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風1148

    明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貧富懸殊,貧富分化加劇,官僚集團、地主階級富的流油,但是國家財政空虛,下層的老百姓民不聊生。明朝有幾百萬的精銳軍隊,但是崇禎皇帝卻拿不出錢去打仗,面對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無能為力。文官集團跟江南大地主及新興的資產階級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階層,只知道貪腐斂財,毫不顧及國家民族的利益,瘋狂的掏空國家的財政,富庶的江南地區對國家沒有任何貢獻。

  • 2 # 貳參道人

    朝廷缺錢,國家並不缺錢。在北方晉商通敵,控制糧價,所以北方人生活的很艱難。南方卻富的流油。由於國家的錢十之七八都掌握在士和商手裡,所以想要加大賦稅基本是不可能的。總之,明朝滅亡,因素太多。有黨爭掣肘,連年天災,土地兼併。相比這些因素,遼東的滿清對於明朝的威脅相對較低。不說別的,倘若沒有黨爭,朝廷一心,求同存異,那麼滿清能不能打進來還是個問題。有些人說明朝亡於東林黨也是很有道理的。其次,倘若國家賦稅能很好的解決,那麼很多事情都會有緩衝的時機。

  • 3 # 奉木

    看了一連串的其他仁兄的回答,然後我也是比較贊同的!

    明朝不缺錢,官員士紳讀書人都不缺錢!

    政府資金,軍隊費用,底層民眾,極度缺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你的人民被欺壓而政府無能時,水就會反抗就會覆舟!

    明末,天災不斷,朝廷又沒錢,然後讀書人文官階級腐敗,報團貪汙,明末的大部分官員都是隻想貪汙受賄的那種,完全不顧國家死活!八大晉商甚至向滿清走私!

    在我看來,明亡,亡在內部,滿清說實話沒多少兵馬,但凡明人當時能團結一點,也不至於輸得那麼徹底!

  • 4 # 帶你去看海nini

    明朝整個國家經濟還是可以的,嘉靖重用嚴黨,自己一意玄休,國家由內閣和宦官把持,所以官場貪墨橫行,整個大明的財政收入大部分進了貪官手中,致使國庫空虛,國家機器在財政匱乏中艱難前行。

  • 5 # 國史春秋

    崇崇皇帝也有一塊地,皇室的生活開支全部來源於此,皇帝的小金庫叫做內帑,它和國庫並不衝突。但是皇帝沒有權力花國庫的錢,國家需要錢的時候,各部門稽核透過,最後皇帝拍板兒,那麼這筆錢算可以提出來使用,用到需要的地方。比如救濟災民、發放軍餉、修築工事等。

    明朝末年,最缺的就是錢,天災人禍禍不單行。但是老百姓的死活是沒人管的,瘟疫、蝗災、漢災接踵而至,沒辦法老百姓只能跟著李自成混口飯吃,被人打死總比餓死強,因為餓死不體面,太窩囊。老百姓的死也是需要尊嚴的。朝廷鎮壓百姓起義也需要錢,軍隊對抗後金入侵也需要錢,沒有錢仗就沒法打。所以,拖欠軍餉就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沒辦法崇禎皇帝拿不出銀子,軍隊經常餓著肚皮去打仗還能指望有什麼戰鬥力。於是,明朝軍隊即打不過李自成又打不過皇太極,通常是沒等上了前線都跑光了。

    崇禎皇帝著急呀,於是使出了最後一招,那就是讓大臣們捐錢。大臣們有錢沒?不知道,反正沒有人承認自己有錢。崇禎皇帝讓自己的老岳父起個表率,結果田富翁只哆哆嗦嗦的拿出五十兩銀子。最終,所有的大臣加起來湊起上千兩,這與崇禎皇帝預期的幾十萬兩差距太大。沒辦法,崇禎皇帝咬牙切齒、抹眼淚,因為所有人心裡面已經沒有了這個國家。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李自成進北京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錢,因為他魂牽夢繞的老家在西安。酒足飯飽之後,李自成就在明朝舊臣身上動起了腦筋,因為他堅信這幫人有的是錢。同時他也知道,和他們張口要是要不出來的。於是,李自成邊夜趕製出三千套刑具,所有的明朝舊臣都做出了理智的選擇,在銀子和性命之間決定要命。短短數日,李自成共從這幫在崇禎皇帝面前裝窮鬼的大臣身上捋出白銀7000多萬兩,另外黃金數量也相當可觀。更可喜的是在吳三桂家收穫頗豐,銀子沒少撈,還搜出一個漂亮的陳圓圓。

    到底是誰沒錢?李自成敗從山關敗回北京,大車小車裝了數十車金銀珠寶逃回西安。這麼多錢是誰的?崇禎皇帝沒有錢,國庫沒有,錢都跑了地主、豪強、達官權貴手裡。舉國上下,莫不如此,北京城裡的大臣的財富只是冰山一角。但是這部分人的錢是不會給崇禎花,更會花給上戰場打仗計程車兵,因為他們不愁找到下家,他們的眼裡只看到了錢,前提是因為命還在。

  • 6 # 高原神鷹119

    明朝不缺錢,天啟帝宰掉東林七大奸臣,重用魏忠賢向官商收稅,所以那時軍隊有餉,災民有救濟。高闖王被抓了,張獻忠當官兵了,東江打到遼南海洲了,滿清後金只能縮在遼中苦苦延命。

    可惜,天啟大帝死了,小白崇禎當皇帝了,重用白眼狼東林奸臣,殺為皇帝收稅的忠賢,免商稅加農稅,出動邊軍搶災民糧。然後,大家都知道,崇禎上吊了,死前才知道東林很壞,忠賢才是皇帝的忠狗。

    然後,東林們先投闖,再投清,然後編書罵崇禎(皇帝),罵魏忠賢(太監),罵李自成(農民軍)。

  • 7 # 胡說亂侃老歷史

    兩件事可以看出朝廷沒有錢,崇禎也沒有錢。一是官員捐款;二是李自成進京後共從朝庭官員身上捋出了數量龐大的白銀和黃金。

  • 8 # 談歷解史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看似面上光鮮,然而二百多年下來積累的體制弊病,早已積重難返,病入膏肓。一邊是人口激增、土地兼併嚴重,錢財集中於權貴巨室,一邊是腐朽的國家機器根本收不上稅,國家財政窘迫,難以維繫正常運轉。

    此外又恰逢全球化程序的大航海時代,和外國交流空前密切的“晚明大變局”,可以說朱元璋和朱棣基於小農經濟設計的政治體制,已經完全跟不上“資本主義萌芽”蓬勃發展的生產力水平了。

    當時的中國江南,是整個全世界最富庶的地域,生產力水平達到相當的高度,出產的絲綢、瓷器、茶葉,每年從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的相關貿易換回大量的白銀,竟能讓中國這麼一個貧銀國實現了“銀本位”制度。

    可惜這些本能讓帝國得以續命的錢糧財賦,在已經徹底腐壞的明朝體制下,根本不可能收取得上來。因此整個國家一邊是西北苦難交迫,流民遍地,一邊是江南富庶昇平,鶯歌燕舞。

    崇禎皇帝難道真不知道百姓無錢,整個國家的財富都在官僚鉅富手中麼?可是他一方面固然可以隨意罷黜甚至殺戮那些宰輔、總督、尚書等方面大員,如同殺豬宰狗,另一方面卻根本無力和整個官僚權貴集團做鬥爭,讓這些道德君子從嘴裡把錢吐出來。

    官員們拜太祖皇帝朱元璋所賜,光領那點合法的微薄薪水,一家老小都根本活不了,活不好,因此不免要收各種“冰敬、炭敬”之類的潛規則灰色收入,自然就更沒有立場去嚴懲貪腐,清理自身隊伍。

    而明朝商稅極低、科舉士大夫免稅的“祖制",正好又讓官僚進士們大開收納投獻田、開設各種工場鋪子的方便之門,而真正向國庫繳納的賦稅,和他們所得鉅額利潤比不過九牛一毛。

    這些學富五車的官僚士大夫,筆下道德文章洋洋千言,憂國憂民溢於言表,但真讓他們去學于謙海瑞,做一個廉潔自苦的崖岸孤臣,那就誰也休提了。需知道整個大明朝二百多年,總共也才出了一個于謙,一個海瑞!

    明末名將盧象升,算是那個時代僅有的知兵法、敢善戰,廉潔自守,更有一腔為國忘我熱血的進士文官,他曾在巡視九邊後,上書彙報崇禎皇帝:

    【今逋餉愈多,飢寒逼體,向之拿錢借債,勉制弓矢槍刀,依然典賣矣。多兵擺列武場,金風如箭,餒而病、僵而僕者紛紛見告矣。每點一兵,有單衣者,有無絝者,有少鞋襪者,臣見之不覺潸然淚下。】

    這就是大明朝的精銳兵馬、西北邊軍將士當時的生活狀況。一群平日賣兒、鬻女、典妻、乞討,或與將主為奴來維繫生存的乞丐和奴隸,指望他們保家衛國到幾時?一個連帝國核心支援武力都弄成這個樣子的王朝,竟可能長久持續下去麼?

    盧象升盧忠烈公此前未逢一敗,為當時大明第一名將,又身居兵部尚書和宣大總督的要職,在鉅鹿之戰,卻只能以五千天雄軍去迎擊入侵關內的兩萬清軍,身披多創一戰殉國。

    箇中緣由,並非他將才不足,而就是因為數萬友軍就坐視他全軍覆滅而不動如山,而就是因為他麾下將士竟已經餓了整整三天肚子,無人肯供應糧餉!

    盧象升鉅鹿殉國崇禎帝也曾在內憂外患之際,聽取內閣首輔薛國觀的進言,強迫他那些親戚捐資助響。

    武清侯李國瑞是崇禎帝曾祖母孝定李太后的親族,擁有大片莊園田產,家資無數,因拒絕輸餉被崇禎帝逼死。皇親國戚們人人自危,便暗地和宮中嬪妃宦官相勾結,趁著五皇子生病,裝神弄鬼,假造孝定太后(九蓮菩薩)顯靈,把這個小孩子活活嚇死,甚至還放言要殺盡所有皇子。

    【帝初憂國用不足,國觀請藉助,言:“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內戚畹,非獨斷不可。”因以武清侯李國瑞為言……或教國瑞匿貲勿獻,拆毀居第,陳什器通衢鬻之,示無所有。嘉定伯周奎與有連,代為請。帝怒,奪國瑞爵,國瑞悸死。有司追不已,戚畹皆自危。因皇五子病,交通宦官宮妾,倡言孝定太后已為九蓮菩薩,空中責帝薄外家,諸皇子盡當夭,降神於皇五子。】

    這亦是權貴集團對皇帝的最後通牒:今日可以把黑手伸進皇宮,嚇殺皇子,難道明日便不能弒君篡位麼?

    崇禎帝痛失愛子,又遭恐嚇,只能生生嚥下這口惡氣,讓李國瑞七歲兒子繼承武清侯位,將李家的家產盡數歸還,並殺了薛國觀這個倒黴首輔,給皇親國戚們出氣。

    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

    【俄皇子卒,帝大恐,急封國瑞七歲兒存善為侯,盡還所納金銀,而追恨國觀,待隙而發。】

    所以,哪怕是松錦大戰洪承疇部毀敗,潼關大戰孫傳庭部覆亡之後,大明王朝精銳的機動軍力固然已經全軍覆滅,但九邊重鎮尚有幾十萬缺衣少食的邊軍,然而崇禎皇帝卻根本拿不出能讓他們賣力抗敵的糧餉。

    因此,李自成數萬老營東征,幾十萬明朝邊軍竟卷甲而降,幾個月就讓李自成兵鋒直指北京城下,逼得崇禎帝上吊自殺,臨終猶自痛罵:【臣皆亡國之臣!】

    而當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後,這些原明朝降軍又迅速轉頭了滿清,成為清軍取關中、下江南、攻伐四方的馬前卒,急先鋒,並和八旗鐵騎一起,用屠刀把江南士紳權貴們積累的鉅額財富盡數洗劫。

  • 9 # 大飛哥愛歷史

    崇禎皇帝缺錢,大明帝國也缺錢,請注意,我說的是崇禎皇帝個人和大明的中央政府都缺錢,誰有錢?達官貴人皇親國戚有錢,大明朝的錢都裝到他們手裡了,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因為是窮苦人出身,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再受苦,把他的子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在拱衛京師的同時,他們也佔有大量的土地。隨著後世藩王及皇族的不斷增多,用於分封的土地是有限的,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怎麼解決土地問題,答案只有一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正天下都是皇帝的土地,老百姓你不要種地了,這塊地被徵收給新封的王爺了,老百姓他去幹嘛?條件可以的就做了這些王府的莊客。另一部分怎麼辦,走投無路,只能嘯聚山林了。明神宗的兒子福王朱常洵之國時,因中州之田不足,居然將山東和湖北的土地劃給他,並截留大量鹽稅,此舉使大批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同時嚴重影響到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另外明朝的政策就是重農抑商,到明末,閉關鎖國,海外貿易沒了,稅大部分還是農業稅,萬曆年間還好點,當時萬曆皇帝為了充實自己的小金庫,命人開礦,掙了不少錢,加上前期張居正變法掙的錢,足夠他打贏了萬曆三大徵,崇禎繼位後,認為開礦是勞民傷財之舉,就停了。所以這一份很重要的收入就沒了,相應的國家要花錢怎麼辦?答案是加稅,我們想一想正常年月僅靠老闆姓種地供養這些封建官僚尚且困難,一旦趕到災年,老百姓也只有破產的份了。而那些大地主、大官貴人佔有大部分土地,但是他們不交稅,或者交很少一部分稅,財富主要集中在他們手中,而國家只向老百姓收稅 這樣農民負擔越來越大,趕到災年,官府非但不救災,反而變本加厲,橫徵暴斂,老百姓不反抗怎麼可能。由於農民沒錢繳稅 相應的國家也不會有錢,國家也就沒有能力進行救災。加上遼東那邊對後金的戰爭,花費數以百萬白銀,這樣惡性迴圈越演愈烈,最終導致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爆發。崇禎皇帝曾經要求大臣捐款助餉,但是沒人響應,大家都哭窮,說大明的俸祿低,手裡都沒有餘錢,包括崇禎的岳父周奎,還是跟自己的女兒要的錢捐出去,自己還截留了一部分。後來農民軍進城後,要求這些大臣助餉,這些人立刻露出來原型,結果李自成大將劉宗敏搜刮出了7000萬兩之巨,真是應了崇禎皇帝那句話,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可見明末官場之腐敗,連皇帝都無可奈何,真是富了個人,窮了國家。

  • 10 # 屹立的風骨

    不是沒有錢,而是錢都落到皇親國戚和貪官汙吏手裡了,崇禎帝號召全國大大小小的官吏出錢籌措軍餉的時,周皇后拿出自己的三萬兩銀子託其父周仁在朝會時拿出來,起一個帶頭作用,誰知這個國丈居然私吞了兩萬兩千兩銀子,只給了崇禎帝八千兩,李自成破城後對他嚴刑拷打後他居然捐出了數千萬兩白銀,這些的朝廷真讓人無語

  • 11 # 逸霆885816978

    現在缺錢嗎?根本不缺錢,錢在哪?誰都知道,為什麼不敢動,看見昨天的新聞了,

    陝西,稍微動一下,死十幾個老百姓,造孽

  • 12 # 柏文47

    有明一朝最大的問題是錢,用什麼當錢用,而錢又如何獲取,一直都是明朝的心病。

    明朝一開始學前朝發行紙鈔但是因為時常超發,洪武年間就貶值的一塌糊塗,後雖然改用銅錢和白銀,可是其操蛋的金融政策(當前一個帝王發行的銅錢不可以在新帝時期使用),而白銀更不用說因為供應不穩定時常爆發金融危機(短時供應過多或者供應過少)。

    而且明朝稅收貨幣化使對錢的需求增大,再加上王公大臣操縱匯率(白銀和銅錢兌換匯率),使國家也好百姓也好深受其害。

    但是其中為什麼全國上下都缺錢最大的元兇是東南的商團,他們是當時可以說唯一懂金融經濟的群體,也是和他老朱家積怨最深的,特別是明朝末年扶持東林黨,鬥倒魏忠賢一黨功不可沒,當然就造成一種錯覺崇禎治下官員寧願便宜李自成也不分一點給朱家就是這個原因,也就是為什麼清朝歷代帝王看不上江浙子弟,一方面江浙一帶漢文化鞏固,特別是對清統一造成不小的障礙,還有就是財力驚人,滿清都感覺掌握乏力。

  • 13 # 清峰徐來89

    明朝末年,經濟凋零,關中大旱,蝗蟲四起,災民不斷,民不聊生,暴亂頻繁,又加上崇禎聽信東林黨,不斷強加賦稅與百姓,天怒人怨,最終還是崩盤了

  • 14 # 帥氣的大梁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出發點不同,理解亦會存在差異。我認為明末政府財政緊張,經濟幾乎崩潰,出現這種情況大體上可以分為內因、外因兩部分。

    我們先看明末經濟緊張具體表現,首先發生大量饑荒時候沒有國庫去賑災,無法有效接濟難免;發生對外對內戰爭時,沒有錢發軍餉,軍隊戰鬥力不強。最典型的事件是李自成圍困北京城在即,國庫空虛,崇禎皇帝召叢集臣捐錢衛城,結果僅有區區幾千兩白銀,而城破以後,闖王挨家挨戶收索銀兩,多達7000萬兩白銀,實在可悲!那麼我們來探索一下照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是內因方面,內因我們從明朝本身的制度和政策方面入手。分析明朝本身,我們不難發現,大明王朝是缺錢,可有一部分群體並不缺錢啊!他們就是吃喝不愁的皇親貴族、官宦、士大夫等。財富的積累會產生貧富差異,當這種差異無限放大,甚至動搖國之根本,那麼必然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因而我們也可以簡單粗暴的說明朝末年就是國弱民弱,官僚階級強的時代。因此內因方面我們可以沿著這個點分析,原因很多,我們主要看三大問題。

    1是明朝的宗親世襲制度,朱元璋定下最坑的祖制就是這種親人福利可以世代延續,這種制度在表面加重政府負擔的同時,亦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錦衣玉食成長的宗室子弟不能為國分憂不說,相反,他們會愈加自私,不僅心安理得享受朝廷的豐厚俸祿,同時還會橫徵暴斂、透過權勢從底層農民手中兼併土地,而他們屬於朝廷宗室,名下的土地不需要向國家繳納田賦,這就造成明朝財政收入大幅縮水,並且愈演愈烈。

    2是宦官權力的放大,宦官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當然他們之間有一部分人仍有著崇高的理想,併為之努力奮鬥,我們且不去過多討論。我們來說一下宦官走出後宮、走上朝堂的一些弊端,以及這對國家財政的一些危害。宦官身體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慾望會更加集於錢和權,明朝廢除丞相制度、設立內閣和東廠錦衣衛等制度,為宦官集團搭建了表演舞臺,至此,宦官集團從幕後走向臺前,成為影響明朝朝廷的一股勢力,後期老朱家皇帝消極罷工,使得宦官權力進一步放大,當然更成為分享國家財政的一部分勢力,雖然人數體量不大,可是事務、財政大權逐步由宦官干預,帶來的結果是官宦一家,國家財政進步吃緊。

    3是明朝的“高官薄祿”,儘管明朝董事長朱老闆嚴厲打壓貪官汙吏、並取得短暫的效果,但是這種制度本身有著深遠的影響,並且愈演愈烈。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同樣也會難道士大夫,空有一身報國制,口袋裡面沒有錢,我想這是眾多官員都要面對的一個終極問題。因而,我們可以看到,明朝中後期,貪官汙吏橫行,黨爭不斷,當一個國家官員乃至士大夫一族開始斂財,那麼結局是可怕的,農民的生活將會更加悲慘,然而農民犧牲的福利並不會順利上達朝廷,而是被部分群體中飽私囊,國家財政愈加緊張。

    其次是外因,外因大體上可以分為一下幾塊:

    1是天災。俗話說嚴霜單打獨根苗,我們的明朝小朋友在後期也經歷了一連串的自然打擊,打擊力度之強可謂前所未有,五雷轟頂。首先是北方地區連年乾旱,基本顆粒無收,部分地區蝗災氾濫,其次南方地區多有水患,這就導致全國糧食產量越來越少,朝廷稅收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糧價自然不斷攀升,政府本身財政緊張,加上封建時代很難有過多的糧食儲備,因而無法有效賑濟災民,農民餓死人數不斷攀升,農民起義遍地開花,而政府不得不去花更多的成本鎮壓農民起義,政府財政更是雪上加霜。另外還有一個我們往往容易忽略的重磅天災,那就是鼠疫,要知道鼠疫屬於甲類傳染病,影響範圍和殺傷力自不用說,且不討論它如何爆發的,反正它帶來的結果就是老百姓大量死亡,不對,是所有人民,無論軍隊或者人民,而可悲的是封建時代預防措施近乎為零,加之百姓沒有口糧,好多食鼠充飢,這種畫面我們不敢過多想象,但是政府財政和社會經濟在這種惡劣環境中只能是苟延殘喘,甚至崩盤。

    2是外患。最大的外患自然是清軍,你可以說清軍是因為天氣寒冷、為報世仇等等原因南下侵犯大明王朝,也可以說明朝初期有效的抵制了清軍的進攻,但是始終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明朝的大量軍費開支。古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然銀兩也不能落後,軍費開支始終像一把巨刃懸在明朝頭頂,一步步把明朝財政乃至經濟拖入低估。

    另外一個倒不能曾為外患吧,而是明朝的對外貿易受挫,要知道盡管朱董事長定下了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但是隨著世界航海大運動的興起,資本萌芽逐步興起,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也是如火如荼,鑑於我國生產產品的獨特性,白銀幾乎源源不斷的流入我國境內,這對中後期明朝財政危機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並逐步奠定了明朝銀本位的思想,其實這並沒有增加中國的生產力,而造成了部分通貨膨脹,但是經濟問題基本有基礎老百姓和手工商業者承擔,矛盾尚未繼續醞釀。歷史走到了明朝末年,適逢歐洲30年大戰,日本也開始了第一次鎖國,這對中國經濟無疑是一次挑戰,要知道白銀也只是一種衡量貨物價值的流通物,白銀流入的減少導致了白銀的通貨膨脹。換句話說,一噸糧食換不來原來的某些銀子了,而此時農民交稅已與白銀掛鉤,糧食越來越不值錢了,大量基層百姓相繼破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一個人心痛到極點,為什麼選擇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