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大力說歷史

    古代的海戰不多,而且當時的海權意識不強,即便打贏了也起不到決定性作用。所以比較著名的海戰一般發生在近現代。近現代的海戰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風帆時期,鐵甲艦時期、戰列艦時期和現代海戰時期。

    各個時期著名的海戰如下所示:風帆時期(16世紀初-19世紀中葉)

    1、第烏海戰(1509年2月)對戰雙方:葡萄牙VS穆斯林聯合艦隊雙方軍力:葡萄牙18艘帆船,不到2000人,穆斯林聯軍100艘老式單桅帆船,萬餘人。作戰結果:葡軍勝。葡軍只有幾十人受傷,沒有艦隻沉沒,阿拉伯軍傷亡過半。此戰意義:阿拉伯人喪失了在印度洋的制海權,印度洋沿岸的東非,阿拉伯半島,印度等地區先後被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殖民。此戰也掀開了風帆火炮的新時代。

    2、英吉利海峽海戰(1588年7月)對戰雙方:英國VS西班牙雙方軍力:英國為海盜頭子德雷克指揮的幾十艘小型劫掠船,靈活性強,遠端火力佔優。西班牙為“無敵艦隊”全部主力,超過100艘,軍艦體型大,火炮口徑大。作戰結果:英軍勝。英國僅損失10餘艘船,數百人,西班牙“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此戰意義:英國逐漸掌握大西洋制海權,殖民,掠奪,貿易等方面都佔據了主動,為日後的“日不落帝國”奠定了基礎。西班牙從海上霸主的位置上跌落,從此一蹶不振。

    3、鳴梁海戰:朝鮮VSvs日本(1597年即明萬曆24年)作戰結果:朝鮮勝。朝鮮名將李舜臣率領艦隊利用潮汐抓住有利戰機,奮力衝殺,擊沉敵船30餘艘,斃敵4000餘人,以少勝多重創了日本艦隊。此戰意義:不僅粉碎了日軍的海上進攻,而且使敵陸軍也不得不龜縮在南海岸的狹小地帶。

    4、三次英荷海戰(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對戰雙方:英國VS荷蘭作戰結果:荷蘭勝。英國雖然在後兩次英荷戰爭中都失敗了,但是憑藉著強大的國力支援不敗反勝。荷蘭除了在海戰中和英國消耗外,還要和法國在陸戰中交鋒,最終國力消耗殆盡。此戰意義:荷蘭雖然在戰爭中戰勝了英國,但是在英法雙方面的壓迫下,最終以出讓部分商業利益為代價換取和平。歷經20多年的英荷戰爭嚴重削弱了荷蘭的海上霸權,為英國的海上強權建立打下基礎。此外,英荷海戰普遍被軍事學家當作現代海戰的起源。

    5、魁貝倫灣海戰(1759年11月20日)對戰雙方:英國VS法國雙方軍力:英軍38艘戰艦,法軍26艘戰艦作戰結果:英軍勝。英軍僅有2艘船受傷,法軍則有7艘沉沒。此戰意義:英軍的勝利使得英國徹底控制了北美的制海權,法軍在美國南部和加拿大的軍隊步履維艱,最終被英軍趕出北美。

    6、斯文斯克桑海戰(1790年7月9日-10日)對戰雙方:瑞典VS俄國雙方軍力:瑞軍195艘海岸軍艦,俄軍140艘軍艦。作戰結果:瑞軍勝。俄軍攻擊損失64艘軍艦,傷亡7500人,瑞軍僅損失4艘軍艦和300人。此戰意義:俄國妄圖稱霸波羅的海的美夢破碎,使得俄國開始向遠東擴張。瑞典雖然勝利,但是在此前的幾次小戰役中風帆艦隊損失慘重。國力的差距使得俄國逐漸在19世紀開始統治波羅的海。

    7、特拉法爾加海戰(1805年10月21日)對戰雙方:英國VS法國(有部分西班牙艦隊)雙方軍力:英法艦隊各有33艘主力戰列艦。作戰結果:英軍勝。法軍損失了20艘軍艦,傷亡5000餘人,英軍僅損失3艘軍艦,傷亡600人。此戰意義:特拉法爾加海戰作為拿破崙戰爭(1793-1815年)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義。海戰的失敗使得拿破崙不得不頒佈“大陸封鎖令”,使得殖民地的物資無法進入歐洲大陸,也間接導致了法國最終的戰敗。

    鐵甲艦時期(19世紀中葉-20世紀初)

    1、利薩海戰(1886年7月20日)對戰雙方:義大利VS奧地利雙方軍力:意軍17艘鐵甲艦,奧軍11艘鐵甲艦作戰結果:奧軍勝。意軍艦隊損失殆盡。此戰意義:利薩海戰是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對戰,雙方艦隊都沒有使用風帆,而是用蒸汽作為動力。

    2、大東溝海戰(1894年9月17日)對戰雙方:中國清朝VS日本雙方軍力:清軍12艘主力艦,日軍10艘。作戰結果:日軍勝。清軍損失6艘軍艦,日軍僅有兩艘軍艦受傷。此戰意義:開啟了日本稱霸太平洋的大門。

    3、對馬海戰(1905年5月27日)對戰雙方:俄國VS日本雙方軍力:俄軍,日軍各有12艘戰列艦。作戰結果:日軍勝。俄軍損失全部戰列艦。此戰意義:日本正式確立在太平洋的統治地位,俄國海軍則一蹶不振。戰列艦時期(20世紀初至20世紀40年代)1、日德蘭海戰(1916年5月31日)對戰雙方:英國VS德國雙方軍力:英軍151艘艦,德軍101艘艦隊。作戰結果:德軍勝。英軍損失11萬噸,德軍損失6萬噸。此戰意義:德國雖然勝利,但是德國公海艦隊仍然被封鎖在港口內,其水面艦隊在整個一戰期間沒有對英國的海上補給線造成實質性的打擊。

    2、偷襲珍珠港。日本VS美國。時間:1941年12月7日清晨作戰結果: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作戰意義: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或奇襲珍珠港。

    3、中途島戰役 作戰時間:1942年6月3—6日作戰結果:美國方面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一艘驅逐艦,307名官兵和147架飛機。日本方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4艘航空母艦和1艘巡洋艦被炸沉,損失飛機322架,其中283架飛機是隨母艦沉沒;陣亡官兵3507人,包括幾百名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飛行和機務人員。作戰意義:聯合艦隊從此一厥不振,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海空作戰。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對整個戰爭有著決定性影響。

    4、萊特灣大海戰 美國VS日本 時間:1944年10月作戰結果: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日軍損失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8艘、潛艇7艘、損失飛機500架,另有3艘巡洋艦受重傷,傷亡約1萬人。美軍損失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1艘,損失飛機100餘架,傷亡2800餘人,另有6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負傷。作戰意義:日本海軍則遭到毀滅性打擊,不再對美國海軍構成重大威脅。

  • 2 # 明天的絢爛

    1、日德蘭海戰:日德蘭海戰(Battle of Jutland;德國稱為斯卡格拉克海峽海戰,Skagerrakschlacht),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是英德雙方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北海海域爆發的一場大海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這場戰爭中交戰雙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動的艦隊主力決戰,從而結束了以戰列艦為主力艦的海戰史。最終,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隻損失擊沉了更多的英國艦隻,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傑利科海軍上將指揮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爭後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最終勝利。

    2、馬島海戰。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西班牙語:Guerra de las Malvinas,拉丁語族國家又稱Guerra del AtlánticoSur,即“南大西洋戰爭”)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或福克蘭群島戰爭或福克蘭海戰。也有部分媒體簡稱為福島戰爭,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最後以英國勝利而結束。

    3、薩拉米海戰(波斯V希臘)戰爭情況:薩拉米海戰是波希戰爭中雙方艦隊在薩拉米斯海灣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戰鬥.。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100個民族組成的30萬大軍、戰船1207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遠征希臘。波斯陸軍迅速佔領北希臘,攻克溫泉關,直取雅典城。希臘聯軍只有陸軍11萬,海軍400艘,且被封在薩拉米海灣內。波斯艦隊透過海灣的普西塔利亞島,希臘艦隊成兩線隊形突然發起攻擊,發揮其船小靈活、在狹窄海灣運轉自如的優勢,以接舷戰和撞擊戰反覆突擊波斯艦隊。波斯戰船體大笨重,在狹窄的海灣運轉困難,前進不得,後退無路,自相碰撞,亂作一團。經一天激戰,波斯艦隊遭到重創,被迫撤退。

    歷史意義:在這次海戰中,希臘艦隊僅以損失40艘戰船的代價,取得了擊沉波斯戰船200餘艘的輝煌戰績,是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歐洲希臘文明得以儲存。

    4、、白江口海戰(中國、新羅V百濟、日本)戰爭情況:公元663年,倭軍(有戰船400餘艘),唐軍(戰船120艘)在韓國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隻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燬,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歷史意義: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鮮半島的野心,日後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鮮用兵。

    等等

  • 3 # 利刃號

    萊特灣海戰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對決,日軍企圖畢其功於一役決定整個戰爭的勝負,為此集中力所有能用的海軍戰艦,甚至動用了艦齡30年的“山城”、“扶桑”兩艘從未打過仗的戰列艦,但是日本國內新建成的三艘“雲龍”級航母沒有一艘參戰,早已經把航母當作艦隊核心的日本海軍為什麼會這樣安排參展軍艦呢?

    雲龍級航母是參照飛龍級圖紙改建而來的,排水量增加到22,400噸/22,800噸可以裝載15架零式戰鬥機、20架97式攻擊機、30架99式轟炸機,共有65架艦載機,基本和飛龍級航母相當(飛龍級63架艦載機,必要時可以增加到70架)。可能是建造圖紙被改的太過分了,庫收容不下這麼多飛機,設計人員將11架艦載機固定在飛行甲板上,可以說這種航母參展萊特灣將大大加強小澤治三郎機動艦隊的實力。

    小澤治三郎的第一機動艦隊實力可憐,僅有瑞鶴號、瑞鳳號、千歲號、千代田號四艘航母為主力,而它的對手擁有9重型艘航母(無畏號、大黃蜂號、富蘭克林號、列剋星敦號、邦克山號、黃蜂號、漢考克號、企業號、埃塞克斯號)以及8艘輕航母(獨立號、普林斯頓號、貝勒伍德號、科本斯號、蒙特利號、蘭格利號、卡伯特號、聖哈辛托號),顯然小澤艦隊加入三艘雲龍級航母將會獲得更大的勝算。

    這三艘新型航母中雲龍號在1944年8月6日役、“天城”號在1944年8月10日服役、“葛城”號在1944年10月15日服役,而萊特灣海戰的時間是1944年10月25日左右,上述三艘戰艦完全有時間參戰。雖然面對哈爾西特混艦隊的17艘航母,7搜臨時拼湊起來的第一機動艦隊也沒有多少勝算,但至少可以拖住哈爾西更長的時間,為其它三支戰列艦艦隊挺進萊特灣爭取時間。

    其實,聯合艦隊在萊特灣海戰之前的馬里亞那海戰、臺灣海戰中已經耗盡了航空兵,即使是三艘雲龍級航母能夠參戰也沒有艦載機可以用,所以並不是來不及參戰而是沒有條件參戰。再加上當時日本高層樂觀的認為他們還有時間恢復機動艦隊航空兵的實力,把最後的三艘航母留在國內儲存實力意圖東山再起,這樣一來雲龍級航母根本沒有可能參戰。其實小澤的四艘航母僅裝備108架艦載機,雲龍級航母加入也不會有更多的艦載機了。

  • 4 # 人文悟宇

    10)日德蘭海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海戰,1916年5月31日發生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北海海域。德國艦隊為了突破英國艦隊對其實施的封鎖而發動此戰。雙方盡遣主力戰列艦進行決戰(英軍151艘艦船,德軍99艘)。

    最終,德軍傷亡3000人,英軍傷亡7000人。德軍取得戰術勝利,但英軍仍然將德軍牢牢地封鎖在德軍港口,取得戰略勝利。

    德軍主將:萊因哈德·舍爾海軍上將;英軍主將:約翰·傑利科海軍上將。

    日德蘭海戰動畫

    (9)對馬海戰

    1905年日俄在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州之間的對馬海峽進行的一場海戰。

    俄羅斯21艘戰艦被擊沉,9艘被俘。死亡5000,被俘6000。日本海軍只損失3艘魚雷艇,100多人死亡,600人被俘。日本從此成為太平洋霸主。

    日軍主將:東鄉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陽明)。俄軍主將:羅澤德斯特·凡斯基中將。

    對馬海戰動畫

    8)露梁海戰

    1598年,中國明朝和朝鮮聯軍在露梁(韓國慶尚南道南海郡雪川面露梁裡)迎戰日本豐臣秀吉海軍。中朝聯軍800艘戰船,日本海軍500艘。

    中朝聯軍最後大獲全勝。但中方主將鄧子龍,朝方主將李舜臣戰死。此戰後,豐臣秀吉病亡,日本逐步進入德川幕府時代,近300年未敢來犯。

    中方主將:陳璘,鄧子龍;朝方主將:李舜臣;日方主將:小西行長,島津義弘。

    露梁海戰

    (7)米拉海戰

    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帝國崩潰,希臘逐漸式微。但迦太基和羅馬崛起。迦太基海上力量如日中天,羅馬海軍卻非常稚嫩。崛起中的羅馬與迦太基必有一戰。

    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的米拉海戰(西西里島米拉海角)中,羅馬海軍憑藉發明的烏鴉船成功擊敗迦太基拉開了稱霸歐洲的序幕。此戰羅馬捕獲戰船30艘,擊沉15艘,殲敵3000,俘虜7000。

    羅馬主將:杜伊利烏斯;迦太基主將:漢諾。

    羅馬烏鴉船圖片

    (6)特拉法爾加海戰

    1805年10月21日,英國海軍與法國西班牙聯軍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海角決戰。英軍27艘戰艦,法西聯軍33艘。

    最後,法西三分之二戰艦投降,主將被俘。英軍戰列艦無一損失,但主將犧牲。

    從此,拿破崙放棄進攻英國本土,同時由於海軍一蹶不振而導致給養供應困難,在陸戰上最終落敗。

    英軍主將:納爾遜海軍中將;法西主將:維爾納夫。

    納爾遜將軍

    (5)勒班陀海戰

    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奧斯曼土耳其獨霸歐亞。1571年奧斯曼土耳其進攻歐洲,迫使歐洲基督教國家聯合對抗。

    由西班牙,羅馬教廷和威尼斯組成的聯合艦隊在勒班陀海角擊敗了強大的土耳其艦隊。從而遏制了奧斯曼土耳其的瘋狂擴張。土耳其的地中海大國地位從此結束。

    此戰是火繩槍和火炮對弓箭的勝利,風帆戰勝划槳。歐洲聯合艦隊200艘,土耳其250艘,但最終奧斯曼土耳其損失戰船230艘,戰死3萬人,被俘8000人。聯軍損失13艘,死亡1.5萬人。

    聯軍主將:唐·胡安;土耳其主將:阿里·巴夏。

    勒班陀海戰宣告了划槳時代的結束

    (4)阿克提姆海戰

    公元前31年,羅馬海軍260艘戰船與埃及220艘戰船在希臘西海岸相迎而戰。埃及豔后克里奧佩特拉和安東尼棄軍而逃,慘敗而歸。

    這是渥大維和安東尼為爭奪羅馬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決戰。此戰後,羅馬成為歐洲大帝國,而埃及只能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羅馬主將:阿格里帕;埃及主將:豔后和安東尼。

    電影版埃及豔后

    (3)薩拉米斯海戰

    公元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30萬大軍,1200艘戰船,進攻希臘雅典,將雅典的400艘戰船封鎖在狹小的薩拉米斯海灣內。

    但雅典利用自身船小靈活的特點,採用接舷戰和撞擊戰反覆突擊,最後成功擊敗波斯龐大的海軍。從此希臘崛起,波斯帝國逐步衰落。

    雅典主將:地米斯托克利;波斯主將:薛西斯。

    薩拉米斯海戰

    (2)格拉沃利納海戰

    1858年,西班牙和葡萄牙聯軍進攻英國,號稱“無敵艦隊”的西葡聯軍在格拉沃利納被英荷聯軍擊敗,130艘戰艦損失一半。

    從此西班牙的海上霸主之位被迫移交到英國手中。英國由此稱霸海洋,終成“日不落帝國”。

    英荷主將:法蘭西斯·德雷克;西葡主將:馬迭亞·西多尼亞。

    德雷克旗艦--金雌鹿號

    (1)中途島海戰

    1942年6月4日,美國海軍成功擊退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進攻。

    日本海軍大敗。此戰日軍損失4艘航母,1艘重巡洋艦,332架飛機,陣亡3057人。美軍損失1艘航母,1艘驅逐艦,98架飛機,陣亡307人。

    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東地區最關鍵之戰。

    美國主帥尼米茨,前方指揮官弗萊徹;日本主帥山本五十六,前方指揮官南雲。

    中途島之戰動畫

  • 5 # 提攜玉龍—

    (沒有出海口的德國)

    二戰中,德國處於極其不利的海洋態勢:水面艦艇只有越過強大的英國海軍和航空兵層層阻截才能進入大西洋,遂行破交任務,一旦在作戰中負傷受損,必須經過漫長而危險的航程才能返回本土,可謂困難重重。無奈,只能將潛艇在戰略層次予以佈局:切斷英國海上交通線!

    (“獅子”鄧尼茨)

    當時的德國海軍學說建立在美國軍事家馬漢的理論上:結合潛艇和水面艦一起打擊敵人艦隊。二戰結束後,被指控於1939年的下達發動無限制潛艇戰的鄧尼茨在服刑時,經常鍛鏈身體和持續讀書,連獄卒都稱其“獅子”!被視為一名危險人物。鄧尼茨相信,大規模的通商破壞戰(破交戰)是可行的,特別是對德國海軍的主要對手英國皇家海軍,必須將德國海軍的艦隊形式從水面艦改成潛艇,攻擊相對於戰鬥艦隊安全許多的商船船隊。因為英國本土所需的物資絕大多數都是仰賴於外海殖民地搶運回本土(石油75%、鐵礦石88%、銅95%、鉛99%、小麥89%、肉類84%、食油93%),每年海運總量超過6800萬噸,每天航行在大海上的運輸船多達2500艘。

    (朝不保夕的英國商船)

    回想起他在一次大戰中所得到的經驗。當以單艘潛艇偷襲護航船隊非常危險;遂以“多艘潛艇集結攻擊船隊”為核心概念,創立出“狼群戰術”(英國稱法;德國稱“集結戰術”),以壓倒性力量打擊英國船隊!

    (恩尼格瑪密碼機)

    但無線電能力十分弱小,於是開發了特高頻發射器,無線電反干擾能力得以提升;而一戰後發明的恩尼格瑪密碼機使得防竊密能力加強。鄧尼茨還採用了威廉·馬紹爾的思路:讓潛艇處於接近水平面的位置和夜間發動攻擊,使得潛艇的無法被聲納所偵測到。

    (德國U型潛艇)

    具體作法是以數艘或十數艘,甚至數十艘潛艇組成叢集,以20至30海里間隔成一字橫亙在敵方運輸船隊可能經過的航線上;一旦一艘潛艇發現目標,立即報告設在岸上的指揮部,指揮部再迅速通知其他潛艇,白天搶佔有利攻擊陣位,天黑後則以水面狀態(僅露出指揮塔)、從船隊的暗處接近,盟軍船隊在月光下輪廓分明…

    此時迅速突破護航艦防禦圈,將艇首的4對魚雷全部發射出去,如果可能,再次發射艇尾所攜2枚魚雷。之後就向船隊的末端方向撤離,或者在商船留下的一片慌亂之中下潛溜走。

    天亮前停止攻擊,全速搶佔下一個有利陣位,等待次日天黑後再次實施攻擊,直至將運輸船隊消滅。這一戰術酷似狼群的捕食,因此被形象地稱“狼群戰術”:在必要的地點、必要的時間儘可能集中最多數量的潛艇!

  • 6 # zhouma730

    帆船時代有,第烏海戰1509年2月葡萄牙與穆斯林聯合艦隊。英吉利海峽海戰1588年7月英國對西班牙。三次英荷海戰第一次1652年第二次1665年第三次1672年,英國對荷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1702年法國對英國。魁北倫海灣戰1759年英國對法國。斯文斯克桑海戰,1790年瑞典對俄羅斯。特拉法爾加海戰1805年英國對法國。鐵甲艦時代,利薩海戰1886年義大利對奧地利。大東溝海戰1894年中國清朝對日本。對馬海戰1905年俄羅斯對日本。日德蘭海戰,1916年英國對德國。現代海戰二戰時期的,馬耳他海戰,偷襲珍珠港海戰,中途島海戰,珊瑚海海戰,瓜島海戰,馬里亞納群島海戰,菲律賓海戰,知道的就這些了。

  • 7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古今中外世界著名的海戰有很多。奠定英國皇家海軍第一寶座的特拉法爾加海戰;大艦巨炮巔峰的日德蘭海戰;更有海空對決時代的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萊特灣海戰,馬里亞納上的海航大戰,更有戰列艦最後的絕響—蘇里高海戰)。也有共和國小艇扛大炮、海上拼刺刀的各個海戰(八六海戰,西沙海戰)。等等著名的海戰。

    但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和日本有關的三場著名海戰,這也是關乎日本國運的海戰。因為日本的發展史就是其海軍的發展史。

    1.中日甲午戰爭中的甲午海戰。當西方的堅船利炮同時推開中日的國門的時候,中日兩國站在近代工業發展的同一起跑線上。無論是從那一方面來看,家大業大的大清的發展速度都比“矮窮挫”的日本快許多。在海軍建設方面當時中日兩國幾乎都是靠買,“高富帥”的大清一口氣就為北洋水師買了好幾艘軍艦,包括當時亞洲最大的鐵甲艦—鎮遠和定遠。1988年成軍的北洋水師當時在亞洲範圍內那就是第一了,當時為了炫耀還跑去日本家訪問了,由於被日本人嫉妒還發生了“長崎事件”。

    受到大清強烈刺激的日本不甘心也花了大量的錢去買,為了購買吉野號那幾乎是全國捐款啊,反觀大清,從成軍之後就不思進取了,海軍要錢,戶部就是不給錢(原因有很多也很負責,就不詳細介紹了)。相比大清買東西,日本人買回來東西后它還買技術,國家扶植產業發展,後面在海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下瀨炸藥”就是技術發展的反映。而大清是能買的幹嘛還要自己生產呢,所以當中國產第一鐵甲艦“平遠”號之後就不在生產鐵甲艦。技術發展就不用說了。

    所以在豐島海戰和大東溝海戰中“矮窮挫”的日本逆襲“高富帥”的大清。最後從大清手中獲得鉅額賠款的的日本就變成東亞強國,從此這場海戰就決定了兩國命運的去向。也是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蒸汽鐵甲艦戰鬥。

    甲午海戰的推薦去看一下《鐵甲艦上的男人》這部電視劇

    2.日俄戰爭中的對馬海戰。如果說日俄戰爭的陸上戰爭是一戰前的一個小縮影,那對馬海戰絕對是日德蘭海戰的另一個縮影。日本打敗俄國派往遠東的艦隊。使得日本在海戰擁有了絕對的優勢,從而保障了陸上戰爭的勝利。此戰之後,日本登頂亞洲第一軍事強國的寶座,更是影響俄國程序的發展。從而讓日本登頂亞洲第一軍事強國。

    對馬海戰推薦去看《坂上之雲》

    3.太平洋戰爭中的海空大戰。如果說前兩場日本賭國運賭贏了。那麼第三場戰爭日本就賭輸了。直接從一個獨立的軍事強國直接變成現在的二流國家。

    太平洋戰爭就不用我推薦了吧ʘᴗʘ

  • 8 # 恆實說

    環顧世界,海戰比起陸戰而言,少了很多。為什麼呢?因為在古時,人們對海洋的領土權意識非常淡薄。就算是打贏了一場海戰,一場海戰下來,耗費的金錢並不少,水手們的死傷也不在少數。訓練一個水手的成本要遠遠高於訓練一個陸地上計程車兵,同時也對本國的權益沒有多少添補。概括來講,在過去,打一場海戰就是損人不利已的行為。遠遠不如奪一城一地來得實在得多。

    海戰可分為幾個時期:一、風帆時期,這個時期大約在16世紀初到19世紀中葉之間。

    船隻基本都是這個形式:這時候的船比得是航速快、火力強、防禦固要素。講究的是

    搶佔有利位置,用火炮來對轟敵艦的方式來戰鬥。

    比較有名的海戰有:

    一、憲法號大戰孤立號:1812年,美國向英國開戰。當時英國擁有艦隻97艘,而美國只有22艘軍艦。美國當時基本上就是打了就跑的戰術方針。英國蔑視道:他們就是一群街頭流亡的烏合之眾!而同年8月發生了一場海戰,從而徹底讓英國改變了對美國的認識。

    當時,英國軍艦“孤立號”在美國海域碰見了美國軍艦“憲法號”。在對轟過程中,“孤立號”的一枚炮彈被“憲法號”彈開,“孤立號”的目擊者大聲驚呼:他們的船殼是鐵做的!結局不言而喻,“孤立號”最後被揍的桅杆斷了、失去了動力、三分之一的水兵傷亡。最後讓“憲法號”一把火給燒掉了。而“孤立號”卻無好無損的回到了港口。

    二同年十二月,“憲法號”出海,又碰見了英國軍艦“爪哇號”。雙方依舊對轟。結果是:“憲法號”的輪舵打壞。而“爪哇號”則是桅杆被打斷,艦長和百餘名水兵被打死。最後只得投降。依舊讓“憲法號”一把火給燒掉了。

    “憲法號”後來陸續參加了四十多場海戰,一對一戰鬥屢屢獲勝。以至於英國水軍將領告誡艦長們,不要和美國護衛艦單挑!

    二、“勝利號”大戰“布森陶爾號”

    英國戰列艦“勝利號”三層甲板兩側布有一百門加農炮,這種火力是當時英國的一級主力艦。它一直充當著英國地中海艦隊的旗艦。

    1803年十月21日,英法在特拉法爾加海角處決戰,經過浴血海戰,最終法國旗艦“布森陶爾號”船尾被炸開,船員作亡四分之一之多。

    這場特拉法爾加海戰的意義是:風帆時代的最後一次海戰。也是帆船時代最引人注目的一場海戰。此次海戰的失利,拿破崙徹底放棄了渡海攻英的計劃。

    其它著名的風帆時期的海戰還有第烏海戰(葡萄牙VS穆斯林聯合艦隊)、三次英荷海戰(英國VS荷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法國VS英國)、魁貝倫灣海距(英國VS法國)、斯文斯克桑海戰(英國VS法國)......

    二、鐵甲艦時期。這個時期大約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左右。

    稱為鐵甲艦,就是指剛剛脫離木製風帆戰艦的艦隻。鐵甲艦隻強調的是裝甲,並擁有後代我們所說的續航能力或者是大型艦隻的概念。

    鐵甲艦海戰,避不過兩場海戰。這兩場一場是利薩海戰,這場海戰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對戰。雙方都是用的蒸汽動力艦來對決。一場是大東溝海戰。這場戰爭真正開啟了日本稱霸太平洋的大門。

    一、利薩海戰:這場戰爭是義大利和奧匈帝國於1866年7月間,在亞得利亞海利薩島附近展開的一場海戰。

    由11艘裝甲艦、5艘巡航艦、3艘炮艦組成的義大利艦隊,企圖佔領奧匈帝國海軍基地的利薩島。由奧匈帝國組成的7艘裝甲艦、7艘炮艦、一艘桅杆戰列艦、5艘巡洋艦、一艘輕巡洋艦的艦隊,趕去救援。雙方在利薩島附近展開戰鬥,最終,義大利艦隊損失3艘鐵甲艦,傷亡千餘名海兵為結局。義大利從此轉入退卻。而奧匈帝國此戰採用的撞擊戰術讓各國紛紛借用,一直到二十世紀初,大多數國家的軍艦上都裝有撞角。風帆戰艦從此撤出了歷史舞臺。

    二、大東溝海戰。它是中日甲午海戰中雙方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展開的一場戰役規模的海戰。此戰,清朝海軍失利,退至到威海衛,而日本則完全掌握了制海權。

    開戰初期,北洋水軍採用一字陣型進行接敵。其中心指導思想就是想利用“鎮遠艦”和“定遠艦”重炮火力和撞角的縱隊戰術。如果這個戰術成功實施的話,戰局最後的勝負就兩說了。但是日本人洞襲了北洋水師會採用中線突破戰術,利用航速優勢進行了反向迂迴。而北洋水師沒有及時進行改變戰術,造成了後期的被動挨打局面。而最關鍵的是,當時的北洋水師戰鬥意識不強、戰備水平也不充分。從而最終導致了慘敗。此戰造成的影響就是後期各國海軍堅定了造堅甲巨炮的決心。

    鐵甲艦時期其它比較著名的海戰有:對馬海戰(俄國VS日本)、日德蘭海戰(英國VS德國)......

    三、現代海戰時期。這個時期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一直至今。

    現代海戰,是從英國使用航空母艦空襲了義大利塔蘭託灣開始。標誌著現代海戰的帷幕拉開了。海戰逐漸步入了以航空母艦為主,其它各種功能艦隻為輔的新時代海戰標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珍珠港海戰、中途島海戰一些二戰海戰為經典案例。隨著時代的發展,導彈技術的發展成熟,慢慢進入了海戰的家庭。以後的海戰會越發激烈殘酷起來。

    一、珍珠港海戰。這場海戰大家估計都很熟悉。是日本軍國主義策劃的一場想掌控太平洋制海權的海戰。設想就是偷襲美國在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將美國的艦隻擊沉在港口內,從而一舉掌控制海權的海戰。

    此戰由日本六艘航母、441架飛機、突然襲擊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造成了美國傷亡三千多人,“亞歷桑那號“戰列艦沉沒、”內華達號 “戰列艦擱淺的沉重損失。但此戰的意義就是日本成功的將一個有著雄厚工業底子的國家捲入了戰爭,並從而導致了軸心國的最終失敗。

    二、中途島海戰。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場戰役。在此戰役中,美國成功擊退了日本海軍想對中途島海礁群的攻擊。日本在此戰役中以慘敗告終。

    日軍參戰艦隻有:航母4艘、各類其它艦隻7艘、飛機264架。美軍參戰艦隻有:3艘航母、各類其它艦隻25艘、飛機230架加上陸地飛機172架。最終結果是:日軍4艘航母、重巡演艦”三隈號“沉沒,被擊落332架飛機。而美軍則損失一艘航母、驅逐艦”哈曼號“沉沒,98架飛機被擊落。日本透過此戰後,海軍元氣大傷,一蹶不振了。

    現代海戰還有:珊瑚島海戰(美國VS日本)、瓜島海戰(美國VS日本)、馬里亞納群島海戰(美國VS日本)、菲律賓海戰(美國VS日本)......

    這個世界上不缺少戰爭,和平是我們最渴望的結果。海戰同樣也是一場戰爭,也是要死人的。我們不希望任何形式的戰爭,哪怕它是最著名的戰爭.......

  • 9 # 手機使用者58903279720

    西方人認為,在黃種人(亞洲人)挑戰白種人的歷史上,有四次海戰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它們分別是:

    1.莎拉米斯海戰。希臘人打敗了波斯人。

    2.利派託恩(李班多)海戰。西班牙艦隊(教皇組織的聯軍)擊敗了土耳其人。

    3.對馬海戰。日本人擊敗了沙皇俄國。是黃種人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也不知道對不對。

    4.中途島海戰。美華人擊敗了日本人。

  • 10 # 雲暮兮澤

    吳齊海戰:中國歷史上有確切文字記載的第一場海戰

    中國歷史上有確切文字記載的第一場海戰發生於公元前485年,一方為春秋時期東方大國齊國,另一方為地盤雖小但國力雄厚的吳國。

    當時吳國派大夫徐承率領舟師,經邗溝北上進攻山東半島的齊國,實行遠途奔襲,聲勢浩大,戰法驚人。不過,齊國艦隊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在吳國舟師抵達之前,就在今天青島膠南琅琊臺附近海面攔腰截擊。雙方艦隊在波濤翻滾的黃海展開海戰,最終吳國戰敗。

    不過,嚴格來說,這是一場水軍與海軍的戰鬥。

    實際上,中國的造船和航海事業可追溯至公元前3 0 0 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當時黃帝已經發明瞭舟揖。據《易經·繫辭》描述:“黃帝剖木為舟,刻木為揖,舟揖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

    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載,西周武王即位,為了開疆拓土,準備東伐。在誓師大會上,姜太公左手持黃鉞,右手擎白旎,釋出命令道:“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揖,後至者斬!”馬融曰:“蒼兕,主舟揖官名。”亦有本作“蒼雄”。可見西周武王時代已設有專門管理舟揖的官吏,稱舟牧或蒼兕,並完善了的舟揖檢查制度,促使造船以及航海事業進一步的發展。

    春秋時期的吳、楚、越、齊均擁有各自的水軍,各方相互征伐,戰爭基本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及山東、江蘇、浙江一帶的內河、湖泊裡。其中,吳國位於長江下游,西臨太湖,境內河道交叉縱橫,水網密佈,急需水軍防禦。吳軍雖然不如北方國家的軍隊擁有眾多的戰車與戰馬,卻由於有訓練水軍有利的自然條件,於是擅長水戰,在吳軍多次取勝的戰爭中,水軍功不可沒。

    吳國軍隊組織的主要兵種有兩個,即水軍和陸軍。我們知道,吳國處於中國東南,為水鄉澤國,“以船為車,以揖為馬”(《吳越春秋》),可見吳越健兒十分擅長水性。據《左傳》載,在魯成公七年以前,吳國的陸軍還很弱的,但水軍卻是很早就建立的兵種,可見其對水軍還是十分重視的。比如春秋初年,吳國臣服於楚,主要還是因為其水軍不夠強大。

    吳國水軍的戰鬥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並在吳楚、吳越之間幾次大規模水戰獲勝後獲得快速發展,成為當時擁有水軍各國中最強。

    吳國的水軍又叫“舟師”,包括兩部分:舟戰部隊、運輸部隊。

    舟戰部隊,不僅能在內河作戰,而且有從海上進攻齊國的能力。“餘皇”是吳水軍的王船,即大型指揮旗艦。此外,還擁有擁有當時赫赫有名的三翼、突冒、樓船、橋舡等各種戰艦。突冒船船艏裝有堅固的金屬衝角,專門用於撞擊敵艦,那時的水面戰鬥主要是用撞角撞擊敵船,使敵艦船體撞出破洞後進水沉沒、損毀。樓船是具有多層船樓的大型戰船,這種戰船裝有防護裝甲,可以運載大量士兵、武器裝備以及物資,通常為艦隊主帥的旗艦。因船體龐大,速度和機動性較差。橋船是船體小、噸位輕、速度快、機動性強的戰船,主要用於衝鋒陷陣,掩護大戰船。水軍士兵戰鬥時使用的武器有弓弩、長矛、長斧和標槍等,此外還有一種傳說是魯班發明的帶鐵鉤的竹篙,名為“鉤拒”。作戰中敵人進攻時可以用來抵禦敵船靠近,敵船退卻時又可用來鉤住敵船,在水面戰鬥時可發揮重要作用。《左傳·定公六年》載:“四月已醜,吳太子終軍致楚舟師,獲潘子臣、小推子及大夫七人。”杜預注:“舟師,水戰也。”又說潘子臣、小惟子是“楚舟師之帥也。”這也為我們提供了吳、楚雙方水軍交戰的一個戰例。另外,吳國水軍能將楚國舟師打敗,還俘獲它的水軍統帥,可見吳國水軍實力還是很強的。又據《國語·吳語》載:“明日將舟戰於江。”《國語·越語》載伍子胃對吳王夫差說:“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說明當時吳楚、吳越水軍的交戰,還是僅限於內江內河。

    運輸部隊的主要任務是運送陸軍及給養供應。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載:“獲其乘舟餘皇”。這裡記載的是吳楚長岸之戰,楚軍大敗吳師,而乘舟即運輸陸戰部隊的船。又據《左傳·哀公十一年》載,吳齊艾陵之戰,吳師沿著墳水行軍北上,主要依靠水軍運輸陸軍部隊以及糧草給養。可見,吳國的水軍,不僅擔負水戰任務,還是陸軍重要的交通工具。如清朝顧棟高談及吳國水軍的運輸部隊時,也說:“吳地水行,其性不能債,故晉徵平年之會,吳以水道不可辭;哀九年勢師伐齊,則先溝通江淮失,十三年會晉黃池劉闊為深溝於商普之問矣;是知吳一日而不能度舟褲之用也。”正因吳國如此依賴戰船,當吳軍在長岸失去大舟餘皇時,吳公子光就是拼了性命也要將它奪回。這也就是勾踐襲擊吳國時,為什麼要首先“入其郭,焚其姑蘇”,也要“徙其大舟”了(《國語·吳語》)。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齊國的“水軍”。史書中無直接記載關於齊國早期舟師建立的具體情況,不過從一些記載中還是發現不少線索,如據《左傳·哀公十年》載,公元前485年,吳王夫差曾派大夫徐承“徐承帥舟師,將自海入齊。齊人敗之,吳師乃還”。作為齊國水軍主力戰船的大翼船,長約23米,寬約3.5米。可裝載士兵、船工近百人,其船身狹長,分為兩層。下層是庫房和船工划槳的艙室,上層運載作戰士兵。大翼船速度快、機動性好。

    可見,在春秋中後期,齊國舟兵的實力也不弱。由於齊國國土臨海,擁有較長的海岸線,又有多年的航海經驗,因此水軍與吳國有很大的差別,可以說是一支真正的海軍艦隊。

    《左傳·哀公十年》載:“徐承帥舟師將自海入齊。齊人敗之,吳師乃還.”這是吳國用舟師北上進攻齊國的記載。在此之前,公元前485年春,吳與魯、邾、郯等國聯合攻伐齊國。吳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側翼和後方,以及將齊國的兵力分散,不僅用水軍進攻齊國,還利用水路運輸戰爭物資。

    因此,吳王夫差的作戰計劃是這樣是:用吳國水軍配合陸軍,在擊敗齊國水軍之後在齊國後方登陸,與吳軍主力夾擊齊國。於是,他迅Superb大將徐承帶領水軍經邗溝北上,然後沿海岸遠航進攻齊國。

    但是,一支擅長於內河湖伯作戰的水軍與一支海軍艦隊,在海面上交戰,齊國的優勢很明顯。首先,吳軍遠方而來,士兵身心疲憊,加上不熟悉這裡的海況,且自己的戰船也不如齊國戰船更適合於海戰。而齊軍士兵則是以逸待勞。

    其次,儘管吳軍士兵彪悍善戰,特別是白刃戰,不過這主要在溫暖的南方水鄉才能全部發揮出來,但黃海海上十分寒冷。齊軍士兵穿著鎧甲,且持盾格鬥,適應嚴寒。

    果然,齊軍根據吳軍長途奔襲的情況,準備以逸待勞,然後伏擊,一舉殲滅對手。於是,齊王將兵力集中在黃海琅琊臺海域。

    吳軍不僅缺乏海上作戰的經驗,還因以往取得很多勝利,加上吳王率領的陸軍及內河水軍進軍十分順利,致使吳軍艦隊自主將徐承以下士卒都十分輕敵,目標只有一個尋敵決戰,完全不顧周圍環境的變化。

    海上的環境畢竟與內江內河不一樣,經過長途奔襲,加上從未遇到的海上風浪,吳國士兵們開始各種不適。

    而早已埋伏在琅琊臺海域多時的數百艘齊國艦隊,趁著上風方向分三個陣列向吳軍艦隊衝擊,士兵們一邊吶喊,一邊將戰鼓如雷鳴般地敲響,船工則奮力划槳,戰船箭一般衝向敵艦。

    齊軍將士士氣十分高漲,這自然不用說,因為一旦戰敗,自己的家園就沒了。

    當雙方戰艦進入各自弓弩射程內,雙方開始使用弓箭,還有很多是帶著火的箭,射中船體後很容易引起大火,士兵們不得不冒著烈火以及雨點般的箭準備接舷作戰。

    雙方戰船接舷時,均利用己方艦艏巨大的衝角猛烈撞擊對方戰艦,士兵們則迅速用“鉤拒”鉤住對方船隻,跳到對方的甲板上展開白刃戰。

    從古代海戰的戰術上來看,不論是中國的海戰還是地中海的海戰,戰術都是基本相同的。但在吳齊這場海戰中,交戰雙方在一些決定勝負的因素上有著相當懸殊的差距,吳軍遠航而來計程車兵身心疲憊,不熟悉海況,所乘的戰船不如齊軍的戰船更適合於海戰。而齊軍士兵士氣高昂,熟悉海上航行,養精蓄銳後投入戰鬥。

    吳軍士兵彪悍善戰,尤其是近身搏鬥時習慣赤身露臂,在溫暖的南方水鄉,這樣的裝束不影響戰鬥力,但黃海海上寒冷,這樣的作戰就會使戰鬥力大打折扣。齊軍士兵身著鎧甲,持盾格鬥,適應寒冷的天氣,格鬥中保護力強。

    激戰中,齊軍多艘戰艦包圍了吳軍旗艦“餘皇”號。該旗艦儘管船體巨大,防護裝甲很強,船上兵員也很多,但是航速慢,機動性不夠靈活。船上的吳軍進行殊死抵抗,主將徐承身中數箭,最後在侍衛的拼死掩護下才突出重圍,但是旗艦“餘皇”號還是落入齊軍之手。此次戰役,吳軍戰艦損失過半,士兵傷亡不計其數,面對敗退的吳軍,齊軍沒有追擊,而是押著俘虜、帶著戰利品返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讓你意難平的言情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