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編虎哥

    說起法正,就不得不談談他的兩任主公——劉璋和劉備。其中劉璋在許多人眼中是一位懦弱無能卻內心仁善的人。這主要是《三國志》中,諸葛亮在隆中論策時對他“闇弱”的評語。然而歷史上的劉璋卻絕非一句“懦弱仁善”就可以輕易評判的。

    劉璋的父親劉焉,雖為漢室皇親,卻野心勃勃。他見中央朝廷已經朝不保夕,就於公元188年建議漢靈帝取消刺史而設定“州牧”,並請任為“交州牧”,想要遠離中原的是非之地。然而當劉焉來到益州附近時,發現當地刺史郤儉殘暴無比,並被黃巾義軍衝擊而敗亡。因為聽說益州即將有“天子之氣”,故而劉焉趁機進入了益州,並請朝廷改任他為益州牧。

    當時除了信奉太平道的黃巾軍外,信奉天師道的“五斗米教”勢力也很強大,並且米教部眾大多盤踞益州北方,歸劉焉管轄。當時天師道歸張魯管轄,於是張魯的母親與劉焉發生了許多糾葛。最終劉焉給了張魯一隊人馬前期攻打漢中,隨後殺死了漢中太守張修,並截殺朝廷使臣形成了半獨立的狀態。

    張魯自立之後,劉焉上表朝廷藉口“米賊作亂,阻隔交通”,旋即也半獨立了,幾乎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絡。由此可見,劉焉雖無大才,但絕非平庸碌碌之輩,在他與五斗米道之間的糾纏中,究竟是誰利用誰還真的不好說。而伴隨劉焉一同湧入益州的許多流民,隨著劉焉勢力的日漸穩固,逐步站穩了腳跟。而這些大多從從南陽、三輔(長安、馮翊、扶風)一帶流入的移民,又被稱為東州人。

    劉焉收攏這些流民以為兵,組建了地主、豪強的軍隊,稱之為“東州兵”。由於東州人是劉焉壓制益州本地世家大族的倚靠,故而多有放縱,時常會出現東州人欺壓益州人的情況出現。只是劉焉在世之時,益州本土勢力大多不敢言語。

    公元194年,劉焉去世之後,益州派重臣趙韙認為劉璋溫和仁厚,容易掌控,於是將其扶持成為新任益州牧。此時,因劉焉去世,益州本土派出現反撲傾向。荊州別駕劉闔、將領沈彌、婁發、甘寧等人反叛劉璋。結果卻是甘寧等人敗退,並流亡荊州去了。

    此時被認為溫和仁厚的劉璋卻以荊州劉表曾彈劾劉焉,並且收留了益州叛將甘寧等人唯由,外調趙韙防備劉表。調虎離山之計!此時的趙韙可算明白了,劉璋絕非任憑他人拿捏的懦弱之徒,而是深諳政治遊戲的高手。於是趙韙也加緊展開了自己的謀反計劃,他利用了劉焉、劉璋父子倚重東州人而欺壓益州本地百姓的政策,大肆收買人心,並拉攏益州本土豪強,準備聯合起來一起幹掉劉璋。

    面對趙韙的異動,劉璋一清二楚,公元200年,劉璋率先發難了。他首先以漢中張魯對自己不恭順為由,將其母親和弟弟殺死,逼反了漢中。緊接著以張魯反叛為由,調集益州派重要人物龐羲討伐張魯。龐羲與趙韙同為益州人,是天然的盟友。劉璋將其調走,進一步削弱了趙韙的力量,於是數次進言勸諫劉璋,想要阻止龐羲外調,奈何劉璋不為所動。

    最終意識到大事不妙的趙韙下定決心發動叛亂,而戰事一起,劉璋立刻逃往成都,並策動東州兵處於對趙韙可能清算的恐懼心理,指揮他們與叛軍展開殊死搏鬥,並最終大破之。這場精心佈置的叛亂遭遇挫敗,趙韙隨後逃入江州。不久,趙韙遭到部下龐樂、李異的反攻,兵敗身死。

    事情發展到這裡,劉璋的政治水準都堪稱出色。然而也正是因為趙韙叛亂讓劉璋看到了益州人的強大潛力,所以他逐漸開始改變策略,轉為對益州本地人士、尤其是本地世家大族採取安撫政策,反而對平亂有功的東州人逐漸冷落起來了。後來劉璋與龐羲達成了諒解,並讓其率領東州兵在前線對抗張魯,並以此調集大量東州人開往大巴山前線,削弱了東州人在益州中樞的影響力。而法正作為三輔右扶風人,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劉璋排斥在了權力中心之外。

    當年法正與老鄉兼好友的孟達一起躲避北方戰亂,逃入益州投奔劉璋。然而一身的才華卻始終不受重用,只能做個縣令小官,後來雖然好不容易進入中樞,卻也僅是軍議校尉這般低等職務。如此境遇,法正度過了十年歲月。不過他的才學不僅讓孟達等人所欽佩,也讓益州派張松頗為青睞,並與之漸成莫逆之交。

    在法正的眼中,劉璋雖非弱主,卻也絕不是什麼明君。他先倚重東州人來欺負益州人,後又提拔益州人而打壓東州人,並且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聯結了益州世家豪族欺壓益州普通百姓。如此玩弄權衡之術,有悖公平正義之王道,亦不配統領益州這片沃土。

    只是與當時的許多弱小諸侯一樣,劉璋後來也漸漸走上了依附強者尋求自保的道路。官渡之戰後,曹操攜統御整個北方的威勢揮軍南下,劉璋見其強大,於是譴使討好曹操。奈何張松在曹操處受辱,又逢赤壁之戰曹軍大敗。於是在張松等人的建議下,劉璋又轉而結好起軍勢強勁卻居無定所的劉備了。而當時被劉璋派遣出使劉備之人,正是法正。

    在好友張松的推薦下,法正出使劉備,會面之後頓時生出英雄相惜之意。相較於劉璋,胸懷大志、氣魄非凡的劉備顯然更符合法正的胃口。在法正的心目中,劉備才是那個最適合入主益州的主公。當時赤壁之戰剛過,劉備就秉承唯才是舉的作風,提拔了魏延等一批荊州人士,渾然不覺有任何不妥之處。這與劉璋處理益州人與東州人之爭時的做法,宛若雲泥之別。

    法正對劉備的欣賞,甚至已經到了容不得劉備光偉岸形象遭受損失的地步。當時孫權為了進一步鞏固孫劉兩家的聯盟,強行將妹妹嫁給劉備。孫夫人,相傳名為孫尚香,雖為女流之輩,卻擅長揮使刀兵劍戟,劉備十分忌憚。於是法正作為劉璋的使者,居然直接插手劉備家務,力勸劉備遠離孫夫人。也就是說,在出使劉備之後,仕途不順的法正就已經將自己當作劉備集團的人了,並事實上也被劉備、龐統和諸葛亮等人所接納了。

    及至法正返回益州之後,張松、法正便開始佈局如何引劉備入川的事務了。赤壁之戰後,曹操兵鋒調轉西側,擺起了對漢中地區的窺探之意。此時劉璋因擔憂曹操吞併張魯之後,會南下征伐益州,於是在張松的勸說之下準備迎接劉備入川以對抗曹操。

    千萬別以為劉璋引劉備入川是一件糊塗舉措。在此之前,劉備雖先後投靠了數路諸侯,卻始終沒有主動佔奪主家的先例,可謂履歷優秀。其次當時的天下形勢,唯有孫權、劉備曾重挫過聲勢浩大的曹操,相較於歷經三代經營的孫權,基業初創且不穩固的劉備顯然是益州最好的外援。另外,劉備即便入蜀,但其遠離荊州大本營,軍隊的後勤補給皆掌握在劉璋的手中。所以不論從哪方面考慮,劉璋都有足夠的信心斷定劉備不敢跟自己翻臉。

    在劉璋的籌算中,或許是想要等到劉備與曹操兩敗俱傷之後,自己再一併收拾掉。也可能是自信能透過利益捆綁,將劉備牢牢的栓在自己的戰車上。然而當法正受劉璋派遣而出使劉備之後,情況正在悄悄的發生變化,朝著劉璋無法掌控的方向奔去了。

    法正再次來到劉備這裡後,明言要劉備以張松為內應,取劉璋而代之,繼而憑藉益州的富庶和險要,成就霸業。起初劉備對入川之戰頗有顧忌,然而在龐統等人的一併勸說之下,最終下定了決心。經歷了數十年的征伐後,此時的劉備已經成長為一位軍事才能頗為強悍的雄主,在他率軍孤軍深入到益州腹地之後,竟然連戰連捷,擊敗了整體實力強於自己的劉璋。

    局勢危急之下,劉璋麾下的一員參謀鄭度向劉璋提出了一個抵禦劉備的計劃,堅壁清野。當時劉備是孤軍深入,就食於敵,因此這一招雖然簡單,卻能有效遏制劉備的攻勢。劉備聽聞之後,心中頗為忐忑,於是找來法正問計,然而法正聽聞之後卻淡然道“終不能用,無可憂也”。在法正看來,劉璋根本就不可能採納鄭度的計策。

    後來訊息傳來,果真如此。劉璋不僅沒有采納這一計策,反而罷黜了獻計的鄭度。原來法正早就看透了劉璋的執政手法,在劉璋安撫益州人、打壓東州人的方針下,他不敢執行堅壁清野的政策。此計雖好,卻會招致劉璋失去益州人心,在已經不受東州人擁戴的情況下,再將益州人得罪,就真的離窮途末路不遠了,即便獻計的鄭度是益州派,也無濟於事。正因如此,法正才會如此淡然。

    劉璋沒有使用鄭度的計策,劉備的軍勢依舊在往前逼近。於是劉璋開始策動益州人的支援,準備憑藉益州本土勢力,與劉備展開一場硬碰硬的攻防戰。只是比拼行軍打仗,劉備又何曾怵過他人。為了開啟局面,劉備率主力強攻益州樞紐要地雒城,並留守僅僅數百人防守後方葭萌關。劉璋聽聞後,派遣一萬軍隊猛攻葭萌關,意圖掐斷劉備後路,對其主力形成前後夾擊之勢,然而劉備對此置若罔聞,繼續攻打雒城。雙方為此開始了一場時間賽跑的遊戲。

    最終經過了一年的苦戰,劉璋前後派遣數萬大軍,依舊未能攻克葭萌關。可劉備卻憑藉堅韌的毅力,在龐統都在攻城之時遭到射殺的情況下,拿下了重兵防守的雒城。益州的形勢,由此再難逆轉,劉備開始佔據了絕對主動權。而在此期間,法正甚至曾寫信給自己的老東家劉璋,明言劉備必勝,讓其速速投降。

    當時劉璋尚有一些資本,如若固守成都,很有可能會引來已經平定了馬超、韓遂的曹操勢力南下。當時夏侯淵、張頜等就駐紮在雍涼,一旦南下,對劉備而言就是滅頂之災。正因如此,當手下朱叔賢策劃出城投降之時,被劉璋果斷誅殺,以威懾主張投降之人。然而此時從西涼南遁,曾投奔張魯的馬超,又選擇離棄了張魯,轉投劉備麾下。於是馬超與劉備兩軍聯手圍攻成都。最終劉璋服軟,棄城投降,劉備因此而取得益州。

    劉備成功入主益州之後,旋即在蜀中展開政治革新。當時不論是益州派的黃權、東州派的法正、還是荊州派的魏延,均在唯才是舉的標準下獲得了提拔。而為了穩固人心,劉備採納了法正的意見,同意對有名無實的名士許靖(與與從弟許邵俱以品評人物而聞名於世,赫赫有名的“月旦評”正是源此二人)許以高位,以迎天下士子人心。同令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等人一同制定益州律法規範,編纂了《蜀科》,並做到了執法必嚴、儘量公正,促使益州一掃劉璋主政之時的頹氣。

    在大局穩定之後,法正憑藉自身權勢,展開了一系列錙銖必較的政治清算,其中遭受衝擊最為激烈的大多是益州本地豪強大族。如此一來,劉備在益州的權勢就更加穩固了,益州派和東洲派為了生存均緊密的團結在劉備周圍。

    為了在亂世之中更好的生存下去,劉備改革軍制,恢復了秦朝和先漢時期的徵兵制度,使得益州的軍事實力急劇增強。在一系列改革弊政、革新舉措實施之後,益州地區的混亂局面得到了改善,形成了一套完備和強大的行政體系。居於此,劉備具備了與曹操爭鋒的實力,將目光對準了益州北方的漢中地區。

    劉備曾想與張魯聯手抵禦曹操,奈何張魯對曹操的感官甚好,發出了“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也”的壯語。這其中既有天師道和黃老道學之間的信仰親近,也有其他現實考慮。總之後來張魯歸順曹操,導致劉備不得不面臨獨自面對曹操的局面,漢中之戰由此爆發。

    在這場戰爭之前,法正對劉備提出了著名的“漢中策”,從戰略、政治等層面詳細分析了為什麼實力較弱的劉備軍隊能擊敗強大的曹軍。他指出曹操因早前的稱公稱王,引發朝局不穩,因而必須親自鎮守後方局勢,無法進行長期作戰。而劉備集團在經過數年革新之後,內部各派系紛爭處於停歇狀態,且各派均期翼藉助對外征伐建立功勳,沒有大的內憂,能夠耗得起。又指出曹軍之中,除了曹操之外的諸將,均不是劉備的對手,等將其剪除排擠出漢中之後,即便曹操親征也將無濟於事了。

    後面的事情果然按照法正的戰前分析進行著,雖然期間許多戰法和行軍規劃是由劉備制定和執行的,但在消滅夏侯淵的關鍵之戰中,法正依舊發揮出了他奇謀的智慧。當曹操得知漢中失守,在親政途中獲悉法正在定軍山殲滅夏侯淵部的戰術規劃後,曾酸溜溜的埋汰劉備,諷刺其辦不成事情,必定是麾下智囊的功績,並嘆息自己未能得到法正。

    當曹操大軍來襲之後,劉備已經在漢中佔據了絕對優勢,曹軍本來只能徒嘆奈何。然而劉備知曉曹操的到來之後,一時間英雄之氣散發,竟然在曹軍佔據很大優勢的情形下決定與之進行面對面的陣戰。不過當法正冒著亂箭流矢的威脅趕到陣前力諫劉備之後,冷靜下來的劉備隨即採取了正確的戰術。

    兩軍對壘之時,曹操消耗不起而力求速戰,而劉備卻毫不慌亂。他傳信給後方坐鎮的諸葛亮,要求發兵救援,並迅速得到了兵源補充。信心滿滿之下的劉備,派出黃忠、趙雲等迅速出擊,擊敗了曹軍。士氣低落之下,難以持久消耗的曹操最終無奈選擇撤離漢中。至此,漢中之戰以劉備完勝而告終。

    漢中之戰的第二年,公元220年的魏蜀吳三國,諸多謀臣名將先後隕落,其中即包括了定軍山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將黃忠、襄樊之戰水淹七軍後卻遭吳軍伏擊而亡的關羽,也包括了年紀剛剛走上人生巔峰的法正。當法正去世之後,“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這是史籍記載中劉備六次痛苦之中的最後一次,也是最為撕心裂肺的一次。

    法正是劉備僅有的追諡之人,翼侯,意指展翅翱翔,可見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有法正陪伴的那段歲月,是劉備一生中事業發展最為迅猛、最接近自己夢想的時光。

    後來劉備不顧眾臣勸阻,執意起兵伐吳,最終夷陵慘敗,退回白帝。當時諸葛亮就曾嘆息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

    復東行,必不傾危矣”。法正的死不僅使得劉備失一智囊,同時導致蜀漢內部各個派系之間出現嚴重失衡。後來諸葛亮數次北伐,卻再難重現劉備、法正進擊漢中時上下團結一心的大好形勢了。

  • 2 # 平陽狐狸說水滸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馬岱斬魏延,大將王平功佔三成。黃忠斬夏侯淵,謀臣法正功佔七成。劉備取西川,法正更是居功至偉,同時法正也是劉備最為信賴和倚重的謀士之一。

    蜀漢法正,曹魏程郭

    公元 208 年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後由於法正和張松的裡應外合,幫助劉備順利拿下成都,並將其作為蜀漢政權的根本。

    法正好奇謀,陳壽稱讚其與曹操的大謀士程昱,郭嘉媲美。在「三國志」中,法正又與龐統同傳,為「法正龐統傳」,足見法正的智謀水平和重要地位。

    後人也常嘆息法正和龐統的早逝。若二人同在,與諸葛亮共輔蜀漢,其結局或許大不相同。

    漢中之戰,神策奇謀

    漢中之戰,劉備擊敗曹操,順利拿下漢中,作為蜀漢的北方屏障。同時劉備進位為「漢中王」。而漢中之戰的發端正在於法正。

    當時曹操兵入漢中,征服張魯,留夏侯淵,張郃鎮守漢中。法正認為漢中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同時認為夏張二人之才不足以守漢中,建議劉備攻擊漢中。

    劉備採納法正的建議,率軍進擊漢中。當時夏侯淵守南線走馬谷,張郃守東線廣石。劉備按照法正「聲東擊西」的計策,派兵輪番猛攻東線,張郃不能抵擋,向夏侯淵求救。

    夏侯淵分精兵,一半援助張郃。劉備旋即率軍攻擊夏侯淵,夏侯淵猝不及防。劉備軍前後夾擊,黃忠居高臨下從後面斬殺夏侯淵。從此,漢中納入蜀漢版圖。

    法正避箭,勸備納妻(法正 劇照)

    法正是劉備一生非常信賴和倚重的謀士,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某次劉備軍戰不利,諸將建議退軍,劉備不從。法正於是上至前線,擋在劉備面前,箭如飛黃。劉備讓法政趕緊下去,法正說主公不怕,我怕什麼?劉備於是與法正同時退軍。

    劉備剛剛拿下四川,蜀中名門望族多有不服。有人勸諫劉備娶名士吳壹之女吳氏為妻,吳氏乃劉璋之兄之妻,劉備認為不合禮教。法正引經據典並陳說籠絡士人的重要性,成功勸說劉備娶了吳氏,封為夫人。

    當年劉備為報失荊州之仇,與吳交戰。夷陵之戰失敗後,諸葛亮曾說「若法正在,主公必不如此」。也可見法正的智謀水平和對劉備的影響。

    公元 220 年, 45 歲的法正英年早逝。同年去世的還有漢中之戰的大將黃忠,以及丟失荊州的關羽。蜀漢的謀臣名將相繼凋零,讓人感慨嘆息。————————萬水千山總是情,關注一下行不行?

  • 3 # 利劍縱橫

    法正,字孝直,法正的水平應該屬於頂尖級別的。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舉薦諸葛亮的時候曾經就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漢室難興”。臥龍、鳳雛大家都知道是誰,孝直就是法正,子初就是劉巴。

    法正開始跟隨劉璋,只因劉璋闇弱,胸無大志,後來劉璋派張松出使曹操,張松並未受到曹操禮遇,在回來的路上遇到劉備,被劉備的仁義可盛情款待所感動,於是回到成都,便和好友法正、孟達等謀劃歸降劉備,法正設計讓劉璋派自己為使者來到劉備軍中,法正一去不回,自此追隨劉備,為劉備佔領益州,以及進取漢中貢獻極大。

    劉璋和劉備反目,劉備開始進攻劉璋,劉備大軍由於軍師龐統被張任射殺,之後一直是法正為劉備屢出奇計,直到諸葛亮領兵到達。在這期間都是法正在出謀劃策,而且法正的謀略較為大膽,幾乎都能出其不意,所以深受劉備喜愛。

    在劉備進取漢中,黃忠領兵攻打夏侯淵,就是法正獻計“以逸待勞”發動突然襲擊,黃忠才能順利的斬殺夏侯淵。只可惜英年早逝,不然和諸葛亮是非常完美的配合,蜀漢可能實力會更大一些,只可惜沒有如果。

    個人觀點法正應該是和郭嘉、諸葛亮、陳宮、沮授、田豐、龐統等屬於同一級別的謀士。

  • 4 # 奔跑的瘋牛

    在三國中,法正作為謀士,他的出謀劃策水平是屬於上等偏上。出場時,他是劉璋的部下,和張松密謀迎劉備入川。在劉璋派他去接洽劉備的時候,就沒有再回到劉璋的身邊。他的代表作是漢中之戰,輔佐黃忠斬殺曹操的愛將夏侯淵。漢中之戰後面,就沒有再出現過,只是在劉備夷陵之戰大敗後,諸葛亮說了一句“若法孝直在,必能勸阻吾主東征,即使不能,也不會讓吾主招致如此大敗”。由此可見,在諸葛亮的眼中,法正的謀略還是不錯的。

    三八縱橫,黃豬遇虎;定軍之南,傷折一股”,這個說的就是漢中爭鬥之戰時,法正獻計給黃忠,讓黃忠以逸待勞斬殺夏侯淵的事。曹劉漢中大戰前,夏侯淵虎鎮守漢中,可以說曹操用人是沒問題的,因為早在馬超打長安的時候,夏侯淵就展現了自己獨特的守城能力。不僅成功守住了城池,還一度打敗馬超,使馬超不能前進。因此,夏侯淵有“虎步關西”的美譽,這次漢中大戰之前,曹操還專門送來密函,稱他為“妙才”。

    可惜的是,夏侯淵這個人有些狂,看不起老將黃忠。在被黃忠奪了定軍山的對山時,夏侯淵又沉不住氣,沒能冷靜應對戰局。就在此時,法正給黃忠獻上驚天妙計。第二天,法正在山頂安插白旗和紅旗,讓黃忠在半山腰等待出擊。見山上是紅旗的時候,不要出戰;見山上是白旗的時候,立即出戰。其實,法正用的就是三十六計裡的以逸待勞之計,在敵人剛到的時候,因為敵人銳氣正盛,不便與之交戰,待敵人銳氣消去,戰意疲勞時,再出擊。果然,在夏侯淵在山下叫陣半天,兵士疲乏之際,黃忠乘勢殺出。夏侯淵措手不及,死於黃忠刀下。

    因此,就此一戰,法正不愧劉備的謀主之稱。我覺得他在蜀國乃至整個三國中,出謀劃策的水平不低,可排前十。

  • 5 # 歷史有知社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劉備最為倚重的軍師,也是“智者”的化身,劉備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但在歷史上,劉備最為倚重的謀士卻並非諸葛亮,甚至劉備每逢出征都很少讓諸葛亮隨軍。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先主外出(征戰),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顯然,令劉備言聽計從的軍師是另有其人,而此人便是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縣人,為齊襄王田法章之後。在齊國為秦國所滅之後,齊襄王有一支子孫為躲避仇怨,便以“法”為氏。陳壽對法正的評價是: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正其程(昱)、郭(嘉)之儔儷邪?

    而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治戎(整訓軍隊)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可謂識治之良才,管(仲)、蕭(何)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也即是說陳壽認為諸葛亮是“管仲“、“蕭何”一類的人才,而非“張良”、“韓信”一類的人才。可以說陳壽對諸葛亮才能的評價,還是很客觀公正的。這也是劉備每逢出征,都很少讓諸葛亮相隨的原因所在。

    諸葛亮對法正的“奇謀”也是自愧不如的,據《三國志·法正傳》載:十九年(214年)....以(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也即是說法正在得勢之後,睚眥必報,肆意而為。有人就勸諸葛亮應該啟稟劉備,讓法正收斂一下。而諸葛亮卻說道,當初主公在公安(劉備的荊州治所)的時候,北有曹操虎視眈眈、東有孫權步步進逼,內部又怕孫夫人(孫權之妹)生肘腋之變。彼時主公形勢懸危,進退失據,而法正輔佐主公,令主公展翅翱翔,不再受他人所制。如今又怎能去約束法正,使其不能暢其意呢?

    蜀漢於夷陵慘敗,諸葛亮亦感嘆道:"法孝直(法正)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伐吳);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可見,在“奇謀”上,諸葛亮是自愧不如法正的。法正對蜀漢的另一個重大影響,便是其《漢中策》。曹操在降張魯而定漢中之後,沒有趁機攻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漢中。法正於此時,便向劉備進言,圖取漢中。

    據《三國志·法正傳》載:(法)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偪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

    而諸葛亮之北伐,從其行事作風以及進軍的方向來看。顯然不是為“圖取中原”、“光復漢室”那種虛無縹緲的目標。而是循法正的中策而行,以攻為守,蠶食雍、涼。

    參考史籍:《三國志》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ava語言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