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程式與程式碼
-
2 # sniperxyp
首先,長平之戰之於秦國的含義就是秦趙之間的戰略決戰,但不是一舉滅趙,長平之前,秦趙互有勝負,且趙國的將星雲集,軍事力量很強,是秦國西出關中的門口勁敵,秦大出天下繞不開和趙國做個了斷,分個高低。但是一舉滅趙,秦國的君臣也並無把握,極至長平之戰慘勝,秦國君相亦無此絕心。且此時天下震動,秦內虛於國家,外仇眥於天下,戰略上立足不穩,在取得戰役勝利後關起門開偷著樂,是個穩當的選擇。
其二,滅趙之後如何化趙?這種大國生死戰,在燕齊之間說明並非短期實現,燕國攻滅齊國,但是無法歸化齊國,反而師老臨淄城下,灰頭土臉,吳國攻入楚都,卻遭遇越國背後襲擊,倉皇回國,也就是說戰爭勝利後的政治果實無法兌現,打的下吞不掉是個問題,為化趙而師老於趙,更是亡國之策,並且秦國在司馬錯滅蜀之後也用了相當長的時間才消化了蜀地,所以在當時如何解決滅國後,尤其是滅大國,的政治解決方案並無借鑑之處。而滅趙,秦國朝野並無化趙方略,雖虜其宗室,亦無益於秦,而秦國的長遠國策是遠交近攻,蠶噬天下,而非一舉滅趙,此乃秦國君臣之限也。
其三,秦國的將相矛盾,范雎助秦王驅逐魏冉,而白起正是魏冉提拔的,君將之間並不完全信任,而白起又在拿軍事說事,說趙國可一舉而下,實在是不顧局勢的武夫之言,在打秦王的臉,也為相國所不容,顯然白起是不會有政治解決方案的,所以這個單純的軍事觀點也並不被當時秦國朝野認同,及至杜郵之後,亦少人為之叫屈。
而秦滅韓之後,以及陳蔡之地的李斯來秦後,借鑑化宋之策,這個政治方略秦國君臣有數了,六國就如風捲殘雲般的,迅速消失。
-
3 # 天宇的文史情懷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可還有一定的軍事力量,良將廉頗李牧還在。而秦國也是慘勝,如果秦王一定要乘勝追擊堅持滅趙,那秦國在軍事是也承受不了,當時秦軍也兵臨邯鄲城下,企圖一居滅趙,當時魏國等國也應趙國之邀派出援軍,當時各諸候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在當時都不會看坐視秦國滅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秦國強要進兵,那就是提前和列國決戰,在當時秦國還沒那實力,所以只能暫時退兵休養生息,以圖日後捲土重來。
-
4 # 小書橦
秦皇的老母是趙國人啊,你以為趙國沒間諜在秦國嗎,沒人在皇帝那說趙好話啊。秦軍主力在趙元氣大傷,魏國等其他大國在邊境肯定也屯集了大軍,一有風吹草動,要不救趙,要不瓜分趙國,這時的秦國就像曹操,其他的像袁紹兒子,曹操來攻,其他互相救援,一退,又互相開打,後來燕不是打趙了。還有趙的主力在長城一線還有不少,秦也沒有把握能滅趙。最後秦國滅趙過估計軍力還有後勤已經到了極限,再打下去,可能也要崩潰,回家修養生息,才是良策。
-
5 # 立志成蟲
不能怨白起哈,長平之戰的蓋世軍功讓秦相范雎嫉妒,已經年邁的秦昭襄王忌憚。停止繼續向東進攻趙國的理由白起也不好反駁,長平之戰秦軍同樣是白起自己都承認的慘勝,士卒傷亡巨大而且疲憊不堪,三年的糧草物資消耗讓秦國離破產也不遠了,無力再繼續進行戰爭了。其實秦軍如果咬牙堅持繼續進攻趙國,滅趙的勝算還是很大的,首先是長平之戰趙軍精銳主力盡喪,根本沒有時間重新組織起有建制的重兵集團抗衡秦軍。其次列國也懵逼的很,根本沒料到趙軍會全軍覆沒,秦國應該趁著列國還沒來得及拉攏趙國結盟合夥兒抗秦和動員組織起大軍救援趙國之前就攻破邯鄲滅趙。最後秦國攻趙時可以拉上與趙國有矛盾的盟友燕國一起夾擊趙國,事實上長平之戰後燕國趁人之危攻了趙國的。趙國見白起停止了進攻,派蘇代去秦國搞了出反間計,秦國決定接受趙國的割城求和。後來趙孝成王又反悔了,惱火的秦昭襄王馬上發兵攻趙,圍攻邯鄲,這時距離長平之戰結束已有一年左右的時間,趙國經過動員有了準備,列國也反應過來了,白起稱病沒有擔任攻趙的統帥,後來被秦昭襄王下令自殺了。
-
6 # 血色的蒼穹
問這問題就是歷史小白,不是白起不滅趙,白起計劃兵分兩路 一路滅趙,一路攻韓,是韓趙重金行賄秦相范雎阻止了白起的戰略計劃。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擬乘勝滅趙。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黨,後軍分二路:一路由王齕率領,進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馬梗攻佔太原。而白起自將圍攻邯鄲。韓國和趙國驚恐萬分,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侯范雎說:“白起擒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他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也不能超過他。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即使您不願處在他的下位,那也辦不到。秦曾經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百姓皆奔趙國,天下人不樂為秦民已很久。今滅掉趙國,秦的疆土北到燕國,東到齊國,南到韓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卻沒多少。還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於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
-
7 # 叫我小美女
白起也不是萬能的,長平之戰十用計取勝,如果趙王不把廉頗換掉,白起不一定能在長平之戰當中戰勝趙國,都是用了計謀才把趙國攻下來!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當時的秦國動用了所有的兵力,死傷也過半,而且後勤有點跟不上了,基本我屋裡再繼續進攻趙國!加上趙國被坑殺了40萬以後,趙國人全部都同仇敵愾,基本憤怒達到了極點,可以說全民皆兵,戰鬥力爆表了!秦國在邯鄲之戰就是一個例子,白起其實也知道,趙國上下全部憤怒,就算死絕也不會投降了,因為投降是死,不投降還有機會生存,所以他們都把死置之於度外,所以全國齊心協力,要想戰勝這樣一個國家,很難!白起也知道這樣的趙國是戰勝了不了的,所以反對再進攻趙國,秦王損兵折將才會殺了他!
-
8 # 漩渦鳴人yy
長平之戰以後,白起一直主張滅掉趙國,可是秦昭襄王卻沒有同意這件事情,這事兒一直讓我感到奇怪,你說。當時的那種情況,打趙國,簡直就是手到擒來,為什麼秦昭襄王會不同意這一作戰方案呢?而且當時的白起竟然沒有違抗命令,去拿下照顧,要知道只要拿下邯鄲,你無論犯了什麼錯,至少可以免除一死,也沒有後來的那種自殺的情況。但是白起卻沒有這麼做,這又是為什麼?我當時是怎麼想的,想不通。
後來我去翻歷史書的時候看到一件東西,那就是鄭國渠。當時是在百家講壇上聽到王立群教授說的這件事情,說鄭國渠的作用是什麼?他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秦國60萬大軍的軍糧從此可以無憂。這是什麼概念?這就一意味著以前秦國打仗。靠天吃飯也就是說今年我有60萬大軍,但是我不能保證我必須60萬大軍一直都處於戰備狀態,為什麼?因為我的糧食不夠養這麼多的軍隊。
你大家可以想一下整個常平打了整整三年,三年的時間消耗了多少糧食,而這三年的時間,秦國本土是沒有任何勞動力參與農業活動的,當時的秦國已經三年沒有好好的從事農業活動。這樣,秦國當時本土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大家可想而知,秦國也撐不住了。在這種元氣大傷之下,那麼秦昭襄王對於出兵邯鄲這件事情肯定是猶豫再三的,畢竟。當時的情況,嚮往不是在前線對於前線發來的君寶,他也只是一種半信半疑的狀態,你攻打邯鄲,你要耗時多長時間?我國內需要給你多少糧食,我還得給你拍多少援軍我攻下這些地方之後,我還得派多少人去助手這些,秦昭襄王,心裡都沒底。所以他在這件事情上一開始聽到擺起這句話的時候,心裡肯定是遲疑的,甚至說是懷疑。這一點大家可以參照當時岳飛快要拿下北宋的首都的時候,當時的宋高宗趙構對這件事情是持懷疑態度,也就可見一斑。皇帝沒有在前線打仗,他對於前線發生的任何事情總是要過一段時間才會去了解。可能白起的戰報還沒送到秦昭襄王的桌子上,國內各地鬧饑荒的報告就已經放到了秦昭襄王的眼前。
第二條就是長平之戰秦國雖然勝了,但也是慘勝。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照的不是一隻單純的軍隊,而是一支擁有著狼性的擁有著優秀傳統的意志。勇士所組成的軍團長平之戰從趙軍開始被喂,直到最後投降,整整打了46天。COM美援朝的時候,美軍曾經說過。解放軍的攻勢,只有一個禮拜。為什麼?因為當時的單兵攜帶糧食的能力也就只能支援一個禮拜,大家想想趙國軍隊當時倉促輕裝前行,他們身上所攜帶的糧食肯定是跟解放軍相差不多的。頂多一個禮拜,最最多也就兩個禮拜的糧食,可他們和分身真堅持46天,這46天的時間裡面。趙國軍的發起了多少次。圖為趙國軍隊與秦國發生多少次戰鬥,不說其他的,光開始秦國軍隊阻擊趙國軍的戰鬥,雙方的傷亡肯定是十分慘烈的。如此龐大的傷亡擺在面前。白起?對於接下來進攻趙國,心裡肯定也是稍微遲疑了一下子。這並不是說白起怕了趙國軍隊,而是說對於趙國的抵抗力度,戰鬥意識,還有秦國軍隊擺在面前,巨大的傷亡問題肯定讓白起羈絆住了腳步。雖然秦國勝了長平之戰,但是接下來秦國面臨的肯定不單單是趙國的軍隊,他們面臨的還有趙國的平民百姓,還有其他諸侯國虎視眈眈的雄心。白起是軍人,軍人的職責就是贏下戰爭,那麼對於這些事情,白起認為只要能夠兵貴神速的拿下邯鄲木已成舟,其他諸侯國就不會說些什麼了。所以他才向秦昭襄王提議說要進攻照顧,但是正是因為他的遲疑,給了趙國和秦昭襄王反應的時間。
當時除了秦國和趙國以外,其他五個諸侯國也仍然是對這件事情是虎視眈眈的。他們希望兩個國家拼個你死我活,但絕不希望出現一個勝利者。因為無論是誰,剩的這場戰爭對於之後的國力增長,那都是可以預見的。那麼,接下來他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長平之戰發生在山區,那裡面資訊,交通都不便利,但是。線總歸是會露出來的那麼,白起的遲,一時間也就給了這些諸侯國反應的時間,接下來透過趙國對於各國的遊說。從而逼迫秦昭襄王這一點也是可以預見的。
還有一條就是歷史上關於範睢,這個人對白起的影響。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假的記載,但是對於範睢做這件事情的動機,我到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意思。當時白起的封號是武安君的意思與秦國秦君相提並論。也就是說白起跟秦昭襄王當時是平起平坐的,如果說白起在贏下長平之戰以後再拿下趙國,把趙國給滅了,那麼白起的功勞,該如何分賞,白起作為軍人,一派對於文官一派的實力壓制是可以預見的,當時的情國經過商鞅變法以後武官的權利也就是冰泉是掌握在秦王手裡的,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諸侯討伐武官手的實力是越來越大,那麼對於文官手裡的實力,是否可以考慮加強呢?當然範睢對於自己的前途,也是有一定的考量的。畢竟照過,一旦被滅了以後,那麼接下來秦國攻打其他諸侯國的路就會變得暢通無比,那麼它的存在意義也就不值當了。
最終也可能是我個人的猜測吧,那就是白起有自己的心魔了。想想武安君這一生打了多少仗殺了多少人?在常平,大手一揮40萬大軍隨之灰飛煙滅了吧,武安君白起對於自己的人生,對於自己從軍的那一生又是什麼看法呢?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看到當初一個個死在自己劍下的亡魂。那麼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自己內心是否有了心魔,也就不得而知了。歷史上季賽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賜死的,但我不相信這是正真的歷史。想想看,一個能夠做到征戰一生無敗績的將軍。怎麼可能會那麼簡單的被一個君王直接給賜死呢。除非這位將軍當時的心裡已經變得極其簡單。但求一死,了卻一生。
-
9 # 奔波的王二狗
白起強烈主張一口氣直搗黃龍,取邯鄲滅趙國,到範睢怕白起功勞超過他,慫恿秦昭襄王撤兵,於是白起功虧一簣,這和幾千年後的岳飛有些相似,同樣巔峰之時遭君王強行撤兵,最後死於小人和君王之手
-
10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不是白起不滅掉趙國,而是他根本滅不掉趙國!這一點白起心知肚明,他在邯鄲之戰初期就說了,秦國軍力國力都損失過半,這仗沒法打! 這都是趙括的功勞呀! 長平之戰只打了半年,是在趙國接收上黨2年後開戰的,所以什麼糧食不夠吃,是不存在的!當時秦軍白起在攻韓國,馮亭獻上黨給趙國,出乎秦國意料。所以當時秦國完全沒有思想準備,能調動到上黨的不過十萬人,而廉頗有25萬人,但是廉頗根本不敢和秦軍交戰,廉頗打心眼裡畏懼秦軍,他一直是秦軍的手下敗將,可以說是畏秦如虎! 廉頗沒有利用王齕的秦軍人少的弱點進攻,反而龜縮防守,王齕當然樂意了! 兩年後秦軍增加到30萬,王齕決定進攻了,一交手打得廉頗屁滾尿流,損失慘重,氣的趙王立馬換將,廉頗被打敗以後馬上就換上趙括,和反間計無關!
趙括雖然只有20萬人,但他不負眾望,連戰連捷,還把白起和王齕的50幾萬秦軍分割包圍了,趙王放心了。關鍵時候,馮亭叛變投降秦軍,獻出故關百里石,故關天險,別說2.5萬秦軍,25萬秦軍也得攻幾天,一旦被趙括髮現,這2.5萬秦軍就得團滅!不要說什麼2.5萬人拿下故關,那是天方夜譚!馮亭繼續向邯鄲報喜,造成趙括軍一切順利的假象!所以秦王幾十萬民兵直撲故關百里石時,邯鄲趙軍全無反應!沒有馮亭送假情報,趙王就會派人打探,又怎麼可能放這幾十萬民兵過去!
趙括打敗了白起,消滅了數十萬秦軍,卻因為馮亭出賣,失去故關,只能突圍,失去故關,也就等於失去了武器裝備的支援,最可怕的是沒有了弓箭,武器殘缺,那些平時可以輕鬆碾壓的秦軍民兵,也變得難以對付,很多時候變成1對1的消耗戰!
這些趙國的百戰強兵,剛剛打敗數倍於己的秦國精銳,卻被馮亭害死!白起怕馮亭再起二心,於是把馮亭的上黨軍民都坑了,冒充趙軍,湊足45萬!然後放了一批小孩
-
11 # 古今藝術畫展
我最喜歡的就是人屠白起,哈哈!歷史終究是歷史嘛,白起是秦國的功臣,老範對秦的統一戰爭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啊。所以不要單一的以白起和老範的角度老評價嘛!唯一可惜的時,兩人不和!那要是兩人和呢?那麼問題又來了。要是兩人聯起手來,秦王估計又寢食難安了。萬一兩人造反呢?玩球.....別說統一天下了。能保住命都不錯。(純屬個人觀點,麻煩輕噴!謝謝!)
-
12 # 看點兒歷史
白起,我也想啊,可惜咱家秦王不給機會啊。那能咋辦?我也很無奈啊。
長平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但是也是慘勝。這一戰不光是耗盡了趙國國力,也幾乎打窮了秦國,國內財力確實支撐不住了,沒有更多的能力去滅掉趙國了。
沒機會是一個原因,朝廷政治不和也是一個原因,范雎當政,必不可能讓白起權勢滔天,昭襄王也不願看到一個功高蓋主的權臣出現。另外,個人覺得開啟滅國大戰的時機還未成熟。
-
13 # 謝金澎
白起常平戰後,決心一鼓作氣直下邯鄲,即便不滅趙國,起碼也要讓他永遠無力再次挑戰秦國。
但是當時主導秦國外交內政的秦相范雎,在綜合分析形勢後,主張見好就收,秦昭襄王因為常平對峙,耗盡國力,便採用了范雎的穩妥之策。
《大秦帝國》裡說范雎因為眼紅白起戰功而故意使壞,我覺得是誤讀。范雎雖有不堪,但是在生死危難之際,蒙秦國收留重用,秦王又以一國之力幫他報了一己私仇,天恩地厚,讓他感激涕零。總體來講,對秦國他本質上還是公忠體國的。
而且作為宰輔文臣,白起作為武將,縱有貪天之功,也威脅不到他的地位。他之所以有此謀劃而且秦王也一一採納,主要是以前秦國也幾次大出天下,因為貪功冒進,又被聯軍打回函谷關。這次常平之戰,趙國已經被打殘,戰略高地上黨也以到手,與其貿然出擊引來聯軍干預,不如鞏固成果,徐徐漸進。
其二,則是因為常平數年對峙,秦國確實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白起作為軍事將領,是不知道當家全域性的不易。但是秦王和范雎在經辦人力糧草,是深知其中的兇險和艱難的,所以審時度勢,與其冒險賭博,不如守勢穩贏。
當然,白起滅趙的雄心壯志因此被埋沒,從此鬱鬱寡歡,不再為秦王違反兵法規律的時候出力,最後君臣猜忌而被冤殺身死。
-
14 # 軍武次位面
這應該算兩個問題吧,確切來說長平之戰後的秦軍動向可以分兩個階段來考察,一是前260年9月秦軍全殲長平趙軍、坑殺45萬後;二是前259年10月秦軍再度出動,“復定上黨”到前257年12月秦軍在邯鄲城下被趙、魏、楚聯軍擊潰。
第一個階段,前260年9月秦軍全殲長平趙軍後,白起即被召回,而秦軍部隊在白起離開後分為三股,一股由司馬梗率領北攻太原,一股由王齕率領開始在上黨兜圈子(由於王齕的行軍路線太過古怪,現在一般認為是前260-259年秦國改曆法造成了記錄混亂),而長平之戰最後徵發的河東之民則就地解散回家收糧食去了——再不收糧食大家都得餓死。這一階段白起被調離軍隊的後世解讀多歸咎於趙國說客“蘇代”給範睢嚼的舌頭根,實際上“蘇代”到來之前白起已經被召回,這一說法本身並不成立。如果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白起被召回有兩個因素,一是本身的站隊問題,作為穰侯魏冉保舉上來的人物,在秦昭襄王滅四貴之後白起理所應當的應該靠邊站,在長平對白起的使
用原則說明了這一點(悄墨跡地把白起派到長平軍中的原因怕也不是隻有出其不意那麼簡單)。現在長平之戰塵埃落定,還不飛鳥盡良弓藏?第二白起同秦昭襄王在長平戰後的戰略觀點怕也有分歧,不排除白起準備攻擊武安以便威脅邯鄲,而從秦軍後來的動向看秦昭襄王顯然是打算見好就收。這一階段秦昭襄王可算是還沒有傻透,知道自己的糧食還沒有收完,頂著周邊磨刀霍霍的列國搞大新聞,唯一的下場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被徹底擠出局。
第二個階段,前259年10月秦軍再度出動(注意這個時間點,在長平戰後足足一年,收了三季糧食才勉強湊足自己的戰爭基礎,長平之戰把秦國打到了“士民倦、糧食缺”的地步是很可信的),這回真的攻下了武安,一路浪到邯鄲城下。結果呢?攻不下來,趙軍的抵抗意志出乎意料地頑強,弄得秦軍在邯鄲城下洋相百出。同時魏安釐王、楚考烈王兩條老狐狸又開始憋大招——魏國開始搞小動作(以前提到的魏取伊是,看看這地方在哪,就知道局勢對秦國有多兇險),楚國也開始向邯鄲派兵(毛遂自薦的典故)。這種情況下秦昭襄王慌了爪子,才想到再請白起救場——講真的這種局勢你讓我救場我也不去,一邊是在邯鄲城下接連碰壁,一邊是自己的後路隨時有被魏國切斷的危險(當然後來果然被切斷了),一邊還有強大的魏、楚兩國生力軍在開赴邯鄲的路上。別說白起了,你讓吳起來解這盤死局他也是無計可施。等到白起真的被打了個灰頭土臉而秦伯稍起文過飾非之心,白起的腦袋那就是最好的犧牲品啊。所以白起自然而然地一副病歪歪的樣,其實病歪歪也就算了,白起後來居然說出了秦昭襄王在操作上極為智熄這種話(類似於蒂勒森說床破是個白痴云云)——蒂勒森說床破是個白痴最壞的結果也無非是被Fired,白起這麼說那真的就是作死了——後來果然被秦王賜死了。
-
15 # 使用者67724358697
其實原因很簡單。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
16 # 歷史其實很可笑
還想滅趙,滅個屁啊!且不說秦國當時自己也已經是損失慘重,傷筋動骨了,就算有餘力,其他各國也不會坐看趙國被滅的!這一點,白起明白,秦昭襄王同樣明白!
回覆列表
秦國不是不想滅掉趙,而是滅不了.在長平戰後,秦攻趙被打得大敗,另外,此時的秦軍統帥不是白起,而是五大夫王陵.白起因不同意繼續進攻趙國而被解職.並在5個月後被秦王命令自殺,長平之戰取得勝利後,接受了趙割地請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