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洞888

    這是什麼傻缺觀點?怎麼到現在還有人認為買家支付的錢都跑到電商那裡而不是到賣家那裡?無疑,錢在電商那裡滯留了一段時間,電商提取各種費用。但是,電商拓展賣家市場,原來只能在當地銷售的產品可以銷售到全國甚至全世界。買賣雙方均得益。那些嚷嚷著在電商平臺賺不到錢的賣家得好好琢磨打造適銷對路的產品和營銷方式,而不僅是抱怨!垃圾產品放在實體店也是垃圾,跟電商無關。

  • 2 # 使用者102097614827

    從一個消費的全流程看,電商與實體商業是兩種途徑。

    途徑無好壞,如果要評價的話,就要說他們的成本與效率。

    電商是實商的要素分解,效率提高了。同時促進社會分工,社會總財富必然增加。

    生產端由實商定貨到網上上圖片,發物流。增加了銷售機會,同時也促進分工。

    另外傳統黃牛變成了淘客。

    總體而言,購買及售賣的效率指數級提升。有需求才有技術進步。電商是需求滿足的高效工具。

    當然有其利必有其弊,生產好的搞不過電商會賣的,傳統觀念會不服氣。其實只是電商技能大於生產技能而已。

  • 3 # 北京不冷東京熱

    確實有這樣一種說法。

    在過去10年,中國的社會財富伴隨著經濟發展,人民收入增加,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單從GDP就能看出一二。在過去10年裡,也誕生了許多新經濟,比如人們津津樂道的BATJ,阿里和京東都是電商系出身。按照馬雲的話說,中國的電商能發展起來而美國發展的慢一點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的傳統商業系統太不發達了,這給了電商機會。

    所以中國的電商的起步,可以看做一個是彌補了傳統商業渠道流通的不足(要知道以前要買點好東西,都得去大城市,中部大城市一般還買不到,要去上海,上海的單車,上海的手錶,上海的糖),可見物質多麼不流通,現在因為電商,中國任何一個三四五六七八線城市的居民,都能上網買到任何他想買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電商的起步,首先是彌補,彌補的背後算是新創,因為傳統沒發展起來,電商發展起來了。

    另外,電商發展到一定階段,對傳統的實體商業就產生了擠壓競爭的效果。許多實體店無法競爭過電商,導致關門歇業,人員流動,不少導購/促銷員,可能不得不上網重新學習。

    這種情況下,電商就不再是彌補了,而是把原先線下的蛋糕,切到了線上。以前線下是6,線上是4,兩方合併組成了10。現線上下是4,線上是6,合併後還是10。經濟總量增長確實是有限的。但也不可否認,因為創造消費點,中國的消費總體而言呈現了快速增長。

    所以,怎麼講,電商他的確有利於促進消費,但決定未來中國發展的,一定是能創造出原本沒有的東西的事物。比如人工智慧、5G等,他們才是決定未來中國發展,人類發展的前端事業。他們才能創造一個新的經濟,一塊新的經濟規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現有一輛125踏板車,想換一輛250排量的,主要還是城區騎的多,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