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峰果農1
-
2 # 緘默從容
多讀書,多學習。把你喜歡的作品多讀幾遍,從中學習一些東西——它們為什麼這麼吸引人?儘量去理解你喜歡的詩歌的架構,或者你喜歡的小說裡某個角色的性格。把你覺得最棒的句子挑出來,想一想——為什麼要用這個詞?這個短語?
不要把自己限制於某一個流派。如果你想要豐富寫作經驗,就必須去探索,要讀各種各樣的書。可能你不喜歡幻想小說,但是別人喜歡讀它也是有原因的。你應該這樣想:“我讀書的為了學習,為了寫作,為了激發靈感。”
-
3 # 常利君
到處走走尋找素材
真情流露感悟生活
靈感突現隨筆記錄
美景佳人手機拍攝
-
4 # 萬物生新
關於寫作,除了多讀多寫外,還應多觀察、多體會,多與別人交流,多親近大自然。比如同樣描寫一棵樹,作家會從樹的姿態、繁茂等,可以細到枝枝葉葉,都能化作作者筆下精彩的文字,以達到借物言志的目的。如茅盾的《白楊禮讚》;書寫情感類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龍應臺的《目送》等,都能讓我們在讀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共鳴,被一個個細節所打動,並陷入其中。
不同題材的文章,雖然要求有所不同,但只要努力從以上方面去培養、練習,勤于思考,多加積累,同時把自己的情感、人生的閱歷、觀點等等融入到文字中,情景交融,一定會讓你妙筆生花,讓讀者為你獨到的見解、敏銳的視角、卓越的文采而喝彩!
我們一起努力吧!
-
5 # 舞花風
關於寫作,我最強調的一點就是“我以我手寫我心”。
但“寫”之前要多讀多看以於有意無意中形成豐厚積澱。如果把人腦比成電腦,多讀多看就是“材料的輸入”,經過大腦的糅雜融匯、鍛鍊提萃,再寫出來就是“半成品的輸出”,經多人閱讀認可甚至讚美,乃可見“成品的華麗轉身”。
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手段的提升,世事之駁雜、演變、曲解、異形,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我們“大腦再加工”的難度,這就要求個人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功夫。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養成“家國情懷”是我等人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課,是所謂“養成浩然正氣”,有“浩然正氣”者能“成大器”,否則即成頹然之“沙器”,不可自立於世也。
這個“家國情懷”、“浩然正氣”,一旦淬鍊修養成為“我心”,何愁不能寫出上等樣好文章呢?去讀讀《少年中國說》、《六國論》、《過秦論》、《離騷》吧,哪一篇不是胸懷家國、忠秉千秋、令人扼腕讚歎併為之傾倒的千古雄文?不要“瞎扯淡”說什麼“封建糟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修齊治平”的古訓,有哪一點和當今的時代要求不合拍呢?
-
6 # 還愛寧
我的體會:
第二,要有情感的共鳴。比如,如果對生活中的某個話題、某件事情沒有多少切身的感受,那麼你的感發就會非常的清湯寡水,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就達不到情濃意切的至高境界。更談不上給讀者帶來直擊靈魂深處的共鳴。
第三,要讓人開卷有益。不要給讀者釋放負能量,因為,負能量對己對人,對這個世界有百害而無一益。所以,要提高自己去偽存真的辨識能力,對生活素材進行提煉,使作品能啟人心智、怡人心神、惹人開懷、傳人善美。
2019年12月4日
-
7 # 金谷園
毋庸諱言,多讀多寫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除此以外,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言的功夫在於日積月累,聚沙成塔,積水成淵,人們經常拿肚子裡有墨水來比喻有學問的人,所以要想出口成章,必須肚裡有貨。只有讀的多了,積累的詞彙豐富了,寫作時才能左右逢源,筆下生花。
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語言詞彙積累的多了,就得拿出來練練筆,水不流動就是死水一潭,刀槍久置不用就會生鏽。書讀的再多,不動筆練,充其量就是個咬書蟲、書呆子。語言也需打磨、提煉、篩選、組合、排列,透過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語言。
-
8 # 中國情詩
關於寫作,相關文庫中己闡述頗多,本人也是班門弄斧,除了要多寫多看以外,善於觀察與發掘生活中的亮點、善於展開對事物的感知與想象,這樣會找出與積累寫作的無盡素材。一一這對提高寫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門道"。
就以上兩個“善於”,說幾句粗言:
一一生活中離不開柴米油鹽、喜怒哀樂,這些生活原素已足夠發掘寫作素材的了。它們無時無刻不在人們的思想、情緒、感知、舉止等形成對應的反映,只要細心觀察,只要留意記錄,只要善於發現,就可提練(撿拾)其有現實意義的部分來作以加工(寫作)成自己的作品。
那麼,如何在實際生活中發掘、提練出寫作所需的材料呢一一
打個比方,說鹽,有人說鹽有什麼好寫的?不就是作料而言麼。但你把它想遠一些,它若撒在傷口上,戲就出來了,可以說,就有無盡的話可寫了。
一一想象啊,若鹽撒在傷口(不是真撒,而是比擬),傷人了,必然牽動感與情;而感與情,是世上最廣、最深、最琢磨不透的東西。你寫吧,寫個九九八十一天也寫不完。是不?
再如寫走路,誰人不走路?從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視角去寫走路,同樣有寫不完的素材。
一一腳步的花樣、意志、形態;道路的平坦、崎嶇、坎坷,等等等等,這些全是構成走路的原素條件。如果把走路加以藝術化,挪到人生的話題上來,誰能寫完呢?
一一人生如走路,各人都在走,這是一條永遠不同而又永遠寫不完的人生之路。
一一走路,不竟相同;寫吧,誰又能寫得完呢!
所以,善於從生活中觀察、發掘、想象、梳理、提練出寫作所需,是提搞寫作能力的保證。
寫作是生活,它來之生活,歸去生活;而生活如同永不幹枯的泉,寫作只是從泉中取一瓢水,舉起來,灑成小溪,成於風景。一一這是每一位寫作者的追求,而我做不到,需要向老師們學習,向生活索要。
-
9 # 火紅生祥雲
每一個喜歡文字的人都會愛上文學。
每一個愛上文學的人都會有一個相同的夢,這個夢叫寫作夢。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從10歲開始,偷偷開始看《三俠五義》,然後看《三國演義》,那是繁體字的書,我是一邊看,一邊揣摩,居然無師自通,慢慢地就認得了很多繁體字。後來我在一家港資企業做文職管理,公司的電腦系統用的全部是繁體字,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整個辦公室中,我是第一個學會了五筆打字,用上了電腦。
這是多讀書(課外書)的意外好處。
多讀書(課外書)的另一個好處在我17歲的時侯則是另外一種體現。那一年,因為看了不少小說雜誌,我心癢難耐,向市報投了幾篇稿子,結果一篇“豆腐塊”在市報的文藝副刊發表了,讓我收穫了不少羨慕的目光和“小作家”的稱號。因此我變得膽大妄為起來,寫起了小說,多次投給當時的《湖南文學》雜誌社,但最終是以收到退稿而告終。不過那時我的有一股不服輸的勁,發誓一定要在《湖南文學》發表一篇小說,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終在1990年《湖南文學》的第10期發表了我的第一篇處女作小說《錯亂的孤獨》,並於當月被邀請參加《湖南文學》舉辦的金秋筆會。
這就是多讀後給我帶來的文學夢,多寫後給我帶來的作品發表夢。
可惜的是,那時的文學無法以物質滋養我的現實生活。1994年的10月,我不得不出去找工作,最終被東莞的一家港資企業招進廠內,開始從雜工做起,憑著在報刊雜誌發表過作品和幾本獲獎證書,3個月後被提升為文員,半年後再升職科文,兩年後進入寫字樓上班。後來又參與創辦了公司的內部報刊,兼職編輯。這就是多讀書多寫作給我帶來的便利和好處。可嘆的是,我在這個公司兢兢業業一干就是20年,原本喜歡的寫作卻因為種種原因慢慢被擱置了,文學方面的書籍也是很少再去讀了。這個情形一直延續到今天,以致於現在的我在寫作上不進反退,孤陋寡聞,見識淺薄,著筆無力。
所以,在這裡我要以自己的經驗告誡各位愛好文字的朋友:一定要多讀多寫多看,這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最好途徑。
現在來說這個看。這是回答這個問題“除了多寫多讀還有其他什麼方法提高寫作能力”的核心所在。
我這裡所說的看並不意指看書,而是看風景,看人生,看世態,看人性。多走多看,多看多想,多想多寫。
這裡所說的看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觀察,不是簡單的觀察,而是善於發現的去觀察。
觀察什麼呢?觀草小草,觀察花朵,觀察樹木,觀察雲,觀察風,觀察雨,觀察一切大自然的東西,去了解其中的特性和特點,並熟記於心,然後再去一遍一遍地寫你的觀察,直到寫到令自己滿意為止。
當然,你要觀察要書寫的並不只有這些大自然的東西,前面已經說過看人性,看世態這些。所以你還要去觀察現實生活中所有的事物。特別是對於人的觀察,要細緻入微,一個人的音容、笑貌、行為、舉止那只是外在的東西,你的觀察是要透過被觀察者的外部,進入其內心,然後讀懂其內心,從而真實地描寫出被觀察者內心的所思、所想。當你將這個被觀察者放到你的作品中時,被觀察者就成為了你自己,你就可以得心應手地進行描寫,那些所謂的活靈活現,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就出來了,更重要的是,將自已變成被觀察者,你要描述的就是自己,你可以賦予人物更豐富的思想和更深刻的靈魂。
這就是我所回答的除了多讀多寫之外提高寫作能力的另一種方法。
回覆列表
我覺得要寫好,還需多外出走走,融入社會,多接觸普通老百姓,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你會寫出感人肺腑的作品,路遙就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