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安暖

    何為格局?

    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界,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佈局。

    格局是一個人對自己人生高度的定位——格局大的人不僅對事物所處的位置及未來的變化有著清晰的認知,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得遠,能在那些重要的關頭作出正確的抉擇,並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

    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格局呢?

    一、不給自己設限

    拿破崙曾說:“你生命中唯一的限制,是你心中為自己所設的限制”。

    很多人總是習慣性的為自己畫一個圈,超出圈外的事就認為自己不能做到。其實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不可能”、“不能做”,只有“不想做”和“不敢做”。當你勇往直前,打破自己為自己設的圈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你所謂的“做不到”很容易就“做到了”。

    只有懂得放下心中的不可能,才能釋放生命的無限可能。

    二、你的經歷

    馬雲曾經說過:“人生的格局在於人生的經歷與閱歷,當你經歷過各種磨難之後,你的格局自然會高”。

    所以苦難不是人生的挫折,而是人生的存摺。

    三、為人處世

    我所能者盡善盡美,我所不能者虛懷若谷。

    虛懷若谷、不畏艱辛,才能高山仰止,而驕傲自大隻會墮落不前。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能決定你的言辭和行動

    注意你的言辭和行動,因為它能主導你的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改變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能決定你的命運

  • 2 # 鹿鹿筆記

    格局含義

    “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要精、細。

    “局”是對認知範圍的大小,局要大。

    “格局”指的就是認知範圍的大小以及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

    根據定義,提高格局包含兩方面含義,一是深層次理解認知事物;另一層是拓展認知的範圍。

    提高格局的具體方法

    1.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終身學習是出於職業或者個人目的,持續追求知識。因此在追求知識過程中,要麼可以認知到更多事務,要麼認知事物的層次會加深。

    2.廣泛閱讀(extensive reading)

    廣泛閱讀不是毫無目的瀏覽各種資訊,而是有計劃專注於閱讀歷史、哲學、心理類書籍。此類書籍基礎性比較強,更能啟發思維,提高認知能力與認知水平。

    3.走出舒適區(out of the comfortable zone)

    舒適區意味著相對固定的外部環境與日常行為。因此走出舒適區可以採取更換環境、改變日常行為的方式實現,包括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多接觸新的人,參加陌生人興趣活動。

  • 3 # 職心話大冒險

    事業、生活人生都需要格局。所謂格局,就是以長遠的、發展的、大局的、戰略的眼光看問題,以大的胸懷做事情。格局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古今中外,大凡成功的人,他們從一開始就從大處著眼,一步一步構築他們輝煌的事業大廈。

    個人如何提高格局?

    1、做人要有大志,志當存高遠

    2、做人要大氣,厚德載物

    3、做人要能屈能伸,永遠向上

    4、做人要放長線、不斷進步險

    5、做人要大處著眼,有舍有得

    6、做人要有膽略,敢冒風險

    7、做人要有目標,把握方向

    8、做人要把握趨勢,臨機善變

    9、做人要心態向上,付出才有回報

  • 4 # 心口才

    格局決定結局,眼界決定世界,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價值決定價格,標準決定水準,企圖決定版圖,態度決定高度。

    真正的大格局有三種:

    第一種:天地境界

    是拜天地,入洞房就大格局啦?非也。這裡的天地是指人生四境界,哲學家馮友蘭提出的,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達到天地境界的,比如老子。

    當然邊打兒子邊說“聽老子的話”,這不是天地境界,這是“揍人”境界。

    第二種:使命感——為國為民

    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無不如此。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生為使命而活,死為使命而安,生死都不辱使命。

    我很喜歡北宋大家張載的“橫渠四句”,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格局小的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生氣;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下。愛我的請舉手,不愛我的請倒立。

    當然,追求自身利益並不一定就是自私,還要看與他人的關係。

    第三種:超越自我

    超越自己,建立無我。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需要由低層到高層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西遊記的團隊其實分別代表了馬斯諾的各層次需求。

    那麼,個人如何提升格局呢?

    方法一:空間大挪移

    假如你一直在自己的城市生活,目光僅限於這個城市。逛商場時,你只有遇見自己的熟人(鄰居、同事、同學等)才會親切地打個招呼,而對其他人則沒有興趣。

    但如果你到海南去旅遊,目光是放眼全中國。這時,一個操著熟悉鄉音的遊客也會讓你興奮:“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而你碰到其他省市的人,卻沒有願望去主動交往。

    如果你出國走在美國紐約的大街上,放眼世界。此時,你見到華人就高興:“咱們都是炎黃子孫啊。”即使見到同一膚色的南韓人、新加坡人,你也會有親切感:“我們亞洲……”而對其他膚色的人種,你可能會視而不見。

    如果你有幸離開了地球,到太空去轉一圈,映入眼簾的是遼闊宇宙。當你回來的時候,見到人就高興,奧特曼都算,還管他是哪個國家、什麼膚色?就連見到白色的大氣層、藍色的海洋、綠色的樹木,你都會激動得流出眼淚:“看,那白色的是大氣層!地球,我看見地球了!我們到家了!”你要親吻大地,地球上的一切都令你興奮不已。

    茫茫宇宙間,到目前為止,人類只看到地球上充滿了生機,其他星球則死一般寂靜。宏觀地看,地球上的一切都值得我們珍惜,地球上一切生命都與我們有著天大的緣分,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友好相處。

    這就是宏觀的力量,宏觀可以讓我們心中充滿愛,而當我們心中充滿了愛的時候,煩惱自然就被“擠”了出去。

    方法二:時光穿越法

    空間上的宏觀寬廣我們的胸懷,時間上的宏觀增強我們的信心:

    讓我們回首過去,自己曾經遇到的許多煩惱,現在是不是已經消失了?

    10歲時的煩惱,20歲回頭看還是煩惱嗎?10歲時,上學路上,經常有個小男孩在牆角偷偷用石子打你,害得你每次走到那裡都膽戰心驚。20歲時,那個煩惱還在嗎?當年的小男孩已經長成帥小夥了,他經常給你送玫瑰花,那個當年的煩惱早已變成現在的喜悅!

    20歲時的煩惱,30歲回頭看仍是煩惱嗎?擔心沒有姑娘願意嫁給你,不知道要嫁給什麼樣的男人,結了婚卻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現在已經有了心儀的伴侶,溫馨的愛巢,不是問題了吧?!

    30歲的煩惱,40歲回頭看也算是煩惱嗎?擔心兒子不能健康成長,總是埋怨自己的一居室有點小——現在兒子正忙著考大學,房子大得住不過來了吧?

    再往後看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已經可以看穿人生的浮雲,活得明明白白。

    如此說來,人生根本就沒有不能去除的煩惱。凡事儘可能往長遠看,一切都會過去的。牢騷太盛防斷腸,風物長宜放眼量。

    低處無解的問題,在高處就不是問題了。思想觸控不到,人的手也觸控不到。把目光抬高一寸,就能多看兩百公里。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我們教育培訓界的前輩李燕傑先生見過鄧小平同志以後曾感慨:沒見過高山,你就不知道什麼是平地;沒見過大海,你就不知道什麼是小溪;沒見過頂尖的偉人,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渺小。

    所以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不畏浮雲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層。

    困鎖你的雲霧不過是你眼前的風景。剛才困鎖你是因為你站得太低。一個人被雲霧籠罩不是因為沒有太陽,而是你站的位置還不能企及擁有Sunny。你站得更高雲霧是你的風景,Sunny一直都在,看你有沒有魄力往上走。

    方法三 奇蹟問句和水晶球問句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是後現代主義療法的一種。所謂後現代主義療法就是繼心理諮詢流派的精神分析、行為療法、人本主義等治療學派之後的“第四大勢力”。其中,“焦點解決短期療法”是絕對不容忽視的重中之重。

    在焦點解決短期療法裡,有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就是奇蹟問句。比如,諮詢師會使用假設問句:“如果有一天,你睡覺醒來後有一個奇蹟發生了,問題解決了,你如何得知?是否會有什麼事情變得不一樣了?”或者使用水晶球式的問句:“如果在你面前有一個水晶球,可以看到你的美好未來,你猜你可能會看到什麼?”

    這種極富語言技巧的奇蹟問句專注於未來導向,引導來訪者去看問題解決後的生活景象,引導他到一個她所憧憬的情形中去。讀者朋友們也可以用奇蹟問句來向自己提問,獲得快樂的焦點和宏觀的心態。

    問問題的品質決定人生的品質;問錯問題全是問題,問對問題沒有問題。焦點解決短期療法還有些很棒的問句。例如:

    把抱怨轉化成目標:希望情況有何改變?

    轉變問句:可以做什麼讓問題不再繼續下去;

    例外問句:何時憂鬱不會發生;何時憂鬱會少一點?

    刻度問句:10代表所有目標都實現0表示最壞的可能性,你在幾分?

    方法四:樹立心中影象

    心中影象法則

    有這樣一個問題,在我們的家裡有一個掛鐘,如果這個掛鐘掛歪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想絕大部分人都會說:“把它扶正了。”而且是不用別人提醒,自己也會馬上這麼做的。I服了(扶了)You。

    那麼,親愛的朋友們是否想過,為什麼不用提醒就去做了呢?因為關鍵點在於:這是自己的家,東西歪了看著不舒服,對不對?

    於是我們來看心中影象的法則,它用在銷售和管理中同樣有效。

    心中影象的法則:

    長久以來,我們內心都有正確的影象,如果現實出現了反差,就會產生認知不和諧,感到不舒服,進而產生壓力,形成動力,人們自動自發,自行負責。當現狀和心中影象吻合時,動力歸零。

    當人們的現實影象是歪的時,銷售就是為了樹立正確的影象,影象越清晰,反差就越大,就會產生認知不和諧,給對方產生壓力,形成動力,人們自動自發,自行負責,當兩者影象相吻合時,就成交了(管理的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擅長描繪客戶心中願景的人,就能把生意做成。管理也一樣。人生的方向亦同理。

    方法五:以老闆的心態打工

    職業生涯早期,對自己鍛鍊最大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 ;職業生涯中期,收入最多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職業生涯後期,實現人生價值最大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

    在職業生涯初期,我們做的往往是自己不喜歡而且更不想從事一生的工作,我們大多數努力做的事,不是努力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幹,而是努力喜歡自己乾的工作。

    職業生涯初期,是以學習鍛鍊為主的,所以做些打破自己舒適圈的事,某種意義上是件好事,打破慣性,人才能夠不斷成長,而且,你是在為自己打工,而不是為老闆。

    你永遠不會沒有收入,因為經驗教訓都是收入,而且由自己決定發多少。

    當在你的職業生涯發展的程序中,什麼時候你的工作熱情和努力和高度不為工資待遇不高,不為別人評價不公而減少,從那時起你就開始為自己打工了。為自己打工,以老闆的心態打工。

    當然還有很多方法,比如去提升別人

    管理者最重要的才能是發揮下屬才能的才能,管理者最重要的作用是發揮團隊作用的作用。傑克韋爾奇說的很好: “一般人提升自己,領導人提升別人。”

    比如改變定義法

    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觀念一變天地寬。

    我選擇做謹慎的樂觀主義者,務實的理想主義者。讓我們飛的更高些,把星星當作目標;讓我們走得更遠些,把天空當做終點。夢想的翅膀儘可以頂天,堅韌的雙腳一定要立地。

    沒有務實的遠大理想就是空想,沒有遠大理想的務實就是平庸。志在高遠,重在眼前。腳踏實地,心懷高遠。

  • 5 # 人力資源拾荒者

    一個團隊中,格局高的人具有三個特徵:

    1、幫助員工;

    2、授權下屬;

    3、相信夥伴。

    幫助員工,用心培養員工,並使其成長,是企業做大的基礎。很多人不願讓員工成長,害怕員工成長。其實,員工成長是擋不住的,如果你不幫助員工成長,員工會丟下你,自己發展。

    授權,就是相信員工,讓他們做管理者,不要處處管死員工,而要發揮他們的作用。

    相信夥伴,才能換來夥伴的真正回報。

    有格局的人,目光更遠,會與高手合作,會給別人讓路,能整合更有利的資源。有格局的人定是掌握局勢的人,在整個大局裡面,做一個真正的主導者。有格局的主導者,才會幫助別人,施惠於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okemmo耿鬼怎麼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