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4321521
-
2 # 小眼睛的日常
極致便攜,和畫質為上,在兩點都是我一直以來為旅行拍攝選擇器材的最為煩惱的問題。無論是攝影講座、分享會,甚至線上的交流、問答,我一直都表明我自己的立場:致力於尋找它們之間的平衡點。
眾所周知的是,要輕便,就需要在畫質上做出犧牲;要高畫質,就需要在體積上作出妥協。特別在一些風光拍攝類,除了攝影機身和鏡頭之外,三腳架、濾鏡套裝都是必備之選,因此體積重量絕對是很難降下來。在戶外題材上,很多朋友都會選擇70-200、100-400-150-600這一類的中長焦端鏡頭拍攝野生動物,本來這些鏡頭也是重量級選手,所以嘛……
現在的我,都是以微單為主力拍攝系統。主要是微單取消了反光板這一硬體,機身重量就省了一大塊,另外鏡頭部分,大多數半幅全幅鏡頭都比較輕便,這樣也是減負的一步。當然了,現在有一些高畫質的鏡頭還是蠻重的。如果各位是購置搭配好微單系統的話,相比於單反系統無論是重量、體積、畫質這三者都會有一個比較良好的平衡性。
很多朋友可能習慣了單反,對無反、微單這一新興系統嗤之以鼻。但實際上,單反除了在握持感、對焦系統、連拍這三者還有較明顯的優勢以外,現代微單、無反系統無論是畫質、配置、體積、鏡頭群甚至配件方面都已經全面超越單反了。說微單畫質不如單反的,微單渣渣的那些朋友,我估計其中可能絕大部分沒有認真碰過無反,只是人云亦云,或者是心理上排斥無反,就造成一種盲目的意見了。所以要達到便攜和畫質兩者最佳的平衡,我推薦可以嘗試無反。
-
3 # 夕陽下的的駱駝
出門旅行我還是希望便攜一點,所以我把單反換成了全畫幅旁軸,體積小了很多,畫質比絕大多數單反要好,只是沒有了變焦鏡頭和自動對焦,不過用習慣了就好。以下照片都是用旁軸拍的,畫質相當不錯,機器也非常便攜。
-
4 # 光學法則
作為一個喜歡拍照的人,我不害怕沒有美麗的風景,我害怕的是當我遇到美麗風景,手邊卻沒有合適的鏡頭可以拍。
當我旅行的時候,我會長槍短炮都帶著,24-70F2.8 70-200F4 12mm超廣
17mm移軸 85mmF1.2。這樣不管遇到什麼,我都可以記錄下來。
至於微單,微單只是機身小,鏡頭並不小。例如我的索尼A7M2,機身是比5D3 5D4小很多,但是鏡頭都是一樣的(轉接環),出門在外只是少拿了幾百克而已。
如果題主想旅行方便輕鬆,那麼帶24-70這種一鏡走天下的鏡頭就可以了。
-
5 # 勒克兒
出門旅行,照材傾向極致便攜還是畫質為上,兩類截然不同型別的人群之選項涇渭分明,而且,雙方對對方的行為都倆字:呵呵。
對攝影愛好者而言,無論是否喜歡旅行,對照材的選擇,畫質為上,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絕對是首選。高畫質的背後,不僅是對體積、重量的妥協,更重要的是,付出更多莽令——要想男人破產,就讓他玩單反,雖是一句戲謔,但也是現實生活的寫照。
俺,就是一枚現實的例子。從上世紀中國產海鷗120、東方135到美能達,再到剛出世的佳能5D2。有了好馬,必須要有好鞍,於是上紅圈頭大三元,樂攝寶攝影包,Manfrotto腳架。再後來,為了追求星空拍攝和花草微距,又入F2.8恆定光圈14定,F2.8恆定光圈百微頭,樂攝寶裝不下了,於是Manfrotto大黃蜂-220雙肩揹包,雙機七鏡。嫌Manfrotto腳架不能摺疊且太重,於是又入了馬小路碳纖摺疊式。這裝備維持了一段時間,為追求畫質,索尼A7R2橫空出世,於是買。加適馬轉接環,佳能頭有些功能仍不能實現,於是又入了蔡司50定F1.4。沒比較就沒對荷包裡銀子的傷害。有了4000多萬畫素的大法,於是出掉5D2,正準備添銀子買5D4……
這是俺外出旅行的常規裝備。
反觀出門旅行傾向極致便攜的,俺也有一個奇葩例子——
上月下旬至本月初,13天,我與公司倆同事第一次川進青出自駕西藏。一同事對攝影沒絲毫興趣,不提他。另一同事攜帶了輕便的佳能60D+18-200狗頭準備一鏡走天下。他平時也偶爾使用這相機拍下同學聚會啥的,只會用P檔。行前他曾說,我不是攝影愛好者,帶個相機,只為裝13。
果然,一路上遇到辣麼多絕殺的風景,但這同事的攝影包始終放在後備箱裡,竟沒拿出來拍過一張照片! 他不是對美景無動於衷,在很多風景絕殺的地方,他拿著手機拍個不停!問他,既然拿了相機,再怎麼著也是個單反,效果肯定比手機強啊,為什麼不拿出來拍?他居然說,相!機!太!重!啦!手機已經夠方便了……
這次自駕西藏,總感覺50定F1.4不夠用,於是入了索尼的G大師85定F1.4.
機身相比佳能倒是輕便了些許,但是加上G大師鏡頭,不見得比佳能5D2+70-200輕多少。
所以,出門旅行是你傾向極致便攜還是畫質為上的攝影裝置,關鍵看個人對攝影的喜好程度。攝影這種愛好就是一種病,病情輕的甚至沒病的,比如我那奇葩同事,即使裝置已經便攜到了極致,甚至帶了也不用;像俺這種病情嚴重的,雖然一輩子沒拍出什麼好片,但一輩子都在追求畫質為上的路上。
-
6 # 王守仁63923854
這個要看使用群體了,不同的目的,很難有相同的需求。沒有攝影需求的人,人家就記錄旅遊景點,你不能說人家是錯的。更不能要求他們起早貪黑的為了一張圖片守幾天。這樣的朋友,手機,卡片機,家用單反都是合理的選擇。當然隨著生活的提高以及國民素養的發展,觀光旅遊肯定會被體驗個性旅遊所代替,人群對相片畫質或者器材會有更高的要求,逐步這些人會成主流。買畫質好器材的人,追求高畫質的人也將是主流。更有可能有錢人買一些歐系器材,比如徠卡等,便攜畫質兼顧的。
-
7 # tony210877430
先前的大師們已經講了不少。在這裡,本人只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攝影人和愛好者是有區別的,外出時,搞攝影的是旅行,大部分是抱著目的前往。比如出作品,拍高質量圖片等等。當然對器材要求較高。而愛好者,則是旅遊。走馬觀花,預先沒有特定的攝影任務。只是走到一地,感覺風景不錯,照幾張,留作紀念,隨機性很強。在裝置要求上,以輕便為主。所以每個想出門旅行的人,要仔細考慮一下自己是屬於哪一類人,這樣才好準備好相應的攝影器材。個人觀點,希望和大家交流。
-
8 # 帶上單反去旅行
出門旅行時,是選擇極致便攜還是選擇單反,其實是要根據你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才能選擇相應的攝影裝備。譬如說我這次旅行是帶著老婆和兩個孩子去香港迪士尼遊玩,那麼肯定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就是玩為主,還有更重要的是保證孩子的出行安全,而拍照是放在次要的位置上,那麼我就會選擇便攜的攝影裝備,我會選擇微單相機或者是一部高倍變焦的小型數碼相機。如果這次旅行是帶著老婆和孩子開著越野車去西藏自駕遊,那麼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欣賞沿途風光,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拍照和遊玩都是主要的,而且自駕車攜帶攝影裝備比較方便,我就會帶上儘可能全的裝備,兩部機身一部全畫幅一部殘副,廣角鏡頭,長焦鏡頭,三腳架,閃光燈,反光板,快門線,濾鏡,電源,膝上型電腦等等,所以說選擇什麼樣的攝影裝備是需要根據旅遊實際情況而定,我想強調一點就是無論是出外什麼樣的旅遊,安全是第一位的,帶孩子出去的一定要時刻想著照看孩子,不要光只顧自己拍照忽視了孩子。自己出去拍照一定要掌握當地的氣候,地理情況,千萬不要為了拍攝而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切記切記!
-
9 # 巍豪房車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看你是一個怎麼樣的旅行方式出去,比如我本身是攝影師出生,又喜歡自己開著房車去旅行,所以我肯定會帶上畫質更好的裝置還有很多其他裝備,如運動相機,微單(主要拍影片為主)無人機及其他很多裝置。要是你搭車去旅行或者揹包去國外旅行那肯定越輕便越好。還有出去是以拍影片為主還是照片為主,二者兼顧的話帶一套微單和一個運動相機就可以。所以要帶什麼裝置還是要看我們怎麼去旅行,然後在確定裝置。
-
10 # 汀葞央央
題主好,
我會根據我的外出目的來搭配器材。
1:如果這一趟出門旅行就是為了拍出好的照片,那麼自然我會以畫質、專業性為主,儘量帶上穩定性好的三腳架、高畫質高能力的相機,滿足我需求的鏡頭搭配,甚至我認為可有可無的濾鏡系統都會帶上一套,這些器材,再裝進專業的攝影包裡。
2:如果是以旅行為目的的行程,那麼我會盡量減少裝置的攜帶。少量的器材可以放在不需要內膽的戶外包裡,因為戶外揹包往往擁有更好的揹負系統。
比如我上次去了一趟香港,但是我只帶了一機一鏡(廣角鏡頭),再加上一支osmo手持穩定器,相機拍攝建築和風光,如果焦段不夠的話,後期會在ps裡進行二次構圖。osmo是配合手機拍攝影片的。而確實這樣的搭配滿足了我在香港一切的拍攝要求,同時還減輕了我的負重。
(我只背了20L的揹包,一機一鏡)
當然,前面所說的是在沒有畫質要求的情況下,因為現在網路上分享作品長邊1000即可。一張raw格式的照片即使裁剪到九分之一仍然能是一張很好的照片。但是如果是要上傳到相簿,或者是印刷就不行了。這點需要權衡清楚。
希望對您有幫助噢!
點進頭像可以看到更多回答噢!
-
11 # 縱橫視覺ZoneFoto
我傾向於對我自己拍攝題材和自身拍攝風格符合的相機和鏡頭!其實你問了這句話就多少有些跟風的意思,也並沒有邁入拍照是為了什麼,或者是個愛好者。沒有指責的意思,下面說說原因:
1. 不可否認人們在出行的時候總希望儘量減輕自己的攜帶,這也根據你個人情況來定。如果你是一名職業攝影師,我想你會盡可能的去想此次的拍攝我要達到怎樣的效果,那麼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我使用什麼樣的器材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順利的完成此次拍攝呢。這是作為一名職業攝影師的態度,因為你不想讓你的客戶看到自己並沒有完成他們的任務目標,那樣你之後估計也很難得到他的拍攝機會了吧。
2. 對於大多數愛好者而言,其實只要輕便就好,現在大部分市場上的小型相機都可以滿足人們大多數的拍攝需求,一個好的攝影師看看基本的器材就夠了,真正的好照片是看相機後面的那雙眼睛和腦袋,不是長槍短跑和各種高深的詞彙!我們還是踏實些吧。
3. 我個人一般傾向於選擇輕便的相機,但前提是沒有任何的重要的拍攝任務的前提下,即便是有,我也會根據不同的拍攝型別,去儘可能在輕便與畫質相機效能方面折中選擇,試問你的多少照片拍攝之後是打印出來的,如果不是,那麼大畫幅對於你來講就是個擺設。
多想想怎麼才能拍好片子吧,少去想器材。一把破舊吉他同樣可以把吉他手連就成大師,等真成了大師再看好的琴也不遲,那叫如虎添翼!
-
12 # 光影的光陰社
這個對於我來說,得看目的性還有交通便利性吧。並且每個人對於攝影的態度也不同,有的人就會更多考慮拍攝結果、有的人並不太在意拍攝結果 帶個手機一樣拍!
這裡我就不談其他人、以我自己為例吧!
如果我出門旅遊、我會更具實際情況作出不同的選擇!
首先交通情況,這是一個重點!
如果是那種駕車不能去,而是需要徒步十幾小時 翻兩座山才能到達的拍攝點,我肯定會選擇輕便一些的拍攝器材啦。但輕便不等於隨意、我肯定不會只帶一臺手機啦、如果是單反 我可能會帶一臺機身加兩個鏡頭。如果是需要徒步穿越 花上一週的時間、那麼我可能會選擇帶一臺微單套機啦,把更多空間留給生存物質、保命最重要啊!
因為這種環境 要是說帶上什麼大三元 加個什麼重型腳架和雲臺、不現實! 牛都扛不動 別說人啦.....但要是駕車能到拍攝點附近、只要路程不太遠、那麼我肯定會選擇儘可能多的帶上裝置 從而保證拍攝質量!
再一個出行目的
要是純粹是吃喝玩樂腐敗行的話、我怕是連相機都不會帶啦,帶一臺手機 輕裝上陣、邊吃邊用手機拍點醬油照片就好啦! 一不是拍攝任務、二不是自己感興趣的題材,我個人來說的話 會選擇輕鬆為主!
但要本來就是跟朋友一起行攝、再加上是去一個我非常有拍攝慾望的地方,那麼我可能就會犧牲舒適性,寧願多背兩個鏡頭 大不了累一點 少蹦躂一下,我也不會錯過任何我有興趣的拍攝題材的。
最後一個其實也很重要 那就是:是否有同行的 並且是用同樣品牌的攝影好友!
這樣其實是非常科學的,如果出去幾個人 都是用同品牌機器、那麼大家鏡頭可以通用!雖說不是像自己東西 隨時想用就用、但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在保證拍攝質量的前提下 還能減輕負重,不至於遇到很好看的景 自己由於裝置原因拍不了 造成莫大遺憾!
-
13 # 布老虎HJP
有時間拍片,夜景,紀念意義大的活動,開車攜帶方便時必上單反,時間緊迫,白天光線好,照片是記錄型的糖水片,毫不猶豫的用手機!
-
14 # 攝影中級班
外出拍照是傾向極致便攜?還是畫質為上?老張可能傾向極致便攜,小李畫質為上。也沒有誰對誰錯,誰好誰壞的說法。我想決定這一點的應該是有多個因素決定的。
第一,就像剛才說的,體力弱的老李,旅行傾向便攜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帶上沉重的器材確實影響旅行的體驗。只要技術好,一些黑卡、好一點的手機一樣可以拍到不錯的照片。但小李年輕、體力好。又是畫質控。自然就要帶上更好的器材。
第二,要看這位旅行者對畫質的要求和在乎程度。如果他對畫質要求不高,那就便攜為主。要過比較嚴格,那沒辦法,即使是老李的體格,也要酌情帶上好點的器材。
第三,要看去什麼地方去旅行,如果這個地方偏向人文景觀,給人的內心帶來的觸動更多,可以帶一些便攜的攝影器材就好;如果是景緻極美的風景勝地,那可能要帶上你的頂級攝影器材了。
其實,帶什麼樣的器材主要還是取決於自己的所想。別人給的也不過是一個建議而已。
-
15 # 路燈攝影
很多人用手機拍了照片,覺得可以跟單反媲美了,會加一句備註:手機拍攝。然而,你真的不用備註,手機就是畫素再高,拍的再好肉眼也是可以分辨出來的,甚至一眼就看出來了,真的沒必要多此一舉。我說這話的意思是,如果你想完美的記錄旅途中的風景和自己,請你一定要用畫質為上的攝影裝置,並且最好在出門之前先閱讀一下說明書,好好練練。
照片是生活的記錄,很多時候是給多年以後看的,我常說,旅行就要好好拍照,對得起美景,對得起自己,有孩子的給娃拍照也對得起娃。有人可能覺得,帶個單反那麼笨重那麼累,多影響心情,還有把大量的精力投在好好拍照上,都沒時間好好陪家人玩了。照我說,全是藉口,懶惰的人就算不拍照也會抱著手機刷個不停。而拍照是能鍛鍊一個人的審美呢。
旅行人群的急劇增多帶動了數碼相機的銷量,而在攝影器材的選擇上則分為喜歡使用輕便的無反相機人群和追求極致畫質的傳統大型單反相機人群,不過有人也認為小機器其實並不比大型單反弱。你覺得呢?
回覆列表
小機器不比大機器弱是不可能的,在同一代產品中。除了中畫幅大畫幅的機子,肯定是全畫幅單反的畫質最好,畢竟感測器尺寸放那了。要搭載大的感測器,那相機的體積也就做大了。覺得小相機也不弱是因為它的畫質已經可以滿足你的需要了。對畫質的追求還是要看你對自己的要求,如果就是拍拍旅遊照,食物發朋友圈的,拿手機都可以。如果想在旅遊中拍出可以做桌面的大片,那就犧牲便攜性多背些裝置。不過我個人覺得現在很多人旅遊帶單反主要是為了裝逼,拍出來的照片也就那樣。所以,帶什麼因人而異,就算為了滿足裝逼的快感也是很不錯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