇緊張氣氛,島嶼之爭由此而生。
日本認為,從沒有放棄收回千島群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島嶼的要求。但俄羅斯認為《雅爾塔
協定》中規定:"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國後、擇捉、齒舞和色丹這四個島屬於千島群島的附屬島嶼應該也在條約內。其佔領四島是二戰的結果,改變這一結果將意味著否定二戰。
資源豐富也是島嶼之爭的原因,四島附近正好是南北暖流寒流相會之處,從而形成了暖寒流
魚類相聚的場所,有"魚類寶庫"之稱,當地人曾用"海膽亂滾,螃蟹重疊"來形容這裡水產的
豐富。擇捉島和國後島屬於火山地帶,具有豐富的溫泉和地熱資源。
國家戰略也是島嶼之爭的原意,四島屬於俄羅斯的一個觀察前哨,這部署兵力可以增加自己在亞洲的影響力。
-
6 # 戰時燈火
“北方四島”地處日本北海道東北部,包括色丹、齒舞、國後與擇捉四個島嶼,總面積大約5000多平方公里。因為國後與擇捉島屬於千島群島的一部分,因此俄羅斯不同於日本稱謂“北方四島”,而是稱其為“南千島群島”。
俄羅斯與日本在“北方四島”的領土爭議問題上各執一詞,均從歷史中找到證明其歸屬權的合理依據。
在19世紀兩國明確依據1855年簽訂的《日俄友好條約》,該條約做出了俄日兩國對於“北方四島”的界限劃分。
之後1875的《薩哈林合千島群島互換條約》規定了千島群島完全歸屬於日本而俄國掌控庫頁島。
進入到20世紀,俄日兩國爆發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戰爭——俄日戰爭,1905年的俄日戰爭不僅成為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分水嶺,在俄國戰敗後簽訂了《朴茨茅斯條約》也對“北方四島”重新做出了界定,迫使俄國將庫頁島南部割讓給日本。
1917年,日本藉由俄國爆發社會主義革命之時,出兵佔領了庫頁島北部,直到1925年雙方簽訂了《日蘇基本條約》以日本獲取庫頁島北部的石油、煤炭等資源開發權作為交換日本撤軍的條件。至當時為止“北方四島”的歸屬權是完全屬於日本的。
而在二戰爆發過程中,1945年美英蘇三國召開雅爾塔會議,美國為了促使蘇聯出兵攻打日本簽訂《雅爾塔條約》,日本戰敗後無條件接受條約內容,“北方四島”由此歸屬於蘇聯,這也是“北方四島”領土爭議的開端。儘管在二戰結束後日俄雙方無論是基於發展外交關係還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就領土問題進行的多次的交涉與妥協但最終未果,因而成為了至今俄日兩國外交關係發展的一大難題。
回覆列表
二戰後期蘇聯希望透過佔領日本的領土,警告日本永遠不要和蘇聯鬥,不然日本沒有好下場。
1.日本和俄羅斯的恩怨由來已久,1904至1905年,日本和沙皇俄國因為爭奪中國東北的控制權,在中國的吉林和遼寧省進行了一場戰爭。
2.日俄戰爭的結果是日本傷亡20多萬軍隊,而沙俄也傷亡20多萬軍隊。由於沙俄的後勤保障出現了問題,在戰爭中出現了損失而無法得到補給,所以沙俄被日本打敗了。這就造成了俄羅斯與日本之間的矛盾。
3.1933年以後日本全面佔領中國的東北地區,日本希望向蘇聯開戰,佔領蘇聯的廣大領土,所以日本與蘇聯在中俄邊境打了2次戰爭,結果這次日本被蘇聯打敗了。這又加深了俄日兩國的矛盾。
4.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佔領了中國大片領土,蘇聯害怕日本把中國全部佔領後威脅蘇聯的國家安全,所以蘇聯給予中國國民政府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用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國軍隊也確實消耗了日本大量的戰爭資源和有生力量。
5.1945年日本被美國打的已經無還手之力,這時蘇聯剛剛打敗了德國,蘇聯調動100多萬軍隊進攻中國東北的日本軍隊,並佔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蘇聯就是想告訴日本政府,以後不要與蘇聯進行爭鬥,因為強大的蘇聯隨時可以打敗並佔領日本。
6.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續佔領著日本的北方四島,俄羅斯也是透過佔領北方四島警告日本不要損害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不然俄羅斯也會讓日本受到損失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