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see灰姑娘
-
2 # 搬個板凳看世界
一般的欣賞者眼裡,西洋的歌劇和芭蕾舞,屬於高貴的藝術,似乎只在藝術的象牙塔裡遙不可及,但是想真正的走進它、欣賞它並不難,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古典芭蕾》來了解一下,至少知道我們如何欣賞古典芭蕾這一門藝術,其實,欣賞任何一門藝術,都像藝術本身一樣,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就是欣賞的藝術,欣賞的學問。
簡單地介紹一下古典芭蕾和現代芭蕾的歷史和現在芭蕾的情況,文藝復興是從15世紀下半葉開始的,當時是這樣講的,文藝復興歸根到底是創新,在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下,西歐各國的文學藝術,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這一點,在芭蕾藝術方面,也完全一樣,義大利和法國,在芭蕾形成的初期,形成了一個奠基的作用,那麼芭蕾呢,這個字呢是BALLET,它呢就譯成芭蕾,那麼這個字呢,其實來源於法國的這個名詞,那麼實際上這個詞,當時就是把它叫做舞蹈,就是說和那個Dance一個意思,芭蕾意思就是舞蹈,也就是說,凡與肢體動作和姿態表現的一些故事的情節,或者是一些情緒的舞蹈呢,都可以稱之為芭蕾,也就可以稱之為舞劇。
當時義大利最為著名的是1489年在托爾納的,由貴族舉辦的一個“席間芭蕾”,那是最早的了,就是說在宴會中間穿插的,有一些舞蹈的表演,當時這些都是那些上層的貴族們,他們的一種歌舞表演,然後他的出場歌舞表演呢,往往是和這個宴會的內容相匹配的,比如說這個時候正好是豬肉端上桌的時候,那麼他們就表演一個就是狩獵舞,如果端到魚上桌的時候,他們就表演一種就是說,魚的舞蹈,那麼隨著義大利宮廷的聯姻以及文化交流,席間的歌舞就傳入了法國,當時這種演出形式,盛行一時,其實,當時最雄偉的應該算做1581年的,《皇后的喜劇芭蕾》,這個是最早的一部芭蕾,這個芭蕾長達五個小時,它當時這個芭蕾,兼有音樂舞蹈,詩歌朗誦,和雜耍,就是雜技表演,是在巴黎盧浮宮的小波旁宮正廳演出的,還有一些史記的記載,其中舞蹈只佔了四分之一部分,為什麼說它是喜劇芭蕾,就是把一些戲劇性的,喜劇性的東西和舞蹈,結合在一起了,這次演出,由於它具有戲劇性的雛形和一些人物形象,完全是一個三幕的故事,所以又有說明書留下來了,所以被一些史學家稱為第一部芭蕾,就叫《皇后的喜劇芭蕾》。
那麼從那個時候起,人們就開始用芭蕾這個詞,來稱呼當時新的歌舞演出的形式,然而,萌芽階段的芭蕾遠遠不是,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這種意義上的芭蕾,而只是當時是一個綜合形式的表演,不知道大家看過沒看過我們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是也一點綜合形式了,所以有的時候歷史,是在不斷地輪換著這麼走的,那麼芭蕾藝術的真正形成,是在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執政的法國宮廷,路易十四本人他的線條也不錯,他自己很喜歡跳舞,因此在他的大力倡導下,芭蕾開始興旺起來了,這個時候,在他的倡導下,1661年的時候,皇家音樂學院就成立了,到了1713年巴黎舞蹈學校的成立,都使得芭蕾舞團的專業隊伍最終形成了,這個就是說當時這個先驅,不斷就是提高了古典芭蕾藝術的水平,為前浪漫主義芭蕾興起做好了準備。
當時路易十四下令一些院士們討論舞蹈的問題,就設計和改進舞蹈手段,遵照路易十四國王的意志,當時的博尚帶領著院士們在盧浮宮附近的,一個木劍酒館裡,每個月開一次會,那麼他們挑選和收集一些,舞蹈的動作、花樣和隊形,按照宮廷當時那種審美觀把它分類,然後定名,這些舞蹈動作待一會兒我會給大家表演的,因為它就是一直在不斷地改造中,延續至今,成為我們古典芭蕾的一個術語,比如說,開啟,那麼包括手的位置,手的七個位置,腳的五個位,這個都是當時皇家舞蹈學院制定的,最早呢,這個芭蕾舞實際上是男的跳的,就是說女主角的東西都是男的跳,那麼1681年的時候,有四名演員以拉。封登,第一批的四個女演員,她們就開始標誌著芭蕾,女的進入了芭蕾的領域,那麼為了進一步提高芭蕾的專業水平呢,1731年巴黎成立了舞蹈學校,那麼他們就選拔優秀的學生,對他們實行免費的教育,這個時候呢,就是說9歲到13歲的孩子,就被挑入了舞蹈學校,實際上現在挑演員,也是從9歲到12歲這個年齡段開始。
那麼18世紀的法國芭蕾的審美理想是在古典主義和啟蒙主義的直接影響下形成的,他們奉行藝術一定要模仿自然,凡是由自然創造的東西,沒有不正確的原則呢,所以藝術既要根據自然又要超越自然,所以藝術的美是一種理想的美,18、19世紀之交,在歐洲和北美興起一股新的文藝思潮,就是浪漫主義運動,那麼浪漫主義芭蕾是整個浪漫主義運動的一部分,浪漫主義芭蕾變得富有詩意,而且更直接,更深刻地訴諸於觀眾的感情,這種詩意更濃的舞蹈風格呢,之所以能夠蓬勃的發展,應該說功勞歸功於我們女演員的腳尖舞,就說由於女演員立起了腳尖使她迅速的有了改進。
當時的代表人物是塔里奧尼,塔里奧尼父女倆都是從事芭蕾舞的,那麼他們兩個人對芭蕾舞起了最初的奠定作用,塔里奧尼的父親是一個編舞,當時他編了一個特別有名的舞劇,叫《仙女》,這個節目完全是塔里奧尼的父親為她來創作的,到了1836年曾經在塔里奧尼的《仙女》中主演男主角詹姆斯,這個丹麥的舞蹈家,叫奧古斯特。布農維爾,他就把這個舞劇搬到了丹麥的哥本哈根劇院,之後,從此之後,透過他加入了很多男的舞蹈,就形成了丹麥的學派,叫布農維爾學派,那麼布農維爾學派的代表作也是《仙女》,後來這個版本流傳到全世界各地,就成為各個劇團的一個保留節目,在芭蕾舞史上很多人稱塔里奧尼是一個,第一個穿腳尖鞋的人,也許說她是發明腳尖鞋的人,當時她把腳尖立起來了,很多人會問腳尖鞋是木頭的,我可以告訴大家腳尖鞋不是木頭的,就是用一層布一層膠,但是它有一個鞋旋,就是根據每個人的腳旋的鞋旋,然後,一層布一層膠,一層布一層膠,把它粘起來的,但是這個腳尖鞋想立起來,真是要很多年的工夫,那麼當時她把腳尖立起來了,而且成功的塑造了仙女那種飄柔的形象,所以當時的腳尖舞蹈成為了,女舞蹈家表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芭蕾舞是從頭到腳,真正整整的從手指間、頭頂到腳指間,就說你要看就看它一個完美,在與此同時,她還發明瞭她的服裝,她的服裝呢就說叫塔里奧尼的舞裙,這個裙子是用絲綢和好多層紗做成的,應該說像一口吊鐘或者像一個燈罩一樣,而且外型特別的美,而且她的上身到了這兒是特別細的腰,然後呢能夠露出脖子,露出她的胳膊,然後她擋住了她的膝蓋,就小腿,然後非常簡單的裝飾,胸前有一朵小花,當時席捲整個歐洲,把它稱為白色芭蕾,很美的一種白色芭蕾,待會兒大家可以看到《吉賽爾》也是同樣,那麼下邊就介紹一下《吉賽爾》呢,也是當時的一個重要的一個作品。 那麼早期呢,它是兩幕,第一幕是吉賽爾發瘋的場面,吉賽爾是一個農村姑娘,它是根據德國的一個民間的,詩人的一個詩改編的,,很多人說是不是講的一個吉普塞姑娘的事情,其實不是這樣,它是因為我們直譯過來,把它叫《吉賽爾》,那麼實際上是一個農村的姑娘,愛上了一個偽裝的伯爵,到鄉村裡打獵,那麼實際上這個伯爵已經有了未婚妻,當她知道這個事情以後她就發瘋,因為她自己有心臟病就死去了,但是到了第二幕就是說,當時,他們是用還有一個幽靈的一個詩,就等於所有當結婚前被男子騙了的女的死了以後,她們到夜裡都出來跳舞,然後誰經過這片森林,就會被跳舞致死,那麼第二幕就是全部都是一個女孩,那麼這個時候就說有大段大段的舞蹈,待一會兒我們給大家表演的,就是在第二幕這個虛幻的舞蹈,那麼在這個同時,發明了很多的啞劇,我記得在我們演出《吉賽爾》的時候,我們曾經在臺前做過一些解釋,因為有很多啞劇手勢,比如說當時的人們就說把她送入教堂死了的人,會把雙手給她放在胸前,當時的編舞,就把吉賽爾非常美化,這個鬼出來的時候,她手一直是在這兒,把手放在胸前,等於把手放在這兒,一直放在這兒,這個就是一個鬼的象徵,那麼同時呢,當時有很多比如說,愛,或者我結婚了,就是點著那個結婚的手,或者說我喜歡跳舞,在頭上這個就是跳舞,就當時,在這個舞蹈裡頭,有很多的啞劇,比如說,我昨天晚上做夢了,就是這些都是一些,當時就形成的一些啞劇,那麼在演出前給大家一講解,大家就覺得,就全都看懂了,覺得很有意思了,讓你覺得可以從中體會它的味道了。
下邊就講一下俄羅斯芭蕾和俄羅斯。
17世紀的下半葉,俄國使臣在西歐見到了,芭蕾演出特別地欣賞,然後呢他們就把芭蕾引到了俄國,由於芭蕾不用臺詞,又有音樂,又有舞蹈,又有啞劇,那麼通俗易懂,很快就傳播開了,到了彼得大帝執政的末年,俄國貴族社會,已經完全掌握了歐洲的舞會舞蹈,把它引進了上流社會的一種,時髦的一種藝術形式,到了1738年的5月4號正式的,成立了俄羅斯的第一座舞蹈學校,那麼當時呢,叫皇家舞蹈學校,就是說現在以瓦岡諾娃命名的,聖彼得堡的芭蕾舞學院的前身,那麼除了當時他們本民族的編導之外,就說當時在歐洲之間的交流,19世紀的中下葉還有一批法國的舞蹈家呢,應邀到俄國來工作,應該說呢對當時俄羅斯芭蕾舞學派形成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的人,他們有剛才我講過的塔里奧尼父女,還有呢,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彼季帕,我提這個彼季帕的名字,他是一個俄羅斯芭蕾的奠基人,
下邊介紹一下《睡美人》,因為大家都會熟悉《睡美人》的來歷和柴可夫斯基,彼季帕為作曲家編寫了,《睡美人》的結構計劃,就是時間長度表,然後透過這個來展開舞劇的情節和人物,那麼其中這些個小節數也好,拍子也好,速度也好,柴可夫斯基都根據這個計劃寫出來音樂,然後呢,彼季帕又根據他的音樂來編這個舞蹈的場面,這個計劃為以後的《睡美人》,這樣的一個舞劇,一直保留到現在,音樂和舞蹈有機的結合,奠定了特別紮實的基礎,而且就是說,彼季帕特別重視這次合作,而且他特別地重視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所以就說,他透過這一次談及了芭蕾舞,應該說芭蕾和音樂是絕對不可分的。
下面介紹一下《天鵝湖》,柴可夫斯基最早寫了一部舞劇《天鵝湖》,是在1876年寫的,由於當時一個奧地利的編導呢,他不太理解這個柴可夫斯基音樂,民族風格的實質,所以在1877年的2月20號,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演的時候,慘遭失敗,大概很多人也許根本不知道《天鵝湖》最開始慘遭失敗,傷透了柴可夫斯基的心,他甚至表示,我以後再也不寫舞劇音樂了,這部天才的舞蹈音樂,長期得不到應有的舞臺重視,一直到1894,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才重新想起這個作品,決心排演的第二幕,現在大家一提《天鵝湖》就是四小天鵝,那就是第二幕整個都是穿白裙子,作為紀念已經去世的作曲家一週年的一個部分,當時是誰創作了這麼優秀的作品呢,是伊凡諾夫,伊凡諾夫在俄羅斯是一個繼彼季帕、福金二位之後,一個很著名的一個編導,所以以後在看我們保留劇目中,你們也會發現這個人的名字,那麼伊凡諾夫,他在編第二幕的時候,大獲成功,而且他特別塑造了天鵝,就是天鵝胳膊的這個形象,而且呢,傳達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同時,柴可夫斯基的交響音樂,也被編導啟發出音樂的內涵,而且,做了一個交響樂的舞蹈處理,當時,當然觀眾比1877年的大有長進了,所以,對“老柴”的音樂也有了比較深刻地理解,這不能不說是當時觀眾和編導在一起,使得柴可夫斯基的音樂獲得巨大的成功,在這一個成功的實驗下,1895年的1月15號,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就公演了《天鵝湖》的全劇,這一次是由兩個人編的,一幕和三幕是由彼季帕編的,二幕和四幕是由伊凡諾夫編的,那麼這樣的話,當時設計了典型的白天鵝的動作就是它的胳膊,這個胳膊就是《天鵝湖》的胳膊的動作,因為我也演過,所以我們從小就練這個胳膊,怎麼想,像一個鵝,怎麼把肩膀開啟,如果說,伊凡諾夫和彼季帕有什麼不同的話,就說他已經屬於另外一種音樂藝術家,他對於聲音、顏色、動作都有不同的認識,而且他不認為光是古典芭蕾,是惟一一種表現形式的,在當時,柴可夫斯基,契訶夫這樣的人,他們都在一起來追求芭蕾藝術的完整,使得通往了20世紀的舞蹈橋樑,奠定了很多的基礎,同時俄羅斯的芭蕾舞學派,還吸收了義大利、法國和丹麥,如果說芭蕾舞比較著名的四大學派,就是義大利的切凱第學派、丹麥的布農維爾學派、法國學派、俄羅斯學派,我國是俄羅斯的體系的。
下面,就簡單地講一講,20世紀初,就是有一個特別有名的人,叫謝爾蓋。巴甫洛維奇。佳吉列夫,當年1905年,佳吉列夫帶著很多優秀的藝術家到國外演出,這是一個歷史的創舉,推動了俄國藝術到國外,當天,就是參加晚上盛會,有雕塑家羅丹,作曲家拉威爾還有舞蹈家鄧肯等等,很多很多的社會名流和藝術家,直到1929年佳吉列夫去世,他所得到的評論,他的俄羅斯的演出記,對全世界的芭蕾藝術,都產生了不能低估的影響,之後大批的美術家、戲劇家、作曲家,都跟他的舞團合作,包括年輕時期的畢加索,給他們設計服裝,德彪西、拉威爾等等,作曲等等。後來,就是說他,他培養了很多很多的學生,很多很多的名人,其中有美籍俄裔的芭蕾編導大師,當時在他的舞團裡又當演員又當編導的,就是喬治。巴蘭欽,我提到的人都跟我們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有關係的,喬治。巴蘭欽是美國紐約芭蕾舞團的奠基人,在佳吉列夫去世以後,他就到了美國,他建立了美國舞蹈學校,獨樹一幟的創立了他交響芭蕾的學派。另外一個人物,就是安娜。巴甫洛娃,她是1881年生,1931年死,我講安娜。巴甫洛娃,大家都知道有一個聖。桑的曲子,大提琴的《天鵝》,那麼安娜。巴甫洛娃演了很多很多的東西,但是給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天鵝之死》,有很多人認為《天鵝之死》是《天鵝湖》裡的一部分,其實這是完全兩回事。
現在,先給大家講芭蕾舞最基礎的五個位置,一位 這個是一位,就是一字,二位 這是二位,三位 四位,看得見嗎,五位,兩個腳並在一塊,然後,要練一點韌帶的東西,柔的東西,你們一個方向,做一個,用半腳尖做,這個時候呢,就不是全腳在地上,開始用腳推起來,半腳尖,半腳尖是立腳尖的前提,同時可以把你的每一個脊椎都能拉直,那麼人一個方向只做一個,走,一 開的往前,半腳尖到頭,三,腳背到頭,五六 手,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動作,來你不要下來,那麼我們要求的是手指尖 ,脖子一直到腳指尖,所以它美就美在一個完整性。
雙人舞的訓練,雙人舞的訓練,主要是男的把位和女的互相幫助,那麼大家說這麼沉的女孩,怎麼舉得起來呢,先讓他舉一個,好,還重了一點,舉女孩要配合男孩的是什麼呢,就是說女孩一定要蹲的同時,跟男孩配上那個的力氣就舉起來了,而不是說是幹舉,也有是幹舉的,比如說要靠男孩的蹲,膝蓋的力量,這個股四頭肌的力量,腰的力量,手的力量來舉,宋瀟瀟對你不放心,還要扶著你,走,好。
在這些個託舉、拋舉甚至於扔,比如說要做一個小魚,往下,很多這些個專業的動作,但是如果女的不提,女的分量太重的話,男的也不願意舉她們,這是一個互相默契配合,那麼在這裡,女的 男的最要注意他們配合轉圈,這個轉圈一定要女的自己收緊,男的把位要好,我們現在讓他們練一次,因為他們兩個沒有合過,今天就是特別在大家這兒出一下醜,也可能,來做兩個 三個,第一次兩個,頭,兩個,好,第二次轉,三個,一二三,大家記住,可以看到男的對女的,看芭蕾舞一般都看女的,看芭蕾舞一般都看上面,其實腳下和手上的工夫是特別值得看的,這一點呢,將來大家熟悉了再看的時候,可能就要注意那個男的手是不是在哆嗦。好,我們特別感謝他們倆給大家做一個簡單地演示。
-
3 # 此刻芭蕾BALLETME
以下來自此刻芭蕾學員的分享:
一個小知識點
芭蕾分為交響芭蕾和戲劇芭蕾。
戲劇芭蕾就是古典芭蕾中最常見的,擁有一個故事主線,舞劇的編排依據故事劇情發展。像是非常經典的天鵝湖,睡美人。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交響芭蕾指的是根據音樂本身來編排舞蹈動作,注重音樂和舞蹈的結合,表現的是情緒等更加抽象的東西,而並非是一個故事或是推動情節發展。
▼
有時看完一部芭蕾舞劇,總感覺很多場景看不懂、不知道在表現什麼。或者是想說精彩,又不知道如何具體描述。
如果我們更瞭解編劇的表達方式以及表達手法,就可以明白究竟是怎樣的精彩安排使我們獲得了更棒的觀劇體驗。瞭解錯過了哪些編劇想告訴我們的細節,導致理解的故事顯得單薄。
今天我想從電影編劇的角度,探索芭蕾舞劇編劇的結構相通之處。
▲ 從結構上來說,許多的芭蕾舞劇,與現今電影編劇常用的三幕式結構非常相似。
第一幕
在電影編劇中,第一幕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情節點1。
第一個部分講清楚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戲劇性的前提,戲劇性的情境。
換句話說就是
故事講的是誰?
故事講的是什麼?
以及圍繞這個動作的情景,環境是怎樣的?
by Dan Neuhaus
放入芭蕾舞劇中也是同樣的功能。
就像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第一幕開頭的兩個家族打架的場景,介紹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兩個人家族世代不和的背景。
主要人物有羅密歐及他的父母和他的朋友,朱麗葉及她的父母和她的堂兄。
第二部分將會把重點放在追隨聚焦主要人物身上。
這個部分通常會解釋清楚主要人物的關係,並將劇情推向情節點一。
by Bruce Zinger
在這一部分豐滿與塑造主要人物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還是以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例。朱麗葉出場的部分,在父母前乖巧,父母一離開,就開始逗奶媽玩,最後跳入奶媽懷中。這些都解釋了朱麗葉與父母,奶媽的關係,也豐富了朱麗葉天真無邪,受父母寵愛的少女形象。
而羅密歐,答應與好朋友一起潛入朱麗葉家的晚會,既解釋了羅密歐與好朋友之間的關係,增加了之後為好朋友報仇這一情節的合理性,也告訴了觀眾羅密歐也還只是一個貪玩年齡的男孩。
這也將情節推向了情節點1,即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相愛。
也正是這種少年少女年齡的設定,使得他們的一見鍾情合理而美妙。
在舞會上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一次相遇,在舞會上的單人舞,雙人舞,都是在展示他們相愛的過程,從演員的動作情緒上有層次地表現兩個人的感情,也穿插了被堂哥發現,羅密歐被趕出舞會的衝突。
這些過程都使得偷偷返回朱麗葉家與朱麗葉在月光下,互訴衷腸這一幕格外牽動人心。
第一幕也在這時落下。
如果第一幕中人物顯得單薄或難以引起共鳴,後面也就不得不用這個薄弱的人物去應付所有的情節和事變。也就不怪我們會就覺得突兀,齣戲,人為痕跡太重了。
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
[1]Syd Field.電影劇作問題攻略[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欣賞芭蕾的時候一般會是在劇院裡,所以我把這個問題理解為如何欣賞芭蕾舞劇。
芭蕾舞劇看起來很高雅,離我們很遠,普通人只覺得好看,卻很難看懂的亞子,不知道誰跳的更好看,不知道什麼時候該鼓掌?實際上只要瞭解這幾個芭蕾基本知識,芭蕾舞劇並不難看懂!
事先了解演出內容或劇情是十分必要的,但切不要把節目單上的情節簡介拿來一一對照。
還是要著重欣賞演員的表演
因為芭蕾藝術的表現多是虛擬的,舞蹈著的芭蕾演員一舉手一投足,並不一定含有明確的語言概念,更多的情況是僅僅表現某種情緒。例如常見的一種四肢平行延伸的長線條舞蹈,是芭蕾的基本造型之一,在這個或那個舞劇裡出現,這個或那個舞段裡都有,這個角色用,那個角色也用;無論是悲哀的還是歡樂的,是向上的或低沉的,是代表善良一方還是代表邪惡勢力,都採用了同一種舞姿或動作,你說不清它到底屬於什麼性質、有什麼確切含義、說明什麼具體內容。但透過演員的情緒、動作力度、和舞蹈性格、演員的面部表情等等,能清楚理解角色性格及在矛盾衝突中的地位。
如何欣賞演員的舞蹈表演?
芭蕾舞最主要的技術要點是:開、崩、直、轉、跳、神
開:指的是胯骨開,基本要求是腳跟對腳跟站穩能達到全開一字型,這樣可以增強整個人身體的平穩度,而且只有開動作才能飄逸才能美;
崩:指的是崩腳背。腳背被稱為“芭蕾演員的第二張臉”,好的腳背應該向麵包一樣高高隆起。好的腳背除了天生之外也是要靠後天不斷的崩腳和按壓.
直:直指的是腿直。演員們背要直、肩要直,膝蓋和腿也要直;
轉:轉分為揮鞭轉、吸腿轉、四位轉等,不論哪種旋轉,最重要的是重心。
跳:芭蕾的跳講究的是一種半懸浮的優雅狀態。和轉一樣,跳最重要的就是落地的那一刻。若在跳落地的那一刻又有了一次停頓(也就是碎步)那就說明這位舞者在起跳的那一瞬間就沒有找到重心和平衡感;
神:即神態。對於芭蕾的神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但不論怎麼說神態絕對是讓演員和觀眾入戲的最重要環節。
芭蕾舞劇的啞劇手勢有什麼含義?
在芭蕾中經常的一些啞劇手勢,是很早以前創造出來的,久而久之,觀眾已習慣從這些固定動作中瞭解它的含義。譬如:演員用手按左胸表示“愛”,雙手在頭頂交替繞圓圈表示“跳舞”,一隻手的手背從方向相反的臉頰劃到下頦處表示“容顏美麗”,攤開雙手或單手錶示“詢問”,雙手握拳交插於身體前方表示“死亡”等等
芭蕾演員水平的高下如何區分?
挺拔向上是貫穿芭蕾演員所有動靜的基本體態,與此相聯絡的外開性(兩腿自胯部至腳趾向外撇開)和繃直全腳使腳背隆起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呈現了人體線條的天然麗質。演員水平的高下,往往並不反映在旋轉的多寡、跳躍的高低,而在輕盈、穩定、規範、純淨裡面,埋藏了更深的動力——一個高跳之後落地無聲、疾轉完了款款停穩、舉手投足都遵循“開、繃、直”的要素、動作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
欣賞芭蕾什麼時候鼓掌?
欣賞芭蕾時,在各幕(場)結束和演出終了時鼓掌致意已成慣例;每個舞段之間如果沒連續性的音樂連線,人們也會抱以掌聲;甚至當演員表演一個高超的絕技,即使整段舞沒完,也會激起人們喝彩的慾望——這時的掌聲對演員來說無異於興奮劑,會促使他們把下面動作完成的更好。但是,如果演員表演的是深沉抒情的優雅舞段乃至如此場景,把觀眾帶進情緒陶然的靜謐氣氛,掌聲的出現就不大相宜了。
芭蕾舞劇音樂的特點?
音樂在芭蕾中佔有不容忽視的地位。根據舞劇指令碼譜寫的音樂,是舞劇編導賴以進行編創舞蹈和戲劇動作的基礎。舞劇音樂既要體現完整的藝術構思、描繪戲劇性的情節進展,又要刻畫鮮明的音樂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與感情變化。舞劇音樂節奏明確、抒情色彩濃厚,適於舞蹈旋律,體現作品時代、地域風貌。有“舞蹈靈魂”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