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哥新語

    農曆二月二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抬頭,又稱春耕節、青龍節、春龍節等。“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律書》中有言:“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龍抬頭處在卯月的驚蟄、春分之間,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

    二月二,剃龍頭。

    在中國北方不少地方,二月二有“剃龍頭”的民俗,也就是在二月二這一天理髮,把年前積攢了一個正月的頭髮剪一剪。

    二月二,吃龍食。

    “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為了納吉,二月初二這天的吃食均取與“龍”相關的名字。

    麵條不叫“麵條”,稱作“龍鬚麵”;水餃稱作“龍耳”、“龍角”;米飯稱作“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美好願望。龍是我們華夏的象徵,希望藉著二月二這個吉日,能真正抬起“龍頭”,打敗病毒,吞吐龍氣,護我中華。

    二月二,新開始

    其實,二月二龍抬頭也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大節日,它是新的開始,也是過年的正式結束。山東人習慣在這一天撒灰引龍、打灰囤。人們用簸箕盛著草木灰,沿著自家房子外圍牆根撒一圈,灑出的線條不能太粗,要細長才能把“龍”引回家。打灰囤則是:在院子和北屋正北用灰圍成一圈一圈的圖形,還要畫上梯子,在圈的中間放上五穀和硬幣,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滿、小囤漾”,龍抬頭就這樣,帶著吉祥、豐收和新的開始向我們走來。希望庚子年未來的日子能充滿快樂和幸福,待我們打敗病毒,抬起“龍頭”,每個人都能徜徉在暖人的春和之景中!

  • 2 # 全峰山

    二月二龍抬頭,表示冷冬(凍)結束,大地融疏,萬物醒來。

    主管民間風調雨順的青龍亦甦醒過來,卻受到民間歡呼愛戴。聽老人們說,上古時代,青龍為救民生,擅自降下甘露救民而受到天庭制裁,後經百姓以″金豆(黃豆餞)開花″,感動上帝而敕免青龍,繼續為民服務。為紀念青龍之功,先民選定二月二為龍抬頭之科學佳期。

    我們家鄉在這天早上,用草木灰撒一″梯形圖,內有'糧坉'圖、圖中放五穀粒″。

  • 3 # 玄象先生

    我家鄉是廣西少數民族,在我們當地習俗裡,二月二當天是要去祭祀土地神的,因為在我們少數民族乃至漢文化中,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生日,稱“土地誕”。土地公公,因“造福鄉里,德澤萬民”而被稱作福德正神,俗稱福德老爺、土地爺、社神、土帝君等。屬於道教神祗中的地神,據《太上說安宅土地龍神經》記載,福德正神的形象是“身長六尺腰繫寶帶腳踏寶履手執曲木杖”的老人。民間供奉的土地廟屬於中國分佈最廣的祭祀建築。街頭巷尾、店鋪門口、家戶門口都有供奉,民眾尊稱為“福德正神”。

    土地神和人的關係是極其重要密不可分的!土地掌管並保佑著他所管轄內的所有人、動物、植物,及一切地上有靈。人們生產生活都離不開土地神。人吃的、動物吃的、植物吃的一切營養,無不來源於土地的提供。土地神保佑著一方土地之內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潔,出入平安。

    直到現代社會,人們涉及到動土建房一類事情時,也都準備酒菜,放鞭炮,或請道士(因為土地神道教尊為“中央鎮位真官土地大道神祇”,居戊巳宮福德宮。)唸經做法,酬謝土地,保佑平安。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所以民間也有把土地神“福德正神”當做財神供奉的。土地神在各個方面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也在各個方面保佑著他的人民!

    一般祭祀結束後,百姓會在土地廟那裡歡聚一堂,有吃有喝,同時還要在此選出下一屆的主持人,也就是負責來年土地神生日時的籌備組人員。

    二月二當日,每個地方習俗估計是有些區別的,但總體都是離不開一個宗旨就是:繼承傳統,尊道貴德,敬畏天地,祈求平安吉祥!

  • 4 # 你好嗎50954

    我們監利有二月二敬本坊土地的傳統民俗習慣,不過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有的人一輩子都興這樣,大多數人已經沒有搞了。

  • 5 # 使用者606540297149406

    二月二,龍抬頭,圖吉利,來剃頭。

    吃大豆,開心哏,人振作,撈光陰。此習慣,青海有,地不同,俗各異。

  • 6 # 相攜共粉絲

    二月二龍抬頭。當地的風俗是理髮,都說這天要是理了發,一年好運不斷。今年我在二月二理的頭,這可能是這麼大第一次二月二理髮。唉,理是理了,可因為新冠花了比平時貴一倍的價錢,還搭了一盒煙。理髮師給我理髮時,電話裡聽他的語氣有些不情願,因為疫情曼延店關門,上門服務是要加價的,但還是給理了。理髮師講的眉飛色舞,說誰給了一箱酒,誰給了一百元,誰給了煙,因為新冠價錢翻倍,好處是五花八門。我聽著心煩,也不得不給人家一盒煙,還是感情價。

    捎帶講,我們這還有個二月二前說,就是正月理髮克舅舅,所以呢,外娚春節見了舅舅就會狡猾、不客氣的說:舅我要、然後摸摸頭一一不說你看著辦,舅舅往往是討好的趕緊拿壓歲錢

  • 7 # 東北卡哥

    1.

    剪“龍頭”。在東北,有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人們一般選擇過完正月再理髮。二月二那天...

    2.

    煎年糕。煎年糕的習俗由來已久,據《明宮史》記載:“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

    3.

    吃豬頭。豬是古代祭祀的“三牲”之一。古代給神靈上供用的是整豬,後來,由於用整豬搬運不方便...

    4.

    敲房梁。二月初二清晨,人們一醒來,最先做的一件事是用小木棍或者秫秸敲打房梁。一面敲擊,一...

    5.

    圈灶。“圈灶”是非常古老的農村習俗。明朝人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說:“鄉民用灰自門外布入宅...

  • 8 # 月下清溪浣舊裳

    二月二,我們華人都講“二月二,龍抬頭,”天氣轉暖,雨水增多,雨天打雷現象開始出現,所以,人們稱作“龍抬頭”我們家處於山東魯西地區,我們家鄉有哪些民俗活動呢?下面我給大詳細介紹一下。

    1.二月二的前一天下午,家家戶戶在自家門口,包括大門和各個房屋門口的地上,都用草木灰或爐灰圍成一個個像徵豐收的糧食倉的圖案,然後在圖形正中間挖一個小坑,埋上一小把玉米或小麥、大豆等糧食,我們當地人稱這個活動為“圍倉”這個活動表現了廣大勞動人民對新的一年農業增產增收的美好願望。

    2.二月二吃年糕,是我們家鄉的二月二這個節日的“標配”先用水把黃米麵做成窩頭狀蒸熟,待涼後,把窩頭加上適量紅糖再做成一個個小餅狀,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軟甜可口,人間美味。

    3.二月二吃糖豆,我們家鄉的糖豆,是把黃豆放入鐵鍋炒熟,出鍋之間加入紅糖,使熟黃豆包裹一層紅糖,香脆而且甜,是我們二月二早晨必吃的美食。

  • 9 # 籃球小神人

    二月二,莆田家家戶戶做“頭牙”,這些風俗你知道嗎?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在莆田,這一天也稱為“頭牙”,是一年中開運的重要日期之一,蘊含著深深的吉祥寓意。頭牙過完,春節正式結束,一年忙碌的生活就正式開始了。人們在這一天祭拜土地公,並祈求上天在這一年都風調雨順,祈望有個好收成。莆田民間,尤其是商家特別重視“做牙”這個節俗,尤其是“頭牙”和“尾牙”。

    按傳統慣例,各行業、商店鋪、包括各戶主,一到黃昏前後時段,置辦果品酒餚等,點香燭、燒“貢銀”、放鞭炮等。老闆會在這一天擺三牲酒禮祭拜土地公,祈禱生意興旺、財源廣進,有的公司還會安排聚餐之類的活動。

    莆田頭牙拜拜供品之“五果”

    “五果”有多種意義,這裡不是探討佛教中“五果”,也不是古代對應五行和五味的“五果”,而是莆田民俗中作為拜拜的供品所說的“五果”。即菠蘿、柑橘、梨子、紅棗、蘋果五種水果。

    一、鳳梨:

    代表“旺”。莆田語稱為“旺奶”,取其“旺”音,寄予“興旺”之希望。

    二、柑橘:

    代表“甘”。“柑橘”二字莆田話分別叫做“紅”“歌”,皆有生活好彩頭的希望。

    三、梨子:

    代表“來”。“梨”莆田叫做“來”,“梨子”即為“來仔”。有“旺”有“甘”皆不能“去”,當然要“來”,因此,非“梨”莫屬。

    四、紅棗:

    代表“早”。好事吉利事要來,當然越早越好,所以取棗“早”。

    五、蘋果:代表“平安”。

    二月二,剃龍頭

    二月二,“剃龍頭”。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紅運當頭,獲得福星高照。在這天家長們都會給孩子理髮,討個好彩頭,因此,理髮店今天的生意往往會比較好。

    頭牙過完

    春節正式結束

    一年忙碌的生活正式開始了

    祝您一年好運從這頭到那頭

  • 10 # 湖南小百

    有剃頭的習俗。每到二月初二這天,不管是老人小孩,都會進行剪髮、修容,讓自己煥然一新,預示著可以求得一年的好運。

  • 11 # 吊蘭十三寨

    吃過"社飯"嗎?

    在湖北恩施地區,農曆二月初二為社日,非常的講究。在過去,上至土司衙門,下至百姓老兒,在過完年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過社”。清同治《來鳳縣誌·風俗志》記載:“二月初二日,城鄉皆祭社祈谷”。

    “社”是土家族傳說是土地神生日。土地神是管田土、生育五穀的神。敬奉土地神,實則是遠古對土地崇拜的遺痕。

    這一天的活動重大而緊奏。

    一大早,男人們要剃“龍頭",女人們要做"社飯"。二月初二,龍抬頭,在人口集中的寨子裡,剃頭匠把磨剃頭刀的帶子掛在樹枝上,放上一個登子,男人們便依次坐上去,任由師傅擺弄。這一天剃頭是不收錢的,"龍頭"剃得好,人就要走運,要是剃出口子見了紅,人就要倒黴。女人們在屋裡做青蒿粑粑,蒸社飯。早在幾天前女人們就要在野外採摘嫩青蒿,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做蒿菜粑粑,殺雞,備酒,敬土地神。由於土地神是主管田土、生育五穀的神,所以在這天很注重觀天氣陰晴,預兆糧食的收成。中午吃社飯的時候,土司或族長先要給土地神敬酒,嘴裡要念:“土地公公曬出汗,一升蕎麥打一石;土地公公打把傘,一升麥子收一碗;土地菩薩打了傘,蕎麥光稈稈。”

    吃完社飯後,寨子裡有新墳的,要舉行“謝墳”祭祀活動,請巫師至山上,在安葬未滿三年的新墓前,擊鼓鳴鑼,放爆竹,燃香燒紙錢,向墓內灌硃砂、茶葉,祭社地畝龍神,對地畝龍神收留亡人入土安歇,保佑子孫興旺表示致謝,故又名“謝土”。

    到了晚上,一般有兩個活動,一個是舞地龍燈,一個是跳毛古絲舞,也有跳罷手舞的。在來風龍山一帶,地龍燈至今已有數百年曆史。表演時,不用木棍舉龍,九節龍身的每節均由一人單手抓住龍身內的一圓形篾或以頭背託龍,另一隻手抓住前者的腰帶,表演者上身藏在龍身內,雙腳為彩色龍衣所遮。舞動時,全憑感覺和熟練的技巧。龍頭前,一人舉寶珠,另外一隻綵鳳在龍的身邊飛來飛去。其表演“套路”主要有"風騎龍",繞圈子”、“龍起身”、“龍回首”、“搶寶戲鳳”,“龍盤樹”、“龍臥灘”、“龍盤鳳”等十多種。

    隨著時代的變遷,恩施土家族苗族地區吃社飯和做蒿子粑粑的習俗仍十分濃厚。

  • 12 # 中正文教裴老師

    二月二習俗

    二月二習俗,二月二稱為龍頭節,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慶祝,以示敬龍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二月二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二月二”被定為“龍抬頭”節日,同時也是土地神的誕辰。南方”二月二“龍抬頭仍沿用祭社(土地神)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有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中文名

    二月二習俗

    別稱

    龍頭節

    節日時間

    二月二

    節日起源

    天象、信仰

    節日意義

    比喻“迎富”之意

    習俗起源

    龍抬頭的說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上古時代人們曾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星辰的位置,據此判斷季節。古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宿”表示居住。如果觀察月亮的執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後也看不見它們。驚蟄至春分期間,黃昏來臨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明清時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後,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Sunny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象加工出來的。二月初二前後,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民諺裡的二月二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二月二”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較嚴重,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著一年的大豐收。所以又有農諺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在北京地區民間有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龍抬頭這一天進行驅蟲活動的習俗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二月二在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前後,此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牆壁、門戶、床炕等,以避蛇蠍、蚰蜒、老鼠等蟲物。通常還要念吟唱歌謠,如“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不露頭。”(天津)、“二月二,敲瓢碴,十窩老鼠九個瞎。”

    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

    “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孃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裡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中國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

    吃龍鱗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

    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煎龍鱗。

    據天津民俗專家王利文介紹,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所以這天的民俗吃食多帶個"龍"字,如吃餃子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天津人這天的節令吃食"獨一份兒":講究吃"煎燜子"。

    "煎燜子"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出黃嘎兒來,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

    王利文說,天津的燜子跟各地的涼粉、粉皮屬於同類食品,是用澱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的。天津燜子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燜子要用平底鐺,少加些油,慢火煎到雙面微現焦黃。盛到碟子裡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清香爽口,餘味綿長。

    民俗專家說,燜子有涼粉一樣的"涼性"。將近早春,人體裡陽氣萌動,又時有春寒,燜子煎熱了吃,涼熱兼顧,跟節令配合非常得當,盡現中國飲食的養生之功。

    在山東,二月二家家戶戶炒豆子

    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吃豆子山東農村人講法是:炒蠍子爪,辟邪祈福的意思。

    民間諺語

    關於二月二的中國民間諺語還真不少:像“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鬍鬚燒著了。再如“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還有“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其中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詩說:“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民俗活動

    明代以後,二月二的民俗活動,有引龍回、燻百蟲、避蠍子、剃龍頭、祭龍王、忌針刺龍眼等,明人沈榜的《宛署雜記》中記:“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

    在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的”二月初二”,傳說是土地神生日,稱“土地誕”。土地神主管風調雨順、人畜平安,因而受到人們的敬仰。這天,信奉土地神的村莊盛行演白戲、做黎歌(雷州歌)、粵劇,殺豬“做社”,黎話(雷州話)稱“做眾”,拜祭土地神,搞完儀式,按照戶數平均分“社肉”,然後再按戶分攤“社錢”。此俗在遂溪縣部分農村一直沿襲至今。

    在四川省西充縣的紫巖鄉,“二月二”卻是個辛酸的紀念日,當地有個賣娃埡,是舊中國貧苦人家沒有錢,將難以撫養成人的子女在二月二這天拿到市場上去賣的歷史印證。

    此“賣娃埡”位於西充縣紫巖鄉場頭,一棵巨大的黃葛樹下,“賣娃埡”石碑分外醒目。據當地人介紹,2000年初,當地一農民在黃葛埡處無意發現露出一個頭的石碑,上面有些許殘缺的字。經人仔細辨認,上面有“賣娃”等內容。後來人們將此石碑挖出來,才發現這是一塊記載當年在此地賣娃兒的石碑。在當地,黃葛埡早就有“賣娃埡”一說,但卻沒有相關記載,此發現將這一說法予以確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皇八子胤禩真的像《雍正王朝》裡寫的那樣不堪嗎?