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ang5128348
-
2 # 北海圖
正如題主所說,賴比瑞亞可謂是美國在非洲的“親兒子”,但這個國家的悲劇,說上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造成現在貧窮落後的一大原因,就是長期的內戰。
賴比瑞亞建立的時間很早,是19世紀初非洲唯二的兩個國家之一(另一個是與殖民者頑強作戰的衣索比亞),由當時從美國返回的解放了的黑奴建立,Liberia名字取自拉丁文中的“Liber”(自由)。因為是美國黑奴建立的,所以美國對其尤其照顧,不僅幫助這些歸國黑奴找地買地,還給了大量的援助。賴比瑞亞這個國家的整個體制,包括議會制、法院等,都照搬美國而來,甚至仿照美國發表了賴比瑞亞版的《獨立宣言》。
(賴比瑞亞的國旗,和美國星條旗90%的相似度)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但是,美國的照顧一開始就不是針對所有賴比瑞亞國民,而是隻扶持從美國歸來的黑人群體,導致的結果是,這群黑人統治和壓迫著賴比瑞亞國土上原有的土著居民,禍根由此埋下。
美國歸來的黑人群體一直統治到20世紀70年代末,1979年,土著黑人出身的軍官多伊發動政變,奪取了國家的統治權。多伊的統治殘暴不堪,因其早年受到美國歸來的黑人群體的壓迫和歧視,他瘋狂向這些人展開報復活動,最後又被前政府官員查爾斯·泰勒推翻。但賴比瑞亞內戰的潘多拉魔盒由此被開啟,此後國內各派軍閥混戰,互相屠殺,整個國家陷入混亂之中。
長期的內戰徹底摧毀了賴比瑞亞,本來就薄弱的經濟徹底凋零,人民掙扎在困苦之中,2014年又爆發了嚴重的埃博拉疫情,國家再次遭到摧殘。這個國家以其悲慘告訴我們,制度不可複製,背靠大樹,有時候換來的不是好乘涼,而是接連不斷的厄運。
-
3 # 淡藍色榮譽02
原因其實挺多,簡單說吧。
黑人國家、內部矛盾尖銳的國家,很難發展良好。
比如,從白人執政轉成黑人執政的南非。
再者,美國的強大靠的並不是制度。最少,不僅僅是制度。
雖然說每一個國家的制度都不太一樣的。但所謂的“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其實卻有很多,但絕大多數都是落後國家。歐美的發達大多通過幾百年的掠奪而來。不管是殖民掠奪還是金融掠奪,拋開這些對弱小國家的壓榨,單純白手起家,是很難成為發達國家的,也就是要成為發達國家靠的絕對不只是制度,制度只是一個基礎。另一些更重要。比如,領土的大小人口多少資源多少這些國家硬實力。再比如地緣問題,優秀的地理位置,眾多的出海口,優秀的陸地交通樞紐,可以左右逢源的位置等等都是成為強國/發達國家的基礎。
還有,民主是什麼?民主只決定一個國家如何分配已有資源,而是否可以創造價值,看的並不是民主。所以,這就是中國和美國的不同。
美國對外推銷民主,推銷的是一種只分配內部資源的制度(甚至美國只是為了顛覆某國敵對自己的政權而已,沙特以及過去的伊朗還是君主制呢,民主麼?美國向其推銷民主麼?)。歐洲也主張民主,甚至歐美還干涉非洲多國內政,但非洲人認為歐美幾百年來在非洲,對其並未有什麼幫助,遠不如中國。
而中國對外推銷的卻恰恰是模式。國家進步和發展的模式。這比其空洞的民主制度,更能獲得國家的進步。比如,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不同,衣索比亞甚至沒有出海口,但內部不爭鬥,積極發展經濟,有中長期戰略規劃,有穩定的長期執政的政治基礎,這綜合起來才成為非洲發展最快的國家。
【而賴比瑞亞空有制度行嗎?沒有白人,沒有掠奪等原始積累,沒有優秀地緣,沒有穩定,還有內亂,如何發展?】
美國模式不萬能的,到是擁有美國這樣地緣優勢和龐大領土龐大資源又地處溫帶(溫帶很重要,加拿大領土資源制度各方面都不差於美國)的國家,沒理由過的差,而另一個地處溫帶的超級大國也就是中國了。印度?那是熱帶。俄羅斯?和加拿大一樣,寒帶。巴西?和澳大利亞一樣,高原面積太多,人口集中於西南沿海地區。
而賴比瑞亞呢?也是熱帶國家。
-
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賴比瑞亞美國製度的失敗,充分說明了不同國情可以套用一種制度走向成功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賴比瑞亞不是利比亞,可能很多朋友對這個西非小國沒有了解,所以小編在此先簡單說介紹一下
賴比瑞亞,全稱賴比瑞亞共和國,和利比亞一樣是位於非洲的一個小國家,只不過利比亞在北方,而賴比瑞亞在大西洋沿岸。其疆土北接幾內亞,西北接獅子山,東鄰象牙海岸,西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539公里,疆土面積11.14萬平方公里,全國以農業為主,沒有石油,是國際公認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為什麼說遠隔萬里的賴比瑞亞是美國親手扶持的呢?這和賴比瑞亞的歷史有關賴比瑞亞原是馬裡帝國的勢力範圍,後來15世紀後西班牙殖民者侵入,賴比瑞亞成為了歐洲人進行三角貿易的場所,大批黑人被運輸到美洲,19世紀初,美國的南北戰爭使得美國南方的黑奴們獲得了自在。1821年美國黑人在此建立移民區。1824年命名為賴比瑞亞。國名在英文有“自在”(liberty)和“解放”(liberated)的意思。1838年建立賴比瑞亞聯邦,政府長期由美國黑人移民及其後嗣執掌,受到美國的幫助,所以也有美國親兒子的稱呼。
但是美國的制度在賴比瑞亞顯然水土不服因為美國三權分立的制度並沒有受到當地人的擁護,所以賴比瑞亞從沒在真實意義上樹立強有力的國家,美國拔擢的政府既無力又無用,並且賴比瑞亞的政權首要由來自美國的黑人組成,與土著黑人有巨大的距離,但後來土著黑人自己掌權後連一個外表的政府也無法維持,只要繼續的騷動,所以愈來愈窮。
-
5 # 帝國的餘暉
賴比瑞亞位於非洲西部,西北與獅子山接壤,北接幾內亞,西北接獅子山,東鄰象牙海岸,西南瀕大西洋。國土面積11多萬平方公里。這個國家與非洲國家還有點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它和非洲古國衣索比亞是殖民時代非洲大陸僅有的兩個保持獨立的國家。然而所謂的“獨立”只不過是淪為美國的保護國和殖民地。
在美國獨立不久,隨著美國境內的黑人越來越多,給社會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因素。由於害怕黑人造成較多的社會問題,一些美國人就想把黑人送回到他們故鄉非洲,讓他們從哪裡回哪去。1821年,他們以近乎搶劫的方式,從當地黑人手中,買下一塊長130英里、寬40英里的濱海土地,建立了第一個美國黑人移民區。大批黑人陸續移民賴比瑞亞。隨著黑人移民區的不斷增多,1838年這些黑人移民區就組建了賴比瑞亞聯邦。為了擺脫美國人的殖民統治,1847年賴比瑞亞宣佈獨立。獨立後的賴比瑞亞政治制度完全模範美國,建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連國旗都和美國差不多。美國來的黑人幾大家族輪流競選執政,作為統治階級,美國黑人經常欺負本地黑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美國黑人可不管這些。
這種局面一直持續20世紀70年代末,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1979年賴比瑞亞本地軍人多伊發動軍事政變,殺死當時的總統和很多政府高官,結束了美國黑人執政的時代,多伊成為了賴比瑞亞的獨裁者。由於多伊聽美國人的話,美國人也不拿他怎麼樣,繼續支援他。
1989年,多伊昔日的戰友泰勒在鄰國象牙海岸拉起一支名叫“賴比瑞亞民族愛國陣線”殺回國內。賴比瑞亞內戰由此爆發。賴比瑞亞不久因為種種原因又出現了軍閥混戰的局面。1991年賴比瑞亞的內戰擴充套件到鄰國象牙海岸和幾亞,由於泰勒在內戰中多行不義,不僅喪失了民心,還得罪了西方國家。2003年西方國家派出維和部隊,才將賴比瑞亞的局面掌控。自此持續十幾年的賴比瑞亞內戰才告一段落。
十幾年的內戰造成賴比瑞亞十幾萬人死亡,幾十萬人淪為難民,流離失所。同時也使本來就脆弱的賴比瑞亞經濟走向奔潰。這也造成了賴比瑞亞成為當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
6 # ruixuezhaofeng
賴比瑞亞(Liberia):在非洲最早的共和國,美裔黑人以勝似殖民體系之苛政統治占人口95%以上的土著人長達一個半世紀,隨後,軍閥、內戰、赤貧、埃博拉接踵而至,“自由的土地”不啻魔鬼的天堂!
國家資源:賴比瑞亞共和國位於非洲西部,國土面積11.1萬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較豐富,有鐵礦、鑽石、黃金等有色金屬。森林覆蓋率58%,出產珍貴熱帶林木。有天然橡膠、可可等經濟作物種植,適宜糧食耕作的土地不多。
經濟三樣:在資源向發展的轉化方面,賴比瑞亞是個失敗的典型。鐵礦開採和橡膠種植早早控制在美國公司手中,兩項一度佔到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但給國家和社會的貢獻並不大。北部寧巴山鐵礦藏量10億噸級,由於基礎設施和安全因素,幾無開採價值。林木儲量日益減少,鑽石開採混亂無序,工業在GDP中佔比最低。農業佔GDP約一半,雖然全國2/3的勞力務農,但糧食不能自給。
政府的第三大收入是“出賣國旗”——世界各國的船東為逃稅和廉價僱工在賴比瑞亞註冊,不需稽核查驗。於是就有3800艘、15800萬噸載重量的商船隊懸掛該國國旗航行各大洋,規模僅次於巴拿馬,“交錢掛旗”買賣一年能為該國創匯2000多萬美元。
人文:賴比瑞亞人口近461萬(2016),官方語言為英語,大多數人講土著語,原始拜物教信徒約佔60%,其次是基督教徒和穆斯林。該國族群數在16—28個之間,主要分為土著非洲裔、非土著非洲裔和非洲以外的族群三部分。土著非洲裔占人口總數的約90%,非洲裔以外的族群是占人口5%的美國裔賴比瑞亞人和數千從事商業零售的阿拉伯人(以黎巴嫩人為主),大多居住在蒙羅維亞等沿海大城市。美裔人也在發生分化,少數精英講英語、信基督,相當程度佔有經濟資源,而大多數生活貧困,一定程度被非洲裔吸收。
歷史沿革:當地的古代史藉不夠清晰,15世紀下半葉起,葡萄牙人等西方殖民者先後活動於此,從事胡椒等產品貿易,販賣奴隸。19世紀上半葉,英國在獅子山建起自由奴隸新家園,美國人(不是政府行為)不堪示弱,一傢俬人慈善團體1822年派出先遣隊,用300美元的實物從當地酋長手中購得1.3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以現今蒙羅維亞為中心建起美國黑人移民區,第一批到達的88人中29人患病喪生。1847年,這塊土地上建起非洲第一個共和國,以“自由”、紅白藍三色星條旗和“熱愛自由使我們來到這裡”的箴言讓世人為之一振。
有幸嶄新國家,不幸重複歷史。幾代美裔賴比瑞亞人毫無美利堅先賢的自由平等理念,而是以南北戰爭前白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對待當地土著,強力征服,嚴加管束,將政權、財富和特權聚斂在自己手中,儼然一套貴族黑人對土著黑人的殖民體系。1931年,一個國際調查團認定,賴比瑞亞政府高官參與有組織販奴活動……曾經北美大陸受壓迫黑人後裔,卻將“自由土地”上土著黑人視為剝削奴役的劣等種族,美國人輸出到賴比瑞亞的實踐,竟是自由的反面!
社會與政治:20世紀50年代初,首都蒙羅維亞沒有公交車、計程車甚至腳踏車,全國公路總長800英里,鋪石子的僅10英里。全國有名的醫生僅6人,嬰兒死亡率75%。文盲占人口的90%以上,偷竊、貪汙盛行……“人民生活狀況同英法大多數殖民地比起來,要更壞的多。”
另一項紀錄一如美國小說《金喇叭》,精英集團100多年一黨執政,美國移民後裔的幾大家族輪流坐穩總統寶座,他們壟斷國家權力,為家族和親信謀取私利,末任總統托爾伯特就有至少17個親屬擔任過市長以上的職務。或許,133年無一次政變的穩定,要從1980年起“加倍償還”。因為“在非洲像紙一樣薄的表面文明下,暗藏著像獅子伺機跳出牢籠一樣的殘暴。”
為1979年非統蒙羅維亞峰會,政府投下當年預算的50%,時年當地人主食大米漲價50%,兩者成為壓到美裔賴比瑞亞人一個半世紀獨攬大權的最後一根稻草。1980年4月,28歲的軍士長多伊率16名同夥成功兵變,美裔賴比瑞亞2000人權貴集團統攬國家的舊秩序一夜間宣告結束。
多伊出自賴比瑞亞最底層的克蘭部族,屬半文盲,政變奪權只是為改變惡劣的軍營生活條件,在誘人的權力面前,他提拔本族,剷除異己,鎮壓民主,橫徵暴斂,短短10年,為自己和親信聚斂起3億美元的財富。弔詭的是,美國視多伊為正人君子,提供各項援助達5億美元。實則是維護其戰略利益,包括在該國的美國之音非洲發射基地、大西洋航運導航基地、情報中心和冷戰區域橋頭堡等。1989年底,軍閥泰勒在外部勢力支援下起兵,揭開為期14年的內戰序幕。
賴比瑞亞內戰包含著國內部族間仇恨與對立的成分,更有周邊國家的背景,而西非維和部隊也成為參戰一方,三大勢力對立雙方都與鑽石走私、搶掠、濫殺、姦淫等脫不了干係,泰勒一方更有娃娃兵、殺人獻祭、食人等駭人暴行。1990年9月,多伊被虐殺,隨後,泰勒勢力逐漸控制全國90%的地盤和礦產財富,他還出錢出力資助獅子山反政府勢力,一個人攪得整個西非亂作一團。1997年,泰勒大選獲勝登上總統寶座,來自獅子山的鑽石走私也達到高潮。2003年,反泰勒武裝又是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地逼近首都,國際社會和非洲國家施以空前的壓力,泰勒終於卸任前往奈及利亞。2012年,聯合國特別法庭判處時年64歲的泰勒50年監禁。
內戰使賴比瑞亞滿目瘡痍,死亡25萬人,100萬人逃離家園,包括首都的大部分地區連續14年沒有供電供水,2005年失業率80%,大多數人每天生活費僅25美分,賴比瑞亞不幸成為“非洲最黑暗的角落”。該國2016年實現GDP21億美元,貧困率高達63.8%,預期壽命61.1歲。
2006年1月,非洲首位女元首約翰遜—瑟利夫就任賴比瑞亞總統。2011年,因為“在婦女安全和女性參加締造和平工作的‘非暴力鬥爭’中的作為”,她與該國39歲的社會活動家古博韋同獲諾貝爾和平獎。2014年,百廢待興的賴比瑞亞又遭埃博拉襲擊……
在這個動盪的西非國家,巫術和魔法一直扮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但驅魔不成反被其借勢,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自由理念也不敵魔鬼,其中的奧妙令人深思……
-
7 # 文史磚家
其實,作為美國的“翻版”,賴比瑞亞的經濟一度很繁榮,它之所以墜落成貧窮國家,完全是內戰惹的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賴比瑞亞的前世今生。
作為全盤美國化的典型代表,號稱“小美國”的賴比瑞亞位於西非,西南瀕臨大西洋,陸上分別與象牙海岸、獅子山、幾內亞接壤,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61萬,首都為蒙羅維亞。賴比瑞亞的居民多是美國黑人移民的後代,除此之外,當地土著黑人的數量也不少。與此同時,賴比瑞亞還是個宗教多元化國家,除基督教、伊斯蘭教外,土著居民主要信奉拜物教。
賴比瑞亞文明開化的歷史比較晚,在14世紀中葉歐洲殖民者來到此地之前,這裡尚處在分散的部落和部落聯盟階段。146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賴比瑞亞沿海地區,陸續建立起一些貿易據點,並因該地盛產穀物和胡椒,而將其命名為“穀物海岸”或“胡椒海岸”。16世紀以後,荷蘭、英國、法國商人也相繼到達賴比瑞亞,在當地進行奴隸貿易等活動。
美國獨立後不久,出於人權方面的考慮,國內要求廢除奴隸制的呼聲日漸高漲。在這種情況下,釋放黑奴,將他們遣返到非洲,進而建立一個以美國為版本的自由國家,便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正是在這種思潮的推動下,1816年12月28日,美國殖民協會成立,開始積極地推動這項事業。1819年3月,以美國協會的提案為基礎,美國國會正式透過遣返自由黑人到非洲建立殖民地的法案。
1821年12月,門羅總統的私人代表艾爾斯和海軍上尉斯托克頓,率領一批自由黑人到達穀物海岸的梅蘇拉多角,然後以武力脅迫的方式,從當地的曼巴人和德伊人手中,“購得”一塊長130英里、寬40英里的濱海土地,並在這裡建立起第一塊黑人移民區。兩年後,美國正式將這塊濱海地區命名為“賴比瑞亞”,意為“自由”和“解放”,而將梅蘇拉多角命名為“蒙羅維亞”,以此來向門羅總統致敬。
此後十餘年間,美國各州的殖民協會,也陸續到賴比瑞亞沿岸建立移民區。1838年,美國殖民協會將8塊移民區合併組成賴比瑞亞聯邦,並委任總督進行治理。1845年,賴比瑞亞發生英國商人拒交關稅的事件,聯邦政府出於維護權利的需求,向美國殖民協會請求獨立,而後者因無法繼續負擔管理殖民地的費用,也不得不同意這項提議。就這樣,在1847年7月,賴比瑞亞宣佈獨立。
賴比瑞亞獨立後,以美國憲法為藍本制定本國憲法,並採用美國的政體、機構設定和經濟模式,甚至連國旗的創意都抄襲自美國,真可謂貨真價實的“小美國”。為了保障“小兄弟”不因內戰或外敵入侵而滅亡,美國雖然同意賴比瑞亞的獨立請求,但同時卻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對它進行全方位的控制,由此使其成為非洲僅有的兩個獨立國家之一(另一個是衣索比亞)。
在美國不遺餘力地保護下,賴比瑞亞不僅在安全上獲得保障,而且經濟持續發展,一度擁有全球最大的橡膠種植園,出口收益足以維持財政所需,並使得國民過上比周邊國家遠為富足的生活。然而從1980年起,隨著軍事強人多伊、泰勒相繼透過政變上臺,賴比瑞亞跟美國的關係不僅迅速惡化,並且陷入持續14年的內戰當中(1989-2003年),造成該國25萬人死於非命,經濟體系近乎崩潰。
2003年,在聯合國的協調下,衝突各方達成停火協議,並開始國家重建程序。然而十餘年的內戰早已耗盡部族之間的信任,而埃博拉疫情的大爆發更是給該國帶來難以承受的創傷。正是在這雙重打擊下,賴比瑞亞由之前的小康國家,迅速墜落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截止到去年,國民生產總值只有區區21.58億美元,人均GDP僅456美元,真可謂赤貧如洗。
飽受內憂外患的賴比瑞亞,迫切需要一位有能力、威望高的領導人來重整河山,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曾長期反對多伊、泰勒獨裁政權,多年擔任財長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花旗銀行等國際機構任職的女政治家瑟利夫,便成為民眾心目中的“救星”。2005年10月,賴比瑞亞舉行大選,瑟利夫擊敗“球王”喬治·維阿,順利地當選為總統,並在次年1月正式就職。
瑟利夫上臺後,以雷厲風行的方式兌現自己的競選諾言,短短數年時間裡,便穩定住國內局勢,促進經濟復甦和發展,並大力整飭吏治,將一大批貪腐分子送入監獄。不僅如此,瑟利夫還利用自己在國際金融界的超強人脈,透過多方談判,使得國際社會同意免除賴比瑞亞的大量債務。到2011年時,賴比瑞亞徹底還清全部外債,成為唯一一個不欠外債的非洲國家,其成就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雖然瑟利夫執政期間(2006-2018年)的成績斐然,但由於賴比瑞亞受內戰創傷過重,要想在短短12年時間裡,便想解決各種問題,使國家恢復到內戰前的繁榮時代,無異於空想。如今,維阿已經接替瑟利夫出任總統,接下來能否守住現有的成果,並繼續帶領國家走向前進,將極大地考驗他的智慧和耐心。
回覆列表
任何一種行之有效的制度單靠照搬比葫蘆畫瓢是不行的,還要根據自身的具體的國情來決定,有選擇的劃一個特區或來實驗這種制度的可行性與適應性。還要考查這種制度和模式是否能有效的穩定社會,推進經濟的健康的發展;提高居民的收入與生活,教育醫遼水平等。如果是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就可以全面推廣,否則就應該慎重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