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曼姐愛生活

    首先,想求全、怕失去。現代社會誘惑太多,比如同一時間,如果去海南,就會錯過哈爾濱的冰雪燦爛。大家往往魚和熊掌都想兼得,難以取捨。其次,個人定位不明確。可選擇的機會多了,很多人卻茫然了,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最終苦苦糾結。另外,過於追求完美。有些人渴求盡善盡美,不允許自己犯一點錯。結果,遲遲不敢決定。最後,可能還有一部分人依賴性過強,習慣了跟著他人的步伐,自己遇到事情後,很難做出決斷。

    容易糾結的人,通常都是沒有太多的主見,自己拿不定主意。

    如果想克服這個問題,你需要把自己的思緒捋順了,對事物對事情對人都有明確的態度。

    什麼事情應該怎麼樣做,原則在哪 ,等等一些問題,自己要搞清楚。

    然後,你在做事情的時候就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了,有選擇的時候你也可以順利做出決定。

    說白了就是要自己形成自己的主觀意識,然後就好了。

  • 2 # 向日葵7O89

    很多選擇是算不清利弊和自相矛盾的,真正的“對自己好”才能成長快樂,真正地“對他人好”才可能建立交情。

  • 3 # 金科商道

     糾結意思就是人們的思路容易陷入困惑或混亂狀態,對待遇到的事情或者已經翻篇的定局,總是從潛意識裡感覺到不妥、懊悔、怨氣、好奇、危機等,在這種狀態下不是舉棋不定,就是躊躇不前,不知道怎麼才是個滿意的結果,這是由於對結果的不確定引起的有意或無意的自我否過程。 這跟每個人的性格、學時、性別、機遇、環境、教育都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一個從小各對種事情的判斷,過於依賴父母的,就容易在處理事情中不知所措。總之,不論意識到還是意識不到,某些特殊的情形會由潛意識引導到一個讓個體感覺有危機感的問題上面,所以在碰到事情時,人們不同的糾結就出現了。

  • 4 # 雷小阿倫

    因為選擇太多,而且人的本性是總想選擇最好的那個!

    生活中有很多情況下我們都面臨著選擇,更重要的是選項很多時候還大差不離,每個選項都有它的長處和不足,沒有一個完美的選項,所以才造成了人們的糾結!

    我覺得反正沒有一個完美的選項,不取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既然不能完美,不如心之所向!

  • 5 # 常利君

    因為愛:

    一;因為愛你的父母,可能你做的一些事與他們相逆,所以會糾結。

    二:因為愛你的愛人,所以要求會自私一點,所以會糾結。

    三:因為愛你深愛的工作,可能跟領導意見不符,跟同事產生矛盾,所以會糾結。

    四:因為愛你的孩子,可能為他鋪墊一些東西但他需要自己的生活,所以會糾結。

    五:因為愛著你的良師益友,但由於某種原因導致關係不和諧,所以你會糾結。

    總結: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人會糾結!但是無論昨日如何,明天的太陽依舊燦爛,請放下糾結,擁抱更美好的明天!

  • 6 # 穀雨32682

    人,為什麼糾結?

    人的糾結其實就是自私心的催促……

    因為人類是高階動物,頭腦的思想太複雜而付出結果……

  • 7 # 蒼狼白露

    人之所以糾結,是因為太多的取捨,太多的得失,需要權衡利弊。不僅僅是性格使然,更多的是受所處環境,和自身狀況所決定的。

  • 8 # 聖蒂斯堡傢俱

    為什麼會糾結?這個問題太有挑戰性了。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一、糾結產生的環節。糾結往往產生於抉擇的這一環節。如果天下只有一個女人,只有一個男人,沒得選擇,除了心理異常,性取向怪異者,肯定不會糾結。好比吃飯,以你的飯量,一碗飯管飽,可是面前擺了兩碗,一個米飯,一個麵條,你絕對會糾結,甚至感到痛苦。丹麥哲學家布里丹講過一則寓言:有頭毛驢,在乾枯的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兩堆草,由於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結果在無限的選擇和徘徊中餓死了。簡稱布里丹之驢。二、糾結產生的原因人之所以糾結,我覺得也是因為人的智慧和知識的有限性。A或B,左或右,一般都會令人覺得痛苦和糾結,因為需要負相應的責任,承擔相應的後果。如果結果清晰,孰優孰劣一目瞭然,那裡會感到糾結?但是人的智慧達不到可以認清選擇後的結果,比如戰爭,是進攻蘇聯,還是進攻美國,令德華人很崩潰,最後選擇了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攻了蘇俄,導致了二戰的失敗。你無法預見一天後會遇到誰,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更不用說十年,二十年了。像諸葛亮坐在草房裡面就能預見天下三分,這種人才千年難遇。綜上所述,糾結是必然的,不糾結是罕見的。一個幸福的人,最好一生抉擇的機會不要太多,雖然可能少了些刺激,但是平淡是福啊。附:以上討論糾結的問題,全部建立於當事人是客觀的,理性的,正常的。戀愛這種癲狂狀態除外。明明很醜,但是就愛,明明有很多惡習,但是願意接受,這些情況,就不在討論之列了,但這往往是戀愛最常見的一種情況。

  • 9 # 弱電工程雜談

    我認為是心裡的執念。例如自古有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忠孝不能兩全,這是一種糾結,但是這種糾結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自身是無法控制的,所以不要糾結,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佳方案;例如曾國藩在京為官7年間,也是糾結萬分,其他官員整日混天度日,而他則關心國家大事,精心處理事務,官職一路高升,但是曾國藩沒有絲毫喜悅,他志不在此,想要建立不世之勳,經過後來幾次頂撞光緒,心灰意冷,碰巧老家湖南守孝,才有後來的平定太平軍的偉大成就,曾國藩的糾結其實是他的偉大報復在作怪,假如曾國藩安分守己,做個京官,也不會糾結。放下執念,糾結蕩然無存。

  • 10 # 大家安康如意幸福吉祥

    人總是在糾結予盾中生活的。有了糾結總想找出解缺糾結的辦法,舊的糾結解缺了,新的糾結又來了。總是在不斷解缺問題和發生問題的生活中,誰也逃避不了。如我一旦有了夢想就是不斷地努力,不顧一切地往前闖,路遍青山人未老。

  • 11 # 溫馨果果小屋

    人活在這個世間,就會有困惑,有無奈,有迷茫,有糾葛……這些就是糾結的表現。

    1、人是感情動物,有感情就會發生一些糾纏不清的事情,比如愛情中的說不明白,還互相割捨不下。

    2、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困惑之時,不知道自己以後怎樣,自己的路怎樣走,自己的愛情婚姻家庭責任生活瑣事等等,會孤獨無助,不知道如何是好。

    3、工作的不順心,工資的微薄,生活中的拮据,這些也是造成人糾結的原因。

    糾結是正常的現象,只要人好端端的活在世上,就會有糾結的時候。糾結不害怕,害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如何應對,如何去處理,甚至於悲觀厭世,那就是不行的了!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處理事情更加得心應手,能夠自我調節,不被生活中的苦難所打到,不被工作中的壓力所壓垮。活的堅強些,活的樂觀點,糾結就會少些。

  • 12 # 自然30240

    糾結的人,一般心胸不夠很寬廣,俗話講,宰相肚裡能撐船,臣子額頭能練武,這就是不糾結的度量,做到事可於人說,心靜如水平。

  • 13 # 小吹創業

    無非就是得失之間;

    面對兩條路你總是怕錯過另一條路的風景。憑藉自己過去的經歷和經驗,坦然的接受得失就好。不要糾結。

  • 14 # 助人為樂的雪中梅

    糾結是人的正常現象。的需要自己不斷調整,經常反省自己。不要朝朝暮暮,要現實要接受人生的無常,學會放下煩惱珍惜眼前。

  • 15 # 無憂無慮的獨行客

    人糾結是因為想不開!

    想不開是因為價值觀受到了大眾的裹挾,沒有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在主流觀念與自己內心深處之間無所適從、難以抉擇。

    一個天性喜歡大自然的人偏偏要擠在繁雜的城市裡,一個喜歡獨處的人偏偏要在職場中演繹勾心鬥角,一個生性善良的人不得不和其他人一起作惡,一個簡樸慵懶的人不得不整天西裝革履、裝模作樣……

    違背了自己的天性,又不能拋開眼前的拖累,人,焉能不糾結。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把身外之物看淡些,順應自己天性的召喚,隨心所欲、隨遇而安、隨性而為……別較真,別計較,別執著,放棄目的心,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此,人,還會糾結嗎?還有必要糾結嗎?

  • 16 # 農村裡的坐家

    因為人都有患得患失、追求完美的心理,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拿不定主意,即使某件事做完了還要好了更好,這樣就容易產生糾結。要知道任何事都達到“完美”是一種理想中的境界,殘缺不全才是真實的存在。維納斯為什麼被稱為愛與美的女神,你看她的雕像沒有雙臂,能算得上美嗎?正是因為這個缺陷造就了她享譽全球的美名,後來有些著名的藝術家曾設想給她接上斷了的雙臂,可都屢屢失敗,沒人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從此想創造完美的行動無疾而終。

    說起糾結來,可能股民朋友最深有感觸,看好某一隻股票買還是不買,買了怕股價下跌被套住,不買怕股價上漲錯失良機,一直在心裡糾結不停,不知如何是好;而賣也是一樣,賣了怕以後還漲,不賣又怕股價下跌造成損失,怎麼做都是一個糾結,糾結的心理在股市裡體現的是淋漓盡致,為什麼會這樣糾結呢?還是因為對錢財的患得患失,沒錢的想得到,有錢的怕失去,糾結來糾結去,到最終都是一場空!

    說個笑話做為結尾,有一個學生上小學時糾結將來是考清華呢還是考北大,到了上高中的時候才知道原來當初是自己想多了。所以任何事都不要糾結,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 17 # 大雄的哆啦D夢

    因為人總想追求完美,無論是事物還是人都想要完美的或者說合乎心意的。可這世間哪有完美一說,只不過是人心中的憧憬。因此人們才會糾結。

  • 18 # 瑞霖弘森

    你總是如此糾結

    我糾結了,我又糾結了,我還是糾結……

    似乎世界上永遠有不斷讓人在一個問題上糾結下去的理由。“我喜歡這個味道的洗髮水,可是那個牌子的更便宜一些;這種顏色的衣服很適合我的膚色,可是條紋的圖案穿起來會不會凸顯我身材的缺陷;有些時候還糾結愛情,這個男孩子很會逗人開心,可是那個男孩子更加體貼照顧、家境更好,我到底要選哪一個?……”

    有些人即便作出選擇,過一段時間,也總會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現在的沒有原來放棄的那個好。

    所以,在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的時候,就更加的謹慎小心,處處考慮。本來適度的緊張,也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本能,因為它你能時刻提醒人們,危險的存在,讓人更好的保護自己。但是當這種緊張、恐懼感變得過分的時候,就會給人造成一種壓力。

    為什麼會“糾結”?

    做出選擇是一個心理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的迴圈取捨的過程。當最終的決定拍案時,那可能是已經經過了潛意識中無數個比對之後,才得出的結果。

    做決定的過程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我們之所以難做決定,是因為某些比對的過程碰觸了我們心中的某些準則或價值。接下來的問題就在於,我們需要把這些可選擇的選項按照它們吸引我們的順序做一個排列,同時還要考慮進去這些不可碰觸的準則。

    有的時候,即便排列出了首選選項,還要考慮如果目的不能達到是否還有候補,未選選項存在的優點。其實,現實中的很多選擇僅僅是個人的喜好,比如選擇某種食物,選擇某件衣服之類。

    •簡單的選擇,為什麼我們還是難以決定?

    簡單的劃分,我們會發現生活中有兩種人:一種人看到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是愛憎分明的,是選擇明確的;而另一種人是過渡的灰色的,沒有界限,模稜兩可。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若經常出現糾結情緒,也就是所說灰色世界的人,碰到心理學家所謂的“矛盾情感”的機會較多,而那些觀點明確的人出現這種矛盾的機會則比較少。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糾結有益,而有些情況則不然。雖然不能非此即彼地將人們劃分為是否屬於矛盾情感人群,但是總體而言,傾向於自我掙扎的人在其一生各個不同領域做選擇時都會相當舉棋不定。

    一般來說,黑白漸變即灰色思維是成熟的標識,可以使人們看到世界的本來面目。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矛盾情感問題處理方法的社會心理學教授哈爾凡德說,在不可能輕鬆得出答案的情況下(比如是否要接受一份新工作),愛糾結的人比那些非黑即白思維的人更有可能拖延並避免做出決定。但如果當事人經過仔細考慮還是無法抉擇,或許就應聽從自己的本能反應行事。哈爾凡德博士說,他在遇到難以抉擇的情況時會拋硬幣,如果硬幣落地反面朝上,而此時他的本能反應是消極的,那麼他就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麼做了。

    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環境和性格原因。在特定情況下,強烈希望得出結論的人傾向於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而自相矛盾的人則認為事態懸而不決自己才更為舒服。

    如果一個人的父母就猶疑不定或反覆無常,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很可能在未來的感情生活中也會產生焦慮和不確定。

    同時,完美主義傾向的人也比較容易在具體的事情上糾結,因為總是不能達到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狀態。另一些人則是因為害怕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逃避抉擇。

    不斷糾結會拖延做決定的時間,而問題總會有需要面對的那一刻。當這一刻到來的時候,糾結輕的人只能草草做出一個選擇,無比糾結的人會產生嚴重的焦慮症狀。看過電影《天生購物狂》的人一定記得片中那個患有“選擇恐懼症”的醫生,面對貨架,面對選單用完排除法,做過辯證法,痛苦了大半天,都作不出任何決定,最後還是要依賴藥物和心理治療。

    其實,人不能總去做那些所謂具有實際作用、直接帶來利益的事,不能總屈從於社會的價值系統,有時也要由著性子做一些似乎不那麼有利於自己的傻事,這些偶然的發傻正好使你在生活的現實主義中保留著浪漫主義情感,正好代表著你的個性色彩。

    你不再糾結

    就如兩款你都喜歡的車、幾個聽上去都不錯的景點、兩個你都喜歡的追求者一個有才另一個有財還都是帥哥。。。其實如果兩者你完全夠不著,也就不糾結。正是這兩個都貌似觸手可得,所以你才糾結得要死——有句諺語說得好:沒有人會嫉妒國王,除了他的弟弟。

    糾結是怎麼回事?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人性貪婪,人人都想追求完美;偏偏還有恐懼,又不想損失;標準定高了,失敗了會失望,而標準定低了,超額完成了又不甘心。

    當下次選擇時,更要求完美(不能再輸啊),但又更沒信心(上次失敗證明我的確不行啊)。惡性迴圈之下,你成了一個對自己判斷力毫無信心的糾結患者。

    當然,話說回來,你做不好選擇,然後糾結——這不是你的病,主要怪社會。 先看一個社會學實驗。

    超市門口組織試吃,分別陳列了AB兩組果醬,A組有6種,B組有24種。結果一天下來,B組的試吃人數比A組多20%,但是A組嘗後購買的人數達到30% ,是B組的6倍。不管你做營銷、管理,還是要活得更好,要記得這個實驗背後的秘密——

    人們認為自己喜歡更多選擇,但是其實大部分人並不需要太多。人類老祖宗從來沒有面對過24種果醬,他們只選擇吃還是不吃。選擇過多,我們會害怕選錯而不選。

    對於我們的大腦來說,選擇本身就是個負擔,能少選就少選。

    日本銀座的一家書店---森崗書店就深諳此道——“小事越簡單越好好”。他們每週只賣一本書——你走入一家有5000本書的書店,可能翻翻看看,這個好這個也不好,然後離開,而你走入這家書店,從地板到牆頭,就只有一本書,大部分人如果覺得還可以,就買一本回家。

    那麼,在面對人生當中很多事情的選擇時,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不糾結呢?

    其實,生活中的事無非兩種:小事和大事,而事情又分兩種狀況:確定的和不確定的。在面對不同狀態的大事小情上我們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我們先來說說小事:

    什麼是小事——那些選錯了也不會影響你生活的事,都是小事。

    比如中午吃飯是吃米還是吃麵,衣服買黑色還是紅色,躺在床上才想起來沒有卸妝要不要起來,早上鈴響要不要按掉再睡10分鐘。你仔細想——其實都是小事,隨便選錯都不會死。

    在小事上求完美是最耗費精力的,因為大部分時候,你花的時間成本和浪費的好心情都比選擇帶來的好處多。

    1、凡是自己不在意、但是能控制的小事,最好的方式是找到一個模式,然後迅速習慣化、大眾化、標配化,我們稱之為模式化。

    比如喬布斯永遠穿黑色高領毛衣;頂級商務人士總用最穩定的電腦最大眾的手機;效率人士定期去同一個品牌選襯衣和鞋子;點同一家餐館的魚香肉絲……

    2、而對於不確定的小事,比如說在外地開車旅行,我就用彩票法——從這家開始第三個餐廳,走進去從他們家選單上第三個開始,好吃就當中了大獎,不好吃就當彩票沒中。我們稱之為隨機化。

    比如而看什麼電影,去哪裡逛一圈,突然想起要乾點什麼,給哥們打個電話——這都是小事而且也不可預測結果,適合用彩票模式——不管你是摸獎,拋硬幣、丟飛鏢還是扔骰子,讓隨機幫你決定。

    選擇本來就是個負擔,生活的小事能不選,儘量少選。把精力留給大事。

    那麼大事呢?

    大事是真正能改變你命運的選擇——要不要去一個城市,選擇張還是李結婚,去這個或那個公司。

    1、確定的大事:調查

    大事中你遇到的第一步糾結,一般都是客觀問題——哪個技術會發展得更快、哪一個房子會更值錢、什麼方案更有效率? 這些問題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答案,只不過你要去找。人醜就要多百度,人笨就要多知乎——只要你事前多做調查,多問人,你能消除很多選擇。比如說健身愛好者常問的:“我該如何才能避免跑步把小腿練得很粗?” 其實你沒有每週跑30公里,還負重深蹲,基本很難變粗。這問題類似一個小學生問:“如果我認真學習了不小心去了清華不喜歡的系怎麼辦?”

    2、不確定的大事: 實驗

    因為一個人真正面對重大的選擇,也做了足夠思考調查的人,最後都能得到這麼幾條結論:

    我知道所有的選擇都是有好有壞的;

    我知道有些人適合這個,而有些人適合那個;

    我知道再給我一個月,我也不會增加得新的資訊量;

    我知道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當機立斷的勇氣,選一個。

    問題是,我他媽的還是不知道怎麼選。

    恐懼來自對未來迷茫、對失去恐懼、對別人討好、對自己不確定。而後面的三個,完全是關於“我”的不確定——

    我能搞定嗎?我受得了這個損失嗎?我確定要這個嗎?別人會怎麼看我?

    所以糾結了。比如說:有人來問我,我產假休完了,該不該繼續在家帶孩子?

    不上班吧,覺得天天窩在家裡,人生實在是太痛苦,和老公越來越沒話說,人傻得鄙視自己;上班吧,一看到什麼媽媽陪伴孩子的文章就內疚——工作真的那麼重要嗎?我這麼拼會不會未來後悔?於是開始上網查詢:又是各執一詞,看完後更糾結!

    我建議她做些“人生小實驗”。和真正的試驗一樣——先連續三天出門試試看,記錄下自己的感受;然後也連續三天在家裡陪陪孩子,記錄下感受。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瞭解,不管別人怎麼說,自己到底能有多少時間,多麼願意陪孩子?孩子的反應怎麼樣?平衡點是什麼?

    人生當然要找平衡點,但如果你沒有在蹺蹺板上走一遍,鬼才知道哪是中點。

    她最後還是決定要出來上班,但要選擇一個半天的工作。因為她意識到,自己希望接觸更多人——否則即使在孩子身邊,狀態也不好;對於孩子來說,高質量的陪伴比長時間的陪伴更有效。她慢慢找到了一個讓自己平衡的上班時間和長度,不再糾結。

    做實驗,就是讓你成為自己生活的科學家。

  • 19 # 俯首甘為孺子牛91184901

    人之所以會糾結,主要是放不下。放不下面子,放不下財物,放不下權力,放不下愛恨情仇。有一天想通了,放下了,就不糾結了。

  • 20 # 印真1975

    人,這所以糾結是心態起作用。心態的安瀾和波動,是多種因素的矛盾共應,利害患得患失,潛意識對臨景臨態的有向考慮,感情分合的活眼圍棋譜,維勢比較的度感不平衡,幸福指數的刻度所措…如此等等,人在生活這張大網裡撲愣,當然就會有糾結了。

    想要綱舉目張。就要使得上勁,抓得住省力的結處,分力分神的平衡。在作用與反作用的磨擦裡花功夫的酬好。

    容易嗎?不容易。人性的貪丶嗔丶霸絞結。那一放下,見之智慧和平凡的故事!空色介面,亂雲飛渡誰從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吃的東西很少,都運動,但是脂肪率一直忽高忽低,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