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甜甜圈伐木累
-
2 # 樂知書易達理
在現代的育兒理念中,肯定是“婆婆沒有義務帶孩子”。但我覺得這個意義更多是在法律的層面上。
我認為,一個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其中的每個成員不僅僅是要遵紀守法,更應該用社會公德來約束自己。每個人應該有義務維護家庭的和諧,都應該相互關愛。也就是都應該為這個細胞承擔一份責任,盡一份義務。這樣家庭才能和諧,這個細胞才是健康的。
因此,我說,婆婆“應該不應該”承擔帶孩子這個責任、盡這個義務與否,與家庭的具體情況有關。如果兒子媳婦工作太忙,婆婆身體條件又好,就有義務在兒子媳婦和幼兒園或學校在時間銜接出現“真空”的時候,承擔一份“愛幼”的責任,盡一點兒“愛幼”的義務。如果兒子媳婦有時間,當然由他們自己帶孩子最好,因為父母在親子教育上是無法替代的。
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同,相對的問題也不一樣,具體的問題應該具體對待。但有一點是現在無法迴避的:就是祖父母帶孩子與父母帶孩子的最嚴重的問題是育兒理念的衝突。婆婆如果不善於學習,不接受新的育兒理念,就算想盡這個義務,大概與媳婦發生育兒理念碰撞後,“婆婆沒有帶孩子的義務”便成了擋在婆媳之間最好的免戰牌,婆婆就是想“含飴弄孫”,媳婦就是想讓自己不“疲憊不堪”,也只能是各人有苦放在自己肚子裡了。
因此,我覺得,老人的養頤天年,與學習一點育兒知識並不矛盾。因為你的學習,不僅豐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能提高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質量。
-
3 # 張張Ms沐
首先說我婆婆和我母親都在幫我們帶孩子,我們懷著感恩的心看待這件事。
再說說我的觀點,我覺得在一定意義上婆婆是有義務幫忙帶孩子的。第一,提到幫忙其實是幫自己兒子的忙,婆婆老了病了需要人像照顧小孩子一樣照顧婆婆的時候,兒媳也是幫自己老公的忙。畢竟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在一起就是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感動,相互關係才能更好,家庭才能和諧。
第二,家庭是一隻網將我們用各種關係連結在一起,缺一不可,與其說婆婆有義務幫忙看孩子,不如說婆婆有權利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現代的生活方式,讓年輕人很少能放棄工作全職在家帶孩子,大部分年輕父母社會壓力都不小,這時就突顯婆婆或是丈母孃的重要性了,一代又一代,大部分年輕人都是這樣過來的,當然也有很多自力更生的年輕媽媽。
因此,婆婆是否需要幫助看孩子還要取決於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有能力、有時間、有體力的婆婆如果能幫助年輕父母是最好的。但是不要用我現在不管你們的孩子,以後我老了也不用你們管我們的理由,畢竟我們年輕一代,即使沒得到過老人幫忙帶孩子,我們幾十年後也不會真的袖手旁觀看著老人有需求而無動於衷。
所以,互相珍惜,互相體諒,非常重要。
-
4 # 泰旺塑業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家家有本難唸經,老人幫忙帶孫子,沒有法律強制是必須帶的,要根據實際情況,畢竟你們家蓋房子還差錢,如果幫忙帶孩子就沒法掙錢還賬,除非你哥嫂願意幫忙還賬,否則不用理會你家嫂子!
-
5 # 皮卡丘的充電站
父母不是必須給子女做牛做馬做奴隸的。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裡有一首歌,叫《好了歌》,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從題主的描述中,我看到的是父母為了子女苦苦操勞,卻還落不得好。
題主談到,
「我爸媽都在外面上班還家裡蓋房子娶媳婦的債,就沒回去帶孫子,因為這個,我嫂子一直很記恨我爸媽」
兒子取了媳婦,還要父母出去賺錢,還蓋房娶媳婦的債。
父母不辭勞苦,打工賺錢幫你還債還不夠,還要幫你帶孫子?
題主的嫂子這不要臉也沒誰了。
而且你哥和你嫂子,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你哥和嫂子就是你父母的吸血蟲。
知道不?
只能哀嘆你父母一片痴心,其實天下父母,何嘗不是如此啊。辛勞一生,可換來子女的態度呢?有多少子女,不懂得感恩。
題主自己也說了,
「我們有的時候聊天說到這事,我哥就說我你也別包庇咱媽,她也不是省油的燈。」
有這樣說父母的嗎?
父母難道不愛子女嗎?
愛子女,不是給子女做牛做馬做奴隸!他們生你養你,十月懷胎,辛苦拉扯你長大成人,子女是要尊要敬要愛,不是來做吸血蟲,剝削他們的。子女不懂得感恩,還指責。可嘆中華幾千年,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這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啊!
我們都是陌生而孤獨的,但我們在這裡彼此相伴,嚐遍世間冷暖情感,看遍萬家燈火。
-
6 # 幸運米蘭幸運米蘭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恭喜你們家娶了一個極品兒媳婦兒。誰說生兒子就要給娶媳婦兒帶孫子的?她以後也是老婆婆,有樣學樣兒,她兒媳婦兒也會這麼對她的。不過這些是摸不著的事。我們先來談談眼前的事怎麼解決。
1、這是你哥的問題,如果你哥夠硬氣,你嫂子也不敢這麼明目張膽。你哥就是最典型的娶了媳婦兒忘了娘!他忘了他父母是怎麼辛苦把他養大的、他忘了他父母是怎麼辛苦賺錢給他娶媳婦兒的、他忘了他還有一個義務是贍養老人、他忘了為人子女的責任和義務、他忘了男人的責任和義務、他忘了妻子的責任和義務、他忘了為人父的責任和義務!他忘了愛妻子不是縱容、愛妻子不是沒有底線。你哥能容忍你嫂子的言行,就說明他還不是男人,這是你父母教育的失敗。
2、這也是你父母的問題,結婚之前就應該和你哥溝通清楚,即使沒溝通,也不應該一個月給兩千生活費。從這兩千塊錢就能看出,你們家的教育就是本末倒置的。別人家都是結了婚以後就要給老人錢了,雖然可能老人不缺錢,在特定的場合又都給回來,但小輩給老輩錢是天經地義的,你父母這錢給的可以看出他們的思想和你嫂子差不多,其實,現在我有點心疼你奶奶,但有可能你母親本身做兒媳很好,只是對兒子不知道怎麼教育了。建議你勸說你父母把撫養費停了,用這錢還貸款買個小房子給自己預備條後路,你這哥嫂以後不可能指上他們養老。“生兒子就得給娶媳婦兒看孫子”這樣無恥的話都能當理講的人還有是非觀念嗎?還想指望這樣的人給老人養老?
3、你以後結婚後要吸取你嫂子的教訓,不要對婆婆要求太多,給是情分,不給是理。老婆婆給點就要感激,不給也是正常的。你嫂子的思想馬上就能看到回報了,二十年後將有一個繼承她的思想的男人即將結婚。
-
7 # 懶媽育兒路
這個問題,按照傳統觀念來說,該帶。這是幾千年留下來的傳統,奶奶幫忙帶孫子孫女。再加上傳統還有養兒防老一說,奶奶幫忙是為了老了有人照顧。
不過時間到了現在,就不好說了。這裡就不能用“該不該”了,而要用“願不願”了。現在很多奶奶,帶不帶孩子,全看她們願不願意。特別是城市裡的老人,不願老年生活被孩子栓住,而且大多也還在工作,所以不願意帶,也帶不了。
-
8 # 那盞燈
關鍵在婆媳關係如何。婆媳關係好,會主動請纓幫你帶孩子,婆媳雙方或是某一方單方嫌棄,就沒有應不應該這一說辭了。法律規定婆婆沒有義務和責任要幫兒媳婦幹活。婆婆老了,你要不要孝順也是你自願的,法律規定兒媳婦沒有義務和責任必須給婆婆養老。
簡單點講:就是婆媳之間是互不相欠的。
你可能會說孩子是婆婆的孫子,但是你也要想到,只要你有孩子,婆婆是被動當奶奶的。你可以選擇當不當媽,婆婆沒得選擇。假如你不願意要孩子,婆婆想當奶奶也當不成。
如果你們婆媳關係不和睦,建議自己帶孩子。1.你可以真正的體會一下生命的成長。2.有媽媽陪伴成長的孩子童年不遺憾。3.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會造成父母無法自己帶孩子,那人生的另一憾事就是:有娘生無娘教!(不是罵人,說的是事實)
-
9 # 陶玲家長課堂
結婚後的婆婆的一句經典話“快點生吧,年齡也不小了,早點生對身體好,生完了你們不用管,你們還上你們的班,孩子我來帶就好了。”但當孩子真正出生後就面臨一個問題,孩子是自己帶還是應該婆婆幫忙帶的問題。那麼婆婆該不該幫兒子帶孩子呢?
據調查顯示,對於這個問題70%的年輕人表示該讓婆婆帶孩子,30%的表示不該。
首先表示應該幫忙帶孩子的人群的看法:
有人說“生是你讓生的,你肯定得幫忙帶啊”婆婆有義務幫帶孩子,如果婆婆幫帶孩子,小兩口就可以都出去工作,經濟收入就會多一些,兒子的壓力相對來說就會小很多。
表示不該幫忙帶孩子的人群看法:
孩子自己帶比較好,老人太溺愛孩子,思想跟不上進步,擔心老人會打擾到自己的小家庭生活,不想讓孩子生活在充滿溺愛及爭吵的環境中。
很多家庭就因為婆婆不幫忙帶孩子而引發婆媳關係劍拔弩張,讓處於中間的男人左右為難,從而引發家庭矛盾。
其實,婆婆幫你帶孩子是一種情分,不幫你帶孩子那是本分。不要過多的去要求老人,幫忙帶的話要記得感恩,不幫忙帶也不要去埋怨、怨恨。
-
10 # Mdijgsiyegdkcheb
首先回答,不該。還有另外很多不該,不該給資助孩子,不該把你跟孫子的關係凌駕於你兒媳婦跟你孫子的母子關係,不該把孩子的家當自己家,不該去兒媳婦家當家作主,不要打著給兒子幫忙的名義強行住進兒子家,不該管兒子家的事,不該管兒媳的孩子的姓氏,公婆不該的東西多了去了。兒子兒媳婦呢,不要接受男方父母的資助,不要讓老人幫你過日子,自己經濟完全獨立,自己家的事情自己做主。如果你非要有人給你看孩子,碰巧老人有時間,老人又願意,可以,但是一定要感恩。
-
11 # 鄭蕾
婆婆應不應該幫我們帶孩子?應該從幾個方面來考慮!
①:婆婆是否自願,如果婆婆不願意,或者有自己的小事業小愛好,那作為晚輩不應該勉強的!婆婆幫帶孩子從傳統意義上來是帶的,因為以前養兒防老,現在社會進不了,很多婆婆不要後代撫養,所以婆婆自然也沒有帶孩子的義務!
②媳婦是否需要婆婆出力帶孩子,如果媳婦自己全職的話,可以自己帶著,沒有必要再勞煩婆婆!孩子是自己,一切靠自己吧!
總之,婆婆帶孩子並非本分,有需求,能幫就感恩,不幫自己想法子帶好娃!
-
12 # 莫想家
義務是沒有的事,幫忙帶看是對一個家有愛的表現,選擇權在婆婆,帶不帶是婆婆的權利,如果沒計劃好就不要生孩子不然就是負擔,想讓別人幫你帶你放心嗎,家裡人帶證明你沒思想一個沒思想的人活著還是人嗎。
-
13 # 生活育兒百科
談到這個話題,其實不應該從法律或道義的角度來考慮,有時法律和道義並無法約束或影響人的心理和認知,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注重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情理交流。因此婆婆有沒有幫忙帶孩子的義務,如果婆婆有時間和便利去提供幫助的話,從情理上是應該帶的。
婆媳關係之所以是一個被關注的話題,正是因為婆婆和媳婦並不能經常在情理認知上達成一致,做一件事,婆婆認為情理上不應該做而媳婦認為應該做,或者,婆婆認為情理上應該做而媳婦認為不應該做,這樣雙方情理認知就不一致了,情理認知不一致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無法和諧,才會導致緊張的婆媳關係。
在任何一對婆媳之間,沒有一方會從法律或道義的角度思考問題,並與另一方相處,而是感性地從情理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評判另一方的行為和處事。在帶孩子這個問題上,如果孩子沒有人帶,而婆婆又有能力、有時間去帶,從情理上,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婆婆是應該幫助帶的,自然媳婦也會有這樣的情理認知,如果婆婆不這麼認為,那麼婆媳之間情理認知就不一致了,就可能會誘發不太和諧的婆媳關係。因此,對於婆婆,如果能幫得上忙,還是應該提供幫助,對於媳婦,婆婆能提供幫助完全處於情理,也應領這個人情,這樣才會比較和諧。
-
14 # 墨雜談
這問題還用討論嗎?誰的孩子應該誰帶,孩子又不跟婆婆姓,為什麼都要往婆婆身上扣??你需要婆婆幫忙,婆婆來幫你了,不要覺得就是應該的。你不需要婆婆幫忙,婆婆非要自己來,那也挺煩人的。所以自己家的事自己管啊,你沒時間沒精力那就先別要孩子,首先自己家庭遇到的困難是你們兩口子商量解決的,有人這時候願意來幫忙那你需要感謝。
-
15 # 蕾蕾美女
看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就很生氣,先說哈我老公他媽,我老公在家時候和我爸媽來我家了,她就假裝對我好,等他們走了就變了,生了寶寶我媽媽過來了,她就朝我媽媽說,婆婆帶孫天經地義的嘛,哪裡辛苦嘛?我媽媽呆了半個月回去了,我老公也去上班了,他媽就對我說,那個自己生的孩子要自己帶喲,真的是沒好氣,我就回了她一句自己帶就自己帶,等你老了或者以後需要幫助了,你去找你自己生的來幫忙,千萬不要來找我,我也不會去幫你的,因為你沒有生我養我,在我結婚的前兩年你也沒有幫我。就這樣我做完月子就搬出來住了。自己帶寶寶缺乏經驗就帶到寶寶外婆家裡去一起帶了四五月,後來一直自己帶,晚上孩子哭老公還是要起來幫忙哄的。他媽就十天包月來看一次孩子,但是孩子吃的奶粉,水果,零食,用的玩具,尿不溼,衣服,老公他媽沒有拿出一分錢。。我就是說你媽這樣摳門,叫她自己把錢存起嘛,以後老了反正我不會管他,我和我寶寶在孃家白吃白住了四五月回來時候他外婆還硬是給了他一千多快錢!!!!!我看似有婆婆,其實又沒得婆婆!!!!!!很想現在就老死不相往來了,可是看在她兒子對我不錯的面子上!!!!
-
16 # 開便利店的珊珊
我覺得婆婆沒有這個義務,但是有這個責任!婆婆如果不想帶,也不能有太多想法,畢竟婆婆好不容易把她的兒女拉扯大,現在這個社會的人都是追求自我和生活品質的,老年人也有他們想法,我們做小輩的要理解不能強求!
我和我婆婆,相處融洽!我們三個孩子,做月子都是婆婆照顧,出月子我就回我的小家了,我覺得挺好!偶爾我們生意忙,節假日或者我們小兩口要出去度假什麼的,跟公婆打個招呼,孩子送他們照顧,他們挺樂意的!
我們夫妻二人,在帶孩子這方面還是覺得孩子應該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比較好,爺爺奶奶那邊偶爾去去聯絡下感情,讓孩子們知道他們的根在哪裡!
-
17 # 跳跳虎們的媽媽
婆婆願意帶,你放心給她帶,就給她帶。
給婆婆帶了,就一定要約法三章,原則性錯誤,她做錯了你指出來,並且改正,比如溺愛,跑著餵飯,各種慣。需要提前溝通好,才不會產生太多矛盾。育兒觀念也要大致一樣,否則,不要給她帶。
小問題,比如穿衣服穿得土,穿得爛,你就不要刻意去挑剔了。
婆婆不願意,你也不放心,那就不給她帶。
現在很多媽媽,因為家裡負擔重,沒辦法只能給婆婆帶,那你得放寬心,做好溝通,才能保證婆媳關係不惡化。
再,婆婆沒有義務給你帶孩子。自己生的自己帶。沒毛病。就算你不得已必須上班,那也應該感恩婆婆給你帶孩子,不給你帶,也不應該怨恨。沒必要為了老婆子,而且還是不可能和你過一輩子的人,把自己逼成怨婦。也沒必要教育自己的女兒,這樣的觀念,自己成為可憐的怨婦就夠了,再把自己女兒教育成怨婦,可謂也不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也不要這樣教育兒子,丈母孃什麼什麼的。婆婆媽應該幫扶什麼的。都是不好的意識。該放手就放手,孩子的婚姻,孩子的小家庭,孩子的人生,作為父母,最好不插手。婚姻,成年人的生活本來就夠累的了。再來父母的影響,更是神煩。。。
孩子不屬於我們,父母也不屬於我們,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的人,獨立的人生。家庭一家,是緣分,能幫扶自然是好,不幫扶,也沒有過錯。
-
18 # 菩提1737451
要有文化:可以自行進行學習育兒知識,要細心:經常看到老人家把孩子一個人放在車上 很危險,要有警覺性:老人家喜歡四處聊天 不知不覺洩漏了很多隱私包括孩子的 被不法分子趁機而入,要有精力體力。要求很多的,如果都滿足,基本也就不願意幫帶了,因為她有自己的工作,所以能出錢的就出錢吧,和兒媳婦溝通好,儘量還是年輕人帶吧。
-
19 # 冰瑩518518
在現代意識裡,是說老人應該有老人的生活,年輕人結為夫妻,建立家庭,應該自主自立。但是有句話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如果老人身體健康,並且她有幫忙照顧孩子的意願,那麼當然還是自己家人照顧孩子更讓人放心。
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婆婆是外向型性格,更願意工作,不願意帶小孩,那也無可厚非。
-
20 # tensy
帶與不帶,看各家實際情況,如果父母願意幫帶,那最好。如果不願意,也不要強求,父母把你養大但沒義務幫你在帶孩子,自己能有能力生,就有能力養,不要像有些人,不幫帶孩子就不養你老,這個觀點不對!
回覆列表
婆婆皆禍害
婚姻婆媳這世上所有的臉面,不是父母給的,就是自己掙的。
1
A老家在四川,和老公是初戀,一頭扎進愛情裡,不顧一切遠嫁北京。孃家在川西縣城,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公婆雖是北京本地人,但也是普通工人,家裡只有一套五十平的老房子,對這個“外地媳婦”極不滿意。
結婚時,親媽提出來婆家首付按揭一套房,哪怕只有三十平方米。公婆和當時的男友都不同意,07年北京房價已經不菲,三個人都覺得反正有地方住,沒必要為了個蝸居,背上大幾十萬的債務。
在有情飲水飽的年紀,A覺得親媽提房子太庸俗。最終,她把自己的幸福,安置在了那個七十年代小兩居中一個十平米的小屋裡。
最初,A經常在qq空間裡秀幸福。但沒多久,幸福變成了抱怨:比如她買雙鞋子,婆婆會說家裡本來就擠,還亂買東西佔空間;比如她上午給餐桌鋪個漂亮的桌布,婆婆轉身就給扯了下來,說看著那小碎花眼暈;甚至,她自己的房間,婆婆每天都要巡視幾遍……
最後,抱怨演變成了漫罵,A的qq簽名有時一天能換幾次。那樣惡毒的字眼,我實在想不出竟出自一個妙筆生花的女子之手。
3年後,因為婆媳矛盾激化,A和老公搬出去與人合租。兩個人的愛情早已被家庭矛盾折磨得了無蹤跡,獨立生活的繁瑣讓小兩口矛盾不斷。加上要租房,要自己負擔所有生活開支,兩個人的工資捉襟見肘。
A懷孕後反應厲害,身為獨生子的老公又不怎麼會照顧人,不得已厚著臉皮重新搬回公婆家住。
接下來的5年,經歷了生子、公公去世、婆婆重病入院。現在,孩子已經4歲,還和奶奶擠在一個屋裡。
婆婆剛查出來是胰腺癌時,A說:“我還是熬過她了。”
聽著這話不太順耳,我沒接話碴兒。讓她始料未及的是,婆婆要離開這個世界時,她依然一無所有——房產是最值錢的家產,出於利己,婆婆把房子直接留給了兒子。
這對於一直沒有安全感的A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棒——十年婚姻,她的經濟世界裡,依然是一無所有。
2
好友B來自農村,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大學畢業後她去了男友的城市天津工作。
和A的婚姻境況差不多,B的公婆也是普通工人,也沒有給兒子準備婚房,對來自農村的B也相當不滿意。
但有一點,B和A完全不同——B相信愛情,更明白一切都得靠自己,和親媽住久了都會有矛盾,何況跟完全沒有血緣關係、對自己的出身極不滿意的公婆呢?婆媳如母女,簡直就是童話裡騙人的謊話嘛!
辦婚禮前,B就和老公租好了一室一廳的房子,雖然離上班的地方遠點,但坐車時可以聽英語,也算不上浪費時間。
B的老公原來是隨遇而安的小夥子,在個人發展上並沒有長遠規劃,但他看B這麼拼,也慢慢開始從專業上提升自己。
結婚第四年,兩個人攢夠了一套小房子的首付。要買房時,公婆提出來贊助10萬,那基本是他們的全部積蓄。B不想要老人的錢,又不忍拒絕他們,便要了5萬,再以小夫妻的名義,給公婆打了個為期3年的欠條。
現在,B不僅還清了公婆的欠款,還把當年的一居室換成了三居室。公婆對這個來自農村但自尊自愛的兒媳,也消除芥蒂,真心接納。
B新婚時,和我談及婆婆對她的冷落,不是沒有委屈,但當時她說的話讓我銘記終生:“這世上所有的臉面,不是父母給的,就是自己掙的。出身決定了我的起跑線比別人低,但終點在哪裡,一定程度上可由自己來決定。《紅樓夢》裡的鳳姐敢對賈鏈撒潑,是因她孃家自帶光環;而賈芸出身低微,不也給自己賺了個不錯的前程?”
A和B同樣是小地方的女孩嫁入大城市,婚姻的走向完全不同。相扶相持的感情,遠比相依相偎更牢靠。前者是各自獨立而又彼此給予,而後者更多呈現的是夫妻或親人間的攀附和依靠。
3
在有些人看來,A的婆婆挺不是東西。但站在婆婆的角度想想,她想保護自己的財產,又有什麼錯?
在婆媳大戰中,人們最愛指責的就是夾在中間的那個男人。比如說他關鍵時候不站在媳婦這邊,不會兩邊傳好話,沒辦法拎清和自己親媽的界限感……假設如A那樣的情況,自己小家的經濟獨立都做不到,中間的男人情商再高,表面的一團和氣又能維持幾天?
媽媽群裡,經常有人吐槽公婆帶孩子太不講究,比如給穿開襠褲,比如用自己的筷子喂孩子吃飯,比如隔三差五給孩子買糖吃。但真正選擇自己辭職帶孩子的媽媽鳳毛麟角。理想終究要敗給現實,在帶孩子上也一樣:能一個人支撐起一個家的老公畢竟是少數,在老公清楚夫妻關係高於親子關係的基礎上,夫妻倆共同奮鬥得來的家業,才能讓自己在小家裡面以及公婆面前更有話語權。
有研究顯示,結婚、買房、裝修、帶孩子,年輕夫妻在這四件大事上的不獨立,是婆媳矛盾爆發的根本原因。
反過來講,公公婆婆經濟上的不獨立,也是導致婆媳關係甚至夫妻關係緊張的原因之一。我身邊就有很多因為公婆住院,張口向兒子媳婦要大筆醫藥費,而引發小兩口矛盾的例子。
這世上,沒那麼多極品婆婆,也沒那麼多不懂事的兒媳。當公婆拿出所有積蓄給孩子買房,就註定當他們提出過來小住時,做媳婦的沒理由拒絕。
如果一個小家庭,房子老人出資太多,生孩子後還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那麼長輩不可避免想獲得話語權。這和“你享了不該享的福,就要承受不該吃的苦”一樣——經濟上的壓力指望別人解決了,精神上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同樣,當社會養老機制還不健全,身為公婆或岳父母,在有能力時,適當伸出手來偶爾扶持一下小輩,也能讓家庭關係更和諧。
借用好友B的一句話來結尾:“90%以上的婆媳戰爭,都源於矛盾的一方不甘心受制於人,卻無力擺脫另一方的控制,高高在上的一方才仗勢欺人。當一個女人內在自我的構建已經無懼老公離去,我還怕什麼公公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