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頑童的鄉村生活

    首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輪狀毒病,是由豬輪狀病毒引起的豬急性腸道傳染病,的主要症狀為厭食、嘔吐、下痢,中豬和大豬為隱性感染,沒有症狀。病原體除豬輪狀病毒外,從小孩、犢牛、羔羊、馬駒分離的輪狀病毒也可感染仔豬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狀。輪狀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在18~20攝氏度的糞便和乳汁中,能存活7~9個月!潛伏期一般為12~24小時。常地方性流行。初精神沉鬱,食慾不振,不願走動,有些吃奶後發生嘔吐,繼而腹瀉,糞便呈黃色、灰色或黑色,為水樣或糊狀。症狀的輕重決定於發病的日齡、免疫狀態和環境條件,缺乏母源抗體保護的生後幾天的仔豬症狀最重,環境溫度下降或繼發大腸桿菌病時,常使症狀加重,病死率增高。通常10~21日齡仔豬的症狀較輕,腹瀉數日即可康復,3~8周齡仔豬症狀更輕,成年豬為隱性感染。

    主要防治措施有:1、治療:無特效的治療藥物。發現立即停止餵乳,以葡萄鹽水或複方葡萄糖溶液(葡萄糖43.20克,氯化鈉9.20克,甘氨酸6.60克,檸檬酸0.52?克,檸檬酸鉀0.13克,無水磷酸鉀4.35克,溶於2升水中即成)給病豬自由飲用。同時,進行對症治療,如投用收斂止瀉劑,使用抗菌藥物,以防止繼發細菌性感染。一般都可獲得良好效果。

    2、預防:主要依靠加強飼養管理,認真執行一般的獸醫防疫措施,增強和的抵抗力。在流行地區,可用輪狀毒油佐劑滅活苗或豬輪狀病毒弱毒雙價苗對母豬或仔豬進行預防注射。油佐劑苗於懷孕母豬臨產前30天,肌肉注射2毫升;仔豬於7日齡和21日齡各注射1次,注射部位在後海穴(尾根和肛門之間凹窩處)皮下,每次每頭注射0.5毫升。弱毒苗於臨產前5周和2周分別肌肉注射1次,每次每頭1毫升。同時要使新生仔豬早吃初乳,接受母源抗體的保護,以減少發病和減弱病症。

  • 2 # 谷谷小剛

    首先,各階段的豬感染輪狀病毒症狀是不相同的,先說哺乳母豬,哺乳期母豬感染後食慾基本斷絕,拉灰黑急腥臭糞便,之後奶水帶毒,慢慢的奶水回縮,甚至無乳,一週後自然恢復。哺乳期仔豬吃了帶毒奶小後,表現為拉黃/白綠水樣稀糞,並會迅速脫水死亡,哺乳期仔豬前期(15日齡前)感染死亡率90%以上,後期60%左右。保育,育肥,懷孕期感染後症狀大致相同,加強飼養管理,一週後會慢慢的恢復。

    其次,防治,輪狀病毒感染以後沒有藥物可以有效治療,生物製劑效果也不明顯,若是有半年內感染並自愈的母豬,採其血清有一定療效。

    最後,加強飼養管理,加強消毒,飼料中新增抗病毒的中藥,如:黃芪多糖,板蘭根多糖,荊防敗毒散等等,飲水中新增可以飲用的消毒劑。都能有效預防豬的病毒性腹瀉。

  • 3 # 隴西老李

    豬輪狀病毒病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仔豬急性胃腸道傳染病,臨床以厭食、嘔吐、腹瀉和脫水為主要特徵。

    臨床症狀:本病潛伏期為2~4天,各個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但以2~6周齡仔豬發病較多。發病之初表現為食慾差,不願走動、嘔吐、隨之出現腹瀉,糞便為黃色、灰色或黑色,黑水樣或糊狀並腥臭。腹瀉可持續4~8天,少數達10天以上,嚴重脫水,仔豬消瘦。初生仔豬患病,死亡率較高,3~8周齡仔豬患病,死亡率達10%~30%,成年豬多為隱性感染。

    防治方法:一,對豬隻進行全進全出飼養,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群健康水平,增強豬體抵抗力,搞好欄舍及環境衛生,防潮衛溼,冬春季節注重保溫,保持舍內空氣清新,綜合預防此病發生。二,對已發病豬隻可用鹽酸大觀黴素、鹽酸克林黴素、鹽酸利巴韋林、黃芪多糖、葡萄糖粉按說明書份量加水讓發病豬飲用,能起很好的治療和防脫水作用!

  • 4 # 老張91799996

    豬狀毒病是由豬輪狀病毒引起的豬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症狀為厭食、嘔吐、下痢,中豬和大豬為隱性感染,沒有症狀。除豬輪病毒外,從羔羊、馬駒、牛犢、小孩分離的輪狀毒也可傳染仔豬,引起不同的症狀。

    輪狀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在18-20度的的糞便和乳汁中,能存活7-9個月,本病多發於晚秋、冬季、和早春,各種年齡的豬都可感染,在流行地區,由於大多數成年豬都以感染而獲得免疫,因此,發病豬多是8月齡以下的仔豬,越小的仔豬發病率越高。發病率一般為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病死率一般為百分之十以內。目前本病無特效治療藥物。發現立即停止餵奶,以葡萄糖鹽水,或葡萄糖溶液加入2升水,讓其自由飲用,同時對症治療,使用抗菌素藥以防止繼發性感染,一般可獲得良好效果。加強管理以提高抗性,認真執行一般的防疫程式。確保豬隻的健康生長。

  • 5 # 鄉民鋒哥

    在生豬的養殖過程中,豬輪狀病毒是對豬的生長髮育影響極大的一種常發病症。豬輪狀病毒病是由豬輪狀病毒群引起的一種豬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毒可以單獨感染引起腹瀉,也可以與大腸桿菌、冠狀病毒混合並感染。病豬主要症狀表現為厭食、嘔吐、下痢,一般性的中豬和大豬為隱性感染且沒有症狀。

    豬輪狀病毒的病原

    豬輪狀病毒屬於呼腸病毒科、輪狀病毒屬。至今為止豬輪狀病毒分為A、B、C、E共4個血清群。豬輪狀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強。對常用的消毒劑如碘仿、高氯酸具有耐受性。1%甲醛溶液在37℃下須經3天才能滅活,0.01%碘、1%次氯酸鈉和70%酒精可使病毒喪失感染力。

    豬輪狀病毒病的流行特點

    病豬和帶毒動物為主要的傳染源。豬輪狀病毒廣泛分佈於各地豬群中,各種日齡的豬都可感染,但通常以7~40日齡的幼齡豬發病率最高。母源抗體滴度達不到保護水平時,小豬就容易感染病毒,造成腹瀉。病豬會透過糞便等排出大量病毒,汙染飼料、飲水、墊草及土壤等,經消化道傳染給易感動物。該病多發生於晚冬至早春的寒冷季節,如飼養管理不良、應激、環境衛生條件差等,病情將更為嚴重。輪狀病毒對外界環境適應的抵抗力較強,在18~20℃糞便和乳汁中,可以存活7~9個月之久。

    豬輪狀病毒病的臨床症狀

    該病潛伏期為12~24小時,呈地方性流行。發病初期精神沉鬱,食慾不振,不願走動,有些吃奶後發生嘔吐,繼而腹瀉,糞便呈黃色、灰色或黑色,為水樣或糊狀。腹瀉越久脫水越明顯,嚴重脫水常見於後3~7天,體重可減輕30%。症狀的輕重取決於發病的日齡、免疫狀態和環境條件,缺乏母源抗體保護的出生後幾天的仔豬症狀最重,環境溫度下降或發大腸桿菌病時,常使症狀加重,病死率增高。通常10~21日齡仔豬的症狀較輕,腹瀉數日即可康復,3~8周齡仔豬的發病症狀更輕,成年豬多為隱性感染。

    豬輪狀病毒病的剖檢變化

    病理變化主要在於消化道,胃壁馳緩,胃內充滿凝乳塊和乳汁,腸壁變薄,呈半透明,鬆弛、膨脹,腸內容物為漿液性或水樣,多為灰黃色或灰黑色,腸繫膜淋巴結水腫、呈棕褐色,膽囊腫大。小腸絨毛短縮扁平,肉眼可看出,若用放大鏡或立體顯微鏡檢查更清楚。

    豬輪狀病毒病的診斷方法

    據該病發生在寒冷季節、多侵害幼齡動物,突然發生水樣腹瀉,發病率高和病變集中在消化道等特點可做出初步診斷。同時應注意與相似的疫病如仔豬黃痢、白痢、豬傳染性胃腸炎及豬流行性腹瀉等區別診斷。而確診的話則需進行病原分離鑑定,檢測的專業方法有RT-PCR、免疫組化、ELSA、乳膠凝集試驗等。

    豬輪狀病毒病的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 平時應加強環境消毒,減少環境中的病毒。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舍溫度,提高日糧能量水平,可降低死亡率。透過疫苗或人工自然感染,可以提高母豬群尤其是後備母豬群初乳中抗體的含量,減緩仔豬的病情。母源抗體能大幅度減少和減輕仔豬輪狀病毒的發病,所以人工感染或注射豬輪狀病毒疫苗使母豬提高抗體水平有助於減少仔豬的發病。如果母豬沒有進行過豬輪狀病毒的免疫,也可以對仔豬注射病毒疫苗。免疫預防 豬輪狀病毒和豬傳染性胃腸炎二聯弱毒苗,在新生仔豬吃乳前肌內注射,30分鐘後吃乳,免疫期可達1年以上。母豬分娩前注射可使所產仔豬獲得免疫。豬輪狀病毒病的治療方案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發現立即停止餵乳,以葡萄鹽水或複方葡萄糖溶液(葡萄糖43.20g、氯化鈉9.20g、甘氨酸6.60g、行檬酸0.52g、檸檬酸鉀0.13g、無水磷酸鉀4.35g,溶於2L水中即成)給病豬自由飲用。同時,進行對症治療,如投用收斂止瀉劑,使用抗菌藥物,以防止繼發細菌性感染。發病後透過補給電解質,投給敏感抗生素可控制繼發感染。使用含氯消毒藥進行環境消毒,提供舒適的環境條件,可以減少損失。為了防止豬機體脫水,應在飲水中新增補液鹽,嚴重者可靜脈注射林格氏液、葡萄糖鹽水等。對症治療,緩解腹瀉可用收斂止瀉劑,防止酸中毒可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用抗生素可控制繼發感染。綜上所述,因豬輪狀病毒抵抗力強,且在自然環境下存活時間較長,所以發生過該病的豬場要格外注意平時的衛生措施和選取合適的消毒藥物進行預防,同時應對已經發病豬隻進行及時救治,以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 6 # 仁中

    症狀:本病以厭食、嘔吐、下痢為主要特徵,病豬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常有嘔吐,迅速發生腹瀉,糞便呈水樣或糊狀,黃白色或暗黑色,腹瀉越久,脫水明顯。

    防治:對發病豬宜對症醫治,可投用收斂止瀉藥劑及抗菌藥物,保持充足飲水及酸鹼平衡,主要透過給母豬免疫注射輪狀病毒活疫苗,提高初乳免疫力進行預防。

  • 7 # 廣西土獵培育基地

    在生豬的養殖過程中,豬輪狀病毒是對豬的生長髮育影響極大的一種常發病症。豬輪狀病毒病是由豬輪狀病毒群引起的一種豬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毒可以單獨感染引起腹瀉,也可以與大腸桿菌、冠狀病毒混合並感染。病豬主要症狀表現為厭食、嘔吐、下痢,一般性的中豬和大豬為隱性感染且沒有症狀。

    豬輪狀病毒的病原

    豬輪狀病毒屬於呼腸病毒科、輪狀病毒屬。至今為止豬輪狀病毒分為A、B、C、E共4個血清群。豬輪狀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強。對常用的消毒劑如碘仿、高氯酸具有耐受性。1%甲醛溶液在37℃下須經3天才能滅活,0.01%碘、1%次氯酸鈉和70%酒精可使病毒喪失感染力。

    豬輪狀病毒病的流行特點

    病豬和帶毒動物為主要的傳染源。豬輪狀病毒廣泛分佈於各地豬群中,各種日齡的豬都可感染,但通常以7~40日齡的幼齡豬發病率最高。母源抗體滴度達不到保護水平時,小豬就容易感染病毒,造成腹瀉。病豬會透過糞便等排出大量病毒,汙染飼料、飲水、墊草及土壤等,經消化道傳染給易感動物。該病多發生於晚冬至早春的寒冷季節,如飼養管理不良、應激、環境衛生條件差等,病情將更為嚴重。輪狀病毒對外界環境適應的抵抗力較強,在18~20℃糞便和乳汁中,可以存活7~9個月之久。

    豬輪狀病毒病的臨床症狀

    該病潛伏期為12~24小時,呈地方性流行。發病初期精神沉鬱,食慾不振,不願走動,有些吃奶後發生嘔吐,繼而腹瀉,糞便呈黃色、灰色或黑色,為水樣或糊狀。腹瀉越久脫水越明顯,嚴重脫水常見於後3~7天,體重可減輕30%。症狀的輕重取決於發病的日齡、免疫狀態和環境條件,缺乏母源抗體保護的出生後幾天的仔豬症狀最重,環境溫度下降或發大腸桿菌病時,常使症狀加重,病死率增高。通常10~21日齡仔豬的症狀較輕,腹瀉數日即可康復,3~8周齡仔豬的發病症狀更輕,成年豬多為隱性感染。

    豬輪狀病毒病的剖檢變化

    病理變化主要在於消化道,胃壁馳緩,胃內充滿凝乳塊和乳汁,腸壁變薄,呈半透明,鬆弛、膨脹,腸內容物為漿液性或水樣,多為灰黃色或灰黑色,腸繫膜淋巴結水腫、呈棕褐色,膽囊腫大。小腸絨毛短縮扁平,肉眼可看出,若用放大鏡或立體顯微鏡檢查更清楚。

    豬輪狀病毒病的診斷方法

    據該病發生在寒冷季節、多侵害幼齡動物,突然發生水樣腹瀉,發病率高和病變集中在消化道等特點可做出初步診斷。同時應注意與相似的疫病如仔豬黃痢、白痢、豬傳染性胃腸炎及豬流行性腹瀉等區別診斷。而確診的話則需進行病原分離鑑定,檢測的專業方法有RT-PCR、免疫組化、ELSA、乳膠凝集試驗等。

    豬輪狀病毒病的預防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 平時應加強環境消毒,減少環境中的病毒。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舍溫度,提高日糧能量水平,可降低死亡率。透過疫苗或人工自然感染,可以提高母豬群尤其是後備母豬群初乳中抗體的含量,減緩仔豬的病情。母源抗體能大幅度減少和減輕仔豬輪狀病毒的發病,所以人工感染或注射豬輪狀病毒疫苗使母豬提高抗體水平有助於減少仔豬的發病。如果母豬沒有進行過豬輪狀病毒的免疫,也可以對仔豬注射病毒疫苗。

    免疫預防 豬輪狀病毒和豬傳染性胃腸炎二聯弱毒苗,在新生仔豬吃乳前肌內注射,30分鐘後吃乳,免疫期可達1年以上。母豬分娩前注射可使所產仔豬獲得免疫。

    豬輪狀病毒病的治療方案

    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發現立即停止餵乳,以葡萄鹽水或複方葡萄糖溶液(葡萄糖43.20g、氯化鈉9.20g、甘氨酸6.60g、行檬酸0.52g、檸檬酸鉀0.13g、無水磷酸鉀4.35g,溶於2L水中即成)給病豬自由飲用。同時,進行對症治療,如投用收斂止瀉劑,使用抗菌藥物,以防止繼發細菌性感染。

    發病後透過補給電解質,投給敏感抗生素可控制繼發感染。使用含氯消毒藥進行環境消毒,提供舒適的環境條件,可以減少損失。為了防止豬機體脫水,應在飲水中新增補液鹽,嚴重者可靜脈注射林格氏液、葡萄糖鹽水等。

    對症治療,緩解腹瀉可用收斂止瀉劑,防止酸中毒可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用抗生素可控制繼發感染。

    綜上所述,因豬輪狀病毒抵抗力強,且在自然環境下存活時間較長,所以發生過該病的豬場要格外注意平時的衛生措施和選取合適的消毒藥物進行預防,同時應對已經發病豬隻進行及時救治,以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 8 # 一生好人大司馬

    豬患輪狀病毒病的症狀主要是:病初精神沉鬱,食慾不振,病豬不願走動,繼而腹瀉……具體情況和如何防治如下:

    引起豬消化系統疾病的輪狀病毒病,是由輪狀病毒所引起的豬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毒對外界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能在18~20度的糞便和乳汁中存活半年到9個月。

    一、輪狀病毒病的流行特點

    輪狀病毒主要存在於病豬和帶毒豬的消化道中,跟隨豬糞便排出後,汙染飲水、墊草、飼料和土壤等,經過消化道當途徑使容易感染的豬感染,排毒時間可以數天,使輪狀病毒在不同年齡的豬之間迴圈感染。

    人、犢牛、馬駒、羔羊分離的輪狀病毒,也可散播傳染,並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狀。

    豬輪況病毒病在深秋、冬季和早春客易染髮,大小豬都可感染。沒獲免疫的仔豬發病率最高,可達50%~80%,病死率不高,不到10%。

    二、臨床症狀:

    豬輪狀病毒病的潛伏期一般為半天到一天,發病初期,豬精神沉鬱,厭食,吃奶後嘔吐,進而腹瀉,糞便呈黃色、黑色或灰色,如水樣或糊樣。

    沒獲免疫的、又缺氣母源抗體保護的10日齡以內的仔豬症狀最重。如果溫度下降,或又發大腸桿菌病,會使症狀加重,病死率增高。

    10~20日齡的仔豬症狀逐輕,腹瀉幾天就可以康復。20日齡以上的仔豬症狀更輕。成年豬隻是隱性感染。

    三、防治方法

    【1】預防

    1.母豬臨產前30天,用豬輪狀病毒油佐滅活苗2毫升,肌肉注射。

    弱毒苗分別於臨產前5周和2周,肌肉注射,每次注射1毫升。

    母豬產仔後,要讓新生的豬兒及早吸食初乳,從而接受母源抗體的保護,使仔豬少發病或者減輕病症。

    2.仔豬制於7日齡、21日齡,用豬輪狀病毒弱毒雙價苗、或豬輪狀病毒油佐滅活苗,在後海穴(尾根和肛門之間凹窩的地方)皮下注射0.5毫升。

    【2】治療

    1.發現病豬,立即停止餵奶,用葡萄糖鹽水給病豬自由飲用。

    2.用葡萄糖43.2克,甘氨酸6.6克,氯化鈉9.2克,檸檬酸0.52克,檸檬酸鉀0.13克,無水磷酸鉀4.35克,溶於2升水中,合成葡萄糖溶液,給病豬自由飲用。

    3.投用收斂止瀉劑。

    4.使用抗菌藥物。

    目前,治療豬輪狀病毒病,還沒有特效的可用於治療的藥物,用以上方法治療,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9 # 小朱的歡樂vlog

    輪狀病毒主要存在於病豬的腸道內,隨糞便排到外界環境,汙染飼料、飲水、墊草和土壤,經消化道傳染而感染其他豬。病癒豬從糞便中排毒持續至少21天。病豬痊癒獲得的免疫主要是細胞免疫,它對病毒的持續存在影響時間不長,所以痊癒豬可以再次感染。病毒可從一種動物傳給另一種動物,只要病毒在一種動物中持續存在,就有可能造成本病在自然界長期傳播。這是本病普遍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病多發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季節。應激因素,特別是寒冷、潮溼、不良的衛生條件、喂非全價飼料等,對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病死率均有較大影響。

    (1)症狀 本病潛伏期18~19小時,呈地方流行性。各種年齡和性別的豬都有可能感染。在病區由於大多數成年豬已感染過而獲得了免疫,所以發病的多為60日齡以內的仔豬。發病率一般在50%~80%。病豬精神委頓,食慾減退,常有嘔吐。迅速發生腹瀉,糞便呈水樣或糊狀,黃白色或暗黑色。腹瀉愈久,脫水愈明顯。症狀的輕重決定於發病日齡和環境條件,特別是環境溫度下降和繼發大腸桿菌病,常使症狀嚴重和死亡率增高。經過免疫的母豬群,在乳汁中常含有較高滴度的抗病毒抗體,可為仔豬提供乳源免疫力。在成年豬群,廣泛存在著抗豬輪狀病毒的中和抗體,大多數母豬能給吃乳小豬提供被動免疫。

    (2)防治 ①加強飼養管理,保持欄舍清潔衛生。仔豬要注意防寒保暖,增強母豬和仔豬的抵抗力。②在疫區要使新生仔豬及早吃到初乳,因初乳中含有一定量的保護性抗體,仔豬吃到初乳後可獲得一定的抵抗力。③豬舍及用具經常進行消毒,可減少環境中病毒含量,也可防止一些細菌的繼發感染,減少發病的機會。④發現病豬立即隔離到清潔、消毒、乾燥和溫暖的豬舍中,加強護理,清除病豬糞便及其汙染的墊草,消毒被汙染的環境和器物。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22.5克,氯化鈉4.75克,甘氨酸3.44克,檸檬酸0.27克,枸櫞酸鉀0.04克,無水磷酸鉀2.27克,溶於1升水中即成)或葡萄糖鹽水給病豬自由飲用。停止餵乳,投服收斂止瀉劑,使用抗生素和磺胺類等藥物以防止繼發性細菌感染。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5%~10%)和碳酸氫鈉溶液(3%~10%)以防治脫水和酸中毒,一般可收到良好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賓士外籍高管當街辱華還噴辣椒水,該不該抵制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