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咚次嗒次

    希望以下意見可以幫助你

    爸媽的初衷肯定是為孩子好,有可能說話的方式不太對!

    你可以用寫信的方式告訴他們你的想法。

  • 2 # 花嬸是個妞

    初一 這個階段應該屬於青春期還有叛逆期

    你說父母不理解你 應該是你處於這個年齡段的關係 青春期會有性格上的改變 可能有時候連你都沒發覺

    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父母都覺得不對 應該按照他們的想法來 那是因為你長大了 想的多了 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見了 你希望他們能夠尊重你 相信你的選擇 在一件事情上能夠理解你 明白你

    可父母恰恰相反 所以你會生氣 委屈 覺得不被理解 為什麼!!!

    要知道 你從小到大 都是父母給你安排的一切 他們已經形成習慣 怕你吃虧怕你走歪路

    你可以靜下心來 和父母好好的談一談 好好的溝通

    “說你長大了 對待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我不是小孩子了 有些事情自己有能力解決 實在解決不了你們可以給我參考一下 給個建議什麼的”

    路是自己走的 好好說一下溝通一下 父母慢慢的就會知道 你真的長大了。

  • 3 # 在水一芳兒

    看到這個標題,說實話我心裡很不好受,我有個兒子,今年也上初一,我很恍惚也很敏感,我兒子會不會遇到和你一樣的問題,我很心疼。孩子,不管你是男孩還是女孩,初一,也是你們的青春期,無論是身體上還是思維邏輯上你們都會有很大的改變,這種改變不止考驗著你們,衝擊最大的應該是你們的父母,孩子你要知道世界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能他們方式方法不對,你可以和他們溝通,讓他們理解你,我想他們肯定非常願意的,因為有時候家長也要學習,也在成長,我們需要給他時間,孩子我相信你!

  • 4 # 囅然一笑

    從媽媽的角度來看,孩子覺得我不理解他很正常。他給我定了幾條罪狀:

    1. 總是對別人家的孩子,和顏悅色,對他很兇,缺乏溫柔;

    2. 他覺得他已經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了,但總是被我忽略不計,在我心目中,別人家孩子總是比他優秀;

    3. 他是個話嘮,無論何時何地他跟我說話時,都必須要求我正襟危坐、洗耳恭聽。否則,他就會怪我總是玩手機,總是不好好聽他說話;

    4.我總是給他的學習加碼,沒完沒了,導致他沒有自己的時間幹自己想幹的事。他在作文或英語造句中時不時昇華了一下:

    “我媽媽總是在我想研究(專注)於某事時,打斷我”,或者就是把我定位為反面角色,或如下這種日記,屢屢責怪我的專政。為了提升逼格,小子逢文言文寫作就變成了懟我專題。

    嗯,大概他抱怨最厲害的就是這麼五條,其他還好。

    這五條我全盤接受,但無法溝通。

    1. 他對我的抱怨,反反覆覆在我面前嘮叨;他的作文和日記素材實在平乏,其中寫我比較多;這都說明,他的生活裡,我確實佔據了比較大的份額,我很珍惜!不管好也罷、壞也罷,再過幾年,他滿心滿眼都是媳婦的時候,再寫我可能也就是諸如賈平凹的《寫給母親》、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類的緬文了。

    他的訴求也不是我視而不見,而是這場自主權之爭只能有人妥協。妥協之後要想達到平衡,還得雙方都很努力。也就是說,他自認為他可以把自己管理的很好,不被束縛,那他的自我管理就得走向正軌;而我,就得適當地降低期望值。

    最終,把學習這件事還給他。

    這個過程是動態的、相互的,只有一方努力,都是沒有結果的。

    所以,你能理解嗎?

    2. 何謂好?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千人千面。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觀察、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在對方和自己之間尋求平衡點、互相妥協和努力。這也是我們融入社會必要的成長。

    他想要得到的,他需要付出努力去爭取。而爭取的模式除了吵鬧和過激舉動之外,舉重若輕,輕描淡寫的處理並得到自己預期的結果,這是一種人生智慧。

    我覺得,我的孩子和我都需要去學習。

    3. 成長不僅僅只是快樂的,沒有些許痛楚,人生就不豐潤。一切都是過程。若沒有彼此深厚的愛做紐帶,就不會有痛的伴隨。

    這場人生競技場上,這是家長和孩子都要經歷的洗禮。

    最後,我還是沒法給你確切的建議。正如這句話,我沒有經歷過你的痛楚,無法要求你從善……

    學校政治課上關於親子話題論述很多,而我,作為母親,只能把自己的思考供你參考。

  • 5 # 飛越號

    初中正是叛逆期,有代溝有矛盾有摩擦都是正常的。溝通衝突是難免的。但還是要以溝通為主。最終的解決要看什麼事,家長的觀點未必都正確,卻也是最關愛你的人。

    例如早戀問題,現在已經很普遍了,家長都不會支援孩子太早就開始戀愛,但是青少年的身心成長又是客觀的事實。所以如果有心儀的物件,建議精神戀愛,不要超越雷池,影響學業。

    其它方面,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因為時代不同,觀點不可能都順著上一輩的,但是因為學生期間還不瞭解社會的複雜性,可以在思想上多些創意,而在具體事情上多聽家長的。

  • 6 # 媽媽休息室

    不被父母理解,你是否覺得有些委屈、難過,還有些不知所措。

    天下所有的愛都是為了歡聚,唯獨父母子女的愛是為了分離。

    孩子在成長過程,也是父母的成長過程,可有時候父母的成長沒有孩子快,在父母還沒有學會放手、學會理解的時候,孩子就已經長大了。

    同時我們還能感覺到,你對父母深深的在乎和愛,才會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援與理解。

    初一應該是13/14歲吧,這時候我們開始慢慢的尋求獨立,有自己的社交圈,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甚至有自己喜歡的人。

    我們開始脫離父母,想要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想要獨立去探索,我到底是誰。

    可是同時,我們又不夠成熟,還是需要父母分支援,正式因為上面的種種原因。父母子女會產生諸多的矛盾。

    可是終究,我們還是愛著對方的,只是方式不一樣。

  • 7 # 穿拖鞋的公主764

    父母永遠是為你們考慮呢!有時父母做的不到位的你可以和他們互相溝通,你把你的意見講給父母聽聽,讓父母知道你內心的真實想法,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

    初一,大好年華,正是努力讀書的時候,一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什麼都不用發愁,小小年紀,不用想那麼多,做好眼前的事就可以了,想的多父母達不到你的要求,你會覺得自己很委屈,父母根本不理解你,從而產生抱怨。

    記住,父母是你的第一任導師,他教會你很多很多東西,先學會做人後做事。

    首先,父母不理解你體現在哪方面呢?

    正是叛逆期的你,總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覺得以自我為中心,凡事都想得到父母的支援。

    有的因為買東西,有的因為學習,有的因為貪玩等等原因,與父母產生不同的分歧,正面又不敢跟父母頂嘴,只有把這些就在心裡,其實,大可不必,你有什麼想做的,或者想要的直接可以跟父母說,父母他們不會是鐵石心腸,給你啥都不做的,自身也存在很大的關係,我們不能有事裝心裡,時間越長,積壓的越多,越憤怒,對你的成長極為不利。

    任何時候,我們都是講道理的,凡事有因果,不要一味的怪父母,學會與父母溝通,你會慢慢的發現,任何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

    最美的年紀,做最美的事,時間過得非常快,我們不能怨天尤人,接受教育的同時,慢慢變得成熟,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當初父母的所作所為,你會感激他們當初的決定。

  • 8 # 這人能量不讓偷

    不理解也別太上火。

    你現在經歷的沒有大人多,有很多真的都是刀尖上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血的教訓。

    老師說要好好學習,不然就是社會底層,這是真的。

    不知道是不是你的問題,這是一個過來人給你的善意提醒。

    假如你出來社會,學歷是初中、高中。終於有了渴望已久的自由,你想著,通往羅馬的道路可不止一條,我做什麼都能養活自己的。是,做什麼都能養活自己。

    西餅屋,老員工太兇;

    服務員,老闆嫌你手腳不麻利;

    小飾品店,老闆嫌你不會說話;

    茶館,老闆嫌你做事慢;

    服裝店,老版嫌你不會銷售;

    公司後勤,你嫌太累。

    記得第一次夜晚一個人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過馬路,找不到工作,很淒涼,也沒坐公交車,自己走在路上,走到一個公交站的時候,老姐打電話來問找到工作沒?然後對你說了很多,把你說哭了,就站在公交站牌後面拿著手機,擦著眼淚。

    我從來都是一個人,也不覺得孤單,那一天孤獨無依的感覺也是深深刻進心裡了。

    且不說,你是什麼性格,做事多麻利。你為什麼要放棄瞭解這個世界的機會去吃苦。

    學習,不是為了誰。

    你學習課本的知識,一點點了解這個地球、太空、黑洞,瞭解地球上的生物,這個植物是什麼門,什麼綱,哪個動物和哪個動物是一個科?馬和驢的結晶——騾子為什麼不能繁育後代?

    中國什麼時候被日本侵犯?又是什麼時候打倒了日本鬼子,中間發生了什麼?

    黑死病發生在哪個時期的哪個國家?染病了會沒有鼻子嗎?

    中國好大的,有多少領土?有幾個省?你都不好奇嗎?

    不知道你和父母的分歧是什麼,也不知道你學習情況怎麼樣。

    我知道,你現在應該做的是透過書本瞭解世界,開闊眼界,順便陪陪父母。

    長大以後最想念的還是媽媽做的餃子。

  • 9 # 小貪殭屍

    初一對於父母的不理解,總是覺的父母在我們眼裡什麼學習幫不上忙還喜歡瞎操心。什麼都要過問,感覺自己好像沒有一點空間,沒有一點隱私,再加上叛逆期的作用,就有時很反感父母,很希望父母理解自己,但是又不知道怎麼做。

    下來我教你需要注意的和需要做的:

    1.保持冷靜,不要爭吵。因為思想上的不一致導致的我們之間有了隔閡或者思路有些差距。請不要去爭吵,這是最沒用的辦法。因為和父母爭吵只會讓隔閡越來越大,親人的關係越來越不好,也會傷了父母的心,畢竟父母是為了自己好。學會嘗試的理解父母,去理解他們做這件事的意義在哪?

    2.學會讚美,學會溝通。我們要知道這是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大的父母,他們只是習慣性的保護孩子。因為從小我們都在他們眼睛底下生活,他們怕我們受傷,怕我們哭。所以我們得所有事情都需要過問,因為他們一直覺的,我們是那個不懂得照顧自己小孩子。我們要好好的和父母坐在一起,認真的對父母說,爸媽你們辛苦了,你們的孩子長大了,不需要你們再操心了,是你們放手讓我自己努力生活的時候了。這樣父母是可以理解,只有我們說出我們所希望的,父母才會更好的理解我們。還有我們要學會讚美,只有這樣父母才會覺的孩子長大了,知道疼人了。他們只會高興。

    3.學會理解和關愛父母。我們經常說一句話觸碰到我們的底線和內心:父母在,人生尚有來往;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因為只有父母在不管我們多大都還是孩子。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無所不能英雄,成年時父母是我們溫暖的港灣,父母在家就在。所以他們不是金剛不壞的,他們也會生病和老去,所以只有我們時刻的關心和理解父母,這樣父母才會覺的孩子長大了。

    4.學會給自己和父母相互解壓和傾訴。都說成年人的世界很難,孩子的世界同樣很難,眾多的學習壓力,學習比父母上班都時間都長,初一晚自習開始了,早上6點起床,晚上9點多才下課休息,單調又無助,只有自己慢慢努力。在加上相互不理解,那隻會越來越糟糕。所以當父母的要給孩子適當的說一些自己的難處和壓力,這樣才會讓孩子更好的理解父母,孩子也要更好的給父母說出自己的不容易,這樣父母才會更好的理解自己。只有這樣相互理解,就不會存在隔閡這一說法。

    語言是一門藝術,可以傷人,也可以暖心。所以我們要更好的學會溝通,學會讚美,學會呵護,也祝大家都有一個知書達禮的父母和成熟懂事的孩子。

  • 10 # 滿山紅葉笑紅塵

    多和父母溝通,畢竟他們是最愛你的人。成人和少年之間有代溝,唯有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且經常溝通才能彼此瞭解,才方便解決問題,求同存異。

  • 11 # 兵家謀士

    我的孩子也上初中,我們彼此都很難理解,也很難溝通。有時候想想自己上初中的時候,似乎也如此,真是一個不幸的輪迴。

    但是,孩子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力,無論如何只能接受,可能他們沒有錢,沒有權力,也不夠聰明,難於溝通,無法理解你。可是,我保證他們是愛你的,並且毫無條件,可以為你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可能你會說,我和他們要錢也不痛痛快快給。並不是他們不想給你,而是因為你還沒有學會如何花錢,如何積累和創造財富。

    很多時候,你跟同齡人在一起暢所欲言,覺得自己得到認可,但這是一種假象,你還沒有學會分辨善惡,還沒有理解成人的社會是多麼艱難,而你總有一天要面對!

    也許,你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你有了很多想法,有了許多夢想,你覺得可以輕易實現,只要父母給你支援,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其實,你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今天你想要的,很快你就會丟棄一邊,因為你在不斷的成長,興趣,愛好在不斷的變化,父母又不是傻子,為什麼要替你這種毫無意義的行為買單呢?如果有這種父母,那就是溺愛和縱容,在毀掉你的一生!

    最後,相信我,父母是理解你的,因為他們都是從你這個時候過來的。而你不理解他們,因為你還沒有經歷過他們所經歷的。只是他們可能不善於言辭,不擅長表達。

    所以,就像我對自己孩子所說的:“對不起,孩子!因為第一次當父親,有做不好的地方,請你原諒我!”

  • 12 # 善菩提

    應該是大朋友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想法也很多,父母都忙,慢慢覺得和他們溝通有問題?你應該有時間和父母做下來好好聊聊你的想法,讓父母知道,瞭解,並相信你說的是對的。他們就會相信,就會支援你,所以,溝通很重要。

    理想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被別人認可,真的會很無奈,但是別放棄,堅持做自己,慢慢和父母溝通,父母的意見也要聽,畢竟父母經歷比咱們多,所以,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是父母就說的算,只要你是對的,讓父母看到他們認為的希望。那就會認同你的想法。

    所以,同學請你不要放棄,多和父母溝通,心平氣和,不要帶情緒,你也可以跟身邊最好的朋友,或者你認可以談心的人,跟他們說說,看看他們是什麼樣的意見,會不會贊同你的想法?

    父母對孩子,都是疼愛的,哪怕你們聊得不愉快,他們是怕你走錯了路,怕你吃虧,這是大多數的父母的想法,所以,一是時間,二是,耐心溝通,問題一定會解決的。加油!

  • 13 # 萌魚聊生活

    emmmm;

    一、想想父母的建議是否具有參考價值

    有時候自己做了什麼,被父母埋怨或者指責,先想想他們說的對不對,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什麼問題?

    隨便舉個栗子;初一非要早戀或者每天沉迷網遊,那能怪父母不理解嗎?怪他們為什麼非要破壞自己姻緣?為什麼非要耽誤自己玩遊戲?

    類似這些情況那是個父母也理解不了,他們只會認為孩子在耽誤學習、不務正業,也許孩子自己覺得學習不重要,除了現在應付考試什麼用都沒有,學習還那麼枯燥,都沒玩遊戲來得爽快,注意力停留在遊戲、早戀這些不重要的事情上邊,目光短淺,只圖一時開心了,完全忘記自己的身份是個學生,應該先做好什麼。可父母是過來人,他們會想得長遠些,太明白現在努力學習是為了什麼,看到孩子不務正業,他們會教育、數落,也是希望孩子能按部就班,少走些彎路,畢竟時間不等人,避免孩子長大後處處碰壁,會後悔。

    也許流行詞彙、穿衣風格、高科技、追星追劇、玩最火網遊什麼的,他們是out了,甚至還沒個初、高中生玩得溜,但是生活經驗他們總比孩子豐富,比孩子多活出來的那二十來年,歲數又不是白長的,很多在你身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他們也許同樣經歷過,遇到事情,不同的應對方式出不同的結果,他們只會撿自己認為對的教你,畢竟父母的初衷肯定也是想讓孩子更好。

    所以他們提出的意見、建議也是具有參考價值的,出了事情被父母說教、指責、埋怨、嘮叨,別光顧著埋怨他們不理解你,也要看清本質,自己想想他們說的是否有道理。

    二、多溝通、交流

    誰也不是誰肚子裡的蛔蟲,你若有事悶著不說、不願溝通,他們都不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事,就更不要談理解你了。換言之,你要先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懂你——多去溝通

    與父母思想出了隔閡,那就多跟他們交流思想,能做到思想一致不就沒那麼多隔閡了。他們不瞭解你的感受,你就把自己的感受如實的告訴他們。

    彼此聆聽對方想法、交流意見,才能明白對方為什麼要這麼做,哪點想法不統一,有沒有最好的解決辦法?一起商量著來唄,多聽聽意見,交流中彼此也能取長補短。

    喜歡我的回覆,請點點我的關注喲~

  • 14 # 加菲diy

    父母不理解孩子,這個問題不是你一個人獨有的。做為首批80後,當年的我們也是在這種“成長的苦惱”中度過的。

    初一,我覺得我已經不再是小學的“小豆包”,而是一個有著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的“大人”了。可是家長還是把我當成小孩子,從衣食住行到思想、學習等方面還是想掌控屬於我的人生。我說話沒有人當成是平等的交談,他們只認為我現在還小,思想太幼稚、認知不成熟。我做的決定沒有人尊重,我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聽大人的話”,不管他們說的對或不對。

    他們不關心我想什麼,只關心我的成績有沒有下降,哪怕他們連我書上的題目都看不懂也不妨礙他們對我學習的指點和嘮叨。

    他們不關心步入青春期的我心理與生理有什麼變化,只關心我有沒有早戀、有沒有給他們丟臉。

    他們平時的話題沒有青春、沒有浪漫,只有“你怎麼又花這麼多錢”、“這個月生活費又超支了”、“為了你我連XX都捨不得買”、“丈夫怎麼那麼沒用,賺錢都不夠養家也不做家務”、“妻子怎麼那麼懶散,連家務都做不好,也沒有輔導好孩子”……等等等等俗氣的話題。

    不管怎麼苦惱,我還是度過了那段時光,終於成長為我最討厭的大人模樣。

    現在的我做為別人的妻子,也會偶爾埋怨另一半不好好幫我做家務;做為孩子的媽媽,也會嘮叨孩子不愛學習;做為上班的員工,也會報怨工作太多收入太少……柴米油鹽的凡塵俗事代替了當年的琴棋書畫,計算每個月的收支平衡磨滅了當年的意氣風發。

    所以孩子,有空多幫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有空閒坐下來泡杯茶和你慢慢聊天。表示出你對他們負擔生活重擔所做出努力的理解,也請他們回憶一下當年他們年輕時的那份心態。

    只有同理心,才能產生共鳴!

  • 15 # 風雲小拽

    孩子,很多明星什麼的公眾人物,回憶小時候,大都對父母嚴苛的教育和多多的要求而記憶猶深,叫苦啊…問到如果可以重來怎麼選擇,無一例外的都是說還要那樣過!為什麼?(此處省去一萬字,可百度)

  • 16 # 榮城雨哥

    你現在正處於叛逆期,有很強的逆反心理,任何對你缺點的批評,都會遭到強烈反彈,對父母特別不耐煩。但是,你必須清楚,只有在乎你的人,才會關心你,世上還有誰像你父母一樣在乎你,關心你,不要對這種愛熟視無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理解讓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