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
2 # 瀚洋姐姐
說“糖尿病是吃出來的”一點也沒錯,但不夠全面。糖尿病近些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即便人們想預防也不知道該從何入手,因此就想要知道糖尿病形成的根本原因。糖尿病不簡單,四大因素是誘因
首先,精神因素
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都比較大,長時間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會引起一系列胰島素對抗激素分泌,導致身體內的血糖範圍出現波動。中醫上也有介紹,如果一個人的情緒不調,就會導致鬱而化火,這樣會消耗人的氣血,會讓身體越來越消瘦。
其次,遺傳原因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在父母雙方直系親屬中都有糖尿病患者,那麼子二代患糖尿病的機率將達到百分之五;如果父母當中只有一個人患糖尿病,那麼子二代患糖尿病的機率會相對低一些。糖尿病屬於隔代遺傳,並不會直接反應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其三是,病毒感染
一些病毒的感染也會導致糖尿病發生,比如腸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以及心肌炎等等都會傷害胰島細胞,破壞人的免疫系統,導致胰島細胞的功能出現問題,並導致糖尿病發生。
最後,飲食原因
二型糖尿病患者跟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長時間進行高脂肪以及高糖飲食習慣,身體容易出現肥胖的現象,導致脂肪長時間在細胞裡積聚,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血糖升高。就這個原因說糖尿病是吃出來的一點沒錯。
導致糖尿病出現的原因主要是上述這幾個,在可以預防的範圍之內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治療工作。
治療糖尿病,四大措施是基礎
▲進行健康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於知識普及,不管做什麼都應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詳細認識糖尿病,才能有效做好預防工作,也可以讓家人密切配合治療,這樣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飲食治療
糖尿病的飲食原則首先就要做到攝入糖量的控制,不管是主食、副食還是食用油都需要嚴格把控。同時,大家還需要注意一天當中熱量不能攝入太多,要葷素搭配合理才可以,平常生活中要將脂肪、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這幾種物質均衡分配。
▲運動療法
如果保持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而透過這一點可以幫助控制血糖,也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出現機率,不過運動一定要注意量,要循序漸進地進行。
▲藥物治療
針對情況比較嚴重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藥物進行治療,一般可以選擇口服降糖藥以及注射胰島素等方法。
-
3 # 中醫按摩朱師傅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增高為特徵的常見代謝性疾病,典型症狀為多飲,多食,多尿,或有消瘦。醫學上常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其中原發性佔絕大多數,原發性糖尿病常分為,胰島素依賴型(1型),其發病特點為起病急,多見於青少年,發癘與遺傳密切相關,胰島細胞抗體為陽性,必需依賴胰島素治療,非胰島素依賴型(2型),特點為起病慢,多見於中年人,肥胖者,與遺傳無關,胰島細胞抗體陰性,臨床最為常見。
-
4 # 魚頭聊史
糖尿病成困很多,除了不注意吃外,還有不運動也是一個方面。不運動會造成體內脂肪等垃圾無法排洩,每天最好堅持30分鐘的有氧運動。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糖尿病有遺傳性,不過因人而異,有的就沒有遺傳。總之,健康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
5 # 使用者3772468519183
有道理。不當飲食是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暴飲暴食,大魚大肉。這樣會加重胰腺負擔,胰腺一旦超負荷運轉,會出問題。
-
6 # 天馬流星拳1120
不要把因果關係弄顛倒了。糖尿病是代謝性的疾病,正常人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可以保證體內血糖的平衡,血糖高時胰島素可以將糖轉化為糖元儲存起來,血糖低的時候又能將糖釋放出來。而糖尿病患者要麼缺乏胰島素,要麼胰島素工作狀態不理想,導致體內血糖失衡。糖尿病的原理大家都知道,但是究竟怎麼導致的、最終的病理是怎樣的,醫學界還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曾經有個醫院偶爾發現,在做十二指腸切除術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居然正常了,由此開創了外科手術治療糖尿病的先例,但這是一種經驗型的、有創的治療,不能算是正規療法。
-
7 # 非藥物免疫療法創始人
我是中華非藥物系統療法創始人,這句話基本上是正確的,糖尿病還有一個別名:富貴病,說的就是吃的太好了。
糖尿病實際上是屬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種,不僅僅是糖尿病、癌症、心梗腦梗、痛風、尿毒症、高血壓等等都屬於心腦血管疾病,基本上,心腦血管疾病都與吃有關,所謂病從口入,說的就是心腦血管疾病。
當然,不僅僅是吃,其他的如環境、生活方式、情緒、菸酒檳榔、藥物、睡眠、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治療也並不難,但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則是永遠不可能治癒的,只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
8 # 高山流水1810130
有一定關係,因為人進食多了以後,遠動少,過多的能量在體內,形成負能量,肥胖,血脂高,脂肪肝,造成代謝異常,隨著時間延長,脾的運化功能失常,也就是胰島的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失常,出現消渴也就是三多一少。所以飲食控制,加強運動就成為治療首選,其次藥物。當然上述大部分是營養過剩″富貴病"造成。還有一部份,身體代謝好,吃啥都沒事,內臟功能,脾功能好,另當別論。所以合理飲食七分飽,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低糖,低脂,低鹽飲食,粗糧與細糧搭配,葷與素結合。再就是每天運動一萬步,2個小時。現在的社會,必須飲食運動結合起來,再早睡早起,少玩手機與平板,生活方式改變,人的人體怎麼能不好呢?你說呢……
-
9 # 中年夫婦帶你看中國
大家好,這個問題專家說的對,多數糖尿病都是胖子,有一部分是遺傳的因素,是常見的慢性病。胖子發病率特別高,通常是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稠,人到了中年,合理飲食,聽醫生的囑託,注重健康,延長生命。
-
10 # 使用者7964097313442
糖尿病與”吃“有密切關係。《增廣賢文》中有句“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的勸世語,但就有人悟不出先輩書中話語玄機。在改革開放前,糧食與副食品饋乏的時代,有幾多“糖尿病”?那時醫生的入院病歷中,查體語句普片有“舟狀腹”。尤其是解放前,見過幾個窮人得糖尿病的?改革開放後,國家逐步取消了“票證”供應,但就有人喜歡加夜餐,還美其名曰“不吃飽,睡不好覺”。細觀糖尿病形成前期的身形吧,不是“舟狀腹”,而是“腹部豐滿”,“大腹便便”的描述。增高血糖,主要是“糧食”及含澱粉多的菜蔬,所以,控制夜餐量,是防止糖尿病的主要手段。其次,家族史有糖尿病的,控制夜餐尤要更加註意,腆著肚子了,就要注意“血糖”值了,因為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防止知識,社群醫院在普及,學著點有好處。
-
11 # 天河上的魚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性疾病,也有一部分病人是家族遺傳性的,主要的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消瘦。最好的治療辦法是運動十注意飲食,長期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
12 #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1 根據研究,人類的歷史大約1000萬年時間,在這漫長的時間裡,絕大多數時間都是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換句話說,人類過著以肉食為主食的生活,在那個時代,糖尿病是不可能出現的。僅僅在大約1萬年前,人類進入農業文明之後,才開始了以穀物為主要食物時期,飲食的這種變化人類的身體並沒有發生相應的改變!研究表明,人類迄今為止基因的改變僅僅0.02%;
2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之中,絕大多數時間是處於飢餓或者半飢餓的狀態!因此,為了生存,人類必定練就了一種能力,那就是在偶然吃飽的時候儘可能的將它們以脂肪的形式儲存於身體的細胞之中,以備不時之需,沒有這種能力或者這種能力的缺乏往往意味著自然淘汰。另一方面,人類由於長期的飢餓狀態,使得人們的基因對於吃得過飽如何消耗還沒有做好準備;
3 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糖尿病的發生與人類攝取過多的糖及澱粉類的食物關係密切,因為這類食物的攝取必然導致血胰島素的升高,恰恰是胰島素的升高導致了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的增加!其結局就是糖尿病的發生;
4 近100年來,人工生產的食物如果葡糖漿、反式脂肪酸等的日益增多,增加了身體慢性炎症的風險,也提高了糖尿病發生的機率。
-
13 # 只有營養師知道
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不過也不完全正確;糖尿病的誘發原因大部分和飲食息息相關,但也不排除很多其他的因素,例如生活習慣、運動方式、個人體質、遺傳因素等問題。如果大家都是同一個體質、同樣的基因,一切其他因素都一樣,那麼胡吃海喝、暴飲暴食、整天大魚大肉,大口喝酒,甜食不離手的人群的確是更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我們體內唯一能降糖的激素就是胰島素,胰島素由胰島β細胞分泌,影響胰島素分泌的原因主要有:
胰島細胞受損。胰島細胞是無法再生的細胞,一旦損傷就會嚴重影響胰島素分泌,通常一型糖尿病患者都是由於胰島細胞損傷造成,需要搭配胰島素注射來輔助穩定血糖。
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肝臟敏感度下降。胰島素敏感度的下降讓胰島素無法更好地感知血糖升降,原本應當降血糖的血糖標準我們可能感知到它並非高血糖,所以胰島素作用緩慢,效率低,也會引起高血糖。胰島素敏感度下降和長期飲食不節制有密切關係,如經常吃甜點,我們感知糖分的能力下降,可能引起胰島素敏感度的下降。還有一種是“肝源性糖尿病”,也就是肝臟感知糖分的敏感度也下降了,肝臟能儲存糖元,在低血糖時分解糖元成葡萄糖來彌補低血糖,但如果它感知血糖濃度遲緩,隨時不斷分解糖元的話,那我們就會持續高血糖。肝源性糖尿病也多是因為糖分攝入過多,也和日常飲食傷肝、生活習慣傷肝相關。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是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胰島素無法正確找到靶細胞作用,所以即便是我們能分泌胰島素作用效率也極低,無法有效降低血糖。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肥胖”,肥胖、超重患者的細胞數量多,體積也較大,而每個細胞都需求胰島素的作用,會大幅增加胰島素負荷,擾亂胰島素的工作,大幅增加胰島素抵抗,所以,大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能都有肥胖的問題。胰島素敏感度的下降、胰島素抵抗、作用效率低等等都和飲食有關,所以要說糖尿病吃“吃出來的”還是有道理的。給大家說個數據會更深刻地表現出來:世界範圍內,有超過90%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都和超重、肥胖相關,如果說一個人吃成胖子,那麼他換糖尿病的機率也會至少高出正常人三倍。
在美屬的一個薩摩亞小島上的居民就是很貼近的例子,原本靠海吃海的他們身體健康,但自從二戰後,大量加工類食品引入這座島,例如薯片、火腿、烤腸、罐頭食物等等,隨後這座島上的居民幾乎都吃成了大胖子,這座島的肥胖症高達90%,後果就是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增長了10倍,現在基本每兩個島民中就有一個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僅僅是相關性,那麼肥胖和二型糖尿病之間的確有著重要關聯。科學家也嘗試改變小鼠的飲食來實驗飲食和糖尿病的相關性,比如給小鼠吃大量脂肪,讓它們患上肥胖症,結果小鼠果不其然表現出了明顯的二型糖尿病症狀;它們也透過改變特定基因,讓小鼠先天患上肥胖症,結果這些有肥胖症的小鼠比普通老鼠更容易患上二型糖尿病。
總之,雖然糖尿病也和遺傳相關,或許還和病毒入侵侵蝕胰島細胞相關,但懂得控制飲食,穩定自己體重,經常檢查血常規的人群肯定更難患上糖尿病,維持合理的體質指數(BMI)是我們預防肥胖的重要指標,不僅僅是能幫助我們預防糖尿病,還能預防更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調查發現,肥胖和多種心腦血管疾病都密切相關,對自己飲食有節制的人,才真正能成為健康的人。
-
14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日常飲食確實與高血糖與糖尿病發生有密切關係,但並非是很多人認為的是吃甜食過多或是吃的太多所造成的,也不是吃粗糖的人就不會發生糖尿病,根源在於吃的不合理,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糖尿病最直接的表現是血糖的升高,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其含量的多少就是血糖的高低。而血糖是人體維持生理活動的能量物質,但機體利用血糖時必須有胰島素的幫助,胰島素的作用是將血糖運送進組織細胞內,因為血糖自己是不能進入到細胞裡面的。可想而知,如果胰島素數量不足,則血糖得不到充分利用就會大量滯留在血液中,糖尿病便發生了。
胰島素是由胰島細胞分泌的,分泌的多少主要受血糖的高低調控,即進食後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入血,便會刺激胰島細胞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促進血糖的利用,空腹狀態下血糖處於較低的水平,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也會相應較少。所以,胰島細胞的這種隨血糖變化而分泌胰島素的功能正常與否,對調控血糖的高低非常重要。
正因如此,凡是影響或損傷胰島細胞這種分泌功能的因素都可導致胰島素分泌紊亂而引起血糖的高低變化,從飲食的角度上來說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吃的過多,主要是指吃的含糖食物較多,這些食物不只是甜食,各類米麵等主食實際上是人體血糖的最主要來源,主食吃的過多,吸收入血的葡萄糖也多,長期刺激胰島細胞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滿足需要,便可能因超負荷分泌而受損甚至傷亡,分泌功能不斷下降,機體高血糖便不可避免了。二是飲食不規律,不能按時進餐,飢餓時間過長或是暴飲暴食,都會對胰島細胞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強刺激,就像人總是處於忽冷忽熱的環境裡就可能感冒生病一樣,時間長了胰島細胞也會出現問題而導致胰島功能受損,血糖失去胰島素的有效調控,高血糖便發生了。三是食物配比失調,人體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三大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是有一定的配比要求的,分別是65%、20%和15%,當這一配比不當時,機體不得不透過相互轉換來進行調整,這一過程也需要大量胰島素參與,比如主食吃的過多血糖較高時,會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轉化成脂肪貯存起來,如果脂肪吃的過多又會反過來對血糖產生影響,所以各種營養素比例失調也是導致血糖異常的主要原因之一。綜上所述,不合理的飲食以及不良飲食習慣才是導致糖尿病的原因,並非是哪一種食物所引起的,比如說很多人都說吃粗糧有助於控制血糖,但粗糧同樣也不能多吃,因為粗糖的含糖量並不比同等重量的精米精面少,只不過它們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減慢吸收的速度,但最終成為血糖的總量是一樣。
需要知道的是,上述說到的吃喝問題只是導致高血糖發生一方面的因素,其它很多因素比如缺乏運動血糖消耗過少,致使胰島細胞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將過剩的血糖轉化為脂肪進行貯存;比如體重超重及肥胖,使得細胞上有過多脂肪沉積堵塞了胰島素運送血糖的通道等等,都可造成高血糖的發生。
總之,糖尿病的發生與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不合理的飲食只是其中一方面的誘發因素,要想預防糖尿現的發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清淡飲食、主食限量、確保優質蛋白攝入、多做運動保持標準體重、戒除菸酒、按時作息等是必須要做到,也是最為有效的措施。
-
15 # 王桂真營養師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中國目前有一億多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潛在人群的數量更高。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著很大關係。而2型糖尿病的主要發病因素是胰島素分泌缺陷、胰島素抵抗和環境因素,其中更為重要的是環境因素,也就說膳食因素。
有人說糖尿病是吃出來的,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糖尿病並非是吃糖多而引起的,而是飲食結構不合理而增加了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目前華人的飲食特點是高能量、高飽和脂肪酸、極少纖維素,這種膳食特點與高空腹血糖和高胰島素、葡萄糖耐量減低有著密切關係,增加了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在2型糖尿病的發病因素中,體重超重或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積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中國24萬人群資料的彙總分析顯示,如以空腹血糖≥126mg/100ml或餐後2小時血糖仍≥200mg/100ml者診斷為2型糖尿病病人,BMI≥24者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為BMI˂24者的2倍。
肥胖的人更易患上2型糖尿病,中心型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更大。也許您會發現,有些糖尿病患者在成功減肥後血糖會恢復到正常水平,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食上要減少總能量的攝入量,少吃高熱量食物。在主食的選擇上,要增加粗雜糧的攝入量。雖然果糖不會影響血糖,但是要考慮到果糖對於血脂有著相反的作用,因此要注意果糖的攝入量。
膳食纖維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更要補充膳食纖維。許多研究已經證實膳食纖維補充劑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血糖指數,推遲糖在小腸內的吸收,抑制糖尿病病人餐後血糖濃度的急劇上升和日平均血糖濃度的升高。飲食中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對於糖尿病人來說非常有利。膳食纖維主要存在於粗雜糧和蔬菜水果中,糖尿病人也可以選擇膳食纖維補充劑來補充膳食纖維。
運動是不花錢的治病良藥,糖尿病人更要注意鍛鍊身體。對於2型糖尿病人來說,運動和飲食是一切治療的基礎和保障。透過適當的、長期不懈的體育鍛煉,有助於肥胖患者體重減輕,增強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但是運動的時候一定要謹記運動時間、運動強度,並且注意預防運動時低血糖的發生。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控制好血糖,飲食上就要多加註意,吃出來的糖尿病,飲食得當也能幫您減少糖尿病的併發症。
回覆列表
糖尿病是吃出來的,不過也有限定條件,因為糖尿病除了飲食因素以外還有遺傳因素,尤其是1型糖尿病,這裡專家所說的糖尿病是吃出來的,多指的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誘因就是肥胖,而肥胖主要因素就是飲食上熱量高的食物吃的過多,但是平時的運動過少,因此造成了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最容易造成2型糖尿病,當然除了飲食因素以外,一些疾病也容易誘發出糖尿病,比如糖尿病的孿生兄弟高血壓,患高血壓的人,更容易出現糖尿病,所以有高血壓的人還要定期的檢測血壓。
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是胰島素分泌的絕對或者是相對不足,那麼食物消化完轉化成糖原進入血液中,如果沒有胰島素去代謝轉化,那麼血糖就會更高。而這個時候如果吃的食物中盛唐指數高,熱量高,轉為的糖就會既快又高,那麼血糖自然居高不下,而血糖高如果長期控制不當,會加速糖尿病各種併發症的到來,除了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以外,還會引發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臟病等等,而血糖的控制主要是為了預防這些併發症的到來。
所以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以及預防糖尿病,平時的飲食就非常重要了,《柳葉刀》曾經發表過一項研究,透過正常減重,體重下降的越多,血糖的值控制的越低,但前提必須在專業的人士指導下,以免出現新的問題:
1.控制總能量的攝入,確保一個健康合理的體重,尤其是要預防腹型肥胖。
2.多吃新鮮的蔬菜,每天500g,種類越多越好,既可控體重,又可降血糖,最好每餐都有。
3.主食粗細搭配,少吃薯類,但是土豆放涼以後是可以吃的。
4.畜禽肉要選擇精瘦肉,每天1兩左右。
5.海產品,尤其是魚肉,每天1兩左右。
6.每天100g左右的豆製品。
8.足量飲水每天1500~1700ml,千萬不要喝飲料或者咖啡飲料。純咖啡也要少喝。
9.戒菸限酒。
10.不吃甜食,以及購買包裝食品的時候一定主要新增的甜味劑,以及各類糖醇,低聚糖可以,其餘的都不行。
11.每天適量的運動最好達到1小時,但是要選擇舒適的鞋子,保護好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