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策神歷史

    二戰時期,日軍派遣了幾十萬軍隊入侵中國,很多抗戰型別影視劇以此為題材。在這類影視劇中,不乏看到日軍身著那種特定的軍裝。

    留心觀察的人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日軍士兵的軍裝上在胸前會有一個“M”標誌。日軍不同的兵種這個“M”標誌的顏色是不同的,那麼這個標誌有何意義呢?

    這實際上是日軍改良軍裝後的結果。一開始,日本是參照法國的軍裝設計本國軍隊士兵的軍裝,不過後來它又參考德國的軍裝設計,設計出了“昭五式”軍服。

    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日軍再次改良了軍裝。這次它為了更好地區分不同的兵種,就將原來“昭五式”軍服的肩章改為胸章,設計出了“九八式”軍裝。

    原來的軍裝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其衣領是寬鬆式折領。“昭五式”有鏟形兵種領章,這個領章位於領口。

    為了顯示出士兵的兵種所屬,穿著“昭五式”計程車兵需要將領口扣好,這樣在戰場上需要進行大幅運動時,就會不太靈活。

    不過“九八式”軍裝看似容易區分出士兵兵種,然而這讓日軍因此吃盡了苦頭。日軍步兵的胸章顏色是紅色,有這樣一個鮮豔的胸章,在戰場上日軍步兵很容易就被對方發現了。

    為何這個胸章是“M”形狀的呢?這代表著Mikado"s Army。

    原本日軍改良“昭五式”所獲得的這一易辨識優勢,在戰場上卻成了一個很大的劣勢。

    這個代表日軍步兵的紅色的“M”,用了2年就被日軍廢除了,之後的“九八式”軍裝上就沒再用“M”標誌。

    到了1943年,日軍又設計出了“三式”軍服,之後一直沿用到日本投降。

    一般的影視劇中,觀眾看到的多是穿著“九八式”軍裝的日軍士兵,很多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也多是選的抗戰前期作為背景。

    軍裝的設計,既要兼顧展現出軍人的氣勢,也要能區分不同的兵種。將肩章改成胸章的設計,看起來更加易於辨別,一般用於作戰類軍裝的設計。而像那種正式的軍裝,加入肩章的設計更顯正式化特點。

    雖說日軍對軍裝進行了多次設計改動,然而多次改動後並未有太大變化。日軍的軍裝看起來很具日軍特色,即使它取消了紅色的M設計,也無法避免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日軍士兵。

    似乎日軍軍裝的那種黃色設計,已經成了日軍的標籤。對比日軍的軍裝和二戰時歐美國家士兵的軍裝,可以發現日軍的仿製風格明顯。

    它能從一個東方小國,迅速崛起成為一個對外侵略的帝國,跟日本善於向歐美國家學習是分不開的。

    看似日軍士兵的軍裝設計的沒有風格,然而其軍隊的戰鬥力很強,這是歐美國家都認可的。如果它沒有主動去招惹美國,或許它不會那麼快戰敗。

  • 2 # 小軍cute

    日本人胸前的m:紅m是步兵,黑m是憲兵,藍m是航空兵,綠m是騎兵,黃m是炮兵,深藍色m是軍樂兵,淡黃色m是工兵。

  • 3 # 山海仁愛

    我們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之中,我們會注意到日本計程車兵和軍官胸口都會有一個紅色的M標記。首先日本在二戰之中是有好幾款軍服的,並非每一款都有M標記,但是很多電視劇之中的演員服裝都是幾年如一日,所以我們大多數人對於日本官兵軍裝的印象都是紅色的M標記,也讓很多網友感到困惑。

    二戰之中日本最著名的兩套軍裝就是“昭和5式”和“九八式”,昭和5式是在日本裕仁天皇在位5年的時候設計推出的新款軍服。這款軍服為了區分兵種,在領章的顏色上面動了些心思,不同顏色的領章就代表著不用的兵種,比如紅色的就是步兵,綠色的就是騎兵,黑色的就是憲兵。

    這套軍裝在日軍之中也沒有使用多久的時間,後來在抗戰爆發前期,日本的高層覺得這套軍裝還不夠國際範兒,就重新設計出了98式軍服。但是出於節約物資的目的,日軍之中一時間出現了兩種款式混穿的現象,昭和5式是慢慢才被淘汰出去的。1940年,昭和5式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關東軍是最晚一批換98式軍裝的。

    98式軍服對於昭和5式有了多處的改進,也就是這一套軍裝上面出現了M號的標記。M的意思就是Mikado"s Army的簡稱,mikado在英語裡面就是日本天皇的意思,這個標記也叫做山形兵科章。雖然形式加以改變,但是和昭和5式一樣,這個M的不同顏色指代著不同的兵種,顏色和兵種的對應也是和昭和5式一樣的。

    因為我們所接觸的或者俘虜的大部分日本士兵都是步兵,所以理所當然覺得好像日本都用的紅色的M號印記。

    98式軍服同樣也沒有保留很久,很快,日本高層發現這樣的軍裝不利於身份的保密,而且因為顏色過於鮮豔,經常會暴露自己的位置。軍將官一旦不小心,很容易會被我軍的狙擊手當活靶子。在1941年之後,M形標誌在軍隊之中就漸漸消失了。後來的軍裝基本上不分兵種,只能看出來是陸軍而已。1943年,日本軍隊又推出了新的軍服,也就是03式軍服,M形標記就徹底退出舞臺了。

    當然這樣的服裝只適用於陸軍,日本的海軍依舊是我行我素,是不配合他們的服裝改革的。日本的海軍和陸軍的關係比較差,甚至曾經出現過陸軍造軍艦、海軍造坦克自己用的事件。日本陸軍主要學習的是德國的陸軍,而日本海軍接受的是美國和英國海軍的思想,這種思想上的差異也體現在了服裝之上,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海軍服飾也是有英美的特點的。

    有人糾結,為什麼現在的軍迷要把日本軍服的演變研究的這麼徹底。其實從前本人曾經看過一個帖子,日本網民妄圖給大屠殺翻案,所列舉的證據就是我們留存的照片證據之中,日本軍人的軍服不符合當時南京淪陷時日本人的軍服。在愛國網友的極力辯證之下,這種奇葩說法被徹底否定。所以我們最起碼要了解歷史並且辨別真偽的能力,不能讓人覺得我們無知好欺負。

  • 4 # 度度狼gg

    這是日軍“九八”式軍服的兵種色胸章,外觀象M,其實日本鬼子稱之為“山型”胸章。比較常見的是步兵的紅色和抗日神劇裡憲兵的黑色,其它還有炮兵黃色、騎兵綠色等,主要目的是既能迅速辨識軍官肩章上的軍銜,也能分辨其所屬兵種。

    一,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先後換裝過三次軍服樣式,1931年到1938年使用“昭五式”軍服,特點是用領章表示兵種、用肩章表示軍銜,而沒有胸章。

    (昭五式軍服的步兵中尉服裝)

    (昭五式軍服的憲兵中尉)

    二,但是這樣的立式肩章雖然醒目,卻非常影響武裝帶和其它武器的佩掛,另外軍官的軍銜過於顯眼在戰場上也不是什麼好事,於是1938年以後日軍換裝“九八式”軍服,特點是取消肩章,軍銜體現在領章上,而用胸章顯示兵種。

    (日軍步兵大尉,紅色胸章)

    (智者無敵裡的日軍憲兵司令,中將)

    三,不過“九八式”軍服的兵種色除憲兵保留外,1940年8月1日以後其它兵種全部廢止,到1943年日軍又推出“三式”軍服,特點是領章加大易於辨識,袖口增加軍銜標識。

    (已經沒有兵種色的日軍大將)

    四,日軍“昭五式”和“九八式”軍服兵種色明細。

  • 5 # 歷史軍魂

    二戰日軍的軍服胸前形狀為“M”字樣的為兵科胸章,也被稱之為“山型兵科胸章”。1938年日軍換軍裝,將昭五式軍裝換為九八式軍裝。日軍的“九八式”軍服早期設計了山型兵科胸章,用來區分日軍的各兵種。其中步兵為紅色、炮兵為黃色、騎兵為綠色、工兵為褐色、輜重兵為藍色、航空兵為藍色、憲兵為黑色、軍樂隊為深藍色、參謀部為白色,經理部/會計部為銀色,軍醫部為深綠色、獸醫部為紫色,法務部為白色。

    1940年,即昭和十五年,日軍取消了這種山型兵科章。

  • 6 # 小鎮月明

    二戰期間,日軍曾在一段時間內的裝備過一種軍服,這種軍服有一個特點,在胸口位置有一個M形的圖案!

    這個圖案,有一個專業的稱呼:山形兵科胸章!

    根據這個名字,我們很容易得知這個胸章的用途:

    山形,代表形狀;兵科,代表兵種;胸章,代表位置!

    沒錯,山形兵科胸章是日軍用來區分兵種的,而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兵種。

    步兵用紅色表示,炮兵用黃色表示,騎兵用草綠色表示,工兵用褐色表示,輜重兵用藍色表示,憲兵用黑色表示,軍樂隊用深藍色表示,法務部用白色表示,技術部用黃色表示,軍醫則用深綠色表示。

    紅色見得比較多,那是因為日軍中步兵人數最多!

    山形兵科胸章出現在日軍九八式軍服上!日軍九八式軍服從1938年開始裝備,到1943年被三式軍服所取代,前後存在了5年左右的時間。

    而山形兵科胸章存在的時間更短,只有兩年,從1938年到1940年。1940年以後,日軍便廢棄了山形兵科胸章的使用!

    在裝備九八式軍閥以前,日軍裝備的是昭五式軍服。昭五式軍服也有區別用於區別兵種的徽章,在領口的位置,同樣也是以顏色來區分!

  • 7 # 大秦鐵鷹劍士

    二戰期間的日本軍隊中,胸前為何會有一個紅色的M?有的人認為這個M代表的是憲兵,因為英語裡面憲兵的縮寫是 MP(Military police);還有一種認為是M代表了皇軍,因為皇軍的英語是"Mikado"s Army",直譯過來就是天皇的軍隊。其實日軍胸前的這個M代表的是軍種區分標識,是日本九八式軍裝的改革重點。

    萬惡的侵華日軍從侵略中國開始,先後進行了三次軍隊換裝:“昭五式”軍裝存在於1931年~1937年;“九八式”軍裝存在於1938年~1943年;改良版的“三式”軍服存在於1943年~1945年。九八式的軍裝是日本借鑑德國軍裝進行的設計,主要是將肩章改為胸章,而胸章前的倒山字形標識(M型標識)用來區別兵種 。日寇九八式軍裝去掉了領口的鏟形兵種領章,在右胸增加倒山字形的兵種識別章。這個修改是因為戰場上需要軍人作出更加靈活的動作,因此低階軍官和士兵軍服的衣領被仿照德軍式樣改為寬鬆式折領。

    侵華日軍分成兩部分,分別是中國派遣軍,關東軍,其中在中國戰場作戰的主要是派遣軍,關東軍的主要任務是防備蘇聯進攻和扶持偽滿洲國。日本的中國派遣軍由第11軍、第21軍、第13軍、華北派遣軍、第12軍、第1軍、蒙疆駐屯軍七部分組成。第11軍的司令官是崗村寧次,下轄 第6、106、33、13、3、101、4、40師團,他們駐防武漢。第21軍駐守廣州,司令官是安藤利吉,下轄第5、18師團、臺灣混成旅團 、近衛旅團、 海軍陸戰隊。第13軍駐守上海,司令官是藤田進,下轄第116、15、17、22、16、15師團、獨立第11師團、獨立第12旅團 、騎兵第四旅團。華北派遣軍的司令官是多田竣,駐守北平,下轄第27師團、第110師團、第33師團、獨立第15旅團 、獨立第7旅團 、獨立第8旅團。

    日軍每個師團下連有三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一個通訊隊,合計八個聯隊。正常情況下一個師團的人數是2.5萬人,一個旅團的人數是7800人。日軍一個標準聯隊配置一個指揮部、一個動輸隊、一個彈藥排、三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中隊總人數約3800人。日軍一個大隊包括一個大隊部、一個運輸中隊、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一個炮排,總人數約1100人。日軍在隊之下則是小隊,小隊之下是班。每個班有13人,包括班長1名、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

    中國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投入軍隊560萬,犧牲軍民3500萬以上,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最終中國擊斃日寇130萬以上,將日本侵略軍全部趕出國門之外,收復了所有被日寇佔領的國土。抗日戰爭是從鴉片戰爭以來近代百年時間裡,中國反抗外國侵略取得的唯一一次大勝利,極大的增強了華人的自信。

  • 8 # 三叔小記

    地點胸部,外形倒山“M”,日本人管它叫“山形兵科章”,這是興盛一時的日本“九八式軍服”。與之對應,衣領上還有一個“領章”。

    最常見的“M”型胸章是紅色,表示你的兵種是步兵。如果是黑色,你就是憲兵。顏色很好識別,胸部一瞥,立馬知曉你是哪一個兵種,再一瞥衣領,哪一軍銜也知道了。

    在“九八式”之前,軍服樣式叫“昭五式”,領章的軍種,豎(立)著肩章的軍銜,是在1931—1938。為便於國際接軌,跟上潮流,或自慚比較起德國,有點土鱉氣,或者軍銜位置過於醒目了,害怕引起地方關注,更或影響佩戴。

    所以“九八式”橫空出世,但也僅僅從1938持續到1943年,M型胸章就更短,僅僅存在了兩年時間,便不戴了。

    之後就是“三式”軍服。軍銜領章的面積加大,增加了袖章,更加清楚表示軍銜。

    〈九八式和三式衣領比較〉

    〈三式的袖章〉

  • 9 # 溫讀

    我們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之中,我們會注意到日本計程車兵和軍官胸口都會有一個紅色的M標記。首先日本在二戰之中是有好幾款軍服的,並非每一款都有M標記,但是很多電視劇之中的演員服裝都是幾年如一日,所以我們大多數人對於日本官兵軍裝的印象都是紅色的M標記,也讓很多網友感到困惑。

    二戰之中日本最著名的兩套軍裝就是“昭和5式”和“九八式”,昭和5式是在日本裕仁天皇在位5年的時候設計推出的新款軍服。這款軍服為了區分兵種,在領章的顏色上面動了些心思,不同顏色的領章就代表著不用的兵種,比如紅色的就是步兵,綠色的就是騎兵,黑色的就是憲兵。

    這套軍裝在日軍之中也沒有使用多久的時間,後來在抗戰爆發前期,日本的高層覺得這套軍裝還不夠國際範兒,就重新設計出了98式軍服。但是出於節約物資的目的,日軍之中一時間出現了兩種款式混穿的現象,昭和5式是慢慢才被淘汰出去的。1940年,昭和5式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關東軍是最晚一批換98式軍裝的。

    98式軍服對於昭和5式有了多處的改進,也就是這一套軍裝上面出現了M號的標記。M的意思就是Mikado"s Army的簡稱,mikado在英語裡面就是日本天皇的意思,這個標記也叫做山形兵科章。雖然形式加以改變,但是和昭和5式一樣,這個M的不同顏色指代著不同的兵種,顏色和兵種的對應也是和昭和5式一樣的。

    因為我們所接觸的或者俘虜的大部分日本士兵都是步兵,所以理所當然覺得好像日本都用的紅色的M號印記。

    98式軍服同樣也沒有保留很久,很快,日本高層發現這樣的軍裝不利於身份的保密,而且因為顏色過於鮮豔,經常會暴露自己的位置。軍將官一旦不小心,很容易會被我軍的狙擊手當活靶子。在1941年之後,M形標誌在軍隊之中就漸漸消失了。後來的軍裝基本上不分兵種,只能看出來是陸軍而已。1943年,日本軍隊又推出了新的軍服,也就是03式軍服,M形標記就徹底退出舞臺了。

    當然這樣的服裝只適用於陸軍,日本的海軍依舊是我行我素,是不配合他們的服裝改革的。日本的海軍和陸軍的關係比較差,甚至曾經出現過陸軍造軍艦、海軍造坦克自己用的事件。日本陸軍主要學習的是德國的陸軍,而日本海軍接受的是美國和英國海軍的思想,這種思想上的差異也體現在了服裝之上,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海軍服飾也是有英美的特點的。

    有人糾結,為什麼現在的軍迷要把日本軍服的演變研究的這麼徹底。其實從前本人曾經看過一個帖子,日本網民妄圖給大屠殺翻案,所列舉的證據就是我們留存的照片證據之中,日本軍人的軍服不符合當時南京淪陷時日本人的軍服。在愛國網友的極力辯證之下,這種奇葩說法被徹底否定。所以我們最起碼要了解歷史並且辨別真偽的能力,不能讓人覺得我們無知好欺負。

    以上

  • 10 # 狄飛驚

    有人說是M,我看更像一座山或者蝙蝠俠的蝙蝠鏢,此標誌名叫“山形兵科胸章”,是日本陸軍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兵種標誌,只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

    明治維新後,日本陸軍軍服經歷了幾種款式的變化,包括四五式、昭五式、九八式、新三式等,這個“山形兵科胸章”就是佩戴在“九八式”軍服上,用於區分兵種的胸章。

    昭和五年(1930年)4月,日本陸軍正式啟用昭五式軍服,由於陸軍軍服款式一致,為了區分兵種,昭五式軍服的兵種色表現在領章顏色上,比如步兵紅色,炮兵黃色,騎兵草綠色,工兵茶褐色,輜重兵藍色,航空兵天藍,其他兵種也不盡一致,等等。

    (左圖是昭五式軍服領章,右圖是九八式軍服胸章)

    到1938年(日本天皇紀年2598年)5月,日本陸軍修改昭五式軍服,定名為九八式軍服,同時把區分兵種的領章換成了“山形兵科胸章”,就是那個長的既像W、M又像蝙蝠鏢的東東,區分方式依然採用顏色區分,顏色對應兵種沿襲不變,紅色仍表示步兵。

    由於我們接觸的抗日影視劇中,日軍出現的大多是步兵,其他兵種人數較少,鏡頭也少,所以我們很少發現其他顏色的“山形兵科胸章”,大多是紅色。

    不過這個“山形兵科胸章”使用了僅2年時間,到了1940年8月,除憲兵外,“山形兵科胸章”被廢除,也就是說不需要這個胸章來區分陸軍兵種了。一直到1943年,日本陸軍啟用了新三式軍服,兵種標示色再度出現,不過改到了袖口上。

    除了兵種標誌,諸如軍帽、衣領、紐扣、肩章、袖口……等日本陸軍軍服的眾多元素也經歷過很多次變化,有的是整體改款,有的則是細微改動,總之十分複雜。

  • 11 # 曾在天涯14N

    現在自衛隊帶的各種顏色的圍巾就是當時的兵科識別章。好像紅色是普通科,白色是傘兵科,綠色應該是武器供給,藍色為醫療、文藝科

  • 12 # LongTime常錟

    我是錟錟我來答,本文1168個字,閱讀時間大約3分鐘

    在二戰中,日軍最後戰敗結束為止,日軍大部分都還是穿著九八式軍服的。而上面的M型圖案,其實是代表著日本陸軍的意思。名為山形兵科章,圖案由兩座連線的簡陋的山峰構成,寓意著遠征的目標。

    而日本天皇在日本的發音裡,是“米卡多”,英華人透過音譯將其翻譯成了“MIKADO”,日本人當時也是向西方學習的一個國家,說是學習,實則照搬,所以乾脆將軍服上的標誌也向英文靠攏,所以M就順之而生了,論形,日本人能解釋,論含義日本人也同樣能解釋。

    而日本當時的M字軍服,也是統一的,這個統一是指涵蓋了日軍所有的軍隊和兵種的,區別只是在於顏色的不同。如最龐大也引為主導的陸軍,則是紅色M,空軍是藍色M,騎兵則是綠色M,炮兵是黃色M等等。因為在日軍早期侵華時穿的軍服是昭和五式,對於這套軍服,日本人賦予了它一個特點,那就是軍層的區分。這個便於日常的管理和等級制度的鞏固,因為日本是以天皇為主的軍權神權合一的國家,忠誠度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可這種官僚主義的作風,在敏智的中國軍隊面前,反而成為了一大殺器,為日本那個肥的流油軍官招來殺身之禍。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交戰,華人都是挑著日本的高層和指揮官來打,正所擒賊先擒王,就算是殺,也是同樣的道理的。

    所以這身耀武揚威的等級制軍服,因為分的太過明顯,令日方先折損的,反而都是當官的人物。所以九八式就順應著這種情況出現了。可日本也根本沒有解決這樣的根本性問題,因為九八式的顏色過於顯眼,衝殺過戰場的軍人,和沒衝殺過的,看起來區別很大,所以在這種改變下,日軍懶惰的高層,依舊天天被瞄準了頭顱。

    九八式還是沒有改變這種便於區分的缺點,在1941年,日本最後一套軍服,03式軍服就誕生了,而這也是日本在二戰中最後設計的一套軍服。在幾年內的侵華戰爭中,日軍打戰之餘還有空研究軍服,可見這彈丸之地的民族,除了開化的制度,智慧依舊是下風。自從03式軍服出來之後,日軍也就是開始走了戰爭的下坡路了。珍珠港事件,導致日本兩座城市被核彈襲擊,本土戰場的牽制,在華戰場的失利,1945年,日本終究是不支,只好宣佈戰敗,所以要說起二戰的抗日和日本落敗史,三套軍服也可以概括。

    圖片:網路

  • 13 # 世界人文通史

    在一些反映二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常看到日本陸軍計程車兵胸前會有一個紅色的“M”標誌。其實這個所謂的“M”標誌是日軍陸軍士兵“九八”式(98式)軍服的兵種色胸章,外觀很像字母“M”,不過日軍內部則稱它為“山型”胸章。

    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軍隊的軍服最初是以參照法國軍隊為主。到了昭和初期,日本軍服開始向德國學習。比如在1930年,日本軍隊就換裝了參考德軍的昭和5式軍服。

    因此,侵華戰爭初期的日軍基本上都是身著這種軍服。那麼,所謂的“M”胸章又是怎麼回事呢?

    由於昭和5式的軍服不利於區分不同的陸軍兵種,所以日軍在1938年又使用了“98”式軍服。為了表現不同的陸軍兵種的特色,所以日本人在陸軍士兵的軍服上使用了異色胸章。其中,日本陸軍步兵的胸章就是這個“M”型紅色胸章。所謂的“M”是日本陸軍的英語單詞Mikado"s Army的首字母,用以代指日本陸軍。

    順便提一下,只有日本陸軍步兵的胸章為紅色(寓意是鮮血);炮兵為黃色(寓意火藥煙霧);騎兵為淺綠色(寓意為大地植物);工兵為褐色(寓意泥土);航空兵為淺藍色(寓意天空):憲兵寓意為黑色(黑色最深,不能被它色所染,寓意嚴肅穩重)。

    不過這個紅色的“M”(山型兵科胸章)僅存在了2年的時間,也就是從1938年到1940年8月這段時間,之後就被廢除了。據說這樣的設計在戰場中非常不實用,不僅沒有實際意義,而且還讓陸軍吃盡了苦頭。因為士兵胸前那顯眼的紅色“M”容易吸引敵軍的火力,讓士兵成為敵軍的靶子。到了1940年,日本陸軍宣佈取消了這種M標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媽媽最喜歡的老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