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崎峻戰史
-
2 # 海研會
與無畏艦相關的前無畏、無畏、超無畏,是取代鐵甲艦之後的海軍新一代主力艦。
前無畏艦
(前無畏艦的代表,英國海軍“莊嚴”級)
其中的前無畏艦,是無畏艦的雛形。出現於19世紀90年代,以英國海軍的“莊嚴”(HMS.Majestic)級戰列艦為代表。和當時常見的一等鐵甲艦不同,前無畏艦通常採用幹舷很高的平甲板船型,帶有水線帶裝甲,主炮沿軍艦中軸線分別佈置於艦首、艦尾,軍艦中部舷側則密集佈置中口徑的副炮。
無畏艦
(無畏艦的代表,英國海軍“無畏”級)
無畏艦出現於20世紀初,以英國海軍1906年建成的“無畏”級(Dreadnought)戰列艦為代表,同時也因此而得名。與前無畏艦相比,無畏艦依然普遍採用高幹舷的船型,帶有完善的裝甲防護,在火炮的佈置上則取消了中間炮(口徑小於主炮,通常習慣稱為副炮),節省出的甲板空間和有效噸載,用以佈置更多的主炮,即單一口徑主炮軍艦。相比起前無畏艦,無畏艦的火力更為兇猛,而且因為主要火炮只有單一的一種口徑,更有利於火控指揮。
超無畏艦
(前無畏艦的代表,英國海軍“奧利恩”級戰列艦)
是無畏艦的加強版,以英國海軍1912年建成的“奧利恩”(Orion)級戰列艦為代表,其基本形式和無畏艦相同,但是主炮的口徑更大,超過了無畏艦上常見的12英寸(305毫米),威力更強,相應的軍艦的噸位體量也更大。
-
3 # 牛肉盾
前無畏級是指從無畏級戰艦成軍前的混裝主炮型戰列艦,代表有英國皇家君主(第一艏全鋼質艦體)~德國勃蘭登堡級戰列艦大選帝侯號(被潛艇擊沉);無畏艦是劃時代產品,根據對馬海戰經驗,設計時採用6-8門全重灌同口徑主炮,不再列裝副炮是區別前無畏艦的重要標準,代表麻當然是是英國的首艦無畏和德國仿製品拿騷(但很失敗,主炮多2門,但前後方向投擲火力一樣,側鉉多個炮塔,一發射會橫擺。。);超無畏艦是英德兩國在海軍競賽中誕生的瘋狂產物,無畏已經不夠刺激了,15年英國率先研發8門15英寸火炮,27500標準排水量,再次重新整理記錄,這種型別的無畏戰列艦通稱超級無畏艦,英國再次領先!伊麗莎白女王號,同時刺激德國再次研發自己的超無畏艦巴伐利亞號不過只建成兩艏。
-
4 # 裸奔的百科全書
關於前無畏艦、無畏艦和超無畏艦,主要是以無畏艦為標杆進行的海軍軍艦劃分,是不同時代、不同科技水平、不同軍事需求的產物。
首先我們要看標杆——無畏艦。
無畏艦是20世紀初各國建造的一種先進的主力戰艦的統稱。無畏艦的名稱與分類來源於英國海軍1905年開始建造的"無畏"號(HMS Dreadnaught)戰列艦。它取消了老一代戰列艦上的用於攻擊的次級口徑主炮,裝備了統一口徑、倍徑比的主炮,但保留了用於防禦輕型軍艦的副炮;使用高功率的蒸汽輪機做動力。無畏艦是一種顛覆傳統技術的戰艦,是現代戰列艦的始祖,確立了其後30餘年世界海軍強國戰列艦火炮與動力的基本模式,其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全重型火炮(All-Big-Gun)"概念,且主炮炮塔布置在艦體水平縱向中軸線上。
無畏號戰列艦的出現,使當時各國海軍在役的戰列艦變得陳舊過時,於是乎各國競相模仿,大肆建造"全重型火炮"概念的戰列艦以取代老艦, 此類戰列艦被統一概括為"無畏艦"。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國的無畏號戰列艦、柏勒洛豐級戰列艦、聖文森斯特級戰列艦,德國的拿騷級戰列艦、毛奇級戰列巡洋艦,美國的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佛羅里達級戰列艦,日本的河內級戰列艦等等。
無畏艦鼻祖-英國海軍無畏號戰列艦
其次是前無畏艦。
在前述無畏號模式之前的戰列艦通常被稱作"前無畏艦",一般是指在1890年中期至1905年期間建造的戰列艦,它用來取代鐵甲艦作為各國海軍的主力。前無畏艦裝有作為主炮的重型火炮和一種或多種輕型武器,外覆強化鋼製裝甲,配有燃煤蒸汽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前無畏艦有:德國海軍的勃蘭登堡級戰列艦、維切爾斯巴赫級戰列艦、布倫瑞克級戰列艦以及德意志級戰列艦;英國皇家海軍的君權級戰列艦、巴勒佛爾級戰列艦、老人星級戰列艦、聲望級戰列艦、威嚴級戰列艦以及可畏級戰列艦等等。
前無畏艦-英國君權級戰列艦
最後是超無畏艦。
說到超無畏艦,就不得不提英國對於超無畏艦的分類。英國海軍通常將裝備13.5英寸口徑以上主炮的無畏艦稱為"超無畏艦"。隨著科技進步,各國戰列艦的主炮口逐步徑增加到13.5-15英寸,火炮有效射程不斷增大,主炮炮塔都佈置在艦體水平縱向中軸線上,減少或取消舯部的主炮塔,排水量增加到25,000噸以上,各國也仿效英國海軍將這種戰列艦稱為"超級無畏艦"(日本稱為"超弩級戰艦")。典型的超級無畏艦包括英國的獵戶座級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德國的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美國的內華達級戰列艦、日本的扶桑級戰列艦以及上述艦隻的後續艦。
超無畏艦-英國獵戶座級戰列艦
1922年華盛頓會議期間,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義大利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噸位(35,000噸)和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而列強以此為基礎建造的主力艦則被成為"條約型戰列艦"。如英國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美國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和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法國的黎塞留級戰列艦和義大利的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
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無畏艦在海軍中的地位漸漸被航空母艦取代,逐步退出軍事舞臺,1992年3月31日世界上最後一艘在役戰列艦美國衣阿華級密蘇里號戰列艦退役,戰列艦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美國衣阿華級密蘇里號戰列艦
-
5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前無畏艦、無畏艦、超無畏艦其實都是各國海軍在各個時期海軍的主力戰列艦,而且在海軍軍艦建設探索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樣式的軍艦,所以為了區分他們就設立一個衡量標杆,那就是英國於1906年的無畏號戰列艦為衡量基準,在1906年之前設計理念與無畏艦不同的軍艦被稱為“前無畏艦”,而在無畏艦上加強型的軍艦被稱為超無畏艦。前無畏艦的代表——君權級戰列艦,而它開工1894年
而無畏艦的最重要的一個定義就是軍艦主炮口徑、倍徑完全統一的全重型火炮戰列艦。所以之前設計主炮倍徑不統一的均統稱為“前無畏艦”,其中就包括日本已經有一隻腳踏入無畏艦的的薩摩級戰列艦。由於主炮口徑、倍徑不統一,也被劃入前無畏艦。不過最早前無畏艦區別於鐵甲艦也是英國建造的君權級戰列艦。劃時代的標準——無畏級戰列艦而德國的無畏艦——拿騷級戰列艦,無畏艦的主炮並沒有按照中軸線來佈置
而超無畏艦與無畏艦的時間差距非常近,現在公認最早的超無畏艦是英國於1909年建造的獵戶座級戰列艦,最重要的定義標準是主炮全部安置在軍艦的中軸線上,主炮可以向兩側集中全部火力。超無畏艦的代表——獵戶座級戰列艦
-
6 # 一葉楓流
19世紀後半葉,軍艦開始鐵甲化,蒸汽動力配合螺旋槳,出現了現代戰列艦的雛形。
在美國南北戰爭中,螺旋槳蒸汽鐵甲艦成為海戰主要力量。
此後直到日俄戰爭,戰艦都是整合了很多種口徑的艦炮。力爭全面覆蓋遠中近距離,對付大中小各種戰艦
日俄戰爭中,雙方在遠距離交戰。英國總結經驗,提出來全艦單一口徑火炮,以遠距離作戰為主。這就是無畏艦。
無畏艦以前的戰艦叫前無畏艦。
一戰爆發前,無畏艦排水量迅速增加,從一萬多噸到二萬多噸。艦炮口徑達到300多毫米。這些被稱為超級無畏艦。超級無畏艦參加了日德蘭海戰。
華盛頓條約簽署後,超無畏艦成為戰列艦的標準形式,達到3萬噸。直到二戰前才被打破.
-
7 # 和風漫談
人類駕馭戰艦的歷史很長,從幾千年前的槳帆戰艦到風帆戰艦,再到鐵甲艦、裝甲艦、前無畏艦、準無畏艦、無畏艦、超無畏艦,不斷變化的背後是科技的發展與火炮、動力、冶金、電力等工業的進步。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前,戰艦的形態變化很慢,槳帆和風帆戰艦統治了海洋數千年。
▲風帆戰列艦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動力革命席捲全球,也推進了戰艦發展。此後戰艦演化進入快車道,從幾百年一變到幾十年,乃至幾年就淘汰的速度。
一、鐵甲艦時代,約19世紀20~90年代。1830年,出現了明輪戰艦;1840年,法國製造出由螺旋槳和蒸汽動力輔助驅動的護衛艦。
當時的戰艦還是木質結構,後來擊中目標後爆炸的爆破彈出現,木質船殼再也不堪一擊。於是人們在木殼外包裹鐵皮,降低爆炸傷害。
1859年,法國製造了第一艘全鐵殼結構的“光榮”號戰列艦。人們將同時擁有金屬外殼、蒸汽動力、發射爆破彈的戰艦也稱為“裝甲艦”。
▲法國“光榮”號戰列艦
1873年,英國“蹂躪”號戰列艦第一次採用純蒸汽動力推進,風帆退出歷史舞臺。到1890年前後,“鐵甲艦”一詞已很少使用,一般稱戰鬥艦或裝甲巡洋艦。
二、1890~1905年,這15年被稱為“前無畏艦”時代,是鐵甲艦到無畏艦之間的過渡期。前無畏艦排水量增加到1萬噸以上,混裝兩種口徑或兩種同口徑但不同倍徑的主炮,外覆強化鋼裝甲,採用燃煤蒸汽機動力,航速在20節以下,仍以接舷近戰為主。
因火炮技術提高,大口徑火炮自鐵甲艦時代開始登上戰艦。前無畏艦時期,各國戰列艦普遍是2~6門主炮,口徑以12英寸(305毫米)居多,也有更大(413毫米)或更小(240毫米)的。
主炮以外,還有十幾門102~203毫米口徑副炮(152居多)和大量更小口徑的速射炮。比如英國“威嚴”級戰列艦,裝備4門305毫米主炮,12門152毫米副炮,16門76毫米、12門47毫米速射炮。
▲“威嚴”級戰列艦
當時的艦隊交戰距離比較短,大多在10千米以下。大口徑主炮威力大,能打擊遠處的敵人,但射速太慢。等雙方距離拉近後,大量中小口徑副炮才是左右勝負的關鍵,它們射速快、機動靈活、效率高。但是幾十門火炮談不上什麼統一指揮,因為口徑不同引數也不同,只能各自瞄準射擊。
後來魚雷射程大幅增加,各艦作戰距離越拉越遠,副炮優勢也隨之下降。於是又出現了大口徑主炮與次一級口徑(203~274毫米)的二級主炮組合,以彌補主炮射速低、副炮火力不足的缺陷。
如英國“愛德華七世”戰列艦,裝備4門305毫米主炮,4門234毫米二級主炮,10門152毫米副炮;法國“丹東”級戰列艦,裝備4門305毫米主炮,12門240毫米二級主炮,16門75毫米副炮等。
▲“愛德華七世”戰列艦線圖
此外,電力及液壓系統的使用解脫了人力辛勞,它們驅動沉重的裝甲炮塔旋轉、輔助炮彈裝填、調整方向舵、控制動力輸出,解決了鐵甲艦時期這些工作由大量水手人工操作的煩惱。
三、1906年英國“無畏”號戰列艦下水,成為劃時代產物,給各國造成了巨大沖擊。▲“無畏”號戰列艦
它的特點是裝備10門統一型號的12英寸主炮、27門76毫米副炮,採用更先進的蒸汽輪機動力,航速達21節,戰力是舊式戰列艦的三倍。各國紛紛以此標準建造新戰艦,最終引發了一場世界範圍內的造艦競賽。
當時主炮的技術提高很快,射速從原來的4分鐘1發提高到1分鐘2發,精度也大幅改善。前無畏艦時代的多口徑主炮因彈道、射速引數不同,火控和觀測彈著點都很困難,“無畏號”統一主炮口徑為射擊指揮和後勤供應帶來了極大便利。
▲無畏號的炮塔布局
美國、日本也在設計統一口徑的“全重炮”戰艦,但英國速度更快。“無畏號”於1905年10月2日鋪設龍骨,到1906年10月3日就完工了,只花了1年時間,在競爭中拔得頭籌。前無畏艦退居二線,不再承擔一線戰列作戰任務,改為沿岸炮轟和海防等。
無畏艦主炮佈局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代表是英國“無畏級”,5座炮塔沿艦體中線艏艉舯各1座,兩舷對稱各1座,形成對前3座、對兩舷4座的齊射火力。
第二階段的代表是德國“拿騷級”,6座炮塔艦艏、艦艉各1座,兩舷各2座,呈六角形佈局。主炮數量多,但對前方和兩舷火力輸出卻與“無畏號”相同,效率不高。
▲”拿騷“級線圖
第三階段的代表是美國“南卡羅萊納”級,只有4座炮塔座,因採用創新的“揹負式”設計,沿艦體中線分佈,各炮塔都可以向兩側射擊,使兩舷齊射火力與“無畏號”相同,效率最高。不過對前方只有2座炮塔齊射,火力較差。
▲“南卡羅萊納”級線圖
很快,各國無畏艦主炮佈局都採用美國“南卡羅萊納”級標準佈置。英、法、德、意、美、日你追我趕,展開了激烈的造艦競賽,尤其以英、德競爭最為激烈,也間接促使了一戰爆發。
動力方面,英國無畏艦都使用蒸汽輪機,其他各國一開始還有三脹式蒸汽機,後來逐漸過渡到蒸汽輪機。
五、超無畏艦時代。造艦大賽快速推動戰艦革新,1910年,裝備10門343毫米口徑主炮,火力更強的英國“俄裡翁級”戰列艦開工,標誌著進入“超無畏艦”時代,此時距“無畏號”下水才5年時間。
此後,人們將主炮口徑大於305毫米,火力、防護、機動更強的無畏戰列艦稱為“超無畏艦”。其炮塔布置在中軸線上,排水量增加到25000噸以上。如英國“俄裡翁”級、“伊麗莎白女王”級;德國“巴伐利亞”級、美國“內華達”級、日本“扶桑”級都屬此類。
▲英國“俄裡翁”級
戰列艦技術更新太快,以至很多國家的戰艦剛剛下水就落後了。如義大利1909年才建造第一艘“但丁•阿利吉耶裡號”無畏艦,俄國1909年建造“甘古特級”無畏艦,法國到1910年才開始建造第一艘“孤拔級”無畏艦。
超無畏艦使用動力更強的燃煤或燃油蒸汽輪機,速度達25節以上,交戰距離也越來越遠,從以前的10千米左右提升到20幾千米,超出視距極限,因此艦橋越來越高,又裝備了無線電通訊裝置,與水上偵察飛機聯絡。
▲德國“巴伐利亞”級線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打亂了各國節奏,大量資源被抽調給陸軍使用。一戰中,無畏艦並沒有發揮太大作用,僅有的一次大規模海戰是英德間的“日德蘭海戰”。雙方出動了主力艦隊,以德國技術性勝利,英國戰略性勝利結束。
一戰後德國被《凡爾賽條約》限制起來,日本和美國開始造艦競賽,到1922年,龐大的造艦開支壓得各國喘不過氣來。為擺脫困境,英美法意日5個海軍強國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約定各國造艦總噸位比例,限制戰列艦主炮口徑在16英寸(410毫米)以下。超過標準的戰列艦一部分拆解,一部分改建成航空母艦,自此世界海軍進入假日時期。
到1930~40年代,各國戰列艦都具備了超無畏艦標準,所以超無畏艦名稱也漸漸不用,直接稱戰列艦了。
▲第一艘專門建造的航母日本”鳳翔“號
1939年二戰爆發,世界再次陷入戰爭。各國無畏艦、超無畏艦都加入戰鬥,但航空母艦和航空兵強勢崛起,再大的主炮、再厚的裝甲也無能為力,二戰後戰列艦退出歷史舞臺。
從槳帆、風帆一路到鐵甲、裝甲、無畏艦,鉅艦大炮這一枝科技樹暫時完結,等待未來更新的科技將其解封。
-
8 # kknniigg
前無畏,兩座雙聯裝12寸主炮(德國10寸或11寸)。副炮口徑6寸。
準無畏,兩座雙聯裝12寸主炮,副炮口徑8寸-10寸
無畏,三座以上兩聯或三聯12寸主炮,副炮口徑6寸
超無畏,三座以上兩聯或三聯13.5寸主炮,副炮口徑6寸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前無畏艦、無畏艦和超無畏艦是戰列艦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上半葉的三種發展形態,而衡量這三種艦型的標杆或者標準就是1906年問世的“無畏”號戰列艦,從字面上看,前無畏艦就是“無畏”號誕生前設計的舊式戰列艦,無畏艦就是按照“無畏”號奠定的技術特點設計的同類戰列艦,而超無畏艦則是在無畏艦的基礎上火力防護更強的戰列艦。
英國海軍“阿伽門農”號戰列艦的三檢視,該艦是典型的前無畏艦,安裝4門305毫米主炮,10門234毫米二級主炮和24門76毫米速射炮。
前無畏艦是無畏艦出現後才產生的名詞,用於統稱“無畏”號之前設計的舊式戰列艦,主要是19世紀80年代中期至1905年之間設計的戰列艦。前無畏艦的最主要特徵就是裝備了多種口徑的艦炮,以便與不同型別的艦船交戰,最典型的配置是在首尾中線的兩座主炮炮塔內安裝4門重型艦炮(最普遍的口徑是305毫米,也有部分國家戰列艦採用較小的口徑,比如德國海軍使用280毫米或240毫米),它們射速慢,但威力大,主要用於攻擊對方戰列艦;在主炮之外,前無畏艦還配置了大量副炮(其中口徑較大的也被稱為二級主炮),其口徑在102毫米到254毫米之間,比較典型的口徑是152毫米和203毫米,此類艦炮多被歸為速射炮,射速較快,但射程、威力不及主炮,主要配置在舷側炮塔或炮廓內,用於同巡洋艦、驅逐艦、魚雷艇等中小型艦艇交戰。前無畏艦的火控也比較原始,由於艦炮口徑繁多,彈道效能各不相同,所以無法集中指揮射擊,多由各炮位獨自瞄準射擊。此外,前無畏艦多采用燃煤鍋爐和三脹式蒸汽機推進,航速在20節以下。
英國海軍“無畏”號戰列艦的三檢視,該艦樹立了現代戰列艦的技術標杆,採用10門305毫米艦炮,配置於中線及兩舷炮塔內。
無畏艦是指以1906年服役的英國海軍“無畏”號戰列艦為模板設計的新型戰列艦,無畏艦相比前無畏艦最大的變化或進步就是採用“全裝重型火炮”理念,取消舷側的大口徑副炮(或二級主炮),全部主炮統一為同型號同口徑的重型主炮,安裝在前後和舷側的旋轉炮塔內或全中線佈局的炮塔內,由於全部主炮型號統一,彈道效能相同,從而可以實現集中式火控,極大提升射擊效率和命中率。另外在動力方面,“無畏”號還率先採用蒸汽輪機取代了蒸汽機,提升了動力,航速達到21節,超越了前無畏艦。在“無畏”號問世後,世界各國海軍都拋棄了前無畏艦的設計,競相建造與“無畏”號相仿的新型戰列艦,普遍裝備8~10門305毫米艦炮(德國海軍依然是個例外,採用280毫米艦炮),採用蒸汽輪機推進,航速在20節以上。
史上最早的超無畏艦是英國海軍的“俄裡翁”號,該艦在全中線配置的五座主炮塔內安裝了10門343毫米艦炮。
超無畏艦是指在無畏艦之後加裝更大口徑主炮的無畏型戰列艦,超無畏艦的基本技術特徵延續了無畏艦,但是安裝了更大口徑的主炮,裝甲也更厚重。無畏艦主炮最普遍的口徑是305毫米,而安裝超過該口徑艦炮的無畏型戰列艦就可以稱為超無畏艦,歷史上最早的超無畏艦是英國海軍在1908年設計建造的俄裡翁級(也譯作獵戶座級)戰列艦,安裝了10門343毫米艦炮,在此之後只要主炮口徑超過305毫米的戰列艦都可以稱為超無畏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