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3
回覆列表
  • 1 #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關節響,尤其是在關節屈伸活動的時候會出現噼裡啪啦的響聲,這種情況很常見!小到手指的關節,大到膝關節、髖關節,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多人會心裡犯嘀咕:“老這麼響,是不是關節有毛病啊?”

    這種關節的響聲,醫學上叫彈響,有生理性彈響,也有病理性彈響,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很多人緊張、焦慮的問題!

    首先,給大家交個實底兒,生理性彈響,可以完全忽視它!

    其實關於為什麼我們的關節會發生彈響,很多學者和醫生也是非常困惑的,而且也有很多的假說。在一九七幾年,有一個醫生提出關節之所以會有彈響,是由於關節內的滑液(關節內的潤滑液,由滑膜形成,大家可以把它理解為潤滑油)中存在著氣體,在整個關節張力不是特別大的時候,這些液體是溶於滑液當中的,但是當關節承受的張力比較大,比如快速屈伸的時候,這些液體會在滑液當中遊離出來,形成氣泡破裂發出響聲。這個說法獲得了很多人的贊同。在2015年有一個科研團隊召集了一個志願者,給他的手指關節進行了動態核磁檢查,在動態核磁的過程當中,發現拽動手指關節的時候,確實在關節之間存在了一個空隙,大家細看下面這個動圖,在轉動關節的中間出現了一個黑色的區域,那就是氣態的表現。這個科研團隊解釋是這樣的,他們認為是關節的滑液使整個關節融合在一起,但是滑液能夠提供的空間有限,當拽動關節,空間變大而滑液量不夠,就會出現空隙出現響聲,這個動態核磁也確實印證了七幾年的醫生提出的理論。這種情況就是屬於生理性彈響,到現在也沒有任何科學的依據,能證明說出現生理性彈響的關節會出現骨關節炎或者是其他的疾病。在國外還有一個老爺子反覆的掰自己的一隻手指,而另外一隻手不去動它,反覆地掰了幾十年,最後雙手沒有任何的區別,都沒有發生骨關節炎的改變;另外有一些小樣本的研究也沒有發現生理性彈響會與骨關節炎有什麼關係。

    所以如果僅僅出現關節的彈響,但沒有腫脹疼痛、不適種症狀,這種情況我們不需要關注它。病理性彈響,要關注!

    然而如果因為某些疾病導致關節出現了響聲,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在發生響聲的時候,患者的關節還會伴有疼痛、不適等明顯的表現,這種情況成為病理性彈響,需要治療,常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關節軟骨磨損:正常我們的關節摩擦係數是非常小的,所以我們的關節才能做非常潤滑的屈伸運動,主要得益於我們的關節有一層非常光滑的軟骨,而且關節內還有滑液,起到非常好的潤滑作用。但是畢竟我們的關節是有使用壽命的,當體重過大,過度使用及外傷等因素的刺激下,間內的軟骨就會發生磨損,關節軟骨的表面將不再像以前那麼光滑,所以在屈伸關節的時候會有沙沙的響聲。尤其在髕骨軟骨磨損以後,患者在屈伸關節的時候,會出現更加明顯的關節彈響。這種情況呢,應該去醫院進行關節核磁的檢查,明確關節軟骨到底磨損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如果症狀比較輕,可以透過口服氨糖休息來緩解症狀;如果磨損的比較重,在口服氨糖的前提下,可以給予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增加關節內軟骨的彈性,減少關節腔的摩擦。

    ●肌腱之間、肌腱與周邊骨骼的摩擦導致的病理性彈響。在我們的骨骼周邊,尤其是關節周邊,是有很多的韌帶和肌腱的,肌腱連線的骨骼與肌肉,如果我們長時間的過度的使用肌腱,有可能造成肌腱的炎症,導致水腫和增粗,所以在關節屈伸的過程當中,就有可能導致肌腱與肌腱之間或者是肌腱與周邊的骨骼之間發生摩擦,這個摩擦的過程會造成彈響和疼痛。這種情況在髖關節比較常見,我們稱之為彈響髖,比較輕的時候,我們可以透過休息、透過手法治療,或者是自我拉伸來鬆解緊張的肌腱,來幫助患者減輕症狀;如果重的患者只要屈伸關節就會誘發明顯的彈響,同時伴有難以忍受的疼痛,經過保守治療不能緩解,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將導致摩擦的部分進行鬆解或者是重建。

    ●髖關節盂唇撕裂導致的病理性彈響,非常的常見。在我們的髖關節髖臼的周邊包繞著一層非常重要的軟骨結構,就像是嘴唇一樣,可以很好的幫助增加髖關節的面積,可以更好的幫助穩定髖關節,這個結構叫做盂唇。

    由於我們長時間的盤腿、瑜伽或者是外傷,又或者是不明的原因,會導致盂唇發生撕裂。當盂唇發生撕裂以後,屈伸關節的時候,由於是軟骨結構,被擠壓導致彈響,而且由於盂唇撕裂,以後會繼發周邊的滑膜炎症會導致疼痛。

    這種情況往往需要進行髖關節鏡的微創手術治療,將盂唇重新修復在骨頭上,才能減輕症狀。

    ●關節的不穩定,也會導致病理性彈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我們的肩關節偶爾會出現彈響,有的時候會出現卡別,誘發明顯的疼痛,需要緩一段時間才能減輕。有的時候有些患者會頻繁的出現這種彈響和疼痛這種情況,多數都建議肩關節的不穩定。

    我們的關節骨骼這些結構主要是屬於靜態的穩定結構,先天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了!但是我們周邊的肌腱、肌肉是屬於動態的穩定結構,當肌肉比較強大的時候,整個關節的穩定性會更好!但是有些女性朋友容易先天的缺乏肌肉,或者有些男性朋友肌肉也不是很發達,就會出現明顯的關節不穩定,導致屈伸關節的時候誘發疼痛,誘發彈響。對於這種情況加強肩部的關節肌肉力量鍛鍊就可以了,循序漸進慢慢來,症狀就會有明顯的減輕,謝醫生以前的肩關節不是特別的穩定,經常有彈響和疼痛,後來進入健身房開始無氧訓練,肩部的肌肉強健了,症狀也就消失了,還算是有切身體會的。如果是其它的關節出現這種不穩定導致的彈響,也是可以透過強化肌肉鍛鍊來減輕症狀的,比如膝關節,透過強化股四頭肌也會有明顯的減輕。

    總結

    以上就是對於提出問題的解答,我們的關節出現彈響,如果沒有明顯的疼痛,也沒有明顯的不舒服,就屬於生理性彈響,這種情況往往不需要給予特殊的處理,目前的研究顯示,也不會誘發骨關節炎的發生,所以請朋友們放心,不要因為出現響聲就覺得焦慮,煩躁和緊張。

  • 2 # 健康之初小講堂

    關節響,到底是不是病?

    許多人都有過關節響的體驗,有人握拳時指關節會發出“叭”的聲音,有人上下樓梯、騎腳踏車時膝關節會有節奏地“嘎嘎”響,還有人甚至伸個懶腰、打個哈欠,頸背或顆額關節都會發出響聲。

    人體關節發出的這種聲音統稱為關節彈響。聲音都是由於振動產生的,我們能聽到的關節彈響同樣也是如此。人體關節的活動就好比是機械結構的運動,有旋轉、滑動、摩擦等。但是一般情況下,人體關節穩定而適度地活動並不會引起彈響,這其中主要是因為關節軟骨有緩衝吸震作用以及關節腔內關節液有潤滑作用,聲音較小不易聽到。

    關節彈響可以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生理性的關節響常見於關節發育的成熟期,幼年不發生,少兒期很少見,中青年期多見,老年則逐漸減少。生理性關節彈響多發生在關節從靜止轉為突然活動時,關節響聲響單一、清脆,短時間內不能多次重複,沒有疼痛不適的感覺,不影響關節活動。病理性關節彈響響聲可以是清脆的、沉悶的或磨砂樣的,多數伴有疼痛或不適感,並且都是可以連續發生的。

    什麼樣的關節彈響需要就醫呢?

    病理性彈響主要是關節軟骨、關節滑膜等結構發生異常所引起的,但這類原因導致的彈響只是臨床表現的一部分。當出現關節退化、病變,如髕骨軟化症、關節軟骨損傷、半月板撕裂、關節脫位等情況時,關節發出的聲音的同時通常伴有其他症狀及病理變化,如伴有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甚至運動異常。此時就需要儘快到醫院就診,並確定是否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以免耽誤治療。

    掰手指會得關節炎嗎?

    身邊有些人喜歡掰手指關節而發出響聲。因為手指的關節記憶體在一定的氣體,氣體和關節液混合形成一定的氣泡,當關節突然改變位置時,氣泡突然破裂,形成單一的,清脆的響聲。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並不直接引起骨骼、關節損害。但是,掰手指發聲響這種趣事還是少做為妙,萬一不慎損傷關節軟組織那可真的要治療了。

    那麼,如何判斷運動中自己的關節彈響是否正常呢,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區別:

    一、彈響只發生在關節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伸時。

    二、響聲清脆、單一,不會長時間重複(一般最多重複響5次)。

    三、彈響時不會出現疼痛或不適感,相反,彈響後關節常有輕鬆靈活的感覺。

    這三點是區別運動中生理性彈響並與病理性彈響的標準,如果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點,便屬於病理性彈響。

  • 3 # 喬棟談健康

    關節響,是不是病痛,這個還是要看有沒有症狀,如果有相應的症狀表現,應該考慮是病痛,如果只是有聲音,身體沒什麼異常,這個屬於正常的生理彈響,因此,究竟是不是病,對於運動系統來講,還是看有沒有症狀,有症狀解除就好,也別管響不響!

    手關節響

    可能生活中最多見的就是指關節響了,經常上學的時候掰著玩,我也經常這麼幹,這實際上是關節囊內的滑液氣體析出,變成一個氣泡擠爆的聲音,響是擠爆的聲音,響了之後,得過一段時間才會再響,這一定不是病痛。

    脊柱的響聲

    正常的脊柱是不應該有聲音的,如果經常的會出現脊柱的響聲,這要考慮脊柱失穩的可能性,如果同時還有症狀,則要考慮脊柱小關節功能紊亂,頸椎、胸椎、腰椎、骶尾椎都是可能出現這種問題的,有症狀要矯正。

    髖關節彈響

    有很多人會在髖關節伸屈的時候出現咯噔一聲,這個聲音可能出現在髖關節外側,也可能出現在髖關節裡面,一個叫髖關節外彈響,一個是內彈響,多數不會造成症狀,少部分會誘發髖關節痛,可以按摩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

    肩關節、膝關節響

    肩關節和膝關節也會響,肩關節可能是肩袖肌群的穩定性差,在活動的時候會發出響聲,膝關節則較複雜,有正常的關節彈響音,也可能由於病理問題導致的,也可能由於膝關節伸屈的時候髕骨沒對準第二腳趾引起的。

    是否有病?

    對於運動系統來講,是否有病主要還是看症狀,可以把本來不響的部位歸於退變不能歸於病,即便有疼痛,也不應該考慮把聲音停止疼痛就解除,可能病痛的誘因造成關節出現響聲,也有的人全身關節經常響,我也不知道誘因,沒症狀就隨它吧!

  • 4 # 鑫旭線上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早上起床的時候扭扭脖子,結果“咔擦”一聲巨響;

    在椅子上坐久了,一站起來膝蓋骨“咔咔”響;

    坐著工作時間長了,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扭扭腰就會發出響聲感覺像腰快折了?

    究竟這些奇奇怪怪的響聲到底是從何而來的?

    分清生理性還是病理性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關節和關節之間存在著一種潤滑液,這種潤滑液有著潤滑的效果,質地和蛋液一樣。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緩衝骨頭之間的衝擊,不管是走路還是運動,人只要一動起來,關節也會跟著動起來,這個潤滑劑就能起到緩衝的作用。

    關節潤滑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大量營養物質,除了潤滑,它還能將關節內部的骨質和軟骨殘骸排出。

    所以,當你握拳或者用力的時候,關節和關節之間的縫隙會變大,但潤滑液還是一樣的量,這時候關節會產生一個低壓區域,導致氣泡的釋放,所以骨頭就會響。

    一般來說,關節響分為兩大類,一個是生理性關節響,一個是病理性關節響。如果是生理性關節響,只要沒有痛感,面板表面不紅腫,不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不適,就不需要特別處理。

    這些關節響可能是疾病徵兆

    但如果你認為所有的關節響都只是生理原?那就大錯特錯了。它們還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

    當人的年齡增大後,關節潤滑液會越來越少,潤滑度不夠,關節必定會出現磨損,這時候就會出現關節炎、骨刺、骨質疏鬆等疾病,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骨關節壞死。

    這種屬於病理性關節響,一般伴隨著疼痛、活動受限,或者關節突然卡住,如果開始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定要警惕,以下的5種關節響,就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肘部

    肘部扭動時會發出聲音嗎?如果感到不舒服,而且肘部“卡”在彎曲的姿勢,可能身體的某塊骨頭過於靈活或者關節周圍的軟骨比較散亂。胳膊肘內側發出聲響可能是尺骨神經脫位,非常容易治療,只需要簡單的手術就可以治好。

    膝關節

    如果走路時膝關節疼痛,併發出聲響,可能發生了軟骨撕裂。人在蹲馬步的時候膝關節會響,因為此時膝蓋承受身體7倍的力量,響聲是身體組織的自我保護。如果膝蓋疼痛不能承受身體重量,那麼很可能是軟骨撕裂。

    平時除了注意保養外,嚴重者還可能需要移植膝蓋。如果是關節內側響動,並伴有隱痛、特別難受的感覺,很可能是關節炎。

    腳踝

    當跟腱破裂或撕裂後,就會發出聲響。通常是跟腱所承受的拉力過大的緣故。當然,也有的時候沒有聲音,但是感覺腳後跟非常累,此時說明腳踝周圍的肌腱受損。手術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如果扭轉腳踝,聽到聲響,則很可能是扭傷,通常是連線骨骼的韌帶破裂所致。

    腳趾頭

    腳趾頭的響聲通常由莫爾通氏神經瘤引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和跑步、走路有關。患者走路時就像踩著鵝卵石,腳趾頭出現灼熱痛。這種病需要透過專業的手段來治療。

    手指

    當你伸開指骨關節時,裡面的保護性液體所受到的壓力改變,氣泡被釋放、破裂,產生響聲。指關節的響聲並不會帶來什麼危害。

    小慧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讓孩子去國際學校讀書,能推薦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