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大名將,一個匹敵呂布,一個勝過關羽。
15
回覆列表
  • 1 # 帝國五千年

    馬超和趙雲並非未受到劉備重要,劉備用人在歷史上算是很厲害的人物,針對馬超和趙雲反而用到了合理的位置。

    趙雲除了是將軍還是劉備的親信將領

    趙雲最早投靠公孫瓚,後來因為兄長去世回家守喪,趙雲走後公孫瓚被袁紹所敗自殺身亡。趙雲和劉備再次想見是劉備前往袁紹處時,兩人相聚於鄴城。

    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雲別傳》

    從此之後趙雲成為劉備的護衛將領成為親信之人。趙雲不僅武力高強而且對劉備忠心耿耿更有儒將典範。

    劉備和趙雲再次相遇之後,趙雲便為劉備募集部下,後來帶往荊州。長坂坡之戰和劉備入益州時,趙雲兩次救回後主劉禪,長坂坡時有人說趙雲投靠了曹操,而劉備堅信趙雲的忠心,不久趙雲帶著後主回到劉備身邊。

    正是因為劉備知道趙雲的忠心,所以一直將趙雲留在身邊。入益州時更是將荊州家事交於趙雲處理,所以孫夫人帶走劉禪時趙雲才能順利救回。

    另一方面趙雲對權利並不在意更多的是為主操心。益州之戰後劉備本想將原益州官員田舍分於眾將領,但是趙雲卻勸劉備應該將田舍還給別人,這樣才能有更多的人為漢效力,劉備也聽信趙雲之言。

    所以趙雲不僅忠心而且對權利錢財並不在乎,一心為國事。所以劉備對趙雲也欣賞有加,趙雲基本上都在中護軍位置護衛劉備,可以說劉備是將身家性命交給了趙雲。

    而陳壽將趙雲與其他四將合傳為五虎,趙雲在蜀漢的地位實際上跟關羽等人一樣。但是由於趙雲少有單獨領兵,再加上忠心所以劉備將他放在身邊,而非像關羽那樣駐守外地。

    馬超曾經為諸侯,但是也被劉備重要

    馬超曾經是一方諸侯,在渭水之畔差點殺掉曹操,不過馬超畢竟無法與曹操勢力匹敵,最後輾轉投降劉備。

    劉備對於馬超的到來很是欣喜,益州之戰時劉備將一隻兵馬交給馬超讓他合為成都。益州之戰勝利後,馬超被封為平西將軍,督臨沮。臨沮雖然受荊州管轄但是好歹能夠駐守一方,在者平西將軍職位也不低。

    漢中之戰時馬超和張飛一起作戰,並且為劉備收入萬餘氐族兵馬協助,漢中之戰後更是作為勸進首位大臣。在漢中之戰後直接晉級五虎,要明白當時馬超算是在劉備身邊時間最短的人。

    被封為左將軍,假節這種權利恐怕還是少有,在劉備稱帝之後馬超更是進位驃騎將軍,涼州牧,在蜀漢也屬於位高權重,屬於權利頂層人物了。

    所以劉備並非沒有重要馬超,反而是重用了。但是章武二年,馬超卻年紀輕輕就病逝了,臨死之前上書劉備希望照顧弟弟馬岱,劉備也未食言,馬岱後期跟隨諸葛亮北伐,成為蜀漢後期大將。

  • 2 # 魁峰觀史

    對於馬超,不是劉備不想用而是不敢用,原因在於馬超本為西涼軍閥,後被曹操打敗後投靠漢中張魯,隨後又反張魯投劉備。任何主子碰到這樣的下屬都得防一手。

    某種意義上,倆人實際上是相互利用關係。劉備利用馬超長期在西涼對羌人威望較大,有利於收服西邊的少數民族;而馬超正好歸劉備有個安身立命之處。

    對於趙雲,劉備則十分重用,趙雲自劉備起兵便跟隨左右,劉關張之後還有趙四的說法。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長坂坡七進七出,漢中大勝等等戰績輝煌,人稱常勝將軍。

    後人說趙雲不被重用,是因為劉備伐吳沒帶趙雲,這並不能說明什麼,趙雲對劉備伐吳是反對並苦柬劉備過的,反而體現趙雲與劉備關係更近一層。最後的結果也說明了趙雲的正確。

  • 3 # 天津快樂小金哥

    首先說一下劉備不是遲遲不重用馬超和趙雲的,是量才適用的。

    劉備“治世之庸人,亂世之梟雄”。劉備喜怒不形於色,少言寡語,城府很深,寬以待人,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善於收買,籠絡人心。性格堅韌不拔,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如不死之“小強”。隆重對中諸葛亮說出,“曹操可佔天時,孫權可佔地利,主公可占人謀”足以證明劉備人格魅力所在。劉備那麼會看人,會知人善用怎麼可能不重用馬超和趙雲。

    先說下趙雲性格特點。優點:赤膽忠心,有勇有謀,忠誠守信,講義氣,辦事仔細,認真。缺點:三國演義中並沒有給出,我在這裡認為,說話太直,不給劉備面子。表現在關羽,張飛被害後,勸說劉備不要伐吳。當著群臣的面,作為跟隨劉備三十多年的老部下也欠考慮。其實劉備在很早以前公孫瓚處就看出趙雲的能力了,那時就可以斷定趙雲是劉家唯一的保鏢。可見劉備心思之縝密,城府之深無人能及。果然在後面都一一印證了,長坂坡之戰, 七進七出,忠勇救幼主;孫劉聯盟,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巧借東風,趙雲去接應;保護劉備去東吳迎親;截江奪阿斗,最後劉備白帝城單獨招見趙雲,讓他好好保護好自己的兒子阿斗更能顯出趙雲就是劉備家的唯一保鏢。

    再說下馬超性格特點。有勇弱謀,異常勇猛和張飛,許褚大戰三百合都不落下風。自從跟隨劉備以來,“劉備用他又防他”。因為他先跟韓遂,張魯,最後跟的劉備,劉備不得不防?原因很簡單因為馬超本身悍勇又是一方諸侯,劉備不得不防。馬超既然投降了劉備,正好用用你的威名罷了,最後在給你一個大大的虛弦像菩薩一樣把你供起來。所以導致了馬超鬱鬱而終。

    綜上所述,我認為趙雲和馬超都是劉備手中的棋子罷了,用你會把你放到合適的位置上……以上觀點是個人觀點請大家指證。

  • 4 # 上官賀拔

    “伏勝南蠻光漢代,波平海國鎮瓊州” 。這是漢伏波將軍廟的對聯。高度概括了馬援將軍的豐功偉績。正如蘇東坡《伏波將軍廟碑》一文中所講“生為人英歿愈雄,神雖無言意我同。”馬超,就是馬伏波的後人。

    伏波將軍廟

    馬超,陝西人。祖籍扶風茂陵(陝西興平)。他的父親馬騰於漢靈帝年間與韓遂、邊章等一起在涼州起兵,因功封為徵西將軍。馬超少年英雄,多次謝絕了曹操的進京做官和去其他地方任職的任命。後來馬騰不得已入京為衛尉,馬超的兩個也赴京任職,只有馬超留守涼州。封為偏將軍、都亭侯。涼州在當時是西北重鎮,在魏晉南北朝時就是全國第二大城市,這個時候的發展應該也是走在前列的。馬超有種擁兵自重的感覺,割據原來勢力範圍“三輔”,屯兵槐裡。建安十六年,曹操企圖行“假途滅虢”之計,叫囂攻伐張魯,但被馬超識破。既然臉皮撕破,那就刀槍上見高低。馬超的勇武是曹操抵擋不了的,於是一開仗就大敗。後來曹操採用了涼州人賈詡的離間計,從內部攻破了馬超、韓遂的戰鬥堡壘。馬超轉勝為敗,這一次,曹操殺了馬超的父輩及兄弟;梁寬、趙忂殺戮了馬超的妻兒。戰場失利,親人罹難,馬超在悲憤中無奈地投向張魯。

    馬超像

    張魯甚是賞識馬超,一開始許諾把女兒嫁給馬超,並給了馬超一個“講祭酒”(五斗米教的高官)的頭銜。但後來食言,沒有把女兒嫁馬超。加之後來馬超反攻曹操不順利,張魯部將楊白還陰謀詭計要加害馬超。馬超覺察了,意識到張魯難共大事,也心裡思考該怎麼辦?這時得知劉備正在成都圍攻劉璋,馬超“肚子間或一輪”,馬上就飛信劉備要求歸附。劉備正是用人之際,於是,一拍即合。劉備派人去迎接馬超。等到馬超軍馬來到成都城下,城內震驚,於是劉璋當即投降。劉備於是封馬超為平西將軍、還是都亭侯,負責指揮臨沮戰區的部隊。這一年是建安十九年及(214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拜馬超左將軍,假節。劉備章武元年(221年),封馬超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章武二年(222年),馬超就去世了,時年四十有七,正是壯年,可嘆!

    漢中風光

    馬超剪紙畫

    先前楊阜勸說曹操時說“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嚴為其備,隴上諸郡非國家只之也。”

    馬超來降,遠在荊州的關羽表達了不放心的意思,“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回書“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翼德並駕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你看看,因為“舊非故人”,遠在荊州的劉備集團高階幹部關二哥都坐不住,高度懷疑其投誠的可靠性,和諸葛亮開始討論這個人!那你說近在成都的一代梟雄劉備先生會怎麼樣呢?

    關羽像

    這些人都把馬超比作英布、彭越,這是很有深意的。在漢高祖劉邦時,英布、彭越都是叛亂分子,這既給大家揭示了當年馬超就是一個“叛亂分子”,也暗示,“此人能力極強,且不老實”,你說周圍的人會不會防範他?甚至猜忌他?馬超英年早逝,是很能說明問題的。看看劉備給馬超的任命書“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兼董萬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懷保遠邇,肅慎賞罰,以篤漢祜,以對於天下。”,就是說,你馬超在北方很有影響,要讓氐、羌這些北方民族都來歸順,現在委任你當這個涼州軍政長官,就要了解民間疾苦,宣揚教化,安撫百姓,為民執法,好好為人民服務。但關鍵是這塊地方在曹丕手裡,人家曹丕黃初元年(220年)重置涼州,張既為涼州刺史。沒有馬超什麼事兒。

    曹丕像

    時人孔融在《論盛孝章書》中有“若是憂能傷人,此子不得復永年矣!”馬超多半也是憂憤成疾,鬱鬱而終!回想當年投誠劉備到底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還是“萬般無奈,寄人籬下,到處受氣”?

    孔融像

    陳壽的評價,“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

    趙雲像

    再說趙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河北正定南)。《三國志》上沒有介紹趙雲的出身,在當時如果是世家出身,那勢必記錄在案的。

    趙雲剪紙畫

    他先是公孫瓚的部下,公孫瓚派劉備幫助田楷抵禦袁紹,讓趙雲隨從。讓趙雲主管劉備的騎兵。感覺公孫瓚不是很放心劉備,派一個自己人伴隨行動的意味。但趙雲很仁義,在長坂坡救下了阿斗和甘夫人,被劉備擢升為門牙將。在此期間,趙雲脫離過劉備一行。說是因為兄長去世,需要去料理後事。劉備擔心趙雲不會再回來,拉著趙雲的手,不讓走。趙雲說,“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這個出自《雲別傳》。赤壁之戰前,曹操和劉備爭搶江陵,“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形勢發展到了要取西川,“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泝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留關羽鎮荊州。“這時如果充分信任,留下來鎮守荊州的合適人選應該是趙雲。性格不張揚,又具有較好的軍事才能。關鍵是不人家劉備的最起底人員,劉皇叔不放心呀!

    趙雲皮影

    劉備自己入川和劉璋扳手腕,把趙雲暫時留在荊州。等到劉備從葭萌(漢壽)回攻劉璋,讓諸葛亮來支援。這時諸葛亮才率領張飛、趙雲一道分兵西上。成都平定後,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這一年是建安十九年,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趙雲還是翊軍將軍。翊軍將軍這個是劉備自己生造的,為的就是封賞趙雲。陳壽評趙雲,”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劉備像

    趙雲與馬超有本質區別,馬超是馬伏波之後,名門世家出身,前幾代都是統兵的戰將,在投劉備前也是叱吒風雲一時的人物。趙雲,是平民出身,沒有什麼祖上的光環縈繞,在幾次行動中,中規中矩,沒有什麼耀眼的地方。在長坂坡救下甘夫人和阿斗,劉備也晉升你做了門牙將軍,那時劉備自己也才是一個左將軍。

    三國時代大概還是比較講究門第出身的。那時是一個“英雄也問出處”的時代。從諡號看更是如此,景耀三年,劉禪追諡馬超威侯,是一個一等諡;趙雲順平侯是一個二等諡。

    趙雲不受重用的原因還有可能就是趙雲與劉備也存在荀彧與曹操的“分歧”,趙雲是真心實意要“興復漢室”,而劉皇叔則是“居心叵測”。

    荀彧

    總之,劉備在用人上存在很大的問題,沒能把“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個主義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濟。留下了同床異夢,同室操戈的後患。也沒有建設人才梯隊的規劃,存在狹隘的“圈子”意識形態。以後“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必然的。

  • 5 # 一般小賤

    馬超為人不行,而且不安分,投劉備時也沒多少部曲,跟光桿司令沒什麼區別。趙雲得到了劉備的重用,單獨帶兵入蜀,作為劉備的警衛,只是官職和封賞不高。

  • 6 # 為she著迷

    馬超不需要上戰場,他是漢朝馬媛之後,對於羌人天然有威懾作用,用來對付少數民族無往不利。

    而且馬超在劉備稱帝之前,是劉備陣營裡面官職最大的那個,老大基本都是不需要帶頭拼命的。

    不重用趙雲我就看不懂了,哪裡不重用了?

  • 7 # 二蛋家族執筆

    誰說馬超和趙雲不被劉備重用?所謂的不被重用只是某些“歷史學家”鑽歷史的空子而已,今天這篇文章二蛋就給諸位好好分析一下,馬超和趙雲到底有沒有被重用。

    第一,馬超之謎

    現在一般認為馬超沒被重用的言論都是馬超在沒有投靠劉備之前,殺的曹操割須棄袍,威名滿天下,可是投靠劉備之後,卻好像是銷聲匿跡了一般,幾乎都聽不到他的故事了,那麼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其實是大錯特錯,之前的我們不管,就單從馬超投靠劉備之後說起,公元214年,馬超投靠五斗米教天師張魯,被劉備的謀士李恢說服,在公元215年的夏天投靠劉備,並與劉備軍隊合圍成都。

    馬超威名滿天下,劉璋本來就怕劉備,得知馬超助戰,立馬嚇的投降了,同時這也是馬超歸順劉備之後的第一大功勞,攻下成都之後,劉備封馬超為平西將軍,掌管重鎮臨沮之軍政。

    《三國志.馬超傳》: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劉備集團拿下益州之後,馬上就到了三國史上的豪華陣容大戰,雖然沒有吳國的參與,但是陣容之豪華,規模之浩大,完全不比赤壁之戰遜色。

    而馬超,在這場戰役中是一軍之主帥,表現也非常好,他被劉備放權,策動氐族雷定七部萬餘人響應劉備,牽制曹軍先鋒主力,這七萬人全部由馬超掌管,要知道,此戰後期劉備方都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程度了。

    這段記載馬超傳裡沒有,在曹操傳裡,大家有興趣的話就去翻一下。再接下來,漢中之戰劉備集團勝利,在《立漢中王上表漢帝》之中,馬超名列首位,劉備稱王,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

    《三國志.馬超傳》: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假節。

    在這裡說一下,以馬超為首是因為此時的馬超官職最大,並不完全是因為家世,畢竟論家世的話,諸葛家、李家、法家都是當時很不錯的世家,當時論官職的話,好吧,誰都沒有馬超大,連關羽也只是個蕩寇將軍。

    接下來,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驃騎將軍位置僅在大將軍之下,而此時蜀國沒有大將軍,換句話說馬超便是武將的最高首長。

    《三國志.馬超傳》: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次年,馬超病重,也就是在劉備決定征討孫權的那年,劉備得知馬超生病之後,主動來探望馬超,馬超在彌留之際讓劉備好好照顧自己的弟弟,而事實上,劉備也的確是做到了,馬岱後期在蜀國將領中的位置不言而喻。並且劉備還讓自己的兒子娶馬超的女兒,為的就是怕馬超死後家裡人被欺負,這樣就相當於給馬家加了一層保護膜和背景。

    《三國志.馬超傳》: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追諡超曰威侯,子承嗣。岱位至平北將軍,進爵陳倉侯。超女配安平王理。

    好,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馬超從公元215年投靠劉備,然後到公元222年病逝,這期間只有六年的時間,可是這短短六年間,他卻參加了蜀漢的所有重要戰役,比方說成都之戰以及漢中之戰,並且一直都擁有自己的兵權,在蜀漢集團裡位高權重,官職一升再升,時候還被劉備特殊關照,我就想問問怎麼不被重用了?

    第二:趙雲

    好吧,趙雲不被重用真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是,趙雲真的沒有不被重用啊,大家為啥就不多看看我寫的東西呢?

    趙雲的第一個職務是“主騎”,主為督,都督的督,騎為騎兵,這個職務在《史記》中就有記載,漢朝官制常稱其為“主騎朗”或“騎朗將”,而他的權利就是管理一支軍隊裡的騎兵。

    此時趙雲和劉備相遇的時候,劉備並沒有資格封官,而且麾下也就那點人,所以只能安排“主騎”這個職位,可以管理騎兵但又沒有越權。

    話說有些傢伙瞎搗蛋,硬要說主騎是馬伕,但請用你們的腦袋瓜想一想,《三國志》以及《三國志注》不可能把馬伕寫進去吧?

    還有趙雲接下來的官職是牙門將軍、留營司馬、翊軍將軍,這三個官職,都是劉備自己所創,而且是專門為了趙雲所創,我們來橫向對比一下。

    郭嘉的軍師祭酒,諸葛亮和龐統的軍師中郎將,都是主公專門為了這個人而新創立的官職,你敢說他們不特殊嗎?你敢說他們不被重用嗎?

    還有很多人總是把牙門將軍以及“牙門將”混為一談,這簡直是兩個概念的東西。牙門指的是一種防禦工事,牙門將指的是負責這座工事的將軍,一般這種人都是有勇力的,因為要帶著麾下計程車兵與對方的軍隊短兵相接,所以非悍勇之人不可擔任。

    而牙門將軍的職責卻是留守中軍,幫助主公參贊軍機,必要的時候還得做機動兵力,隨時帶兵救援前線,所以這種人非文武雙全者不可,而前後兩任牙門將軍,趙雲以及魏延,都屬於文武雙全之輩。

    “留營司馬”這個職位的意思,早就有大佬解釋過了,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周思源在品評趙雲時曾說到:留營司馬相當於首都衛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長。既負責大本營的防禦工作,同時又負責治安工作。

    還有“翊軍將軍”,這也是一個不得了的職務,“翊軍”乃是軍之羽翼也,我們不說別的,反正看後面南北朝時期,能擔任翊軍將軍的人莫不是位高權重之輩,而這個職位也是劉備為趙雲所創。

    再到後來的“中護軍”,就更是不得了了,蜀漢兵制分前後左右中五軍,中軍帝王自領,趙雲則是這支軍隊的最高統帥。

    中護軍直接負責選拔武將、掌管禁軍,權力極大的同時也很容易接受賄賂培養自己的勢力,故此一直都是以君王絕對信任的臣子擔任,而此時劉禪剛剛上任,趙雲絕對是不二人選。

    還有順帶一提,趙雲的兒子趙統,官職是“虎賁中朗督”,而這個職位也是劉禪專門給趙雲的兒子弄的,所以說,趙雲不被重用我真的不敢苟同。還有蜀漢十二位有諡號的大臣,只有四個人是雙諡,而趙雲正是其中之一。

    其實我發現現在自媒體平臺興起之後,很多亂七八糟的文章也湧現了出來,什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啊,什麼呂布不亡趙雲不敢動啊之類的,我簡直就納悶了,這種文章也有這麼多追捧者?這麼輕易就被人扯著鼻子跑?也太弱了吧。

  • 8 # 中孚鑑

    其實並不是馬超和趙雲不被重用,只是劉備知人善用,依照他們的本領和地位來安排他的工作的。馬超和趙雲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也蜀漢政權中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馬超本是是三國時期西涼的名將,他父親馬騰以前也經營西涼軍,後來馬超接替他的父親,因此馬超在西涼地區也有一定的威望。

    馬超後來和曹操交戰失敗,幾經流轉,馬超歸附於劉備。後來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登基為帝,馬超也得到封賞。

    因為蜀漢地區和西涼地區離的近,劉備和諸葛亮為了不讓後方出現差錯,也因為馬超在西涼地區的威望,所以就讓馬超鎮守西涼地區。

    所以馬超並不是不被重用,要不然也不會讓他鎮守這麼重要的位置,只是馬超英年早逝,後來因病去世,所以後來關於他的事就不多,因此讓人覺得他不被重用。

    而趙雲在三國時期,也是一員猛將,對蜀漢和劉備忠心耿耿,雖然趙雲不是桃園三結義中的一員,但他也是劉備得心腹之人,深得劉備得信任。

    同時趙雲通常情況下,都是以保鏢的身份出現在劉備身邊,所以他獨當一面的帶兵很少,但劉備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趙雲來保護,就說明趙雲在劉備心中的地位。

    因為如此,趙雲很少像關羽、張飛那樣親自帶兵衝鋒陷陣,所以讓人覺得趙雲不被重用,但其實不然,畢竟趙雲和關張二人的工作不同。

  • 9 # 河北成伯

    馬超和趙雲是三國演義中的五虎上將!能力都了得!趙雲一直是劉備貼身保鏢,不存在不收重用一說,趙雲生性耿直,敢於直言,得罪了朝中大臣,而且臨危不亂,在三國蜀國中是有名的儒將!不過劉備有點愧對趙雲是真的!看來啥時候人都願意聽被奉承的話。馬超作戰勇武,不過缺少計謀,一條離間計就和他韓叔叔幹起來。不過人家出身好,西涼馬超哪個不知哪個bu曉?

  • 10 # 葉之秋

    馬超不得重用是因為他能力太強!

    和關羽、張飛相比,馬超無論是個人勇武,還是統率能力都絲毫不差,但是,在歸降劉備之後,馬超的境遇卻十分悽慘。

    關羽坐擁一州之地,地位顯赫;張飛也手握重兵,更與劉備結成兒女親家。唯獨馬超,歸降劉備後名爵雖高,實際地位卻十分尷尬,幾乎就是被劉備冷凍了起來。

    原因只有一個:馬超不是嫡系,並且能力太強!

    馬超本來和劉備一樣,都是一方諸侯,與曹操大戰一度大敗曹軍。後來落魄歸順了張魯。

    《三國志》裴松之注:備聞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潛以兵資之。超到,令引軍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潰。

    後來若非有馬超相助,劉備無法輕易奪取益州。建立如此大功的馬超,在蜀漢政權中卻毫無實權,僅僅是擔任一個驃騎將軍的虛銜,還讓馬超擔任涼州牧。

    馬超是涼州人出身,劉備是要借馬超是名搞統戰。然而,涼州當時乃是曹操的地盤,這個涼州牧馬超有名無實。

    正因不受重用,馬超歸降第二年,四十七歲時就抑鬱而終。

    至於趙雲,並非不得重用。劉備對趙雲十分信任,之所以沒有讓趙雲獨當一面,是因為劉備認為趙雲只是個好侍衛,不是個好將軍。

    趙雲在正史中的角色,與關羽、張飛不同,他更像曹操身邊的許褚和典韋,是負責領導及其家眷安危的。因此,才會有長坂坡趙雲救阿斗,之後截江救阿斗的故事。

    事實上,劉備對趙雲的這個判定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趙雲武藝高強,自律極嚴,因此擔任侍衛長非常稱職。但是,實際打仗和演義中搞單挑不一樣,需要將領有足夠的將略。趙雲唯一一次帶兵,是在劉備時候跟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那一次北伐蜀漢大軍潰敗,因趙軍性情謹慎,“斂眾固守,不至大敗”。但是,這也說明趙雲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可能缺乏統兵作戰的才能。

  • 11 # 辯證哲學論

    趙雲,字子龍

    就實際情況而論,趙雲真的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

    第一,劉趙二人初期關係非常

    劉備投奔公孫瓚時與趙雲相識,兩人一見如故,後來趙雲以為兄長治喪為由,向公孫瓚暫別,《三國志》中講,獨劉備知趙雲將一去不復返,臨別緊握趙雲之手,趙雲則說了句:“終不背德也。”顯然,二人是約定俗成的,因為都不太看好公孫瓚,所以,一個個脫身,日後再聚首。建安五年,趙雲在河北找到劉備,此時二人,同塌而眠,恩若兄弟,關係緊追關羽、張飛。

    第二,劉備似乎真的沒有太重用過趙雲

    劉備在新野,火燒博望坡之戰,因為趙雲的的面子,沒有斬殺被擒的夏侯蘭。遂後,趙雲單騎救主,被任命為牙門將。209年劉備取得荊州時,趙雲被任命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是個內職。

    遂後,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將領入蜀,留關羽諸葛亮張飛趙雲留守荊州。這裡也表現了對趙雲的重視。

    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關羽守荊州,諸葛亮、張飛、趙雲攻打江州,攻克後,對成都形成包圍之勢。平定成都後,封趙雲為翊軍將軍。這個是劉備為趙雲起的雜號將軍,當時歷史上沒有這種稱號,“翊”有輔佐之意,這不同於黃忠的討虜將軍和張飛征虜將軍。

    219年漢中之戰的最後一役漢水之戰,黃忠出去劫曹操糧草,趙子龍一身是膽,單槍匹馬面對突如其來的曹軍,並將曹軍打退,軍隊裡都大叫“虎威將軍”。同年7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各路大將都被封,唯獨趙雲沒被加封。也是奇怪了!甚至漢中太守,這麼一個肥缺,大家都以為非張飛莫屬,劉備竟然交給了身為門牙將的魏延。遂後,劉備要求伐吳,趙雲不同意,被調任為江州太守。著實顯現出趙雲沒被重用的現實,劉備死後,諸葛亮北伐,趙雲也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了。

    我查了查,桂陽和江州都是遠離成都,地處南緣的東南地區,都遠離政治中心。去世後,在姜維和朝中等人的提一下,才追諡趙雲為“順平侯”。劉禪根本沒念趙雲“單騎救主”之德。

    另外,五虎上將,是後世演繹而成的,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封的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更無趙雲之名。

    馬超,字孟起

    劉備不是不重用馬超,只是怕重用之後,難以壓制他。

    馬超出生於176年,比劉備小15歲,以當時的情況,15歲的年齡都差一輩了,但是馬超投降劉備時,竟然直呼劉備的“字”,總“玄德”“玄德”的稱呼。諸葛亮在寫給關羽的信中稱“馬孟起雄烈過人,一世英傑,黥、彭之徒。”馬超少年成名,211年攻打曹操,將其打的是割須棄袍而逃,曹操氣的說:“差點見辱於小兒!”指的就是馬超。馬超深得羌胡人之心,劉備漢中之戰,令馬超聯絡少數民族,得到一萬多人的援助。

    同時,馬超西涼兵敗之後,投降張魯,後又轉頭劉備。馬超勇而無義,尤呂布為人,所以劉備必須得提防他。

  • 12 # 凡人凡事1988

    馬超,字孟起,馬援之後代,大將馬騰之子,使一杆霸王槍,橫掃天下少有敵手。17歲就隨父親馬騰征討四方,後其父馬騰被曹操召入京中被害。從而暫降張魯。後在與張飛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聽了別人之言,投於劉備。被封驃騎將軍,至47歲時病死。

    說到今天話題,馬超並非不被重用,而是他有比在前線打仗更重要的任務——鎮守南方。馬超在南方,一是因為他從小生於南方,瞭解南方的風土人情。二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可以使南蠻聞風喪膽。三是因為南方若無人鎮守,就會使劉備大軍從後方被夾擊,而適合此位的人,只有馬孟起。

    趙雲,字子龍,常山人。年少時出山大戰文丑,不分勝負,救了公孫瓚,從而投在公孫瓚麾下。後見劉備,與其情投意合,公孫瓚死後趙雲投了劉備。後來劉備攜民渡江與自己人走失,趙雲七進七出曹軍軍隊救了小主劉禪,血染徵袍。力殲曹將50餘人。後隨諸葛亮北征迴歸時病死於軍營。

    趙雲其實也不是沒受到重用,而是他是劉備的中心護衛,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貼身保鏢,守護著劉備全家的性命,長坂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後來他也取了桂陽等地,雖說打了不少仗,劉備卻也十分護著他,就是因為他的用處。

    所以總而言之,馬超和趙雲都有著不小的用處,才讓劉備得以生存於亂世之中。也看出了劉備的識人眼光之準。

  • 13 # 歷史挺好玩

    不敢苟同

    事實上入川之初馬超的地位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而趙雲其實是趙雲和陳到兩個人的集合體,可以說作為親兵衛隊長,趙雲的待遇其實也是相當不錯。

    出場不多不代表不被重用,馬超及其家族在蜀漢和西羌民族的交往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能因為遠離中原戰場就否定其存在。只不過因為英年早逝,被演義和小說無情略過。

    還有趙雲,作為劉備的親兵衛隊,那是絕對信任的角色。沒有人會把身價性命交給不熟悉之人,趙雲是否被重要也不能從戰場履歷一個方面來看,單單是保護劉備和其家小,七進七出長坂坡就能看出其重要程度。

    和馬超稍微不同,趙雲略帶保密性質,不可能和大將一樣讓眾人皆知。

    還有一點,搞昭烈帝劉備入川以後的突然病逝,臨終草草託孤諸葛亮、李嚴,導致其他人才沒有“物盡其用”。

  • 14 # 理行之

    馬超與趙雲,雖然在演義中同為五虎上將,同樣一直沒有得到劉備重用,但是劉備對待他們的態度可謂是完全不同,從劉備的角度而言,他對馬超主要是出於忌憚,而對趙雲更多的是期望

    劉備之所以忌憚馬超,主要有以下幾點:

    1、馬氏一族實力強悍,我們首先看一下馬超實力,馬超前期在西北統領著強大的武裝,有著非比尋常的影響力,馬氏一族實力強悍,以至於曹操也不得不優先採用招安的方法想要收復馬氏一族,後來在潼關一戰中,馬超還差點讓曹操死於亂軍之中,可見其軍事指揮能力並不弱。

    2、馬超有不孝不義的名聲,當初馬騰為了表示自己並沒有背叛朝廷的意思,於是率領馬氏一族人前往鄴城居住,這也是曹氏政權用人質來控制地方軍的一個手段,但是馬超偏偏起了背叛曹操的想法,這也導致了馬騰等一行人死於曹操之手,從這點來看,馬超為一己之私坑爹的罪名是怎麼洗都洗不掉;潼關一戰之中,馬超又由於自己多疑而差點殺害了韓遂,這又坑了一把隊友;等到戰敗回到隴右地區,卻被當地豪強驅逐,他甚至沒有帶上自己的妻子親族,導致自己妻子家族被滅族,這又坑了一把老婆孩子。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不孝不義的壞名聲,所以後來馬超投靠張魯的時候,不受張魯信任,甚至遭到排擠,於是乎才投奔了劉備。

    3、馬超在益州地區有著難以想象的威懾力,劉備在攻取益州的時候,久攻不下,此時的劉備軍其實已經成了強弩之末,甚至在魏、吳有傳言說劉備的軍隊已經在益州被殲滅的訊息,可見戰況之慘烈,後來劉備喚來馬超帶一支部隊假裝西涼大軍來援,這對益州軍民具有極大的衝擊力,也直接促成了劉璋開城投降,這當然也讓劉備意識到,馬超的威望太大,如果要重用這樣的人,處理不好是會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的

    總體而言,劉備具有超人的識人、用人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借用馬超的西涼勢力為自己所用,另一方面又擔心馬超坑隊友,避免馬超個人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對自己造成威脅,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安排一個有名無實的高位束縛著。

    而趙雲的情況,則與馬超完全不同,劉備之所以不重用趙雲,或許是存有私心,他想要將趙雲留給劉禪用

    趙雲是一個有著很高個人品格的儒將,在軍隊建制中,為了避嫌,他不任用與自己有親近私交的夏侯蘭;在劉備攻取荊州四郡的時候,也沒有因為趙範獻上美女的美人計而中計,在這方面而言,趙雲可以說是個人形象最完美的人之一;

    但也是因為他的完美,所以沒有被劉備所重用,劉備一來敬重趙雲,但是同時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事情被趙雲給堵得不行,比如劉備平定益州之後,好不容易佔據瞭如此富庶的地方,於是有些忘乎所以,他想要將房舍田宅分給隨他入川的將軍,這時候趙雲就出面阻止:國家還未平定,應該要將田宅歸還給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才能得到民心。諸如此類的還有,關羽死後劉備執意要攻打東吳,也是趙雲當面反對,他建議讓劉備放棄攻打東吳的念想,而要專心北伐曹魏。

    可見趙雲並不是那種惟劉備馬首是瞻的那種人,他有著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劉備當然也深知這一點,對於這一點他又愛又恨,所以他一方面並沒有給與趙雲很高的職位,但另一方面又一直將趙雲留在身邊,他知道趙雲的正直是難能可貴的,自己雖然不打算重用,但是可以將晉升趙雲的事情留給劉禪去做,這樣的話就給劉禪留了一位近乎完美的輔助大將

  • 15 # 追夢夏日

    有建功立業的機會肯定讓給自家兄弟啊。劉備進川后想稱王,稱王后肯定要論功行賞,毫無疑問有好處先給關羽跟張飛啊,為了讓眾人心服口服,只有建功立業,多斬幾個敵將的腦袋,多攻佔幾座城池,這種事關羽跟張飛最適合不過了。畢竟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就關張兩人以及諸葛亮。馬超本來就是悍將,人稱“錦馬超”能殺的曹操割須棄袍肯定有點能耐,如果功勞都讓馬超得了,論功行賞時得到的封賞如果比關張兩人多,以張飛的脾氣肯定不服氣,關羽更不用提了,本來就高傲,弄不好來一句“馬超鼠輩”讓劉備情何以堪,畢竟馬超是走投無路了才投降的劉備,並不是仰慕他劉備,在有就是馬超以自己的威望策反雷丁結果卻不理想。唯一做的對劉備有用的事就是聯名讓劉備稱王,可以看到劉備入川后,馬超就在也沒有怎麼上戰場,第一劉備富裕了,要兵有病,要將有將,連謀士都是兩個頂級的。第二,個人覺得劉備不信任馬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馬超已經屬於可有可無的那種了。第三就是為了以後的封賞。劉備梟雄,所以他會把他想到的都會想到。

    趙雲不一祥,趙雲是仰慕劉皇叔的人品願追隨左右,對劉備來說,趙雲就是他最後的底牌,進可以衝鋒陷陣,退可以保護一家老小,更像是自己的護衛長一樣。所以趙雲的任務主要是保護劉備一家老小,並不是衝鋒陷陣,不是重用不重用的問題,而是別有用處。

  • 16 # DARKNESSKNIGHT

    張遼出生於幷州雁門郡馬邑縣,其家鄉位於漢朝的北方邊陲,人習戎馬,畜牧於野。張遼本是聶壹(馬邑之謀的發起者)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為張姓。

    張遼出生時,塞外的胡人已經在檀石槐的統治下而變得非常強盛。因此,張遼所在的雁門郡經常遭到胡人的殺掠洗劫。熹平六年(177年),雁門郡的軍民曾與一些匈奴人聯合反攻檀石槐,卻大敗而還,死傷慘重。張遼自幼就經歷了大量的邊塞戰亂,少年時便成為雁門郡的郡吏。

    中平五年(188年)三月,幷州刺史張懿在抵禦胡人的進攻時,戰敗被殺。繼任為幷州刺史的丁原因為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他帶兵趕赴京城,去接受大將軍何進的領導。大將軍何進又派遣張遼前往河北募兵。張遼在河北共募得千餘人,然後,返還京城向何進覆命。何進被宦官所殺。憤怒的將士們攻殺宦官。倖存的宦官劫持漢少帝。最終,董卓立下了救駕的大功,回京後,便掌握朝中大權。由於何進已死,張遼作為大將軍何進的直屬部下之一,便像何進的其他部屬一樣,統兵從屬於董卓。後來,董卓敗亡。張遼統兵從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張遼雖然“以兵屬呂布”,但他以北地太守或魯相的名義,在呂布軍中仍保持相對的獨立地位。

    由於涼州軍人是董卓舊部,主持朝政的王允打算削弱涼州軍人的權力,於是,涼州軍人在李傕、郭汜、樊稠的帶領下紛紛造反,攻打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北地太守張遼(北地位於涼州,在呂布向東逃亡之前,張遼就已經被朝廷授予此職)跟從呂布向東奔逃。在兗州,呂布集團又吸收了陳宮等人,並在此處鏖戰曹操,戰事持久而慘烈。呂布集團曾數次戰勝曹操,一度將曹操打得僅剩1萬餘士兵。後因蝗災大起而各自罷兵。休整之後,曹操擊敗呂布。張遼又隨呂布前往徐州。

    建安元年(196年),呂布奪取徐州,自領徐州牧。張遼領職為魯國的國相,時年二十八歲(古代用農曆記錄虛歲。農曆的28歲為公曆的27歲)。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的部下奉命用金子購買軍馬,但在途中,金子都被劉備軍隊抄掠走了。張遼雖然與關羽交好,但依然奉命出戰,與中郎將高順一起攻打劉備軍隊。劉備軍向曹操求援,曹操便派遣夏侯惇救援劉備。高順、張遼先是共同擊敗夏侯惇,隨後又共同擊潰劉備。

    此前,曹操正在親征張繡。在高順、張遼擊潰劉備之後,曹操停止攻打張繡,轉而東征徐州。呂布親自固守下邳城,被曹軍包圍。

    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呂布的嫡系將領侯成、宋憲、魏續三人綁縛陳宮向曹操投降,並開啟城門使得曹操軍隊急速衝入下邳城。然後,曹操使呂布徹底破滅於下邳城中。然後,張遼率領自己的軍隊歸降曹操(同一時期,至少有5篇類似的史書記載可以共同論證,張遼的投降時間晚於呂布的下邳破亡。《資治通鑑》記載,在曹操對下邳城內的投降者們以禮相待之後,張遼率軍投降)。曹操將張遼拜為中郎將,並賜爵關內侯。而張遼的魯國國相的職務則由畢諶來接替。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爆發。袁紹首先派兵襲擊白馬。曹操依荀攸之計,親率軍隊救援白馬,張遼與關羽作為前鋒,擊破顏良軍隊。在官渡之戰的數次戰鬥中,張遼數有戰功,遷裨將軍。

    同年十月,袁紹主力潰敗後,曹操另派曾經領有魯國的張遼去安定魯國諸縣。這是因為曹操的兗、豫之地在袁紹大舉攻曹之時,有非常多的郡縣投靠了袁紹。

    勸降昌豨

    於是,張遼派遣使者向昌豨傳話:“曹公有命令,讓張遼來對你傳達。”昌豨果然走下來與張遼對話。張遼便說:“曹公神武,正在用他的美德感化四方,先歸附的可以受大賞。”於是昌豨便答應投降。張遼知其肯降,於是隻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並拜候其家人。昌豨見張遼如此坦誠相對,心中歡喜,便隨之往見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返還東海郡。隨後,曹操便責備張遼道:“隻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為。”張遼拜謝了曹操的關懷,又根據當時的形勢,回答道:“憑著明公威信著於四海,我張遼拿著聖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這麼做。”

    此次事件,張遼在夏侯淵面前展現了明察秋毫,在昌豨面前展現了剛柔並濟,在曹操面前展現了料敵雄斷。

    透過張遼的成功勸降,東海郡在此後保持了長達5年的平靜。此時,黃河以北的袁氏勢力依然強大。直到5年之後,曹操平定了冀州並打垮了袁氏,統治東海郡的昌豨才再次發起叛亂。

    從攻袁氏

    建安七年(202年),張遼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時,累有功勞,行中堅將軍。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袁尚於鄴城,袁尚堅壁守壘,曹軍久攻不下。因此曹操採納郭嘉之計讓二袁自行內鬥而先還許都,同時令張遼與樂進攻拔陰安,把當地百姓遷移到黃河以南。

    建安九年(204年),張遼再次隨曹操攻打鄴城,這次終於攻破鄴城。張遼奉命別巡趙國、常山,招降了那些靠近太行山邊緣的諸多賊眾及黑山孫輕等。此後,再度隨曹操攻擊袁譚。

    建安十年(205年),袁譚敗亡後,張遼受命安撫海濱一帶,徵破遼東軍閥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又與長廣太守何夔合兵平定了矣平的從錢等人。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上表漢獻帝,對於禁、樂進、張遼表示稱讚:“武力強大,計謀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潔,每次征戰,身先士卒,勇猛頑強,無堅不摧;親自擂動戰鼓,忘了疲倦。他們單獨領兵征討,統率全軍,撫慰將士,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臨敵決策,沒有失誤。論功記職,應該給予顯要榮寵。”

    張遼率軍攻打荊州,平定江夏諸縣,引軍還,屯兵在臨潁縣,受封為都亭侯。

    大破烏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要征討在柳城的袁尚、袁熙與烏桓。張遼進諫:“許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現今,天子就在許都,曹公北征甚遠,若劉表派遣劉備攻擊許都,佔據它而號令四方,明公您大勢去矣。”曹操推測劉表必不能任用劉備,於是,大軍出征。

    八月,曹操帶領先鋒部隊登上白狼山,突然與敵兵遭遇。敵人的數量很多。當時,曹操軍隊的主力重兵還在後方,尚未到達前線,而曹操身邊只有少量的軍隊。曹軍將士們希望等待後續部隊,並對當前的危險局面都感到恐懼。

    在“左右皆懼”的曹軍氛圍中,張遼力排眾議,反對畏敵不前,極力勸說曹操應當趁著胡虜的陣勢不整,立刻進行交戰,而不是等待後援。張遼勸戰時的語氣非常振奮。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雄壯鬥志,又看見烏桓的軍隊尚未排好戰鬥陣形,於是,採納了張遼的建議。曹操親自將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給張遼暫用,下令由張遼指揮先鋒部隊出戰。張遼率軍突擊,大破烏桓軍隊,並臨陣斬殺了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曹操“自以所持麾授遼”。《淮南子·主術訓》:“軍之持麾者,妄則亂矣”,說明,“持麾”的作用在於“”,張遼負責白狼山之戰的臨陣指揮。《魏武軍令》:“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說明,曹軍各部的進攻方向、進攻時機全由張遼決定。以上兩文相結合,說明,因為張遼“持麾”,所以,白狼山之戰的參戰將領都必須接受張遼的指揮,否則,會被依法處斬。因此,《三國志·武帝紀》關於白狼山之戰的記載,只需寫張遼,沒必要寫其他的參戰將領,也沒必要寫“等”字。)此役,雖然敵眾我寡、左右皆懼,並且,“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但是,張遼極力主張迅速進攻,終於,其疾如風,虜眾大崩,胡、漢降者二十餘萬。

    在白狼山之戰後,張遼開始名聲卓著、脫穎而出。後世也因為白狼山之戰而對張遼多有讚譽。唐朝的昭文館大學士甚至將張遼與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於是有詩句寫在《登長城賦》:“衛青開幕,張遼闢土,校尉嫖姚,將軍捕虜。”(相關釋義:“衛青開幕”是指衛青破匈奴,“張遼闢土”是指張遼破烏桓。“嫖姚”可能是特指曾經在漠南之戰時任票姚校尉的霍去病,也可能是泛指迅捷有力。“虜”是指胡虜。)

    智破謀反

    建安十三年(208年),當時,荊州尚未安定,人心尚未歸附。曹操在那一年,重新組建了許多軍隊。張遼率領其中一支新組建的軍隊,屯駐於長社。軍隊臨出發之際,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在夜間,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此時,張遼經過審時度勢,對左右說:“不可亂動。這一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必然是那些製造叛變之人,想藉此騷動去惑亂眾人而已。”於是,張遼傳令軍中,只要不是謀反者就安坐勿動。而張遼則帶領親兵數十人,守立於陣中。情況逐漸穩定下來,不久,在軍中查出並擒獲了製造動亂的首領,並將其肅清殺死,徹底挫敗了軍中夜叛。

    以前,軍營內的夜間謀反經常會讓人難辨敵友、逃離求生。曹操曾經遭遇過軍中夜叛,導致曹操四千人的軍隊只剩下五百人。牛輔也曾經遭遇過軍中夜叛,導致牛輔在逃離的途中被叛徒所殺。而這一次,張遼識破謀反之計並轉敗為勝的冷靜表現,成為了遏制軍中夜叛的智略典範,被《通典》評價為:“張遼審計,立擒賊首,亦同料敵之義”。

    赤壁之戰時,曹操徙趙儼為都督護軍,督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勇者得前

    建安十四年(209年),江淮豪強陳蘭、梅成佔據氐(氐,可能是指六安國全部、廬江郡北部、九江郡西部)的六個縣作叛。曹操於是遣于禁、臧霸等去討伐梅成,又遣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去討伐陳蘭。當時,于禁的軍隊率先到達,梅成詐降於禁。于禁中計,輕率地回軍。梅成旋即復叛,帶其軍眾投奔陳蘭,二人又率眾轉入灊山自守,佔據了地利。灊山(今為安徽省潛山縣)中有天柱山,高峻約有二十餘裡,道路險狹,陳蘭等眾避於其上,山下進軍難通。張遼意欲進入天柱山追剿敵軍,諸將皆說:“此山道路險惡,我軍兵少,很難可以深入用兵。”張遼卻說:“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進)。”於是進至山下安營,起兵上山攻擊,終於斬下陳蘭、梅成首級,盡虜其眾。曹操論諸將功勞,說:“登上天柱山,踏過險峻,成功討取陳蘭、梅成,都是蕩寇將軍張遼的功勞。”於是增其邑,假節。

    守衛合肥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從徵孫權,攻濡須。後來,曹軍攻破孫權江西營,擒獲孫權都督公孫陽。曹操望孫權軍,慨嘆孫權軍隊的軍容齊肅,於是撤兵。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孫權親征皖城,張遼從合肥向皖城馳援,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張遼在硤石的南面迅速築起了一座被稱為“南硤戍”的堡壘,作為合肥的前哨。

    同年七月,曹操征伐孫權。同年十月,曹操無功而返,自合肥還。曹操在離開合肥時,帶走了大批部隊欲作西征之用,給屯駐合肥的張遼與樂進、李典等將領只留下了七千餘人。張遼得知曹操有西征之意,認為合肥即將孤立無援,孫權必會趁機來攻,於是開鑿了藏舟浦,用來隱藏舟船。

    築壘硤石南、開鑿藏舟浦,都展現了張遼防患於未然的深謀遠慮。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率領重兵西征張魯,讓護軍薛悌送去一封信函,信函邊還寫明,要在有敵人來攻時再開啟來看。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東吳首領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張遼與諸將開啟信,信中說:“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不得與戰。”曹操只在信中明確了3位將領的分工,但是,完全沒有提及何時出城、何時撤退、出城人數、攻向哪裡、如何接應等具體措施,況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此,合肥諸將們都感到疑慮。在“諸將皆疑”的氛圍中,張遼審時度勢,根據曹操遠征漢中而合肥缺乏後援的現狀,做出了分析,提出在合肥城還沒有被孫權大軍完成合圍之前,率先出擊,“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就可以守住城池。張遼此番分析消除了諸將的疑惑。李典也對張遼所說的話表示贊同。

    於是,張遼在當夜募集敢於出城迎戰的精銳將士八百人,開剝牛肉賞給將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天色剛亮,張遼披甲持戟,親自先登直陷敵陣,撕裂了東吳軍隊的防線。在他率軍衝入東吳的營壘之前,張遼就已經親自斬殺了數十名東吳士卒和兩名東吳將領。他一邊大聲呼喊著自己的名號,一邊登鋒陷陣,衝入東吳的營壘。此後,張遼率軍繼續猛攻,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之下。孫權見狀大驚,東吳眾將士也因驚慌失措而不知道該如何應付,於是,孫權等人逃跑到一座較高的山冢上,用長戟來自衛。張遼見敵方主帥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但孫權沒有輕舉妄動,隨後孫權發現張遼所率領計程車兵非常少,於是聚攏東吳軍隊將張遼的部隊重重包圍。張遼率領左右將士突圍,徑直向前實施“急擊”,將東吳的包圍圈開啟。在戰鬥中期,張遼曾經帶領著中期破圍的幾十人突出了重圍。然而,當時在東吳軍隊的包圍圈中,依然有張遼軍餘眾幾百人(張遼軍餘眾有幾百人,該結論是由“遼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大破之”、“吳人奪氣”、“眾心乃安”等史料推定)。餘眾幾百人大聲呼喊:“將軍要捨棄我們嗎?”由於餘眾的人數很多,餘眾的呼喊聲很大,可以被遠處的張遼聽到。於是,張遼帶領著中期破圍的幾十人,又殺入了重圍,去救援餘眾幾百人。孫權軍隊皆望風披靡,沒有人再敢抵擋張遼了,也稱“權眾破走”。從早晨戰至日中,吳軍銳氣為張遼所奪。戰鬥結束後,張遼回城修理守備,合肥的軍心因為首戰大勝而安定了下來,李典、樂進等合肥諸將們都對張遼表示心服口服。(注意事項1:首先, “殺數十人,斬二將”只是“衝壘入”之前的事蹟,不包括“衝壘入”之後的時間段。其次,因為前文的“被甲持戟,先登陷陳”、後文的 “大呼自名”都是張遼的單人動作,所以,夾在中間的“殺數十人,斬二將”是張遼在“衝壘入”之前的單人斬殺數。)(注意事項2:東吳猛將陳武每逢作戰皆是所向無前,卻戰死於此次戰役。陳武的陣亡時間,有所爭議。陳武的陣亡地點,一定遠離津北。這是因為《甘寧傳》的津北名單有“唯”字,無“等”字。詳見下文的“排除津北組”、“後期津北組”、“後期津南組”。)

    這次戰鬥為5個階段:1.張遼突擊吳軍;2.吳軍包圍張遼;3.張遼破圍而出;4.張遼復入吳軍;5.吳軍披靡敗走。

    此前,張遼親自提出“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的作戰方略,至此,完全實現目標。戰果描述分別是:敵方的“吳人奪氣”、己方的“眾心乃安”。此外,《三國志》的“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魏書》的“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遼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大破之”、《魏略》的“張遼為孫權所圍,遼潰圍出,復入,權眾破走”都表明張遼800人的敢死隊是在擊退東吳軍隊之後(“權人馬皆披靡”、“權眾破走”),才返回合肥城中。反觀,孫權軍隊則是被800人“大破之”,戰至中午時,“權人馬皆披靡”、“權眾破走”。

    在張遼800將士成功以少勝多之後,合肥城內因為軍心穩定而守則必固。反觀孫權的軍隊則“吳人奪氣”,喪失了鬥志。孫權雖然首戰失敗,但曹軍主力被張魯牽制在漢中而無暇東顧(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發生在八月,曹操征討漢中從三月戰至十一月),因此,孫權不願錯失良機,在收攏敗兵之後,仍然憑藉著明顯的兵力優勢,繼續僵持在合肥十餘日(“權守合肥十餘日”當中的“守”字,沒有進攻的含義,但有堅持、僵持、保持的含義),然而,孫權軍隊因為士氣低落,不可能奪取合肥城了,於是退兵。張遼率領諸軍乘勢追擊,幾乎再次捉住孫權(“幾復獲權”的“復”字,表示再次的含義)。同時,張遼又統籌了戰局,準確預估了孫權的逃生路線,並分兵繞過東吳軍隊進行毀橋。而孫權與甘寧蹴馬趨津,又有谷利鞭馬助勢,才得以躍過斷橋,死裡逃生。張遼因為不知道孫權的相貌而錯失了活捉孫權的機會。曹軍士兵聽說此事都表示嘆息悔恨。曹操得知此戰,對張遼的表現大加讚許,並拜張遼為徵東將軍。

    當時,曹魏軍隊的主力遠在漢中,而曹魏江淮一帶的兵力則非常空虛,無法派遣援兵。正是所謂的:“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因此,曹操非常看重張遼在此戰中立下重大功勞,史載“太祖大壯遼”,“大壯”兩字在《三國志》裡僅用過兩次,分別是在《張遼傳》、《徐盛傳》,可見分量之重。

    張遼在此次戰役中,前後共發起兩次進攻,皆大勝東吳。雖然,孫權本人在這兩次突襲中,分別以“走登高冢”、“蹴馬趨津”的方式逃離危險,但是,東吳軍隊卻遭受了重創。

    此役震驚東吳,以致於在東吳一方的記載中,《三國志·吳書》述及此次戰役的列傳中,若不考慮裴注,僅僅考慮本傳就已經多達8篇。在這些記錄中,排除津北組有3篇本傳、後期津北組有5篇本傳。另外,後期津南組有1篇裴注《江表傳》。這3組描述的各自特點如下:

    排除津北組包括陳武、宋謙、徐盛、潘璋、賀齊,所涉及的3篇本傳共有0句撤軍、0句津北、3句合肥。並且,《甘寧傳》的名單有“唯”字、無“等”字,將陳武、宋謙、徐盛、潘璋、賀齊5人徹底排除在“津北”之外;

    後期津北組包括孫權、呂蒙、蔣欽、淩統、甘寧,所涉及的5篇本傳共有5句撤軍、4句津北。該組的每一個將領都被2篇或2篇以上的傳記,記錄為戰役後期在“津北”(他們無法擋住張遼,但且戰且退,延緩了張遼的進攻速度);

    後期津南組只有賀齊,所涉及的1篇裴注共有1句撤軍、1句津北、1句津南。合肥之戰的後期,賀齊退兵到津南。張遼已經分兵毀橋,斷橋阻隔了津南、津北。因此,裴注《江表傳》只有賀齊的接應而沒有賀齊的參戰。

    以上3組中,時間的疑點在於“排除津北組”。所以,東吳一方的描述可能有以下2種的情況:

    第1種可能情況,如果,排除津北組是戰役前期的描述。那麼說明:在戰役前期(張遼800人衝鋒),陳武在合肥城外被殺,宋謙部、徐盛部在合肥城外潰退,徐盛本人受傷並掉落長矛。賀齊拾到徐盛的長矛。潘璋殺逃兵遏制潰退。但最終還是“吳人奪氣"。在戰役後期(張遼追擊東吳),早已“吳人奪氣”的東吳主力紛紛“兵皆就路”。張遼直接攻向了津北,同時分兵去毀橋。權與甘寧蹴馬趨津,谷利著鞭使得孫權乘馬跳過斷橋。後期並未參戰的賀齊,到津南接應孫權。由於橋已被毀,張遼便在津北,與津南的賀齊隔河相望。淩統游到津南後在河邊痛哭。逃跑未遂的東吳軍隊向張遼投降。

    第2種可能情況,如果,排除津北組是戰役後期的描述。那麼說明:在戰役後期(張遼追擊東吳),陳武在合肥城外被殺,宋謙部、徐盛部在合肥城外潰退,徐盛本人受傷並掉落長矛。潘璋殺逃兵遏制潰退。後來,合肥城外的吳軍還是敗退了。在合肥城外的吳軍敗退後,張遼又攻向了津北,同時分兵去毀橋。權與甘寧蹴馬趨津,谷利著鞭使得孫權乘馬跳過斷橋。賀齊從合肥城外退到津南接應孫權。由於橋已被毀,張遼便在津北,與津南的賀齊隔河相望。淩統游到津南後在河邊痛哭。逃跑未遂的東吳軍隊向張遼投降。

    雖然,孫權是一位善於納諫的君主,並且有呂蒙、甘寧、淩統、蔣欽、陳武、宋謙、徐盛、潘璋、賀齊等許多將領一起出徵。但是,在遭遇張遼的兩次突襲之前,東吳將領們在戰敗之前並沒有做出任何預先提示(例如,曹操不從荀攸的良言、袁紹不從張郃的良言、夏侯惇不從李典的良言、曹操不從賈詡的良言、劉備不從黃權的良言、曹仁不從蔣濟的良言、馬謖不從王平的良言、孫權不從顧雍的良言、諸葛恪不從聶友的良言、姜維不從張翼的良言,他們不從良言的敗仗都使得勸諫者的明智的提示被載入史冊),說明張遼觀察到的作戰機遇,是東吳諸將們都沒有觀察到的。

    在戰役前期(張遼800人衝鋒),已經突出重圍的張遼又回身去拔出餘眾,體現了甘苦與共的道德信念。在戰役後期(張遼追擊東吳),正在猛攻敵軍的張遼又分兵去毀橋,體現了統籌兼顧的指揮藝術。

    《武帝紀》、《樂進傳》都沒有樂進在合肥之戰的貢獻記載。《李典傳》中李典對張遼所說的“顧君計何如”表明了張遼制定決策。在不計本傳傳主的影響時,《武帝紀》、《溫恢傳》、《樂進傳》、《李典傳》的江淮地區軍務都是張遼名列在樂進、李典之前。而《吳書》在合肥之戰的所有列傳更是隻記錄張遼,卻無樂進、李典。這些史書記載都體現了張遼在合肥的主導作用。

    張遼畫像此役之後,若江東小兒啼哭不止,其父母只要嚇唬說:“張遼來了,張遼來了!”孩童就不敢再哭泣了。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再徵孫權。到合肥後,曹操循行視察昔日張遼作戰的地方,讚歎良久。於是,給張遼增兵(“乃增遼兵”意味著張遼因為徵東將軍之職而在216年顯著增加兵權,此後的統兵數量難以考證),多留諸軍,遷徙去居巢屯駐。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季,曹軍抵達居巢,開始進攻濡須。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曹操大軍在居巢集結完畢,並在二月全線猛攻濡須,迫使孫權退走。三月,孫權又派遣徐詳向曹操請降。曹操回師,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居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曹仁於樊城,適時孫權稱藩於魏,為了讓孫權安心攻打荊州,於是曹操召張遼及諸軍悉數回救曹仁。張遼素來知曉曹操的用意,雖然他收到詔令較晚,但向樊城的進軍速度卻很快。而張遼尚未到達,徐晃就已經打敗關羽。張遼便與曹操會師摩陂,曹操乘車出來慰勞他,並派他屯於陳郡。

    轉官晉爵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張遼從徵東將軍平級轉任為前將軍,又分封其兄張汛(或作“張泛”)及一子列侯。同時,賜給張遼的帛多達千匹,谷多達萬斛。

    不久孫權再叛變,張遼還屯合肥,並進爵都鄉侯。曹丕賜輿車予其母以示榮寵,並派遣兵馬送其家人到他駐軍的地方,又派遣嚮導們預先在各地張貼告示,宣告張遼的家人將要到臨,指引著大家出迎。張遼所督諸軍的將士官吏們都羅列在道路兩側,拜迎張遼的家人。看見此景的人們都認為這是十分榮耀的事。

    同年,曹丕稱帝,再封張遼為晉陽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千六百戶。

    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到洛陽皇宮朝拜,曹丕便引張遼會晤於建始殿,親問其昔日破吳時的情狀。張遼述說過後,曹丕向左右嘆息道:“簡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即召穆公,是與方叔、尹吉甫、南仲等齊名的西周大將。他曾平定淮夷,所以被曹丕借作比喻。)”於是,曹丕下令為張遼建造屋舍,替其母興建殿室,當年跟從張遼突破吳軍陣線、直衝孫權帥旗而臨時應募的一眾步卒,都被封虎賁。

    病逝江都

    張遼像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再次向曹魏稱臣。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衛士們往來傳達張遼病況,為張遼問病的使者經常在路上互相遇見。梁章巨《三國志旁證》中提到“漢三公病,遣中黃門問病。魏、晉則黃門郎,尤重者或侍中。(張)遼位未至公,而遣侍中,蓋寵之也。”可見曹丕如何重視張遼。

    張遼之疾久未痊癒,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自己則車駕親臨,握著他的手,賜給他御衣,太官每天來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轉後,張遼便返回其軍中,然後率軍與朱靈一同還屯合肥,忠於職守。

    正當其時,孫權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張遼乘舟,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此時,雖然張遼受到曹休(曹丕的族兄)的督領,但孫權得知張遼至此,甚為忌憚,敕令諸將道:“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的,千萬要謹慎在意!”同年,張遼與王凌等人進軍至廣陵。一天夜裡,呂範等人的東吳水軍漂至北岸。張遼與王凌等人出戰,大破吳將呂範等人,並繳獲了大量舟船。但張遼的病情卻也日漸嚴重,最後終於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諡曰剛侯。其子張虎嗣任其爵。

    黃初六年(225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眾,自古用兵,未見如此。他們使賊眾至今仍氣為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現分封張遼、李典的家族各增邑百戶,對他們兩人各自的一個兒子賜爵為關內侯。”

    正始四年(243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歷任官職:郡吏,騎都尉,北地太守,魯相(重視朝廷公文的王粲、司馬光仍記張遼為北地太守,重視實際作用的陳壽則記張遼為魯國國相),中郎將,裨將軍,行中堅將軍,蕩寇將軍,徵東將軍,前將軍。

  • 17 # 千年歷史千面遊

    劉備在識人方面有自己的特長,他的眼光可謂獨到,一眼就能看清這個人的才能,明白什麼職位適合他。但是,識人不等於用人,有時候也會有無奈的時候,比如說劉備對馬超和趙雲的安排。

    我們先來說馬超。

    馬超能力超群,這誰也不能否認。他到了蜀漢,也確實立下了一些軍功,但全都是處於從屬、配合的地位,沒有過獨當一面的時候,能力也很難發揮。不是劉備不想用他,而是他身上有兩個嚴重的缺點,讓人不敢放心大膽的用他。

    第一,是馬超這個人來自西北,幾乎是孤身一人投奔劉備。而劉備手下的人,大都是益州貴族和荊州集團的老班底,馬超和誰都搭不上話。劉備如果重用馬超,會引起幾乎所有人的反感。這時如果讓馬超獨當一面,可能造成的局勢就是所有相關部門全部對其掣肘,用所謂的“制度”來制約馬超。那樣一來,對蜀漢的整體傷害很大。劉備作為統治者,不能不優先考慮穩定。

    第二,是馬超這個人品德太次,而且是公認的次。當初他不顧父親馬騰以及兄弟、家小在曹魏為人質,執意起兵對抗曹操,導致馬騰一家被殺。當初勸另一位軍閥韓遂共同舉事的時候,他就說過:"如今,馬超棄父,以韓將軍為父。韓將軍亦當棄子,以馬超為子。",可見此人從來沒把自己的父親當回事。 這件事是馬超一生的汙點,很多人據此說他“不孝”,並不冤枉這位猛將。而古代,講究“忠臣必出於孝子之家”,不孝就代表著不忠。既然不忠,劉備豈能重用!

    我們再來說趙雲。

    趙雲既是劉備集團的元老,也有超群的武力,劉備不重用他,似乎沒有道理。其實,趙雲身上同樣有兩個缺點,讓劉備在用他的時候必須謹慎。

    第一,趙雲幫事兒不幫人,日後在蜀漢前景不明。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雲別傳》曾經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袁紹和公孫瓚在爭奪河北時,趙雲帶著本縣的義軍投奔公孫瓚。公孫瓚見趙雲時候很奇怪,問他:“人都去投奔袁紹,怎麼單單是你來投奔我呢?”趙雲的回答非常偉光正:“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其實核心的意思就是,聽說你們這裡政策比較寬仁,所以才過來的,對你和袁紹兩個人,我並不關心。這句話導致了在公孫瓚賬下,趙雲一直不受重用。同樣的道理,在劉備這裡仍然適用。而且,劉備以一州半(當時荊州也還有一半在他手裡)的地盤對抗曹魏,對百姓的預期盤剝可能會更厲害。如果想想趙雲和公孫瓚說過的話,那是不是可以想象,趙雲也會隨時離開劉備呢?不能說沒有這種風險!那麼,既然前景不明,趙雲又怎麼會得到重用呢!

    第二,趙雲為人正直,和蜀漢的其他官員格格不入。

    趙雲的品行高潔,就如同後來的岳飛一樣。就在劉備奪得益州之後不久,準備以土地和財產分賞眾將,此時趙雲阻止了劉備,說:“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

    趙雲的話聽上去確實是良言,但實際上是得罪所有蜀漢將官。大家征戰數十年,為得不就是能過幾天好日子嗎?現在終於形式有了改觀,想要享樂一下,你趙雲卻偏來阻止,這不是和我們過不去嗎!正如《新三國演義》電視劇中劉備說的那句話:“打了幾十年仗,就不能享受一下嗎!

    可是偏偏趙雲的話是如此的“偉光正”,讓人無法反駁,蜀漢重將張不開嘴!而且,劉備也無法阻止,《三國志.引雲別傳》中的記載是“先主即從之”。可是很顯然,後來這種“從之”僅僅是表面上的,因為《三國志》中同樣記載,關羽、張飛等人在進入益州之後,都得到了很豐厚的封賞。

    劉備要想籠絡住官員,許之以利是唯一的選擇。而趙雲的一句話,隨時可以讓劉備的籠絡泡湯!如果劉備重用趙雲,無疑會加大趙雲的話語權,到時候他在放出一句什麼話,蜀漢還不散架?想到此,劉備哪裡還敢重用趙雲?

  • 18 # 小甜甜從來不講廢話

    如果你說劉備不重用馬超,這個說的比較勉強,劉備忌諱馬超不錯,不過作為梟雄在成就大業之前至少還可以容忍馬超這樣一個能力超強的一個人。不過唯一遺憾的就是關羽荊州丟了,劉備夷陵敗了,蜀漢敗的太快了。趙雲不被重用是因為趙雲可以為將不可為帥,還有一個就是趙雲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是白袍銀甲帥哥一個,這樣說吧長坂坡的時候趙雲差不多五十歲了。這個帥趙雲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

  • 19 # 公孫雜談

    馬超原西涼割據勢力馬騰之子,在西涼地區很有影響力。

    人又長得帥氣,放眼望去,三國中有幾個人能及得上馬超,馬孟起。人長得帥氣,又有能力,誰不喜歡?

    然而時運不濟,馬超的父親中了曹操反間計,丟失了兵馬,失掉了地盤,使得馬超一下了成了孤家寡人。

    您說馬超能跟誰?跟曹操,那是白日做夢!跟孫權,那是寄人籬下!迫不得已,馬超跟了劉備!

    那麼馬超為什麼選擇劉備呢?

    一開始,馬超本想歸附張魯,但是張魯等人一合計,這馬超能力太大,恐怕養虎為患,就變卦了。不但變卦了,還想乘機收拾馬超。

    碰巧的是劉備入川。馬超心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他就給劉備寫信,請求歸附。

    劉備聽說馬超歸附,高興得跳了起來,對眾人說益州是咱們爺們的了。

    果不其然,馬超率兵一到成都,成都那些將官全都害怕,不到十天,劉璋開城投降。

    馬超為劉備立下首功。劉備自然不能虧待他,任命他為徵西將軍。劉備自封漢中王后,任命他為左將軍。然而,一件事的發生,徹底改變了馬超的人生走向。

    公元220年,彭羕被劉備遠調任職,他很不高興,滿腹牢騷無處發洩,於是找馬超訴苦。

    馬超對他說:您是大才啊,是可以與諸葛亮、法正人物並列的人物,怎麼可能讓您外任呢?恐怕是考驗你吧?

    彭羕說:你懂什麼,劉備就是一個老兵流子,打仗不行,專門治人。

    接著又對馬超說,你是一個英雄,又有本事,掌握兵馬,如果我在裡面給你搞點事,那麼天下歸誰還不一定呢?

    馬超聽後大驚失色,心說話哪壺不開提哪壺,你不知道我是半生梟雄嗎?不知道我是寄人籬下嗎?我本來就遭人懷疑,你說這話,這要讓劉備知道,那還得了。

    於是他沒說話,也沒表態。彭羕一看再待下去也沒什麼意思,就走了。

    他走後,馬超立即如實上報。於是彭羕被抓,隨後又被處死。

    那麼我們再結合前面的事就可以理解了。

    馬超在潼關不顧家人的安全,與曹操一戰,結果全家200多人被殺,這是不孝。

    投靠張魯,最後又出賣張魯,很像呂布,這是不忠。

    出賣好友彭羕,這是不義。

    出於以上的種種原因,馬超這樣一個不孝不忠不義之輩,劉備手下的文臣武將對他一點好感都沒有。

    馬超有能耐是不假,但是人品不行,而且劉備是打品德牌子發家的,如果重用馬超,那是砸自己的牌子。

    這樣,劉備肯定不能重用馬超了。

    我們接著說趙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按照現在話說,美男子一個,而且這個美是氣質的。

    趙雲追隨劉備近三十年,出生入死,所向披靡,在博望坡、長坂坡、漢水、箕谷等戰役中,全勝收官。放眼整個三國,這樣的英雄人物極少。

    而且趙雲極富政治眼光。

    在平定荊州四郡時,投降的趙範想以寡嫂許配給趙雲。趙雲回答很巧妙,說咱倆同姓,你嫂子就是我嫂子。這樣做讓人恥笑吧!

    當有人說趙範嫂子有沉魚落雁之貌,娶了沒有壞處時,趙雲答道:趙範是被迫投降,心懷叵測,再說了天下美女有的是!

    事實果如趙雲所料,趙範乘機逃走,而跟趙雲沒有關係。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就說應將這裡的房產地契等賜予諸將。趙雲當即反駁說:益州的人民,剛剛遭遇戰禍,這時應叫他們安居樂業,服兵役、繳納稅收,這樣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採納了趙雲建議。

    關羽遇害後,趙雲極力阻止劉備伐吳。結果劉備兵敗如山倒,永安宮託孤。

    趙雲在追隨劉備的近三十年中,幾乎沒有離開過劉備。可以是劉備的左膀右臂。

    劉備赤壁之戰後,取了荊南三郡,又借來南郡,任趙雲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拿下成都後,被封為翊軍將軍。

    趙雲既能配合友軍,阻擊敵人,也能獨擋一面,指揮作戰。有大局觀,有政治眼光,不圖功名利祿,這樣一個人物,劉備怎麼能不用呢?

    大概劉備由於多方面考慮。

    一是平衡蜀中和劉備帶來的人之間的關係。關張不行,說話動刀,馬超新歸,又不適合,只有趙雲最擔當。

    二是趙雲是劉備的殺手鐧。不能讓他太累了,也不能讓他離太遠了,否則劉備沒有安全感。

    三是常伴劉備左右,您說封什麼官吧?趙雲救過劉備,也救過劉禪,他像定海神針一樣存在,保證了劉備沒有後顧之憂。

    四是趙雲在劉備死後,被劉禪任為中護軍、徵南將軍。我想這是劉備有意留給劉禪的,中護軍,就是保護之意,那麼保護誰呢?自然是劉禪及蜀漢政權了。

    而且除了保護,趙雲亦可參與軍機大事。

    所以您看,不重用趙雲,怎麼敢讓趙雲保護和參與軍機大事呢?

  • 20 # 星下靜思

    馬超和趙雲,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劉備是個用人高手,賞罰有度,但劉備不會給兩人委以重任,其中原因,劉備不用說,馬超和趙雲心裡也明白,他們不僅沒有怨言,甚至還受寵若驚。

    劉備劇照

    馬超的行為有違劉備的信仰

    馬超出身名門之後,武藝高強卻在智謀和仁義是存在重大不足。馬超在少年成名後,曹操曾多次徵召其入京為官,但馬超均不敢赴任。在其父馬騰和兩個弟弟馬休、馬鐵都入京為官的情形下,馬超依然多疑不願聯曹,在西涼擁兵自重,成為曹操的心腹大患。

    曹操徵張魯需經過馬超地盤時,馬超認為曹操是用假途滅虢之計,便聯合張橫、梁興、楊秋、侯選、程銀、李堪、馬玩、成宜等人起兵反曹,為了拉攏韓遂,甚至對韓遂說:“如今,馬超棄父,以韓將軍為父。韓將軍亦當棄子,以馬超為子。”為了自己的生存,馬超不顧其父、弟的性命,可謂狠心,有違仁孝。而馬超認韓遂為父的行為,與呂布行為無異。

    馬超劇照

    後來,戰敗的馬超又投靠張魯,張魯很欣賞馬超並打算把女兒嫁給他,但張魯的部下認為馬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六親不認的人,張魯便對馬超轉欣賞為忌憚,不再親近他。同時,馬超也招致了張魯部屬的抵制,幾乎沒有人緣。無奈中的馬超只好再投劉備。劉備在打劉璋,正是用人之際,馬超的投奔讓劉璋極為驚恐,迅速投降。

    無疑,馬超在幫劉備取成都的功勞是巨大的,但馬超個人品德問題上,與劉備關羽張飛的價值觀是格格不入的。劉備是以仁義著稱於世的,是他立足的根本,劉備怕的是養虎成患,關羽煩的是為人不義,張飛惱的是人不能認賊作父。而馬超的武功和為人都觸動了劉備等三兄弟的神經,德不足而本事大的人,還是非常讓人害怕的。

    馬超張飛劇照

    劉備可以封馬超為“五虎上將”,但沒有實際的職權,對於不相信的人劉備是不敢委以重任的。而馬超呢,在寄於劉備籬下後,深知自己以往的過失,常心懷危懼之感,要權力上也沒有過高的奢求。在彭羕挑撥馬超造反時,馬超將彭羕的話如實報告,之後劉備聽取諸葛亮意見處死彭羕,可見馬超是多麼的小心翼翼和明哲保身。

    趙雲的行為讓劉備心存憂慮

    趙雲自追隨劉備之後,一直是忠心耿耿,而劉備給趙雲安排的任務主要照顧他的家眷。趙雲在完在這項任務中,可謂是盡心盡責。當陽兵敗時,趙雲單槍匹馬衝進曹軍中救出阿斗;在孫權企圖讓孫尚香帶阿斗回東吳為人質時,趙雲截江救回阿斗。這二救幼主,奠定了趙雲在蜀漢中的地位,對劉備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趙雲劇照

    但是,趙去畢竟是自己的身邊人,兩救幼主的功勞蓋過了他征戰中的功勞,這讓劉備心中很複雜。如果重用趙雲,有偏向身邊人之嫌,會讓其它人以為只要親近劉備的家眷就可謀取功名;如果不重用趙雲,又對不住趙雲對他的家庭和事業的支援,因此,劉備也用沒有實職的“五虎上將”來封賞。

    劉備夷陵兵敗後,對趙雲的囑咐中,還可以看出劉備更深藏的心思。白帝城託孤,劉備把阿斗首先託付給了諸葛亮,再後來就又託付給趙雲。這裡面體現了兩層意思:一是以武制文,讓趙雲這個武將來制約諸葛亮,防止諸葛亮取代劉禪;二是以文制武,讓諸葛亮這個軍師來制約趙雲,防止趙雲利用兩救幼主的功勞欺君罔上。同時,劉備自己不重用趙雲,也是留給劉禪更好的機會,劉禪如果重重封賞了趙雲,趙雲豈不是對他更加會忠心耿耿,劉備的託孤之心可謂深矣。

    劉備劇照

    結語

    用好身邊每個人,劉備是非常用心的。識馬謖,扶魏延,都體現出了劉備超前的用人眼光。在用馬超問題上,劉備吸取了呂布的教訓,只用其勇而不給予其權,讓其在蜀國中始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老老實實的效力於自己。在用趙雲問題上,既給趙雲機會,又要適當潑點冷水,讓忠心之人更加忠心,不僅為自己效好力,更要讓趙雲為自己的子孫效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月份,就進入初三了,成績一般,應該怎麼計劃,才能上一個好一點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