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股海球迷
-
2 # NFSYSU鄭厚德
MACD指標只是我們進行技術面分析所使用的一個常用技術指標之一,那麼我們分析個股為什麼會在30分鐘圖中MACD呈現死叉具有多重因素。可能是個股中間開啟漲停等等,你需要提供這隻漲停個股的資訊才能夠進一步分析,沒有綜合個股分析的指標是不存在任何意義的。
-
3 # 大A嘉賓鼓瑟吹笙
因為Mac指標的兩個引數,時間和漲幅,一個不變(漲停了),一個在不斷增加(時間是不會停下的),所以指標要發生鈍化呀。
-
4 # 優品財經
理解這個問題先要看MACD的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MACD是由EMA(指數移動平均值)推算出來的。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看成價格上漲而MACD出現空的訊號,漲幅只是影響具體的值,包括週期也是。所以可以以日線大幅上漲而MACD出現空訊號進行探討,因為具體計算複雜只做大體推演。通常我們在計算時以12日EMA快線和26日EMA慢線為標準。MACD圖線中的DIF=當日12日EMA均值減去當日26日EMA均值。而當日的12日均值=前一日12日EMA均值×11/13+今日收盤價×2/13,當日26日EMA均值=前一日26日EMA均值×25/27+今日收盤價×2/27。而每一根K線的均值也都是這個計算思路,無論什麼週期的。所以EMA的值實際上是一種加權值,越靠近當前時刻的價格權重越大。而DIF的9日EMA均值DEA就是我們在MACD圖線中看到的慢黃線,MACD的柱狀圖=(DIF-DEA)x2。出現死叉可以籠統理解為DIF值剛開始小於其9日的EMA平均值。而根據EMA的加權特性,一般在K線形態出現連續下影線時,K線在最後收陽上漲就會出現MACD的死叉形狀,且通常不是靠近K線週期末出現的大幅上漲,而是在K線走陰下跌後出現突然的上漲。
-
5 # 周閣老
MACD:被稱為異同移動平均線,是由雙指數移動平均線發展而來的,一般是由一根快線(快的指數移動平均線,一般取12日)減去一條慢線(慢的指數移動平均線,一般取26日)得到快線DIF,再用2×(快線DIF-DIF的9日加權移動均線DEA)得到MACD柱。
最常見的口訣就是:“金叉買,死叉賣”。但如果股票都這樣遵循規則那估計每個人都能賺錢了!在金叉買之後就一定會上漲,在死叉賣了之後就一定會下跌嗎?其實不然。
MACD首先是一種趨勢指標,類似數學上的一種擬合曲線,對於已經呈現出的趨勢進行下一步預測,因此僅僅只能預測,而預測成功率必定不會百分百。金叉和死叉一定要在特定條件下結合其他各種指標去運用。你說的漲停之後30分鐘macd還會出現死叉也是會見到的,具體來分析下。
情形一:快線和慢線均處於處於0軸上方的,並且是剛剛由向下趨勢轉為向上趨勢之後的水上再次向下的第一次死叉,這個死叉一般是多頭強勢回踩的過程。比如大跌之後反彈的過程會出現漲停之後30分鐘出現死叉。
而當這樣的死叉出現的時候,理論上是應該是回踩結束的位置,但是實際上死叉出現,回踩已經結束一段時間了,這其實也是MCAD的一個缺點-延後性。這這種情況下,只看短期,可以買入,因為這僅僅只是回踩而已,並不是真正要賣出的位置。
比如納斯達克在反彈的過程中就有這種現象。
情形二:快線和慢線均處於處於0軸下方的,並且是剛剛由向下趨勢轉為向上趨勢之後的水下再次向下的第一次死叉,這個死叉一般是空頭再次強勢的過程。比如大跌之後初次反彈之後的接著再次下探。這個時候是賣出的位置,因為此時空頭更加強勢,後面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大。
總結:單純的說漲停之後30分鐘macd出現死叉,是不好分析的,必須結合具體的情境和條件來進行分析。
此外,對於單個指標來說也是不能確切的判斷股票走勢的(儘管多個也不確切)。比如僅僅一個金叉,並不能判定以後股票會上漲,同理,死叉之後也不一定會下跌。
股票分析時要運用多個技術指標,比如配合成交量、k線、KDL來判斷股價的漲跌。但是市場是有情緒的,比如你拿技術面來分析美股,一般會被打臉多次。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沒法回答。要針對個股具體分析。簡單理解就是macd指標有滯後性。對於股票走勢的判斷,也不是單一指標進行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