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俞敏洪:生孩子成本其實並不高,我要有四五個孩子會更好】3月17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其實把孩子帶大的話,成本並不是那麼高,第一個孩子用舊的東西,第二個孩子照樣可以用,所以我鼓勵大家生孩子。最好上個5~6個 我也是一個寶爸,現在就一個男寶寶一歲零四個月了!真心感覺壓力大。一個寶寶出生到現在已經用掉十幾萬了!生存都感覺有壓力了!我這個條件是不會再生了。 但像他這樣身價過億萬的,我感覺生十幾個都行。光復華夏的任務就交給他們做吧!我們普通人就不要摻和了,對於他的觀點你們認同嗎?如何認同為什麼。如何國家真的開放了政策。你是否會多生。
16
回覆列表
  • 1 # 小維愛跳舞

    我也鼓勵多生孩子,但我是鼓勵別人多生孩子,對我來說,兩個就足夠了,不需要多生!

    動動嘴皮子的事,誰都會啊!男的鼓勵多生孩子,我特別看不慣。在我們國家,不要說大部分,至少一半以上的男人,沒怎麼參與養孩子。孩子出生後,他們該幹嘛還是幹嘛,該上班就上班,該出去吃飯喝酒就出去吃飯喝酒,甚至會因為孩子吵而多點加班不想回家。

    而女人呢,孩子出生了,孩子是你帶,啥都是你幹。休完產假該上班還得上班,下班接著帶孩子;如果不上班的,孩子自己帶,家務活自己弄,弄不好還給臉色看:整天在家帶個孩子而已,連個家務活都幹不好!

    孩子有啥問題還賴你,因為你是孩子的媽,不賴你賴誰?

    多不多生孩子,甚是生不生孩子,兩夫妻說了算,有能力又有人幫忙又不怕累,想家裡熱鬧一點的,可多生;只想家裡平平淡淡地過的,生一兩個,或者不生都可以,自己的人生自已說了算,不後悔就好。

  • 2 # 遙望未來2050

    最近看到俞敏洪言論,鼓勵多生孩子,最好4.5個左右。本人感覺俞敏洪老師有點個人大男子主義!俞敏洪之前的評論說女人的素質決定男人的未來,在我看來男人要求女人生孩子決定女人的未來。在這個核心價值觀裡有三個角色,男人.女人.孩子。如果想要做到三點決定穩定,我們不能忽略女人這一重要環節。

    當我還是個少女時,理想的婚姻狀態是有個愛我的人和我相伴走完一生!如此簡單。然而婚姻生活卻是平淡,繁瑣,需要我們承擔的太多!當代女性覺醒,獨立,社會文明的進步讓女性走出家門自力更生,與男人平等。即便如此我們還在男女平等的路上艱難前行,每個女人都會有事業家庭選擇的兩難問題,而大部分女人多數選擇以家庭為主,把事業讓給男人去拼搏!

    如果一個國家的強大需要的是下一代優秀人才,那麼就得需要女人付出太多心血去培養教育。當下疫情,所有的孩子都待在家裡,需要上網課,交作業,量體溫等等。一個孩子就已經忙到焦頭爛額,試問4.5個孩子一個女人可以承受的起嗎?面對現實問題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已經壓力重重,而付出的精力更是難以想象!女人一開始只是想要和一個人簡單輕鬆的生活而已,可最終面對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重大難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女人也是有夢想的,她不是活著只為了婚姻,孩子,傳宗接代,最後完成任務變成一個老太太!

    男女真的平等了嗎?我們真的過上了我們想要的生活了嗎??

  • 3 # 廚神奶爸

    說實話,我並不贊同這樣的觀點。

    首先,生孩子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我們要為人父母,要對孩子負責,孩子從脫離母體剪開臍帶那一刻開始,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時間慢慢長大,也會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成熟,那麼作為父母就不應該把孩子當做附屬品,而應該把孩子當做和自己一樣平等的看待。

    其次,我非常不贊同老大長大了老二用老大剩下的,我明白這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下做出的舉措,但是我們迴歸到孩子身上,每一個孩子都應該享受到來自父母一樣的愛,無論精神還是物質,那麼如果老二用舊的這是不是就能夠體現出父母對於孩子們實際上的愛並不平等呢?可能很多人說這並不代表什麼,但是我們能夠想象,第一個孩子家長肯定會小心翼翼,給予一切最好的,等到有第二個第三個甚至第四個時,家長們也會慢慢習慣,覺得不需要大驚小怪,能把他們餵飽穿暖就行了,哪裡還會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

    最後,我想說,生孩子是父母可以決定的,但在下這個決定的同時,也要考慮好孩子的成長與未來,要做對孩子負責任的父母,給孩子樹立榜樣!放在我身上來說,我並不會多生,有一個足矣。

  • 4 # 睿寶and駿寶

    您好,我是陸超,也是一對雙胞胎的奶爸,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針對您這個問題,我個人是不太贊成的。因為現在養孩子不是單純的帶大,而是要養育好。像以前那種同時養育四五個孩子單純只是帶大的情況在現在這個社會是行不通的。養育一個孩子對於現在一般的家庭來說都是費盡心血。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除了物質方面的保證外,精神方面也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這些都是需要家庭付出極大的金錢來保證的,我想大部分家庭都是一般的條件吧。像俞敏洪身家財產無數的人當然覺得多生幾個孩子無所謂,本身自己也有強大的物質條件作為保證,當然對於生孩子看得很清。

  • 5 # 牛牛劉

    1/生孩子經濟成本不高,是父母認知錯誤;

    2/好的教育並不是上名牌中小學,名牌大學。而是父母的教養;

    說實話,如果他提出的觀點和理由,是對那些沒有生存顧慮、雙方具有責任感且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來說,我是認可的。可是如果是面向所有群體,我則不贊同。因為他在發表那番言論時,並沒有考慮過以下這些家庭存在的問題。在這裡,我要勸誡以下這些家庭別聽信,要慎重對待多生多育的問題。

    一、溫飽問題難解決的家庭。

    孩子是可以吃普通奶粉,用舊衣物,上普通學校……可是真細算下來,其實成本並不低。奶粉、尿不溼、奶嘴、嬰兒洗護用品,這些零零散散的東西是沒法用前一個孩子的,而購買再普通的牌子算下來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些還僅僅是物質成本,可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去養育,其實也是成本。

    而對於一個收入過低,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家庭,父母往往為了謀生,只做到養,很難做到育,而這樣的家庭環境,並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成長。另外,日後如果父母沒有能力去支撐多個孩子接受教育所需要的基本保障,如教材費、學費,部分孩子如老大、老二可能要面臨輟學打工的命運,這對於孩子並不公平。

    因此,家庭經濟條件困難,不鼓勵多生多育。

  • 6 # 楂哥媽媽

    你這太恐怖了,一個孩子才一歲多,就花掉十幾萬,你告訴我怎麼花的。全花在孩子身上嗎?如果因為你自己買房買車,請不要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不背這個鍋。、

    多生孩子少生孩子看自己個人需求和條件。沒必要糾結,想孩子有好的資源,就生一個。條件闊闊的,大人不累小孩子不累,想老有所依,一大家子其樂融融,享天倫之樂,就多生兩個。

    不管是選擇生還是不生,都不要後悔。個人選擇而矣。

  • 7 # Timo成長記

    1.我認為多生孩子,首先經濟條件要允許,如果生活費都緊張,拿什麼來養孩子,孩子需要用錢的地方比大人多的多,不是吃飽穿暖就可以的。

    2.其次要有足夠的人力和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從小的成長與性格養成,父母與親人的陪伴尤為重要。

    3.最後就是教育,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從小接受的教育關係到孩子長大以後的方向,老人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也是有些道理的,所以好的教育關係到孩子的一生。

    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要求也越來越高,其實生三個五個該子對於大部分家庭應該沒問題,重要的是這三個五個孩子的陪伴,教育,關愛一樣都不能少,父母除了給予生命,更重要的是責任與義務!!!

    加油吧爸爸媽媽們,還有我們的孩子們,相信明天會更好!

  • 8 # 美ge

    俞敏洪鼓勵多生孩子,生四五個更好,勸誡這些家庭最好別聽信!

    我一直以來秉承的觀點,就是鼓勵經濟條件允許且父母有意願多要孩子的家庭生二胎。可是,近日俞敏洪先生勸說多生多育的言論,卻讓我並不完全贊同。

    那麼,俞敏洪先生說了什麼呢?下圖就是他在影片中所說的原話。

    總結下來的觀點就是“鼓勵大家多生孩子,生四五個孩子是更好的”,給出的理由是:

    1/生孩子經濟成本不高,是父母認知錯誤;

    2/好的教育並不是上名牌中小學,名牌大學。而是父母的教養;

    說實話,如果他提出的觀點和理由,是對那些沒有生存顧慮、雙方具有責任感且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來說,我是認可的。可是如果是面向所有群體,我則不贊同。因為他在發表那番言論時,並沒有考慮過以下這些家庭存在的問題。在這裡,我要勸誡以下這些家庭別聽信,要慎重對待多生多育的問題。

    一、溫飽問題難解決的家庭。

    孩子是可以吃普通奶粉,用舊衣物,上普通學校……可是真細算下來,其實成本並不低。奶粉、尿不溼、奶嘴、嬰兒洗護用品,這些零零散散的東西是沒法用前一個孩子的,而購買再普通的牌子算下來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些還僅僅是物質成本,可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去養育,其實也是成本。

    而對於一個收入過低,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家庭,父母往往為了謀生,只做到養,很難做到育,而這樣的家庭環境,並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成長。另外,日後如果父母沒有能力去支撐多個孩子接受教育所需要的基本保障,如教材費、學費,部分孩子如老大、老二可能要面臨輟學打工的命運,這對於孩子並不公平。

    因此,家庭經濟條件困難,不鼓勵多生多育。

    二、有先天性精神疾病或其他生理性遺傳疾病的家庭。

    人人都有生孩子的權利,可是如果是有先天性精神疾病或生理性遺傳疾病的家庭,仍要慎重考慮,不建議多生多育。因為孩子出生後,要面對的東西會比其他孩子多得多,比如病痛折磨、歧視(歧視是他人不對,但無法避免)等。

    與此同時,父母在養育中也要承受更多困難,比如全家人都要治病,經濟是否能支撐;孩子是否能接受自身疾病現實,不抱怨父母、怨恨社會,勇敢面對人生等。

    總之,有先天性精神疾病或其他生理性遺傳疾病的家庭,不建議多生多育,如果條件允許,讓醫學手段干預疾病基因遺傳;如果條件不允許,建議少生,最好不生。

    三、不愛孩子且夫妻感情不和的家庭。

    父母經濟能力再好、教養再好,可卻不喜歡孩子且雙方感情不和,不建議多生多育。因為養育孩子,除了養育,還需要家庭溫馨環境給予他們安全感、給予他們幸福的能力。如果父母關係長期不和,且本身不愛孩子,往往就很難讓孩子感受到溫暖,也很難給予孩子健康的教育方式。而這樣一來,孩子的人格發展成畸形的可能性會更大,這對於家庭、對於社會都不是一件幸事。

    所以,不愛孩子且夫妻感情不和的家庭同樣不鼓勵多生多育。

    綜上就是星主對於俞敏洪先生那番言論的看法。最後再重複一次,如果俞敏洪提出的觀點和理由,是對那些沒有生存顧慮、雙方具有責任感且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來說,我是認可的。可是如果是面向所有群體,我則不贊同,特別是以上那三種家庭。

  • 9 # 敬姐的教書育兒

    我想說:不會有太多人贊同!

    他只是在營銷,坐話題,就像娛樂明星轉流量!!!現在很多大佬都是高曝光,炒話題,為自己代言,精準推廣和營銷一樣。

    他的言論是基於他的經濟條件,眼界和能力而產生的,他的話只對與他條件差不多的人有意義。

    4,5個孩子,需要一個超強大的全職媽媽,或者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

    現有又多少女人有足夠的安全感去做4,5個孩子的全職媽媽?

    又有多少真正富裕到養得起4,5個孩子的家庭?

    養育一個孩子,衣食住行只是基礎。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成本,是沒有上限的

  • 10 # 小鹿成長堂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對於俞敏洪的號召,普通的窮屌絲,只能無奈的表示——臣妾做不到啊!普通人,找物件結個婚買套房生一兩個娃,已經很有壓力,哪來的精力財力時間養五六個娃呢?

    第一,經濟壓力太大,承受不住養娃成本。俞敏洪認為老大二可以穿老大的衣服,老三可以穿老二的衣服,一個接一個,多省錢,還有呢,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一起玩玩具,嗯,我完全表示贊同,可是,弱弱的問一句,老大上完的培訓班,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可以接著免費的上麼?如果可以,我表示可以考慮一下多生幾個。

    第二,精力實在有限。我想每一個被輔導作業逼瘋的家長都會表示贊同,現在家校深度合作,家庭教育作用越來越大,家長要花費大量精力教育孩子,可是自己還要上班升遷賺錢,實在焦頭爛額。俞敏洪自己做教育,多生幾個娃,也不怕。

    第三,時間實在週轉不過來。養娃需要大人陪伴,陪玩,耐心教導,家長要有足夠的時間,不然,孩子會很孤獨,安全感缺失,覺得自己的父母沒那麼愛自己。

    覺得吧,還是量力而行。個人拙見,希望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

  • 11 # 90後話癆

    對普通人來講,我不贊同作為一個不是純母乳餵養的人,一胎出生四個月,我花了4萬,後面的錢我就不敢再算了。首先,普通人養孩子更要講究質量,因為我們自身水平一般,教育資金需要投入更多。第二,孩子未來如果有目標有理想,別說助給孩子一臂之力了,我們怎麼才能不拖他後腿?現在都得十分努力了,努力掙錢,也努力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第三,責任太大,每個人的精力有限,既要掙錢,又要照顧好自己,還得養老養小,有些人一天工作12小時,都掙不到需要的錢,那留給陪伴孩子的時間是不是更難擠出來了。

  • 12 # 寶爸T加1

    看問題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觀點也會也不同。俞敏洪老師的觀點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場,他認為“孩子有玩伴很重要”,因此覺得可以生兩個孩子,甚至是更多的孩子。我個人認為,在不考慮經濟成本的情況下,多生一個孩子就多了一個玩伴,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可俞老師的觀點。

    我們國家從2016年開始已經全面放開了二孩政策,但是從最近幾年的資料來看,新生兒出生率並沒有大幅提升,除了人口結構變化的原因之外,更多的現在家庭的父母都更加理性了!他們不會盲目跟風,同時更加重視對現有孩子的教育培養!

    歸根結底,是否能多生孩子取決於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以及父母雙方的育兒理念,這個是因人而異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我相信俞老師發表這樣的言論之後,肯定是有贊同有反對的,這很正常,每個家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客觀對待、理性決策就好了。

  • 13 # 南北生活圈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對於俞老師的觀點表示不敢苟同。生育多少孩子根本就不只是吃穿的問題。俞老師雖然知識淵博口才犀利,但是他忘記了術業有專工,俞老師從事的是教授知識而非養育,俞老師認為生孩子的成本不高,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從經濟角度分析考量的。很顯然他沒有真正去照顧過一個孕期媽媽的生活,也沒有真正體會照顧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到進入幼兒園的艱辛過程。多生育孩子先不說違反國家生育政策,單從現代年輕的生活壓力方面考量就很難承受。孩子出生了不僅僅是吃什麼穿什麼問題,還有就是帶孩子的時間和精力,照顧看帶孩子的人。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去請保姆,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有時間陪伴與關愛,這裡面有很多母愛父愛和親情之類的培育。留守兒童和丟失兒童是怎麼產生的大家應該清楚。

  • 14 # Imwell130215314

    生孩子這件事情我覺得還是當事人知道需不需要,在這個生存環境如此複雜的環境中,生孩子對於年輕人來說確實值得慎重,確實在生養孩子方面的花銷是一筆比較大的開支。

    俞敏洪作為一名成功人士,金錢和名利都有了,對於人生的眼界也不同了,自然更是追求精神方面的東西,對於孩子更是期待,這是每一種身份的群體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說個最簡單的假設,他如果再要個孩子,無論是人力上和財力上都是毫不費勁的,綽綽有餘的,他只要負責享受孩子的可愛和帶給他的快樂,但是這跟普通人所面對的一切完全不同,普通的二胎三胎家庭,甚至一胎家庭,在撫養小孩,培養小孩方面已經足夠讓他們焦頭爛額了,所以這個時候就真的要慎重了。

    說這麼多,並不是說俞敏洪的觀點不值得鼓勵,當然值得鼓勵,畢竟這是國家現在的政策方向,我們當然要全力支援和鼓勵,只是因人而異,分合適和不合適。

  • 15 # 空中有奇樹

    不能因為他是個名人,就認為他的話就覺得特別有道理

    上次他口出狂言說中國的丈母孃推高了中國的房價,對中國女性,完全是一副諷刺挖苦的態度

    很多人對他的形象大為顛倒,這是搞教育的人應該說的話嗎?

    而且作為孩子來說,他願不願意用哥哥姐姐用剩下的東西?答案是肯定不願意

    你以為簡單的事情就是因為你不瞭解,所以你認為簡單

    如果生了一堆孩子,卻沒有精力,沒有能力給他很好的關愛,對他是不公平的

    所以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生養幾個孩子,而不是像他簡單粗暴的那樣做法,那不是養孩子

    從他說那些話就可以看出他沒有實際的參與過養育孩子的過程

  • 16 # 青花素

    現在的社會,多生孩子的家庭還真不是一般普通的家庭,比如豪門和俞敏洪這樣的,有家財萬貫,多子多福,開枝散葉,多財多福。再比如偏遠山區,貧苦之家卻為了生個男孩子傳宗接代,一下子生好幾個,日子越過越窮。除此之外,我覺得一般家庭都不願意多生孩子。原因如下:

    經濟方面

    養孩子首先要有充裕的經濟基礎,現在不比以前了,社會壓力大,生孩子之前先得考慮有沒有能力養活他,從出生的各種費用林林總總,包括保險疾病就醫費用以及後面上學後各種教育培訓費用,再到男孩子長大後還有結婚買房的費用等等,那簡直不敢細算的。一個孩子就已經有這麼多花銷了,再多生幾個?我天,俞敏洪你先借我點錢再說吧!

    所以說雖然國家已經開放了二胎政策,但好些家庭還是望而生畏,不是不想生,實在是養不起啊!

    精力方面

    除了經濟問題,再就是精力方面的問題了。眾所周知,撫養一個孩子到成人那可不是一天兩天的容易事,帶娃很辛苦很累人的,往往是一大家子人圍一個孩子轉,都常常力不從心,更別說還有象我這種的家裡孩子沒人幫忙帶,全拴我一人身上的,那更是心力交瘁啊!

    哦,這個事放俞敏洪身上還真不叫事,人家是成功人士,可以僱保姆帶娃,別說一個孩子了,就是生他十個八個的,咱辦個託兒所不就結了?

  • 17 # 親子故事蓮子說

    第一,生一個孩子會花多少錢?跟經濟基礎有關,更跟生活方式有關。

    比如,我身邊有朋友,家裡一個孩子,普通家庭,但給孩子吃穿住用行,全都是名牌,再加上報各種興趣班,孩子沒上小學,每年的花銷,佔到家庭收入的70%。

    如果是這樣的家庭,讓他們再生一個孩子,他們肯定吃不消。

    但真的是養不起嗎?也未必。只是他們不願意窮養孩子。

    因為身邊也有朋友,農村來北京,租住在順義的農村,要了三個孩子,也養的挺壯實。

    第二,俞敏洪這個建議雖然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但它正展現了俞敏洪的生活方式和他的思維。

    我有一個老闆性格跟俞敏洪很像,雖然現在很富有,我們看來財務自由,精力自由…其實他們家的生活方式,還是很簡樸,畢竟曾經都是農村孩子,他們家有三個孩子,老二,老三基本沒買過什麼新衣服…俞敏洪說這段話時讓我想起了這位老闆,我倒覺得俞敏洪挺實誠,作為一個農村孩子,他更知道教育孩子物質不是第一位的。

    而且作為企業家,有一股大氣,就是遇到問題想辦法。很多網友覺得他站著說話不腰疼,是因為自己被現有的物質條件約束了,沒去想,如果多了一個孩子,你會更有闖勁兒去掙錢。

    總之我看到俞敏洪這段話的背後,是一個企業家的強者思維:方法總比問題多。

    第三,當然生不生孩子這事兒?不是誰可以建議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俞敏洪的建議只是他自己的個人觀點,但我們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的思考,我們的生活,我們自己作主。

    所以對於俞敏洪的建議,大家可以呵呵一笑了之,該幹嘛幹嘛。你的人生,你做主,我支援!

    我是心理諮詢師蓮君@親子故事蓮君說 ,你的教育加點陽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不去追,幸福是不會去敲門的”你怎麼理解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