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郡焐翅味面

    一,原子是高速運動的,即使接近絕對零度,因為探測行為也會改變其狀態,探測會使用高能射線,這就會增加其能量而變得到處跑。從而出現量子不確定態,簡單點就是你無法確定它在哪,所以無法觀測

  • 2 # 小點大世界

    我瞭解到的最新顯微鏡只能觀測到物質的原子排列,比如高中學的那些化學結構式,和最新顯微鏡觀測到的居然很相似,也就是我們常用的,手畫的結構式和實際上能看到的物質結構基本相同。至於原子內部,應該暫時是無法觀測的,但是由於其性質和設想的行星模型非常接近。所以。我們能推斷出是原子核在中心,電子圍繞原子核轉。

  • 3 # 瀟軒

    一般的顯微鏡是不能看到原子內部的。

    這就好像讓大象去踩死一隻細菌,大象太大,踩不住細菌的。

    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傳統顯微鏡利用的是可見光來工作的。可見光的波長是380奈米到780奈米這個範圍內的電磁波。

    而原子的尺寸大概是1個奈米。

    所以,顯微鏡的可見光打到原子上,就好像是大象去踩死一隻細菌,尺寸相差太大了,沒有用武之地的。

    換句話說:可見光要去毆打小原子,可見光揮出大拳頭,小原子從可見光的胳肢窩下面溜走了。

    所以,光學顯微鏡看不到原子,只能用來看看細胞這樣的比較大的東西。

    還有一種顯微鏡是電子顯微鏡,電子的波長是比較短的,原則上電子顯微鏡是可以看到原子的,但是,問題在於,電子顯微鏡發射的是電子;而原子的絕大部分空間也是空的,只有少量的核外電子。所以這個問題就轉為讓電子去打電子,這情況其實也很不妙,為什麼?因為電子也不容易被電子撞上。所以,電子顯微鏡也看不到原子的。電子打過去就穿過去了,猶如子彈打在豆腐上。

    最先進的掃描電子隧道顯微鏡是可以看到原子的,利用的是量子力學的隧道效應。

    所謂隧道效應,打個比方就是本來在中國的你是爬不過去喜馬拉雅山的,但你卻從喜馬拉雅山打了一個隧道,走了隧道以後,你突然出現在印度了。那你是怎麼打的隧道?你靠借來的錢打的隧道。你到了印度以後,把隧道埋上了,錢也還了,因此別人還是不能走這個隧道從中國去印度。

    掃描電子隧道顯微鏡也看不到原子的內部結構,只能看到一個胖胖的原子,而看不到原子的肚子裡到底藏著什麼。

  • 4 # 閱先生

    現代物理學認為微觀世界物質普遍存在波粒二相性。我們看物質的時候,運用的是逛波。眾所周知,任何波都存在衍射和干涉現象。就是說,當波遇到大小等於或者小於自己的波長的物體或者空洞的時候,波就會發生衍射。比如說,聲波的波長是17米左右,一般情況下,你大叫一聲,除非遇到一睹巨大的、密閉而沒有孔洞的牆,否則一般而言,聲音都會“穿牆而過”,這就是衍射的結果。相對而言,可見光的波長短多了,不用一般的儀器和實驗,還無法注意到其衍射或者干涉。所以,可見光在我們看來都是直線傳播的。也正因此,進化的結果導致我們用眼睛定位而非耳朵。

    回到上面,根據衍射條件,如果我們要看到微觀世界中的物質,你就得避免其中的衍射現象。換而言之,你運用的觀測波,其波長應小於所要觀測物件的尺寸。就是說,你想看清越小的波,你就得運用越短的波。所以,要看到分子級別的世界,一般意義的光學顯微鏡都完全失效,你得運用電子顯微鏡。

    同時,我們又知道,根據德布羅意公式:

    e=hc/λ

    波長λ越短,波所具有的能量越高。這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矛盾:你越想看清越小的世界,你得發射能量越強的波;而越強的能量,本身對微觀世界形成強烈的干涉,從而具有了觀測者的因素。最後,這不得不陷入一種哲學的迷失:你看到的到底是本來的世界呢?還是加入了你的因素的世界,或者說你看到的到底是真實的世界還是你的真實的世界。

  • 5 # 澤仁德喜

    人類對物質的結構研究已經幾十年了,從分子,到原子,到電子,到夸克,無有窮盡,一直到現在認為,物質的結構本身就是空的,只是波動現象,這個結論和唯物主義的辯證法相互矛盾,不僅微觀世界如此,宏觀世界靈域的研究也到了自相矛盾的境地,物理學家們對宇宙的研究,透過量子力學的研究發現,宇宙是由精神組成,啥叫精神呢,精神就是意識,那這是誰的意識呢,於是科學家認為,宇宙萬物確實是上帝或者某種高等智慧所造,你看,這和唯物辯證法有發生了矛盾,這些科學結論實際上還是理論推測,沒辦法證明的,為啥呢,因為科學已經由物質上升到了精神靈域,自然無法用唯物辯證法來證實,實際上,宇宙萬物確實是精神意識的產物,不是上帝,也不是外星人,而是我們自己的內心和情感的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蘋果11值得買嗎?還是等蘋果12的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