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學跳舞的楊語涵
-
2 # 匠心沐育
長,管好吃穿、注意營養、運動就行。
成,習慣養成靠規舉,性格養成靠引導,品質養成靠文化。
樂,小樂靠滿足,中樂靠愛與美好生活,大樂靠自律自立自強,有價值有收穫。
快,教育趁早,多多宜善,過期無補。
-
3 # 喜歡教育的小盾牌
快樂:減少周邊環境對心理造成的壓力,保證兒童學習探索的動力。
成長:讓自身能力得到鍛鍊,為日後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我們常說教育是點燃兒童心裡的火炬,而不是灌滿一杯水。這是因為只有激發了兒童的內在動力,他們才會主動去學習提高自己,探索這個世界。
緊緊依靠灌輸和強制的話,等孩子們一旦進入大學,脫離了家長的監督,大多數會報復性的玩遊戲,休息。因為之前並不是他們喜歡的生活,是一直處在壓抑當中。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學生一進入大學就會成宿的打遊戲,天天逃學,甚至經常一覺睡到中午。
快樂就是給兒童一個寬鬆的環境,有研究表明,長期處在慢性壓力環境下(父母爭吵,禁止事項太多等),兒童分泌的皮脂醇會增多,造成的結果就是情緒紊亂,脾氣暴躁,肥胖等。
其實想想就明白,哪怕是我們成人,如果天天被老闆批評的話也會心裡不舒服,更何況是兒童了。我們成人有過經歷,受過磨難,心裡承受壓力的能力更強,下班之後還能與朋友發洩一下。但是兒童第1次處在這種環境下,又不會表達,不能發洩,他們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至於成長,就是為以後打好基礎。在快樂的前提下,兒童會更願意去探索,去學習。就像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效率會更高一樣。
而什麼樣的探索對以後的成長更有利呢?在6歲之前,只要讓兒童動起來就有利!足夠的活動可以鍛鍊身體的肌肉和內臟。大量的感官接觸比如視覺、聽覺、觸覺,可以給兒童的大腦帶來各種感官印象,而各種感官印象的綜合就是兒童智力的體現。
所以我們平時說的什麼語言思維,數學思維,空間思維,無非是孩子們接觸了更多的這些方面的內容罷了。
6歲之後就要開始為以後進入社會做準備。如何與人交流,如何保證良好的品質,如何學會金錢的觀念,如何學會理財,如何學會學習的習慣,如何保持探索求知的慾望,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需求。
同時這些是在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下,才能更好的學習探索,才會行程自己的體系。
被強制灌輸的東西只是在孩子的大腦中進行儲存,其價值不會比1000塊錢的電腦有高多少。
-
4 # Mikes
1.早教。孩子早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作能力、邏輯能力等等。我們要給孩子快樂的成長。也離不開父母對孩子照顧。一到三歲的孩子可以玩一些簡單的遊戲。比如:跳高、投球。(家長要積極參與)可以幫助孩子長高,同時,肌肉更加有力氣。家長可以激發孩子興趣愛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教他認字,即使孩子聽不懂語言也要對自己孩子耐心的教寶寶,如果是對記憶力有興趣的話,可以教他用國旗,並且把國旗記住。訓練時間越久,孩子的記憶力增加。有的孩子不停地閱讀書籍,就是為了增長知識。相信你的孩子也一定可以做到的。也可以玩一些簡單的遊戲。比如說:記簡單的單詞,有實操必然有理倫,我們可以上理論課20分鐘,再接著實操20分鐘,這樣不僅孩子對成長有幫助,而且對記憶力更加有幫助,也可以送到正規的機構教育。
2.愛的抱抱。到了上小學的年齡,還是回到家,最先看到的是母親。來一個愛的抱抱可以讓孩子擁有成就感。孩子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家長要更多的關心,如果孩子心理有問題,及時去看醫生。現在很多家長都是溺愛孩子,這樣子孩子離不開父母同時對以後也會受到極大的傷害。如果有類似的家長建議改改。
3.閱讀書籍。書籍對於孩子來說是增長知識的一個工具,比如說《紅樓夢》,《孫悟空》等等。可以多看看,對你很有幫助的,還可以模仿裡面是什麼說話的?豬八戒聲音,應該是比較虛的,孫悟空的聲音是實聲的,還可以模仿老奶奶的聲音等等。這種叫做配音。家長可以激發孩子大腦無限潛能。
4.大腦開發。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是一個熟悉的詞,大腦開發是一款幫助孩子成長的工具。為什麼那麼說呢?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知道很多的詞彙量,所以幫助孩子更快速的發展。下載app軟體,也是堅持要訓練的。這樣才能讓孩子快樂成長。我們分為左腦和右腦。右腦是記憶我們的音樂等,而左腦呢記憶我們的閱讀能力等孩子的閱讀速度增強,讀書的時候也不再費勁。最快一秒閱讀完成。這些都是訓練的。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而是經過線上以及線下的培訓。
5.人際溝通。溝通在我們生活當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我們學會了溝通,去到哪裡都怕,比方說:家長可以和孩子溝通,其次要說明我們今天溝通的主題叫做什麼?比如說:衣服。那就專門說衣服,不可以偏離主題。時長一分鐘或兩分鐘,就像不僅對孩子的溝通能力達成共識,同時也是對孩子作文有幫助,也是經常要訓練的,見到什麼場合就說什麼話。比如說:尊敬的家人們,大家好!很開心今天能在此講話。我今天的主題是衣服。接下來就是內容。剛開始可以不求快,慢慢說,可以鍛鍊孩子的膽量,如果慢慢練習成功了,再透過培訓一下子,就有信心了。
-
5 # 未來博士加油站
我侄女玲玲,今年8歲啦,每次我打電話給我哥聊起她的時候,就是唉聲嘆氣,說她學習拖沓,有時候一道題半個小時寫不出一個字,而且錯誤百出,一說她就悶不做聲,說多了還哭,急得他只想打人,真拿她沒辦法。每每這個時候我就不勝唏噓。記得玲玲兩三歲的時候,我給他說有些東西從現在就要開始引導啦,他說,現在的娃上學都壓力好大,趁現在還沒有上學,讓她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以後上學了就沒有機會了。我又問玲玲,“你現在快樂嗎?”她悶不做聲。
如果孩子能夠按他自身規律自然、自由地發展,他就是快樂成長。這絕不是很多家長提倡的放養,而是尊重孩子,善於觀察,協助孩子透過其內在力量來達到自我的學習。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讓成人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麼。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家長牽著孩子過馬路,孩子走的慢點,家長就會一邊責怪,一邊拉著孩子走,這就是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意願。很多家長買了無數的玩具,覺得這樣孩子就是快樂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她原本要接受文化的薰陶,但成人卻用玩耍、睡覺的方式讓處於“敏感期”的他們遠離了文化。想吸收某些事物的孩子,是無法停止吸收也無法停止活動的,當感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吸收時,他就借玩玩具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了。
0-6歲的孩子,具有吸收性的心靈,存在敏感期。我們需要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能滿足孩子各種內在需求,同時儘量消除一些不利於成長的因素。比如孩子在7、8個月的時候,都喜歡爬行,透過爬行鍛鍊她的前庭平衡,大動作協調,如果這時候家長因為地面不乾淨,阻止孩子爬行,我想他一定是不快樂的。再大點的孩子,特別喜歡模仿大人,喜歡廚房,家長通常以太危險為由,不讓孩子參與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對孩子來說,就是不快樂的。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快樂成長!
-
6 # 林鑫音
送給看到的朋友們一句來自西廉威爾斯的一個觀點“記住,我們的孩子需要一個開心並充滿活力的媽媽”孩子在出生之後普遍會存在容易被忽視的現狀,其實母親越健康快樂,那麼孩子也就會越健康快樂,而經常的情況是,母親總是全力以赴的照顧孩子,卻忽視了照顧好自己,作為父母,除了用爭取的健康理念養育孩子,還要用正確的情感方式教育孩子。張文敏老師說過“養育孩子的秘訣,就在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光裡”所以不要把孩子當作一個啥也不懂的小毛孩,要把他們看作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的獨立個體,讓他們多觀察多談談自己的收穫和感受,多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什麼,覺得我們的孩子可能需要什麼
-
7 # 左思右想教育
這是一個所有家長們關心而又頭疼的問題:都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但是同時又受困於如何才能做到!
有不少家長說,孩子要把學習弄好,不吃點苦頭是不行的,哪裡會有什麼快樂呢?有些家長實在沒法了,順其自然吧,讓孩子自由自在的,也算是一種快樂吧。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理解。
因此,我們首先要理解“快樂”兩字的真正含義。
我們先舉個例子:
有兩個羽毛球愛好者,每週都要邀約在一起打打羽毛球,並且每次都時間比較長,一直要打到腰疼腿痠為止。他們的老婆問,既然痠疼,那幹嘛還去打呢,能不打那麼長時間,不就不酸不疼了嗎?他們說,有這種痠疼的感覺才是快樂所在。
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類似這樣經歷,可以說有很多很多。其實,也體現了“快樂”二字的含義:主動性+成就感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快樂地成長,就是從這兩方面來培養的,如何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培養什麼樣的成就感。
先說說主動性: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一旦有了主動性,即使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者不開心的,都會去克服的願望。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呢?大致可以從兩方面來培養:一是激發興趣愛好;一是設立目標的成就感(短期,中期,長期);在設立目標的時候,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老師們來說,要把眼光放的遠一點。例如,孩子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考上好的大學無疑是目標成就之一,但是再想想,孩子的一生,最後他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當然是今後走向社會,能在社會環境中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因此,在設定目標的時候,一定不要鼠目寸光,只是把孩子考上大學作為唯一的成就目標了。這樣的家長和老師都是不負責任的。
其次,說說成就感: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可以說有很多很多要達到的成就,不過,我們可以總結下:讓孩子們長大以後,能獨立工作,獨立生活,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也是孩子最需要的成就感了。而大部分中國的家長們和老師們,在這方面做得顯然不夠,把應試教育作為他們培養孩子的唯一目標了: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大家都能鬆口氣了。事實上,往往事與願違,家長們最後還是操心了一輩子,這點也說明了,家長或者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哪怕就是考大學這個事情來說,也沒有能做好,沒有做好的很多因素來自孩子在7歲之前,沒有利用孩子的依戀期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包括思維能力、生存能力的培養,在孩子關鍵的依戀期的幼兒時期,就採用了強迫式的方法,讓孩子失去了主動性的能力。
總結下:理解快樂的成長,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人生成就目標感。能為將來主動地為人生目標而做,即使在過程中有遇到困難,遇到措施,遇到不開心,那也能快樂地成長。
~痛,並且快樂著~
-
8 # 6口之論哦
1.機會只給要的人,只要看對眼 ,它就跟你走。
2.大人不會對什麼都知道,對於不知道的就的“不知道”了吧,有時侯這也是孩子成長的力量。
3.該伸手時就伸手,該縮手時就縮手,相信孩子,孩子就有辦法讓你相信;看大孩子,孩子就有能耐讓你驚歎;放開孩子,孩子就有本領飛得更高。
4.有時得給孩子挖個坑讓孩子自己填,該怎樣填,填什麼 ,那就是孩子的事了,挖掘他們的潛能,去實踐,去創造屬於他們的生活。
5.讓孩子成功,就要敢讓他們在泥水裡翻滾,打碎孩子的“暖窩心態”,學會應對突如其來的挫折。
6.給孩子機會,適當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孩子的展示自我的意識,讓他用最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優秀。 7.孩子就是一道未知的菜,看你在裡面調什麼佐料能使孩子就朝著色香味俱全的境界走。
8.不要總用你的角度讓孩子看世界,而是站在孩子的世界看世界,
9.放開孩子的手,讓孩子自由的觸控,給孩子應有的表現機會和獨立的機會。
10.孩子是在不斷的犯錯中成長的,教育孩子不能光說,大人的好行為就是孩子性格和習慣的影子。
-
9 # zhangyp111
一、身體健康,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行充足的戶外活動。
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培養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能力!最後,動畫片(小頭爸爸和大頭兒子)是很好的典範,推薦去看一看[大偵探皮卡丘][大偵探皮卡丘]
-
10 # 曹曹Beyourself
馬上要去接小孩放學了。記得兒子一上幼兒園,我就有一個奇怪的想法,做老師多幸福啊!她一天有時候甚至比我作為母親和兒子相處的時間更多(小童一天10個小時睡眠、在校到5:00pm都9個小時了,剩下的“我和兒子”愛的時間還剩下多少?)我不承認我有“戀子情節”,我真的和很多父母一樣只是非常享受和兒子一起的分分秒秒。
我經常說我自認為的曹氏名言,我這一生啊!希望首先做做人家的女兒(幸福的話做孫女先),再做人家的女朋友、然後做人家老婆,做人家媽媽,最後做人家奶奶,就可以死了。會不會太貪心?!想既然來世一遭,什麼感情過程都想歷練一下,才覺得人生完整一樣。所以我也經常另類和兒子說,不要以為你我會有很多的相處時間:(所以我覺得兒子1-3三歲是我作為媽媽最幸福的時候),幼兒園全日制,小學我們沒有選擇寄宿制的還可以每一天見到小孩,初中高中基本就是一個禮拜兩天,大學就是一年一次兩次,工作後呢?結婚後呢?
現在的我們,一些朋友也和我一樣,因為生存,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不盡相同。(當然,許多的朋友可以做時間和金錢的主人。)馬上又到小孩放學的時間了。在小飛魚午託的孩子有一些因為父母原因要晚託,作為父母,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相處方式。怎麼去了解感受小孩一天的學習、成長、不高興、快樂的歷練呢?我想起2008年兒子上幼兒園,因為要上班,我怎麼自認為地”加長”和兒子相處的時間(其實是不願意錯過他的某些瞬間)在QQ上寫的一篇日記,和大家分享一下。沒有文筆,也不講文筆,只是順從我們的心,僅紀錄而已。
我知道我很貪心黏著我兒子,也知道兒子總會長大。
我覺得做母親真好,可以這樣肆無忌憚而又名正言順地去給愛給我們的小孩。
-
11 # 秋楓聊育兒
我們都知道計算機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組成,其實我們本身也由硬體和軟體組成。 孩子本身是個硬體,孩子的情緒和思維方式是軟體。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問如何讓孩子從硬體到軟體都變得越來越好。
首先, 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 孩子就能健康地長大。對於孩子硬體方面的成長, 相信大家都有了共識, 下面我重點講講從孩子軟體上,如何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想要培養出快樂的孩子,要從情緒調節開始,這就要求父母先認識到情緒的重要性,也要學會科學地迴應孩子的情緒。為什麼說情緒非常重要呢?這是因為,情緒調控能力是影響自身行動力、智力,和與他人連線的重要因素。
積極的情緒可以提高人體的機能,激勵人去努力。 相反,消極情緒會使人難受,動作緩慢、反應遲鈍、效率低下。如果想要孩子學習幹勁足效率高,就要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情緒。
情緒調控能力強的人能體察別人的情緒,用愉快的情緒帶動周圍的人,我從而獲得緊密持久關係, 而人際關係越緊密,人越會覺得幸福。哈佛大學一份長達75年的研究表明,友情和親情對幸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想讓孩子獲得幸福,那就應該好好培養他的情緒調控能力,教會他怎樣交朋友,怎樣維繫親密關係,建立良好的友情和親情。
說完情緒調控能力, 現在說說如何培養強大的思維能力讓孩子成長了。
要想培養出一個聰明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對於人類來說,所有的技能幾乎都是為了避免被滅絕而進化來的。大腦最在意的不是學了什麼,而是如何保全自己生存下去。它最在乎、最關心的就是安全。 只有在安全的情況下, 大腦才可以騰出空間考慮其他事。所以, 在生活中, 如果孩子不用擔心學習不好而遭到懲罰, 也不用擔心不小心做錯了事而父母不愛自己, 那孩子的情緒是愉悅的, 有利於發揮創造力, 學習勁頭也更足。
具體怎麼操作呢?
及時、適度地迴應孩子的情緒表達,耐心地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平時, 父母和孩子的互動中不要只滿足於吃喝拉撒的生理性的交流,互動中應包括指令、鼓勵、引導、 傾訴、 開玩笑等等等等,也就是說要在精神層面上的深度互動。
另外一點需要父母注意的是,對孩子的培養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度。現在很多父母幫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 給孩子過多的壓力,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來說是很不利的, 不僅造成孩子產生焦慮感,還會擔心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而恐懼,從而降低了對學習的慾望。
獲得思維能力的成長,就要培養孩子強大的學習力, 還要把這個學習力變成一種思維方式, 遷移到生活中去。怎麼培養學習力呢?
在這裡, 我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諾曼的快速學習法,它非常簡單,但非常有效。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真正理解一件事情。
具體步驟:
第一步,選擇一個概念。這適用於任何學科的任何概念。
第二步,教授這個概念。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去解釋這個概念。
第三步,整理和記憶。這一步針對的是第二步你解釋不清的地方,再返回到原材料中,重新學習。當你可以解釋清楚後,合上課本,繼續第二步教授這個概念。
最後一步,回顧和精簡。儘量用最少的文字去解釋清楚。而這時,你會發現自己真的理解了這個概念的實質。
自學達人李笑來就特別強調“概念”, 他說概念是一切知識結構的基礎。所謂的“獨立”思考,對它最樸素的描述無非是:能夠獨立地,正確地使用正確的概念。
當你真正弄懂了一個概念, 就真正理解了一件事的本質。
這個方法, 也是一種思維方式。 當我們碰到生活中的問題時, 我們就用這種思維方式, 直達問題的本質,而不是用似是而非的另一個概念代替。
總結: 讓孩子快樂成長, 就要讓孩子從硬體到軟體越來越好。1.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健康長大;2.培養孩子情緒的調控能力, 讓孩子積極樂觀地生活;3. 培養超強的學習力,即思維方式, 以解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回覆列表
我覺得是
孩子犯錯了,父母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兇而是站在她的立場去想一下。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引導更有用?
還有就是離不開父母的陪伴,想讓一個孩子快樂,親子活動一個禮拜最少三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