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精衛填

      《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世傳為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可能是戰國時期歸納創作而成。

      《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經學大師鄭玄為《周禮》作了出色的注,由於鄭玄的崇高學術聲望,《周禮》一躍而居《三禮》之首,成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周禮》中記載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諸制,多有史料可採,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無所不包,堪稱為漢族文化史之寶庫。

    從後世影響上來看,西周以宗法等級制度為核心的禮的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統治思想的核心。當然在其後的時代,禮的適用範圍和功能發生移轉,從西周之時主要作為政治權力分配功能的原則,到漢代以後轉變為社會生活層面秩序塑造和維持的機制,但禮的基本原則,親親、尊尊、長長和男女有別,並未發生改變,反而得到鞏固和強化。同時,西周意識形態奠定中國古代社會意識形態的基本格局。

  • 2 # 老外二三事

    《周禮》是儒家經典,相傳是周公所著,其涉及的內容極為豐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曆象;小至溝洫道路,草木蟲魚。凡邦國建制,政法文教,禮樂兵刑, 賦稅度支,膳食衣飾,寢廟車馬,農商醫卜,工藝製作, 各種名物、典章、制度,無所不包。堪稱為上古文化史之寶庫。

    西漢的景帝、武帝之際,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徵得一批古書,其中一部名為《周官》。原書當有天官、 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冬官篇已亡, 漢儒取性質與之相似的《考工記》補其缺。王莽時, 因劉歆奏請,《周官》被列入學官,並更名為《周禮》。 東漢末,經學大師鄭玄為《周禮》作注,使得《周禮》一躍而居《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之首, 成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所謂周禮有兩層意思:一是周代的禮法、政法制度,其中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及與其對應的政法、禮法制度,它們有力地維護了周的統治;另一層意思是禮俗,包括周代的各種文化制度、風俗,後代各種禮法制度的制定多參照周禮。

    《周禮》一書,體大思精,學術與治術無所不包,因而受到歷代學者的重視,後儒嘆為“非聖賢不能作”。所謂“學術”,是說該書從來就是今古文之爭的焦點。蘇轍、萬斯同都曾對其提出質疑,著名經師何休還貶之為“六國陰謀之書”;康有為則指斥它出於王莽篡漢時劉歆的偽造。相反,褒之者如劉歆、鄭玄等則譽之為“周公之典”。

    所謂“治術”,是說《周禮》作為一部治國綱領,成為歷代政治家取法的開楷模。《周禮》 的許多禮制,影響百代。如從隋代開始實行的“省六部制”中的“部”就是仿照《周禮》的“官”置的。歷朝修訂典制,如唐《開元六典》、宋《開寶通禮》、明《大明集禮》等,也都是以《周禮》為藍本,斟酌損益而成。又如《周禮》記載的“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都城格局, 成為歷代帝王建都的楷模。

    《周禮》一書含有豐富的治國思想,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歷史上每逢重大變革之際, 多有把《周禮》作為重要的思想資源,效法其精神執行改革,如西漢的王莽改制、北朝的宇文周革典、北宋的王安石變法等,無不以《周禮》為依據。

  • 3 # 劍鋒園子

    首先,《周禮》講的是什麼?

    《周禮》,漢初名為《周官》,始見於《史記·封禪書》 ,又稱《周官》或《周官經》,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與《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傳為周公旦所著,實則出於戰國,成書於兩漢之間。《周禮》中記載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等制,史料詳實,內容極為豐富,無所不包,為中國文化的寶庫。

    1.《周禮》全書共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6官分別為天、地、春、夏、秋、冬,天官為邦治,地官為邦教,春官為邦禮,夏官為邦政,秋官為邦禁,冬官為邦務;而6官之下,又各有屬官,即所謂“百官”,其中,天官為6官之首,百官之長,層級分明,職能完備,帶有濃郁的儒家理想色彩。

    2.《周禮》由《周官》而更名為“周禮”,意味著在漢儒看來,社會的所有一切制度規範均可概之為“禮”,在中國傳統話語中,“禮”即為一切制度規範的概稱。《周禮》是透過官制來傳達治國理念和方案的,其完善的官制體系、豐富的治國思想,成為古聖先賢必讀的經典,對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制度作出了巨大貢獻。

    3.《周禮》並非要為某一朝代立典制,而是指向未來的理想設計,要為千秋萬世立法則。《周禮》的制度規範並非以往社會的實際制度,作為戰國時期的產物,《周禮》處於中國社會的轉型期,反映的是那一時期的歷史趨向,故其制度設計目標,並非指向轉型之前,而是指向轉型之後的社會時代。

    其二,《周禮》作為一部治國綱領,對後世影響巨大

    1.在政治制度方面,其豐富的治國思想,詳密嚴謹,對後世的行政管理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隋朝開始的“三省六部制”,其“六部”設定,即是對《周禮》的“六官”仿照。唐代將六部之名定為吏、戶、禮、兵、刑、工,作為中央官制的主體,一直沿用到清滅。歷朝修訂典制,如唐《開元六典》、宋《開寶通禮》、明《大明集禮》等,也都是以《周禮》為藍本。

    2.在文化思想方面,以宗法等級制度為核心的“禮”之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正統之統治的思想核心。雖然後代“禮”的適用範圍和功能發生移轉,但禮的基本原則如親親、尊尊、長長以及男女有別等等,不僅未曾改變,反而得到鞏固和強化。與此同時,西周的意識形態,更是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意識形態的基本格局。

    3.在禮制研究方面,產生了一大批學者,創作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

    4.在都城建設方面,中國2000多年曆史,許多著名都城在其佈局構造上,均體現了《周禮》的禮制思想,如“左祖右社、面朝後市”格局構造,尤其是長安城,城市的佈局嚴整統一,充分體現出周代王城的佈局特點。其他如北京皇城,仿照《周禮》,建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等,形成了今日的佈局。

  • 4 # 大樹天音

    所謂《周禮》,是一部講述禮樂文化的著作,對禮法,禮儀做了最權威的記載,經學大師鄭玄親自為其作注,更讓這部著作,聲譽鵲起。

    《周禮》的作者,是著名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周公旦。《周禮》與《儀禮》《禮記》合稱“三禮”。

    《周禮》是儒家經典的根本出發點,最後經過孔聖人的研究和大力發展,成為了儒家經典的大成。儒家經典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是特別深遠的。現在的孔子學院遍佈全球,對於中華文明,對於世界文明,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5 # 道成悠然

    《周禮》是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其本質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中國曆代都非常推崇周禮,以至於周禮影響了中國歷史三千年,其中的奧妙耐人尋味。

  • 6 # 文創一砥

    《周禮》,儒家之經典,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無所不包,堪稱為中國文化史之寶庫,一切制度規範。

    但是《周禮》的制度,並非以往社會的實際制度,而是一種指向未來的理想設計,它的創作正好處在中國社會的轉型時期,必定反映那個時期的歷史趨向,後來的皇權時代。例如,從隋代開始實行的“三省六部制”,其“六部”就是仿照《周禮》“六官”而設定的;唐代將六部定名為吏、戶、禮、兵、刑、工,作為中央官制的主體,為後世所遵循,一直沿用至清。

    《周禮》的現實意義就是為以後的統治階級,皇權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方法,開創了中央集權的統治標準,使社會文明能在相對和諧中向前發展。

  • 7 # 原創詩詞德春

    周禮包括吉禮(祭祀鬼神,祈求福祥),凶禮(哀邦國之憂,包括喪禮、荒禮、吊禮),賓禮(迎賓親附諸侯之禮),軍禮(和協邦國,包括大師之禮、大田之禮),嘉禮(親善萬民,包括飲食、昏冠、賓射、饗燕等禮)等,禮樂共舉,繁複細瑣,無所不至地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禮書有“經禮三百,曲禮三千”之謂。周禮是周王朝的根本,是周王室維護統治的依靠,周王室以周禮來維護其地位.

    影響:一是鞏固周王室統治.二是周禮和儒家思想逐漸發展成為我國民族的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周禮對現在我國的文明禮儀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 8 # 春暖125778

    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期間,著禮樂,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儒學先驅。

    《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周公著。《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禮樂文化,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深遠。《周禮》為三禮之首,儒家大典。《周禮》記載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諸制,內容豐富,無所不及,堪稱為中國文化史之寶庫。

    周公參政七年期間,確立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極大影響,為周朝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為聖人。周公思想對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周禮》中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為六卿六官六機構。主要職掌政務、財政和宮廷事務;輔佐王統治天下;職掌邦教、土地、賦稅;職掌宗廟祭祀、職掌軍政、統領軍隊;職掌刑典、負責獄訟刑罰。

    《周禮》完整地劃分國家行政機構、等級制度和社會規範,社會的執行形式和保障。透過一整套可操作的禮樂制度,包括飲食、起居、祭祀、喪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納入“禮”的範疇,規範人們的行為,這就是周代的禮制,並透過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個不同等級的統治階級中去;其意義在於擴大周文化的影響,加強周人血親聯絡和維護宗法等級秩序;其本質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周文化、禮制的意識形態奠定中國古代社會意識形態的基本格局。

  • 9 # 奇正國學

    周代禮制完整地講應稱之為禮樂制度,分禮和樂兩個部分。禮的部分主要對人的身份進行劃分和社會規範,最終形成等級制度。樂的部分主要是基於禮的等級制度,運用音樂進行緩解社會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礎和前提,後者是制度執行的形式和保障。

    西周王朝的國都是豐京和鎬京,在歷史上一起並稱為“豐鎬”,周公制禮作樂由豐鎬開始。

    記錄周代禮制最為詳備的著作是《周禮》,《周禮》又稱《周官》,講官制和政治制度,是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載:“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別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說。(此處存在爭議,一說此處周官為《周禮》,一說為《尚書·周官》)《後漢書·卷三十四·百官志第二十四》亦載:“昔周公作《周官》,分職著明,法度相持,王室雖微,猶能久存。”

    周公制禮作樂,建立了一整套具體可操作的禮樂制度,包括飲食、起居、祭祀、喪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納入“禮”的範疇,潛移默化地規範人們的行為,這就是周代的禮制。

    周禮目的是以周人的標準來規範各族和各代禮樂內容,並透過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個不同等級的統治階級中去;其意義在於擴大周文化的影響,加強周人血親聯絡和維護宗法等級秩序;其本質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

  • 10 # 不著急愛國學

    一般都認為,周禮的作者是周公,但根據後世考證發現,周禮中記載的官職名稱,公田的大小,與周初的情況不合,而且文字風格與當時不符。

    《周禮》彙集的典志是全方位的,它既保留有西周的舊制,又兼有春秋戰國的新制度的濫觴,內容繁雜。

    《周禮》記載的建國設官,以政體上看是君主專制政體,但與後世的君主體制不同,享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國王,無絕對權威,在立君,國遷等大事上必須遵循百官和萬民的意見,日常的財政支出,也受到一定的監督與制約。是一種保留有部分民權的君主制。

    《周禮》記載的經濟制度比政治制度更加廣泛。對農民的負擔和分配,採取均衡制,要求均衡社會的勞役,以便各供所得,各盡所能,做到大家溫飽。在經濟活動中,注意開源節流,重視財富的積累。

    《周禮》對萬民的教化,強調讀政令和習禮樂。在周禮看來,只有讓萬民和百官深入瞭解王的政令,方能正邦國,協萬民。在實施的道德教育中,突出音樂的感化作用。教育組織,有國學和鄉學,國學為國家所設,培訓貴族子弟,鄉學為地方學校,庶民可以入學,遠為後世的興學,提供了一個借鑑。

    《周禮》的理刑思想重在犯罪前的糾治,而不是在犯罪後的施刑。他的立足點是以教立國,而不是以刑立國。對於邦國的不協和萬民之間因買賣或財產轉移而發生的訴訟,《周禮》依據卷書和契約決斷。民間的訴訟,需要交保證金,以制止隨意的爭訟。

    《周禮》中還顯示出了審美的習尚,最突出一點就是重祭祀,崇尚舞樂。為後世創造了燦爛的祭祀文化和精巧的工藝品。

    總之,《周禮》彙集了當時典制的方方面面,集中了數百年間的政治家,思想家對國家體制的設想。他的思想框架以儒家為思想中心,相容法家陰陽五行思想。實實在在地記錄了當時重要史實和人們心底希冀,應當說它是一部具有多學科史料價值的古代典籍,所以影響後世至深。

    我們今天的婚喪嫁娶等等的習俗都能看到《周禮》的影子,我們今天的許多待人接物的方式,也是源自《周禮》。《周禮》已經默默地影響到每一箇中國人的思想丶行為的方方面面。

  • 11 # 梧桐樹下g

    所謂《周禮》,講的是什麼?對後世有何影響?

    《周禮》是我國古代漢朝時期的一部著作,相傳為周公旦所寫。

    《周禮》是儒家的經典之作,其內容非常豐富,幾乎涉獵了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鳥魚蟲,中有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各種典章制度的制定等;社會、家庭以及社交禮儀的確定、陳述和發揚等;還有軍隊的建設,戰爭的規律,攻防法則等;還包括農業氣象,衣食住行,各種工具的製造和使用等;還有商業、醫療,占卦問卜,以及各種手工製作,等等等等,可以說是包羅永珍,無所不有,為上古時期文化和智慧的寶庫。

    《周禮》這部著作,對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承上啟下的巨大作用。它收集和整理了西漢以前的文化,並對其內容進行了補充、挖掘和發揚,從而促進了後世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這部著作對後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因《周禮》是儒家的經典之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儒家思想的發展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儒家智慧的根,從而造就了歷朝歷代的儒家大師,併為這些儒家大師著書立說,提供了原始的思想核心,極大的影響了世人的行為準則,成為中華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周禮》記錄並陳述了大量的關於國家和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對封建國家等級制度的建立,對封建綱常人文準則的貫徹,對法律法規和條文制度的擬訂和實施,對封建統治階級對勞苦大眾意識和行為的統治,等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周禮》裡有許多篇章講到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應當如何相處,遵循哪些禮儀,以及每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與義務,等等。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他發揚光大了《周禮》,提出了許多名言警句,比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三人同行,必有吾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孔子的這些思想為後世禮儀的建立豎立了標杆,是中華文化璀璨的“明珠”。

    四,《周禮》直接促進了儒家思想的誕生,而其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對後世的教育具有深遠的影響。他認為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力,在教育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要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的教育思想,彰顯了人人平等的社會理念,為中華民族注入了善待生命的可貴的民族品質。

    五,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於世,陰陽五行學說,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學術思想也被錄入《周禮》,並得到發展和提升。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中醫學說的理論基礎,為中醫學的建立、發展和應用,作出了巨大貢獻。

    總之,《周禮》對我國後世文化的影響是深遠的、巨大的,它對後世文化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造就了華夏文明的獨特性和偉大。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鑑於學識淺薄,回答不免有片面性,誠望諸君不吝賜教。

  • 12 # 三點水981

    《周禮》是儒家經典,又名《周官》、《周官經》,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之一,是管制禮法匯粹、名物典章之全書。世傳為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 。是古代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其本質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中國曆代都非常推崇周禮,以至於周禮影響了中國歷史三千年,其中的奧妙耐人尋味。

    《周禮》是一部透過官制來表達治國方案的著作,《周禮》中所記載的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諸制,多有史料可採,內容極為豐富。中國古代社會所設定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及其職權劃分、官職職能等,就是由周禮模式脫胎出來的,名物制度也多源於周禮。《周禮》六官的分工大致為:天官主管宮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軍事,秋官主管刑罰,冬官主管營造, 涉及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在上古文獻中實屬罕見。《周禮》所記載的禮的體系最為系統,既有 祭祀、朝覲、封國、巡狩、喪葬等國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樂懸制度、車騎制度、服飾制度、禮玉製度等的具體規制,還有各種禮器的等級、組合、形制、度數的記載,許多制度僅見於此書,因而尤其寶貴。

    《周禮》的禮制,對後世影響之大,超乎人們想象。政治制度方面:歷史上那些重大變革,如西漢王莽改制、北宋王安石變法等,都是從《周禮》中尋找的思想武器。我國自隋代開始實行三省六部制,其中的六部,就是仿照《周禮》中的六官設定的。唐代將六部之名定為吏、戶、禮、兵、刑、工,作為中央官制的主體,這種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歷代修訂的典章制度,如宋代《開寶通禮》、明代《大明集禮》等,都是參照《周禮》,斟酌損益而成的。

    城市建設方面:北京城的格局,最初也是忽必烈以《周禮》為範本建立的。明清兩代不僅沿用了元代北京‘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格局,還參照《周禮》,建了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等。最具有典範代表的都城--隋唐長安城,整個城市的佈局嚴整、統一,充分體現出周代王城的佈局特點。依《周禮》建都的例子,即使在海外也不鮮見,如朝鮮的漢城,同樣有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乃是海外依仿《周禮》建都的典範。

    文化思想方面:西周以宗法等級制度為核心的禮的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統治思想的核心。當然在其後的時代,禮的適用範圍和功能發生移轉,從西周之時主要作為政治權力分配功能的原則,到漢代以後轉變為社會生活層面秩序塑造和維持的機制,但禮的基本原則,並未發生改變,反而得到鞏固和強化。同時,西周意識形態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意識形態的基本格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租的房子要拆遷了,怎麼跟房東要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